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的教育模式,要全方面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需要受教育者终生的学习,自主的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获取知识,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所以,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学生要更新学习观念,使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创新的学习。
自学,有多种含义,可以是指的人吸收接纳事物的能力。也指一种状态,即在没有接受指导和教育的情况下掌握某种技能。古今中外,自学成才的名人有很多,儒家学派创始人孙子、杰出军事家韩信,大发明家爱迪生,华人首富李嘉诚,前美国总统林肯,著名诗人顾城等,都是自学成才的例子。童年的爱迪生因为家中贫穷,只上过几年学,他十二岁便到火车上去卖报了。不能去学校读书,他就自学。他非常热爱学习,一边卖报一边看书看报,抓紧时间学习和做实验。爱迪生一生的发明有一千多种,这都是经过一生坚持不懈的自学和无数次的实验才成功的。
一、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样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学生对某事物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历史上很多科学家、文史学家都是从小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很有兴趣,然后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成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每节课的开始,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认识直线》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西游记的故事,在西游记中,本领最大的要数孙悟空了,孙悟空有一支神奇的金箍棒,要长能长,要短能短,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他的这支金箍棒有什么神奇的特点呢?(能变长能变短,两头可以无限的延长,它是笔直的……)今天啊,老师要和同学们共同来认识一种像金箍棒一样的“线”——笔直的、两头可以无限延长的,就是直线。在故事的吸引下,学生能够兴趣盎然的,带着一种积极主动的最佳心理情感,进入知识的探索阶段。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当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
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是填鸭式教学。有时,一节课讲完,学生连书都没有打开过。学生学得很死,题目稍微变化,就束手无策,离开老师,寸步难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要把学生的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自读、自思、讨论、自练,这样才能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1、培养自学能力,要从低年级就抓起。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的,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运用、慢慢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教师应根据一年级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多看教材中的插图,看懂图中的意思。激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思维,分析图意,从而解决问题,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挑选了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色彩鲜艳的卡通画,讲课时,我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学生很感兴趣。然后问学生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怎么数的。学生对看图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还要教会学生怎样看数学书上的图,看懂图中数量与数量间的关系,看看图中画的是什么,数数图中有多少个,边看、边数、边想、边说,看不懂的,及时问老师。这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方法。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就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老师还要多表扬,多鼓励,以点带面,扩大影响面,稳步提高全班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环境下的教师,还应该根据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来获取感性知识,达到教学和学习目的。
2、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同样重要。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数学教学中题目的阅读同样如此。小学生最头疼的往往是解答应用题,不少学生看不懂应用题的题目的含义,不知所云,也就无法正确地解答应用题。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知识结构的把握不够全面等诸多因素,往往解答应用题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应用题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略读、跳读、精读等三种方式。略读就是简略地阅读。这是一促快速地、带着某种目的,力图快速了解想了解的问题。教师只要通过逐步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带着某种需求去略读。跳读就是不按原题的顺序去读。这是一种在基本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类性的阅读,目的是要深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跳读,可以使学生把应用题分层理解、理解思路。精读就是精细地读、深透地读。学生通过咬文嚼字的仔细研读,逐字逐句地反复琢磨,深入细致地研究,从而理清脉络,抓住重点。精读的作用最大,特别是对那些比较粗心,不愿多思考的同学,通过经常性的训练,逐步培养他们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好了学生阅读数学题目的能力,就是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对学生进入中学乃至大学的数理化学科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实践证明,在小学阶段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强,解题能力强的学生,到了高层次的学校学习时,数理化成绩都是很优秀的。
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培养,数学语言要完整、精炼。让学生大胆说话,特别是不善言辞的学生,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他们说,多训练他们说话。对于低年级学生,要让他们学说、试说,课堂上,让他们先自己小声说,再同桌互相说,最后发言大胆说。让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最后达到善辩的程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部分老师往往不要求学生预习,觉得学生预习了当天要传授的知识,会影响上课的效果,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每次新课开始前,我都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要求学生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要自己学会,重点的地方划线。如果遇到看不懂或有疑问的,就做好标注,准备上课时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解惑、质疑。每当遇到能够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学生们会迫不及待地对我说:老师,我已经掌握新的知识了。这时候,我会表扬、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每次新课,课堂上都是很热烈的气氛,每个学生都带着对知识的理解和疑问,参与学习、讨论,当学生心中的疑问得到解决或心里的想法得到印证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欢呼:哦,原来是这样啊!
学好数学也就4小时45分钟的事儿!
当我读初中的时候觉得县里面最好的那所高中真的遥不可及,能进去读书的人一定都很厉害,可是当自己进去之后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儿;当我读高三的时候,觉得清华真的太遥远,能考上重点高校已经很开心了,可是当自己进入清华之后真的也就那么回事儿。人生嘛,当我们经历过之后一切都会释然。我也想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大家说说数学,让大家少走些弯路,让同学们知道无论初中还是高中数学也就那么回事儿。
在我看来数学的学习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抓住上课那短短四十五分钟,第二步是抓实作业那区区两个小时,第三步就是抓牢平时考试那两个小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需要下功夫的,就好像学习跳舞,看老师跳那叫一个简单熟练,自己要达到那个水平还是需要勤奋练习的。
课堂45分钟
发散思维 听清重点
首先咱们说说第一步,其实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到这样呢,恐怕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吧。也有的同学问我,“学长,你高中的时候上课效率那么高,是不是提前预习呀。”我说,真的没有那个可能,高三复习那么多功课,时间那么紧张,我也做不到花时间去预习的。那么如果不预习我们就有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不用怕。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抓住老师说话的特点,每当老师讲到重点的时候,有经验的老师一定会稍作停顿,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强调,这个时候也应该是我们同学打起一百二十分精神的时候,先把前面没有想明白的问题放一放,集中精力跟随老师的思路,将下面的重点听清楚,毕竟事情也分轻重缓急,必须抓重点,逐个击破。如果上课没有理解,千万不要留着,一定要搞清楚,有的时候一些关键的问题弄明白了真的能够一通百通,豁然开朗。我总结上课就是要发散思维思考问题,集中注意听清重点。
做作业2小时
用脑子而不是光用手
其次咱们再说说第二步,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训练思维的学科,就好比咱们学开车,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反复的练习。有人或许会说,做练习谁不会呀,我们天天练,就是记不得,同样类型的题目每次遇到都不会,就是没有思路,练了根本没有用。我只能说,同学,你真的只是用手在练习,没有用大脑去练习,这样的练习方式只会让你的手长出好多老茧,说不定你的大脑也会长出茧子,变得麻木,没了对题目,数字的敏感!
不知道同学们在做练习的时候会不会关注每次作业的标题,比如数列专题练习,或者一元二次方程强化训练等等字眼,我想这个很关键,也常常被大家忽视,它给我们指明方向,告诉我们应该开启哪部分的知识来解决它,因为人的知识必须得形成体系,就像货架一样,分区域,要哪个就去相应的那一块寻找。不然咱们只能很迷茫,不知所措。当我们知道了这道题的路子,那么咱们走起来就会轻松很多。当然这样一个货架的建立也是需要很大的功夫的,得花时间去慢慢积累起来。这个积累的过程就得靠咱们整理错题,梳理知识点。我高中的时候整理错题我会分条目,这道题做错是因为知识点不清楚,还是计算失误,还是题目没有读清楚,还是这个方法压根儿就没接触过,亦或是真的太难了,技巧性太强,无从下手。这个分类的过程才是我们整理错题真正的目的。
对待每类错题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知识点不清楚的题目我会用红笔将相关知识点写在旁边;计算失误的我会在旁边写上计算错误,再把算错的那一步圈出来,时刻提醒自己在这里摔倒过,以后不能再摔倒;方法没有接触过的我会找相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加深印象;如果是真的太难技巧性非常强的那种,我也不会放弃,我会尽量去理解,实在不能理解的我会在考试前将它像背书一样把它记住。
同学们我想大家经历了这样一种全方位地毯式的训练,考试就不用害怕了。总之,第二步就是要将知识形成体系,强化练习。
考试2小时
不到最后一秒就还有机会
最后我想说说第三步,或许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一步,就是考试了。经历了那么多艰苦的训练如何在考试中施展出来也是很有考究的。我们不排除这种情况,平时作业几乎次次全对,但是到了考试就是发挥不出来,我高中的时候身边也的的确确有这样的同学,我也和他交流过,最后高考在他自己的努力之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也为他感到开心。
同学们戏称我是考神,一到大考就能高水平发挥。我还可以很负责任地跟大家说,我在高考当中数学考试最后十分钟我做出了一道填空题,一道大题目,分值达到20分,就是这二十分决定了我今天能坐在清华的校园里。当时我的心跳估计能够达到每分钟200下,就是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才是最需要稳下来,平静下来的时候,我连续深呼吸,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题目上,而不是去想象考不好带来的后果,不是坐在那儿放弃,缴械投降,因为我知道不到最后一秒交卷我都还有机会,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我,再加上平时训练有素,很快找到解决这类题目的思路,在最后交卷的时候完成了作答。
我的这个经历也绝对不是所谓的奇迹,什么人品爆发,而是几个因素综合起来而造就的,我分析应该是不去想后果的无畏,平复心情的淡定,不到最后不服输的坚持再加上平时得到训练有素。我想这些也是每个人都能够经过训练而达到的。
学习数学就像一场战役,我们应该分“三步走”,将自己锻炼得金刚不坏,中考,高考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相信我,相信你们自己,数学就那么回事儿。
小学1-6年级文化知识100题,能不能考住你?
强势家长与弱势孩子的相处之道
家长与孩子是亲人,也是冤家,那么强势的家长遇上弱势的孩子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多数人认为家长强势,孩子弱势,教育起来会比较顺手,因为弱势性格的孩子顺从性和依赖性比较强,多数隋况下会尽量接受父母的要求,即便无法接受,也顶多表达一下自己的难处和理由,很少明确地拒绝甚至抗争的。而家长的性格和能力又能满足孩子对自己的依赖,还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给孩子一定的激励。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觉得这样的亲子搭配,教育易如反掌,不会有什么问题。事实上这样的亲子搭配也有缺陷与危机。
首先是孩子经常会主动或被动地将自己与家长进行比较,弱势性格的孩子如果能力也有些不足的话,可能会在这种比较中产生自卑的心理,而他们的性格特征又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自卑——不仅是自己难以调整,而且也不愿意寻求外部帮助,他们可能无限期地把这种心理深深地压在自己心里,直到把自己压垮或者承受不住一次性爆发。??
其次,弱势性格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强势性格的家长又经常在口气和用词上也比较强硬,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大讲究这些,这就容易造成一种“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困境,孩子又不愿意与家长把这些细节交流清楚,就会在无意之间对孩子造成长久的伤害。
弱势性格的孩子受性格影响,往往在各方面的成效上与父母的心理预期有差距,父母会因为沉不住气对孩子提出一些超出孩子承受能力的要求,把孩子压垮。
培养幽默感 让孩子笑起来
关于孩子的笑,你知道的还不够多。你的孩子爱笑吗?他们在笑的时候,是否代表着自身有幽默感呢?孩子的每种笑都代表同一个意思吗?笑对你和孩子的关系有什么影响吗?孩子早期的幽默感是如何发展的?我们如果要培养幼儿的幽默感,可以使用哪些小技巧呢?
1.笑让你们联系得更紧密?
你的孩子的笑声,你一定很熟悉。可你知道吗?其实当他们露出笑容时,那不仅仅是在笑,也是在表达他们对你的情感。笑能帮助你和你的孩子在最初的几年里变得更亲密。一些家长认为,只有聪明的幼儿才会笑,但其实智力与笑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无论是闹剧,还是一些有趣的事,都会逗乐你的孩子。
2.孩子的笑声有什么意思
你的小孩是用笑声向你传达一系列的感情,这种传达不需要语言。通过笑声表达的典型信息包括:
(1)“我很开心。”快乐的笑声在幼儿中是出现得最频繁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忍住自己的笑声。
(2)“我觉得有点紧张。”焦急的假笑,不是真正的笑。孩子的面部表情是一种紧张反应。
(3)“我在调皮捣蛋,被你抓了个正着。”当你发现孩子在做不应该做的事情时,你会听到内疚的笑。
(4)“我真的很兴奋。”欢快的尖叫声比幽默的笑声多了一层兴奋。
(5)“我就是忍不住。”当你的孩子发现什么事情真正地激发了他的幽默感,你就会听到无意识的笑。
(6)“真不敢相信。”当你的孩子看到一些很奇怪的、但是依然能逗乐他的事情时,就会听到怀疑的笑。
3.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在一岁的时候,你的孩子会发现不寻常的有趣的事情。例如,如果你把孩子身后的衬衣放到他面前,然后朝他微笑,那他可能也会开始笑。到18个月时,他的焦点开始从自己转移到他人。
当两岁时,孩子会在反应中加入动作。例如,和你一起阅读时,他一边笑一边自己翻页。孩子也会因为想象力而发笑。这就是为什么当孩子把洋娃娃放到桌上时,他会发笑的原因。因为洋娃娃代表了生活中的人,孩子们是在想象中与洋娃娃玩耍。
4.让孩子笑的方法
(1)和孩子在一起时你要绝对放松,你会发现只需要一点点的努力,孩子就会笑。
(2)利用自然的事情。还记得当你散落了一盘饼干时孩子是怎么笑的吗?
(3)不要取笑孩子。鼓励你的孩子嘲笑自己,这与别人嘲笑他是两回事。
(4)重复。听了你之前给孩子讲过很多次的笑话,他还是会发出适当的笑声。
(5)闹剧。当他看到电视上的人互相往脸上扔蛋糕时,他会欢快地笑。
现在书籍、报纸、杂志种类多,发行广,广播、电视、计算机迅速普及,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学条件。教会学生良好的自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对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学习,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对于学生进入高一层次学校的学习,甚至踏上社会后的终生学习,影响也是深远的。“教是为了不教”,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乐学、能学、会学”,也就达到了我们所倡导的“自觉自律,自主自由”的美好愿景。
母亲太强势父亲弱势影响孩子心理
内容摘要:母亲太强势父亲弱势影响孩子心理 女性太强势,男性没地位,有些夫妻经过磨合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关系模式,但虎妈羊爸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在虎妈羊爸式的家......
母亲太强势父亲弱势影响孩子心理
女性太强势,男性没地位,有些夫妻经过磨合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关系模式,但“虎妈羊爸”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在“虎妈羊爸”式的家庭里,母亲过于强势,控制着整个家庭氛围、各种大小决策,而父亲过于弱势,在重大家庭议题上没有话语权。我的朋友张嘉佳是一家外企的中层领导,而她老公是个街道办办事员。两人的收入和地位差距决定了“阴盛阳衰”的家庭氛围。他们的儿子飞飞今年上小学三年级,胆子非常小。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带着孩子聚会,飞飞一直躲在妈妈身后,还不如别人家一个5岁小女孩大方。小张面子上挂不住,张嘴就训斥,老公却站在一旁一言不发。
近日,广州脑科医院和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通过对临床患儿的观察和心理咨询的汇总发现,家庭中母亲过于强势,父亲过于弱势,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障碍、强迫症等问题。这是因为在健康关系的家庭里,妻子与丈夫、孩子与母亲、孩子与父亲之间的距离应该相同,呈现等边三角形的状态。这种均衡的家庭力量是孩子成长的最佳土壤。但父亲过于弱势,在孩子心理成长中的角色就是“模糊”的,母亲占据统御和支配的绝对主导,会导致母子间关系过近,父子间相对较远。
男孩要养成良好的男性角色,其最重要的模仿对象便是父亲。弱势的父亲与强势的母亲搭配,导致男孩遇到棘手问题时,多选择逃避来寻求母亲支持,久而久之会丧失应有的阳刚之气,更愿退回到母亲的“襁褓”中。对女孩来说,父亲能指引她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初步懂得怎样与异性相处,如何维持异性间的关系。弱势的父亲可能导致女孩性格孤僻、对男性产生认识偏差,甚至影响今后的婚恋。
在“虎妈羊爸”式的家庭中,夫妻双方要更多地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着想,有意识地改变相处模式和角色定位。首先,夫妻双方要学会相互尊重,给彼此留尊严。强势的妻子不要一言不合就大发雷霆,弱势的丈夫不要回避沟通。出现问题,不管有多严重,都不要在孩子面前爆发,私下进行沟通。其次,夫妻要维护彼此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强势的妻子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父亲的无能,弱势的父亲也可以向孩子解释自己让着母亲的道理。多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优点,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间有相互认同感,树立父母的高大形象。再次,“虎妈”要多反思。强势的母亲往往认为错在丈夫,但事实上,往往是因为虎妈们的要求太多、太高,才塑造了父亲在家里的不作为。第四,“羊爸”要多在育儿方面投入精力,不能对家庭事务及孩子的教育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孩子过生日、有重要活动或比赛等,父亲一定要出席。在活动中给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树立起自己的正面形象。一张图告诉你从小一至高三各年级对孩子的培养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