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丹
很多人说,孩子会重复父母的情感关系模式,在父母婚姻幸福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拥有幸福婚姻,而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离婚,在充满暴力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陷入家暴。这种情况真的存在吗?
有位朋友跟我讲了最近的吵架经过:
她连续加班了一周,成果还是被老板批评了,心情很低落,又累又烦躁地回到家,看到老公窝在沙发上打游戏,不光没有做饭,还迷茫地抬起头看向门口,问:“晚上吃什么?”
她盯着横七竖八扔在地板上的袜子,又瞥了一眼水池里不知几天没洗的碗,一股愤怒直冲脑门,控制再控制,终于忍不住把包砸在老公头上,对他咆哮:“你既不能赚钱,又不能做家务,要你还有什么用?!有什么用!我真是瞎了眼!”
老公被她突然的爆发弄得不知所措,愣愣地坐着。过了一会儿,她忽然觉得刚刚说的话似曾相识,仔细回忆,原来是她妈妈多年来跟她爸爸吵架时说的话。满腔怒火忽然变成了绝望,她不由得坐在地上泪流满面。
她想起这么多年来,妈妈一直对婚姻不满意,抱怨爸爸没用,抱怨自己当年瞎了眼。妈妈越是抱怨,爸爸越是想逃,以工作为借口回家越来越晚,最后家中的气氛冰冷而沉默。
她那时就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以后一定不能像我妈一样。然而她发现自己成长了这么多年,读了这么多书,本以为已经逃离了那个不喜欢的原生家庭,没想到和老公的关系,也步上父母婚姻的后尘,人生就像一个跳不出的轮回。
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期待能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感受到温暖、安全和爱。
可是,这种期待也常常落空,当我们与那个期待已久的人在一起时,最初或许一见如故,可时间久了,常常会在彼此身上发现不能接受的部分,继而伤心、愤怒、绝望。难道拥有幸福而稳定的亲密关系,就那么难吗?
是的,的确不容易。两个人相遇时,带有各自成长经历造就的性格特征和交流方式,两个人的相遇,也是两段历史、两个家族的相遇。像我那位朋友一样重复父母命运的故事,生活中还有很多:
有的父母总是吵架,子女从小在争吵中成长,习惯了锅碗瓢盆的摔摔打打,长大后自己在婚姻中遇到问题,也自动开启吵架模式。
有的父亲有很强的控制欲,要求妻子和孩子都听自己话,儿子长大后,也成为了控制欲强烈的人,认为家庭该以自己为中心,对妻子的意见缺乏尊重。
有的小女孩从小目睹了父亲出轨,长大后很容易陷入三角关系中,与另一个女人竞争男人的爱,成为习惯性小三。
家庭的不幸就这样一代又一代重复下去。
为什么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不想重复父母的命运,却常常不得不重复呢?对此的解释有很多。
说法一:孩子向同性父母认同。
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三角关系,就是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孩子在3-5岁时,进入俄狄浦斯期,即“恋父”或“恋母”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他们非常依恋异性父母,会与同性父母竞争异性父母的爱,男孩渴望妈妈爱自己胜过爱爸爸,女孩则渴望爸爸爱自己多于爱妈妈。这一时期,男孩可能会说“我长大了要娶妈妈”,女孩则会说“我长大了要嫁给爸爸”。
如果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他们就会向同性父母认同,男孩认同爸爸,女孩认同妈妈。
男孩会想:妈妈虽然很爱我,但是更爱爸爸,我如果像爸爸一样,长大以后就能和妈妈一样的女人在一起了。
女孩会想:爸爸虽然很爱我,但是更爱妈妈,我如果像妈妈一样,长大以后就能和爸爸一样的男人在一起了。
孩子认同了同性父母之后,观察父母之间互动的方式,以此形成未来亲密关系的基础。如果父母的关系充满了爱与信任,并使用积极的手段交流,那么孩子也会学到这一模式,更容易幸福,反之则更难维持好亲密关系。
说法二:孩子向父母表达忠诚。
孩子在意识层面上,能清晰地意识到父母不够完美的部分,并想要超越父母,成为更好的人。但是潜意识层面上,孩子对父母保持了深刻的忠诚。
每一个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需要归属感。当我们像父母一样时,我们就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会爱我们、接纳我们。当我们比父母过得更幸福、更快乐时,我们潜意识中会产生内疚感,似乎自己背叛了从小养育我们的父母。
所以,即使我们不喜欢父母对待亲密关系的方式,想要改变,也还是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和他们一样。
说法三:我们容易陷入强迫性重复。
什么是强迫性重复呢?弗洛伊德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人似乎故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自己重复经历类似的痛苦。
比如,一个人小时候的关系模式是敌意,那么他就会不断复制敌意,不仅对那些与他有冲突的人充满敌意,对本来待他很好的人也充满敌意,最后这些人真的从对他友善转向了敌意。
比如,童年时被暴力对待的孩子,长大后依然选择有暴力倾向的伴侣,重复被虐待的命运。
比如,童年时被抛弃的孩子,长大后依然选择容易离自己而去的伴侣,哪怕伴侣本来是忠诚的,也要制造种种矛盾,导致最终分手。
为什么强迫性重复难以摆脱呢?因为这些体验虽然痛苦,却是我们熟悉的。人恐惧未知,而熟悉会带来安全感,所以很多人宁可选择痛苦而熟悉的路,也不愿换一条幸福而未知的路。
作为父母,可以做什么?
既然父母对孩子影响重大,那么身为父母,我们可以做什么?
想要终止类似的命运一代又一代地循环,或许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认识和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怎样被父母影响的,并尽量传递给孩子好的一面。虽然这很难,但尝试着迈出一小步,会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走上更加自由的道路。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你好妈。
图片来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