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聚美优品宣告正式启动营养保健品跨境电商业务,而在此之前天猫国际、京东、亚马逊、1号店网易等多家知名电商平台均已布局保健品跨境电商,世界品牌美国GNC官网已经支持支付宝,交由阿里巴巴直接操作对华跨境业务。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叮死了保健品跨境垂直电商,2015年1月保健品海淘APP海豹村对外披露获得数百万元天使投资,投资方为滴滴打车投资人王刚。
2015年6月,保健品垂直电商“呀苹果”宣布获得A轮融资5000万美元,投资方为华威国际资本(CID Group)及金融投资豪门罗斯柴尔德家族。
另一方面,未获进口保健食品批文的产品厄运连连。7月6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一批原产国为马来西亚的片剂、胶囊和口服液类的进口保健品做出退运处理决定,退运原因是该批产品未按规定获得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7月3日羊城晚报消息,职业打假人投诉多个进口膳食补充剂产品涉嫌无批文或违规添加成分,国家质检总局认为:虽然涉事企业有《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但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计委相关报批规定。而成功申报一个进口蓝帽子往往需要三年或更多时间。
保健食品与膳食补充剂是一回事吗?
目前,从国外进口的“保健品”在国内具有两种“行政身份”,分别是取得了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进口保健食品(俗称“蓝帽子”),和取得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的进口特殊食品——膳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
这两类产品看似原料、形态十分相似,实则是在不同法规标准体系之下生产的两类不同作用的产品,前者强调量效关系及功能声称,后者立足于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补充日常膳食的不足。
西方国家多数采取单独立法的方式对营养补充食品进行专业管理,比如美国1994年颁布的《膳食补充剂健康教育法》和2001年日本颁布的《健康增进法》,均建立了独立的规范和管理体系。
在国内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均依据《食品安全法》进行管理,其中声称特定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须经过“行政审批”,而缺失对无须声称特定保健功能的膳食补充剂的管理制度,使中国成为世界膳食补充剂产业中的一座“孤岛”。
境外膳食补充剂是否应该准入中国市场?
事实上,中国消费者不仅可以在网上海淘境外的膳食补充剂,而且越来越多的国人专程去国外购买膳食补充剂,且占据了境外购物很大的消费比例,国家鼓励发展跨境电商更进一步方便了国人的膳食补充剂消费。
据了解,当前也有一些境外膳食补充剂产品进入了国内市场,其须慎选品种向口岸检验检疫部门进行申报,检验检疫通过后发放“卫生证书后”以“进口食品”的身份进入市场销售。
在6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及跨境电商时指出:“消费是被供给引导的,给国内消费者多一点选择决不是坏事,这会倒逼我们的企业转型升级。” 由此可知,国家鼓励发展跨境电商的最终目的还是促进国内产业发展。
庶正康讯认为:国家应该着手规划对无须声称特定保健功能的膳食补充剂适时建立管理制度,让中国企业能有更多的发展创新空间,也让国内消费能有更多自主选择,改变中国消费者在“洋人”面前尴尬的“刘姥姥”形象。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跨境电商与产品申报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http://img.aihuau.com/images/e/78635/1412060412144530545657.jpg)
延伸阅读:我国首次将营养保健品提升到治疗高度邯郸食药监局公布医疗器械保健品违法广告老年保健品市场“水深““坑多“怎样保护健康“酸碱体质”靠吃保健品调节是误导消费以免费赠送礼品为诱饵 盯准老年人推销保健品“酸碱体质”靠吃保健品调节是误导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