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
进口食品走上餐桌,成了越来越多消费者日常购买的重要来源。随着食品产业链的全球化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何保障进口食品安全,成为监管部门面临的最大课题。
最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因此对进出口食品监管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表示进口食品监管呈现出独特“新常态”,对公众关注的进口婴幼儿乳粉已形成了完善的监管体系。
谈监管挑战
保障进口食品不能唱“独角戏”
新京报:贸易全球化,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分布于不同国家或地区,这给我国进口食品监管带来哪些新的挑战?
林伟: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曾比喻说,“你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吃比萨饼,它的成分都可能来自30多个国家、100多个供应商。”全球食品供应链环节日趋复杂,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愈加困难。
而目前我国农业遇到生产成本上升、环境资源约束等问题,农业生产方式进入调整期,进口食品作为必要的补充,增长态势仍将持续,监管呈现出独特的“新常态”。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也进入多发期,甚至一些全球知名的食品企业和以食品安全著称的国家或地区也曝出食品安全丑闻,每年我们都要处理十几起进口食品农产品(27.99, 1.38, 5.19%)安全事件。另外,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非传统的安全问题突显。
新京报: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进口食品安全地进入国内市场?
林伟:我们构建进口前准入、进口时检验检疫、进口后监管“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食品进口前的严格准入。对输华食品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及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评估检查,只有符合的,其产品才能对我国出口。同时,对输华食品境外出口商和境内进口商都备案,已获得“准入”的还要定期或不定期重新评估或检查。
第二道防线为食品进口时需进行的严格检验检疫监管。不同风险进口食品分类监管,经检验检疫、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方允许进口。还开展风险监测与预警,消除潜在风险。
第三道防线为食品进口后所实施的严格后续监管。这包括敦促进口商建立进口食品追溯和召回体系;实施进口食品不良记录,加大违规处罚;加强与农业、食药监、海关等协作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