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 探讨班主任认知学生过程中的偏差与对策

内容提要:班主任的认知偏差轻则影响教育效果,使工作事倍功半,严重的则会导致师生冲突,既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也会使自己丧失自信,失去工作热情。因此要全面认识自我,还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形成对学生积极的心理态度。
关键词:班主任 认知 偏差 策略
班主任对学生的认知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班主任根据自己已有的社会经验,通过与学生的交往和接触,从而对学生的行为及其动机、心理状态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心理活动过程。班主任只有形成对学生合理的认知,深入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学生,才能消除认知偏差,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影响班主任对学生认知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使班主任在认知学生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总结本人担任多年班主任的经验,认知偏差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首因效应”引起的认知偏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并且会左右以后对有关认知对象的认知与评价,这就是一种首因效应。班主任在对学生的认知中,往往会因为这种首因效应产生某些认知偏差。比如当学生给班主任的最初印象是好的时候,即使这位学生后来表现较差,但这位班主任仍会认为该生是好的而无视他的不足,放松对他的帮助与教育。相反,如果某生给班主任最初印象是不好的,即使该生后来有明显进步,教师有时也会认为他还是不好的,而不去肯定其进步,有时甚至会猜疑或否定。
二.“近因效应”引起的认知偏差。社会心理学研究也发现,最近的信息因在人们的反映中留下鲜明印象,而影响着对有关对象过去的乃至整体情况的认知,这是一种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引起班主任产生认知偏差在教育实践中也是常有的现象。如某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在最近一次关键性的竞赛活动中名落孙山,那么班主任就会对该生以往的成绩表示怀疑,代之以一种否定认知,认为该生不是成绩好的学生,致使完全歪曲了有关认知对象的形象。
三. “晕轮效应”引起的认知偏差。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被赋予某一个重要的特征,那么他就很可能被赋予其它类似的性质相同的特征,从而通过一点或局部论及众多的或整体特征。例如一个学生如果学习成绩很好,班主任有可能赋予他聪明、有能力、诚实、谦虚等许多好的品质特征。反之如果某一学生某一学科成绩很差,班主任就有可能认为这个学生有智力低下、浮躁、懒惰等不好的品质特征。
四 。 社会刻板印象所引起的认知偏差。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化的认知图式,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它直接左右着人的社会认知,而致使人产生某些认知偏差。如班主任常常根据已形成的对于家长的职业、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认知模式去评价学生,认为干部家庭出身成长的子女一定很娇气,一般工人家庭的子女会很淘气,而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一定很文气。另外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班主任也存在着明显的因社会刻板印象所形成了好学生就是分数高、守纪律、听话的社会刻板印象。因此他们往往会将那些分数并不一定很高、但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具有创造才能、但不很安分的学生视为不好的学生。这样一来,即便是后进生有好的一面,教师也很少有肯定认知;即便是好学生中有差的一面,教师却很少给予否定认知。
五. 投射作用引起的认知偏差。投射作用是指人们在认知学生时,往往假定学生与自己有相同的反应倾向,从而把自己特征归属到学生身上,即以己度人。在学校中有的班主任也往往因投射作用而使自己的认知产生偏差。班主任往往根据自己的某些特点去推断学生,认为学生也会有自己类似的特点。例如,班主任常将自己所具有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处世法则等作为自己认知与评价学生的模子,从而使自己对学生的认知越评价脱离学生的实际。
六.情感情绪反应所引起的认知偏差。人的心理状态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外在反应的准确性与清晰性。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成功而产生一种喜悦的情感状态,那么即使对于那些平时看不顺眼的学生也会觉得挺可爱的,在这种状态下对于平时有些认为不屑一顾的行为也会表示较高的肯定;相反如果一个人因某种情况产生一种不愉快的心理状态,他会看不惯哪怕是学生平时表现非常正常的行为。一般来讲,班主任的积极的情感状态会提高教师对学生肯定认知的程度,而消极的情绪状态,会使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中往往增加否定认知的成分或程度。
七.隐含的人格模式引起的认知偏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依照自己有关人格的假定,把他人的各种特征组织起来,然后予以一定的评价。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能常依照自己固有的人格模式来推测学生必然具备该特性。如一个具有自我中心人格的教师,当一个学生向他报告班上出现了某些问题时,这个教师甚至认为该生是一种讨好老师的自私行为。
八.由价值观引起的认知偏差。教师的价值观往往会影响到对学生的认知与评价。如一个重视知识价值的班主任,他往往认为那些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成绩冒尖的学生是好学生;而一个忠实传统道德价值观的班主任,往往会认为那些守纪律、听话、尊师长的学生是好学生。
通过上述探讨可以看到,班主任认知偏差对于正确地评价学生,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不利的。同时还会导致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出现各种偏向。这样不仅给自己的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年轻一代的心理造成伤害,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要努力克服与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
下面是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从根本上制约着师生的关系,是影响与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变量。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要克服以偏概全的做法,要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认识和了解每一个学生。克服定型化、模式化的倾向,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学生。
二. 加强良好的认知心理素质修养。要做到正确的认知学生,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认知心理素质。班主任对学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通过与他们交往,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活动方式、交往特点,经过分析、筛选,从中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正确的判断。
三.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方法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而且是我们争取认识他人,评价他人的法宝。科学方法论要求教师在认知评价学生时要坚持历史的、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信息材料,克服形而上的主观臆断。
四. 形成多维的思维方式。教师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式是影响教师认知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班主任认知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成长与变化要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如果以线性的或平面的思维去认知学生,就会产生各种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教师要想克服和纠正自己片面的认知,就应该学会用多维的思维方式去认知和了解学生,分析和研究学生。在具体认知学生的过程中,其思维既要从正面入手,也不要放过对问题的反面分析;既要分析其现实直接的原因,也应从一定的背景中寻找原因。只有用多维的思维方式去认知和分析问题;才能掌握各种有用的信息材料,从而使自己在认知学生的过程中,判断与分析更客观、更全面。
总之,作为班主任应该全面了解自己 ,适当调整自我,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熟悉并避免教育过程中的这些偏差 ,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书目:《教育心理学原理》, 骆伯巍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6年10月第一版

认知偏差 探讨班主任认知学生过程中的偏差与对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3051/163253212401.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白酒业现状 白酒业学快速消费品运作有必要吗?

引子:   鉴于白酒是不是快速消费品、白酒行业如何学习快速消费品的一些话题,近期酒业兴趣大增,各方讨论激烈,但真正有体系、按套路、规范化的去改善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因为大家心里还有很多疑虑,为什么要去学快消的内在机理也不是很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在一百多年的“西学东渐”潮流之前,即16至18世纪,地球上却发生着与之相反的交流,即“东学西渐”。对此知晓的人不是很多,因为西方人很“实用”地忘记了这个事实,而中国人也未能对此进行系统的探讨。   对此,法国的艾田蒲(1909-) 于1988

青春期的孩子厌学 青春期厌学原因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找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去上学的经历,这些都是厌学的一个表现,也是让很多家长最苦恼的一个问题。尤其是许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对于学习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态度。青春期厌学情绪是怎么引起的呢?  青春期厌学原因

高三下学期班主任评语 高三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3篇

指尖划过还来不及感受,将所有的一切化为绕指柔。木然回首,头上似霜雪,脸上似山川。转眼到了学期末,为此作为高三班主任为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总结。本文是高三班主任的学期末工作总结,欢迎阅读。高三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一:过去的一学期

高二上学期班主任总结 高二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到了学期末,这学期又欢乐也有忧伤,为此作为高二的班主任为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总结。本文是高二班主任的学期末工作总结,欢迎阅读。高二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一: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不觉得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回首过去的工作,充满了

声明:《认知偏差 探讨班主任认知学生过程中的偏差与对策》为网友做你后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