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的分类有很多,如今大部分人以为押韵就是按照现在的拼音,韵母一直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韵母一致大致与“十三辙”相符,但那是北方剧种的用韵方法,如京剧就用十三辙押韵。但诗韵与词韵就不能依十三辙了。
公认的,诗韵、词韵当依平水韵系宋平水人所制,并被选用于科举,成为官韵。作诗时,韵书也是必不可少的,韵书始于魏李登的《声类》,后世韵书就多的多了。
近体诗尾字平声者大都要用韵的,而且格律诗用韵要按照诗韵来写,不依诗韵只能大约算作顺口溜。
平水韵是依唐韵制作,虽然唐以后口语有所变化,但诗韵一直被沿用,所为何来?
一是历史性。历代积累下来的大量传世名作都是按诗韵写的,后人欣赏学习时需懂诗韵。
二是权威性。因为诗韵是被朝廷认可的,长期来民间和官方教学、写作、以及科举判卷都依照它。
三是公认性。历代写诗、读诗、研究诗的人,都承认它,运用它。即使有人想要修改,也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鉴于平水韵目前还要用,而且将来也一定不可能完全废除,因此学写诗的人还须了解它。
平水韵:
平水韵把汉字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上(读三声:赏)声、去声、入声。其中上平、下平为平声,由于太多,分上下卷写,其余为仄声。
上平下平个15个韵目,上声29韵目,去声30韵目,入声17韵目。以每韵目的一字命名。现把106韵目列出
上平: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豏
去声: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箇、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 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 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写诗时按韵目押韵,只能压一个韵目之字。如首句须押韵,可压邻韵
邻韵表:
1:平声:东、冬; 上声:董、肿; 去声:送、宋; 入声:屋、沃。
2:平声:江; 上声:讲; 去声:绛; 入声:觉。
3:平声:支、微; 上声:纸、尾; 去声:寘、未。
4:平声:鱼、虞; 上声:语、麌; 去声:御、遇。
5:平声:齐、佳、灰;上声:荠、蟹、贿;去声:霁、泰、卦、队。
6:平声:真、文、元;上声:轸、吻、阮;去声:震、问、愿;入声:质、物、月。
7:平声:寒、删、先;上声:旱、潸、铣;去声:翰、谏、霰;入声:黠、屑。
8: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9:平声:歌; 上声:哿; 去声:个。
10:平声:麻; 上声:马; 去声:祃。
11:平声:阳; 上声:养; 去声:漾; 入声:药。
12:平声:庚、青; 上声:梗、迥; 去声:映、径; 入声:陌、锡。
13:平声:蒸; 入声:职。
14:平声:尤; 上声:有; 去声:宥。
15:平声:侵; 上声:寝; 去声:沁; 入声:缉。
16:平声:覃、盐、咸;上声:感、琰、豏;去声:勘、艳、陷;入声:合、叶、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