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任 2015-12-14 08:59
1938年林彪被阎军误伤后,毛泽东与彭德怀于115师师长人选发生分歧,可以看出毛泽东看人用人准不准。
对于这场分期,负责写作《罗荣桓传》的专家黄瑶有一个说法:
1938年3月,聂荣臻留在了晋察冀五台山,115师就没有政委了。不久林彪又因负伤被送回延安,师长也没有了。这时对115师一天有两个命令。一个是毛泽东下的,时间稍晚,一个是“集总”下的,时间稍早。毛泽东的命令是任命罗荣桓代理师长,“集总”的命令是由343旅旅长陈光代理师长。两个命令打架了,因为“集总”的命令早了几小时,就以“集总”命令为准。
“集总”就是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总司令部,此时由副总司令彭德怀主持。两份不同的任职命令,实际上就是毛泽东与彭德怀对罗荣桓军事能力的不同认识。
在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加强了对敌后八路军的“清剿”,选用军事能力强的将领担任115师主官是必然的。陈光在长征时就是红2师师长,一直担负打先锋开山辟路的角色,打过不少硬仗。抗战开始后,平型关大战,他是前线指挥员。而罗荣桓却一直是政治干部,几乎没指挥过大仗。彭德怀选择主力旅旅长陈光代理师长,是不难理解,且是情理之中。然而,毛泽东任命罗荣桓代理师长,也不是没道理。从井冈山乃至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罗荣桓一直是坚决支持毛泽东正确战术的毛派分子。这就足足说明罗荣桓的军事才能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
但是,罗荣桓性格内向,外人可能不了解他。但对他的军事才能,毛泽东却看准了,早在古田会议前就对人说过罗是一个人才,对他发现晚了。因此毛泽东的决定也不无道理。
那么115师到底由谁来当主官,更为恰当呢?
毛泽东选用罗荣桓之准确,在115师进入山东后,就逐渐体现出来了。
1938年12月,罗荣桓与陈光率领115师师直机关与686团等部队向山东进军,开始时形势大好。但是,次年5月,罗荣桓离开主力后,陈光率师部和686团3000多人就陷入日军包围之中,陆房突围虽然毙伤日军1200多人,但自己伤亡360多人,骡马辎重损失不少。战后,不少人对代师长陈光议论纷纷。面对复杂的形势,文化水平不高的陈光就显得不大适应。为此,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不得不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这段时间“集总”和中央来往电报较多,主要是商量115师干部的配备问题。这时“集总”和中央还是有分歧,当时“集总”感觉115师拿不起来,在山东开展工作有困难,所以在115师上面成立一个单位叫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是徐向前(1940年6月回延安),政委朱瑞。意图是把山东的地方部队和115师统一领导起来。
可是,朱瑞去了后,还是没把地方武装和115师统一起来。另一个局面是:经过几年的战火磨炼,在115师内,虽然陈光是师长,但罗荣桓逐渐成为了当家人,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朱瑞和罗荣桓发生矛盾:
1940年9月115师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朱瑞(第一纵队已不存在,朱当时任山东分局书记)一方面发电报给中央告115师的状,一方面在会上对115师做了严厉的指责。结果罗荣桓以个人名义致电中央请求离开山东,回延安学习。
这个会议就是史称的“桃峪会议”,历时三个星期。
当时的分歧主要反映在对形势的看法不同。朱瑞估计较高,认为我军对顽固派已占优势,对敌伪也走向优势,所以打仗就偏于搞运动战;罗认为不占优势,我们是劣势,所以主张游击战。
这个对形势的判断,事实上,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罗荣桓杰出的军事才能。但是,他的看法没获得大家的认可。并且,在这种分歧下,会上有的领导人借南大顶事件严厉指责115师和罗荣桓本人(《罗荣桓传》,第232页。)。
南大顶事件是怎么一回事呢?
(1940年)8月间,已编入八路军的天宝山大队队长廉德山叛变,将八路军一个侦察班和师政治部几位民运干部扣押在山寨内。9月2日,八路军向叛匪发起攻击。廉部裹胁了一些群众固守天宝山的险峰南大顶,使进攻南大顶的八路军遭受很大伤亡,激起了八路军指战员的气愤。罗荣桓担心部队攻占山顶以后会违犯政策,派政治部的两位科长带了几个干部到前线去。然而,直工科长刘四喜又被打死。另一位科长急红了眼,在攻下南大顶以后,不但没有制止违犯政策的现象,而且自己也枪杀了俘虏。罗荣桓得知后,立即将他撤职,同时批评了有关人员,并派组织部长梁必业去处理善后事宜。随后,罗荣桓又向上级报告此事,作了自我批评。(《罗荣桓传》,第231页。)
在会议期间,八路军总部来电批评115师在军队纪律和干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罗荣桓在会上作了严格的自我批评,但是仍被以南大顶事件指责。于是,他要求离开山东。
毛泽东接到罗荣桓的电报后,来电指出:“115师有极大的成绩,你们的总路线是正确的,你们均应继续安心工作,目前没有可能提出学习问题。”(《罗荣桓传》,第233页。)
罗荣桓听从了毛泽东,放弃离开山东的想法。
但是,山东领导人之间的分歧,引起了毛泽东等人的注意。但毛没有随意就把支持的砝码放在罗这一侧。
毛泽东在延安也找了一些从山东去延安学习的干部,还有115师的干部了解情况,1942年毛泽东又让刘少奇从苏北到延安路过山东,解决山东的问题……刘少奇来后,经过调查研究认为朱瑞的看法不对。
这些调查的情况再次表明罗荣桓是正确的。由此也表明,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判断一直都是正确的,于是党中央决定统一山东的党政军领导权,实行一元化领导:
在这个过程中,刘和毛往返有很多电报,1943年初任命罗荣桓为115师政委兼代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后来又任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回延安了。这样在山东便实现了一元化领导。
然而,此时罗荣桓的身体并不太好,林月琴回忆:
1942年是山东抗战中最艰苦、最紧张的一年。罗荣桓曾将这一年比喻为“拂晓前的黑暗”。就在这一年年底,因劳累过度,荣桓得了尿血的病,人日见消瘦,但查不出病因。
罗荣桓的病情其实很严重。萧华回忆:
战斗结束后,因为极度劳累,罗荣桓同志病倒了,一小便就是一盆血。那时候缺医少药,有时只能在农村寻求土方子治疗。有一次,为了做尿道探测检查手术,由于器械落后,没有麻药,他忍着难言的疼痛,一连坚持了三个钟头,汗水湿透了床单。就这样,他还一直不让将他的病情报告党中央,仍然常常带病到情况最危险、斗争最尖锐的地方去;病情严重时,就坐着担架指挥作战。战友们无不为他的顽强的革命意志和高贵的革命品质所深深感动。
1943年3月12日,中央军委任命罗荣桓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政委、代师长。林月琴回忆:
中央经过反复酝酿,决定叫荣桓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政委兼代师长。但此时荣桓因病情严重。1943年3月11日,他致电中央,请求准许他休息半年。毛主席接到电报,感到十分突然并表示关切,12日,他和朱德复电:“你的病情如果还不是很严重,暂时很难休息。”同时建议让荣桓的战友黎玉、萧华等多分担一些工作。
接到毛泽东的电报,罗荣桓坚决地服从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命令,挑起了领导山东工作的重担。
而罗荣桓集党政军权力于一身后,山东在面貌终于焕然一新。黄瑶说:
总的说来毛泽东对罗帅比较重视,而且山东的工作也搞得确实不错。1943年到1945年,实现了一元化领导以后,山东的一盘棋就活了。抗战后期我们比较完整的根据地,山东就算一块。
罗荣桓确实功不可没,成绩也确实非凡。
1945年8月抗战结束后,毛泽东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提出要求由我党干部出任四个省的省长,山东就是其中之一(其他三个省分别为河北、热河和察哈尔)。此时罗荣桓领导的山东分局,实际控制了山东80余县,部队达到30多万人。
随后,在向东北进军中,山东出的兵力相当多。黄瑶认为,在解放战争中逐渐组建的四大野战军中除一野外其余三个野战军均有大量罗荣桓领导的山东部队的底子。
至此,回过头来看当初选用115师代理师长乃至山东一把手的分歧,毛泽东选定从没指挥过打大仗的罗荣桓,确实是独具慧眼。这一点也令毛泽东后来感慨。据王力1985年回忆:1961年毛泽东曾找他谈过半天话。因为王力曾长期在山东工作,当谈到山东党史时,毛泽东谈了他对罗帅在山东工作的看法。毛泽东说:
“山东只换了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活了,山东是执行中央十大政策的模范,他把山东所有战略点线都枪占和包围起来了。当时,只有山东一个全省是我们党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可以抢占东北,南可以直到长江,这都是主要依靠山东。罗荣桓在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地区,做好了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事业。”
毛泽东对罗荣桓在山东的工作评价,恰如其分。罗荣桓以他的工作成绩证明之,并且完全配得上毛泽东的这个评价。也正是因为山东的工作,罗荣桓奠定了在我军中的崇高地位,这也成为他于1955年授元帅衔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
115师师长人选的最终解决,说明毛泽东慧眼识才的眼力,确实比其他人要高明许多。难怪一大批时代精英不无如涓水入大海一般汇聚在他的旗帜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