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政治保障。但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的问题依然很严重,信仰缺失,理想信念动摇,侵蚀着党的健康,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当前,党正在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体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清发展趋势,明确历史使命,加强学习,加强自我修养,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西方列强持续近百年的侵略和奴役下,彻底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的民族优秀儿女奋起抗争,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而英勇抗争。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武昌起义到护国战争,……,前仆后继,但是,受其自身的局限,以往的民族精英都没有能够找到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落在了中国无产阶级肩头。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一群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织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此后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中国革命的领导任务,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新生共和国的安全;组织实施了对农业、工商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又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有效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其后,受极“左”思潮影响,走过一段时间弯路,但党很快就意识到所犯的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果断提出将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年均10%以上速度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已经从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转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有这一系列的成就,都归功于一个重要的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可以说,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治党派的根本所在。
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当今时代的要求,体现在两个趋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
首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如前述,中国共党的诞生,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需要的产物,基本的革命任务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必然承担起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一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前,全党上下正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拚搏进取,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奋斗。如何才能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进而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可以认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当前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首要的历史任务。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不是自我否定,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既定的方针。越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越要强调理想信念,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奋斗、实现目标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超越国家边界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联接为整体,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科学技术、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全球统一的大市场初步形成。中国社会不可能孤立地取得发展,只有顺应这一大势,努力融入全球经济循环,并积极地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各方面便利,才能取得真正的发展。过去几十年中,正是因为我们努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借助经济全球化的便利,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今后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仍然需要不断扩大开放。问题是,经济全球化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生产领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各国、各民族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信仰之间的深度交流、相互影响。这就引发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人类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要知道我们各民族的文化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向全世界各国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国有什么样的追求?强大后的中国将带给世界什么?当然,这些问题已经很明了了,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大国,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大后的中国绝不会走个别国家“国强必霸”的道路,而是将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共产党人以社会主义的理想面向世界,面向全人类,必然要求所有的共产党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缺失是社会现实的折射,也是自我修养不足的表现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以及“四风”的盛行,导致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破坏了党的执政基础。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丧失了信仰,动摇了信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缺失,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导致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的外部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现实中贫富差距扩大对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仰构成冲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是:“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的富路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建设这样的美好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为实现这一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牺牲,坚持不断奉献,这是共产党员理想和信念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前,受错误的极“左”思潮的影响,党的这一宏伟理想演变成为一种建立在“吃大锅饭”共同贫穷基础上的平均主义。共同贫穷的条件下,坚守理想,坚定信念相对比较容易一些。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打破了平均主义,在兼顾社会公平的同时,着重提高生产效率,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正因如此,“共同贫穷”的基础不复存在,社会收入差距明显拉大。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当前社会的基尼系数高达到0.496,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5。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都幸动地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享有了较好的物质条件,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当然,结果也使他们安于享乐,忘记宗旨,淡化理想信念。
第二,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也对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形成冲击。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另外一个认识基础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已进入到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现实的情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社会变革,调整了社会关系,缓解了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与西方国家的相互往来急剧增多,很多人亲眼目睹了西方社会的繁荣和发达,加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强烈的反差必然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形成直接的冲击。或者受西方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崇尚物质享受,崇尚个人主义,丢掉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丢掉了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情怀。有的甚至完全丧失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转而信奉其它的宗教思想。
第三,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一些消极方面也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形成直接冲击。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5000年不间断文明史的优秀民族,历史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传统文明是中华民族自身永恒的精神家园,民族的复兴最终归宿就是民族文化的复兴。但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也包含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没落因素。当前,党情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无法适应党情的新变化,不主动学习和掌握执政的本领,更不主动适应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执政条件,迷失了方向。或者受传统消极文化的影响,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群众的主人自居,从人民的公仆转变为人民的“父母”。
外部因素的冲击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根本问题还在于党的组织内部。从内部自身原因来看,主要存在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
组织层面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还不够有力。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及党的历届领导集体一直非常重视党员的思想教育,强调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而且,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方面发展最快的阶段之一,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为加强思想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党在推进理论发展的进程中,尚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还未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姓“资”还是姓“社”、“左倾”还是“右倾”等等重大问题与改革的进程如影随行,其间产生的争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含混认识,影响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当然也造成了党组织的思想教育出现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层面上,主要问题是放松了自我修养和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首要条件。刘少奇同志曾指出,“我们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共产党员在不断同反革命的斗争中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是只有共产党人才具有的伟大情怀。然而,应当认识到的是,当前的现实存在几个方面的新变化。首先,新中国成立以后,那种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紧张局势不复存在,党员领导干部是在和平条件下开展工作,加强修养、改变自身的任务不再是特别迫切了。其次,我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国各地具体的情况差别很大,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都直接从事实际工作,高度概括的理论成果当然也不可能对具体工作做出直接的指导,繁忙的实际工作和复杂的具体情况也可能使部分党员放松理论学习和自我修养。最后,持续30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在实践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很多党员领导干部分认为,只要抓好经济发展,其它都不重要,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也容易导致党员领导干部放松学习。
三、加强自我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缺失,是外因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也清楚地阐明,事物发展变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最根本的途径仍在于加强自我修养。
客观条件的发展演变,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基于前述,外部消极因素主要存在于两个层次。其一,社会现实、西方及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应当看到,这些影响因素正在弱化。从社会现实看,尽管贫富分化问题仍很明显,但中国社会的整体收入水平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摆脱贫困,享受着丰裕的生活。这样,贫富分化的消极影响也随之递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社会的各种弊端充分暴露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也得到进一步显现,包括其消极因素在内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已然开始下降。同时,随着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化,传统文化中一些不适合现代社会的成分也渐渐失去市场。其二,是组织教育的因素。党的十八大之后,一方面是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新一届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反腐倡廉雷霆万钧般的力度和声势,不仅对腐败分子形成震摄,也以现实的事例教育了党员领导干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政治之风已然成为主流。另一方面是理论认识更为清晰,形成了包括旗帜、道路、理论、制度和实践在内的“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制度的完善,为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关键在于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经实践证明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因而是共产党人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基础。只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正确地认识自然、社会和自我,从而为提高自身修养找到理论指导。其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不断结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最根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实践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的努力将失去方向,不结合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也将成为空洞的说教。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也要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最后,党员领导干部,还应努力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意识和政策水平,忠实地执行党的各项决定。
第二,确立三个“自信”,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要求全党要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过去,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缺乏信心,缺少信心,使得理想信念失去了基础,失去了依据。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首先应从确立三个“自信”开始。确立三个“自信”,首先要从理论上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质量,在实践中加强和巩固三个“自信”。
第三,加强道德品质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既体现在个人的思想认识中,也表现在实际的言行中。党员领导干部也是普通的社会成员,需要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律制度。从自我修养的角度看,着重要求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自觉摒弃各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忠实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八荣八耻”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规范,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作为开展工作的精神动力,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第55期中青班学员 李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