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大名著,一句话总结是这样滴:
西游:酒要偷着来喝;
红楼:酒要美女陪喝;
水浒:酒要大碗来喝;
三国:酒要煮熟了喝。
红楼:丫头脸皮厚;
水浒:朝廷脸皮厚;
三国:军师脸皮厚;
西游:神仙脸皮厚。
不过,四大名著远比你想的要深奥得多!!
比如,
四大名著里,“石头”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一块石头当为传国玉玺。按照书中情节,十常侍作乱时劫持少帝刘辩逃出宫外,回宫时玉玺失落,后为孙坚所得。孙坚获玉玺后为袁绍所忌,袁绍说动黄祖将孙坚狙杀于返回途中,可谓因石而丧身;而在孙坚死后,他的儿子孙策依附于袁术(袁绍弟弟),后以玉玺为质从袁术处借
兵渡江,一路攻略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由此奠定了魏、蜀、吴三雄中吴国的基业。
书中与石头有关的另一重要情节是“恨石”。刘备入吴国招赘时,孙权在甘露寺设伏兵意图加害。刘备见庭下有一巨石,就仰天祝祷:“若能回荆州,成王霸之业,一剑挥石为两段。如死于此地,剑剁石不开。”这一祝祷似乎非常灵验,他砍石为两段,后来不但安全返回,而且相继攻取益州和汉中,建立了蜀国。
水浒传
在《水浒传》中,最重要的石头莫过于两块石碑。在书中第一回,洪太尉奉旨前往华山宣召,在道观内见有重重封印的“伏魔之殿”。洪太尉执意入内,并命
人推倒殿内一块写有“遇洪而开”的石碑,于是有黑气冒出,化作百十道金光四处而去。梁山众英雄由此降落凡间,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就此展开。
第七十一回,108位英雄聚首梁山,面临排座次的纷扰。是夜三更,天上一声巨响,一团火从天而降,钻入祭坛之下。后在坛下挖出一块石碣,上书
“龙章凤篆蝌蚪之书”,经辨认发现上面写有梁山108将的姓名。这块石头虽然出现得颇为蹊跷,不无“人力穿凿”的痕迹,却也适逢其时,英雄座次因此不争而定。
西游记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前身为一块感受过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仙石,据说是太古时期女娲大神补天时所用七彩神石中遗留的一枚。仙石内孕育仙胞,迸裂后化作石猴。在关于取经的种种演义类载体中,孙悟空作为猴子的形象定格较早。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取经图》、元代瓷枕以及元明之际的杂剧《西游记》中,猴子的形象均已出现。而这一形象被进一步定位为由仙石孕育而成的石猴,则极有可能始于吴承恩。吴承恩则有可能受到了玄奘西行途中所收的胡人弟子石槃陀这一
形象的启发。
红楼梦
《红楼梦》的另一名字即为《石头记》。在书中,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通灵宝玉,本为女娲氏炼石补天时所剩的一块石头,在历经锻炼后已通灵性,能自去自来,可变幻大小。它随贾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同入凡尘,见证了一番情天恨海的磨难。在书中,通灵宝玉应为贾宝玉的表象,两者生死攸关,一而二,二而
一,本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