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450)
中国北魏大臣。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崔浩博览经史,善于书法,兼通阴阳术数。处理政务主张先修人事,次尽地利,后观天时。明元帝时,崔浩从北魏游牧民族初入中原的情况出发,劝阻了迁都邺的计划,并促成了拓跋氏立太子的制度。太武帝时,崔浩三次力排众议,主张攻灭赫连夏(427),主动大规模出击柔然(429),攻灭北凉沮渠氏(439)。柔然的大溃败和夏的覆亡,使北魏得以解除政治上和军事上来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胁。北凉沮渠氏的灭亡,使北魏得以打通西域商道,并从河西输入遗存的中原文化,有利于北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崔浩出身于当时第一流高门清河崔氏,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连姻者皆为士族。崔家世奉道教,崔浩也信道甚笃,师事寇谦之,对于太武帝废佛起了促成作用。崔浩不顾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之间的矛盾,还想按照汉族世家大族的传统理想,整理和分别规定氏族门第的高下,遭到鲜卑贵族的不满;他主持编纂的国史,又直书了拓跋氏皇室一些避讳不愿人知的早期历史,因而得罪于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450)被杀。崔浩宗族以及崔浩姻亲、高门士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也因此株连,并受族诛。
图片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崔浩"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0251/973180149113.html
更多阅读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译文] 以前的仙人已经骑着黄鹤飞走,此地只剩下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出典] 崔颢《黄鹤楼》注:1、《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最近压力大,心情烦躁!事情没有眉目,手足无措,抽的烟酒凶了,哥给的几包黄鹤楼(25元/包)都消灭了。自己的黄鹤楼也二选一消灭了其一(40元/包)。据说中国最贵的香烟是限量版黄鹤楼8500元/条,看看这个图片吧:我想努力抽抽这些烟,只蜻蜓点水尝尝,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
早段时间买了本王兆鹏著的唐诗排行榜,在没有翻开之前我想第一名的是以下这首: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为这首我自己个人觉得较多的人传诵,在我周围的朋友都几乎会背诵。但在王老师所著的这本书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