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向明天问个好作文 向明天问个好作文(一) “人的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这是《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没有华丽的词雨点缀,却深入人心。我们一生要经历的太多太多,但是很难有一件事你可以预知,正是这人生中的或悲或喜才塑…

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方案 一、重视组织领导,全面部署安全工作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教育在前、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及时传达上级文件,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和周密安排,要求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以各种形式精心组织好各种…

七年级有理数的四则运算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零除以任何数,商是零 B.任何数与零的积还为零 C.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D.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零 2、写成省略加号和的形式后为-6-7-2+9的式子是 ( ) A、(-6)…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毫无疑问,今天的中日关系正处于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在此情况下,胡锦涛主席曾于4月23日在雅加达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就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五点主张,这不仅对改善两国关系目前的困难局面意义重大,而且是今后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指针。今天,当我们面对中日关系严重低迷的现状,构筑面向未来的、健康的中日关系是摆在两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当务之急。而要理性解读和准确把握复杂的中日关系现状与未来,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三”上去认识。

  中日关系中的四个“三”

  第一个“三”是从中日关系的三个时期看,即2000年的友好交往历史,近代以来的165年和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33年。其中,2000年的主流是相互学习、共同得益的友好历史,165年里有侵华战争的历史伤害,33年是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和相互依赖。从战争伤害的历史阴影走向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轨道,走到今天的全面发展、相互依赖的格局,中日两国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理应加倍珍惜。

  第二个“三”是从近代以来两国关系的三个特征看,即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和相互对立。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近代史,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有过学习和借鉴日本自强经验的历史。而邦交正常化以后的中日关系,相互依存是主流,不仅全方位开展合作,而且两国经贸也从相互补充型发展到相互依赖,双边贸易逐年增加,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已逐渐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两国关系中的全面互动模式也日益形成。

  但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双方也存在着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对立的关系,这是不争的事实。中日两国尽管是近邻,但却存在着一种感觉彼此相距甚远的现象,而且由于彼此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误解也在不断出现,显著表现是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在日本的相继出现。因此,随着交往的深入和交流领域的扩大,双方的冲突和矛盾日益增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中日关系日益密切成熟的一种表现,是正常现象,但这也由此给人带来了两国之间矛盾不断的感性印象。

  第三个“三”是“三大挑战”,即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各自的战略取向。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双方存在严重的分歧,中国民众反对日本对历史的认识态度、特别是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而日本的部分民众却对中国总提历史问题出现厌烦情绪或无所谓的心态。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曾经统治过台湾的殖民情结,部分右翼人士与“台独”分子相互利用,触及中国的核心利益,造成中日两国33年来时有摩

擦。

  在战略取向方面,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打破了日本经济在亚洲的“唯我独尊”,使得一部分日本人担心自身在亚洲的地位,于是便有了媒体炒作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导致日本国民对华亲近度的下滑;而日本加快成为“普通”国家的步伐,进而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在这一过程中右倾化倾向的日益突出,也引起中国民众的戒心。因此,历史认识、台湾问题、战略取向及由此产生的互不信任,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四个“三”是三大机遇,即共同发展与繁荣,共同构筑东北亚持久和平,共同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进程,这些都是符合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并能促进世界及地区的和平繁荣。

从三个方面把握中日关系的未来

  然而,要改善处在低谷时期的中日关系,使之健康发展,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

  首先,日本要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中日双方要认真落实胡锦涛主席的五点主张精神,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历史认识问题。近10年来,日本不断有否认和美化战争的行为,但日本朝野、媒体却不顾事实,不顾被害国家的感情,将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归结为中国进行所谓“反日”教育的结果,这种误导和煽动日本民众的冷战思维是当前中日政治关系严重倒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应本着负责任的精神,尽早解决历史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遇到问题应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而不是任意恶化。

  其次,重视柔性的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促进相互理解。今天推动中日友好的力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动,老一代从事中日友好的政治势力和民间人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中日大学生却彼此缺乏了解,对双方历史的了解程度有相当明显的差距。最近由笔者组织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对日本历史理解的人数比例为55%,而日本学生仅为28%。尤为遗憾的是,维系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日本民众中正被逐渐淡忘。所以,加强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以文化为使者,以第二轨道的民间外交为纽带,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和理解,弥合互不信赖的鸿沟,增进互相理解势在必行,而这也是构建未来中日关系的方策之一。

  第三,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对方,培养具有未来思考型的中日青年。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对方,走出中日关系的歧路,媒体负有重要的责任。它不仅是中日理解和交流的窗口、桥梁和阵地,也是中日民间交流的文化载体。所以,媒体应以宽阔的胸怀,多方位、多视角,客观公正地

报导对方。同样重要的是,中日双方还必须要注重培养大量具有未来思考型、开拓性的青年,因为青年睿智则国家关系睿智,才能以史为鉴、携手面向未来,共同走出中日关系的阴影,开创明朗、健康的两国关系新局面。

  历史的发展是合力的博弈,包括大国关系的博弈。中日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日本能在明治维新以后兴起,能在二战后一片废墟上建成亚洲第一经济强国,有其值得研究、学习和借鉴之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同处东亚且紧邻的两个大国保持稳定的双边关系至关重要。为了维护长期以来历经艰难形成的中日关系大局,我们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为构筑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而共同努力。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毫无疑问,今天的中日关系正处于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在此情况下,胡锦涛主席曾于4月23日在雅加达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就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五点主张,这不仅对改善两国关系目前的困难局面意义重大,而且是今…

八年级美术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1*30 1、我国境内曾广泛存在彩陶文化,留存的陶器造型优美,涂绘了绚丽的纹样和图画装饰,常见的有鸟纹、 、 等。 2、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的繁荣景象的著名代表作是宋代张择端的《 》。 3…

、随着岁月的阶梯/一溜小跑而上/一切都是那样美丽/但生日时请稍微驻足/再回头/重温一下这段不再重复的/青春 7、生日快乐! /记住! 你生命的每一次扬帆出海/我的祝福都会伴你同行! 8、愿将一切最美好的祝愿,嵌进这卡片中,祝福你---快乐,心怡,微笑…

领导者的“底气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29日 04 版) 我们有时遇到这样的领导干部:面对歪风邪气不能坚决抵制,面对发展难题无所作为,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凡此种种,损害了形象,降低了公信,更容易使工作陷入被动局面,给事业发展造成不利影…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2751/87981541949.html

更多阅读

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沈阳市产业结构

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一、现状与优势产业基础较好,产业实力雄厚,形成了构建沈阳经济区的独特优势。沈阳经济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这里有“钢都”鞍山,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煤都”抚顺

中美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中美关系现状

楔子: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对美关系中美关系目前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实质——竞争关系,表现为合作与摩擦并存影响中美关系的根本因素——国家利益与国家力量世界主要政治、军事集团或国家现状——美国:牛,欧盟:散,俄罗斯

中印关系现状·趋势·应对 中美关系的现状和趋势

中印关系现状·趋势·应对出版社时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2月简介本书系作者长期从事印度问题与中印关系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集中讨论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当前正在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印关系做深入的学理分析,并着重探讨该双边

我国新兽药研发的现状与前景瞻望 研发 公司 中兽药

我国新兽药研发的现状与前景瞻望2008-01-21 17:25:49|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自1992年至今,我国的肉类和蛋类产量跃居并连续保持世界第一。目前人均肉类年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接

声明:《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为网友不浪漫的罪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