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有说:女人,你的名字叫脆弱。那男人叫什么?莎士比亚没说,马克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灵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商品是从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开始的,这是否意味着,了解男人,也得从男人孜孜追求的梦想开始?!
男人的梦想是什么?
有些人便疑惑了,一定会问男人的梦想是什么?更多人会故作不屑状,男人的梦想还能有什么,不就是事业和爱情,物化一下就是女人,漂亮的女人。这一观点得到心理专家李欣频的支持。
“男人努力追求事业,目的是要一个很炫的名头,什么CEO、总经理、总监、总医师、教授、合伙律师……名头越大,可以吸引的女人就越多,爱情资本够高,才能保证他的爱情货源不断。” 在李欣频看来,如果规定一个有野心的男人要专心在事业上而不能随便谈恋爱,他就不会有工作的热情了。
对此,我是有不同意见的。君不知,男人奔事业,其实是在奔一个梦想;君不知,男人渴望漂亮女人,其实是在渴望一个梦想。显然,事业、漂亮女人不是男人真正的梦想,这不过乱花渐欲迷人眼罢了!
男人的梦想如果让男人来谈,问他们最在意什么,估计世间的回答都一般模样:责任、家庭、朋友。但在深入访谈中,让男人随手画下最开心的瞬间、最幸福的时刻,以调查他们潜意识里最喜欢什么东西时,几乎所有的男人画下的都是另一副画面:大海、帆船、旷野。看来,男人自己也琢磨不透,这或许能解释莎士比亚为什么没有回答“男人叫什么”的问题。
(爱华阅读配图)
那男人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呢?
台湾作家张国立认为,男人有个最大的梦想:他的儿子或女儿——将女儿当成他唯一也是最后的情人,把儿子当成梦想的继承人。 这已接近事实的真相了!
理解男人的关键:像个男人那样!
《我的男人,你究竟在想什么?》是南仁淑首次从女性角度剖析男性心理。为此,南仁淑耗时5年,亲自进行问卷调查,并研究了大量心理学、脑科学、社会学、生物学、进化论等资料。最后,南仁淑得出结论认为,“男性性别标签”是理解男人的关键,而且男人和女人所有的冲突,所有的矛盾,所有的误会,最大的元凶就是男人的这个性别标签——“像个男人那样”。
男人们从小就接受着“必须像个男人”这样的教育,长大了又立刻投入到激烈竞争的成人世界——被这种成长经历牵绊着的男人们,“像个男人那样”早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的男性身份象征,更是男人们坚守着并愿意为之献身的信条和梦想。
对男人来说,若不能像个男人那样,那么生活就失去了意义。反过来,只要让男人感到他能够像一个真正的男人那样生活,那么其他的都不成问题。
男人们费尽心思去赢得金钱、权利和女人,正是为了要证明他们是男人。只要心中坚守着“我是个男人”的信念,那么即使在世间经受着再大的辛劳,男人都不会自我毁灭。
“ 像个男人那样”,男人为什么那么执着?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的原型论述,是荣格心理学各方面内容中最具争议的部分,也是解释双性化人格的重要理论。阿尼玛是荣格用来形容男人内在的女性存在的原型意象。
“在男人的潜意识中,通过遗传方式留存了一个集体形象,借助于此,他得以体会到女性的本质”。男人总是倾向于在某个现实的女性对象那里,看到自己内在的阿尼玛。在荣格看来,人的性格总是同时具有两性倾向:
一方面,这是两性得以沟通和相互了解的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内在的两性倾向时而接近,时而疏远;时而彼此满足,时而相互寻求认同。男人拼死拼活地要“像个男人那样”,除了浅层次地贴上男性性别标签外,更大的动机是“阿尼姆斯”寻求“阿尼玛”的认同。唯有此,两性倾向才不致破裂为彼此分散、各行其是、相互冲突的系统。
男人们手指被纸片割出伤口,不管这伤口多小都会感到疼痛;听到伤自尊的话同样会觉得心情不好;在天寒地冻的时候穿着单薄的衣服,也会瑟瑟发抖。思忖下,难道不是这样吗?男人们的神经并不是那么不发达,控制感觉系统的大脑也并非像爬虫类那般处于未进化的阶段。他们只是努力装出不疼、不冷、不难受的所谓“男人的样子”。寻求认同的努力是如此根深蒂固,几乎让他们自己都以为那是本能。
给男人有“像个男人”的感觉
作为人类,我们可以体会幸福、喜悦、悲伤、恐惧、爱等各种情感,而男人却将这种体验的机会去交换那唯一的筹码:“像个男人那样。”所以,他们绝对无法忍受有人对他们的男子气概有一丝丝的怀疑。 如果你决定将一个男人的内心世界搅得天翻地覆,那么只要一句“你真不像个男人”就足够了。
当男人的“像个男人那样”的要求得到满足之时,恰是他们愿意留意和顾及身边人感受之时。而一旦男人们觉得自己的男性尊严没有受到尊重,他们就会塞住自己的耳朵,什么话都不想听了。
给予男人尊重,让他们有“像个男人”的感觉,对女人来说,或许是和男人和谐相处的唯一方法。而女人也需要谨记,那种尊重哪怕是掺杂一点点假装,也会对男人造成自尊心上的严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