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陈独秀之间什么关系
胡适、陈独秀是两个老朋友,是和具有时代性作用的新文化运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他们用他们沉重的爱国情感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想要让这场运动以新思想取代旧思想。他们是这场运动的主导者和引领者。胡适、陈独秀的性格是一刚一柔,刚好互补,相得益彰。他们两个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思想界的两大巨人。
胡适陈独秀
1916年,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当时胡适在美国留学,但知道陈独秀在创办杂志,于是就从美国寄给陈独秀文字改革的稿子。陈独秀收到看了以后,对此大为赞赏,于是马上给胡适回信,在信中陈独秀表达了自己对胡适能给寄来稿子这件事表示非常感谢,称在文字改革时期,能收到这样写实的文章,纯属不易。这份稿子之后就在《新青年》上刊登,并吹响了白话文革命的号角。1917年,陈独秀在北大任教,胡适回国后也在北大任教,两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起推动新文化运动,成为这场运动的主导人。
胡适、陈独秀开始是志同道合,但后来他们两人走的方向也是不同的。在五四运动后,两人分道扬镳。陈独秀越来越激进,开始崇尚马克思主义理论,走上了暴力革命的道路,之后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而胡适依旧坚持民主、科学,成为了资产阶级的代表人。但两人在信中明确指出,虽然两人走的道路不同,但两人的友谊永远不变。
陈独秀孙女资料
陈独秀生前有过四任妻子,生下了七个子女,他的子孙如今也散落在各地,生活大不相同。那么陈独秀孙女有哪几位,作为一代思想家、革命家的后人,现如今都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陈独秀孙女苗玉
苗玉,陈独秀孙女,本名应是陈长鸿,是陈乔年烈士唯一的孩子。陈独秀的子孙中有不少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陈独秀的后代,而苗玉最终认祖归忠,也一度回安徽祭拜过陈独秀,与本族人团聚。她出生于28年,他的父亲也是在这一年牺牲的,此后她被送给一户苗姓人家收养,之后又送回陈家。她十六岁的时候参加革命,加入新四军的队伍,后来随军入闽在相关部门工作。48年被调入兵团中当仓库员,后来又加入福建的解放战役,多年来与福州结下了深厚的渊源,直到退休前都一直在福州公安局、轻工局等部门工作。苗玉到了晚年,还时常与战友相聚,回忆那段难忘的部队岁月。一位烈士遗孤,正是部队给了她家的归属感。
陈红,本名陈祯荣,陈鹤年的女儿,如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担任教授与系副主任,这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知识女性,极具学识和涵养,她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每年都会抽一段时间赴全国各地做调研,对于自己的这份工作十分认真而负责。除了她之外,陈鹤年的几位子女都移居去了香港。
此外,另外一位陈独秀孙女陈长璞,作为陈松年之女,陈独秀晚年一直是她的父亲陪伴在身边,陈长璞曾口述过她的爷爷陈独秀。
陈独秀与李大钊之间的关系
陈独秀、李大钊两人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在五四时期,这两位伟大的人物降落在政治舞台上,他们演绎了璀璨光辉的一生。当时的人称他们为“北李南陈,两颗星辰”。其中北李就是指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锋,五四运动的推动人,李大钊。而南陈指的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人,陈独秀。
陈独秀李大钊
陈独秀、李大钊了两人是在1918年开始一起做事的,成为了好朋友。陈独秀在友人的介绍下进入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之后陈独秀又介绍李大钊去北京大学任教。同年,两人又一起创办了《每周评论》,主要积极歌颂俄国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并且积极领导五四运动。
陈独秀比李大钊大10岁,李大钊对陈独秀非常尊敬,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陈独秀,更是将陈独秀看作自己的老师,自己以学生自称,李大钊称赞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是革命的先驱。而陈独秀对李大钊也是非常敬佩和赞扬。他赞誉李大钊是一个坚韧不拔的社会主义战士。曾有人问陈独秀,“你觉得你比李大钊怎么样?”陈独秀说:“我远远比不上他。”可见陈独秀对李大钊的评价是相当高的,也看出了他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
毛泽东在1945年延安的七大会议中说:“在五四运动时期,有数中国最有觉悟的人,那就要数陈独秀和李大钊了。”陈独秀领导了五四运动,也可以说,整个五四运动都是他领导的。而李大钊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很大作用。毛泽东说:“他们两个是中国最有才华而且最有知识的领袖。”
革命家陈独秀研究
陈独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1879年出生在安徽怀宁,原名庆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新青年》就是陈独秀一手创办起来的,这本杂志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陈独秀画像
面对这样一位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做过如此伟大的贡献,然而又有很多是非的大人物,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的政治舞台上有着很重要的位置,那么面对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我们要客观公正的去研究陈独秀。陈独秀研究中有很多问题,我们可以去探讨,比如陈独秀有没有二次革命论?陈独秀应不应该被开除出党?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在不在陈独秀?
长久以来,陈独秀研究都是比较片面的,没有很公正、公平的对待。我们一直以为陈独秀的二次革命是导致右倾投降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失败的主因。但有些学者指出,陈独秀到底有没有二次革命还需要再进一步探讨,1923年陈独秀形成的观点只能够认为是在革命是领导权问题上有点的认识有点模糊,而这些都已经在四大前后已经放弃了,所以并不能断章取义就认为他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陈独秀研究中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是不是在于陈独秀。其实随着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曾经确实有一段时间看不起无产阶级,但是随着革命的发展,陈独秀也认识到了只有做工的最有用,对无产阶级的认识又进了一个层次。
陈独秀著作人生的真义
人生的真义,陈独秀著作。陈独秀原名乾生,字仲甫,1879年出生在安徽怀宁县,他是我国著名是政治家、思想家。人生的真义是陈独秀在《新青年》中的一篇文稿,是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中第七十九篇文章。
陈独秀雕像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它宣传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要求实现平等自由;提倡民主,反对迷信和盲从,用科学知识来判断一切事物。新文化运动是由一些接受过西方文学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他们认为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中国。所以在这期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人生的真义》,是一篇关于人生观的文章。对于人世在世到底为了什么,有一个深刻的阐述和结论。
在人生的真义,陈独秀对于当时的所见所闻明白了一些道理,并且举例了几条,其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人生在世,个人是生灭无常的,社会是真实存在的。”这句话说明了一个在活在这个世上,对于自己的生死是不知道,或长或短,但是这个社会却是真实存在的,它不是因为你消失而它也消失。
人生的真义,陈独秀还有一句是这样说的:“社会是个人集成的,除去个人,便没有社会;所以个人的意志和快乐,是应该尊重的。”社会是由一个一个人集合而成的,如果没有一个个人,那么也就没有社会了,所以每个人的快乐都是要被尊重的。
陈独秀有什么作品
陈独秀出生于1879年的安徽怀宁,他是我国当时社会新思想、新潮流的引领者。他创办了《新青年》杂志,这本杂志成为当时社会改革的土壤,可见这本杂志的成功性。陈独秀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那么伟大的一个大人物,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也是不可磨灭的。陈独秀作品中有很多是影响无数人的好作品,如《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独秀文存》集
《独秀文存》这本书在出版后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独秀文存》中的文章内容开始于1915年,截止于1921年,分为随感录、论文和书信三部分,整本书一共有三卷四册。随感录大多是几十字或是百余字左右的杂感,主要是写涉及思想问题、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独秀文存》中的论文一块,主要是搜集了在《新青年》中发表过的文章。书信部分最主要的是《新青年》时期的学生、教授等,陈独秀针对书信的内容,有反驳,有赞同,内容精辟,令人印象深刻。
陈独秀作品中的《独秀文存》这本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历程,他所经历过的思想变化,这本书呼吁民主与科学,积极鼓舞让中国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陈独秀作品中,这本书也是畅销最好的一本,从1922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第一次出版起,之后多次再版,一直畅销了30年,可见这本书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因为时间久远,这本书的正版是越来越少,它已经成了一本收藏价值很高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