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退货时,需要经过哪些手续,退货的过程有哪些,退货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产品退换货流程,希望你们喜欢!
产品退换货流程图 产品退换货规章制度一、目的
为了规范客户退货管理流程,明确退货责任和损失金额,确保每批退货产品均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置。
二、适用范围
客户退回的所有成品,包括质量问题、非质量问题。
三、职责分工
1、销售部各销售点负责明确退货型号、数量、退货原因、分类标识、包装防护、数据的登记、传递、产品的交接、退货运输费用损失的统计。
2、仓储部负责将确认报废产品的型号、数量清点清楚,组织人员拆废交库。
3、工厂品保部负责客户退货的质量评审、责任认定、统计汇总。
4、制造分厂负责参加客户退货现场评审和责任认定,对留用产品由分厂领出后进行检查、返修、包装和重新入库。
5、工程部负责制定退货产品的返工、返修方案及费用明细。
6、质量管理部负责对批量性的或有争议的退货,到客户现场确认,回复整改报告,负责本流程的监督实施。
四、责任原因区分
1、分厂原因
纯手工作业造成产品外观、外形结构、尺寸、性能和混装等不合格导致的退货;
2、品质原因
由检验员错检、漏检造成批量产品不合格导致的退货;
3、技术原因
图纸设计分解或变更错误、变更不及时,工装模具、工艺技术不
成熟,包装防护设计不合理等造成的退货;
4、采购原因
原材料质量问题造成产品外观、外形结构、性能等不良导致的退
货;
5、销售原因
计划下达错误、装卸及运输变形或损坏(包括产品退货时的防
护不当)计划变更、下达的订单计划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产品使
用损坏、产品改型等;
6、其它
对于由于销售员未及时反馈,造成呆滞时间过长导致无法认定责
任的,一律视为销售部责任。
五、流程
(一)退货原因确认
无论是何种原因的退货,销售点业务员或由其安排人员应到主机
厂现场对退货原因进行确认,对于批量性的或有争议的退货的退货,销售点有必要通知公司质量管理部质量工程师前往一同确认、商谈。经确认需退货的产品在退货前,业务人员或跟线人员需对退货产品分类标识,写明不合格原因,填写《客户退货责任鉴定报告》明确型号、数量、退货原因。
(二)现场返工、返修
经与客户协商可以现场返工、返修的产品,由销售点联系销售部,销售部以工作联系单的形式通知分厂,安排相关人员到销售点进行返修处理,无须退回公司。
(三)退货整理、装运
1、因计划取消或改型呆滞需退回的完好成品销售点需按原样进行包装、防护。
2、有质量问题的需退回的成品销售点需进行整理分类、清点数量、做好标识。
3、整理包装后由销售点联系销售部,销售部安排到销售点装运退货,销售点业务员或由其安排人员开具《客户退货责任鉴定报告》,注明销售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退货原因等。填好的通知单需由运输人签字确认,运输驾驶员负责退回产品的数量及防护的完整性,若出现差额或受损等情况,销售部按运输协议规定在运输结算费用中扣除。
(四)退货登记、建帐
货物退回后,由驾驶员将《客户退货责任鉴定报告》交于销售部签字登记,销售部根据每日退货情况由销售部建立退货产品台账。 在《客户退货责任鉴定报告》上注明退货产生的运输费用,以便后期统计落实。然后把退货产品放入退货评审区。
(五)组织评审
由销售部通知工厂品保部、制造分厂和仓储部到现场受理,工厂品保部检验员首先核查退回不良品是否标识清楚,若未标识,检验员
可以拒绝检验,若标识清楚检验员进行确认工作,负责对退货产品进行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确认完毕后在《客户退货责任鉴定报告》上签署处理意见(合格留用、返工留用、报废),报品质管理部经理审核确认。若批量性的或原因复杂检验员无法认定的,由工厂品保部主管或品质工程师到现场确认。
(六)返工处理
留用产品由分厂领出后进行检查、返修,工程部负责制定退货产品返工方案及费用明细。原则上一周内返工后通知工厂品保部检验员检验,合格后由分厂重新入成品库,成品库进行验收登记入帐。
(七)报废处理
对确认报废的产品由业务员填写 《报废处理单》交于仓库,由检验员明确责任部门及费用出处,报品质管理部经理审核确认。仓储部根据《报废处理单》将报废产品的型号、数量清点清楚,确认无误后在《报废处理单》上签收。
(八)损失核算与统计
根据评审的结果(报废、返修)和责任界定,工厂品保部负责核算各相关责任部门应承担的报废损失和返工费用,月底汇总。
(九)考核处理
1、汇总的报废损失和返工费用,报总裁审批后交财务部在责任人当月工资兑现,并纳入责任部门的外部质量损失年度指标中。
2、属于外协单位的质量问题损失,由质量部按照质量保证协议对供应商进行相应的质量索赔。
(十)分析改善
质量管理部协助相关责任部门对退货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具体改善措施,在《客户退货责任鉴定报告》上填写纠正及预防措施,降低产品退货率。收集整改资料,应按时回复退货整改报告给客户。
(十一)效果验证
质量管理部根据《客户退货责任鉴定报告》的纠正及预防措施进行效果验证,验证效果无效时,由质量管理中心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验证效果有效时,及时联系技术管理中心相关标准进行修订将其标准化。
六、本流程自下发之日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