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双外语复合型人才 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 素质结构
基金:2007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L07BYY007)
一、前言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高等学校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和牢固英语转移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也要求加大急需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保护非通用语种,拓宽外语人才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同时也指出: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在减少,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种复合型人才就是能熟练运用一门以上外语,熟悉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专业基础扎实,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信息运用和处理能力的人。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渗透。除精通一门外语外,还要加强非通用语种即双语(英法、英德、英日等)的建设。复合型外语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好、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和适应性强,还能较系统地掌握一两门专业知识,特别是经济、贸易、涉外法律等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要尽快解决高校外语教学中存在着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不适应、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不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尽快解决,必将极大影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双外语复合型人才的思路
(一)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
在培养具体的英语复合型人才方面,理工科院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是与其具有的办学优势分不开的。首先,理工院校能充分利用校内学科优势,搞复合型培养,与校内其他专业合作开设管理、经贸类等课程,学科交叉互相渗透。就理工科类院校而言,由于其培养的学生适应面广,显示出宽口径、多领域、一专多能的特征。从近三年就业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看,用人单位除了要求毕业生具有很高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求具备化工、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纺织、服装、外经贸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而在理工科院校中,这些方面的教材、师资、课程、实验手段等方面都有现成的条件,可向不同程度的学生开设入门或介绍性课程。其次,理工院校还有比较好的跨学科研究的传统和习惯,科学技术上的攻关需要多种科技知识的参与和配合,学生跨系听课的传统历来有之。教学管理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为理工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便利的条件。第三,理工院校的生源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好。多数理工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是理科生,他们本来就有较好的理工科知识基础,这自然有利于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和优化。
(二)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只有当外语与某一被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过去常见的是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的结合。我们应当清醒地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我国每年仅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专业人才以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而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与这一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以为知识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依托的稳定协调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复合是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核心是外语人才。“双语式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全称定义中“双外语”是“核心”,不能削弱外语的地位,否则将失去专业特色。复合型专业与方向课程的开设应在抓好外语教学的前提下进行,以“外语”为主、相关“专业”为辅,这一原则不能改变。英语专业定位于较熟练掌握第一外语,并熟悉第二外语。双外语或双语型(非通用语种+英语)强调“双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外语专业的双语教学,则成为“第一外语+第二外语”的双外语教学。同时兼顾的是具备相当第一外语能力及扎实的专业知识的人才和掌握两门外语的双外语人才。外语专业的自身优势在于:外语系学生不仅掌握一门外语,还会第二门外语。抓住“双外语”这一原有特色,加大第二外语教学力度,两门外语应用能力都要加强。这样,再加上一定相关专业知识,势必会增强毕业生竞争优势。
三、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双外语复合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主要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即交叉、整合的网状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结构,和谐完善的人格素质结构。
(一)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双外语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
1.知识结构要求
理工院校在这方面的探索是从分析和确立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入手的。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至少应该由三个模块组成:①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模块(含必要的文学和文化知识)。这是本专业知识结构的支柱和主体。尤其是在语言技能的培养规格方面,“英语为本”,这是学生的“看家本领”。②科技知识模块。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根据各自学校的专业优势,有计划地学习必要的科技知识,借以优化知识结构。③经贸知识和管理知识模块。当代科技发展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知识积累的速度加快;二是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急剧加快;三是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大大缩短。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仅仅具有英语技能和必要的科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具备必要的经贸知识和管理知识。
2.知识结构
① 双语专业技能
语言技能
牢固掌握英语的语言技能,如,如语音知识,语法知识,口语表达,阅读,写作和口、笔译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熟练掌握第二外语的相关基础技能。
双语专业知识
牢固掌握英语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知识;词汇学、修辞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英语语言、文学及英语国家地理、历史、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第二外语的相关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
② 相关专业方向知识
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知识与相关理论,可能涉及外交、外事、金融、经贸、文学、语言学、法律、新闻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
③科学技术知识
从事应用实践所需的基本的计算机和数学知识等。
(二)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双外语复合型人才能力结构
1.能力结构要求
应以英语专业基础能力为基础,专业能力为中心,关键能力为依托,形成综合能力结构。包括一般能力(从事一项与双语及相关实践活动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是对毕业生的发展影响最深远的能力)、核心能力(完成双语专业活动中所需要的技能与相应的知识,此种能力是毕业生的核心本领)和关键能力(非技术性的职业能力的总称,也就是指超越职业领域,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能力)。2.能力结构
①扎实的双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有较强的双语语言应用能力
②一定的解读外语社会和文化的能力;了解我国国情和双语有关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③较好的双语表达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
④外语专业运用能力,即英语综合能力、独立钻研跨学科专业能力
⑤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⑥一定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运用能力
⑦双语在经贸、旅游、文秘、外事等方向的实际应用能力
⑧创新的能力
⑨其他能力
主要指能够从事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协作能力、独立提出建议和讨论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公关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三)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双外语复合型人才素质结构
1.素质结构要求
学生应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关心社会,学以致用,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素质结构
①专业素质
包括文化素养、科学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综合分析素养等。能较好掌握英语专业的相关理论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包括科学的思维方法、较强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理性的批判意识、尊重客观事物发展的科学的务实的思维方法。具有综合分析学科问题的能力,能处理解决实际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②关键素质
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职业道德等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准则。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立场、观点、信仰问题。应掌握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遵守职业操守。
③个性素质
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理性意识、求实求真精神。学生应具有健康的情绪,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气质与性格,坚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
上述的专业素质、关键素质、个性素质既相互联系渗透,又彼此相互影响,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专业素质是核心,关键素质为基本要求,个性素质为必要前提,共同构建了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双外语复合型人才的素质结构。
四、结语
从上述对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双外语复合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复合型人才的结构也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结构,其内涵也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英语专业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地,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任。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知识、能力、个性的辩证统一这一原则。在构建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这一指导思想。以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基础,将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双外语”能力的培养并驾齐驱,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特色,凸显选择面宽泛而针对性强的就业特色。
在探讨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办学模式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英语为本”的原则。绝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把英语专业办成“四不像”的专业,更不能随大流,随意开设所谓的“急需课程”。我们要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人才,不论其知识结构是哪种类型的复合,但归根结底他们还是英语人才。所谓“复合”,主要应体现在知识结构上的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靠课堂教学,必须创造良好的、能帮助学生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我们的培养规格不能降低,我们的培养措施应当加强。
同时,还不能忽视容易出现的问题,如通才与专才的比例的把握、精英型人才的培养、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的传授相结合等。
培养复合型的双外语人才是顺应社会需求,提高外语人才素质的重要举措,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泽龙。试析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J]中州大学学报:2008(1)
[2]杜国海,王涓。复合应用型人才辨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7(8)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
[4]黄源深。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 2001(1)
[5]秦秀白,吴古华。发挥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模式综述[J]外语界,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