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妈妈,最痛苦的是:有一天,他长大的时候,你发现,你错了,并且错过了……
妈妈们,你们知道吗?宝宝“吃手、乱扔东西、打人、说脏话、脾气大……”这些你们“讨厌”的行为其实都是在学习。在宝宝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是帮助了他?遏制了他?还是误导了他?
“烦死了,你怎么拿着什么咬什么!” ——“口腔敏感期”
妈妈们,这可不是宝宝不乖。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大人怎么阻止,宝宝总把手放进嘴巴,或者抓着什么咬什么,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对策:
?人生放手让宝宝去咬,千万不要阻止他。这个阶段的宝宝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
?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宝宝去咬,并保证入口的东西安全无毒、干净卫生。
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对策:
?理解宝宝对秩序的要求,并帮助他建立秩序感,而不是为了改变他的“任性”,自以为是地破坏他的秩序感。在“秩序敏感期”得到正确的启发与锻炼的孩子,会较其他“秩序敏感期”遭到破坏的孩子具有更强的自理能力和规则意识。
?满足宝宝追求完美的心,让其产生“完美自律”。“完美敏感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求完美是一种内在的,自律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上对自己严格要求,让自己满意。
?对于那些原则性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满足,也要理解宝宝,做好慰抚工作,通过拥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等平息他的痛苦。不要斥责他,留下心理隐患。
千万别只想着如何打败孩子的“任性”,你的不理解与错误引导只会让他变成一个规则意识差,自理能力差,得过且过的人。
没有人会承认不爱自己的孩子,那就请“理解”你的孩子,学会如何真正去爱他,不要等到无法弥补的那一天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