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卷的作文题在材料作文写作角度多元、自主立意空间大、入题引导自然的基础上,增加了任务驱动型的指令要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其一,任务驱动型作文通过创设近乎真实的写作情境,给出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考生有对象感、有针对性地写作,既有利于纠正考场作文“假、大、空”的偏向,改变近年来议论文写作愈演愈烈的空思辨、伪思辨的现象,也有利于落实多年来对作文“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积极倡导,培养学生日常写作的读者意识、文体意识和功能意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
其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很好地拓展了写作试题命制的类型,既给材料作文增添了新的活力,也给作文命题提供了选择可能。事实上,也只有增添作文题的任务驱动,才能更好地防止套作,才能倒逼语文课堂教学下真功夫,切实提高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而不再把精力放在押题、套作以及所谓应试技巧上。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已成新宠,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予以格外关注,努力做到精准审题、最佳立意、恰切表达。高考作文题自从增加了任务驱动型的指令要求之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越来越火,一时竟有“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之势。我们广大高三师生要对这一新的命题形式加强了解,下面,笔者试作简要诠释。
其实,任何试题设计都是有任务驱动的,高考作文选什么材料来命制,要求考生写什么,这些都是或明或暗、或硬或软的“任务”,考生也只有明确了写作任务,才可以“按图索骥”,就事说理,谋篇布局。
例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和新课标全国卷Ⅱ的作文题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辩证说理论证。新课标全国卷Ⅰ的作文题要求考生就“女儿举报”事件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而新课标全国卷Ⅱ的作文题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做好“更”字文章。
又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作文题漫画“奖惩之后”,在考查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方面,似乎与以往的图画材料作文无异,但“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这句话,其实就是一个写作“软任务”,它提醒考生必须先对漫画的内容尤其是其寓意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生发议论,才能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不难发现,该漫画材料形象、生动、有趣,画面内容对比强烈,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容易让学生联想自己的学习生活,联想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方式;而漫画的丰富寓意,又可让学生联想社会变迁的进步与退步,联想人们对某个事件或某种现象的批评与表扬,反思与之相关的许多内容。
那么,2017年高考作文会怎样考呢?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教育功能及导向功能,其选材必须贴近考生、贴近现实生活,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2017年全国卷作文很可能继续考查材料作文,材料的选择,很可能将一以贯之地传递出丰富多元的时代气息,既可以是文字材料(含现实类材料、名人名言、寓言故事),也可以是漫画材料;既可以是考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内容,也可以是现实社会中典型的人、事及热点问题;既联系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关注考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又引导考生正确认识自我、社会和人生,积极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冷静、客观、辩证、理性地分析问题,在比较和辨析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判断。 而就教育的本质而言,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则是高考语文试题特别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题中之义。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已经谈及提升语文素养的问题,
那么,2017年则极有可能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大做文章,其内在驱动型任务主要有“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方面,涉及“人文底蕴”(如尊老爱幼、悲悯情怀、感恩意识、爱心传递、合作精神、尊重他人、相互理解、公允评价等)、“科学精神”(如实事求是、努力钻研、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等)、“学会学习”(如广泛阅读、知行统一、学思结合等)、“健康生活”(如珍爱生命、锻炼身体、改变观念等)、“责任担当”(如恪守规则、敢挑重担、见义勇为、知错能改等)及“实践创新”(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匠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六大领域。
当然,高考作文还可能附加某种外在的“任务”,比如明确某种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等),要求比较鉴赏两幅画(或几则名言,或几个人物、事件等),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等等。对此,考生必须看清要求,明确这些附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才能披荆斩棘,稳操胜券。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1951/8674106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