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给自足指南书 pdf 我们为什么要做一本《自给自足指南书》?


△食帖第8本特集《自给自足指南书》正式上市


大家好,我是食帖君。


如果你是食帖君的老朋友,点进这篇推送,会发现我们的“微信版式”更新了。


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四月,除了微信号的全面升级,老读者一直在询问的第8本特集书,历经大半年制作,终于和大家正式见面。



△《自给自足指南书》 封面采用手工粘贴和UV工艺,外层“小封面”是《小森林》原作者的授权漫画。


这一次,我们的主题是“自给自足”。其实策划这个主题之初,我们一直在担心,对此感兴趣的人多吗?会不会偏小众?会不会让人感觉不贴地气?几天前,食帖微博(@食帖)放出了预售信息和部分内页图,大家热情的正面反馈,超出我们预料。


作为编者,特别想对读者们说:“你们是拥有积极世界观的人,很前卫,很可爱!”


那么,我们这次,到底为何要做“自给自足”这个主题呢?


△《自给自足指南书》内文进行了全新改版


2015年1月,食帖出版第一本书《Brunch吧!没那么赶时间》的时候,我们在书中加入了一个小别册,主题就是“自给自足”,这个别册在之后的几本特集书中,也会偶尔出现,内容涉及种稻米、种蔬果、种香草、打猎等等,探讨的不是“做饭”,而是如何回归自然,如何与土地打交道,如何从根源获取健康的食物。


这个类别的内容,国内出版物中相关的比较少,大多是“农林耕种教程”“种花种菜”一类的学术书。而我们想做的,是一本从食物入手,有情感、有趣味、有实用性、展现“自给自足”这种生活方式的读本。



△《自给自足指南书》部分内页图


奥地利导演Nikolaus Geyrhalter拍摄过一部“超震撼”的纪录片《我们每日的面包》,讲述了工业流水线下食物生产的残酷冷峻,以及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明知道自己在被机械和农药“喂养”,却无法改变社会的大现状。


但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尝试“自给自足”,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是逃离城市回到山川田野,也可以是在城市屋顶或自家阳台上一步步实践。


“自给自足”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价值观,它诠释了食物、环境、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希望这本《自给自足指南书》,能为你带来“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灵感和可能性。



以下为《自给自足指南书》中的部分内容



《五十岚大介|这里是衣川,这里是小森》

漫改电影《小森林》原作者国内首次专访


△《小森林》电影剧照



△《小森林》原作漫画


五十岚大介毕业后,从城市搬到东北部的衣川村,自己种地,自食其力。三年的乡村生活,是他创作《小森林》的原点。


“五十岚在衣川村的这段时光,每天清晨起床,和村民们搭伴去田间做农活。傍晚回到住处,自己做一餐简单的饭,吃过后开始构思和创作脚本。在衣川村的三年里,五十岚逐渐意识到自己为何会迷恋上乡村生活:城市里一切都是静止的。那些人造产物看似是活动的,其实是静止的。而自然中的山、海、风、草、树木,是有生命的,是生动的。”


《Samuel Shelly|在世界尽头当渔夫》

澳洲摄影师的塔斯马尼亚岛渔夫生活


△钓褐鳟


△捕获一尾金枪鱼



△开放式三明治和烟熏三文鱼冻


“Samuel说渔夫身份带给他许多历练与有趣回忆。最难忘的一次是在离霍巴特三个半小时船程的Mewstone岛附近,那里属于南大洋,环境恶劣多变。幸好当时天气不错,看到了野生列牙鯻(Striped Trumpeter,一种当地珍贵食用鱼),可惜没有捕到,倒是收获了一船的金枪鱼。那儿的一切让人着迷,目之所及是高耸的断崖,海面可看到游弋的海豹和鲨鱼。”



《大谷哲也|信乐町的山中制陶所》

日本著名陶艺家夫妇的艺术创作与生活



△大谷夫妇在住处附近采集的食用菌菇



△山上种植的夏橘,收获后熬成果酱。



《唐冠华 邢振|家园计划,城市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青年艺术家在崂山的自给自足实验



“2011年,唐冠华夫妇在山东崂山开始实践“家园计划”,自己造房、种地、做酱油、做肥皂、做衣服......两个人通过查阅资料,不断尝试,把一个个设想变成现实。”


“我们不希望影响谁,只希望找到和我们一样的人,告诉他们,还可以有这样的生活方式。”



《Rohan Anderson|巴拉瑞特狩猎者》

澳洲美食作家的农场狩猎生活


△清晨森林,Rohan猎到一只野鸭。


△甜菜丰收了。



△采集野蘑菇做的披萨/用自己种的胡萝卜做蛋糕



《苏恩禾|回到故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北京工作10年后,回到家乡的宁静小城


△厨房一隅的自制调料。


△用自己种的罗勒做奶酪梅子饭团。


“上班或不上班都只是个人的选择,自由和理想也是内心给予自己的,能够乐在其中并承担自己所选择的就好。”



《GrowUp Box|鱼菜共生,集装箱里的城市农场》

发生在城市屋顶的食物革命


△Kate和Tom运用鱼菜共生(Aquaponics)系统理论,创造出了适应城市屋顶的“立体有机农场”。




GrowUp Box是用集装箱改造而成的迷你农业系统,分为两层。上层以水培方式种植蔬菜,下层则用来养殖淡水鱼。下层养鱼的淡水可以循环到上层蔬菜的水培基中,通过精确计算的鱼和植物比例,水中鱼类的排泄物可以为植物提供足够养分,同时也使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水再被运回到下层,为鱼类提供淡水环境。植物全部采用无土栽培,不需要额外的肥料和农药,是一种环保的新型封闭式循环养殖方式。



《盐见直纪|半农半X的永续型生活》

新型生活方式概念提出者

自给自足指南书 pdf 我们为什么要做一本《自给自足指南书》?



△盐见和家人在故乡绫部的农田。


“半农半X”是盐见直纪在30岁时提出的生活方式概念,是指以“永续型”的简单生活为基础,并从事发挥个人天赋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亲自进行小规模种植,获得食物用以自给自足,同时从事社会工作,以此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


“日本有句古话叫‘三里四方,身土不二’。这里的‘一里’是指12公里,而‘四方’是指步行3小时距离内的范围。也就是说,在自己住处方圆12公里内,或是徒步三小时可以到达的范围内的食材,是最适合自己的。”


随书附赠:《野外生存基础指南》海报



△自给自足需要具备户外生存能力,这张特别制作的手绘海报,告诉你如何准备基础装备、获得清洁淡水、识别方向、搭建帐篷等。


本篇文章开放转载

Satsuki edit| 食帖■ pic

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get这本新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1151/286921472905.html

更多阅读

我们为什么不知道他--叶企孙 大师叶企孙观后感

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的人,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李政道大二的时候,是他破格选送去美国,当时李政道才19岁,穿着短裤去办护照,办公的人员都不相信“怎么会是个儿童?”李政道后来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

雷锋报头版:我们为什么创办正道农场?

日期:2014-05-05 15:25:20 作者:吴云龙 浏览: 1397 评论: 0 大/ 中/ 小我们要成为新时代的知青,重新认识劳动、重新认识农业、重新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和未来的路!终有一天,父母会理解我们的!终有一天,社会潮流将转向我们这一边!雷锋报头版: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一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我坐在家中改定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除夕之夜,窗外鞭炮响成一遍,手机里不停地传来一批又一批的贺年短信,满世界都在营造着快乐喜庆的气氛,可我却在不合时宜地思考着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其实,思考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由

韩国电影《高地战》——我们为什么而战 韩国高地战

韩国电影《高地战》——我们为什么而战汗青偶见赵楚及其他几位朋友提到韩国电影《高地战》,搜了一下,看起来评价不错的样子,于是就找来看了。结果一看之下为之惊艳,因为,至少,目前,我国还拍不出这样的片子来。电影内容就不说了,不是新片,

我们为什么不造字? 造字工房的字体用不了

作为语言学人,说出事情的真相是我的责任。(2)我们为什么不造字?江北宁仓颉造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为什么是传说?因为汉字的资格比仓颉的爷爷还老。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汉字。有的人以为东西越老越值钱,这是错误的观点。就是古董,也不是越老

声明:《自给自足指南书 pdf 我们为什么要做一本《自给自足指南书》?》为网友算什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