普洱茶“陈化”原理
导致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原理,是茶叶内的茶多酚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非酶促自动氧化,进而与其他物质聚合,形成黄褐色聚合物,使普洱生茶汤色逐渐加深、直至变为黄褐色的过程;
茶叶的鲜爽物质氨基酸遇到空气里的氧以后,逐渐氧化、降解和转化,或与茶多酚的氧化产物结合形成暗色聚合物,抗坏血酸氧化使色泽和茶汤褐变;
芳香化合物含量显著下降,同时产生丙醛、2,4一庚二烯醛等,使茶叶鲜味消失,陈香显露,叶底转暗,汤色红褐;多酚类的氧化,使苦涩物质减少,滋味逐渐趋于醇和;
茶黄素、茶红素在储藏中发生氧化后,使非透析性的高聚合物(茶褐素)积累,茶汤红褐,叶绿素发生光敏氧化降解,使茶叶色泽显著褐变,逐渐形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红褐明亮”的品质特点。
————徐亚和老师《中国普洱茶 文化大观》
其中部分知识点是选自大隐隐于网络的各位高手的笔下,笔者把非常认可的观点引用到了这个帖子里,目的仅仅是集思广益,给予每一位爱茶的朋友更多的分享。若有冒失,还请多多包涵,谢谢各位。(抱拳鞠躬~)
笔者作为一个普洱茶的爱好者同时也是吉普家的客服,接触了许多客户后发现,普洱茶的醒茶:干醒和湿醒,还是大多数茶友未涉及到的一个知识盲点。在笔者的建议下,鹏掌柜决定吉普号必须开堂教导给每一位茶友,如何能够使自己手中心爱的茶品变得更好喝的知识。
学无止尽,慎言笃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普洱茶的干醒阶段:干醒,顾名思义,就是普洱茶干茶的醒茶。
1、从密闭到开放
整件的茶也好,整提的茶也好,密封在纸箱也好。相对来说,普洱茶的保存,都建议保存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里。整件的茶叶,要么竹筐装起来,外面套上麻袋捆得严严实实,要么纸箱封紧。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期,茶陷入了“沉睡”之中,若立刻喝,难免会有沉闷之感,甚至夹杂有各种异味。如果是散茶,那么就敞放在空气中;如果是紧压茶,还需要继续分解为小块;如果是饼茶,需要尽可能保持条索完整。老茶也许已经很松,条索完整保存的机会较大,通常已经用不着去撬茶,简单拨动下,就散开了。
2、摊开静置,装进罐子里
撬散的茶叶直接放在无强光直射、无异味、空气流通的环境中1-3天,上面盖上棉纸静置。如果是渥堆的水味较重的茶,这个时间可能是10-30天,具体以闻干茶堆子味不明显为止。
当然,不是罐子也没有关系,用无异味的干净纸盒、纸袋都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选择陶罐或者紫砂罐,只是因为陶器能够透气。考虑到这一点,如果罐子上面已经上釉,那么醒茶的效果明显就会差很多。就我个人的看法,几元的无釉的陶罐,普通的紫砂罐,跟用顶级好泥的紫砂罐;在醒茶方面,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我更关注实用价值。好泥制作的紫砂罐,更多的价值在于把玩。
新的醒茶罐同样需要一个处理过程,沸水煮下,然后晾干,重复几次,就可以用来醒茶了。有茶友问到分解成的茶块大小应该怎样?其实在保持条索完整的前提下,分解得越小越好。对于很紧的砖茶来说,实在分解不开的话,至少也得分解到7-8克一小块为宜。
到这里,普洱茶的干醒阶段便结束了。这个过程,根据不同的茶,需要7天到半年。做茶的时候,我们强调做茶看茶。醒茶的时候,也是一样,要看茶本身。
普洱茶的湿醒阶段:干醒结束后,还需要湿醒。湿醒,其实就是大家日常所说的洗茶。
洗茶=湿醒?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湿醒的意义大于洗茶,虽然是同一个过程。我们在强调洗茶的时候,目的是为了卫生,所以会考虑任何茶,都用高温来洗茶。因为高温消毒嘛。拘泥于洗茶,忽略了醒茶的意义,就会造成冲泡普洱茶犯下致命错误。冲泡出来的茶,口感并不理想。湿醒的过程,又称润茶。
对于茶友们来说,生茶洗茶一遍,熟茶2-3遍,基本都印在心里了。润茶,而不是烫茶,从字眼上也可以看得出,要温柔很多。昨天跟到访的茶友,差不多花了半小时谈这个过程。新茶,春茶,较嫩的茶;用大约85度左右的水去润茶,后续的滋味明显好过用95度以上的水温。
经过了干醒和湿醒,新茶可能是一周;对于老茶来说,可能是3-6个月;即可开始进入美妙的品饮过程了。当然,建议同时醒几个茶。否则,茶不好的话,几个月醒茶的工夫就白费了,实在是痛不欲生。
一、生茶和熟茶不同的醒茶方式
有茶友强调用好的紫砂罐,醒茶效果更好。吉普号对这一点并无定量研究,所以,建议有条件的茶友尽量选择较好的器皿来醒茶。在湿醒阶段,生茶和熟茶非常不同。吉普号建议的方式:生茶用盖碗,熟茶用紫砂壶来醒。比较严密的逻辑是:新的生茶用盖碗,新的熟茶用紫砂壶。
关于用盖碗,新生茶需要润茶一遍,低温润茶,快速出汤。新熟茶则用紫砂壶润茶两遍,高温润茶,快速出汤。这么对应就行了吗?不行!熟茶会麻烦很多,需要增加一个程序,就是所谓的“润乾水烘”。首先把干茶放入干燥的紫砂壶内,盖上盖子,高温冲洗紫砂壶身;然后轻轻摇动。重复这个过程两遍,再开始进行润茶。新的生茶和熟茶,之所以用不同的方式,显然是因为茶性不同。新的生茶杂味较少,而熟茶杂味、堆味较重。利用紫砂壶去除杂味是主要目的。正常情况下,紫砂和盖碗冲泡新熟茶的口感,会有很大不同。
二、老茶和新茶不同的醒茶
老茶。无论是老生茶,还是老熟茶;请用紫砂壶,选用上述新熟茶的醒茶程序。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老茶因为沾染了诸多杂味,需要利用紫砂壶进行提纯。
三、不同等级原料,不同的醒茶
新茶、嫩茶、生茶,选择较低的水温来润茶。芽头较多的茶,用较低的水温来润茶;芽头较少的茶,用较高的水温来润茶。春茶用较低的水温,夏秋茶用较高的水温。而宫廷级别的茶,用较低的水温来润茶;老黄片,陈香砖,枣香砖等,用较高的温度来润茶。看茶做茶,看茶润茶,看茶泡茶。其中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这仅仅是吉普号的一家之言,而醒茶的根本,无非就是去除杂味、仓味,让普洱茶从陈化中醒来,还原本真面目。许多高段茶友,可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效果也许更好,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讨论。
入手一饼好茶,该如何冲泡才不算暴殄天物?
泡普洱茶有三要,即器具、水质和冲泡。
其中部分知识点是选自大隐隐于网络的各位高手的笔下,笔者把非常认可的观点引用到了这个帖子里,目的仅仅是集思广益,给予每一位爱茶的朋友更多的分享。若有冒失,还请多多包涵,谢谢各位。(抱拳鞠躬~)
明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他认为择水重于择茶,二等茶用上等水可烹出上等茶,而上等茶用二等水就只能烹出二等茶。
水与茶的关系密不可分,陆羽将煮茶的水分为三等。他在《茶经》中写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但是让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的茶友们找山泉或是井水来试验,肯定不太现实。常见的口粮茶,大众的茶器,桶装的矿泉水,基本的冲泡方式,毕竟还原本真滋味才是吉普号的真意。
选水要诀
选择冲泡普洱茶用水,和冲泡其他茶叶的选水方法是一致的。总结古人品茶鉴水经验,适合冲泡普洱茶的自然之水,可归纳为“清、轻、甘、活、冽”五要诀:
水质要“清”。水之清的表现是:“朗也、静也、澄水貌也。”水质清洁、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才能显出茶的本色,清明不之水,称为“宜茶灵水”。 水体要“轻”。这是以乾隆帝为代表的“以水的轻重”来辨别水质的择水经验。可取一器皿,盛满水,观察水面弧形凸起,旋即取一小硬币平放在水面,凡弧面高凸,硬币沉浮慢者,为好水。 水味要“甘”。“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水要甜。水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甜的感觉。用这样的水泡茶,何愁茶味不回甘? 水源要“活”。“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主张选取经过石池沉淀过的流速缓慢的“乳泉”。现代科学证明:活水中细菌不易大量繁殖,同时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鲜爽气体含量较高,沏茶滋味鲜爽。 水源要“冽”。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矿脉之中,经渗透过滤,污染少,浸泡茶汤滋味纯正。——选自 徐亚和老师《普洱茶百问百答》
一、备茶和选器
备茶,自然要解决投茶量的问题。100克盖碗,以6~7克为标准,根据盖碗容量和个人口感稍做调整。毕竟有的朋友口味喜浓重一些,有的则偏好淡一些。
普洱饼茶撬茶方法:
1、把茶刀从茶饼侧面沿边缘插入。2、稍用点力,把茶刀再往茶饼里推进去些,这样不会把茶饼撬的很散碎。3、向上用力,把茶饼撬开剥落。4、现在再用同样的方法顺着茶叶的间隙,一层一层的撬开。5、就这样,饼茶就可以慢慢撬散了。
注意:对于生茶,在尽可能保持条索完整的前提下撬茶。尽可能解散,不要整块投入盖碗。听客服mm们说有些茶友用手掰一块,直接投入盖碗,这使得后期出汤非常不可控制。前面出汤可能会较慢,茶汤淡,中间某几泡突然很浓。原因在于茶饼中间部分没有分解散开,直到几泡后松散。
二、洗茶和温杯
冲泡水温:我们主张用普洱茶高温洗茶、高温冲泡,是从“高温杀菌”的卫生角度提出来的主张。普洱茶冲泡最讲究“嫩叶温泡,老叶热泡”的冲泡原则。幼嫩的芽叶,表皮细胞角质层、蜡质层都比较薄,容易遭破坏而使细胞壁破裂,细胞液溢出,浸泡叶营养物质分解、转化快,因此,浸泡幼嫩的普洱茶,水温应适当低些,水温一般掌握在80~85℃为好(开水落滚时);
相反的,较粗老原料加工的普洱茶,表皮细胞角质层,蜡质层都比较厚实,细胞壁不易破裂,细胞液溢出少,浸泡叶营养物质分解、转化慢,宜高温冲沏,水温控制在90~100℃为宜。若茶友们比较有专研精神,可用温度计去测量,也可尝试不同温度的口感如何。
这里推荐大家一种泡茶的技巧,茶友们都可以试试看和平时自己冲泡的口感有什么差别。
定点高吊:用定点高吊的方式来洗茶,目的在于控制水温,让水温降低的情况下,又尽可能翻动茶叶。高吊,水柱在空气中的行程增加,冲击力使得盖碗中的茶叶翻腾,灰尘杂质泛起,茶叶也能充分接触水,完成了洗茶的基本目的。
熟茶最好重复清洗两次,而生茶一次即可。
三、关键的第一泡
1、降低出水高度
洗茶的时候,我们说是定点高冲。这个高点,建议是4-6厘米。第一泡,需要把出水点降低到3-4厘米。这一点,考虑的仍然是水温。毕竟是正式泡茶了,需要较高的温度,所以采用定点低吊冲泡。
2、冲泡时间
注水时间大约在10秒内完成,然后,加盖,10秒出汤。有些茶友喜欢加大投茶量,比如110cc盖碗投茶10-15克,对于冲泡技巧的要求就很高了,必须在5秒内完成出汤。我们选择比较中庸的方式来做。在这个过程中,请注意保持随手泡里的水温稳定,将其设置于保温状态。
四、第2-5泡
在前面5泡里,主要目的都是防止苦涩过度。我们经常说,一个茶耐泡或者不耐泡;其实,这跟泡茶的方式有关系。如果前5泡浸出物较少,后面必然耐泡。前5泡,我们一直在强调水温,降低水温。降低水温的方法就是,定点,慢速注水,快速出汤。出汤后,盖碗的盖子揭开。理解原理之后,前面5泡的手法基本都一致。
五、第6-10泡
一般的茶,泡15泡绝无问题。当然,如果你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一个方针,决定要泡20泡,那也是可以通过水温来调节的。我们基本上以15泡来判别,前段,中段,尾段。中段里,就是一个适中的问题,适当的温度,适当的浸泡时间。这好像是一个很虚的问题。
何为适当?如果你每一泡都把随手泡的水烧开,快速注水,浸泡30秒,这就是不适当了。通过对水温和浸泡时间的掌控,尽量维持茶汤的浓度跟前5泡相当,是这个阶段的目标。所以,可能需要对随手泡里的水重新加热,或者另外煮新水。
六、第11-15泡
到了尾段,很容易出现水味,怎么办?不要一定想着我要冲泡到第15泡。一旦发现有出现水味的迹象,立刻采取行动,刺激茶叶内含物的溶解;显然,这个时候的策略就是高水温了。水烧到滚烫,低点急速注水,增加浸泡时间。如果这样做还感觉水味出,那么就可以结束了。这里,15泡只是虚数,也许,持续到20-30泡也是可能的。
大体上,茶的冲泡过程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水温的控制过程;次要因素是茶叶在盖碗中的运动。初期是低温,中段是中温或者高温,尾段是高温。茶叶在盖碗中的运动,前段尽量静止,而后段,尽量让茶叶翻滚。浸泡时间,前面短,后面长,是一个渐进延长的过程。水温、茶叶的运动、浸泡时间,是泡茶过程中的主控因素,属于实质。而注水的方法,出汤速度等是手段。理解实质,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你手型美观与否、身段如何,参加茶艺表演会有用,实际中并不重要。现实操作中,我们无需把茶艺中的装饰成份看得太重。
这些技巧背后的实质,都是水温的控制,以及茶叶的运动。比如定点高吊注水,实际上导致了整个盖碗水温的降低。水从固定点向四周分散,需要时间,时间会降低水温。固定点,使得大部分茶叶保持静止,没有翻动,茶汤浸出物较少,茶汤不至于变得浑浊。翻动茶叶,让茶叶充分浸泡,等同于延长浸泡时间,浓度增加。绕一圈注水,注入的平均水温较高,茶叶的翻动也大,显然适用于泡茶的中后段,需要加强刺激,茶的浸出物才充足。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水和器的重要性毋庸讳言,但前提依然是明白泡茶的原理。有好水好器,如果连基本泡茶的道理都不明白,那只能说是明珠投暗了。对于水,不同的水适用的茶也不同。基本上,略偏碱性的水会稍好,但不推荐酸性或者碱性较强。具体用什么样的方式,大家参考泡茶三要素的影响即可。或者控制水温,或者控制茶叶的运动,或者控制浸泡时间。控制三要素是泡茶的基本点,如果再辅以其他,比如好水、好器,自然更佳。当然茶叶的品质是第一位的,茶艺只是把它正确表现出来。
普洱茶熟茶及其功效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称为普洱熟茶。普洱熟茶色泽褐红,滋味纯和,具有独特的陈香。由于普洱熟茶茶性温和,保健功能较好,所以很受大众喜爱。 熟茶:以科学方法人为发酵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 ,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 , 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 ,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 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 "
熟茶 " 和 " 生茶 " 。经过渥堆转熟的 , 就成为 " 熟茶 " 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 2-3 年,干仓陈放5-8年的熟茶已被誉为上品。 " 生茶 " 是指毛茶不经过渥堆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化而成为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 5-8 年才适合饮用。但是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 ,由此形成普洱茶, 越陈越香,也养成了普洱爱好者爱收藏普洱茶的传统。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是品质风格截然不同的两种茶品,应严禁将生茶和熟茶混合存放在一起。这是因为:
1、生茶和熟茶的香气类型不同 生茶和熟茶的香气类型不同,都有随着储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普洱生茶多为毫香、荷香、清香、栗香、陈香;普洱熟茶多为参香、豆香、陈香、枣香、樟香。由于香气类型不同,如将普洱生茶和熟茶混合存放,香气物质必然会交叉吸附,相互掩盖或改变,难以获得纯正自然的香气。 2、生茶和熟茶的叶底“茶渣”颜色不同 生茶和熟茶的叶底“茶渣”颜色不同生茶叶底颜色,随储藏时间加深,从嫩绿-嫩黄-杏黄-暗黄-黄褐-红褐,逐渐变化。而发酵程度较好的普洱熟茶,叶底颜色一般都呈“猪肝色”,并随储藏年份增加逐渐向暗褐色转化。如果将普洱生茶和熟茶混合存放,散落的茶叶互相混杂在一起,即使叶底“花杂”,也影响储藏茶叶的价值。 先在于普洱茶茶性温和,养胃,护胃,暖胃.这点对熟普洱茶尤为明显.一般轻发酵茶对爱茶人来说,确有"不可承受之轻"的顾忌,尤其是我们这些整日喝茶又饮食不正常的现代人,在咖啡因、单宁酸的长期浸渍下,常有搜肠刮胃之苦,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 其二,普洱茶可以降血脂.许多医学实验证明,持续以恒的喝普洱茶能降低血脂达30%(视个体而不同),在克雷泰伊的莫道尔医院给20位血脂过多的病人,一天喝3碗云南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了1/4,而饮同样数量其它茶的病人血液脂肪则无明显变化.[贝纳尔贾克托教授,巴黎亨利伦多医院].由此,可以看出普洱茶在降血脂方面的特别功效. 三,血脂降了,自然也就能带来减肥的功效了.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有人提起普洱茶减肥的功效并不明显,而又有人说功效显著.这种矛盾来自个体的差异以及对肥胖程度认识的不同.如果本来血脂就不高,喝普洱茶是不会再降血脂的. 普遍认为,普洱茶以上三点功效是比较明显的.其实,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刮肠通泄"的记载,其中就提到了普洱茶解油腻减肥的功效. 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也同)主要的活性作用成分是红茶素(TR)、黄茶素(TF)、茶褐素(TB)、没食子酸和维生素C等。发酵熟制的普洱茶由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大分子多糖类物质的转化形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发酵中,维生素C也成倍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另外,中医还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气、延年益寿等功效. 有些说法姑妄听之,毕竟把茶当药还是需要一些加工过程的. 现代医学对普洱茶功效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则更为夸张,即普洱茶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预防便秘、解酒等20多项功效,而其中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的功效尤为突出。 普洱茶--泡茶之术 泡茶之术,看似简单,但如果想泡出一杯稳定表现、滋味纯正、风韵悠扬的普洱茶,那泡茶方式就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技艺,当中也相应要求一些技巧和基础认识。
有人也许会认为,好茶随意泡就行,在茶事中应该注重的是人与茶之间的精神境界,环境空间的艺术层面等,加上焚香、挂画、插花,古琴等“四艺”里再加入了茶后,就已算入了“茶道”。我反问,就这样吗,单纯只谈精神不要求茶滋的稳定表现,能入“道”吗,就如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音乐家却连歌都唱不好,如何能成为音乐家。仅能泡出茶的七分味道的,永远不能了解茶的九分滋味。所以我要说的是:把茶泡好,是体悟茶境的本体;把茶泡好是茶道追求的必然途径。
如果不亲手泡茶,那也就不必再谈喝茶、品茶和享受茶带来的乐趣。每一个普洱茶爱好者,都必定泡过普洱茶,但能否有个相对稳定的泡法,泡出来的茶表现是否合理达意呢。在 这文章里,我把自己的认识尽可能地写出来,给大家一个参考。
泡茶不是试茶,也不是选茶,而是如何喝好手里的一款普洱茶。
记住,无论多好的泡“术”只能是较完整地体现“好喝”,而不是提高茶质。
与其它茶类相比,首先,大家要理解普洱茶是一种“动态”茶,在制程里分为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及毛料散茶;在时间作用下的陈化中,分为新茶,进入转化过程中的茶和茶性相对稳定的老茶;在外形上分为饼茶、砖茶、沱茶、其它形状和散茶;按茶树的生长状态可分为台地(茶园)茶、大树茶、野生茶,因为这些不同因素的特殊性,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冲泡方法。
首先把文章分为几部分:准备篇;冲泡篇;感受篇。
---准备篇
为何把准备工作中专门列为一个篇章,这其实对于冲泡普洱茶来说是很必要的。如果前提的条件准备不充分,那将会严重影响着正常的冲泡效果。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择水、选器、茶的前准备
水是茶之母。所以谈到泡茶必先要择水。
择水:目前在各地的品茶活动中是最难统一的,因各地地质不同,取水的渠道不同,水源的优劣不同等,所以没法进行要求统一,据目前接触的水源来看,我最喜欢用一些高于地平线的山泉来泡茶,其甘洌,清甜,爽活等的确有着不凡的表现,当然,这类山泉水最好是经过检测,适合人饮用的才行。这里的择水,只要求尽量选择干净的,新鲜的,酸碱度在6.8~7.2之间的适合人体需要的中性水,硬度(PPM)在70~80以下的软水。PH值在7.2以上的碱性水,不适宜冲泡近年的新生茶;但对于老生茶、熟茶来说,碱性水更能使茶可浸物更丰富地融释。
选器:这里特意写着是选取,而不是备器,其意思是说,冲泡器皿要根据茶的不同,而应该有不同的选择。大家所熟悉的用于泡茶的是盖碗、茶壶;用于煮水常见的是不锈钢随手泡、铁壶、陶土煮水壶、玻璃壶等;加热的方式有电、炭、酒精等,杯具的选择,一般以瓷质、略厚大为优;公道杯一般以玻璃为佳,因其通透便于观赏汤色和不吸附异味。
瓷质盖碗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器皿。主要是不夺茶味,便于观察,方便操作,易搞卫生,作为用于冲泡普洱茶,我认为底部较宽阔的盖碗更适宜普洱茶叶片的舒展,从而使茶汁得到较均匀的溶释;
茶壶,目前常见使用的有紫砂,朱泥、红泥及瓷质壶等,用壶冲泡的好处是保温性较强,聚香能力较强;缺点是出水稍慢,并不便于控制壶内温度及不易掌握茶性变化。
紫砂壶:因其砂质气孔的特殊的透气性,可以吸附和减弱异味,并因壶质泥料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持温性能。又因为紫砂的吸附能力强,使用紫砂壶泡普洱茶,我认为要做到专壶专泡,也就是分为泡新生茶、泡老茶、泡熟茶专用壶,有条件的可以更细分,我觉得更准确地泡出普洱茶的风味。吸附能力与紫砂质地有着必然的关联,与烧结、密度有关。缺点:如不专壶专用,则易产生茶味交叉残留,较严重影响茶的纯正风味。
朱泥、红泥因其属泥料,目数细密,烧制后属于高密度壶,其最大特点是强味,聚香不易涣散,吸附力比紫砂类略弱。
瓷壶:优质且容量合适的瓷壶目前已渐入众多玩家的视线,因其有着不夺茶味,保温性好,聚香能力强,并且便于清洗和日常养护。
具体如下:
盖碗:适用于普洱茶各种状态下的茶品,容量按:120CC/三~五人
紫泥类的紫砂壶高密度的可以冲泡一些仓储较优秀的陈年茶;密度低的可以用于冲泡一些略显杂味的茶和一些苦涩味略弱的新生茶,及近年熟茶。容量按:150CC/三~五人。最大壶容尽量控制在300CC以内
朱泥料及红泥类的壶,可以用于冲泡有年份的熟茶、老生茶,也适用于一些刺激性略平和的优质的大树茶。容量按:150CC/三~五人。最大壶容尽量控制在300CC以内
瓷壶:与朱泥壶效果近似,不再累赘。
煮水器皿
一般来说,众多茶友习惯使用钢质随手泡,因其有着方便、易沸、易操作等优点。对于要求较高的茶友来说,不锈钢材质的随手泡还是存在了一些缺点,如水易煮老,水温下降较快等。部分有条件的茶友会选择一些铁壶、陶壶等进行煮水,可以适当地增强水的活性和很好的保温性。玻璃类的煮水器皿一般用于酒精炉,这里不细说。
如果有较高的冲泡要求时,选用煮水器皿,要根据准备冲泡的茶品来定,人数多且把茶定在“喝茶”的前提下,要求不需过于严格的,随手泡已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如果只是三五知已,有着闲情逸致品茶时,为了保证煮出的较优质的水时,就要有较好的煮水器皿。如使用生铁壶或者台湾的老陶烧之类的陶土壶。
普洱茶的冲泡前应做好以下工作,在水和器皿用具选择适当后,茶叶的前准备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
一般来说,普洱茶以饼、砖、沱为大家所常接触,这三种形式的茶都属于是紧压的外形,所以在冲泡前要把茶撬块并进行预处理。
撬块:普洱茶因在成茶过程中,有些属于拼配;另外要知道在存放过程中茶品内外转化程度不一的,所以对品饮来说,撬茶时,最好是面、里、底一起成块掰剥,达到合适的冲泡茶量后,把茶撬散为指甲大小块状。(越小块越容易均匀浸泡出茶滋味)
接触空气:也称快速回气,撬开的散块,最好能让其充分接触空气一小段时间,以使一直处于较密封状态下的茶叶进行散闷、异味及平衡干茶的温湿度,用于激发、回复本性。
按日常品试及仪器所测,存放状态合适情况下的普洱茶的内湿度在12%~18%之内时,最有表现力,这个湿度内的茶叶冲泡出来,在厚、润、滑、香、甘、爽等方面表现较为出色,耐泡程度也相对增强。茶品过干,则汤薄味锐,耐泡度低;茶品过湿,则滋浊味闷,韵味不清,并让人产生不愉快之感觉。
(茶内的水份含量)
茶量的准备:如果是三五人,选用120CC左右的盖碗或者150CC~200CC的壶来冲泡时,茶量要根据原料的品质、风格、转化时间长短及个人的口感喜好来定量,一般情况下,可按7至12克茶量用于以上容量器皿。量过大或者过少,要外界条件相同下,自然会出现相应的浓与淡。
冲泡篇
冲泡时基本要点:静;稳;缓;低;均。
冲泡手法中的高、低、缓、急、稳、静、匀,冲泡处理方式里的摇、绕、烘、闷、浸、煮,据茶性的表现有对茶进行的和、跳、拼、择等。(在这文章里,先谈一下简单的、基础性的,实用易用的,其余的暂不细述,将来有机会时,再说。)
(心清身静现自信;手起手落不抖动;缓慢轻巧低位入;均匀注水勿断流;有始有终自一点,方向保持应一致,定盖闷至茶魂出,一泡已现其精华。)
干茶在冲泡前,细心观察其干茶状态和进行预测茶质,这对跟着来的冲泡来说,很重要。其中包含着仓储状态的判断,茶性成熟度,原料的生长形态及优劣预测等。
方法如下:
1、观察干茶条索特征,紧结程度,嗅干茶气息,进行预判。在这里要说明一下,预判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茶性以便于冲泡,主要是从中了解转化状况,仓储状况,松紧度。
2在沸水洁具后,趁器皿尚热时,把茶置入并密封闷一下,通过壶盖或碗盖内呈现的气味进行判断茶品的仓储和茶品的风格、韵味,再进行冲泡。如果茶味混浊不清,或者出现异味、潮味或霉味之类不适味道时,必需要采取泡前预处理(临场快速醒茶)后再进行冲泡。
泡前预处理(快速醒茶),目前各地茶人常用有几类方法:隔水炖法;外湿内干式壶(盖碗)烘法;专用培火器烤烘法。
图片1 2 3
快速醒茶过程中,感觉到异味已不明显时,就可以准备进入实际的冲泡阶段。
冲泡手法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1水温;2 沸水的注入方式3浸泡时间
好水加上好茶,并非已意味着有一杯好茶喝。如果冲泡不得法时,往往不能完整地反映出茶的滋味,风韵;泡法严重错误者,结果可能是浪费了一款茶,或者造成对一款茶的误判及个人错误经验的积累。
在合适容量的器皿中,置入相应的茶量后,要关注的就是水温及注水方式和浸泡时间。在茶汤相似浓度的情况下,以高温泡出的茶汤较强劲,以低温浸泡出的茶汤较温和。
按国内泡茶习惯把水温分为低温水(70~80度)、中温(80~90度)、高温(90~100度)三个等级。
冲泡普洱茶水温:基本要求在95度以上。
一年内的新生茶,特别是台地茶成品,因其鲜爽度高,刺激性略强,所以可以稍微降低水温,以保证其鲜香甘爽,并可降低苦涩等刺激感。
老生茶,熟茶等尽量保持最大的沸腾状态冲泡,才能将其物质透过茶汤表现出来。
有人认为壶的外形、质地都会影响茶成分的溶解,事实上,茶壶的外形,若是宽口形的,则散热较快,相反,小口形的,散热慢;器皿质地较坚密的,散热快;质地松散的,散热较慢,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影响温度”范围。溶解效果,其实与水温、浸泡时间关联。
泡茶的水温越高,水可溶物释出的速度就愈快,所以,水温愈高,浸泡时间就要缩短,水温不足,那就要延长时间达到应有的浓度。在这里要记着一点的说是,如果水温不足,延长时间浸泡只能出现近似的浓度,而达不到应有的风味和风韵。
要学会判断水温:听声、看蒸气、观气泡。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描述水温状况如下: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相对温度的变化所测,一沸应为76度左右,二沸应该在88度左右,三沸应该在95度以上。
水温下降速度
煮水壶是不锈钢材质的,煮沸后,从水温100度开始,在5分钟之内,情况如下: (断电后三分钟的温度显示)(断电后五分钟的温度显示)注水方式
一切的前提条件准备充分后,就可进入了实质的冲泡阶段,也就是注入合适条件的水。
有人常说,会泡茶的可以将一百元的茶泡出一百五十元的价值,不会泡茶的人,可能会把二百元的茶泡得五十元不值。这只是说明技术的重要性,并不是说技术可以改变茶质。泡出一杯好茶,除了准备工夫充分之外,最终体现在注水方式和浸泡时间,这一切,都可称为“术”。
有茶友向我提出,同一款茶,在冲泡时按照我平日在茶品感里所标明的多大器皿,投入几克茶,浸泡多少时间,并且使用相同的桶装泉水等,但冲泡出来的效果与我所述的滋感会有较大的出入,原因是为什么呢?嗯,这就是问题,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就是在手法这里,也就是注水方式这里。当然,如果泡茶的手法与掌握所冲泡茶的茶性后,是可以“看似”随意而泡的,这是后话,将来如再续文章时再说。
观察其它茶类的冲泡方法里,很少有提及到注水方式这一问题,很多人参考其它茶类的注水中,只有一个词“高冲低斟”,较大力度注水让茶叶充分翻腾,扬香的同时,还可赏色赏叶形变化,但普洱茶不一样,大家常见的绿茶、青茶、花茶之类都可以统称为外(飘)香型的茶,以香扬清幽闻名;普洱茶属于“动态”茶,会因内部时间的作用下进行不断地陈化,其鲜香渐隐,甘香已沉,茶香随着冲泡过程中在喉间绵绵滋渗,与外香型对比,它是属于内香型的茶,也叫沉香型;再加上普洱茶独特的茶性,如普洱茶新生茶因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已不适用高冲,熟茶、老生茶因茶性沉闷而要设法“唤醒”等等,所以在冲泡过程中,手法已不能再照着其它茶类的手法进行模仿,而要演变成普洱茶要据茶性而冲泡。所以,注水成为了单独的一个内容,也是重要的内容。
基本要求:方向统一,不断流,缓和注入,低位注水,定点注水。
方式分为以下四种:缓泡式(标准),高冲式(力度),急冲式(快入快出),慢冲式(降温法并缓释浓度,增润减劣,适合闷浸法) 缓泡式:是冲泡普洱茶最常用的方法。注重手法轻缓,低位注入,顺时针式或逆时针式,又或定点吊水。顺时针与逆时针注水,并非一些人所说会出现不同效果,或者什么生门死门出入之说,那只是一种让人笑话的说法,懂点常识的都会明白。顺时针注水时,手位是向外拨,对于茶之礼来说,有着不尊重客人之感,所以通常要求采取逆时针式注水。缓泡式,掌握好较稳定的、缓和的、不间断的水流并尽量使水流的力度向下而不是往前急旋入,保持低位注水,而且在过程中不急不燥,个人日常的习惯是在五~六秒内完成一次注水过程(150CC左右容量的器皿)。通过这方式并在合适的浸泡时间内一般都可得到柔、厚,绵顺且刺激性略低的茶汤。
高冲式:特殊情况下采用的注水方法。方法就是提壶高位注水,并保持高温、高速,粗水流,目的是加强劲道以达到目的。
在这里,大家可以用茶试试,先按缓泡式泡出一杯茶,再用高冲式泡出一杯茶,然后对比一下。
高冲会让茶汤变得涣散不稠绵,刺激性会因劲道的作用而明显增加,香气扬,滋味薄锐;虽然如此,但高冲法在某一情况下,却是必要的,如刚打开包装未能进行醒茶的熟茶、老生茶,一些仓储不良的受潮茶,“湿仓”茶等,这同类茶,如果按正常泡法,茶汤可能会出现闷、浊、粘度过大,汤过于稠厚,茶滋在前段冲泡都不清晰等,如使用高冲法进行前几泡冲泡时,可更好地起到激活茶性,扬弃劣味的作用。熟茶、老生茶等能因为高温高压而使汤质激荡,汤滋活泼起来,掌握到位里,往往在前几泡就可达到了“爽”的品感。
急冲式:急冲式与高冲式看似有些略同,但急冲式是低位注水,不一定需要高温、高速和粗水流,急冲式有个特别就是快。快入快出。常用于刺激性较强的生茶,或者一些台地茶(茶园茶)等,刺激性较大的茶,往往鲜爽度初溶释能力较高,快入快出,不失为一种取优减劣的一种方法。
慢冲式:顾名思义就是把速度降慢,常用于闷浸法,又或者在冲泡过程中因高温作用下使茶溶物质过快时,把水流注入速度降低,水柱的控制为弱细,与茶叶轻柔接触,茶滋缓和释放,通过这类泡法,可增加茶汤润滑,减弱刺激性。这类泡法,茶量可控制偏少些,也就是常说的少量多闷汤自润。此法适合一些优质的当年的茶性刚强的大树茶冲泡。
慢冲法还可以作为调整水温用。
以上几种方法,除了第一种缓冲式,可作为日常的一种习惯使用之外,其实几种都会因泡法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茶滋结果,也就是说会改变风格或减弱风味,所以,高冲式、急冲式、慢冲式这三类都是根据茶性而为,根据思想而有目的的选择。当了解一款茶的茶性后,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四种方式都可以根据主观要求进行据每个时段的需要进行选用或交叉使用。
这里还有说一下,保温式注水,特别是在冬天里,这种方法能较好地保持水温。
方法:在注水时,水流正好注在壶沿或盖碗沿边,水柱这时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入器皿内,一部分会沿着外壁流动而达到内外温度一致,增强温度的保持性,这种情况下,对于壶来说除了保温还可以起到封香的作用。
浸泡时间:一杯滋味合适,风韵蕴含的普洱茶,除了前准备和合适的注水手法之外,必定离不开合适的浸泡时间。浸出物的丰寡,直接影响着品感。合适的相对浓度如果不统一,也很难领略到普洱茶的优点。试想,在同一泡茶里出现一杯重苦,一杯弱甜,一杯浓厚,一杯水薄的情况下,除了影响了冲泡的持续耐泡性,还影响了普洱茶的风韵体验。当然,有经验的茶友可根据需要在同一泡茶里去冲泡出各种表现的茶汤,以达到想需的效果,但在这篇文章里,还是要先谈基本掌握和基础的理解。
浸泡时间所要表示的,就是要掌握好溶出物质释出多少为合适。也就是茶在水中的浸泡时间决定“感觉上的浓度”,在相同水温和注水方式的条件下,时间愈长,则愈浓;时间短,则会变淡。由此可以看出,在注入水后,浸泡时间在重要性。
按实战冲泡来看,干茶从注水后,浸泡时间要根据茶的溶释量和速度进行掌握。
首先:润茶(也称洗茶);这个时间可根据茶块的大小,紧结程度,新老茶质而进行增加或减少时间,一般按前准备好的茶来说,五~十秒钟的滋润,已可让茶较充分接触水份。
在浸泡过程中,一般不易掌握的是第一、四、七泡,因为茶溶物质会因冲泡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落差,这几个泡次内,如果不细心观察上一泡溶出物质的丰寡,及茶汤反映出的滋味变化时,往往会失去掌控。
在浸泡第一泡茶时,即使已通过润茶让其接触水份,但有些茶块较紧结并没出现松懈,所以泡者会出现误判,从而使第一泡茶滋味不丰满,显淡薄。又另如润茶后,静待时间过长及尚未开始继续注水时,这茶溶物质还是要因润茶时的水份及温度的作用而缓和释出,如果经验不足时,使用以往相同的浸泡时间,第一泡茶汤往往会显得过浓。
在普洱茶的整个品饮过程中,部分有经验的茶友只把第一泡茶做为下一泡茶的冲泡基础,根据风格、茶性而进行调整和设定下一泡的浸泡时间。照此类推,每个下一泡的浸泡时间,是要参考和根据上一泡的浸出的“相对浓度”而不断设定。
另外,浸泡时间的长短,也可作为茶量过大或者过少时的调节应急,相同道理,也可作为水温过高或者过低里的调节应急。这里用于的“相对浓度”的调节,只能属于应急,不表示会出现合适的茶量,合适的水温下的相同效果。
注意一个误区:假设在一泡茶里觉得滋味过浓时,有些茶友可能会在下一泡茶时减少浸泡时间,这恰恰是错误的,因为滋味过浓的那泡茶已浸出了过多的可溶物质,跟着的一泡,也要相应延长时间才能获得合适的“相对浓度”。
个人冲泡实例:
(暂略) 实战普洱茶---煮茶法
很多资深的茶友常用各种方式进行煮茶来喝,“煮”对于一般冲泡来说,有自己独特的风味。煮茶,深受茶人喜爱,特别对于一些老茶,不煮几遍,算是浪费了茶。
自古以来,各地茶人都有用到煮茶法,或新鲜叶子煮,或干炒后注水再煮,又或者煮“抹茶”或“沫茶”。
普洱茶我觉得最有味道的是煮老茶泡完后的叶底,煮出的香甜糯润,的确让人赞叹不已。
新生茶近年生茶因茶刺激性物质尚强烈,所以不适合用煮茶法。日常中,能用于煮茶的,都是一些随着“茶内部转化时间”的作用下,茶性已趋平和的茶,或者一些堆味已退的有年份熟茶。
我所说的煮普洱茶,其实是煮泡完后的叶底,按日常所煮,一般八克茶泡后的叶底还可以煮出二千CC的富有风味的茶汤,其中要分为三至四壶来煮。煮茶的器皿最好是砂、泥质煮水壶,或有涂层在内的生铁壶。
(煮出了四壶茶汤后的叶底表现)
煮出来的茶汤
例:八克老茶泡后的叶底,1200CC铁壶,注入约六百CC水。
第一煮:沸腾后静止片刻再沸腾一次,等待一分钟即可得一壶好茶汤。(滋味可能略过浓浊)
第二煮:注入水后,让其沸腾静止片刻再沸腾,如此三次后,等待约三、五分钟,一壶清爽滋甜,润绵甘长的茶汤就出来了。
第三煮:同上,注意观察茶叶煮出的茶汤色泽效果。滋味依然会表现出众。
有些茶友喜欢几款茶的叶底按比例配制后一起煮;我则更喜欢单独煮一种茶叶,因为我喜欢品尝到清晰的,清爽的,单纯的普洱茶煮出的糯润之韵。 感受篇
感受一款茶的滋味,看起来大家都会觉得,这也要列为一篇来说啊,每个正常的人都会正常都感觉到滋味。是否多此一举呢?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与其它茶类相比,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如香味不稳定,刺激性,协调性也会因外界条件影响而产生不同,因具有动态特征而产生了丰富的变化,这也就是普洱茶的特点之一。
这里想说的是,一款普洱茶当未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香型,相对稳定的品感,相对稳定的气韵时,它还是会不断地往“成熟”迈进。未成熟的普洱茶,在滋味里也就肯定会出现不易接受的感觉,如过强的苦味、涩味,或者其它不协调甘、甜、硬、利的滋味感觉等,但这类不协调的滋味并不能就此否定这款茶,或者日常中不去品饮这款茶,那如何去感觉它的优点呢,我觉得在这篇文章里需要说说。因为品感之类个人喜好不同,且主观性过强,我以下说的只供大家参考。
温度与口感的关系
有经验的茶友应该都知道,温度与口感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香气,在不同温度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力。一般来说,茶汤的温度高时,香气比较活泼,所以尽可能趁热品饮。有些茶可能是最高温时显得香扬,有些茶可能是在温度稍低的情况下,更富有表现力。究竟如何,只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才能有深刻的理解。
在普洱茶中,特别是指普洱生茶,苦涩味是相对其它茶类来说,是比较强烈的。在温度的作用中,感觉苦涩味的强弱与汤温的高低成反比,也就是说,茶汤温度稍高里,苦涩味的感受上不那么强烈,温度低时,苦味会显得特别重,并影响茶汤的滋感协调。据日常品饮所得,茶汤温度在50~55度时,茶韵较佳,并不易烫伤。过高过低,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缺点。 喝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茶汤适口程度和刺激强度
喝法的不同,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口感呢,很多说品茶的文章都说过,喝茶的方法有“品”、“啜”、“喝”、“吃”之别,重意境,闲情逸致为品、啜;以消渴为目的,大杯大碗急饮为喝;吃,即是吃茶叶,茶水与茶叶一起咀嚼入肚。
因普洱茶的特殊性,特别是新生茶,未达到“成熟”状态的生茶,苦涩性一般来说都比较强烈,也难怪有些初接触普洱茶的人认为普洱茶口腔刺激性过强,当然,刺激性的强弱也有部分因为原料生长形态和制程等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未“成熟”的,总会出现一些似是似非的“缺点”,在这个时候,我认为喝这类普洱茶里,多用“吞”,少用“品”、“啜”、“含”、“舔”,减少茶汤在口腔的接触面,减少茶汤在口腔的停留时间,那刺激感自然会有所减少。
大家应该知道,优质的普洱茶新生茶,最大的优点是其绵长的甘韵,幽幽的,从喉部渗透出的“暗香”。咱们喝茶的,就应该挑好的方面来感受,尽量想法去减少、降低一些不适滋感。所以,请大家对一些茶汤,多用“吞”法。
从那几方面去感受茶的优质表现
这问题严格说起来有点长,也必需长篇大论都能细说明白。在这文章里,主要说泡后带出的观察点和思考点,所以就简略说说在那几方面感受到茶质的优秀。
1、甘、津、气、韵的强度或者持久度;
2、口腔的汤感柔顺度或者汤滋是否协调。
3、茶叶在冲泡到中后段的甜润程度
4、茶叶的耐泡度。茶叶的活性及均匀转化。
境界。对茶的理解
很多人都谈及到喝的茶境界。或修心,或静心,或舒心,或为道、或为佛、或为儒等等,每个人对茶的需求及理解都会不同。这里只想说一句话:人对茶的理解,就是你的思想的认识有多高,那理解的茶就有多高。
每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境界。
结束语
想喝到好茶,想泡出好茶,那是每一个喝茶人都希望的,所以也就必须要经常练习泡茶,多尝试,多思考,多钻研后,才能准确地泡出它的基本风格,通过不停地积累经验,熟练技巧,也就自然而然地泡出了自己的个性好茶。不停地在普洱茶的转化各阶段里进行试泡,进行练习,进行分析和记忆,才能更快地摸懂茶性,找出不同。
把茶泡好,也才能使自己在意志与思想上进入了更高的茶道境界,从人与茶的相互作用中,体悟自然,创造出新的茶道层面。
普洱茶的功效与药用价值
普洱茶的功效:
首先在于普洱茶茶性温和,暖胃不伤胃.这点对熟普洱茶尤为明显.一般轻发酵茶对爱茶人来说,确有"不可承受之轻"的顾忌,尤其是我们这些整日喝茶又饮食不正常的现代人,在咖啡因、单宁酸的长期浸渍下,常有搜肠刮胃之苦,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
其二,普洱茶可以降血脂.许多医学实验证明,持续以恒的喝普洱茶能降低血脂达30%(视个体而不同),在克雷泰伊的莫道尔医院给20位血脂过多的病人,一天喝3碗云南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了1/4,而饮同样数量其它茶的病人血液脂肪则无明显变化.[贝纳尔贾克托教授,巴黎亨利伦多医院].由此,可以看出普洱茶在降血脂方面的特别功效.
其三,血脂降了,自然也就能带来减肥的功效了.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有人提起普洱茶减肥的功效并不明显,而又有人说功效显著.这种矛盾来自个体的差异以及对肥胖程度认识的不同.如果本来血脂就不高,喝普洱茶是不会再降血脂的.
麦普认为,普洱茶以上三点功效是比较明显的.其实,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刮肠通泄"的记载,其中就提到了普洱茶解油腻减肥的功效.
此外,中医还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气、延年益寿等功效.这些说法姑妄听之,毕竟把茶当药还是需要一些加工过程的. 现代医学对普洱茶功效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则更为夸张,即普洱茶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预防便秘、解酒等20多项功效,而其中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的功效尤为突出.
普洱茶的作用:
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普洱沱茶临床试验证明:"云南普洱茶对减少类脂化合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中国昆明医学院也对云南普洱沱茶治疗高脂血病作了55例临床试验,并与降脂效果较好的药物安妥明治疗的31例对比,普洱茶的疗效高于安妥明.长期饮用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甘油脂减少,所以长期饮用普洱茶有治疗肥胖症的功用.饮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所以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2、防癌、抗癌.梁明达、胡美英教授用细胞培养及电子工业显微镜方法,对普洱茶的抗癌作用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普洱茶杀癌细胞的作用最为强烈,甚至常人喝茶百分之一的浓度即有明显作用.饮普洱茶能防癌.
3、养胃、护胃.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4、健牙护齿.普洱茶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湖南医科大学曹进教授用普洱健齿茶进行抑制变形球菌附着能力试验,发现普洱健齿茶具有抗菌斑形成的作用,浓度1%时效果最佳.
5、消炎、杀菌、治痢.医药界研究及临床实验证明,云南普洱茶有抑菌作用,浓茶汁日服十次,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这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直接相关.
6、抗衰老.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云南大叶种茶所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它茶树品种,抗衰老作用优于其它茶类.同时,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大分子多糖类物质转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维生素C成倍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起到了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科技苑]农业遗产的启示 第一集 普洱茶缘(上)(20130603) [科技苑]农业遗产的启示 第一集 普洱茶缘(下)(20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