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蟅虫,咸寒。本品破血,而尤以除沉痼之淤血见长,且善治趺打损伤所致的筋拘脉挛和淤血较久的筋脉拘挛等。
当归。本品养血活血而微有养筋舒筋之效,故常用于血虚洽有淤血的的筋脉拘挛,疼痛难于屈伸者。
(四)除湿理筋药
薏米仁,甘淡微寒。本品渗温健脾,且能舒筋振痿,常用于温热或寒湿伤及筋脉、肌肉所致的筋脉拘挛、疼痛及缓纵不收,痿废无力。
萆薢,苦平。本品利温浊、除风温,舒筋脉,尤善于治疗温热伤及筋脉、肌肉的拘挛缓纵不收和阴血不足寒温所致的筋脉拘挛,缓纵不收。
晚蚕沙,甘辛温。本品除湿舒筋通络而微有祛风之功,且除温而不伤筋阴,故可用于湿热伤筋的筋脉拘挛、疼痛、缓纵不收和阴血不足的筋脉拘挛、缓纵不收。
海桐皮,苦辛平。本品除湿热,通经烙,而兼能散风,尤善于治疗风湿热和湿热伤及筋脉的拘挛屈伸困难和疼痛,其止痛效果为除温理筋药中的最佳药品。
五加皮,辛苦温。本品补肝肾,强筋骨,而除湿通络,且微有散风之力,为治疗寒湿伤及肝肾的拘挛疼痛和缓纵不收的要药。
本瓜,酸温。本品除温通络,而兼能补益筋脉阴液,故常用于寒湿或温热伤及筋脉的拘挛难伸、疼痛和缓纵不收。
防已,苦辛寒。本品善除下焦湿热,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故多用于湿热所致的膝、关节筋脉拘挛和下肢痪废驰缓。
土茯苓,甘淡平。本品除湿热,利关节,而解毒,尤善用于湿热伤筋和梅毒入筋的筋脉拘挛疼痛、瘫痪。
(五)通络理筋药
桑枝,苦平。本品通络脉而稍能祛风湿,且通络而不伤阴,故既可用于风湿伤及经络,又可用于湿热伤及经络,血虚筋脉失养的四肢拘挛、麻木、疼痛、瘫痪。
络石藤,苦微寒。本品以除湿清热见长,而又祛风通络,故多用于湿热伤及筋脉的拘挛疼痛。
海风藤,辛苦微温。本品通络脉而除风湿,而以通经活络见长,故多用于风湿所致的全身拘挛疼痛。
白花蛇,甘咸温。本品祛风通络,尤善治风湿、内风,以及血络淤滞所致的筋脉拘挛、瘫痪。
丝瓜络,甘平。本品祛风通络,解毒化痰,尤善用于痰湿阻滞经络、筋脉的拘挛疼痛、瘫痪。
地龙,咸寒。本品既通络,又清热化痰,故尤善用于湿热、痰热阻滞经络的瘫痪缓纵不收及湿热所致的拘挛疼痛。
马钱子,苦寒。本品通络散结,故常用于络脉淤滞的瘫痪缓纵不收和拘挛疼痛等。
(六)温经理筋药
虎骨,辛温。本品温经散寒,祛风定痛,且能强筋壮骨,故对寒湿伤筋和肝肾亏损筋脉失养的筋脉拘挛疼痛和瘫痪缓纵不收者有效,因其善行下肢,故对右侧下肢的疼痛、拘挛、瘫痪尤为有益效。
附子。本品辛热,散寒除湿通络,故对寒湿和阳虚所致筋脉拘挛和弛缓瘫痪有效。
肉桂。本品辛热。散寒活血通络,可用于阳虚成寒温伤及筋脉的瘫痪缓纵不收和筋脉拘挛疼痛。
(七)补肝理筋药
鹿角胶,甘咸温。本品补肝肾,益精血,通筋脉,可用于肝肾俱虚和精血亏损不能养筋助骨的拘挛疼痛和瘫痪缓纵不收。
巴戟天。本品补肝肾,微有祛风湿之功,可用于肝肾俱虚的筋骨痿软和筋脉拘挛疼痛。
夜交藤。本品补肝安神,通经络,可用于风湿阴络和肝脉拘挛的疼痛、瘫痪。
二、理筋方
(一)祛风理筋方
大蓁艽汤(参见治风方药)
(二)养阴理筋方
1.理筋汤
组成:白芍20克 赤芍10克 五加皮9克 木瓜15克 甘草6克 海桐皮10克
适应证:肝阴不足,膝、肘关节筋脉拘挛,屈而难伸,或时见抽而挛急,脉弦缓者。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运动神经病、肌强直综合征等属于肝阴不足,筋脉拘挛证者。
2.芍药甘草汤
组成:白芍60~120克,甘草20~40克
适应证:肝阴不足,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脉弦小数者。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骨质增生、运动神经病、肌强直综合征等属于肝阴不足证者。
3.大定风珠(参见平肝方药)
(三)活血理筋方
1.朱氏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组成:黄柏10克 苍术10克 南星10克 桂枝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8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龙胆草10克羌活6克 白芷10克 川芎19克 神曲10克
适应证:湿热伤筋,痰滞血淤,关节疼痛,或筋脉拘挛,屈仲困难,瘫痪,或兼痴呆失语,舌苔白或黄白腻,脉弦滑数者。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脑动脉硬化,脑软化、一氧化炭中毒性脑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湿热伤筋,痰滞血淤证者。
2.曲直汤
组成:山茱萸20克 知母10克 生乳香10克 生没药10克 当归10克 丹参15克 续断10克 黄芪15克
适应证:肝阴不足,淤血阻滞,筋脉拘挛,肢体瘫痪,挛缩不能屈伸,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或肝虚腿痛,左脉微弱者。
加减法:若脉弱而怕冷者,去知母;若臂痛而热者,加黄芪10克、赤芍9克。
按:本方可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一氧化炭中毒后遗症、骨质增生等属于肝阴不足,淤血阻滞证者。
3.活络效灵丹
组成:当归15克 丹参15克 生乳香10克生没药10克
适应证:淤血阻滞,筋脉失养,拘挛疼痛,难于屈伸和症瘕积聚,心腹疼痛,腿痛臂痛,脉沉●缓者。
加减法:若腿痛者,加牛膝10克;臂痛者,加连翘10克;症瘕者,加三棱6克、莪术6克;久病肝虚者,加鹿角胶12克、天麻10克,右腿瘫痪不得屈伸者,加虎骨3克,若遇冷加剧者,加鹿角胶10克、肉桂3克、干姜1克、肉苁蓉15克、巴戟天10克。
按:本方可用于宫外孕、痛经、风湿性关节炎、臂质增生、良性肿瘤、一氧化炭中毒后遗症等属于淤血阻滞证者。
(四)除温理筋方
1.杏加振痿汤
组成:杏仁10克,半夏10克,桂枝6克生薏米15克桑枝15克,五加皮10克木瓜10克
适应证:寒湿伤筋,肌肉萎缩,疲乏无力,伸屈或活动均感困难,食欲较差,舌苔白,脉弦细缓者。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侧索硬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亚急性合并变性症等属于寒湿伤筋证者。
2.杏仁薏苡汤
组成:杏仁10克 薏米10克桂 枝2克 生姜2克 厚朴3克 半夏5克 防己5克白蒺藜6克
适应证:风暑寒湿,侵及筋脉肌肉,肢体痿软,缓纵不收,几近全瘫,食纳甚差,舌苔白润,舌质淡或暗,脉弦缓。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属风暑寒湿伤筋证者。
3.宣痹汤
组成:防己15克 杏仁15克 滑石15克 连翘9克 栀子9克 生薏米16克 半夏9克 晚蚕砂9克 赤小豆皮9克。
适应证:漫热内蕴,侵及经络筋脉,骨节烦痛,或见寒战高热,舌苔灰腻,面色萎黄,脉滑数者。
加减法:若痛甚者,加片姜黄9克、海桐皮9克。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湿热伤筋证者。
4.加减木防己汤
组成:防己10克 桂枝9克 生石膏15克 杏仁12克滑石12克 通草6克 生薏米10克
适应证:湿热伤及筋脉肌肉,关节肌肉疼痛,麻木瘫痪,口干而粘,胃胺痞满,舌苔白,脉弦紧者。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末梢神经炎等属于湿热伤筋证者。
(五)通络理筋方
熄风遇络汤(参见治风方药)
(六)温经理筋方
小活络丹
组成:胆南星180克 制川乌180克 制草乌180克 地龙180克 制乳香60克 制没药60克 依法制为蜜丸,每丸3克,—次—丸。
适应证: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者。
(七)补肝理筋方
地黄饮子(参见补肝方药)
大定风珠(参见平肝方药)
第八节 养血方药
养血方药主要适用于肝血不足的头晕头痛、目视昏花、爪甲干枯、筋脉拘挛等。由于养血药的作用不同,又分为养血补血方药和养阴补血方药两种,其中养血补血方药主要适用于心肝血虚的面色萎黄、疲乏无力、头晕目眩。养阴补血方药主要用于阴血不足头晕目眩、眼干而涩、面色苍白、筋脉拘挛等。
一、养血药
(一)养血补血药
当归。本品既养血又活血,其中当归身、当归首以养血补血为主,兼有活血之效,尤适用于以血虚为主的头晕目眩,心悸心烦,筋脉拘挛,面色萎黄。
鸡血藤。本品以行血为主而兼补血之功,尤适用于血虚而筋脉失养的筋脉拘急、疼痛,甚或瘫痪证。
(二)养阴补血药
熟地。本品既补阴又补血,故善于治疗阴、血俱不足的手足心烦热,腰腿酸痛,头晕目眩,眼涩而干,以及筋骨痿软乏力等。
白芍。本品既补阴又养血,故尤适用于肝的阴、血俱不足的筋脉痿软,爪甲枯干,眼干而涩,手足心烦热,烦躁易怒等。
阿胶。本品既补血又养阴,且有止血之功,尤适用于精血大亏的心悸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
何首乌。本品以补肝阴见长而兼能补血,故多用于阴血不足的须发早白,头晕目眩,筋骨痿软或拘挛等。
二、养肝血方
(一)养血补血方
四物扬(参见养肝方药)
(二)养阴补血方
1.归芍地黄丸
组成:当归9克 白芍9克 熟地24克 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 泽泻9克 丹皮9克 茯苓9克。
适应证:肝肾阴血不足,头晕目眩,视物昏花。
2.明目地黄丸
组成:熟地24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茯苓10克泽泻10克 丹皮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杭菊花10克枸杞子10克 石决明15克
适应证:肝肾阴血俱虚,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等。
第九节 活血方药
活血方药主要适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疼痛、麻木、淤肿、经闭、痛经等。由于药物性味功用的不同,活血方药分为理气活血、凉血活血、温经活血、活血止血、活血消症、活血软坚、活血通络、活血解毒等八类。其中理气活血方药适用于气滞血淤的胸胁满痛,心烦心悸;凉血活血方药适用于淤血久而伤阴和血热兼淤血的斑疹、痈肿、吐血、衄血等;温经活血药适用于寒凝血滞的疼痛、痛经、活血止血方药适用于血热兼有淤血的各种出血;活血消症方药适用于淤血凝结成块的症瘕,活血软坚方药适用于淤血痰热凝结成块的瘿瘤、症瘕;活血通络方药适用于淤血阻滞脉络形成的麻木、瘫痪及沉痼之血形成的干血痨;活血解毒方药适用于热毒兼淤血的痈肿疔毒等。
一、活血药
(一)理气活血药
川芎。本品既行气又活血,其活血之功较理气之力为强,故称其为血中气药,尤适用于淤血兼气滞和肝郁气滞兼有淤血阻滞的胸胁苦满及闷痛。
郁金。本品既行气解郁化湿,又清热凉血活血,故尤适用于合并心胸郁热及湿热的右胁疼痛、胸中满痛、心烦等。
姜黄。本品既行气又破血,且其行血之力较行气之功为胜,又能横行手臂,故多用于淤血为主兼有气滞的胁痛、腹痛、臂痛等。
玫瑰花。本品以芳香醒脾,解郁舒肝之力见长,并微有活血之功,故多用于肝气郁滞或肝脾湿郁的胸胁,胸脘满痛或窜痛。
白蒺藜。本品既疏肝平肝,而又微有活血通络之功,故多用于肝阳上亢兼有气带血淤的头痛、胸胁窜痛。
月季花,甘温。本品以活血调经为主而兼有疏肝理气之功,故多用于肝郁气滞兼有淤血阻滞的经行不畅,胸腹胀满。
还有降香、三棱、莪术,请参见有关章节。
(二)凉血活血药
赤芍,苦微寒。本品凉血活血,尤适用于血分郁热和血热络淤的斑疹、痈肿、疼痛。
丹皮,苦辛微寒。本品凉血活血之功与亦芍相同,亦常用于斑疹、痈肿、疼痛,惟丹皮不但入肝,而且入肾,故赤芍多用于胸胁部,丹皮多用于下焦小腹之淤血。
丹参,本药凉血活血之功同丹皮,惟其除入肝外,又善入心,且有养血安神之功,除用于斑疹、痈肿、疼痛之证外,又常用于治疗神昏谵语,失眠健忘。
尚有郁金、小蓟,参见有关章节。
(三)温经活血药
桂枝。本品温经通脉,散寒逐淤,其活血祛淤之功虽不如其他活血药,但其温经通阳,配合其他活血药既可达到散寒之目的,又可取得活血之功效。
肉桂。本品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其活血祛淤之功与桂枝同,惟肉桂较桂枝为热,且善行下焦,若上肢、胸部者宜用桂枝,小腹、腰部者宜用肉桂。
山楂,酸甘温。本品不但善于消食,而且有活血行气之效,故常用于寒凝血滞之产后淤阻腹痛,恶露不尽,以及疝气坠胀。
三七,甘微苦温。本品既有较强的止血作用,又有较强的活血止痛温经之效,故凡寒滞血淤的各种出血。淤血证均可用之,然因其性温,故阴虚,血热兼有淤血者忌用。
麝香,辛温。本品温经活血而走窜之性甚烈,故凡淤血阻滞均可用之。
鹿角,咸温。本品补肝助阳兼能活血消肿,故可用于寒滞血淤疮痈、淤肿及腰脊筋骨作痛。
续断。本品以补益肝肾见长而兼能活血续筋,故常用于肝肾俱虚和跌打损伤的金疮、腰腹冷痛。
骨碎补,苦温。本品既有补肾健骨之功,又以活血续筋之功见长,故尤多用于骨断筋折之证。
另有当归、乳香、姜黄,莪术、红花、五灵脂,请参见有关章节。
(四)活血止血药
大蓟。本品活血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的咯血、衄血、崩漏、尿血和血热兼有淤血的出血证。
小蓟。本品活血凉血止血之功同大蓟。
血余炭。本品活血止血,补阴利水,其虽活血而力小,故多用于出血证。
三七.见有关章节。
茜草,苦寒。本品凉血活血而止血,若生用则活血之力较大,用于跌打损伤、淤滞作痛、痹证关节肿痛,若炒用则止血之功增强,用于血热兼淤血的各种出血证。
蒲黄,甘平。本品活血止血,若生用则善活血,若炒用则善止血,尤善治疗淤血阻滞,血不归经的崩漏、便血、尿血。
花蕊石,酸涩平。本品化淤止血之功较强,尤善用于淤血阻滞的咯血,吐血。
藕节,甘涩平。本品收涩止血而兼能行淤,对吐血、咯血等证尤效
五灵脂,苦甘温。本品活血化淤止痛之功较强,故常用于淤血阴滞所引起的诸证,然若炒用则不但活血而且止血,可用于淤血阳滞的崩漏。
降香,辛温。本品既行气降气,又活血止血,故对气滞血淤所致的出血有很好效果。
地锦草,苦辛平。本品清热解毒,又活血止血,故多用于热毒兼有淤血的热痢、便血和淤血阻滞的崩漏、尿血等。
大黄,苦寒。本品清热攻下,活血止血,尤适用于淤血阻滞的出血和血热妄行的出血,若兼便秘之血淤、出血。内服,外用均有极好的效果。
(五)活血消症药
三棱,苦平。本品被气破血,消症化积,尤适用于气滞血淤凝结成块的症瘕积聚和食积听致的痞块胀痛。
莪术,辛苦温。本品破血行气,消症化积,其应用与三棱基本相同,只是破气作用比三棱稍强,破血作用比三棱较弱而已。
乳香,辛苦温。本品既可活血化淤,又可行气散滞,故可用于矢血凝滞所致的症瘕积聚,又因其善于活血消肿生肌,故常用于跌打损伤、疮疡等。
没药,苦平。本品活血化淤,行气散滞,治疗症瘕积聚之功与乳香同,且亦有消肿生肌之功,惟乳香行气之功较没药为优,投药活血化淤之功较乳香为胜。故气滞较重,筋脉拘挛者宜用乳香,淤血较重者宜用没药。
水蛭,咸苦平。本品破血逐淤的力量较猛烈,尤善于治疗淤血比较沉痼难而于祛除者,常用于症痕积聚,血滞经闭、跌打损伤和干血痨证、淤血发狂。
虻虫,苦微寒。其破血逐淤之功与水蛭相同而作用更为猛烈,并常与水蛭配合应用。
干漆,辛苦温。本品温通行滞破血攻坚,常用于症瘕积聚及干血痨证。
穿山甲,咸微寒。本品活血通经,性专行散,能通经络而达病所,故常用于症瘕痞块、血滞经闭,以及痈肿瘰疬等。
☆蟅虫,咸寒。本品破血逐淤之力与水蛭近似而较缓和,故可用于症瘕痞块、产后症阻腹痛、血滞经闭等。此外,本药有续筋接骨,疗伤止痛之功,故常用于骨折扭伤等证。
牡丹皮。本品活血行淤通经散症之力虽不如以上药物之猛烈,然其清热凉血,故常用于正气较虚的症瘕而兼虚热者。
赤芍。本品消症散绪之力较以上诸药为缓,常配入其他药中以消症散结。
大黄。本品活血行淤而有攻下之功,能使淤血无留滞之害,又可使淤血通过大便而出,故症瘕积聚、跌打损伤,淤血经闭均可用之。
姜黄。本品破血行气之功与三棱、莪术近似而力较缓,故正气较虚的症瘕积聚有时用本药。
丹参。本品活血消症之功似丹皮而较以上诸药之力均较缓。
桃仁。本品祛淤破血之功虽较以上诸药为缓,然其性润,故常与以上诸药配合用之,以除沉痼之淤血、症瘕积聚。
红花。本品功用同桃仁,以活血化淤见长,而非专以消症。
(六)活血软坚药
天花粉,苦微甘寒。本品既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又活血祛淤,故可用于痰滞血淤所致的痈肿、痰核、肿瘤。
元参。本品以养阴清热见长,而兼有软坚活血之力,故可用于瘰疬痰核及小便血滞排尿困难。
郁金。本品既理气治血,又化浸浊除痰涎,故常用于气滞血淤夹有痰浊阻滞的神志不清,癫狂等。
(七)活血通络药
鸡血藤。本品养血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而络脉淤滞的麻木,肢体瘫痪。
王不留行,苦平。本品善于通利血脉,行而不住,走而不守,可行大经与小络之血,上可通乳,下可通经,旁可达四肢,治疗乳汁不通、血滞经闭、足麻痛等。
水蛭、虻虫、廑虫、地龙、穿山甲均为虫介类药,善治小络之淤,惟水蛭、虻虫多治心胸、小腹之淤,☆蟅虫善除四肢、腹部之淤,地龙善治四肢与肺部之淤;穿山甲善治躯干部之淤。
(八)活血解毒药
赤芍。本品既活血清热又解毒凉血,故适用于痈肿、疔毒。
丹皮。本品既清热凉血,又活血解毒,故常用于痈肿疮毒和内痈。
白头翁,苦寒。本品既清热解毒,又凉血活血,故常用于湿热及大肠血分的腹痛下痢呈赤色。
败酱草,辛苦微寒。本品既祛淤活血,又解毒排脓,故多用于内痈巳化脓者和水血互结之臌证。
大黄。本品既活血祛淤,又清热解毒,故可用于热毒疮疡。
二、活血方
(一)理气活血方
1.血府逐淤汤
组成:桃仁10克 红花9克 当归9克生地9克 川芎6克 赤芍6克 牛膝9克桔梗9克 柴胡9克枳壳9克 甘草6克。
适应证:气滞血淤、胸满胸痛,心烦易怒,头晕头痛,舌苔白,舌质或暗红或有龄斑,脉沉细涩者。
加减法:若心悸较重者,加丹参15克;左胁满痛较重者加青皮9克。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助软骨炎、胸膜粘连、顽固呃逆、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心律失常等属于气滞血瘀证者。
2.膈下逐淤汤
组成:五灵脂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桃仁16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乌药10克 元胡10克 甘草6克 红花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
适应证:淤血阻滞、膈下积块、或小儿痞块,痛处不移,卧侧腹坠者。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变、肌纤维瘤、溃疡性结肠炎等属于淤血阻滞证者。
3.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15克 花粉9克 当归9亮红花9克 甘草9克穿山甲6克 大黄6克 桃仁9克
适应证:气滞血淤,跌打损伤,淤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或外伤后头痛,或失明,或啕部痛肿,脉沉者。
按:本方可用于胸部外伤、胸膜粘连、胸部静脉炎、脑震荡后遗症、眼底反复出血、肋软骨炎等属于气滞血淤证者。
(二)凉血活血方
1.十灰散
组成:大蓟9克 小蓟9克 荷叶9克 侧柏叶9克白茅根9克 茜草9克 栀子9克 大黄炭9克 丹皮9克棕榈炭9克。
适应证:血热妄行,血络淤滞的吐血,咯血,脉数者。
按:本方可用于肺结核的咯血等属于血热妄行证者。
2.犀角地黄汤
组成:犀角6克(先煎)生地30克 白芍19克 丹皮10克
适应证:心肝热甚,络脉淤滞,吐血,尿血,便血,紫斑,舌质红绎,舌苔少,脉滑数者。
加减法:若出血较重者,加茅根30克、小蓟炭10克若合并淤血,舌有淤斑者、加茜草炭10克。
按:本方可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毒症、流行性乙型脑炎、脓毒败血症等属于热迫血行证者。
(三)温经活血方
1.少腹逐淤汤
组成:小茴香6克 干姜6克 元胡6克 五灵脂6克没药6克 川芎6克 当归6克 蒲黄6克 官桂6克 赤芍6克
适应证:寒凝血滞,少腹血积疼痛或不痛,或胃脘疼痛,舌苔白,脉沉涩者。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痛经,溃疡病等属于寒凝血滞证者。
2.生化汤
组成:全当归24克 川芎9克 桃仁6克 干姜2克甘草2克
适应证:寒凝血滞,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按:本方可用于胎盘滞留、子宫内膜异位等属于寒凝血滞证者。
(四)活血止血方
1.柴胡茜降汤
组成:柴胡10克 茜草10克 降香10克黄芩10克枳壳10克
适应证:气滞血淤,咯血难止,脉沉弦者。
加减法:若咽喉不利者,加射干10克;若气阴俱虚,气短者,加冬虫夏草10克,若肺阴虚者,加百合30克;若药后无效咯血不止者,加白芨6克(冲服)。
按:本方可用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的大咯血等气滞血淤证者。
2.失笑散
组成:五灵脂(酒炒)蒲黄(炒香)等量
适应证:淤血阻滞,产后恶露不行,或淤血崩漏难止者。
加减法:若产后恶露不尽或不行者,但予上方各6克;若淤血崩血大下者,改用五灵脂30克、蒲黄30克,分为两包,一包用炒,一包用生。
按:本方可用于淤血痛经、淤血崩漏、产后恶露不下,产后恶露难止者。
(五)活血消症方
1.宫外孕二号方
组成:丹参15克 赤芍15克 桃仁9克 三棱6克 莪术6克
适应证:于宫外孕,腹部包块,脉沉者。
加减法:若痛甚者,加元胡6克,气虚者,加党参10克、黄芪16克;胃脘压痛明显者,加枳实10克、厚朴10克;舌质淡,大便秘结者,加干姜6克、大黄3克。
按:本方可用于宫外孕包块型。
2.大黄☆蟅虫丸
组成:熟大黄300克炒☆蟅虫30克 制水蛭60克 虻虫(去翅足,炒)45克 炒蛴螬45克 煅干漆30克 桃仁120克炒杏仁120克 黄芩60克 生地300克 白芍12克 甘草90克 蜜丸,每次3克,一日1~2次。
适应证:淤血阻滞,月经闭止,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发黑,潮热消瘦,脉沉涩者。
按:本方可用于肝脾肿大,包块型结核性核腹膜炎,盆腔结核等属于淤血阻滞证者。
(六)活血软坚方
1.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柴胡10克 桂枝10克 干姜6克 花粉15克 黄芩10克 半夏10克 牡蛎10克 甘草6克 赤芍10克
适应证:肝郁气滞,痰湿不化,症瘕积聚,疲乏无力,舌苔薄白,脉弦缓者。
加减法:若舌苔黄,大便干者,加大黄3克;若口渴较甚者,加元参15克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糖尿病、尿崩症等属于肝郁气滞,痰湿不化证者。
2.夏枯橘药汤
组成:夏枯草30克 元参9克 连翘9克 牡蛎9克赤芍9克 青皮9克 黄药子9克 海藻9克 昆布9克苏木6克 白芥子6克 橘叶6克
适应证:气滞血淤,痰凝不化,颈部瘰疬或瘿瘤,脉弦滑或沉缓者。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颈淋巴结核、淋巴肉瘤等屑于痰滞血淤证者。
(七)活血通络方
1.身痛逐淤汤
组成:牛膝10克 地龙10克 羌活6克 秦艽10克 香附10克 甘草6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桃仁10克没药10克 红花10克
适应证:气血痹阻经络,肩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或麻木,经久不愈,脉沉弦者。
加减法:若气虚者,加黄芪15克;若兼湿热者,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
按:本方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硬化、末梢神经炎等属于气滞血淤证者。
2.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240克 赤芍9克 地龙9克 川芎10克桃仁10克 红花10克
适应证:气虚血淤,络脉不通,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苔白,脉弦大,或复视,眼珠活动困难者。
加减法:若脉不是洪大而仅一般较大者,去黄芪140克;若手足均麻木者,加桑枝30克。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外伤性偏瘫、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等属于气血俱虚,瘀血阻滞证者。
(八)活血解毒方
1.薏苡附子败酱散
组成:生薏米60克 附子10克 败酱草60克
适应证:肠痈脓已成,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脉数,或热毒久蕴,血络淤滞,水湿相结,脉沉,腹如臌状者。
加减法:若腹胀腹水较重,脉沉者,加香附10克、大腹皮10克。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阑尾炎、盆腔脓肿、结核性腹膜炎等属于痰水淤血相结证者。
2.大黄牡丹汤
组成:大黄10克丹皮10克 桃仁10克 冬瓜子30克芒硝9克
适应证:肠痈初起,右小腹疼痛拒按,时时发热,脉滑数,或小腹硬痛,发热,黄带臭秽,脉滑数者。
加减法:若大便不秘结者,去芒硝:若热毒较重者,加蒲公英40克。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急性阑尾炎、附件炎、盆腔炎等属于淤血热毒相结者。
第十节 止血方药
止血方药主要适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出血证,例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由于药物性味功用的不同,止血方药又分为祛风止血、泻火止血、凉血止血、活血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理气止血等七类。其中祛风止血方药适用于风邪入里迫血妄行的出血、项强等;泻火止血方药适用于心肝胃实火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凉血止血方药适用于血热妄行的各种出血证;活血止血方药适用于凝血阻滞的各种出血证,收敛止血方药适用于血脱不能敛撮射出血证,温经止血方药适用于虚寒或寒滞不化,血不归经的出血证,理气止血方药适用气滞血淤的出血证。
一、止血药
(一)祛风止血药
荆芥。本品微温。祛风止血,适用于风邪入于血分的出血,如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便血,亦可于生产后血虚外感风邪所致的头项强痛,发热恶寒,牙关紧闭,口角抽动等证。
桑叶。本品甘苦寒。疏风清热,凉血止血,用于风热之邪入于血分的吐血、衄血、身热等。
(二)泻火止血药
黄连。本品泻肝胃心之实火而止血,适用于心火、肝火、胃火等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
栀子。本品泻三焦之实火,用于心火、肺火,胃火及肝胆实火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黄芩。本品尤善泻肝胆肺火,用于肝胆肺火炽盛,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崩漏等。
龙胆草。本品善泻肝胆实火,用于肝胆实火迫血妄行的衄血。
青黛。本品尤善清降肝胆实火,故常用于肝胆实火迫血安行的吐血、衄血、咳血。
大黄。本品清泻肝胃实火,而能泻下,故常用于肝、胃实火,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又因其能收敛止血、活血祛淤,故对实火兼淤血的出血尤为适宜。
(三)凉血止血药
犀角。本品既泻心肝胃经实火,又凉血止血,故心肝、胃经实火炽盛,迫血妄行的出血和血热妄行的出血均可用之,然以血热妄行的出血尤为有效。
生地。本品养阴泻火,凉血止血,尤适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
元参。本品养阴泻火,尤善用于阴虚火旺、迫血妄行的衄血、吐血、咳血。
丹皮。(参见有关章节)
地骨皮。本品既泻肺肾实火,又清肺肾虚火,且凉血止血,故常用于肺肾实火、虚火迫血妄行的咳血、衄血。
白薇。本品凉血而降,且微有通淋之效,故可用于肝热及于膀胱的尿血。
白茅根,甘寒。本品既可清泄肺胃蕴热,又可凉血止血,故常用于血热妄行的衄血、咯血、吐血、尿血。
槐花,苦微寒。本品既能清泄肝与大肠之实火,又能凉血止血,而尤以治大肠实火兼有血热的出血见长,故多用于便血。
槐角。本品功用、性味同槐花,而泄火之力较槐花为强,止血之力较槐花为弱,且有通便之效,故尤善于治疗便秘而便血之证。
茜草,参见有关节章
旱莲草。本品滋阴凉血,而泻火之力较滋阴之力较弱,故常用于阴虚血热的吐血、尿血、便血、崩漏。
龟板。本品滋阴养血,且有止血之功,常用于阴血亏损兼有血热的崩漏、衄血等。
(四)活血止血药
参见活血方药
(五)收敛止血药
白芨,苦甘涩微寒。本品主入肺胃,兼入肝经,其收敛止血之功较强,尤善用于肺胃出血的咯血、吐血,亦可用于外伤出血。
棕榈炭,苦涩平。本品煅炭收敛止血之功较强,且其主入肝经,故多用于崩漏,便血等。
侧柏叶,涩苦微寒。侧柏叶炒炭,既凉血又止血,故尤善用于血热妄行的咯血、吐血,尿血、崩漏,又因收敛止血之功较好,故亦用于其他原因的出血证。
仙鹤草,苦涩平。本品收敛止血的作用较好,可用于各种情况的出血,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
龙骨。本品既平肝潜阳,又收敛止血,尤适用于阳亢所致的衄血和滑脱不禁的衄血、便血、崩漏,若火煅为用,其止血效果更佳。
阿胶。本品补血止血而微有救涩之功,尤适用于阴血不足的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
乌梅。本品敛肺涩肠止血。既入肝经,又归脾肺大肠经,可用于便血、衄血。
五倍子,酸涩寒。本品收敛止血而寒,尤适用于便血、崩漏等出血证。
赤石脂,甘酸涩温。本品收敛止血,既可用于滑脱不禁的便血,又可用于崩漏,而尤以治疗便血为其长。
禹余粮,甘涩平。本品收敛止血,与赤石脂相似,惟其单用较赤石脂的作用为差。
乌贼骨,咸涩微温。本品收敛止血,而尤以治疗肺胃出血、吐血、咯血和便血为其长。
刺猬皮。本品既收敛止血,又有活血化淤之功,尤善于治疗●便血和尿血。
●枯矾。本品收敛止血而又有软坚化痰之功,故可用于便血。
孩儿茶。本品收敛止血,尤善用于外伤出血。
鸡冠花。本品收敛止血,尤适用于崩漏、便血。
(六)温经止血药
艾叶。本品温经止血,尤善用于崩漏,亦可用于衄血、●击血●乙虚寒证或寒滞络经血不归经的出血。
灶心土。本品温中健脾,可用于脾胃虚寒不能统血的出血。
炮姜,苦涩温。本品既温肝,又温脾,故可用于虚寒性的吐血、便血、崩漏和外伤出血等。
鹿角霜。本品温肾助阳,既温又涩,可用于脾肾虚寒的便血、崩漏和外伤出血。
肉苁蓉。本品补肾益精,可用于肾阳不足的崩漏、尿血。
骨碎补。本品补肾气敛浮阳,活血止血,尤善于治疗外伤出血和阴虚血不归经的出血。
(七)理气止血药
香附。本品利三焦,解肝郁,炒黑则止血,用于肝气郁结的各种出血,尤其是对崩漏的效果最好。
郁金。本品既疏肝解郁,又凉血止血、活血,故常用于肝郁气结,郁而化火,热迫血行的吐血、尿血、衄血。
降香。本品降气活血而止血,尤适用于气血郁滞,血不归经的吐血、咯血、衄血等。
二、止血方
(一)祛凤止血方
1.华佗愈风散
组成:荆芥穗炒炭(研末)
适应证:产后中风口噤,牙关紧急,手足瘈瘲,如角弓状,以及产后血晕,不省人事,四肢强直。
加减法:每服10克,黑豆淬酒调服,或童便为饮。
2.桑元扬
组成:桑叶30克 元参60克
适应证:阴虚血热,外受风邪,身热汗多,鼻衄难止,脉浮数者。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血液病的鼻衄牙衄、脉浮数等属于阴虚血热,外受风邪证者。
3.槐花散
组成:炒槐花10克 侧柏炭10克 荆芥穗炭6克 枳壳10克
适应证:肠风下血,血色鲜红,或粪中带血,痔疮出血。
按:本方可用于痔疮便血。
(二)泻久止血方
1.泻心汤
组成:黄连10克 黄芩10克 大黄6克
适应证:心肝胃经实火,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大便秘结,舌苔黄燥,脉滑数者。
加减法:若出血较剧者,加生地15克。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食道静脉曲张,鼻中隔弯屈等所致的吐血,衄血之属于肝胃实火证者。
2.龙胆泻肝汤
组成:参见泻肝方药
适应证:肝火上冲,迫血妄行,鼻衄,头晕头病,烦躁易怒,舌红,脉弦数。
加减法:若出血较重者,加茜草10克、茅根20克;脉细数者,去车前子、泽泻、当归,加早莲草10克、元参30克、丹皮10克。
按:本方可用于高血压病的鼻衄等属肝火证者。
3.玉女煎
组成:生石膏20克 知母16克 生地10克 怀牛膝10克麦冬10克
适应证:胃热炽盛,迫血妄行,鼻衄,或齿衄,口鼻干燥,烦渴,舌苔黄,脉洪数。
加减法:若出血较重者,加丹皮10克、栀子10克、茅根30克;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克。
(三)凉血止血方
1.犀角地黄汤:参见泻肝方药。
组成:(略)
适应证:(参见泻肝方药)
2.止衄增液汤
组成:生地20克 元参30克 麦冬15克 地骨皮30克
适应证:阴虚火旺,迫血妄行的鼻衄、眼衄、耳衄、脉虚数。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鼻中隔弯曲、血液病等所致的出血难止。
(四)活血止血方
1.云南白药
组成:(略)
适应证:淤血阻滞,血不归经,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脉涩者。
按:本药为吐血、衄血、便血、咯血的有效药物。
2.止血神效丸
组成椿根皮500克 三七15克
研细末,陈醋制成水丸,滑石为衣,每次6克。
适应证:一切便血。
(五)收敛止血方
1.桃花汤
组成:赤石脂60克(一半水煎,一半研细末服)、干姜3克、粳米30克
适应证:脾肾阳虚,滑脱不禁,下利,便血,舌苔白,舌质淡,沉细弱者。
按:本方可用溃疡性结肠炎等属于睥肾阳虚,滑脱不禁者。
2.白芨粉
组成:白芨,研末冲服。
适应证:滑脱不禁的咯血、吐血。
按:本方可用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溃疡病的咯血、吐血。
(六)温经止血方
1.柏叶汤
组成:侧柏叶30克、炮姜6克、艾叶炭6克、童便一小盅。
适应证:中气虚寒,血不归经,吐血不止,舌质淡、舌苔白润,脉沉细者。
按:本方用于虚寒性的吐血甚效。
2.黄土汤
组成:生地30克 白●枸10克 附子10克 阿胶10克(烊化服)黄芩10克 伏龙肝40克(先煎,去渣,以其人煎上药)
适应怔:脾胃虚寒,统摄无权,吐血,便血,衄血,崩漏,口干口苦,舌苔黄,脉沉细涩,指趾厥冷者。
按:本方可用于子宫功能性出血、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溃疡病等的出血属脾胃虚寒不能摄血证者。
(七)理气止血方
柴胡茜降汤(参见活血方药)
第十一节 健脾抑肝方药
健脾抑肝方药主要适用于脾虚木乘的胃脘疼痛,泄泻等。本类方药中除肉桂、桂枝有温中健脾和抑制肝木的双重作用外,只有防风既可助脾,又可泄木,余皆采用药物配伍方法来达到补脾抑肝的目的,由于本药类中的数目较少,又在其他各节中有所叙述,故仅介绍几个方剂。
1.小建中汤
组成:桂枝10克 白芍20克 灸甘草8克 生姜10克大枣12个饴糖20克(痒化)
适应证:脾胃虚寒,木邪犯土,腹中疼痛,遇寒、遇劳累或生气后加剧,得温则减,或虚劳心中悸动,虚烦不宁,舌苔薄白,脉弦细者。
加减法:若无饴糖可改用红糖10克,若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疼痛不止或小腹拘急,或经后腹痛,胃痛者,加当归10克;若腹痛脘痛,崩漏不止者,加当归10克、生地10克、阿胶10克;若饥饿时胃痛,劳之加甚,疲乏无力者,加黄芪15克。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溃疡病、慢性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子宫功能性出血、痛经等属于睥胃虚寒、木邪犯上证者。
2.痛泻要方
组成:白术10克 白芍7克 陈皮5克 防风7克
适应证:脾虚肝郁,肠鸣腹痛,泄必腹痛,得泻痛减,舌苔白,脉弦缓。
加减法:若久病血亦虚者,加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3克、茯苓10克、甘草6克。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过敏性肠炎。
3.加减香砂六君子汤
组成: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10克 陈皮10克 香附40克 砂仁10克 薄荷3克
适应证:脾虚肝郁,头晕乏力,胃脘痞满,食欲不振,或见大便溏泻,或见胸胁苦满,或恶心欲吐,舌苔白,脉弦缓者。
加减法:若恶心较重者,加半夏10克,若食后胃皖满胀者,加焦三仙各4克。
按:本方加减可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心律失常等。
4.十四味建中汤(参见养肝方药)。
(附)常用针法
疑难疾病的针灸方法,一般宜采用远距离取穴、浅刺、轻刺,不宜采用近距离取穴、深刺、重刺,采用的经络以肝、胆、三焦、心包四经穴位较多,其他经络穴位多为合并症存在时的加减取穴。如肝郁气滞证,宜采用肝经的太冲、行间,心包经的内关,三焦经的外关,胆经的足临泣;若兼脾胃证候者,宜加公孙、足三里,小腹疼痛者,宜加三阴交;胁痛为主者,宜外关、足临泣、阳陵泉;若合并有症瘕者,宜加关元、气海。如肝阳上亢者,宜百会、印堂、太阳穴放血,针足临泣、太冲;阴虚阳亢者,加太溪、涌泉;肝火上冲者,针足临泣、太冲;若胁痛较甚,宜耳穴压痛点耳针埋针。若肝寒者,宜灸局部穴位,并可配合指针弹膈俞、膈关。
下篇 疑难疾病从肝论治实例
第一章 内科疑难疾病从肝论治实例
第一节 内科疑难疾病与肝之所主的治验实例
一、肝为将军之官
(一)感冒
1.月经期间感冒
李××,女,38岁。
七、八年来,每次月经将至前一两天即出现头痛身痛,鼻塞流涕,频繁的喷嚏,或见轻微的咳嗽,月经过后两天以上症状自然消失,前后曾用多种西药和中药解表清热、疏风散寒、补气固表之剂治疗,一直不效。特别是最近两年多来,以上症状更加严重,此次月经来前三天即头痛头晕,鼻塞喷嚏,眼痒流泪,鼻流清涕,全身酸痛,月经来后以上症状更加严重,应用感冒清、感冒冲剂、扑尔敏、去痛片三天,中药解表之剂两剂不见好转。细审其证,除以上症状外,并见胸满心烦,手心热,舌苔薄白,脉弦细。综合脉证,反复思考:月经者,为冲脉所主,冲脉者,隶属于肝,肝为将军之官,将军之官者,调营卫,御外邪者也;肝郁血虚,郁而化火,则卫气不固,故而反复感冒也。治宜丹栀逍遥散养血舒肝,解郁泄火。冀其肝木得舒,卫气得升,表邪得解。处方: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甘草10克 干姜3克 生姜三片丹皮10克 栀子10克
服药一剂,诸证好转。继服一剂,诺证消失。其后每次月经将至时服药四剂,共服三个周期,中药12剂,诸证消失而愈。
2.生气以后感冒长期不愈
葛××,男,30岁。
生气以后,突然感冒,先经西药治疗一个多月,后经中药疏风散寒,辛凉解表等药治疗20多天,始终不效。审其头晕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不断打喷嚏,眼微痒,轻微咳嗽,胸胁苦满,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沉微弦。综合脉证,反复思考:鼻塞流梯,频繁喷嚏,确系风寒客肺之证,头晕头痛,全身酸痛确系风寒客表之证,然其久治之却无寸效,再思其胸胁苦满,脉沉弦,乃肝郁气滞之脉证,且病起于生气之后,此实为肝郁之证,感受外邪,清阳失升,浊阴失降,营卫失调,肺卫不固,故而感冒不解,治宜调肝理气,佐以解表宣肺,参予苏饮加减。处方:
党参10克 苏叶10克陈皮10克 枳壳10克 前胡10克半夏10克 葛根15克 甘草10克 木香6克 桔梗10克 茯苓10克
服药三剂,诸证消失而愈。
3.每至春秋两季即频繁感冒
孙××,女,40岁。
七、八年来,每至春、秋二季即经常发生感冒,轻则五六天—次,重则两三天一次,每次感冒之后虽然赶紧用药也得七八天才能缓解。最近两年多来病情日渐加重,虽用中药疏风解表、补气固表数百剂,西药胎盘球蛋白五支,也没有明显改善。审其证见头晕乏力,时时喷嚏,口苦口干,纳呆食减,心烦,口苦,舌苔薄白,脉弦缓。综合脉证,再结合诸医所予之药效,反复思考之,少阳属胆,胆为诸脏之主,肝胆相为表里,肝胆之气郁结,则少阳春升之气不安而反克肺金,故春秋二季卫气不固而易感外邪。治宜和解少阳,佐以调营卫治之,宗柴胡桂枝汤加减。处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黄芩10克 党参10克灸甘草10克 生姜3片大枣7个桂枝10克 白芍10克
服药三剂,诸证消失,其后又在每年的春,秋二季各服药三剂,共服药三年,中药几剂后果愈。
4.每至夏季即经常感冒
商××,男,26岁。
四、五年来,每到夏季即经常感冒,后用胎盘球蛋白七支。有一年多没有怎么感冒,但停药后又经常感冒,后请中医治疗,先后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达百余剂,开始还有些效果,服至半年左右以后再无明显疗效。审其证见头晕乏力,喷嚏流涕,眼时痒,舌苔白,脉虚弦。综合脉证,结合前医所用药物,反复考虑:夏季时阳气盛于外,阴气盛于里,若气阴俱虚者在夏季阳热之时必气阴更衰,卫气不固,卫不固则容易感受外邪,故夏季感冒者多宜补气养阴治之,然此患者补气养阴之剂治之无效,此必肝之升阳受阻耳。乃改予补气养阴,升阳解表法。清暑益气汤加减。处方:
党参10克 甘草6克 黄芪15克 当归6克 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 青皮10克 陈皮10克 神曲10克 黄柏10克葛根15克 苍术10克 白术10克 升麻10克 泽泻10克 生姜3片大枣5个
服药三剂后,诸证消失,次年夏季以上症状又出现,但很轻微,服药六剂痊愈。
5.每次遗精之后即出现感冒
李××,男,30岁。
遗精数年,经治不效。近年来,每周遗精1~2次,遗精之后即感头晕乏力,全身酸痛,喷嚏不断,发热。每次感冒之后一用治感冒的药物治疗就很快好转,但下次遗精之后又感冒如前,有时因无药内服,数日后,感冒也自然消失,但最近几个月来,感冒以后再用以前的方法治疗始终不再见效。不得已,停药观察数天,感冒症状非但不减,反见加重。审其脉弦而细,舌苔薄白。审其前用诸药,除西药外,中药大多为补气,解表之剂。综合脉证及前用药物效果后考虑:遗精之后而发,与肾有关也,肾与肝同源,肝为将军之官,出卫气,御外邪,肝肾俱虚,肝木失达,则卫表不固。治宜补肝肾,理肝木,调营卫,其病可解。宗滋水清肝饮。处方:
柴胡10克 白芍10克 当归10克 生地18克 山药12克山莱萸10克 白术6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 丹皮10克栀子10克薄荷6克
刚刚处方完毕,某医问:可否用六味地黄丸?患者听后插话曰:已用六味地黄丸数百合,但不愈也。余曰:遗精固然属肾,遗精之后感冒固然亦应考虑其病在肾,但肾虚不一定感冒,因其不主卫气耳,卫气乃肝所主,此必肝肾俱虚始得此疾,又本病患者往往合并有肝郁化火之心烦易怒,相火动则遗精必频繁,故宜丹栀逍遥散舒肝气泻相火以助卫阳,六味地黄丸补肾水益精气。患者听后插话云,就是经常心烦不安,烦躁易怒,然未注意此证。故未叙述耳。服药30剂,诸证果然消失而愈。
按:以上五例,治法虽异,然其治肝则同。可见感冒之疑难者,应求其肝耳。
(二)汗证
1.头面一侧反复汗出
康××,男,49岁。
数年来,左侧头面汗出,时发时止有时左侧大汗如珠,右侧头面部却微汗皆无。近两年来,左侧头面汗出,日渐加重,有时一天出汗四、五次,有时十几次,每次汗出以前先感心中烦热,继而烦热上冲而汗出,汗出较少时仅见微汗,汗出较多时即大汗淋漓。经某院神经科检查诊断为植物神经失调引起的原发性多汗症,先用西药治疗一年多不见效果,后又改请中医以补气固表、养阴益气、敛汗止汗,治疗—年多仍不见效。细审其脉弦紧而数,舌苔薄白。综合脉证及所用药物的疗效反复考虑:其汗出之状,既非象动辄益甚、白昼时时汗出之自汗,又非寐中汗出,醒来自止之盗汗,因此种汗出不见于全身耳。一侧头汗出者,有云其乃气滞血淤所致也,血淤必见血淤之脉证,而此证不具备耳。又思汗虽为心液,而鼓舞津液出于外而成汗者乃肝之阳气也,肝胆气郁则一侧有痰,此证脉弦乃肝脉也,紧数脉并见乃寒饮郁结于三焦阳气不得舒达也,弦紧数脉并见乃痰饮郁结三焦,肝气不得疏泄,若水饮稍减,肝木疏泄,则汗立出于面也。故治宜肝舒气,化痰饮,理三焦。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黄芩10克 党参10克 甘草6克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桂枝15克 茯苓15克 龙骨15克 牡蛎15克
服药三剂,汗出大减,继服三剂愈。
2.心悸心烦,烦热汗出
苏××,女,28岁。
五、六年来,经常—阵一阵的出汗,有时坐着不动突然感到心烦心悸,心胸中发热,继而全身发热一阵就汗出全身:有时因着急突然感到一阵心烦,热气从心胸中上冲,冲至头后,即突然全身出汗,有时一到新的工作场所即突然感到心烦热,全身烘热一阵即全身汗出,这种情况在月经前后特别严重。前后曾用西药和中药固表止汗剂达数十剂,然而不是不效,就是感到心烦心悸和全身憋胀特别严重,有时因全身憋胀难忍,非叫人捶打全身一个多小时不能入睡。细审其证:除以上诸证外,并见舌苔黄白,脉弦稍数。综合脉证及所用药物效果后考虑,汗出全身有气虚不固之自汗,亡阳亡阴之绝汗,阴虚火旺之盗汗,然气虚自汗多因劳而发,阴虚盗汗多在睡眠中而出,绝汗则必有绝证,此证皆不具备也。此证烦乱之后而汗出全身,乃肝经郁火所致也。冲脉者隶属肝脏,肝郁血虚,郁而化火,火邪欲伸,迫津于外,故汗出全身。治宜养血舒肝,化痰泻火。奔豚汤加减。处方:
川芎10克 当归10克 黄芩10克 白芍10克 葛根15克半夏10克桑皮15克 甘草10克
服药一剂,汗出即减,继服四剂,诸症均减,其后又连续服药30剂,诸证消失而愈。
3.左前额一片汗出
何×,男,45岁。
左前额约鸡蛋大一片汗出一年多,有时汗出如珠,有时仅微微汗出,汗出时除此处有汗外,别的部位根本无汗,一般一天发作少者三、四次,多者七、八次,在精神紧张的一刹那间往往即刻出现。经过数个医院检查一直未确诊,在这一年中除西药外,仅服中药即达百余剂,但始终不效。审其除上症外,并时见胸满心烦,脉弦,审其所服中药大多为敛汗止汗之品。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脉弦细,胸满心烦者,乃肝郁化火所致;一片有汗一片无汗乃气滞血淤所为,郁火时伸,故时见汗出,当拟舒肝养血,解郁泻火。滋水清肝饮加减。处方: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生地18克 山药12克山茱萸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 丹皮10克 栀子10克薄荷3克 炒枣仁15克
服药三剂,汗出减少,继服24剂,病愈。
4.半身汗出
原×,男,38岁。
左半身汗出一年多,某院诊为纵膈肿瘤,要求手术治疗,因患者不愿手术和放疗,改请中医诊治。察其除上症外,并见胸满胸痛,心烦易怒,舌苔薄白,脉沉弦寸滑。综合脉证,反复考虑,脉沉弦者,为肝郁血虚,寸脉滑者,为上焦痰热,因拟养血舒肝,化痰散结。宗逍遥散加味。处方: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干姜3克 甘草10克 薄荷4克 瓜蒌30克
服药六剂后,汗出减少,舌苔黄白而腻,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分析,脉由沉弦寸滑转为弦紧而数,舌苔由薄白转为黄白腻,此乃寒痰化热,胶结难化之故。治宜化痰饮,舒肝气,调理三焦。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黄芩10克 党参10克 甘草6克生姜三片大枣五个桂枝10克 茯苓15克 大黄4克龙骨15克 牡蛎15克
服药四剂后,汗出大减,但继服上药10剂后,效果全无,再察脉象已由弦紧而数转为弦细寸滑,又改予逍遥散和瓜蒌方。其后携方回乡继服,此方无效时改用彼方,彼方无效时又改回此方,如此三年多,共服药达千剂,汗出止,某院复查云:心肺膈无异常。
按:以上四例汗出,表现各异,治法不同,然其治法始终没有脱离一个“肝”字。
(三)痹证
1.关节,肌肉,头项窜痛不拘
苏××,女,21岁。
九个月前在劳动过程中汗出受风后,突然全身疼痛,其后日渐加重,住院后经检查血沉30毫米/小时,抗“O”阴性,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先用西药治疗三个月无效。后又转入中医科病房以祛风除湿之剂治疗六个多月,但始终不见其效。细审其证:纳呆食减,胸满心烦,头晕失眠,神情抑郁,易哭,舌苔白,脉沉。询其发病历史及疼痛特点,主诉:两年以前突然父母双双逝世,悲伤过度,经常啼哭,后因家庭困难停学参加工作,参加工作后被分配到工厂开天车,在开天车的一年中整天因工作不顺心而闷闷不乐,或在家独自哭泣,其后体质日差,九个多月前又突然汗出受风,不久就形成此病。发病后有时全身窜痛,有时关节疼痛,有时肌肉疼痛,有时头痛,有两手指疼痛,有时足趾疼痛,但总起来看以关节疼痛的时间比较多。综合脉证:反复考虑,再结合服药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此病虽有风寒湿邪,然以肝郁气滞,郁而化风为主。故改拟舒肝理气。四逆香佛二花汤加减。处方:
柴胡10克 枳壳10克 白芍10克 甘草10克 香橼10克佛手10克 黄芩6克 玫瑰花10克(后下)代代花10克(后下)合欢花15克
先用开水浸泡半小时,再煎,至水沸后10分钟左右,去滓服。
服药四剂后,身痛、头痛、关节疼痛俱减,继月40剂,诸怔消失而愈。
2.产后全身关节疼痛难忍
申××,女,27岁。
九个月前顺产一男婴,产后半个月时,因天气太热,经常汗出,不得已,开开窗户以透风,当天即发现全身关节肌肉疼痛,急至某院治疗。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服药两天疼痛有所减轻,但继服其药非但疼痛不减,而且发现胃痛恶心,头晕头痛。后又转请中医治疗,虽然胃痛恶心消失,但汗出身痛却日渐加剧。特别是近两个多月来,指、趾、踝、腕、膝、肘、肩、颈项关节均感疼痛,屈伸关节困难,行功不便,汗出很多,疲乏无力,口舌干燥。审其前医所用之药除西药外,中药多为祛风除湿之剂。舌苔白,脉沉弦细,综合脉证及所服药物效果后反复考虑,此乃产后血虚,又久用祛风除湿伤血之故也,经云:肝主筋,肝藏血,诸筋者背会于节,肝血不足,筋失所养,则关节疼痛不利。故宜养血理筋为主,佐以微祛风湿热邪可也,宗大秦艽汤。处方:秦艽5克 羌活3克 独活3克 防风4克 川芎10克白芷3克 细辛1克 黄芩10克 生地40克 熟地15克 生石膏15克 当归12克 白芍12克 茯苓6克 甘草10克 白术12克
服药两剂后,关节疼痛好转,精神改善。某医见上方祛风药量小力微,急改秦艽、羌活、独活、防风、白芷为10克,细辛3克,服药三剂后,疼痛又剧,又邀余治疗。审其脉证同上,改予上方加当归8克、白芍3克,续服。
服药20剂后,疼痛消退,精神食欲大增,嘱其继服上方两周,后痊愈。
某医问:风湿性关节炎用祛风湿药疼痛反剧,而改用大剂养血微祛风湿反愈者何也?答曰:仲景在《伤寒论》中曾说: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就是说阴血不足者用灸法之微温均可焦骨伤筋而使病情加剧,此证阴血已经大衰,若稍与发散温剂必然焦骨伤筋,因此应用祛风湿药必须慎之又慎,此病之所以用祛风湿药加剧,而用养血反愈者,就在于此。
3.人工流产后,指,肘,腕关节疼痛
袁××,女,35岁。
两个多月前,人工流产后不久发现指、腕、肘关节疼痛,后因居室潮湿而冷又经常汗出,疼痛日渐加剧。在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应用中、西医抗风湿药治疗两个多月,不但疼痛不减,反见更加严重。细审其证,除以上症状外,并见头痛畏风,胸满心烦,脉沉弦。综合脉证,诊为肝郁血虚,治用养血疏肝。逍遥散加味。处方: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白术10克 甘草10克生姜三片薄荷3克 丝瓜络6克 桑枝30克
服药六剂,头痛畏风,胸满心烦好转,关节拘急疼痛稍减,舌苔白,脉弦细小数。改予大秦艽汤加减治之。处方:秦艽3克 羌活3克 独活3克 防风3克 川芎10克白芷3克 细辛1克 黄芩10克 生地30克 熟地15克 生石膏10克当归10克 白芍15克 茯苓10克 甘草10克 白术10克
服药四剂后,关节疼痛明显好转,但继服两剂后,关节疼痛反而加剧,乃改予逍遥散加味方治之。
如此两方交替各服药30剂,愈。
某医云,为何先用逍遥散又很快改用大秦艽汤,又为何用大秦艽汤先有效后加剧?答曰;先用逍遥散者因其郁证之症状较多,郁证不除,则升降不能,筋不得养,然很快改用大秦艽汤因其关节疼痛改善不显著,风湿较重,阴血不足为主,故改用大秦艽汤,但过用则肝郁反甚,故疼痛又著,乃改用逍遥散加味调气机,致其清升浊降,筋脉得养,再予大秦艽汤,其病自愈。
按:以上三例,一者因肝郁而卫气不固,二者因产后肝血失养而卫气不固,三者因人工流产后损伤冲任肝血失养而卫气不固,因其病因有异,而治法有别,但其相同者仍不离一个肝字。
二、肝主筋
(一)痿证
1.左臂瘫痪抬举困难,左手腕、指弛缓不收
沈××,女,48岁。
五年前发现左手姆、食二指麻木,其后逐渐手指活动不灵活,三年前逐渐出现左手腕不能抬起,五个手指不能屈伸,说话亦感困难,两年前,又突然出现左半身不遂。急住某医院,诊为脑血栓形成。住院后以针灸,西药和中药再造丸治疗半年,左下肢活动虽已基本恢复,但左上下肢麻木酸困不减,左手腕仍不能抬起,手指不能屈伸,说话不灵活,合谷附近肌肉萎缩。审其除上症外,并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蹇,左臂仅能抬举30度左右,左手腕、指均缓纵不收,舌质红,舌苔少,脉弦稍大。综合脉证,并结合前药的效果反复考虑:诊为气阻俱虚,肝筋失,拟用养阴益肝,舒筋。加减复脉汤加减。处方:
炙甘草10克 党参10克麦冬10克 白芍12克 阿胶10克(烊化)生地15克 桑枝30克
服药10剂后,上肢能上抬至90度,手腕微能抬起,手指稍能屈伸,但却发现头晕头胀,失眠,舌脉同上,此肝阳上亢所致,上方加龟板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五味子10克。
服药两周,共服药12剂,精神大增,头晕消失,手腕已能自动抬起,手指能屈伸,并能从地上拾起钱币,宗效不更方之旨,继服30剂,后果然痊愈。
2.右侧膝后肌腱时感抽搐痿软
张××,女,40岁。
右腿有时酸困六、七年,近四年多来,右侧膝后肌腱有时突然抽动,特别是近三年来,经常在骑自行车上下班时突然抽搐不能伸展而摔倒在地,而且小腿肌肉稍有萎缩。某院神经科检查诊断为侧索硬化。经针灸、西药、中药等治疗一直不见好转。审其除上症外,精神、食欲尚正常,舌苔白,脉弦缓。综合脉证,反复考虑,筋者属肝,时见拘挛不伸者,肝阴不足;缓脉者,湿郁不化之脉,湿邪伤肝,肝阴不足。治宜养肝阴、除湿、疏筋。芍药甘草汤加味。处方:
白芍10克 赤芍10克五加皮9克 晚蚕沙9克 木瓜15克 甘草9克
服药12剂后,休息数天后来诊云,下肢酸困好转,抽搐没有出现,继服上方30剂,诸证消失而愈。
3.全身瘫痪,手足瘈瘲疼痛难止
李××;男,50岁。
头项强痛,手足瘈瘲疼痛二年多,一年多以前逐渐发现头痛,眼珠疼痛,颈项强痛,瘫痪,不能支撑头部,并很快出现四肢完全瘫痪,大小便或失禁或不能排出。经太原、西安、北京等数个医院检查诊断为多数性硬化。住院前后达一年,除神志还清醒,饮食还能进行外,一切活动均需他人帮助进行。细审其证,除以上所述者外,并时时见其烦躁易怒,不断骂人,全身瘫痪,指趾时时抽动,每抽一下即感全身剧烈疼痛一次,头不能转动,眼珠一动即疼痛难忍,身热,汗出,尿道灼热疼痛,尿有时失禁,有时尿闭,大便秘结,若一用泻下药即连续数天大便失禁,臀部、肩部均有褥疮,体温39℃,舌质红绛,苦黄,脉虚细滑数。综合脉证,诊为阴虚风动,筋脉失养。故拟养阴清热,熄风理筋。大定风珠加减。处方:
龟板30克 鳖甲30克炙甘草10克 生地15克 阿胶10克(洋化)麦冬12克 五味子6克 知母10克 黄柏10克
服药六剂后,抽搐、疼痛、瘫痪均稍减,手足抽动有时间隔2~3分钟才出现一次,上下肢已稍能活动,头能左右活动,眼珠活动时已有时不痛,后因某种原因改由他医治之。改用大秦艽汤,服药两剂后,汗出如洗,疼痛加剧,瘫痪疼痛又复如前,再审其脉证,除原有症状较前加剧外,并见精神极其疲惫,舌质红绛,苔净,脉细弦数。综合脉证,仍诊为阴虚风动,筋脉失养。复与原方20剂。
服药20剂后,疼痛大部消失,体温降至37.5℃,并能在他人搀扶下走路一百余米。
某医问:大秦艽汤本为养血通络祛风方剂,此人阴血不足,虚风内动,何用之反剧也?答曰:本证阴液大亏,水不涵木,风邪内动,非滋水涵木潜阳熄风不能解,若再以风药以鼓动其风,伤其阴血,则其病必剧,甚或危及生命,故必须慎之又慎。
4.煤气中毒后遗症,四肢挛缩瘫痪,疼痛
毛××,男,28岁。
煤气中毒昏迷半年后,虽经中西药治疗神志已经基本清醒,但仍四肢挛缩不能屈伸,活动不能,手足指趾亦呈痉挛性瘫痪,张口、睁眼困难,稍微活动其肢体则疼痛难忍,后经放射科检查发现肩、肘、踝、膝、指关节均有骨质增生现象。审其神志虽基本清醒,但两眼仍呈直视状,半张其口不能随意开合,失语,四肢瘫痪而挛缩,手指、足趾亦呈挛缩状,舌质红,无苔,脉弦细数。综合脉证,诊为血虚生热为本,淤血阻滞为标,故拟养血清热,活血舒筋,并配合按摩、针灸治之,处方:
丹参30克 赤芍15克 当归10克 乳香7克 没药7克桑枝30克木瓜10克
服药30剂并配合针刺、按摩治疗后,四肢和指,趾均能屈伸,并能拿住一般东西,在他人的保护下也能走几步远路。为加强补肝舒筋之效,加鹿角胶10克、虎骨胶6克。服药30剂后,上下肢和手足指趾活动基本正常,为恢复正常功能,瞩其间断服药,并加强体育锻炼,一年后诸证消失而愈。
按:以上四例不同性质的瘫痪,有两例从养阴而取效,一例从养阴除湿取效,一例从活血取效,治法虽异,而理肝则同。
(二)中风后遗症的瘫痪
苏××,男,58岁。
脑血栓形成—年多,经过西药、中药、针灸治疗后,神志已完全恢复正常,偏瘫亦有所改善,但左上肢仍然仅能高抬至头,肘关节只能伸至130度,屈至45度,指挛缩如紧握拳头状不能伸展,膝关节仅能伸至160度,踝关节内收不能放平,趾挛缩不能伸展,手不能握物,足不能走远路,在别人搀扶下走路几十步后即感疼痛难于继续行走,审其脉证:除以上诸证外,舌苔薄白,脉弦涩不调,审其前用诸药大多为通络之品。综合脉证,诊为肝阴不足,血络淤滞,筋脉失于濡养。故拟养阴清热,活血舒筋。曲直汤加减。处方:
山萸肉30克 知母10克 生乳香10克 生没药10克 当归15克丹参15克 川续断15克 黄芪20克
服药连续达三个月,肢体活动恢复正常。
按:肝主筋,肝藏血,肝阴亏损,肝血不足,淤血阻滞筋脉者,均可致筋脉挛缩瘫痪,故此方以活血养血补血而挛缩瘫痪得愈。
(三)腿痛
1.左腿疼痛难忍,久久不愈
朱××,女,55岁。
坐骨神经痛四个多月,前医诊为椎间盘脱出,予牵引、西药、中药治疗一直不效,现仍左腿疼痛难忍,每次翻身均需他人帮助才能翻转。审其除上症外,并见其经常嗳声叹气,神情呈抑郁状,食欲不振,严重失眠,消瘦乏力,舌苔薄白,脉沉弦,再询其发病锈因,答曰:爱人受四人帮迫害几乎死亡,现仍被强迫劳动,自己因受牵连而备受摧残,在此情况下,又突然发生此病。查其所用药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补益肝肾等。综合脉证及所用药物疗效后,认为:乃肝郁血虚筋脉失养为本,外受寒湿为标。因拟舒肝养血舒筋以治本,温经散寒除湿以治标。逍遥散合肾着汤加味。处方:
柴胡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生姜三片干姜4克薄荷3克白芥子8克
服药两剂后,疼痛大减,可以自由的翻身,食欲增加,睡眠每夜增至6个小时。继服六剂后,疼痛消失大半。但最后两剂服后症状没有继续改善。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认为:此乃肝虚及母,子盗母气之所致耳。乃于上方加狗脊30克继服20后,诸证消失而愈。
2.右侧小腿腓肠肌外侧疼痛,久久不止
白××,女,46岁。
三个多月来,右腿外侧腓肠肌部疼痛难忍,既不敢翻身,又不能下地走路。某医诊为坐骨神经痛,予按摩、理疗、针灸、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后,始终不效。审其除腿痛外,并见头晕头痛,胸满心烦,食欲不振,月经失调,月经至前一天腿痛腰痛更加严重,手心烦热,舌苔白,脉沉弦。综合脉证,诊为肝郁血虚,郁而化火。固拟养血舒肝,理气泻火。逍遥散加减。处方: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甘草10克 干姜6克 薄荷3克丹皮10克 栀子10克 生地10克
服药十剂愈。
3.腰腿抽胀疼痛难忍,久久不止。
高××,男,48岁。
两年前,腰腿突然疼痛难忍,急至某院以西药治疗一个月无效,转邀余以独活寄生汤治之,十剂后疼痛消失,去年因某些问题一直生气,腰腿疼痛又重复出现,又邀余以独活寄生汤治之,十剂后,寸效皆无。审其脉沉弦,故予逍遥散加减六剂而愈。十天前在搬东西时,因用力较大,疼痛又发,医诊榷间盘脱出。住院后以按摩、牵引等治疗半个多月,始终不见效果。因其疼痛难忍,不得不经常注射吗啡、度冷丁来减轻疼痛,又再度邀余前往诊治。患者因上次疼痛用逍遥散而愈,要求再服逍遇散,余根据过去经验也同意应用此方治疗,但服用十剂以后却寸效不见,再审其证,痛甚于夜,且见其疼痛之时小腿是挛缩之状。综合脉征之后,诊为阴虚血滞,筋脉失养。乃拟养血恬血。宗活络效灵丹加减。处方:
丹参30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狗脊30克 鹿角胶10克(烊化)
服药一剂后,疼痛竟大减,后继服六剂,疼痛消失而愈。
按:以上三例西医均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惟其病因不同,虚实有异,故治法有别,但因均与肝有关,故从肝论治而愈。
(四)疝
王××,男,45岁。
睾丸硬痛坠胀两年多,经多个医院诊断为睾丸结核,因久服抗痨药不效,要求改用中药治疗,审其除以上症状外,舌苔白,脉弦,综合脉证,诊为痰凝气滞,结于宗筋,乃拟温肝理气,化痰散结。橘核丸加减。处方:
橘核10克 川楝子10克 肉桂6克 厚朴10克 元胡10克 昆布30克 海藻10克 桃仁10克 当归10克 木香6克 白芥子6克
服药100剂后,皋丸肿硬疼痛减轻,坠胀好转,上方加乌药10克,继服100剂而愈。
(五)阳痿
1.阳痿久治不效,无性要求
贺××,男,27岁。
结婚四年多来,阳事或者不举,或者举而不坚,或者刚刚勃起不到几秒钟即完全痿软,别无所苦,特别是近一年多来连一点性的要求也没有,某医诊为肾阳亏损所致,前后以补肾壮阳汤剂达400余剂,三肾丸400余丸,龟龄集300余瓶、男宝20余瓶等,始终无效。审其除阳痿外,腰不痛、不酸,精神、体力均甚佳,惟偶见心烦失眠,舌苔黄白,脉弦紧。综合脉证及所用药物效果后考虑:若有肾虚当有腰酸腰痛,而此却无明显的腰酸腰痛;又若肾虚,其尺脉则或大或小,而此却无特殊表现。因此,本病必非肾虚所致,弦紧之脉的弦脉诸家多认为属于肝之为病,紧脉或为寒饮停聚,或为肝与三焦之阳气凝结不化,阳事者属宗筋所主,宗筋隶属肝经。因诊断为寒湿客于三焦,肝气郁结,筋脉失养所致。乃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为方以调三焦,理艄脉,舒肝木。处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黄芩10克 党参10克 桂枝15克生姜四片甘草10克 大枣五个熟军3克 龙骨15克 牡蛎15克 茯苓15克
服药四剂后,阳事时举,但仍举而不坚,并开始有性的要求。又服四剂,阳事举而稍坚,并曾与爱人发生—次性交,而且有快感。又继服四剂,停药观察,一年后生一男孩,全家大喜,并特来向我报喜。
2.阳痿数年,烦躁失眠
孙××,男,28岁。
结婚已五年多,前两年性生活一直正常,两年后逐渐发现阳事举而不坚,特别是最近一年多来,阳事根本不能勃起,为此,夫妻关系日渐不和,尤其是近三个月以来,经常为此吵架,并已告到法院要求离婚。本病开始出现时,其爱人曾督促其到医院治疗,并曾服用补肾壮阳之剂400余付,丸剂300余盒,但始终不效。后又请某医诊治,诊为下焦湿热相火炽盛,予知柏地黄丸,服药四盒后,发现阳事微举,但仍举而不坚,不能性交,又服数盒丸药,阳事微举的现象未再出现。审其除阳痿外,并见头晕头痛,胸满心烦,失眠乏力,精神难于集中,口苦口粘,纳呆食减,恶心欲吐,大便正常,小便黄,舌苔白,脉弦滑数。综合脉证,反复思考,此非肾虚所为,乃痰火阻郁肝胆,宗筋失养所致。因拟用柴芩温胆汤舒肝理气,化痰泻火。处方: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龙胆草10克 竹茹10克 半夏10克 陈皮10克滑石10克 竹叶10克 夜交藤30克
服药四剂后,精神好转,头晕头痛,失眠心烦等证减轻,又服8剂,除以上症状好转外,并见阳事时举,开始有性的要求,但性交时无快感,继服20剂,两性生活完全恢复正常,夫妻也因此日渐和睦起来。
3.阳事难举,一想性生活即心悸难忍
苏××,男,35岁。
在一年多以前,有一次出差外出时,因工作不顺利,思想上特别不愉快,回家后,同房时发现阳事举而不坚,有时刚刚接触即精液流出,为此曾到数个医院治疗。一年来,不但早泄,而且发现阳痿,为此爱人很有意见。细审其症,除上述症状者外,并见头晕头痛,心烦意乱,心悸失眠,有时出现心跳有暂停的感觉,食欲较差,偶见胸胁苦满,舌苔白,脉弦细数。细询其原用方药,大都为补肾助阳,涩精固肾之品。综合脉证及所用药物效果后分析:此病既非肾阳之虚,亦非肾精不固,乃肝郁血虚,郁而化火,宗筋失养之故,乃拟养血舒肝,解郁泻火。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甘草10克 干姜4克 薄荷3克 丹皮10克 栀子10克
服药六剂后,不但心烦心悸,头晕头痛等症好转,而且阳萎亦见改善,并云:此次性交时已有快感。某医听后问:丹栀逍遥散乃治妇科妙品,为什么用于治疗阳痿而有效?答曰:阴茎乃宗筋所主,宗筋属肝,肝郁血虚则宗筋失养,宗筋失养则阳痿不举,丹栀逍遥散乃养血舒肝,理气泻火之品,肝气舒,阴血养,郁火除,其病自解,又继服20剂而愈。
按:阳痿一证,因肝而致者甚多,其中以肝郁气滞所致者为最多见,故临床治疗因肝所致者,多从解郁舒肝治疗之。
(六)阴茎,阴囊麻冷
许××,男,50岁。
三年多前有一天偶而发现龟头部有冷感,当时没有引起注意,三个多月后又发现阴囊有时发冷,开始引起注意,于是借出差的机会前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太原等地医院进行了检查治疗,西医多数认为没有什么病,中医则认为是肾阳虚或阳虚寒湿,三年内仅服中药即达800余剂,但是服药后不是无效,就是有不良反应。细审其症,除以上者外,尚有头晕头胀,心烦心悸,胃脘有时悸动和逆气上冲,冲至胸则气短心烦,冲至咽则气短,冲至头则即刻身热汗出,大便不爽,小便有时很多、有时很少,舌苔黄白,脉弦紧。综合脉症及用药效果后,反复考虑:阴茎、阴囊均宗筋之属也,宗筋者属肝,此必肝经之病也;胃脘悸动逆气上冲,乃奔豚之症也,奔豚之病多属于肝,其发于胃脘者,必兼寒水郁于三焦所致;脉弦者,肝也;紧者,寒也、饮也。此乃肝郁气滞,寒水郁于三焦,清阳失升,寒湿下流,宗筋失常所致也,拟用舒肝理气,除寒湿,理三焦,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黄芩10克 党参10克 甘草10克干姜4克 大枣5个桂枝15克 茯苓15克 大黄3克 龙骨15克 蛎蛎15克
服药四剂后,除阴茎、阴囊冷湿好转外,其他诸诸亦明显改善。继服上方14剂,阴囊、阴茎湿冷竟完全消失,他证亦愈。某医问:患者为何前用附子四两、肉桂二两、硫黄三钱,并合并有小茴香二两、大茴香一两、蛤蚧一对、沉香三钱,以及肉苁蓉、巴戟天、雄蚕蛾等热药大剂数十付不效。而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反效,而且其中仅有桂枝五钱,却其效如神也?答曰:本病之阴囊、阴茎湿冷乃肝郁气滞,寒湿阻郁,心火不得交于肾之冷,而不是肾阳本虚之冷,故以补阳不效,而以舒肝解郁,调理三焦得愈也。又凡见局部发冷之病的原因有二,一者阳虚寒盛,二者寒郁不化,前者应以补阳,阳复则寒解;后者应以疏散,寒散则冷解,反之若虚者以散则寒者更寒,郁者以补则冷者更冷,此治局部发冷之要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