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谁,听我说,
我们都好好去死吧。
哈姆雷特说过: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选择出现的时候,我们不会有时间去考虑为什么生,为什么毁灭?
当问题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必须选择。
鲁迅曾经说过,将人类美好事物毁灭在人面前,那就是悲剧的定义。
那如果把不美好的,烂到一定程度的事物毁灭在我们面前,我们会觉得这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你没有看过《人间失格》或者《感官世界》,那你可真是够走运的,我推荐你还是不要看的好。对比这些看完之后让整个人都不好的电影,《远离赌城》显得稍微更加舒缓平静。
假如这部电影也没看过,那也是极好的,因为我仍然推荐你不要看。
虽然你们喜欢的尼古拉斯·凯奇当年凭借这部电影夺得奥斯卡影帝桂冠,虽然电影的音乐舒缓动人,虽然电影的色调开朗明媚,虽然电影里爱情凄美……
但是这依然是一部消极的电影,充满着负能量的电影,压抑的电影,看完之后,在你心里千丝万缕的回味里,是不会找到一点正能量的。
离开拉斯维加斯,与戒赌无关
电影讲述了好莱坞编剧BEN,变卖了所有家当,开车来到拉斯维加斯,希望通过喝酒寻死的故事。
电影里面两个小时的过场演绎,就是男主角慢慢死去的过程:愉悦而痛苦,舒缓而压抑。
BEN寻死的原因是因为离婚,失业,把生活能搞砸的一切都搞砸了(感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喝酒而死,似乎是他觉得最可行的寻死途径。纵欲寻欢,拉斯维加斯恰是最好的选择。
BEN在电影从头到尾都在酗酒,两个小时的电影里,几乎喝遍了我所知的所有酒。
寻死过程中,BEN遇到了女主角。一个落魄失意的编剧遇到一个流落街头的妓女,两人共度一夜,聊了一宿人生,没有发生肉体关系,却仿佛找到了知己。
然而故事之所以消极,在于男主角并没有因为遇到真爱而停止用酒精杀死自己。死亡路上,BEN找到了爱情,但没有找到希望,他并没有得到救赎。
酒依然每天都喝,妹子依然每天都撩,生活愈往颓废的方向过下去,他的精神和肉体一天比一天烂,愈发显得不可救药。电影剧本所能写出的一切美好邂逅,都混在酒精里面,在柔和而动人的BGM里面搅和得乱七八糟。
即使遇到天使,仍改变不了结局,寻死的人最后依然死了,因为爱情的美好,死得更像个悲剧。
搞不清楚,这部电影是要告诉我们,堕落的人生,仍然能有一丝美好,还是即使美好,依旧糜烂。
站在我的立场,对于那些让你们悲伤,让你们彷徨,让你们痛苦的事,我是喜闻乐见的。
但是我并不是鼓吹人生消极论,也不是认为希望无用。
认识到现实,接受现实,并与之和解,或许会活得更坦然。
恰好莎士比亚离开我们四百年的日子刚过,借着刚刚提起的一部电影,重新提出莎士比亚的一个问题: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与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类似,《远离赌城》表现的也是因为逃避现实而选择的酗酒,纵欲这样一种自我毁灭的方式。他们所逃避的现实,正是我们都避而不见,麻木而虚伪的现实。
而活在现实当中,接受或逃避,面对真诚与虚伪,理想和现实,快乐与悲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每个立场都有自己的一套心灵鸡汤。每一天,都有无数人在选择,有人接受这个世界,有人在心里活出了另一个世界。
无论生命美好或者颓废,一个生命的消失都是一场悲剧。脆弱得喝水死或者躲猫猫死,坚强得像贝爷,或是《荒野猎人》里面的小李。无论是轻若鸿毛还是重如泰山,死都是一瞬间的事情,再多叙述也只是活着的人来说,跟死去的人没有关系。如果死了,是不会知道自己生命到底有多重要的。
而那些为自己的大义牺牲的,和出于本能苟且偷生的,都真真实实发生在现实,不在小说里,不在电影里,也不在梦里。他们应该生存,还是应该毁灭,应该让谁来决定?
生存与毁灭的话题,发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连运气也不应该有。在你我之间,想死这个说法,说的轻松点叫开玩笑,说得严重点,真的要去死了,我不可能对你说祝你好运,因为死人是不会有好运的。
—— END ——
【今日+1】
希望你悲伤 | 希望你彷徨 | 希望你痛苦
希望你接受现实 | 希望你停止幻想
你就是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