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因风邪或时行病毒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患,又称“伤风”“冒寒”,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表现。若同时在某一地区广泛流行,全身症状明显者称为“时行感冒”。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多见。
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和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均可归属本病范畴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感冒的发病是由外感六淫之邪、时行病毒致病,但以风邪为主。在不同的季节往往兼夹不同时气,如冬季多夹寒邪,春季多夹热邪,夏季多夹暑湿之邪,秋季多夹燥邪,一般以冬、春季的风寒、风热之邪侵袭多见。气候突变、冷热失常、温差增大等,皆可使本病的发病增多。而时行感冒多为四时不正之气、具有传染性的天时疫疠之气流行,侵袭人体而造成。
感冒发病的内因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外因与感邪的轻重有一定关系。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外邪多从口鼻、皮毛而入,致使肺失宣肃、卫表不和,而见鼻塞、流涕、喷嚏等上焦肺系症状及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卫表症状。此外,感冒的发病还与起居失常、寒温失调、疲劳过度、禀赋不足等原因密切相关,当人体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时,则易内外相引发病。
【辨证分型】
由于感受外邪、体质强弱的差异,临床常见风寒、风热两类证候,以及伴随夏季出现的暑湿感冒。
若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头痛、鼻痒喷嚏、鼻塞声重、痰涕清稀色白、肢体酸楚、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者,为风寒感冒,冬季多见。
若微恶风寒、发热较重、有汗、鼻塞黄涕、咳痰黏稠色黄、咽喉肿痛、口渴欲饮、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热感冒,春季多见。
若身热少汗、微恶风、肢体酸重、头昏胀痛、鼻流浊涕、心烦口渴、口中黏腻、胸闷呕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者,为暑湿感冒,夏季多见。
【刮痧治疗】
1.取穴
按“穴-经-部”理论,以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
(1)颈部:大椎、风池、风府穴。
(2)背腰部:风门、肺俞穴。
(3)胸部:中府穴。
头痛、鼻塞流涕者,加前发际至印堂的督脉循行线。
2.运板技巧
先用直线轻刮法从枕骨粗隆下刮至大椎穴,即沿督脉循行的方向刮拭,可在大椎穴用点压法重点刮拭,刮拭力度可由轻到重,均匀用力,刮拭10~20次即可;再从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向肩部方向刮拭,每侧刮拭20~30次为宜;风池穴可采用点压、按揉法。每侧从颈上一直刮至肩胛内侧膈俞穴以下,宜用直线刮法、重手法刮拭,每侧刮拭20~30次为宜;再轻柔运用刮痧的点压、按揉法作用于风门、肺俞穴(图1)。由内向外用弧线刮法刮拭胸部,每一部位刮拭20~30次为宜;中府穴用点法刮拭。
1.取穴
按“穴-经-部”理论,以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
(1)头颈部:风池、大椎穴。
(2)肩背部:风门、肺俞穴。
(3)上肢部:合谷、曲池、尺泽穴。
2.运板技巧
先用直线轻刮法从枕骨粗隆下刮至大椎穴,即沿督脉循行的方向刮拭,可在大椎穴用点压法重点刮拭,刮拭力度可由轻到重,均匀用力,刮拭10~20次即可;再从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向肩部方向刮拭,每侧刮拭20~30次为宜;风池穴可采用点压、按揉法。每侧从颈上一直刮至肩胛内侧膈俞穴以下,宜用直线刮法、重手法刮拭,每侧刮拭20~30次为宜;再轻柔运用刮痧的点压、按揉法作用于风门、肺俞穴。再刮拭循行于手臂外侧上缘的大肠经和内侧上缘的肺经,由上向下从曲池穴刮拭至合谷穴和尺泽穴至经渠穴,分别刮拭10~20次为宜;再运用由轻到重的手法点压、按揉曲池、尺泽和合谷穴。
1.取穴
按“穴-经-部”理论,以任脉、督脉、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
(1)头颈部:风池、大椎穴。
(2)肩背部:风门、肺俞穴。
(3)胸腹部:膻中、中脘穴。
(4)上肢部:合谷、支沟穴。
胸闷纳呆、汗出不解者,加曲泽、委中穴。
2.运板技巧
先用直线轻刮法从枕骨粗隆下刮至大椎穴,即沿督脉循行的方向刮拭,可在大椎穴用点压法重点刮拭,刮拭力度可由轻到重,均匀用力,刮拭10~20次即可;再从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向肩部方向刮拭,每侧刮拭20~30次为宜;风池穴可采用点压、按揉法。每侧从颈上一直刮至肩胛内侧膈俞穴以下,宜用直线刮法、重手法刮拭,每侧刮拭20~30次为宜;再轻柔运用刮痧的点压、按揉法作用于风门、肺俞穴。再刮拭循行于手臂外侧的大肠经和三焦经,由上向下从曲池穴刮拭至合谷穴和天井穴下至外关穴,分别刮拭10~20次为宜;再运用由轻到重的手法点压、按揉合谷和支沟穴。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