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带过的班级中,有起始班级,有中途接手的班级,有公认的所谓的“差班”,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有神通”,和学生从“斗智斗勇”到真诚相待,我想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家的理念来管理班级。从开学第一天就开始不间断地在班级号召建设一个温暖的家,需要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引起全班同学的共鸣,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自觉投入到班级生活中。记得在一次校运动会上,“**班,温暖的家”的条幅,让同学们特受激励,运动员信心大增,班级其他同学忙前忙后,每一位同学心里都充溢着集体的温馨。在班级中抓重点、发动班级舆论来改变一部分有损班级声誉的同学。对待一些比较难管的学生可以先让他感觉到班级的温暖,多表扬,发挥他的长处,让他充分体会努力后成功的喜悦。我以前所带的班级中,有一名同学由于以前和教师发生了冲突,家长到学校闹了一场,使这名学生养成了专横的性格,与老师作对。接手后,我发现他在班级很有组织才能,便找他,称赞他讲道理,有能力,请他帮忙,管理班级,他欣然应允,并且第二天就制定了班规,送来与我商量。在班级中,班主任应慧眼识英才,善于发现培养先进,建立强有力的班委会,并坚决树立班委会成员的威信,以保证整个班级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有规有矩。班级生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放手、放心让他们干工作。多为学生考虑,日常记着学生的生日,真诚地嘘寒问暖,为学生整衣领……这些可能微不足道,但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的利益受损时,要不畏权贵,一身正气,尽力争取。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要建立统一战线,班主任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与家长耐心沟通,让学生明白那份关爱,形成家长、学校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向家长和学校领导反映学生情况时,切忌“告状式”,要敢于为学生承担“教育、关心不够”的责任,做到师生心理相容,做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保护者;善于根据学生不同水平、不同情况,在校内协助任课老师,在校外协助学生家长及学生的“朋友”共同努力,点燃学生内心希望之火;要掌握机动性和分寸感,对积极分子和个别差等生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培养教育,珍惜已建立的信任感,加强情感联系,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我想,通过以上努力,学生心目中会把班级当成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会成为他们值得信赖、愿意沟通的“家长。”记得我曾经中途接的一个班,班级大部分同学在周记和平常谈话中都表示不能接受我,大谈他们以前的班主任如何做事情,如何好,我笑而不答。两周以后,同学的观点大为改变。有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再操场上你为我们整理衣领;在劳动中,你和我们同苦同乐……老师,您知道吗,同年级学生都很羡慕您做我们班主任,我们也很骄傲。”我知道他们愿意我成为他们的“家长”。
二、重视“差生”,探寻规律,实践有果。
认识“差生”: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由于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差生问题,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我的举措:1、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差生,也发动授课教师和班级同学正确对待所谓差生。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辨证看待“差生”才有利于“差生”自身发展和班集体的稳定和良性发展。2、“人之初,性本善”,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卡》。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3、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经调研,大部分“差生”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所以,求助他们的家庭可能效果不大(譬如离异家庭、父母文化认知水平等等)。班主任更应帮助“差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态关爱“差生”,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4、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关心他们的生活,用真诚走入他们的心灵。
转化成果:班级所谓“差生”大部分都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愿意听我的,树立信心,重新鼓起勇气,发展自己。在班级劳动中,他们积极性很高,也展示了较强的组织能力
三、增强人格魅力,感染信服学生。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中央领导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讲话明确提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格魅力是秋夜高空的流星雨,是夏日里的一股穿堂风,是人渴望但又会感到意外的感知。人格由道德、理想、情感三个因素组成,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道德:朝闻道,夕死足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为首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言行举止都要端正。但光有道也不行,也要有情感。一是自身的内在情感,一种是和别人交流的外在情感。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对他们的爱。高尚的道德,真挚的情感,一定会迸发出崇高的理想。道德使人完美,理想使人崇高,情感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美好。这些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往往我们总是说得太多,道理讲的太多,惯用一种定势去对待不同的学生,不能适应学生。尊重学生,培养个性,将来的人群才会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一生才会是多滋多味的,我们不能去简单地克隆学生性格。电影《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中Maria(玛丽亚)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孩子们性格不同,Maria用她真心的爱,换得孩子们诚挚的回报,家庭教师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高大起来。 中学生活泼好动,又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教育引导不当,就会造成不良后果。我想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他们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他们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学生的信任和宽容,他们不光看到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他们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做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
四、以情动人,以书传情,恩威有度。在情感教育中,班主任既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又要抓住一些教育契机使每个学生获得体验,使学生获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性情修养,朝着最终达到以“得失在所不计,毁誉无动于衷”的生命境界而努力,要想实现此目的,就要不拘形式,恩威有度。我在班级组建伊始,通过建立家庭联系本、师生友情本、学生成长记录本等表达师与生之间的情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好的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家庭联系本及时沟通家长,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从中得到鼓励,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让学生在爱的包围中健康成长。师生友情本记录师生之间的悄悄话,让学生通过书信的形式,和教师交真心朋友,教育的实践告诉我,这种形式很重要,学生有时不愿口头与老师交流的事情却会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不可或缺。学生成长记录本记录学生在学校成长的每一步,给学生以压力、动力、信心,一周或一月定期在班级开展自评或互评,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发挥优势,改正过失,不断进步。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班级开辟专栏,班级卫生标兵、每周作业show等等,借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严治班,“言必行,行必果”,宽严有度,才能让班级具有坚强的“战斗力”。
五、注重个性发展。作为个体的集合,班级组织就如一个大树林,不同的鸟儿聚在其中,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面对于此,有效管理决不是一个单纯过程,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包容性和灵活性,否则,管理就丧失了它的本质意义。 “水至清则无鱼”,鱼缸里的水虽然清澈见底,但生长在其中的鱼长不大,活不长。江海的水虽然混浊,却能够容纳更多更大的鱼。有一个故事: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对动物也特别有爱心,每天都把小动物住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结果呢,那些小动物一点也不领他的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动物们开始慢慢萎靡不振了,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了。原因是什么?后来,通过观察才发现,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到那混浊的骚气,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反而感到安全,等等。这个故事就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组织内个体的需求,包容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多元管理。假如像故事中的饲养员那样,无视个体的差异,一味追求看似完美的统一,这样的组织最终一定会因抹杀了个体的个性而导致组织的解体或僵死。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存在个性差异,家庭差异等等,如果,统一模式、军事化管理,势必抹杀个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不容置疑。现在我们的教育往往以培养听话的孩子为目标,班主任以班级孩子无“思想”而为荣,殊不知这是对教育的亵渎。
六、班级活动的能力。班主任应有广泛的兴趣和特长,懂得一些音、体、美、科技等方面的常识,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与生同“玩”,增加共同语言,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和上进心,增强班主任的亲和力。班主任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育理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应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储备量。兼有双重身份的班主任更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仅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教育工作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实践知识丰富多彩,知识更新换代也层出不穷。拘泥于掌握一门专业,教好一门课,已不能满足班主任职业的要求。面向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要求班主任必须一专多能,多才多艺,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更会启迪、开发、创新。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指导班主任工作,并树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观点。譬如,通过和学生下棋、打球等等,一起海阔天空的侃大山,融洽了师生关系,有了共同语言。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颇具内涵的艺术。千人千面,每一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我想说,班级工作“社会很小,舞台很大”,班主任虽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但责任却是相当重的,班主任任重道远,我会不懈努力,不断求索,与同仁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