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三国夏侯氏的问题想到,前读后汉书,耿翕一族累汉不衰,至汉末犹有耿秉这种能入传的人物,不过再后为就没什么事了。历史上有没哪个家庭能跨代很牛的,有三百年乎?(除了孔圣人)/>下面就看看www.niubb.net的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金小光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舜的后代在周朝初年,被封在陈。陈是小国,春秋末年被楚国所灭。但是陈氏的一位公子因避难来到齐国,担任大夫。齐国的这一只逆袭成功,成为王族,即所谓“田氏代齐”(陈氏在齐国改姓田)。后来,田氏齐国为秦国所灭。不过一直到西汉初年,田氏仍然有强大的势力。
陈(田)氏这一支,几乎历经整个周朝,光这就近800年。如果再上溯到舜,就有两三千年了。
还有就是老刘家。从刘邦开创汉朝,到光武中兴,再到刘备创建蜀汉,老刘家兴盛了近500年。出现了近10位杰出的帝王,还有刘向、刘歆这样的大学者。刘姓影响力实在太大,所以后来有很多帝王都冒姓刘氏。比如五胡乱华时的刘渊(匈奴人,从母姓),五代十国时的刘知远(沙陀族)。
其次还有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兴盛不衰几大望族。包括博陵崔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
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博陵郡为郡望的崔姓家族,博陵崔氏在东汉跻身名门,北魏时期虽然门第低于清河崔氏为代表的四姓,但博陵崔氏在北齐北周时期全面上升,成为一流士族。唐初修订《氏族志》,既属关中集团,又是山东名族的博陵崔氏第二房崔民干被定为第一等,只是在唐太宗的直接干预下才被下调至第三等。在唐朝,博陵崔氏属于七姓十家的禁婚家范畴,有宰相十五人,其中博陵第二房尤为显赫,被视为天下士族之冠。唐朝时期出身博陵崔氏的宰相:
崔仁师,唐太宗、唐高宗宰相
崔湜,唐中宗宰相
崔玄暐,武则天、唐中宗宰相
崔涣,唐玄宗宰相
崔损,唐德宗宰相
崔铉,唐武宗、唐宣宗宰相
崔元式,唐宣宗宰相
崔沆,唐僖宗宰相
崔敦礼,唐高宗宰相
崔造,唐德宗宰相
崔珙,唐武宗宰相
崔远,唐昭宗宰相
崔祐甫,唐德宗宰相
崔植,唐穆宗宰相
崔日用,唐睿宗、唐玄宗宰相
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中国历史的中古时代一个以陇西郡为郡望的李姓家族。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李暠建立西凉割据一方,西凉灭亡后,李暠之孙李宝归顺北魏,受到重用,其六子除一人早逝外,其余五子均在北魏出仕,李宝第六子李冲官至尚书仆射,最受宠信。在李冲的积极参与和谋划下,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得以与北魏皇室缔姻,成为后族,被魏孝文帝定为四姓,陇西李氏也成为与“四姓”并称的“五姓”。在后世,发展为七姓十家。
唐朝皇室虽自称出自陇西李氏,陈寅恪考证其不是赵郡李氏破落户,就是广阿庶姓李氏的假冒牌。
因为唐朝皇帝声称出于陇西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时,将皇族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元和姓纂》时,“言李者称陇西”。出身陇西李氏的唐朝宰相:
李迥秀,武则天宰相
李义琰,唐高宗宰相
李揆,唐肃宗宰相
李蔚,唐僖宗宰相
李逢吉,唐宪宗宰相
李训,唐文宗宰相
李靖,唐太宗宰相
李昭德,武则天宰相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是中国中古时代的一个以太原郡为郡望的王姓士族,从魏晋至唐朝都显赫非常。出过多位宰相,几十个刺史、太守。唐代时,士人的人生目标为“中状元、娶王氏女”。唐高宗、唐玄宗的皇后都来自太原王氏。
琅琊王氏
琅邪王氏(“琅邪”一作“琅琊”),中国中古时期的一个以琅邪郡为郡望的王姓世族。琅邪王氏在汉朝兴起,东晋时期发展为侨姓士族的最高门第,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
琅邪王氏始祖是王元。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离死于钜鹿之战,王离长子王元,为避秦乱,迁于琅邪郡(今山东临沂),为琅邪王氏始祖。王元之弟王威则是太原王氏的祖先。
琅邪王氏在衣冠南渡时为东晋政权的稳固居功至伟,被称为“第一望族”,时人皆谓“王与马,共天下”。 整个家族在东晋和南朝共出现过九位皇后 ,七位驸马,一位北朝妃嫔。
侯景之乱时,琅邪王氏与陈郡谢氏一起因拒绝侯景联姻,而受侯景报复性地大屠杀,自此几乎在政局失去影响力;唐朝仅有四人官至宰相(王方庆、王璿、王玙、王抟);五代时期则无一人被史书立传。
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荥阳郡为郡望的郑姓士族。
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郑国灭亡后以国为氏。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北魏时与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姓。唐朝荥阳郑氏有十个宰相,包括:
郑珣瑜,唐德宗宰相。
郑馀庆,唐德宗宰相。
郑覃,唐文宗宰相。
郑朗,唐宣宗宰相。
郑从谠,唐僖宗宰相。
郑延昌,唐昭宗宰相。
郑絪,唐德宗宰相。
郑畋,唐僖宗宰相。
郑肃,唐武宗、唐宣宗宰相
郑綮,唐昭宗宰相
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范阳郡为郡望的卢姓士族。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为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而受姓卢氏。秦汉时代,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之后,定居涿县。东汉末年,卢植平定了黄巾之乱,卢氏从此起家。南北朝时期,范阳卢氏进一步崛起,在李冲的策划之下,范阳卢氏与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得以与北魏皇室缔结婚姻,被魏孝文帝定为四姓,范阳卢氏一族娶了三位北魏公主,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唐朝时期范阳卢氏仍是山东郡姓的一流门第,位列七姓十家;有八个宰相,包括卢怀慎、卢承庆等。还包括著名诗人卢照邻、卢纶。
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是中国历史的中古时代一个以赵郡(含今河北赵县、隆尧县、元氏县、高邑县等地)为郡望的著名士族。赵郡李氏以战国名将李牧为始祖。
赵郡李氏在南北朝官位显赫,在唐朝被列为七姓十家的禁婚家。有十人出任宰相,包括李峤、李德裕、李绅等。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清河郡为郡望的崔姓士族,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崛起为山东望族。北魏时,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姓。在唐朝,清河崔氏有十二名宰相,包括:
崔元综,武则天宰相
崔知温,唐高宗宰相
崔昭纬,唐昭宗宰相
崔慎由,唐宣宗宰相
崔胤,唐昭宗宰相
崔詧,武则天宰相
崔神基,武则天宰相
崔龟从,唐宣宗宰相
崔彦昭,唐僖宗宰相
崔群,唐宪宗宰相
崔郸,唐宣宗宰相
崔圆,唐肃宗宰相
陈郡谢氏
西周末年,周宣王封申伯于谢邑(即今河南省南阳一带),建立申国,申国被楚国灭亡后,申伯子孙因地而姓,至魏晋时,谢缵迁居陈郡阳夏都乡吉迁里(今河南太康县),遂以陈郡为郡望。
陈郡谢氏在东晋初年还只是一个普通士族,东晋初年,谢裒为儿子谢石向琅琊诸葛氏求婚,被诸葛恢拒绝。直至谢万出仕,掌握了豫州之后,方才开始崛起,可谢万也被阮裕鄙视,称其为暴发户[3],直到淝水之战,谢氏所领北府兵以少胜多后,东晋政府追论功绩,追封谢安为庐陵郡公,封谢石为南康郡公,谢玄为康乐县公,谢琰为望蔡县公,陈郡谢氏一门四公,奠定了一流士族的地位。
陈郡谢氏的主要功绩,为领导北府兵,淝水之战之中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苻坚,保全了东晋江山。淝水之战之后,谢氏子弟开始隐退,较少参与实际政治。但仍旧保持了最高门第的地位不坠。自东晋至萧梁(317年-557年),谢氏共有13代、100余人见于史传,其门第之高,连皇帝有时也不得不借助于他们的影响力。谢氏拥有大量资产,子弟也大多才华出众,被视为士族领袖,前后一百余年。
参考资料:
清河崔氏
陇西李氏
博陵崔氏
荥阳郑氏
范陽盧氏
太原王氏
赵郡李氏
琅邪王氏
陈郡谢氏
网友暗黑历史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非山东曲阜衍圣公家莫属!任你王朝更迭,我自安如泰山!
网友Kaiser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回答建议修改:不宜公开讨论的政治内容。
修改后:
网友司马重湘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说几个我知道的。
当年楚汉争霸,霸王垓下兵败,被6名汉将所逼自尽,尸首被6人分去请功。各自封妻荫子按下不表。其中一将姓杨。
直至东汉三分国时期,四世三公的杨彪杨修家,即是其后代。
一个家族延续400年,很不错了吧。但是,
三国鼎立——天下一统——西晋灭亡——五胡乱华——北魏一统北方
——北魏分为东西魏——东魏立国号齐,称为北齐;西魏立国号周,称为北周
——周灭齐——杨坚取周立隋,称隋文帝。
这位杨坚,即三国时期杨彪杨修之后。
(出处记不清了,并不十分严谨,还请专业人士指教)
--------------------------------------------------------------------------------------------------------------------------
感谢点赞的小伙伴们,有知友在评论中指出文章是人人网上的,我也关注到被收藏了很多次,心中有愧,毕竟这只是引用来的。
这里贴上原创链接:三傻大闹宝莱坞(下)(附《钱学森》影评)
诸君若有兴趣,可移步原文。文中观点,还请诸君见仁见智
--------------------------------------------------------------------------------------------------------------------------------
再说一个,我在人人网翟文喆老师的文章中看到的:
=========================搬运工分割线============================
大家都知道,中国“两弹一星”那一代科学家,最著名的有“三钱”:导弹专家钱学森、力学专家钱伟长、原子弹专家钱三强。
各位有没有想过,这三个著名科学家,为什么都姓“钱”呢?
“姓”的本意,是家族的标记。大家知道,欧洲贵族们讲究纯血、坚持内婚,每个家族都有独特的标记,除了纹章/家徽,最典型的印记就是“家姓”。在欧洲的某些场合,只要报出自己的姓氏,就具有某种特别的优先权,Last name does make sense。三“钱”的姓,也有点类似。
“钱”不是一个普通的姓,百家姓里排名第二,这在热衷于排座次的古代中国,意味着什么?
古代姓氏总是和籍贯联系在一起,称为“郡望”。“钱”是个古老的姓氏,分支很多,不过“三钱”都属于一个叫做“吴越堂”的支系。很容易查到三钱的籍贯:钱学森:浙江杭州;钱伟长,江苏无锡;钱三强,浙江湖州。这三个地方距离很近,同属于一个地理单元,一般称为“环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或“沪宁杭地区”,就是位于长江下游、大致以南京、杭州、上海为顶点的一块三角形平原,民间俗称“江南”。
大家知道,黄河和长江都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华夏文明始于黄河,然后逐渐扩展到长江流域。大致以隋炀帝修大运河为标志,此后的南方经济逐渐超过了北方。到了唐末,天下大乱,北方经历五代,南方则分裂为十国,“江南”地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单独建立政权:“吴越国”。
吴越国的创建者是杭州人,姓钱,名镠,原是个盐贩子出身,在唐末混战中,割据苏南浙江,自成一国。他在位41年,外保疆土,内兴善政,是五代时期比较有作为的君主。杭州湾自古海潮成灾,钱镠主持兴修“海塘”(海岸大堤),惠及百姓,民间遂把古称的“浙江”也改了姓“钱”,就是现在的“钱塘江”。此人就是江南钱姓“吴越堂”的始祖。
北宋建国后,赵匡胤扫平割据、恢复统一,末代吴越王钱俶迫于压力,主动进献国土,全家迁往汴梁。作为回报,宋代对吴越王族的后代颇为照顾,给了不少政治经济特权。吴越立国84年,钱氏宗族散居江南的甚多,很多钱姓大家族就一直维持了下来。靖康之变,宋室南迁,杭州变成“临安”,赵氏皇帝也靠这些本地豪族支撑政权,宋代江南地区出现的《百家姓》,也就把“钱”放在仅次于“赵”的位置上了。
南宋以后,江南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心,明清两朝,举国财政都靠江南漕运,才有了“京杭大运河”的壮美工程,因此这些江南地主的地位,也一直很稳固。经过近千年的兴衰起伏,有些钱氏衰败了,但确实也有些钱氏,谨守祖训,小心经营,一直维持着家族的昌盛,并掌握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中国古代总体上不是贵族国家,在以科举考试分配政治权利的大环境下,江南地区形成了很多“诗礼传家”的文化世家,具体到本文中的三“钱”,都是这种家族出身。
“三钱”家系:
湖州钱氏:钱三强的祖父钱振常,清代吏部主事;长子钱恂,湖北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提调(相当于常务副校长);次子钱夏,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这个人大家比较熟悉,在新文化运动中和鲁迅齐名,专门起个反传统的别号“疑古玄同”,世称“钱玄同”,曾经提出彻底改良汉字的激进口号。不过钱玄同真正的学问还是国学,他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长期担任北师大中文系主任,晚年保守,又把名字改回“钱夏”。钱玄同的儿子就是钱三强。此外,钱恂之子钱稻孙,翻译家,清华大学文学系教授;钱振常之弟钱振伦之孙钱仲联,中央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也都可以算是“国学家”。
无锡钱氏:钱伟长的父亲钱挚早逝,由叔父钱穆抚养成人的。钱穆,历史学家,燕京、北大、清华、川大、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1949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后迁居台北,著有《国史大纲》等,是典型的“国学大师”。子钱逊,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此外,无锡钱氏另一家族、钱穆的好友钱基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钱基博的儿子钱钟书,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作家,钱钟书的独生女钱媛,北师大外语系教授。钱基博之弟钱基厚之子钱钟韩,南京工学院院长。近些年百家讲坛的红人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季羡林的弟子,也是无锡钱氏,可惜没查到他的家系。
杭州钱氏: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据家谱记载是钱镠32代孙,曾任民国时期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钱均夫的弟弟钱泽夫,子钱学榘,迁居美国,是空气动力学家、波音公司工程师。钱学榘的长子钱永佑,神经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生理系主任;次子钱永健,生物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计算机专家,上海交大兼职教授。
如果有人觉得钱学森家族主要是工科,和“国学大师”关系不大,这里还有些钱氏姻亲可以八卦:
钱学森夫人蒋英,浙江海宁人,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蒋英的父亲蒋方震,字百里,民国时期军事理论家,曾任当时陆军最高学府的保定陆军学校校长,是钱均夫留日的老同学。蒋方震被某些网站传的神乎其神,很多地方有失实之处,不过确实是一个杰出的军人。钱学森受岳父影响很大,有很强的军人气质,子女取名都叫“刚”、“真”,留学选择“空气动力学”,也是个顶级的军工专业。但是,蒋方震又不只研究“军事”,他文武兼长,与梁启超、徐志摩为友,还精通艺术,其翻译的《西方文艺复兴史》至今为中央美院的教材。蒋英的音乐才能,也是乃父家传。
蒋方震的原配夫人查品珍,也是海宁望族,有个堂兄查枢卿,次子查良镛,笔名金庸(拆镛字为金庸),小说家,香港《明报》社长。
海宁查氏在天津有个分支,金庸有位堂兄查良铮,笔名穆旦(拆查字为木旦),诗人,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
查枢卿娶妻徐禄,兄徐申如,有子徐志摩,诗人,“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学生。
徐志摩娶妻张幼仪,江苏宝山人,当地望族,二哥张君劢,民国时期的哲学家、法学家、政治活动家。这个人现在知名度不高,主要是被政治消磨,但在我自己的法律史专业中,是个影响很大的人物,中国宪法学的早期开拓者。
金庸有个堂姐查良敏,姐夫袁行云,江苏武进人。父亲袁励准,辅仁大学教授。
袁劢准有个堂兄袁励衡,金融家,首任交通银行行长。
袁励衡的女儿袁行恕,丈夫陈致平,历史学家陈垣的弟子,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后赴台湾。
陈致平的长女陈喆,作家,笔名琼瑶。
简单的说,钱学森的夫人的表弟的姐夫的妹夫,是琼瑶的爸爸。
钱学森和这些“国学大师”、“文人墨客”,算不算是一家人呢?
有人还是不服,原子弹也不是都是姓“钱”的一家人搞出来的,两弹一星的功勋多着呢。
好吧,继续八卦。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钱伟长因故未列入)。
本宅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整理了这23人以及钱伟长的籍贯,如图所示:
24位“两弹一星元勋”,16人籍贯是苏浙皖三省的吴语区,也就是“江南”,占2/3。剩下两湖4人、环渤海3人、云南1人,只占1/3,其中,郭永怀、朱光亚、周光召是张伯苓的南开中学/大学的学生,王希季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彭桓武是钱三强清华的同学,完全和这些江南士大夫不沾边的,可能只有于敏、孙家栋、陈能宽这三个年纪较轻的人。
有人仍然不认同,长三角的科学家多一点,只意味着这里经济发达、教育普及,你怎么知道这些人不是平民奋斗出身呢?
抱歉本宅确实没有能力彻底搞清这些人的家族婚姻网络,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上人人网。。找个知名的八卦一下:
邓稼先,安徽省怀宁县人。
谁能想到,这位常年穿着五六十年代“蓝蚂蚁”装、看似贫下中农的科学家,也出身于文化世家。他的六世祖是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爷爷邓艺孙是教育家,安庆江淮大学校长;父亲邓以蛰是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安徽省教育司长。邓以蛰的长女邓仲先,丈夫郑华炽,物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长子即邓稼先。邓以蛰和清华大学数学教授杨武之是同乡、同事和清华园中的邻居,杨武之的儿子杨振宁和邓稼先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姻亲方面,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是神经解剖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许鹿希的父亲许德珩,北京大学教授,九三学社创始人,人大副委员长;母亲劳君展,居里夫人的学生,北京大学教授;劳君展的祖父劳崇光,清代两广总督……
和那些姓钱的,也差不多吧。
——外篇:《三傻大闹宝莱坞》(下)(附《钱学森》影评)
=========================搬运完结的分割线========================
侵删。
感谢各位的赞与指教,发现没有把原文的图贴上来,补一下图。
网友Boozer Carlos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皖南胡家。
网友撒喵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隔壁王家
网友李藏蓝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宋朝贤相范仲淹的名言,也是许多知识分子的座右铭。范仲淹出身贫寒,年轻时生活清苦艰难,后来做了宰相,用俸禄购置义田给贫困无田者耕作。
年轻时寄居寺庙读书,每天煮一锅粥,分成四格每餐吃一格,做了宰相还保持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
有一次在苏州买房子住,一个风水先生说这房子极好,后代非富即贵。范仲淹心想,既然这风水能使后代显贵不如改为学堂,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弟上学,将来众人的子弟都能贤达显贵,相比自己一家的子弟显贵,岂不是更为有益吗?于是立刻把住宅改作学堂。实践了年青穷苦时念念利益众生的宿愿。
宰相收入多,他一人救济三百多家贫困户,可想自己的生活有多清淡。
后来几个儿子长大成人,都做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孙也显贵,连绵不绝。
直到民国初年,苏州一带范氏后人依然兴旺不衰……
网友猫君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看到有挺多不相信或者存疑的朋友,以下穿插说下可以进行史料考证的,不想看的直接跳正文
周瑜前都是汉代大世家百度可查到大部,有兴趣的朋友用维基百科搜下汝南周氏,上面和我信息相对的不少。
周瑜(十六世) 洛阳令周异之次子(十五世),堂祖父周景(十一世周杨次子)、堂叔周忠 (十一世次子)两子(周循(庐陵周氏史族)、周胤)一女 后汉书可查
周访:晋朝名将(二十一世)父周敏,左中郎将(二十)祖:周纂,孙吴威远将军(十九)
此人在百度百科直接可以查,其祖父信息也有。(有知道哪本书的可以私信我)
周灵起(二十七),梁朝直閤将军、义阳太守、通直散骑常侍,庐、桂二州刺史,保城侯。父亲周强(二十六),南齐太子舍人,梁州刺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周灵超,梁朝桂州刺史,褒城侯。” 周灵起生二子,长子周表,次子周炅(百科周灵起)
周励言(三十二):唐高宗少府少监,汝南太守。祖父周绍范(三十),唐开国大将、谯国敬公;父亲周道务(三十一),营州都督,母亲临川公主,为李世民与韦贵妃所生。周励言生二子:周先义(三十三);周先孝(两人一共生了二十四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一代文豪鲁迅、一代伟人周恩来均渊源于“二十四弘”。) 直接百度周励言
周敦颐(四十五)写爱莲说那位,祖父周智强(四十三)为周从远之单传独子(四十二)
周敦颐有子二人。长子寿(周恩来、鲁迅等均为其后裔),次子焘 。百科可查
周述学(六十三)著有《星道五图》。《明史·方伎列传》
周天爵(七十三)官至湖广总督清史稿·卷三九三·
其后家道中落 都是些大吏小官没出过什么大人物了
此文是汝南周氏的一支来写,虽不是代代嫡系,但也是代代流传下来的。
大家比较关注周x来 ,我简短说下。
周x来与鲁迅(周树人)同属 周勃四十五世周敦颐的旁支分系(绍兴周氏)
周x来是周敦颐的三十三世(辈分是否嫡系未知)
鲁迅是三十二世(同周恩来)
以下正文
汝南周氏(今河南一带)旁系众多,遍布天下 我今儿说的是都是同一支流传下来
周勃,周亚夫,周瑜 ,周敦颐。这四位历史名人。你有想过他们都是“一家人”吗? (只说同支)
从西汉开国大功臣周勃 到当今某处烟草局局长周明元。 从始皇帝起到当今tg 朝代更迭无数,两千余载,世代为官(吏),名人豪杰无数(单以此脉)
虽然现在只是个小官(吏)不过仔细想想,难免为之所震。
下面详细资料:
一世:(周勃)周邕(前231-前169)。周平王少子姬烈19世孙、世袭汝坟侯姬邕,年仅十一岁,更姓为周,离开家乡卷县,流落沛县,在沛县织莆为生,成为汝南周氏始祖。(是不是周平王子孙有待考证)周邕,又名周勃,为西汉开国功臣,官至太尉,封绛侯。周邕生三子:周胜之、周亚夫,周叔坚。
二世:周秀(前208-前150)。周胜之前妻为馆陶公主刘嫖,袭周勃绛侯。后周胜之逃婚在外,更名周秀,隐居于山东任城,被揭发、处斩。周秀生五子:仁、义、礼、智、信。
三世:周仁(前195-前138),字季房。因为医术高明而被皇上召见。景帝为太子时,他为舍人,积功升为太中大夫。景帝刚刚即位时,拜周仁为郎中令。
汉景帝模仿三代封圣王或先朝后裔,因为周仁为周平王22世孙,复封为汝坟侯,赐正公。周仁迁居汝南安城,共生十子:球、琱 、瑍、珏、莹 、璈、璐、璋、 璘、 琅 。
四世:周球(前173-前115)。西汉执金吾,督察京师治安。袭汝坟侯,周球生一子:周应。
五世:周应(前152-前98)。汉武帝时平陵县令,随卫青进军匈奴,后因封禅案受贬。周应生一子:周道。
六世:周道(前131-前72)。汉武帝时郎中。周道生二子:周询、周约。
七世:周约(前109-前55)。汉宣帝初年五官中郎将。周约生一子:周燕。
八世:周燕(前85-前51),字少卿。汉宣帝汝南郡决曹掾。因郡太守误判罪犯,周燕冒名顶罪。后受庵割之刑,自杀身亡。周燕生五子:兴、羽、良、仲、明。
九世:周仲(前58-11)。初居汝南郡宜唐里,王莽初年官至兖州刺史。周仲生二子:周颉、周嘉。
十世:周嘉(前20-42),字惠文。王莽年间于乱军中保护郡太守而闻名,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欲嫁公主,周嘉拒之,后为零陵太守。周嘉生二子周畅、周扬。
十一世:周扬(5-56)。光武帝时以行善为名。周扬生一子:周防。周扬兄周畅生子周荣,周荣子周兴,周兴子周景,周景子周忠,景、忠皆汉太尉。
十二世:周防(28-105),字伟公。陈留太守。周防生三子:周觉、周堂、周举。
十三世:周举(73-149),字宣光。汉安帝时光禄勋。周举生一子,周勰。
十四世:周勰(110-159),字巨胜。从兄周景事梁骥,周勰闭门不出。及梁骥受诛,方出门待客,旋即病故。周勰生二子,周灵、周异。
十五世:周异(144-189)。东汉灵帝时洛阳令。后与从子周晖、长子周玢等被董卓派兵截杀。周异生二子:周玢、周瑜。
十六世:周瑜(175-210)。汉献帝时偏将军,南郡太守,东吴大都督。与孙策共平江东,后事孙权,讨黄祖,破曹操于赤壁,走曹仁于荆州。周瑜兄周玢子周竣,周竣弟周鲂,周鲂子周处,周处子周琦。处、琦皆两晋时期著名大将。周瑜生二子:周循、周胤。
十七世:周胤(200-239)。孙权称帝,周胤为兴业都尉,封都乡侯。后因罪迁庐陵,成为庐陵周氏始祖。周胤生三子:周纂、周豫、周泰。
十八世:周纂(219-272)。255年,周纂被任命为威远将军,随丁奉参与高亭交战。周纂为前锋,跨马持矛,冲入敌军阵中,斩首数百,缴获大量军器。战后周纂被封为庐陵侯。周纂生三子:周敏、周政、??
十九世:周敏(240-297)。西晋左中郎将,与从父周处赴西北平叛,同死军中。周敏生四子:周访、周谌、周记、周谵。
二十世:周访(260-320),字士达。东晋中兴名将,寻阳侯。以八千人大破杜曾数万。王敦图谋东晋,因惧周访,不敢动弹。周访念念不忘北伐中原,亦闻王敦有不臣之心,未敢轻举妄动。周访生二子:周抚、周光。
二十一世:周抚(292-365),字道和。东晋南中郎将。石勒遣军来攻,周抚中循环洗马计,逃奔武昌。后举兵破蜀国李雄及其余部。从桓温北伐,进军洛阳。后因桓温谋宫而返蜀,封建城公。周抚生二子:周楚、周梦。
二十二世:周楚(311-371),字元孙。益州刺史,建城定公,曾随父亲平定蜀国,晚年平灭成都李金银等数起地方叛乱。周楚生二子:周琼、周璃。
二十三世:周琼(333-393),历任数郡,平定地方叛乱,任梁州刺史。周琼生二子:周虓、周彪。
二十四世:周虓(354-384),字孟威。梓潼太守,西夷校尉,前秦苻坚攻东晋,周虓因母亲被擒,降秦,被任命为尚书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遣周虓太原。周虓生二子:周兴、周誉。
二十五世:周兴(380-435)。燕兰陵太守,刘裕北伐,周兴降刘裕,仍为兰陵太守。周兴生二子:周疆、周强。
二十六世:周强(415-493),字盘龙,以字行世。刘宋宫廷内乱中,有军功封县伯。南齐时任大司马,曾经与长子周奉叔双骑破数万北魏军队,名震北虏,晚年任南齐太子舍人,讲武京师。周强生三子:周奉叔、周世雄、周灵起。
二十七世:周灵起(468-529),梁朝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梁城郡忠壮公。周灵起生二子:周表、周炅。周表子才卿,才卿子怀义,怀义子周基,周基子允元,周允元为武则天时宰相。
二十八世:周炅(515-578),字文昭。陈朝大都督,平侯景之乱,击斩田龙升,封武昌郡公。周炅生三子:周法僧、周法明、周法尚。
二十九世:周法尚(555-614),字德迈。隋武卫大将军,隋军总管。征讨高丽,平定江南,后平定杨玄感叛乱。谯国公。周法尚生六子:周绍基、周绍司、周绍德,周绍崇、周绍业、周绍范。
三十世:周绍范(588-633),字归仁,号猛仁将军。秦王李世民库旦车骑,左屯卫大将军,殿中大监,襄阳刺史,息国公。周绍范兄周绍司裔孙周廷,周廷子周霈,周沛子周墀,周墀为唐武宗时宰相。周绍范生五子:贵珠、贵琼、贵瑛、贵瑰、贵璋 。
三十一世:周贵珠(614-679),字道务,以字行世。因四世四公,娶唐太宗李世民临川公主,任营州都督,骁卫将军。周贵珠生二子:周伯瑜(文宝)、周励言(文颖)。
三十二世:周励言(632-699),字文颖。唐高宗少府少监,汝南太守。周励言在世时,从父周允元深得武则天赏识,为宰相。周励言生二子:周先义(安时)、周先孝(安世)。
三十三世:周先义(652-717),字安时,任判史,武则天左金吾将军。周先义生二子:周如锡,周如鍉。
三十四世: 周如锡(673-757).字:彦德.唐垂拱年进士。左金吾大将军.授征南大元帅。平定广西、横、廉、白、贵等六州。唐太宗即位,任左骑常侍。贞观元年(627)因事贬营道散参军,于是兄弟卜居宁远大阳洞江口。现存宁远县舜帝陵镇湾头村周氏宗祠内的《先祖墓碑记》标明“金紫光录大夫如锡公,葬望岗金鸡插翅形”,墓在宁远县天堂镇大陂岭村后,2003年8月被列为永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如锡生十八子:宏谦、宏量、宏德、宏度、宏休、宏顺、宏章、宏慎、宏正、宏让、宏道、宏亮、宏颂、宏交、宏本、宏明、宏初、宏立。
三十五世:周宏谦(716-779),字:待选。唐天宝元年进士.朝议大夫;周宏谦生二子:崇昌、光济。周光济子周怀义,周怀义子周宝,周宝为唐末宰相,封汝南郡王。
三十六世:周崇昌(744-810)字:雨轵.永泰元年进士, 廉、白二州刺史.由宁远迁湖南道州;
三十七世:周 寓(784-846)字:丞夏.唐永贞元年进士. 颂州太守
三十八世:周惟简(808-875)字:居正.唐长庆初年进士 .嘉鱼县令 。
三十九世:周 镶(827-892)字:怀玉。唐会昌初年进士.翰林学士。从兄周宝为宰相,封汝南郡王。周镶生二子:周彦朴、周彦托。周彦托子周本,周本子周邺,周邺子周行逢,周行逢子周保权。周本为西平王,周行逢、周保权为汝南郡王。
四十世:周彦朴(858-928),字幼真。唐大中末年进士.延安太守。周彦朴从弟周本为南唐平西王,曾经徒手格杀猛虎。由于屡建奇功,在杨行密进入杨州受封为淮南节度使时,遂授淮南马步使之职,协助掌管兵权。907年,吴帝嘉其能,升本为信州刺史。923年,唐庄宗封本为雄武将军、德胜节度使、安西大将军,西平王。
四十一世:虞宾(894-963)字:光国.唐天复初年进士,光州刺史.光禄大夫.周虞宾生十二子:宁远、从远、超从、从连、连芳、芳辉、芳荣、荣聚、聚松、清儒、汝元、启元 。
四十二世:周从远(913-983),字:仲长.宋建隆年武进士,马步指挥史.生子二∶智 强、智衡。从兄周行逢为武清军节度使,显德三年,周行逢控制了整个湖南,建立起五代史上的“周行逢政权”,常德一时成为湖南的政治中心,北宋封周行逢为汝南郡王。
四十三世:周智强(944-1007)字:健行.宋处士.仁孝有义、教子有方.隐居月山之严田.诗书自娱、颐养天年.葬营道安心寨。周智强生五子: 周识、周铎、周正、辅成、伯高。周智强从弟周保权为周行逢子。周行逢去世前,周保权兄周兴权已经去世。乾德五年(967)迁右羽林统军。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出知并州(今山西榆次)。
四十四世:周辅成(977-1022)字:孟匡.(即辅成)宋大中祥符进士。周辅成生四子: 敦砺、敦颐、敦文。
四十五世: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先生;周辅成第二子,为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生二子:周寿、周焘。
四十六世:周焘(1059-1121)宋元佑三年(1088)进士。初为黄池令,累迁至两浙转运使,成都知府,朝议大夫,官终宝文阁待制,随父徙居南康莲花峰下。善作诗,在浙江时与苏轼唱酬甚多。著有《爱莲堂集》传世。周焘生三子:周演、周絪、周缊。
四十七世:周絪(1080-1041)绍圣四年进士,仕致礼部侍郎,出知河南祥符县,遂家于祥符东关镇。周絪生一子:周靖。
四十八世:周靖(1102-1163)宣和间进士,中江主薄转彬州录事,为国子监博士,以太常博士随宋高宗宗南渡,有感于岳飞遇害,中原收复无望,初寓于杭,至绍兴十一年,由杭迁诸暨之紫岩盛原里。周靖生一子:周亥。
四十九世:周亥(1129-1181)仕致大理评事。周亥生三子:周勤、周谨、周和。
五十世:周谨(1158-1214)。周亥次子,为节度行军司马。周谨生三子:周治、周訚、周恪。
五十一世:周恪(1187-1238)仕致翰林学士,承旨居诸暨之南门。周恪生四子:文奇、文惠、文原、文城。
五十二世:周文惠(1209-1266)周文惠生二子:周莘、周茂。
五十三世:周茂(1234-1289),字元泊。进士,左丞相,特进,紫金光禄大夫,封沂国公,赠太师。
五十四世:周澳(1263-1323)。为行省令史,元贞间赘于山阴周桥温渎村俞氏,为“山阴始祖”。 周澳生四子:长子周德,次子周林,周楦、。
五十五世:周林(1288-1353),字仕德。周仕德生三子:万和、万奇、万璋。
五十六世:周景和(1309-1374),字万和。奉明太祖征永州封孱陵侯。周景和生二子:周宇、周寅(字寿虎)。
五十七世:周宇(1329-1382),字寿龙,弟寿虎留居永州,周宇镇守江西永新,为大将军。
五十八世:周庆(1350-1398),字德芳。山西道监察御史,赠文林郎。周庆生四子:叔庄,叔超,叔广、叔颐。
五十九世:周叔庄(1373-1428),字玄童。永乐初选充北京顺天府大兴县第六箱万石长。周叔庄生二子:周宗、周守。
六十世:周宗(1402-1458),字君太。继任父亲北京顺天府大兴县第六箱万石长。周宗生二子:周端、周富。
六十一世:周端(1427-1469),归绍兴林家湾。明正统年间赈灾,被朝庭表彰为义民。周端生二子:浦、黼。
六十二世:周黼(1457-1539),周叔颐的五世玄孙周健二将绍兴郊区黄枋岭周颐的茔地卖给了邻县一个姓刘的富商。此事顿时在周氏家族中引起轩然大波。周叔颐是全体周氏家族的骄傲,周健二的行为等于污辱和背叛了整个家族。族长周顺、周黼等人立即以家族的名义上诉官府。按照大明的律法:崛坟卖祖属大逆不道的重罪,作孽者不但要服以重刑,本人的名字也将从族谱中除名。官府查办的结果是将周颐的茔地交还给周家,而崛坟卖祖的周健二则因此被判重刑。周黼生二子:周述学、周述敬。
六十三世:周述学(1492-1566),字继志。又推究五纬细行,为金木水火土《星道五图》,于是七曜皆有道可求。仇鸾闻其名欲致之,述学识其必败,乃还里。总督胡宗宪征倭,欲招幕中逃遁海州,新编族谱,定字辈:金木水火土,自国成大天,开元永达道,一明文仲子,世代千万年。 周述学生三子:周金铎、周金镡、周金铧。
六十四世:周金铎(1526-1601)梅石,葬湖南零陵。周金铎生三子:木杨、木栋、木枋。
六十五世:周木栋(1551-1625),字梁材,太学士。 周木栋生五子:水奇、水丙、水奂、水星、水瞿。
六十六世:周水丙(1571-1640),字之屏。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历官广东按察使,浙江、江西右布政使。周水丙生四子:火灿、火烟、火炜、火灯。
六十七世:周火炜 (1592-1667)字士鉴,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明末名士,以孙周渭赠怀远将军、大定营游击。生八子:土城、土至、土基、土垫、土垣、土重、土塑。
六十八世:周土城(1612-1672)字万襄,多武略,为军中谋,后迁云路副司马。曾作《塞上曲》。 周土城生四子:自浆、自聘、自杰、自禄。
六十九世:周自浆(1645-1705)又名周渭,康熙八年武举人,康熙十二年武进士,授大定营游击。1702年举家迁四川省潼川府北道安岳县同化乡,1705年归葬长沙花官陈家塘。周自浆生八子:国赞、国觉、国定、国琮、国昌、国琥、国辉、国圣。
七十世:周国赞(1668-1736),又名于仁,字纯哉。四川安岳人。1708年举人,初知福建永春县,上官以为能,于1733年擢澎湖厅通判。任内遇事果断。时澎湖班兵素称骄悍,欺凌澳社,均能绳之以法,不少假借,民赖以安。1735年清查地亩,清垦地140余亩,报升网、缯、沪税30余两;资给牛种、耕具,吏无侵渔,民沾宝惠。接替前任官员梁樟,上任成为台湾澎湖通判,秩满告病回籍,途中去世,葬长沙花官塘。 周国赞弟周国昌,国昌四世孙周天受、周天培、周天孚为清朝名将,周天培六世孙周道刚,为北洋政府时期四川督军皆省主席。
七十一世:周成刚(1696-1750) ,平生努力在当地建立金庄寺。周成刚为四川潼川府安岳县金庄寺周氏始祖,葬安岳县金庄寺青竹沟。周成刚生一子:周大贵。
七十二世:周大贵(1731-1801)又名大本。安岳举人,出任贵州镇远县同知。 1769年(乾隆34年),周大本接替曹永植,于台湾担任台湾府诸罗县知县。掌管今嘉义、云林一带政事,后任山东寿张县知县。
周大贵生八子:天文、天礼、天福、天裕、天祯、天禄、天爵、天祥。
七十三世:周天爵(1777-1853) 字敬修。出生于山东寿张县。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曾任濮阳知县、卢州知府、江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职。周天爵生三子:开钲、开铭、开银。
七十四世:周开银(1808-1871)又名开锡,字受山。为左宗棠军筹办军饷,功升护理福建巡抚,福建船政局提调,左宗棠南路诸军总统,兼理民政。配唐氏。生子五:元龙、元登、元榜、元勋、元魁。 。
七十五世:周元龙(1830-1886)字士溥,山东郯城知县,1863年攻破磨山幅军,捕获幅军首领付西贵。周元龙生一子:周永甜。
七十六世:周永甜(1851~1902),字邳礼,1874年山东郯城知县,后于成都开设书铺,钻研版本目录学。周永甜生五子: 达佳、达邦、达胡、达延、达文。
七十七世:周达佳(1875-1934),字修计。族侄周道刚四川督军,周达佳为幕僚。后周达佳转安岳县做了一名律师。1934年,几股土匪以祝寿为名联合诱杀周达佳。周达佳生四子:周道隆、周道纯、周道益、周道儒。
七十八世:周道益(1902-1961),字祥云。为报父仇,与其弟周道儒参加国民党军队。后出川抗日,周道益任大尉,营长。内战时期,周道益杀死两名土匪头子:肖汉武、廖湘云,杀死一个家族叛徒:周道思。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周道益在安岳县太平乡以务农为生。
七十九世:周一禄,字海波。生于1931年,健在。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三等功二次,擒获四名美国士兵,后任民兵连长,晚年为生产队长。生六子:周明安、周明柏、周明元、周明忠、周明吉、周明昌。
八十世:周明元,字润元,1968年出生,四川省x县烟草局副局长,四川省xx县烟草局局长。周明元现有一子:周琦林,生于1996年。 (07年数据,)
网友蒙面大侠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最牛叉的不是大黄帝???
蒙元大帝孛儿只斤铁木真,子孙有忽必烈和英国女王。
琅琊王氏天下第一。楼主的世系不全呀。
1.琅琊王氏源自黄帝玄孙后稷之后,到了周武王时推翻了商朝,周武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周朝,周分西周与东周,东周灵王太子晋为王氏肇祖。南朝宋何法盛在《晋中兴书·卷七·琅琊王录》中称 :“其先出自周王子晋。秦有王翦、王离、世为名将 。”其后是东周司徒王宗敬,其子王子成袭爵为司徒,其孙王彬官至中军大夫,赠武烈侯。王彬子王升官至秘书。王升子王宥官至大司徒。王宥子王硕仕魏,封广武君。王硕子王错仕魏,拜上将军。王错子王贡官至中军大夫。王贡子王渝官至大中大夫,封忠武侯。王渝子王息官至司寇,封忠烈侯。王息子王恢中军大夫,封伊阳君。王恢子王永袭中军大夫。王永子王颐号林泉隐者,隐而不仕。王颐子王翦仕秦,拜大将军。封武城侯。翦子王贲为秦将封通武侯,翦孙王离封武成侯。王翦祖孙三代仕秦,受封列侯。秦末王离为项羽所败,王离长子王元从频阳迁琅琊皋虞。 秦汉 王翦、王贲父子是秦国灭六国的关键人物,除了韩国以外其余五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均为此父子二人所灭,所以《史记·王翦传》中说“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秦朝统一天下以来,被秦始皇受封列侯者史籍中并不多见,然王氏祖孙三代皆受封列侯。可见一斑。其王元曾孙王吉,字子阳,官至博士谏大夫,王吉子王骏为御史大夫,王吉孙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王吉祖孙三代皆以贤称著于史。又王崇子王遵,光武帝嘉其忠义,拜太中大夫,封向义侯。其后王遵子王音,为大将军掾。生四子:曰谊、曰浚、曰典、曰融。王音子王融,融公官至南康尹。王融生有二子,长子叫王祥;次子叫王览。兄弟二人虽同父异母,然皆是大孝子。卧冰求鲤是关于王祥的故事,王览友悌便是关于王览的故事。 魏晋 王祥是魏晋时期的大孝子,汉未遭乱,王祥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一次徐州刺史吕虔征召王祥起为别驾,此时王祥以年近花甲,固推辞不接受。弟弟王览劝他,王祥乃应召。吕虔委以王祥州事。当时州郡寇盗很多,王祥率励士兵,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孝子王祥因得到百姓的爱戴,年迈古稀的王祥仕魏晋,仕晋间先后担任重要官职,为朝中三老,德高望重。西晋泰始五年(公元268年)薨,策谥曰元。22年后,公元290年晋武帝刚辞世,便发生了贾后专权的局面,从而引发了一场西晋诸侯王之间长达16年的动乱,史称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5年后便又爆发了永嘉之乱。
琅琊王氏 东晋 琅琊王氏家族的兴盛时期是东晋,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许多家族都举族迁居长江以南避乱,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 在建康(今南京)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建立了东晋王朝,中兴了晋室。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只有在淝水之战中崭露头角的谢氏家族能与之平肩,并被后人合称“王谢”。东晋100年后,司马氏被自己的一个将领名叫刘裕的取代了,刘裕自立国号为宋,同时期鲜卑拓跋氏统一了北方,自立国号为魏,历史进入南北朝。 南北朝 南北朝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四个小朝廷为宋、齐、梁、陈,皆偏居江左,南朝历时169年,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叫陈被隋朝所灭,继秦朝以来天下再次得到统一。唐朝以后只有四位宰相
2.皇族第一李氏人口世界第一:
陇西李氏出自老子,老子李耳八世孙秦国李昙、九世孙是李崇,李崇—李瑶-李信(就是秦国那个吹牛打楚国的)-李超-李仲翔—李伯考-李尚生-“李广”-三子李敢。飞将军李广是李暠的十六世祖。李昶→李暠西凉武昭王开国君主→西凉后主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也作李天赐)→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一直到唐朝灭亡———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曾孙是南唐皇帝李昪。
3.孔门
孔子祖述尧舜(自己读史记)。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他的先祖是宋国人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e)。
卌九世祖 伏羲氏(始祖)卌八世祖 少典氏卌七世祖 黄帝轩辕氏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 蟜极 卌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三十世祖 商王成汤(太乙) 廿一世祖 商王阳甲 商王盘庚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纣) 微子 微仲衍 十三世祖 宋公稽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十一世祖 宋闵公共 十世祖 弗父何 九世祖 宋父周 八世祖 世子胜 七世祖 正考父 六世祖 孔父嘉 五世祖 木金父 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纥 孔子 子 孔鲤 孙 孔伋 曾孙 孔白 玄孙 孔求 六代孙 孔箕 七代孙 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字玉汝),1920年(民国九年)袭封为衍圣公,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49年4月,应国民党当局之请迁往台湾。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此后不再设有“衍圣公”这一封爵名。举行祭孔大典的主祭官。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4.弘农杨氏
第一世: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大史学家司马迁女婿。为弘农族中的第一个宰相,食邑于汝南,后杨氏又有“汝南堂”之称,封安平侯,居弘农,为弘农一世祖。生子杨忠、杨恽
第二世:杨忠,生子谭
第三世:杨谭,生子宝、并
第四世:杨宝,生子震、衡
第五世:杨震,字伯起,“关西堂”“四知堂”“清白堂”誉称得于杨震。生子牧、里(失考)、秉、让(失考)、奉。杨秉,东汉宰相,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从杨震起至杨秉后裔杨彪(8世)均为太尉,后世称为“四世三公”。
第六世:杨奉,生子敷
第七世:杨敷,生子篡、众
第八世:杨众、生子超
第九世:杨超、生子柄、骏、珧、济。骏、珧、济号称“西晋三杨”
第十世:杨珧、生子结
第十一世:杨结、生子珍、继。杨珍为上谷房始祖
第十二世:杨继,生子晖
第十三世:杨晖,生子佑、恩
第十四世:杨佑,生子钧
第十五世:杨钧,生子暄、穆、俭、宽
第十六世:杨俭,生子文升、文休、文异、文伟
第十七世:杨文伟,生子荣、士、积、安、篡
第十八世:杨荣,生子师、奉、恪
第十九世:杨恪,生子元表、元政
第二十世:杨元政,生子志元
第二十一世:杨志元,生子成名、成规
第二十二世:杨成名,生子凭、凝、凌
第二十三世:杨凌,生子后之
第二十四世:杨后之,字谦人,生子帐诚、帐盛
第二十五世:杨帐诚,生子临琅、临傥、临蝶
第二十六世:杨临蝶,生子居本、居庆、居忠、
第二十七世:杨居本,生子再思、再韬
第二十八世:杨再思,生十子:政隆、政滔、政修、政约、政款、政绾、政岩、政嵩、政权、政钦(俭)。再思公为靖州杨一世祖,亲立“再正通光昌盛秀”为字辈。
5.兰陵萧氏
皇舅房[萧亮系萧亮封阳县侯
萧卓孝懿皇后
萧文寿封阳县侯
萧源之封阳穆侯
萧思话封阳县侯
萧惠开萧惠明萧惠基萧惠休萧惠朗萧惠蒨刘休范妻封阳县侯
萧叡萧视素萧洽萧介萧允封阳县侯
萧引萧肜萧德言萧沈萧安节萧至忠萧元嘉萧广微萧大通
来景晖妻萧衡萧衍萧随萧摹之系萧摹之萧斌萧简齐梁房
萧整萧隽萧鎋萧乐子萧副子齐宣帝
萧承之萧道赐齐景皇
萧道生齐高帝
萧道成梁文帝
萧顺之齐明帝
萧鸾齐武帝
萧赜长沙宣武王
萧懿梁武帝
萧衍临川靖惠王
萧宏东昏侯
萧宝卷萧宝夤齐和帝
萧宝融齐文帝
萧长懋梁闵帝
萧渊明梁昭明帝
萧统梁简文帝
萧纲梁元帝
萧绎武陵贞献王
萧纪萧正德郁林王
萧昭业海陵恭王
萧昭文梁安帝
萧欢梁宣帝
萧詧武烈世子
萧方等梁敬帝
萧方智萧栋梁明帝
萧岿河间忠烈王
萧岩萧庄萧皇后萧瑀梁靖帝
萧琮河间文宪王
萧璿萧铣
6.高氏
南北朝·北朝·北齐之君主和年号编辑庙号谥号姓名在世时间年号在位时间—文穆帝高树生——高祖
(初谥太祖)神武帝
(初谥献武帝)高欢
496年—547年——世宗文襄帝高澄
521年—549年——显祖
(初谥高祖)
(曾改谥威宗)文宣帝
(曾改谥景烈帝)高洋
529年—559年天保550年-559年闵悼王高殷
545年—561年乾明559年-560年肃宗孝昭帝高演
535年—561年皇建560年-561年世祖武成帝高湛
537年—568年大宁
(或太宁)561年-562年河清562年-565年齐后主高纬
556年—577年天统565年-569年武平570年-576年隆化577年—(楚)恭哀帝高俨
557年—571年——高延宗
?—577年德昌576年高恒
570年—577年承光577年——高湝
?—577年—577年
(未正式即位)——高绍义
?—580年武平578年
7.慕容氏
天龙八部
8.江南四大之一陆氏、
顾陆朱张!!
9.关陇第一崔氏
西厢记哟。
10.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网友筝弦 Cochan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孔子世家。
秦始皇时,封九世孙孔鲋为鲁国文通君,拜少傅。
汉高祖十二年,封孔鲋弟孔腾为奉祀君。
汉元帝时,封十三世孙孔霸为褒成君,日后下令以孔霸食邑八百户奉孔子祀,孔霸命长子孔福回曲阜奉祀。汉成帝封十四世嫡长孙孔吉为殷绍嘉侯,奉殷商天子成汤祀,为汉之二王三恪。
汉平帝元始元年封十六世孙孔均为褒成侯,汉明帝封十八世孙孔损为褒亭侯,汉安帝封十九世孙孔曜为奉圣亭侯外,两汉封号仍以褒成侯为主。
曹魏改号宗圣侯。晋、宋改号奉圣亭侯。
北魏称崇圣侯,北齐改恭圣侯。北周时,晋封邹国公。
隋朝,文帝封邹国公,炀帝改绍圣侯。
唐初,封为褒圣侯,唐玄宗开元中,孔子被谥为文宣王,乃改褒圣侯为公爵,改称文宣公。
宋仁宗至和二年,因不可以祖谥而加后嗣,改孔子四十六世孙孔宗愿文宣公为衍圣公,后一度改为奉圣公,但最终改回衍圣公,之后历代相沿不改。
宋高宗南渡,衍圣公孔端友随帝播迁,居浙江衢州,是为孔氏南宗。北方则立孔端友弟孔端操为“权袭衍圣公事”,是为代理“衍圣公”之意,后来金朝真除其人,自此孔子两宗分立,史家以南宗为嫡宗,北宗为庶流。
元太宗五年(1233年),元太宗以孔子五十一世孙孔元措(北宗)袭封衍圣公。
元世祖原欲立孔氏南宗为嫡宗,南宗衍圣公孔洙辞让,帝敕免其衍圣公爵位,拜国子监祭酒。从此北宗嫡立,为正宗衍圣公。
元武宗即位后,于1307年农历七月加封至圣文宣王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拜孔氏南宗孔彦绳为正八品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
民国二年(西元1913年),北洋政府袁世凯颁布《崇圣典例》,保留衍圣公爵位,仍由北宗的衍圣公孔令贻袭爵。改孔氏南宗五经博士孔庆仪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世袭。
民国二十四年(西元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废清朝世爵,将衍圣公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民国政府唯一的世袭有给职特任官。
民国八十七年(公元1998年),中华民国政府裁撤“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今址为国立中兴大学国光路学生宿舍),但保留官职。
民国九十八年(公元2009年)9月25日,孔垂长正式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
如果所有孔子后人都算上,非常著名的有:
第11代孙西汉孔安国,西汉著名经学家。历任都尉、谏议大夫、临淮太守等职。晚年著有《论语训解》、《古文孝经传》等书,成为古文尚书学派的开创者。《史记》作者司马迁曾请教经学于他,后世尊其为先儒。
第14代孙西汉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汉成帝即位,举为博士,迁大将军,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汉平帝即位,拜太傅、拜太师,称病辞职。卒谥简烈侯。
第19代孙东汉孔宙(103- 163),字季将。少好学,治严氏《春秋》,举孝廉,授郎中,迁元城令。是时,泰山附近动乱,孔宙为泰山都尉,旬月而平。故吏门人立碑示后,即《孔宙碑》。碑今存曲阜孔宙东庑。
第20代孙东汉末年的孔融(153-208),字文举。建安七子之首,因多次得罪曹操被杀。
第32代孙唐孔颖达,经学家。最重要的著作为《五经正义》,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第38代孙唐孔述睿(730-80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宗召为大常寺协律郎,转国子监博士,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升为谏议大夫兼皇太子侍读,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复为史馆修撰。“述睿每迁,即至朝谢,俄而辞疾归。”述睿精研地理,重修《地理志》。卒赠工部尚书。
第47代孙北宋孔平仲,字义甫。性刚直,仕途坎坷,一生多次贬官。长于史学,工文词,著有《续世说》等书。与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黄庭坚论元祐人才,誉称“二苏(苏轼、苏辙)联璧,三孔分鼎”。
第64代孙清孔尚任,(1648-1718),字季重,知名戏曲《桃花扇》作者,与《长生殿》作者洪昇齐名,俗谓“南洪北孔”。博通经学、史学,康熙帝拜为“国子监博士”迁户部主事。后《桃花扇》一剧,被纠举心怀明朝,遂罢黜,遂归故里养老。
--------------
第74代孙孔繁森,曾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
第75代孙孔祥熙,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
第75代孙孔祥德,香港戏班“七小福”之一,艺名元德,与洪金宝和成龙为师兄弟。
第75代孙孔从洲,谱名祥瀛,字郁文,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后率部起义。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第二炮兵学校校长、西南军区军械部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兼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授中将军衔。
第76代孙孔令华,孔从洲之子,娶毛泽东女李敏。
第76代孙孔泉,外交官,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欧洲司司长,外交部长助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第76代孙孔令朋,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外贸学院教授、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等职。著有回忆录《风雨人生》(大陆改名为《今生今世》出版》,《大哉孔子》,《孔裔谈孔》,《旷古同钦》,《说孔古今谈》,《论语精句今用新解》。
第76代孙孔令辉,当代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第76代孙孔令晟,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司令、中华民国行政院内政部警政署署长。
第77代孙孔德懋,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一位终身制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务。
=========================
朝鲜半岛-曲阜孔氏
据曲阜孔氏的家谱所言,他们的始祖是孔子五十四世孙孔思绍,为赠封衍圣公孔浣次子,袭封衍圣公孔思晦之弟。但由于原本文献称孔思绍为思昭之“弟”,此字可用于指称平辈,故也可能是后者族弟。元至正九年(1349年),元朝以宗室魏王阿木哥之女鲁国大长公主(承懿公主)宝塔失里嫁与身在元朝的质子江陵大君王祺。两年后,元废高丽忠定王,命江陵大君回国即位,翰林学士孔思绍等六学士三大将作为公主的陪臣随驾。至高丽后,孔绍被选入太学士,官至门下侍郎平章事,封桧原君、昌原伯。孔思绍原配皇甫氏无子而卒,再娶左赞成曹晋庆之女,生子传孙。洪武十四年(1381年),孔思绍去世,葬于昌原。
家族名人:
孔升州,韩国前国防部长
孔镇泰,朝鲜前副总理
孔炳吉,朝鲜劳动党中央科教部副部长
孔鲁明,韩国前外交部长
孔正植,韩国前海军陆战队司令,曲阜孔氏韩国大宗会前会长
孔国镇,韩国前海军司令
孔枝泳,女性作家
孔刘,韩国著名男演员
孔孝贞,韩国著名女演员
网友匿名用户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把具体内容发在生在显赫的家族里是什么体验? - 知乎用户的回答里了
这里是最早发的帖,写完了以后想想还是发到另外一个问题下面吧~ 毕竟家族也没那么厉害,不是拿来吹嘘的料。
如有不敬多多包涵
网友雷十九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俗话说,南张北孔,张是指龙虎山张天师。
————————
补充一下:中国的历史是门阀的兴衰史,也就是说中国无贵族,朝代的更替,当权者的更替,都会左右一个超级家族的兴衰,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乱世时扶持各势力的大家族,最有名的莫过于河内司马家、颍川陈荀二家。故中国能够以完整的家族为单位传承下来的,太少太少了。
网友千落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河东裴氏,从两晋一直到唐末,兴盛的时间长达六百年。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网友纪妄之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陶庵梦忆 孔庙桧
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进仪门,看孔子手植桧。桧历周、秦、汉晋几千年,至晋怀帝永嘉三年而枯。枯三百有九年,子孙守之不毁,至隋恭帝义宁元年复生。生五十一年,至唐高宗乾封三年再枯。枯三百七十有四年,至宋仁宗康定元年再荣。至金宣宗贞祐三年罹于兵火,枝叶俱焚,仅存其干,高二丈有奇。后八十一年,元世祖三十一年再发。
至洪武二十二年己巳,发数枝,蓊郁;后十余年又落。摩其干,滑泽坚润,纹皆左纽,扣之作金石声。孔氏子孙恒视其荣枯,以占世运焉。再进一大亭,卧一碑,书“杏坛”二字,党英笔也。亭界一桥,洙、泗水汇此。过桥,入大殿,殿壮丽,宣圣及四配、十哲俱塑像冕旒。案上列铜鼎三、一牺、一象、一辟邪,款制遒古,浑身翡翠,以钉钉案上。阶下竖历代帝王碑记,独元碑高大,用风磨铜赑屭,高丈余。左殿三楹,规模略小,为孔氏家庙。东西两壁,用小木匾书历代帝王祭文。西壁之隅,高皇帝殿焉。庙中凡明朝封号,俱置不用,总以见其大也。孔家人曰:“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
网友吴冰洁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中国真正长盛不衰的只有两大家:山东曲阜孔家、江西龙虎山张家
网友蒙面大侠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汝南周家?
放大杀器
易烨卿,一位高贵得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网友许敏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俞家
网友窦宪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绍兴 俞家
网友范中振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孟子后裔
第10代 孟喜 - 东汉今文经学家。
第13代 孟尝 - 先后任东汉会稽郡户曹吏和合浦郡太守。
第17代 孟光 - 先后任东汉讲部吏,蜀汉议郎、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和大司农。
第19代 孟宗 - 古代流传行孝模范,二十四孝之一。历任孙吴监池司马、吴令、豫章太守,迁光禄勋、御史大夫和司空。
第21代 孟观 - 仕西晋,历任殿中中郎、黄门侍郎、积弩将军、上谷郡公和安南将军。
第33代 孟浩然 - 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第35代 孟郊 -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长孙。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最著名的一首诗是〈游子吟〉。
第67代 孟毓溪 - 北京著名的绸缎店“谦祥益”的创始人。
第69代 孟继笙 - 字洛川, 北京著名的绸缎店“瑞蚨祥”(八大祥之首)的创始人。
第74代 孟繁贵 - 当代有名的相声演员。
第75代 孟祥岳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
(来源:维基百科)
后期不给力啊…
网友艾伯维对[立隋]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给出的答复:
隔壁老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