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 野豌豆锈病


小麦条锈病 野豌豆锈病
病名野豌豆锈病症状锈菌侵染植株后,在叶片两面、茎和荚等部位出现红褐色(蚕豆单胞锈菌)、肉桂色(野豌豆单胞锈菌)的粉末状夏孢子堆,小,圆形。后期出现黑褐色粉末状的冬孢子堆。病原菌野豌豆蚕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ciaefabac(Pers.)Schrot),异名:蚕豆(Uromyces fabae de Bary);歪头菜单胞锈菌(Uromyces orobi Lev.)。单主寄生锈菌。性孢子器小,黄色。锈子器多生于叶背,也可生于茎上,杯状,包被白色,边缘破碎外翻,护膜的外壁厚6-7微米,有条纹,同壁厚2-3微米,有瘤。锈孢子球形、椭圆形、三角形,淡黄色,表面有瘤,大小21-27微米×12-24微米。夏孢子堆赤褐色,直径0.2-1.0毫米。夏孢子球形至椭圆形,淡褐色,表面有微刺,3-5个芽孔,大小22-33(-35)微米×16-17微米,壁厚1.5-2.5微米。冬孢子堆较夏孢子堆大,颜色也较暗。冬孢子近球形至椭圆形,顶部圆或近平截,大小22-42微米×15-30微米,顶壁厚4.5-12微米,侧壁厚1.5-2.5微米,壁褐色,光滑。柄不脱落,黄至淡褐色,长达90-100微米。寄主范围单主寄主锈菌。病害图片发生规律对蚕豆单胞锈病引起的蚕豆锈病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明确该菌的锈孢子萌发,所需最适宜温度为11-16℃,最低温度为1-2℃,最高温度为28℃,在1摄氏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锈孢子可存活50天以上,夏孢子最适萌芽的温度为16-20(18)℃,最低为1-2℃,最高温度为31℃,萌发时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高于95%时孢子的萌发率约70%,而相对湿度低于80%则孢子极少萌发或不萌发,夏孢子在1℃和50%的相对湿度下,可存活100天以上,冬孢子无休眠期,成熟的冬孢子如遇95-100%的相对湿度和16-20℃温度条件,它们可随时萌发。由此可见,只要病原锈菌和寄主都存在的情况下,病害能否严重发生,取决于适合的温度和很高的相对湿度。分布与危害有几种锈病可引起野豌豆属牧草的锈病,其中以蚕豆单胞锈菌分布最广,但从国内各地区发生的情况看,野豌豆上的锈病为害不像某些地区的苜蓿锈病和草木樨锈病那么严重。防治方法1.选育抗病品种。2.刈后清除残体,减少田间病源。3.科研和留种地,必要时可喷药保护,可用可湿性硫磺粉、代森锌、代森锰、福美双、萎锈灵、氧化萎锈灵、粉锈灵等多种杀菌剂。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野豌豆锈病"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2351/760555167653.html

更多阅读

小麦麸 小麦麸 小麦麸-小麦麸,小麦麸-正文

小麦麸,为禾本科小麦属植物Triticum aestivum L. 小麦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具有除热,止渴,敛汗,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虚汗,盗汗,泄利,糖尿病,口腔炎,热疮,折伤,风湿痹痛,脚气。小麦麸_小麦麸 -小麦麸小麦麸_小麦麸 -正文小

形态特征 雀麦 雀麦-形态特征,雀麦-生境分布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叶鞘包茎,被白色柔毛;叶舌透明膜质,顶端具裂齿;叶片长5~30厘米,宽2~8毫米,两面皆生白色柔毛,有时下面无毛。雀麦是危害我国小麦最为重要的恶性杂草,具有密度大、群体高、繁殖力强、难以根除的特点。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

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 小麦防冻及病虫害防治技巧

  南方地区冬小麦处于缓慢分蘖或幼穗分化阶段,充足的热量和适宜的土壤墒情利于上述作物的越冬生长;而多雨加上基本不见阳光的天气会使麦苗患上营养不良症,叶片披长不挺拔,植株不壮白根少。另外持续的降水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害

花卉锈病 花卉锈病的管理与防治

  锈病概念: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子菌纲锈菌目的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园艺植物的叶片,引起叶枯及叶片早落,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由于在病部产生大量锈状物而得名。(一)玫瑰锈病1、症状:玫瑰的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叶和芽。春天新芽上布

浮小麦泡水喝功效禁忌 浮小麦的功效

   浮小麦是什么?浮小麦为干瘪轻浮的小麦,水淘浮起者,植物形态详"小麦"条。干燥颖果呈长圆形,长约2~6毫米,直径约1.5~2.5毫米。  浮小麦的功效浮小麦  表面浅黄棕色或黄色,略皱,腹面中央有较深的纵沟,背面基部有不明显的胚1

声明:《小麦条锈病 野豌豆锈病》为网友螢窗夜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