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酝酿已久的“十三五”规划如期面世,其中提及的分级诊疗、健康中国、远程医疗等热词为医改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规划明确表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基于此,部分地区相继推出“压缩三级大医院普通门诊”的方案,欲借此手段实现患者与基层医疗机构对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发挥出三级医院诊治疑难杂症、培养人才、技术创新等高端医院的属性。
记者注意到,北京早于去年10月份就颁布了相关政策,提出将减少三级大医院普通门诊。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该政策的效果一般,各大三级医院的门诊依旧门庭若市。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仅用行政手段砍掉一大部分优质医疗资源供应并不能解决“看病难”,还需从患者、医生、医院、监管部门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分配利益,制定出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压缩三级医院普通门诊
作为“十三五”医改的重头戏,分级诊疗落地的日程表颇受关注。
据了解,分级诊疗作为缓解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病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利器”,已于数年前就被提出。不过,由于国内医疗体系的发展呈“马太效应”:大型公立医院长期占有优质资源,且规模仍不断扩大,导致基层医疗单位发展较慢,就诊量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曾有专家提出将远程医疗作为实现分级诊疗的一种形式进行推广,并成功使一部分病患导入基层单位,但面对我国每年数以亿计的患者数量,效果有限。
10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同时,三级医院应重点发挥在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分流慢性病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运行效率。
有了国家的明确表态,近日江苏、云南等地先后推出了“减少三级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下调非基层首诊的报销比例”等政策,欲从三级大医院的门诊“动刀”。
成都市民周先生认为,压缩三级大医院普通门诊是好事,能节约财力和时间成本,免去排长队等候的繁琐。
此前专家曾告诉记者,医院每日的门诊接待量为2万人次,有些常见小病的患者完全可以到基层医疗单位就诊。
业内称不应“一刀切”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告诉记者,“压缩三级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量的做法,北京早于去年就有所提及,但据我了解一直没有什么动静,三级大医院日常门诊仍然人满为患。”
压缩甚至逐步取消三级大医院普通门诊是否可行,业内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观点认为,取消三级大医院普通门诊,将直接影响医院收入。在药品加成被取消的情况下,门诊费若是进一步被压缩,将对医院正常运作产生不利影响。
数据显示,去年医院门诊平均费用为250.7元,以日诊量1万人次计算,取消门诊医院每日将损失250万元收入。而这一数字在三级医院则更高。
“三级大医院普通门诊接诊量减少,患者也未必愿意到基层医疗单位就诊。”史立臣表示。“患者多年的就医习惯很难改变,他们对基层医院的医生水平、设备不信赖。而且基层医院开具的处方势必与三级医院的处方不同,患者愿意支付更高额的费用怎么办?这就导致有关系的患者可以找医生出具转诊证明,再去三级大医院就诊,这与分级诊疗的初衷就显得有点背道而驰。”
此外,史立臣还表示,有些无法直接诊断的病症,如头疼、四肢酸软等,可能在基层医院会被误诊为一般小病,从而延误病情。
专家在其微博上公开表示,仅用行政手段来砍掉一大部分优质医疗资源的供应,是无法实现“看病难”的。
史立臣对此观点亦表示赞同,他认为分级诊疗并不能光靠一种或者两种方法就能实现,需要将消费者、医院、医生、医疗器械供应商、药企监管部门作为一个医疗链的整体,引入第三方参与建设信息平台,让数据、处方在平台上流动,制定一个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延伸阅读:省医疗机构药品储存管理规定 本月1日正式实施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意见通知卫计委控医疗费用CFDA改药审基础医疗巨变带来的互联网医疗机会医疗改革将扩大医保报销范围五部门发力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