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钱颖一 清华大学对好学生的评判标准:好学(钱颖一)

清华大学对好学生的评判标准:好学

钱颖一

今天,我要讲另一个主题。如果说去年我讲的是“学什么”,那么今年我讲的是“什么是学”。具体地说,今天我要讲“学好”与“好学”的不同。从“学好”到“好学”,这又是一个观念上的转变。我相信你们从小都是好学生,更准确的说,是“学得好”的学生。“学得好”就是学习成绩要好。学习成绩好就是考试考得好,考试考得好,就是做题目的答案要正确。那么如何取得这个结果呢?除了努力、刻苦、时间投入之外,还要大量做题,因为熟能生巧。也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即使不是死记硬背。你们在这些方面都是能手,所以,你们是好学生。

 

进入大学后,进入清华经管学院后,我们对你们的期望有所不同。在我看来,在大学里,好学生不再是学得好的学生,至少说,主要不是。在大学中,一个好学生首先是一个好学的学生。你们应该注意到,好学生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学得好的学生而是好学的学生。“学好”与“好学”是两种不同的“学”的境界。“学好”是学习中被动的接受,而“好学”则是学习中主动的探索;“学好”是今天学习的一个结果,而“好学”是今后学习的一种习惯;“学好”只是对学习已有知识的一种度量,而“好学”则是对学习未来知识的一种态度;“学好”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好学”是为了探索问题;“学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学”追求的是真理。在你们迎接大学生活踌躇满志的时候,在你们面对新的竞争压力倍感郁闷的时候,请你们停下来,想一想“学好”与“好学”的不同。既不要让“学得好”误导你,也不要让“学不好”打击你。你们要记住,“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当年在清华读本科的时候。我是在35年前走进这个校园的。那是在1978年,但我不是78级,而是77级。我们这一届,是在1977年的12月参加高考的——那是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我们在1978年的3月份入校,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唯一的在春季入学的大学生。我已经不记得我们的开学典礼了,也可能当时就没有举行。但是我记得我刚进清华的时候,清华学堂还没有修复,科学馆还不能使用,学生食堂里是站着吃饭,学生宿舍楼每一栋楼才有一部电话。那时,没有复印机和打印机,只能靠手抄或者油印。因为我们是文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没有高年级同学留下来的教科书或者题库,更没有习题集或者题解汇编。同今天相比,我们当年获得信息的渠道如此之少,学习工具如此之落后,学习条件同你们今天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虽然当时条件不利于我们学好,但是那时我们非常好学。那时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一种特殊情况:在我们班上有一半同学,包括我自己在内,或在农村插队,或在工厂工作。我们为能够成为第一届大学生倍感幸运,高度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所以,我们很努力。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有一种自然选择在发挥作用。就是在当时那种动乱的环境下,能够考上大学的人,大多是靠自学的。非有“好学”特征,是不可能考上的。我自己也是如此,绝大部分中小学知识,是靠自学完成的。这个依靠自学的求学过程,虽然不一定学得正规、学得好,但是它激发“好学”的精神,而且探索出在没有教师指导和束缚下的求学方法。

 

你们今天的情况与我那时的情况大为不同。你们今天的环境有这么多让你们“学得好”的条件:你们可以接触到的信息量大到不可思议;你们的中学老师为你们讲授各种解题技巧,把你们送入竞赛班;你们的家长更是想方设法为你们创造更好的条件,或是将你们送入辅导班,或是请家教给你们指导。也许正因为这些你们才坐到了这,但是,一旦你们坐到了这,这些就都成为了历史。你们现在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过去的成绩成为你们现在的包袱,也不要让过去的惯性,成为你们今后的动力。你们需要的是,从“学好”到“好学”的转变。

 

“学好”有一套方法,同学们都很熟悉。比如做好预习、上好自习、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掌握知识点等等。“好学”也有方法。也许同学们就不那么清楚了。在这里,我与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在我看来,好学有五个要点,我称为“五好”,分别是: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

 

第一,好奇。我把好奇放在首位。好奇是科技创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始动力。十年前,四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到清华与清华学生座谈。当问到什么是科学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都没有选择基础扎实、数学好等,甚至也没有选择勤奋、努力,而是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好奇。连爱因斯坦这样天才的科学家都说: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I have no special talents, I am only passionately curious. ”可见好奇在他心中的位置。所以我认为,好学的第一要义是好奇,好学源于好奇。

 

第二,好问。好奇往往导致好问,而好问是质疑既有知识,探索未知的起点。但是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学生不去问,也没有激励去问。这与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我们一直认为,教育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不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这也与我们的应试教育标准有关,获得标准答案就能取得好成绩,而提出问题不仅与获得好成绩没有帮助,而且还有害处,因为让你不相信标准答案。但是,如果我们要去理解自然与社会,那么,是敢于质疑现存答案,善于提出问题才是重要的。下面这个故事在过去几年我给新生讲过多次,今天,才大学的开学典礼上,陈校长也引用了。我觉得值得再说一次。就是,重视教育是我们中国人和犹太人的共同点。但是,两种重视教育的方式很不同。中国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而犹太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问:“你今天提出了什么好问题?”全球犹太人的总数不超过两千万,还不到北京市的人口。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上百。我想,这也许与他们好问有关。

 

第三,好读。阅读的范围很广,我在这里想强调,一是在当今碎片化信息高度发达的时候,在微博、微信、网页等信息随时随地都可及的时候,不要忘记,要读书。碎片化的信息不能代替系统化的书。在你们入校之前,我给你们每人发了一封信,在祝贺你们被清华经管学院录取的同时,向你们推荐了十本书。就是希望在你们即将进入清华经管学院之际,就开始好读。二是不仅要读与专业相关的读物,也要读超越专业的读物,特别是思想性的。在明天举行的入学导向活动中,你们每人将拿到一本叫做“大学第一课”的读本。这是经管学院为你们准备的又一个推荐阅读材料,其中收集了十三篇文章,内容包括清华名师谈大学,思考大学的价值,以及大学与人生。好读,是获取人类文明财富的必经之路。

 

清华大学钱颖一 清华大学对好学生的评判标准:好学(钱颖一)

第四,好思。好学的核心是好思。十七世纪的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就是发明坐标系的那位法国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他把思作为人存在的根本价值。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大学本科阶段是一个人人生学习过程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的中小学教育是以接受知识为目的的,而在大学本科,要发生根本性变化,变为以思考为目的。爱因斯坦正是这样认为的。他说:“大学本科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去思考。”“The value of a collage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many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如何思考?思考并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要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会创造性的思考,才会批判性的思考。这也正像爱因斯坦说过的另一句话: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一般能力的开发,应该总是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不是专门知识的获取。“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ability for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judgment, should always be placed foremost, not the acquisition of special knowledge.”好思,应该是大学生的第一要义。

 

第五,好言。在清华说好言似乎有些错位。但这正是我要讲的。“行胜于言”是清华1920届毕业生,也就是陈岱孙先生那一届,在毕业时送给学校的纪念品,日晷,上面刻的字,一直被认为代表清华校风。行胜于言是针对“只言不行”的风气而说的,至今都很重要。我不仅认同,而且实践。但是,行胜于言不是不要言。这句话不是我先说的。2006年10月,在我刚做院长两个星期后召开的顾问委员会会议上,我们的老院长朱镕基针对清华学生不善言的问题,语重心长地说:“行胜于言不是不要言。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就是要言。”好言,是好学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不言,言就是沟通,就是传播。言的本领,就是传播的本领。只有言,别人才能知道你的观念和想法。也只有言,才能引发你跟别人的争辩,真理往往是在争辩中产生的。我们清华学子既要有行,也要善言。好学,离不开好言。

 

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好学”的要义。具备着“五好”,就为“好学”打开了窗户,开启了大门。具备这“五好”就是我心目中的好学生的特质。由此可见,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的学习方法不同。在大学,对学生的评判也因此与中学不同。同学们,进入清华大学,进入清华经管学院是你们人生的新起点,这不仅意味着你们从此远离父母独自生活,更意味着你们在学习征途上要经历一个转折。这个转折意味着治学观念的变化和学习方法的变化。请记住,在大学,“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请你们在大学中养成“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的好习惯,愿“好学”伴随你们的一生。谢谢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2351/2084107785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不花一分钱对癌症康复有帮助的建议(彭博士工作室)

原文地址:不花一分钱对癌症康复有帮助的建议(彭博士工作室)作者:释淳静不花一分钱对癌症康复有帮助的建议癌症,其实就是低幼细胞的过量产生,低幼细胞就好像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正确的方法是加以管教和引导,使之归入正途,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一

钱颖一 钱颖一的学术水平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生于北京,祖籍浙江。1981年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提前)毕业。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钱颖一:大学对好学生的评判标准异于中学,五个特质

梦里江河的话:钱颖一今天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开学典礼演讲中说到,“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是“好学”的五个要点,也是好学生的五个特质。我觉得,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宁愿让孩子损失一些考试成绩,

声明:《清华大学钱颖一 清华大学对好学生的评判标准:好学(钱颖一)》为网友没有太阳的晴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