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寻变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
【教育读书】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间,流行於民间,后来一些文人学者一方面引用人们已经创作出来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断创作新的寓言,作為论证或辩论的手段,这样,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為我国文学遗產的宝贵财富。
找床腿 从前有个笨人,名字叫作阿留。有一天,阿留家的矮床掉了一条腿,没办法用了。阿留的父亲把他叫到身边,吩咐他说:「阿留啊,你到林子裡去,砍一根树枝来作床腿吧,记住,你要找一根又直又结实的树枝。」阿留一边答应著,一边弯下身子看了看矮床的另外几条腿,带著斧子和锯子就出发了。 阿留来到树林裡,开始寻找适合作床腿的树枝。他东走走、西看看,这裡捏一下,那裡摸一摸,找得可仔细了。他心想:哼,都说我不会办事,我这次一定要找一根最好的树枝回去做床腿,让大家看一看,我其实是一个能干的人。虽是这麼想,可他还真的找不著所要的树枝,看看这个,不对;瞧瞧那个,还是不行。阿留摸著脑袋发愁了:唉,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这可怎麼办呢? 阿留的父亲在家等了一天了,眼看太阳都下了山,阿留还没回来,不禁有点著急了。正在这时,阿留一脸沮丧地回来了,两手空空什麼也没有。他父亲又生气又奇怪地问:「树林那麼大,难道你就找不到一根可以做床腿的树枝吗?」阿留有气无力地回答:「床腿是向下的,可是树枝都是向上长的,没有一根向下的。」 做再简单的事情,如果像阿留这麼头脑僵化,一成不变,恐怕都会变得很难做。 投鼠忌器 一个人家裡面有很多的老鼠。这些老鼠十分猖獗,白天都敢大著胆子在房子裡横冲直撞,在衣柜上、桌子上蹦来跳去,晚上还敢爬到人睡觉的床上,甚至爬到枕头边,冷不防吓你一大跳。更可恨的是,有些老鼠竟然躲进衣柜裡面,在棉衣裡面做窝,生儿育女。这家的主人恨死这些老鼠了,可又总是很难抓住牠们。 一天晚上,这家主人刚刚吹灯睡下,老鼠便开始出来闹腾了。一隻大老鼠从衣柜顶上跳下来,碰翻了桌上的油灯,油灯滚到主人床上,油撒在床上,真把主人气坏了。等主人赶紧翻身起床,老鼠早已跑得无影无踪。这家的丈夫咬牙切齿地说:「看我不把这些断子绝孙的老鼠打死,我就誓不為人!」他的妻子也忿忿地说:「太可恨了,只要再看到老鼠,不打死牠才怪呢!」 一天,一隻大老鼠正睡在主人家的一个大古董花瓶上。丈夫走过来看到了,他心裡一阵高兴,他想:那天碰翻油灯的老鼠必定是牠无疑了,今天叫你撞到我的手心裡,这回机会来了,我一定要打死你,毫不留情! 於是,他操起一根木棍,躡手躡脚走到大花瓶跟前,举起木棍正要砸下去,冷不防被一双手将木棍抓住了,原来是他的妻子从厨房过来看到,紧急救「驾」的。他妻子一边抓住木棍一边阻止他说:「你不能这样!你没看到这是我们家的古董吗?要是把这隻大古董花瓶打碎了,那多可惜呀!為了打一隻老鼠,也未免太不值了。」 丈夫还举著木棍,不甘心地说:「你忘了这些坏东西的害人的事吗?不能就这麼便宜了牠!」妻子坚持说:「算了算了,还是大花瓶重要!」 丈夫没法,只好放下手中的木棍,走上前去,用手把睡在花瓶上的老鼠赶走了。 大老鼠依然回到牠的窝裡,每天照样出来作祟,而且还更加肆无忌惮,因為牠已经掌握了主人的弱点。 这家主人又想打老鼠,又怕砸坏了东西,这样顾虑重重地办事,怎能把事情做彻底呢? 李离殉法 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李离执法如山、公正不阿,视法律比生命更重要,成為我国歷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李离断案,一向都是细緻入微,极其认真,所以他经手的案子从无差错,可是有一天,李离在查阅过去的案卷时,竟发现了一起错杀的冤案,他感到惊骇不已,惭愧万分。他觉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不但不配再做执法的长官,而且给国家的法律抹了黑。於是,李离让手下人将自己捆绑起来,送到晋文公那裡,请求晋文公将自己处死。 晋文公对李离这种严於律己的行為十分讚赏,也為他的诚心实意所感动。晋文公不但没有怪罪李离,还亲自為他解开身上的绳索。 晋文公劝李离说;「这件案子是下面搞错的,并不是你的罪过。再说,我们每个官员的职务有高有低,因此我们的处罚也该有轻有重。何况这件案子又不是你直接办理的,我怎麼能怪罪於你呢?」 可是李离依然长跪不起,他坚持说:「臣下的官职最高,从没把自己的权力让给下属;平时享受的俸禄也最多,也并没有把俸禄分给下属。今天我有了过错,怎麼可以把责任推给下面的人呢?现在出了错案,我理当承担罪责。还是请大王将我处死吧!」 晋文公有些不高兴了,说:「你认為下属出了问题,责任在你这个上司的身上。如果照你的逻辑去推断,那不连我也该有罪了吗?」 李离回答说:「我是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国家法律早有规定:判错刑者服刑,杀错人者要被杀。大王信任我,将执行国家刑罚的重任交给了我,而我却没能深入调查,明断真偽,以致於造成了错杀无辜的冤案,按法律我应受到处置,因此处死我是理所当然!如果我不自觉伏法,那法律的尊严还能受到别人重视吗?」 说完,李离猛地从卫士手裡夺过宝剑,使尽力气朝自己挥去,顿时鲜血迸溅,气绝身亡。 晋文公阻拦不及,好长时间都唏嘘不已。 李离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法律的尊严,实践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是非常深刻的。 杞人忧天 在我国歷史上的春秋时代,有一个杞国人,总是担心有一天会突然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安身。他為此事而愁得成天吃饭不香,睡觉不寧。 后来,他的一个朋友得知他的忧虑之后,担心这样下去会损害他的健康,於是特意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些积聚的气体而已。而气体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你抬腿弯腰,说话呼吸,都是在天际间活动,為什麼你还要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杞国人听了,仍然心有餘悸地问:「如果天是一些积聚的气体,那麼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不会掉下来呢?」 开导他的朋友继续解释:「太阳、月亮、星星,也都只是一些会发光的气团,即使掉下来了,也不会伤人的。」 可是杞国人的忧虑还没有完,他接著问:「那要是地陷下去了呢?又该怎麼办?」 他的朋友又说:「地,不过是些堆积的石块而已,它填塞在东南西北四方,没有什麼地方没有石块。比如,你站著踩著,都是在地上行走,為什麼要担心它会陷下去呢?」 杞国人听了朋友的这一番开导之后,终於放下心来,十分高兴。他的朋友也為他不再因无端的忧愁而伤身体,感到了欣慰。 其时,有位楚国的思想家名叫长卢子的,在听说了杞国人和朋友的对话之后,不以為然,他笑著评论道:「那些彩虹呀,云雾呀,风雨呀,一年四季的变化呀,所有这些积聚的气体共同构成了天;而那些山岳呀,河海呀,金木火石呀,所有这些堆积物共同构成了地。既然你知道天就是积气,地就是积块,你怎麼能断定天与地不会发生变化呢?依我看,所谓天地,不过是宇宙间的一付小小物体,但它在有形之物中又是最大的一种,其本身并未终结,难以穷尽;因此人们对这件事也很难想像,不易认识,这都是很自然的。杞国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这确实有点想得太远;然而他的朋友却说天塌地陷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不对。天与地不可能不坏,而且终究是要坏的,有朝一日它真的要坏了,人们又怎麼能不担心呢?」 对於这场争论,战国时的郑人列御寇也有说法。他认為:「说天与地会坏,是荒谬的;说天与地不会坏,也是荒谬的。天地到底会不会坏,我们目前尚不知道。不过,说天地会坏是一种见解,说天地不会坏也是一种见解。这就好像活人不知道死者的滋味,死者也不知道活人的情形;未来不晓得过去,过去也不能预测未来。既然如此,天地究竟会不会坏,我又何必放在心上呢?」 毫无疑问,如果用今天的科学常识来看待天和地,我们完全可以断言,那个杞国人和他的朋友,以及古代思想家长卢子和列御寇的观点都有偏颇。但这则故事仍然说明:对於一个时代所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人们不应该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还是要豁达些好。
求千里马 传说古代有一个非常喜爱骏马的国君,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骑,曾许以一千金的代价买一匹千里马。普天之下,可以拉车套犁、载人驮物的骡、马、驴、牛多的是,而千裡马则十分罕见。派去买马的人走镇串乡,像大海裡捞针一样,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连个千里马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一个宦宫看到国君因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里马而怏怏不乐,便自告奋勇地对国君说:「您把买马的任务交给我吧!只须您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届时定会如愿以偿。」国君见他态度诚恳、语气坚定、彷彿有取胜的秘诀,因此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个宦官东奔西走,用了三个月时间,总算打听到千里马的踪跡。可是当宦官见到那匹马时,马却死了。 虽然这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但是宦官并不灰心。马虽然死了,但牠却能证明千里马是存在的;既然世上的确有千里马,就用不著担心找不到第二匹、第三匹,甚至更多的千里马。想到这裡,宦官更增添了找千里马的信心。他当即用 500金买下了那匹死马的头,兴冲冲地带著马头回去面见国君。宦官见了国君,开口就说:「我已经為您找到了千里马!」国君听了大喜。他迫不及待地问道:「马在哪裡?快牵来给我看!」宦官从容地打开包裹,把马头献到国君面前。看上去虽说是一匹气度非凡的骏马的头,然而毕竟是死马!那马惨淡无神的面容和散发的腥臭使国君禁不住一阵噁心。猛然间,国君的脸色阴沉下来。他愤怒地说道:「我要的是能载我驰骋沙场、云游四方、日行千裡的活马,而你却花 500金的大价钱买一个死马的头。你拿死马的头献给我,到底居心何在?!」宦官不慌不忙地说:「请国君不要生气,听我细说分明。世上的千里马数量稀少,不是在养马场和马市上轻易见得到的。我花了三个月时间,好不容易才遇见一匹这样的马,用 500金买下死马的头,仅仅是為了抓住一次难得的机会。这马头可以向大家证明千里马并不是子虚乌有,只要我们有决心去找,就一定能找到;用 500金买一匹死马的头,等於向天下发出一个信号。这可以向人们昭示国君买千里马的诚意和决心。如果这一消息传扬开去,即使有千里马藏匿於深山密林、海角天涯,养马人听到了君王是真心买马,必定会主动牵马纷至沓来。」 果然不出宦官所料,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接连有好几个人领著千里马来见国君。 这则寓言通过价值 500金的马头使国君眾望所归,招至卖马人纷至沓来的故事,说明為了做成一件大事,首先必须要有诚意和耐心。而一个人谋事的决心,不仅仅是反映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应该用实际行动来体现。 狂 泉 从前有一个国家,一国的人都得了癲狂病,整天闹呀、叫呀,干一些荒唐至极的事。这是為什麼呢? 原来这个国家有一眼叫做「狂泉」的井,谁要是喝了那裡的水,立刻就会变得癲狂起来。而这一国的人除国君外,全都喝「狂泉」的水,所以一个个都疯疯癲癲的。 这个国家的国君之所以没有得癲狂病,是因為国君另有一口专供他一个人饮用的水井。然而全国的人都得了癲狂病,在他们眼裡,无病的国君与眾不同的样子倒成了一种病态。因此他们商量好,大家一起动手给国君治「病」。这些人轮番给国君拔火罐、扎针灸、熏艾蒿、服草药,能用的办法全用上了。国君实在不堪忍受这种折磨,只好到「狂泉」去饮水。 国君喝了「狂泉」的水以后,马上就得了癲狂病,也变成了疯子。於是,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无论国君还是臣民,都一样癲狂;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一样荒谬。所有的人都一样疯疯癲癲,这样,大家反而都高高兴兴、心安理得了。 「狂泉」只不过是一个假想的故事。不过,它却告诉我们:在举国上下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偽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為的人,要想在眾人颠倒黑白的环境裡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 秀才的「大志」 两个穷酸秀才,四体不勤,五穀不分,不事稼穡(se),不学无术,一天到晚装模作样,摇头晃脑,自作清高。衣服又旧又破,常常连肚子都填不饱,可他们依旧鄙视劳动。 一个炎炎的夏日,这两个秀才聚到一起了。他们走到村边,坐在一个大树墩上,一人拿著一把破旧的大蒲扇,不停地摇著扇,驱赶著蚊虫。他们看著农人正在地头辛苦地干活,颗颗汗珠滴在土地上,两秀才大发感叹。 一个秀才说:「他们真苦啊!这麼勤巴苦做的,落得个什麼呢?我这一辈子虽说也穷酸,可是我只要吃饱了饭、睡足了觉也就行了。我最讨厌的就是像他们这样下地去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太胸无大志了。将来有朝一日我得志了,我就一定先把肚子填得饱饱的,吃饱了再睡;睡足以后再起来吃,那该是多有福气呀!有了这样的福气,就算是实现了我的大志了。老兄,你说不是这样吗?」 另一个秀才不同意前一个秀才说的话。这个秀才说:「哎呀老兄,我和你可不一样啊。我的原则是吃饱了还要再吃,哪来的工夫去睡大觉呢?我要不停地吃,这才是享受人世间最大的乐趣。依我看,这才是我的大志!」 两个人喋喋不休地谈著他们的「大志」,原来只不过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所以到头来也只不过是画饼充飢。 两秀才的「大志」,实在是可悲又可鄙,这种寄生虫的狭隘自私,只能遗人笑柄。 秀才的忌讳 有一个叫柳冕的秀才,由於几次应试都没中,因此他最怕听到「落」、「落第」一类的字眼,连这类的同音字也不让说。谁要是犯了他的忌讳,他便大发脾气,出言不逊跟别人争。要是他的僕人误犯了忌讳,他还会鞭棍相加,搞得僕人跟他说话时总是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可是越害怕就越紧张,越容易出错。 这一年,柳冕去省城应试。他骑著马,僕人挑著行李书籍随他一同赶路,忽然,一阵风吹来,柳冕的帽子吹落在地,僕人慌忙跑著去拾帽子,并大声说道:「主人慢走,主人停下,您的帽子落地了!」这柳冕心头一惊,因「落地」正好与「落第」同音,他好不生气,用马鞭怒指僕人说:「狗奴才,胡说八道!不准说『落地』,这叫『及地』(谐音「及第」)!记住了吗?再瞎说看我不揍你!」僕人唯唯诺诺,诚惶诚恐;一边将帽子给主人戴上,一边说:「主人,这回把帽子戴牢一些,就再也不会及地了!」 这秀才一听更生气了,一鞭子便打到僕人身上,僕人被打得糊里糊涂,不知又是犯了什麼讳,无奈,只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秀才来到省城参加应试,过了一段时间,考试发榜了,他急忙打发他的僕人前去看榜。僕人来到发榜的地方,将榜上姓名从头到尾看了三个来回,就是不见「柳冕」两个字,僕人知道这回秀才又「落」了,可是回去怎麼对主人说呢?因為主人是最恨那个「落」字。僕人想去想来,忽然想起秀才平日裡绕开「落」字而用其他字替代的办法,比如说,秀才常把「安乐」(「乐」音同「落」)说成「安康」,用「康」代替「乐」,於是僕人终於找到了一个较合适的字来。 僕人回到住处,一进门,秀才立即满面春风迎上去问:「喂,我考中了吗?」僕人低著头,小声应道:「主人,您『康』了。」 柳冕自然明白这「康」字的意思,他唯恐僕人再说出那「落」字,便赶紧打发僕人出去。 秀才心虚,忌讳颇深,可是事实总是事实,你承不承认,它总是明明摆著的事实,即使不说「落地」,那也只能是自欺欺人,一种虚假的遮掩。 秀才讨钱 一位秀才正在书房裡读书,突然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位白髮苍苍的老翁。相貌长得很古怪。让进屋后,秀才问老者姓名,老人说:「我姓胡,名叫养真,其实是千年修炼得道的狐仙。因為仰慕您秀才的高雅,愿和您做个朋友,谈谈学问和诗文。」秀才从来豁达随和,听了并不以為怪,於是便同老翁谈古论今起来。老翁十分博学,谈吐极為精彩风雅,叩问他经史百家的经典要义,居然能理解深透,解释精妙,真是出口成章,气度不凡。秀才感到很出乎意料之外,因此对老翁十分佩服,从此结為知交。 有一天,在交谈中秀才小声地请求老翁道:「您对我很好,可是,您看我这麼穷,有时连饭都吃不饱。您是得道仙人,只要费举手之劳金钱肯定会马上到手。真对我好,何不给我一点小小的周济帮助呢?」老翁一听,沉默了一会儿,有点不以為然的样子。稍后又笑道:「这是很容易的事,但需要十几个钱作母钱,好生许多子钱。」秀才照办了。老翁於是同秀才来到一间密室,一边慢慢踱步,一边嘴裡唸咒语。忽然,只见无数的钱哗啦啦地从房樑上下雨似地往下落,转眼之间钱就堆了半屋,足有三尺高。老翁问秀才:「您看够了吗?」「够了够了。」秀才喜不自禁。於是两人先后出来,把门关好。送走老翁后,秀才就进密室去取钱。可开门一看,满屋的钱顷刻都不见了,只剩下原来作母钱的十几个钱,还稀稀落落地丢在地上。秀才大失所望,气呼呼地去责问老翁為何欺骗和戏弄自己。老翁淡淡地对秀才说:「我本来是要和您结个文字之交相互切磋,并没想到跟您合谋去广积钱财。刚才满屋子钱都是我临时从别人那裡借来的,為了清白,只好又还给人家去了。如果您还想发份外之财,就请您去找会偷盗的『樑上君子』作朋友吧!老夫不能成全您了。」说完,老翁拂袖而去。 精神生活也要以物质為基础,读书人也需要钱,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可借旁门左道大发横财,否则即使不遭致横祸,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良弓和利箭 有一个人背著一把大弓,四处游歷。他那张弓确实是漂亮,雕花的弓弯,上好牛皮条做的弓弦,可就是空背在背上,英雄无用武之地。有人上前好奇地问他说:「為什麼只见你有弓而没有箭呢?」那人骄傲地回答说:「我的弓是最好的弓,可惜还没有发现可供它使用的箭!」 又有一个人拿著一枝箭,到处转悠。他那枝箭的确是枝好箭,箭头包著银,锐利而闪闪发亮,箭尾上带著漂亮的羽毛。可是这支箭只能一天到晚提在这个人手中,不能实现它高远的理想。有人走过去不解地问:「怎麼你只是手裡拿著一支箭空转悠,你的弓呢?」那人不以為然地笑笑说:「我这枝箭太好了,举世无双,可惜还没有见到能发射它的好弓!」 这两个人的话被后羿(yi)听见后,后羿立即找到那个有良弓的人,又找到那个有利箭的人,对他们说:「你们的弓和箭的确都是上好的。可是,你的箭再好,不用弓发射,这支箭也只能束之高阁或被你永远地握在手中。再说你的弓,再好的弓如果没有箭,也只能是张空泛无用的弓。」 这两个人听了后羿一番话,似乎有些明白了。於是后羿对他俩说:「来,把你们的良弓、利箭合在一起,我来教你们射箭,你们再来真正领略一下你们的弓和箭好在哪裡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相互依赖对方而存在,通过对方才能显示出它本身的光彩来。如果我们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繫而片面地强调一面,那就很难使之发挥出真正的优势来。 良臣尹绰 尹 绰和赦(she)厥同在赵简子手下做官,赦厥為人圆滑,会见风使舵,看主人的脸色行事,从来不说让主子不高兴的话。尹绰就不是这样,他性格率直,对主子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外出打猎,一隻灰色的大野兔窜出来,赵简子命随从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子,谁抓到野兔谁受上奖。眾随从奋力追捕野兔,结果踩坏了一大片庄稼。野兔子抓到了,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到野兔的随从大加奖励。尹绰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的做法不妥。赵简子不高兴地说:「这个随从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办事,我為什麼不能奖励他呢?」尹绰说:「他只知道讨好您而不顾老百姓种的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当然,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样的要求,他也不会那样去做。」赵简子心裡闷闷不乐。 又一次,赵简子因头天晚上饮酒过多,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梦中。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子三月前的邀请前来求见,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為了不打扰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推辞了那位楚国人的求见,结果使那位贤人扫兴而去。赵简子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来人求见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几句。 赵简子常对手下人说:「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爱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深怕伤害了我。可是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的一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著许多人的面也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也不顾及我的面子。」 尹绰听到这些话后,依然不放过赵简子。他又跑去找赵简子,他对赵简子说:「您的话错了!作為臣下,就应帮助完善您的谋略和您的為人。赦厥从不批评您,他从不留心您的过错,更不会教您改错。我呢,总是注意您的处世為人及一举一动,凡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要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的职责。如果我连您的丑恶的一面也加以爱护,那对您有什麼益处呢?丑恶有什麼可爱的呢?如果您的丑恶越来越多,那又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严呢?」 赵简子听了,似有所悟。 由此故事可知,真正的爱护并不是一味讨好,而是在发现对方的缺点错误后,能真心指出并帮助其改正,使之不断完美起来。 见利反目 有一个读书人出外游歷。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一群儿童在拾柴禾。於是读书人把那些小孩子叫到跟前来,对他们说:「你们在拾柴的时候,谁先看到柴禾就先喊一声,这柴禾就归谁,后见到的人就不要去争夺了。你们能做得到吗?」 几个儿童都回答说:「我们做得到!」说著就都走开了,互相之间说说笑笑,非常友好,大家都显得很轻鬆、高兴。 这些孩子走著走著,忽然看到路边横著一些柴草,其中一个就先喊了一声:「看!那边有柴禾!」接著他便向那柴草跑了过去。可是,这些孩子忘了自己刚才许下的诺言,其餘几个孩子也跟著朝那有柴草的地方跑去,结果争抢起来,继而互相之间打起架来,有的还使上了鞭子和棍棒,有几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牙都打出血了。 那个读书人惊恐地看到了这情景,他急切地往回走去。他失望地叹道:「儿童為了这一点柴草都会如此争抢,何况天下人呢!天底下比小草大的利益实在太多了。人们在一般情况下,好像还能和睦相处,可是一旦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露出自私的本相,相互争抢打斗,怎能不受伤呢?」 可见有些人平常好像能和睦共事,而一旦利益当前,便一改往日的和善谦恭,反目相争,实在是要不得啊。
防患於未然 有一家人家做了新房子,但厨房没有安排好,烧火的土灶烟囱砌得太直,土灶旁边堆著一大堆柴草。 一天,这家主人请客。有位客人看到主人家厨房的这些情况,就对主人说:「你家的厨房应该整顿一下。」 主人问道:「為什麼呢?」 客人说:「你家烟囱砌得太直,柴草放得离火太近。你应将烟囱改砌得弯曲一些,柴草也要搬远一些,不然的话,容易发生火灾。」 主人听了,笑了笑,不以為然,没放在心上,不久也就把这事忘到脑后去了。 后来,这家人家果然失了火,左邻右舍立即赶来,有的浇水,有的撤土,有的搬东西,大家一起奋力扑救,大火终於被扑灭,除了将厨房裡的东西烧了一小半外,总算没酿成大祸。 為了酬谢大家的全力救助,主人杀牛备酒,办了酒席。席间,主人热情地请被烧伤的人坐在上席,其餘的人也按功劳大小依次入座,惟独没有请那个建议改修烟囱、搬走柴草的人。 大家高高兴兴地吃著喝著。忽然有人提醒主人说:「要是当初您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改建烟囱,搬走柴草,就不会造成今天的损失,也用不著杀牛买酒来酬谢大家了。现在,您论功请客,怎麼可以忘了那位事先提醒、劝告您的客人呢?难道提出防火的没有功,只有参加救火的人才算有功吗?我看哪,您应该把那位劝您的客人请来,并请他上坐才对呀!」 主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赶忙把那位客人请来,不但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还真的请他坐了上席,眾人也都拍手称好。 事后,主人新建厨房时,就按那位客人的建议做了,把烟囱砌成弯曲的,柴草也放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因為以后的日子还长著呢。 什麼事情都要有个预见性,如果自己没意识到,听听别人的建议也是好的,防患於未然总比出了险情再去补救更為重要。 依人门户 从前,每逢新春佳节到来,人们都要在自家的门两旁贴上桃符,写上一些吉祥喜庆的话,為的是祈祷新的一年人丁兴旺,五穀丰登,做什麼事都有好兆头。这些桃符一般都要贴到下一个新年才换掉。 到了端午节,各家各户又用艾草扎成一个人的形状掛在门框上方,利用艾草的气味来驱除蚊蝇害虫,消除毒气瘴气。 有一天,门边的桃符一抬头,看见门框上用艾草扎成的小人掛在那裡,便十分生气,於是对艾草骂道:「你是什麼东西,竟敢佔居我的上位?」 艾草弯腰看了看已经破旧褪色的桃符,不服气地说:「你都已经半截身子埋进土裡去了,还有什麼脸来跟我争上位下位,你生来就只配在我的下面!」 桃符见小艾草人这麼傲慢,更生气了,便又说:「我起码是出自文人之手,和笔墨香味有联繫,我的出身高雅。而你,来自田边野地的一把蒿草,用几截破绳一缠,配掛在我的上边麼?自己也不瞧瞧自己是副什麼模样!」 艾草人一点儿也不示弱,冷笑著说:「管你高雅不高雅,瞧你风烛残年,主人早将你忘了,眼下注重的却是我……」 就这样,桃符和艾草你一句我一句,彼此争辩不休,他们吵闹的声音越来越大,以至於惊动了门神。门神出来劝解正在争论的桃符和艾草人,他说:「两位兄弟,我看还是不要再争吵了吧。我们这等人,本来就没什麼大本事,现在只不过是依附在人家的门户上才得以安身混日子,还怎麼好意思去争什麼高低上下呢?」 一番话,说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那些本来就没什麼大本事、也没什麼才干的人,往往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却偏偏还要互相攀比争待遇,实在是可笑得很。 侏儒梦灶 卫灵公在位时,不大亲理朝政。这给一些有政治野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用腐蚀、献媚的手段取悦於灵公,从而换取灵公的宠信。在封建官场的争权夺利中,弥子瑕是一个获胜者。他不仅使卫灵公对他言听计从,而且即使他用自己所把持的朝廷大权為非作歹,灵公也不去过问。对此,很多人深感痛恨。 有一次,一个侏儒求见灵公。进殿后,他兴冲冲朝灵公走去。到了灵公面前,他神秘地说了一句:「我昨天做的一个梦已经应验了!」灵公好奇地问:「是怎样的一个梦?」侏儒说:「我梦见了一口灶。它预示我能见君王。现在我不是见到君王您了吗?这说明我的梦已经应验。」灵公一听很生气。他忿忿地说:「人们都把国君比做太阳,你却把梦见灶与求见我联繫在一起,真是岂有此理!」侏儒说道:「请君王息怒。我这样讲是有道理的。大家都知道太阳的光芒普照天下,地上没有哪一件东西能遮挡其光辉;君王的功德荫庇全国,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取而代之。然而灶却不一样。如果有一个人坐在灶前烧火,就能把灶口完全遮住,他身后的人哪裡还能看到灶膛裡的光亮呢?现在君王身边不是经常只有一个人在那裡『烧火』吗?既然如此,我见您之前没有梦见太阳而是梦见了灶,难道有什麼不对吗?」 这篇故事,抓住了封建君王好大喜功、梦想与日同辉的自私心理,把一个不理朝政的昏君比做灶,其寓意是以此来藐视、刺激他,促使其摆脱个别坏人的控制,振兴朝纲。同时,寓言还告诫人们,我们对於弥子瑕那种通过给君王歌功颂德来博取名利的野心家,决不能掉以轻心。 两人一心 越国人甲父史和公石师各有所长。甲父史善於计谋,但处事很不果断;公石师处事果断,却缺少心计,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因為这两个人交情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合谋共事。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有一条心。这两个人无论一起去干什麼,总是心想事成。 后来,他们在一些小事上发生了冲突,吵完架后就分了手。当他们各行其是的时候,都在自己的政务中屡获败绩。 一个叫密须奋的人对此感到十分痛心。他哭著规劝两人说:「你们听说过海裡的水母没有?牠没有眼睛,靠虾来带路,而虾则分享著水母的食物。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我们再看一看琐(王吉)吧!牠是一种带有螺壳的共栖动物,寄生蟹把牠的腹部当作巢穴。琐(王吉)飢饿了,靠螃蟹出去觅食。螃蟹回来以后,琐(王吉)因吃到了食物而饱,螃蟹因有了巢穴而安。这是又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例子。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不知你们听说过蟨(jue)鼠没有。牠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行。可是邛(qiong)邛岠(ju)虚则四足高、善走路而不善求食。平时邛邛岠虚靠蟨鼠提供的甘草生活;一旦遭遇劫难,邛邛岠虚则背著蟨鼠逃跑。牠们也是互相依赖的。恐怕你们还没有见过双方不能分开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头鸟。这种鸟有两个头共长在一个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两个鸟头飢饿起来互相啄咬,其中的一个睡著了,另一个就往牠嘴裡塞毒草。如果睡梦中的鸟头嚥下了毒草,两个鸟头就会一起死去。牠们谁也不能从分裂中得到好处。下面我再举一个人类的例子。北方有一种肩并肩长在一起的『比肩人』。他们轮流著吃喝、交替著看东西,死一个则全死,同样是二者不可分离。现在你们两人与这种『比肩人』非常相似。你们和『比肩人』的区别仅仅在於,『比肩人』是通过形体,而你们是通过事业联繫在一起的。既然你们独自处事时连连失败,為什麼还不和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师听了密须奋的劝解,对视著会意地说:「要不是密须奋这番道理讲得好,我们还会单枪匹马受更多的挫折!」於是,两人言归於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这则寓言通过密须奋讲的五个故事以及甲父史和公石师的经验、教训告诉大家,生物界中各种个体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争生存、求发展的斗争中,只有坚持团结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两小儿辩日 大教育家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於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麼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麼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颼颼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两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谁是谁非了。孔子只好哑口无言。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啟示是: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必须深化认识,进行辩证思维。 两匹马 从前,有两个人骑著马并排走在路上,一个人骑著一匹国马,另一个人骑的是一匹骏马。 这两匹马的性格不太相同,国马温顺,骏马暴躁,在一起行路的时间长了,免不了有些磕磕碰碰的。也不知道究竟是為了什麼,骏马忽然在国马的颈上咬了一口,顿时鲜血直流。国马负痛跳开,但牠并没有扑上去和骏马撕打,只是委屈地低低嘶鸣了几声,盯著骏马看了一会儿,还是照原来那样驮著主人默默赶路。 时间不长,骏马就随主人回家了。说来奇怪,骏马回家以后,也不知是被什麼所困扰,一直都惊恐不安,有两天的时间,不管主人怎麼哄牠、打牠,用尽了各种办法,牠都既不吃东西,也不肯喝一口水,成天站在马厩裡,两腿索索发抖,像是很恐惧的样子。 骏马的主人对此感到十分迷惑不解,就去找国马的主人问道:「我那匹骏马,也不知是不是得了什麼病,我用最好的草料喂牠,牠一口也不尝,我用鞭子逼著牠吃,牠也还是无动於衷,这可怎麼办哪!」 国马的主人一听就明白了,解释说:「那一定是骏马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惭愧和后悔了。这样吧,我带国马去看看牠,让牠明白就好了。」 於是,国马的主人就牵著国马去看骏马。国马一见到骏马,就迎上去用鼻子围著牠嗅来嗅去,一副亲密的样子。骏马见国马一点嫌隙的意思都没有,也就用鼻子嗅著国马,表示欢迎,两匹马开始一块儿有滋有味地吃起草来。 国马被咬了一口,却非常宽宏大量,一点都不记仇,并用自己的宽容感动了骏马。而骏马知道自己做了错事也毫不纵容自己,懂得羞愧和悔改。我们做人也要有这两匹马的精神:宽以待人,知错就改。 两个青年学棋 有两个青年人想学下棋。他们听说奕秋是全国最有名的棋手,就邀著一起来到奕秋这裡,拜奕秋為师学下棋。 由於这两个学下棋的青年人学习时用心程度不一样,最后学习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全神贯注地听奕秋讲解下棋的技艺。因為他听讲时思想集中,学得快,懂得深,下棋的技巧也掌握得熟练多了,后来也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另一个学下棋的青年人则不同,每次当奕秋讲下棋的时候,他虽然也坐在那裡听,可是思想却开了小差,总觉得有大天鹅快要飞过来了。待天鹅快要飞到眼前时该要準备好弓和箭了。他一心想著当天鹅飞近后该如何拿弓,如何搭箭,又要如何瞄準,然后再怎样放箭,向最大的天鹅射去,等等。这个青年人虽然和前一个青年人同在一道学习下棋,但由於他老是思想不集中,而是沉思在遐想之中。结果学习的效果却远远不如前一个全神贯注、用心学习下棋的青年人 难道说是后一个青年人在才智上不如前一个青年人吗?当然不是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只有全神贯注、用心学习的人才会学好本领,在学习上三心二意、极不专心的人是学而无成的。 其父善游 一天,有个人走到江边,老远就看到一个汉子抱著一个婴儿,正要把他拋到江裡去。婴儿大声哭著、叫著,吓得用双手紧抓著汉子的衣襟挣扎著不放。 这时,围上来一群人。有人指著那汉子问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那汉子说:「我要把他放到水裡去让他自己游水。」 那些人都感到十分诧异。其中一个人指著汉子说:「这麼小的婴儿怎麼会游水呢?把他一丢进水裡不就会没命了吗?」那汉子满不在乎地说:「这个孩子的父亲十分擅长游泳,水性很好,因此孩子的水性肯定也好。把他扔到江裡去,我们正好可以欣赏小孩子游泳。」 听了那汉子的话,人们都摇头。其中有个人斥责汉子说:「你这人也太混账了!他父亲擅长游泳,这孩子难道也肯定擅长游泳吗?我问,你父亲擅长什麼?」 汉子回答说:「木匠。」 那人又问:「你也会木匠吗?」汉子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也擅长木匠。」那人问:「你生下来就擅长木匠吗?」汉子说:「是长大后跟随父亲学的。」 那人说:「这就是了。你父亲擅长木匠,你不可能生下来就会木匠,而是后来学的。你怎麼能要求这个婴儿生下来就像他父亲一样会水呢?像你这样办事情,也真是太荒谬了!」 故事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是无法遗传的。一个人单纯强调先天智力和体能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后天刻苦学习的重要性,那是幼稚可笑的。
老虎模型 在楚国,有一家人深受狐狸之害。狡猾的狐狸经常趁其不备,跑到院子裡来偷隻鸡呀,摸条狗呀,闹得这一家鸡犬不寧。这家人想了许多法子来抓狐狸,可是都没能抓到。 后来,有人给他家出了个主意,说:「老虎是山裡的百兽之王,普天下的兽类见了牠,都会害怕得丢魂弃魄,一个个只能趴在地上等死。」楚人感到此话有理,於是就用竹篾(mie)编了一个老虎模型,再用一张虎皮蒙在外面,放置在自家的窗户之下。没过几天,狐狸又来骚扰了,牠刚一进院门就撞见了这个老虎模型,直吓得大叫一声,即刻就倒在了地上,只剩下束手就擒的份儿了。 又有一天,不知从何处来了一头野猪,窜到这楚人家的地裡去糟蹋庄嫁。於是,楚人又将老虎模型预先埋伏在草丛之中,同时派自己的儿子手执利戈,守候在大路上。一切安排就绪以后,他就让那些在地裡干活的人齐声大喊,吓得那头野猪赶紧往草丛中逃生,可是在那裡又看到了老虎模型,於是又折转身来,往大路上奔去,结果就被守候在大路上的儿子给抓获了。 有了这两次经歷以后,楚人兴奋异常,他以為凭著这个老虎模型就可以降伏天下所有的野兽了。恰在此时,野外又发现了一种形状像马的动物,这位楚人立即带上老虎模型前往驱赶牠。 有些见多识广的人出面劝阻楚人:「这种形状像马的动物就是『駮』(bo)呀,牠连真的老虎都会吃掉,你又何必带个假的老虎模型去送死呢?你这样去是要遭殃的!」可是楚人却听不进这善意的劝告,依然孤身前往。他到了野外之后,只见那像马的駮吼声如雷,一下子就冲到了楚人面前,迅速踢翻了他带去的老虎模型,接著就用前爪将楚人抓住,拚命撕咬,不一会儿就将楚人咬死了,脑浆溅了一地。 这个楚人製造了一个老虎模型,本来是只能用来吓唬狐狸和野猪一类并不强大的敌手的。可是他却错误地以為老虎模型无往不胜,结果在遇上了真正的强敌之后,只能落得个粉身碎骨的可悲下场。 老曹斗鬼 古时候掌管钱粮的官员叫司农。有一个名叫曹竹虚的司农在与朋友閒谈时说:他有一个同族哥哥由安徽歙县到扬州去,途中经过一个朋友家,朋友将他留下小住几日。当时正值烈日当空、酷暑炎热的夏季。朋友把他引到自己的书房去坐,那书房又宽敞又凉快。两人谈得很投机,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下来,曹竹虚的哥哥老曹想就在朋友的书房裡过夜。他的朋友对他说:「我不是捨不得将书房让你住,只是这书房裡晚上闹鬼,半夜出来怪怕人的。我怕你晚上看见了害怕,睡不好觉。」老曹却不以為然,偏要在那书房裡住下,他的朋友没法,只好在书房裡备下卧具,让老曹睡觉。 老曹由於好奇,又是新到朋友家,半夜时分,还没有睡著。过了一会儿,看到有一个东西慢慢地从门缝裡爬了进来,模模糊糊看到是薄薄的,薄得只有两张纸片那麼厚。那东西进来之后,渐渐地舒展开来,渐渐变作人的模样,越来越清楚了,原来是个女人。老曹一点儿也不怕,认真地看著。只见那女人忽然披散头髮,吐出舌头,噢!原来是一个女吊颈鬼。老曹笑著说:「你这还是原来这些头髮,只是稍微乱了一些;也还是原来这隻舌头,就是比刚才要略长了一些,变去变来都是你原来的头,你原来的头髮,你原来的舌头,只不过是稍微乱了一些,长了一些,这又有什麼可怕的呢!」那鬼听到后忽然把自己的头从颈子上摘下来,又放在案桌上。老曹看到后「哈哈」笑了起来,笑著说:「刚才你有头,一会儿披散了头髮,一会儿又弄长了舌头。你有头时尚且不值得害怕,更何况没有头了,更没有什麼可怕的了。」鬼的本领已经使完了,见没有吓住老曹,转眼间一闪,不见了。第二天,老曹离开朋友家到扬州去了。 过了些时日,老曹从扬州回家的路上,又经过这裡,仍住在朋友家这间书房裡。也是到了半夜时分,看见门缝裡又有什麼东西在那儿慢慢地爬著。等到门缝裡慢慢爬著的那傢伙刚刚露出一个头时,老曹就冷不防猛地吐它一口唾沫,并大声说:「又是这个叫人扫兴的傢伙作什麼祟呢?没有什麼值得害怕的,又来干什麼?」鬼觉得再没有什麼法子使老曹害怕了,竟然不敢进到书房中来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告诉人们:对待鬼魅邪气要敢於揭露敢於斗争,正气就会上升。否则,就会遭到鬼魅邪气的迫害。 老鼠装死 苏軾在一次夜读中忽然听到一阵老鼠啃东西的声音。他估计这声音是从床下传出来的,於是用手在床上使劲地拍打了几下,想借此把老鼠吓跑。然而这种办法收效并不大,仅仅安静了一会,老鼠又不停地啃起东西来了。 夜裡老鼠啃东西的声音既令人心烦,又让人恼怒,因此,苏軾吩咐书僮去捉老鼠。 书僮端著烛台往床下一照,发现咕唧咕唧的声音是从一个被绳子繫住了口的严实袋子裡发出的,於是高兴地说道:「哈哈,老鼠被关在袋子裡面了,牠还能往哪儿跑呢?」书僮小心翼翼地解开繫紧袋口的绳子,只让袋口露出一条狭窄的缝隙,试图等老鼠刚一露头就捉住牠。可是书僮等呀等呀,不仅没有等到老鼠出来,而且连一点响声也听不到了。因此,他感到非常奇怪。為了弄个水落石出,书僮打开袋口,端起蜡烛把袋子裡面照了个通亮。他发现袋中一动不动地躺著一隻死老鼠。书僮惊讶地说道:「这真是怪事!刚才这袋子裡分明有一隻啃东西的活老鼠,牠怎麼会突然间死去呢?如果这隻老鼠刚才就是一隻死老鼠,那麼啃东西的声音难道是鬼发出来的吗?」 好奇心驱使书僮进一步往下追究。他两手抓著袋底把袋子往上一提,然后用力抖了几下,想把袋子抖落一空,看个结果。可是袋子裡面除了老鼠没有旁物。他只听见老鼠落地「彭」地一响,还没来得及去捡那隻死鼠,却看到死鼠突然復活,一溜烟就逃走了。 苏軾被老鼠的吵闹折腾了半天,结果老鼠把他的书僮弄了一个措手不及就溜掉了,因此心裡很不愉快。他恨恨地说道:「想不到一隻老鼠有这麼狡猾!牠无法咬破坚固的袋子逃跑,就用啃咬之声招人来解开袋口;当你守候在袋口伺机去捉牠的时候,牠却装死矇骗你放鬆警惕。一个小动物耍出的狡猾花招居然骗得过人,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可恨的事情!」 一隻老鼠,其体能和智能远不是人类的对手,但是这不等於说人类与一个弱小的对手相比,没有自己的短处。书僮因為只看到了人类具有思维能力的长处,而忽视了老鼠求生的乖巧和逃生的敏捷,所以被弱小的对手所捉弄。这一故事告诉我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仅是一个人取得节节长进的关键,而且是排除各种困难、克敌制胜的法宝。 自作自受 唐高宗死后,皇后武则天独揽大权,直至登基做了女皇帝。则天女皇用严刑酷法,对那些為非作歹的贪官污吏进行制裁。当时,有人密告文昌右丞相周兴企图谋反。於是,武则天派酷吏来俊臣去审理此案。 来俊臣派人请来周兴,不动声色地先假意与周兴聊天,并请他一起喝酒。酒宴上,来俊臣问周兴说:「现在有些囚犯不服罪,你说用什麼方法让他们认罪,用什麼方法制裁他们才好呢?」 这周兴也算是一个酷吏了,他整人的法子五花八门。这次来俊臣把他请来,他还蒙在鼓裡,一点也不瞭解真相,因此他洋洋得意地呷著美酒,同时自作聪明地向来俊臣介绍了一种自己惯常使用的整人办法。他说:「这简单得很,我有一个好办法,包管让囚犯一个个服服贴贴。」 来俊臣不动声色地说:「什麼办法,请仔细介绍,我也照此办理。」 周兴说:「拿一个大罈子来,周围堆上火炭烧烤,待烤得滚烫时,令犯人进到大坛子裡去,看谁还敢不招供他的罪行?」 来俊臣听罢,立即派人搬来一个大罈子,按周兴所说的办法在罈子周围点上炭火。不一会,罈子烧得滚烫。来俊臣站起身来对周兴说道:「现在皇宫内部传出命令,要我来审问老兄你的罪行,我想还是先请老兄进入这个大瓮裡去再说吧,也好亲自体会体会你自己的杰作呀。」 来俊臣的话音刚落,周兴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下,使劲地叩头谢罪。 看起来,那些作恶多端变著法子整人的人,也有遭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下场的那一天。 自作聪明的墨鱼 海裡有一种长得弯弯曲曲的动物,牠的名字叫作墨鱼。墨鱼每天在海裡游来游去,常常会遇见敌人。有一次,牠撞上了一条正在觅食的大鯊鱼。大鯊鱼正饿得发慌,一见了这肥美的墨鱼,不禁喜从心起,牠露出一口锋利的白牙齿,气势汹汹地向墨鱼直冲过来,要是真的打起来,墨鱼哪裡是鯊鱼的对手,可就是想逃,牠也游不过鯊鱼,怎麼办呢?墨鱼自有牠的一套本领。原来墨鱼肚子裡有个墨囊,这会儿牠赶紧把裡面的墨汁全挤出来,牠周围的海水顿时漆黑一片。大鯊鱼不提防,一头撞了进去,什麼也看不见,乱冲乱闯,墨鱼趁机溜掉了。 这下,墨鱼得意极了。牠游到温暖的浅海处,沾沾自喜地想:我真是本领高强,看来有这护身法宝,什麼都不用怕了。 正想著,墨鱼一眼看见不远处有父子俩正在捕鱼,心下一阵惊慌:呀,要赶紧想办法把自己藏起来,不然叫他们看见就糟了。於是牠又放出墨汁将身边的一片海水染黑。这一放不打紧,老渔人本没有注意到这边,忽然见到海水变黑了,高兴地对儿子说:「快看,那边一定是墨鱼!」於是父子俩顺著墨跡追过去,轻而易举地将这条自作聪明的墨鱼抓到了手。 墨鱼没有考虑到情况的变化,便将小聪明胡乱施展一气,反而暴露了目标而被捕获,这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為了招徠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著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麼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著,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製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著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麼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麼盾都不可抵挡。那麼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著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楚人说话绝对化,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难免陷入尷尬境地。要知道,戳不破的盾与戳无不破的矛是不可能并存於世的。因此,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餘地,不要做满说绝走极端。 自食其力好 齐国有个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自己又无一技之长,没有谋生的手段,每天只有靠在城裡乞讨度日,生活十分困窘。 那时的城市又不大,他天天走的都是那几条街巷,讨的总是那几户人家。开始,人们出於一种同情心,还给他一点残菜剩饭;时间长了以后,人们就觉得他来的次数太多了,令人生厌,於是谁也不愿意再给他一些食物了。為此,他只有忍饥挨饿的份了。 恰在此时,有个姓田的马医因活太多,忙不过来,需要找一个帮手。这个乞丐便主动找上门去,请求在马厩裡给马医打打杂工,以此换取一日三餐。这样,他再也不用沿街乞讨,晚上也不必漂泊流浪,安定的生活使他的日子变得充实起来,干活也格外卖力。 可是,又有人在一旁取笑他了:「马医本来就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而你不过是為了混口饭吃,就去给马医打杂、当下手,这不是你的莫大的耻辱吗?」 这个昔日的乞丐平静地回答:「依我看,天下最大的耻辱莫过於寄生虫,靠乞讨度日。过去,我為了活命,连讨饭都不感到羞耻;如今能帮马医干活,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这又怎麼能说是耻辱呢?」 这个齐国人的生活态度是正确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自食其力好。 西门豹罢官 西门豹初任鄴(ye)地的县官时,终日勤勉,為官清廉,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深得民心,不过他对魏文侯的左右亲信从不去巴结讨好,所以这伙人怀恨在心,便勾结起来,说了西门豹的许多坏话。年底,西门豹向魏文侯作述职报告后,政绩突出的他本应受嘉奖,却被收去了官印,魏文侯罢了他的官。 西门豹心裡明白自已被罢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的一年裡,我缺乏做官的经验,现在我已经开窍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年,如治理不当,甘愿受死。」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又将官印给了他。 西门豹回到任所后,开始疏於实事,而去极力巴结魏文侯的左右。又一年过去了,他照例去述职,虽然政绩比上年大為下降,可魏文侯却称讚有加,奖赏丰厚。这时,西门豹严肃地对魏文侯说:「去年我為您和百姓為官有政绩,您却收缴了我的官印。如今我因為注重亲近您的左右,所以印象好,您就对我大加礼遇,可实际功劳大不如过去。这种赏罚不明的官我不想再做下去了。」说完,西门豹把官印交给魏文候便走。魏文侯省悟过来,连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说:「过去我对你不瞭解,有偏见。今天我对你加深了认识,希望你继续做官,為国效力。」 西门豹的故事说明:正直的人,如果遇上心术不正的上级,就会受压制,容易被误解,以致造成人妖颠倒、是非不分的反常现象。贤明的领导者,只有远小人、近君子,才能减少赏罚不明的失误。
何姓何国人 唐代有一位高僧,法名僧伽。龙朔年间,僧伽常在长江、淮河一带云游,他修行深邃,心存四海之间,行跡奇特。 一天,僧伽行至一处河滩,他看那远帆、白云,心中甚是空旷、超脱。正一人不知不觉散步间,迎面走来当地一书生。书生见这位僧人仙风道骨,高雅不俗,便上前与他攀谈。 书生问:「敢问高僧,姓何?」 僧伽双手合十,低眉闭眼,回答:「僧何姓。」 书生觉得真巧,这位高僧竟然就是姓何。书生接著又问:「高僧不知何国人?」 僧伽手捻佛珠,很自然地脱口答道:「何国人。」 书生听后,明白了,原来这位僧人姓何,是何国人。 过了几年,僧伽因病逝世,大才子李邕(yong)為僧伽写碑文。李邕找来当年曾与僧伽交谈过的那位书生,书生将僧伽所言说给李邕听了,李邕也并未理解高僧对书生所说话的真正含义,他和书生的理解是一样的。於是,李邕在给僧伽所写传记中这样写道:「大师姓何,何国人氏。」 这碑文实在有点像对痴人说梦话,不知所云。其实,僧伽作為出家人,四海為家,也无所谓姓氏、故乡,而大才子李邕竟也只会表面理解、悟不出深意,可见凡夫俗子原来比不上道行高远的出家人,闹出如此笑话,背离原话旨意,最后遗人笑柄。 吝嗇鬼 有个人的邻居是个十分慳吝的人,人们都叫他吝嗇鬼。吝嗇鬼家裡粮满仓、柴成垛,可他还总是装穷叫苦,佔别人的便宜。 一天,吝嗇鬼家裡来了客人,吝嗇鬼把酒肉都藏了起来,装著很為难的样子,到邻居家借了几颗菜、一小盅油,回家煮了点稀饭「招待」了客人。晚上,等客人走后,吝嗇鬼一家才又重新做了香喷喷的饭菜,舒舒服服吃了一顿。其实吝嗇鬼家的生活是很富裕的,可是他总希望著更加富裕。 一天,吝嗇鬼忽然想起来要去祭土地神,因為他觉得土地神是能保佑他更加富裕的神。祭神是需要献上供品的,吝嗇鬼希望土地神赐给自己更多的财富,却又捨不得投入一点点供品。面对著家中的大米、白面、鱼肉、好酒,吝嗇鬼犯了难。他摸了摸雪白的米饭、馒头,闻了闻香喷喷的腊肉熏鱼,碰了碰盖得严严实实的成坛的老酒,终於没捨得拿出来。 吝嗇鬼狠狠心、咬咬牙,拿半碗大米到邻居家换了一碗小米饭,从当天吃剩的菜中拣了三条小鱼,又将未喝完的半瓶酒带上,就很慷慨地出了家门。 到了土地神住的庙中,他摆上那些不像样子的供品,认真地祈祷说:「土地爷爷,我拿了酒、鱼、米饭来供奉您老人家,请您保佑我有更多的财富吧。让我那乾旱的高坡地也都长出茂盛的庄稼;让我那水涝的湖洼地也都收穫上万石的粮食吧!请将我的这些财富和您的保佑传给我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也年年丰收,永远获得多多的财富吧。」 这个吝嗇鬼的要求实在是太多了,他不但希望土地神保佑他自己获得许多,还希望保佑他的后代子孙也要得到许多。可是他供奉给土地神的又有多少呢? 这种只知道无止境地向别人索取,却不考虑对别人也应付出的人,会真的得到别人的赐予吗? 吴裕与公孙穆 公孙穆生活在东汉时期,他非常热爱学习,总是想尽办法,抓住一切机会来学习,当时的许多人都因為他好学而对他交口称讚。 公孙穆读了不少书以后,还想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完善自己,但是靠自学又觉得力不从心。那时候设有太学,太学裡的老师知识渊博、见识很广,公孙穆就想进太学去继续学习。可是上太学需要交一大笔学费,另外还有平时食宿的花销,数额高得惊人,而公孙穆家裡很穷,根本出不起这笔钱。怎麼办呢?公孙穆一下子也想不出什麼主意来,只好先暂时停止了学习。為此,他苦恼极了。 有个富商名叫吴裕,十分通情达理,对人总是很诚恳。有一次,他要招雇一批舂米的工人,派人把消息放了出去。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公孙穆,公孙穆高兴极了。他想:这下可有机会赚些钱继续求学了!那时候,去给人舂米被认為是低贱的工作,但公孙穆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他把自己打扮成那种干重体力活的样子,穿一套短衫短裤,就去应徵了。 一天,吴裕打算去舂米的地方转一转,巡视一番。他信步一路走来,东瞧瞧,西看看,最后在公孙穆身边站住了。公孙穆正干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注意吴裕在他旁边,还是一个劲地舂他的米。 过了好一会儿,吴裕越看越觉得公孙穆的动作不很熟练,体力也不怎麼好,不太像一个舂米工人,就问他道:「小伙子,你為什麼会到我这儿来工作呢?」公孙穆随口答道:「為了赚些钱作学费。」吴裕说:「哦,原来你是个读书人啊,怪不得我看你斯斯文文的,不太像工人。别干了,休息一会儿吧,咱们俩聊聊!」 他俩谈得十分投机,相见恨晚。后来,这两个人就结成了莫逆之交。 吴裕并没有因為贫富悬殊而看不起公孙穆这个穷书生,反而同他交上了朋友。这种不以物质的眼光看人的精神是很可贵的。我们交朋友,也同样不应以贵贱、贫富為标準,而要更看重一个人的才识和品行。 吹牛无边 有三位老人都擅长吹牛,平时与人谈话,一般没人吹得过他们。可是这一天,这三位会吹的老人却碰到了一起。 正巧,有一个过路人走来了,看到3位年纪大的人在一起,便上前询问他们的年龄。过路人很有礼貌地问:「请问各位老丈今年高寿?」 其中一位老人摸了摸满头白髮,说:「你问我的年纪,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我小时候,曾经跟盘古在一起玩耍,我们的交情不浅,他还叫我哥哥哩。」 过路人听了吓了一跳,心想,还真没见过这般老寿星呢。 另一位老人说:「问我的年纪有多大吗?这麼跟你说吧,大海的水每次变成桑田的时候,我就记下一个筹码,不知有多少次了,反正这样的筹码我已经放满了10间屋子!」 过路人一听大為惊骇,今天可看见老神仙了,真是大开眼界。 第三位老人说:「你们听说过王母娘娘的仙桃吗?那可是一万年才熟一次的呀!可我吃的仙桃已经无数,我每吃一个仙桃,就把它的核丢到崑崙山下,而今那些丢掉的仙桃核,已经堆积得和崑崙山一样高了!」 过路人这一次反而非常平静,一点儿也不吃惊,他说:「原来是三个老牛皮精。」 这故事指出:吹牛皮如果吹到了离奇的地步,又有什麼意义呢?那种根本不存在的长寿与那些生命短促的蜉蝣(fu you)、朝菌,又有什麼区别呢?
囫圇吞枣 有几个人閒来无事,在一起聊天。一个年纪大的人对周围几个人说:「吃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不过,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可以健脾,但吃多了却对牙齿有害。」 人群中一个呆头呆脑的青年人觉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好主意,可以吃梨有利牙齿又不伤脾,吃枣健脾又不至於伤牙齿。」 那位年纪大的人连忙问他说:「你有什麼好主意,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说:「吃梨的时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却不嚥下去,它就伤不著脾了;吃枣的时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著牙齿了吗?」 一个人听了青年说的话,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将枣囫圇著吞下去了吗?」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个青年人抓耳挠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这个年轻人自作聪明,如果按他说的办法囫圇吞枣的话,那枣子整个地连核也吞下去了,难以消化,哪还谈得上什麼健脾呢?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对所接受的知识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剥,那是得不到什麼收益的。 宋大贤斗鬼 南阳的西郊有一座亭子,本来修建它是為了让过路的人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可是这一带常常有恶鬼出没,搞得人心惶惶,再没有人敢到那裡去过夜。不然的话,就会遭到灾祸。 南阳地方有个叫宋大贤的人,他身材魁梧,血气方刚,為人正直勇敢,天不怕地不怕,从来就不信邪,还学了一身好武艺。宋大贤听说西郊的亭子闹鬼,嫉恶如仇的他决心去看个究竟,也许还能為民除害。这麼想著,他也不带任何兵刃利器,仅仅只是背上自己心爱的古琴就出发了。 夜幕降临了,亭子四周的树林影影绰绰,显得神秘恐怖,偶尔传来一两声猫头鹰凄厉的叫声更是给夜色增添了几分诡异的气氛。宋大贤一点儿都不害怕,一个人坐在亭楼裡,悠然自得地弹著琴。 忽然,楼梯上传来一阵「吱吱嘎嘎」的响声,不一会儿,一个恶鬼就来到了宋大贤面前。这个恶鬼一头火红的乱髮披肩,眼睛闪著荧荧绿光,长长的獠牙露在外面,拖著一条血红的舌头,指甲又尖又长,样子可怕极了。它呲牙瞪眼地对宋大贤说:「你是何方狂徒,竟然有胆子到这裡来,想尝尝我的厉害吗?」宋大贤正眼都懒得瞧它,仍然自顾自地弹他的琴。 恶鬼见宋大贤无动於衷,就转身高去。过了一小会儿,恶鬼又从街市上回来,拎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问宋大贤:「你愿不愿意睡一会儿呢?」说著就将那颗人头扔在宋大贤面前。宋大贤还是没有被吓住,反而哈哈大笑著说:「太好了,我睡觉正缺个枕头,你為我想得太周到了!」恶鬼见这个办法还是不起作用,又转身走了。 过了很长时间,恶鬼再次回到楼上,恶狠狠地对宋大贤说:「喂,你敢不敢和我比试一下搏斗的本领?」话音未落,就向宋大贤扑过去。宋大贤眼疾手快,猛地一闪,抓住鬼的腰,把它倒提起来,用力抡转。恶鬼受不了了,凄厉地号哭著求饶,见宋大贤不為所动,又求宋大贤快点把它弄死,免得再受痛苦。宋大贤将恶鬼打死后,定睛一看,原来是一隻老狐狸。 从这以后,亭子清静了,再也没有野鬼来骚扰人了。 宋大贤斗鬼的经歷告诉我们,邪恶势力的本质是虚弱的,我们不应被其强大的外表所吓倒,而要坚决与之作斗争,绝不手软,因為邪终不能胜正。 宋王出逃 西周时期的宋国是地处中原腹地的一个小国。自周武王灭商,由周公赐地封侯以来,这个由殷商后裔掌管的小国统治者一直过著苟且偷安、无所作為的生活。乃至春秋末年,强大的齐国起兵攻打宋国时,宋王还没有警觉。他虽然派了人去瞭解齐兵进犯的情况,但是对打听消息的人提供的情况并不相信。他派的探马回来说:「齐兵已经迫近,都城裡的人都很恐惧。」宋王身边的大臣却说:「他这种说法分明是在动摇人心,是一种『肉自生虫』的表现,自己先从内部腐烂了。以宋国的强大和齐国的弱小而论,哪裡就会危险到这种地步呢?」宋王听了这样的解释,立即以欺君之罪杀了那个探马。紧接著,宋王又派一个人再去瞭解齐兵的动向。使者回来以后说的情况和前一次没有两样。宋王愤怒之下又在杀了这个使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宋王竟一连下令杀了3个使者。 随后宋王又派了一个人出去侦察。这个人出了城没走多远就发现了齐兵。他在回城的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哥哥。哥哥问道:「齐国马上就要兵临城下,宋国的都城危在旦夕,你现在打算到哪裡去?」弟弟回答说:「我受宋王之遣出来侦察敌情,没想到敌人已经这麼近了。我正想回城报告敌兵迫近、国人恐慌的情况,但是又怕落得如同前几个使者那样的下场。讲真话会死,不讲真话被人发现恐怕也会死,所以此刻我不知如何是好!」他哥哥对他说:「你千万不能再报告实情了。只要不是立即就死,即使齐兵攻破了城池,你还有一线逃生的希望。然而你若报告了实情,肯定会比别人先死。」弟弟按照哥哥的意图去做了。他回报宋王说:「我出北门骑著马跑了好大一阵工夫,连个齐兵的影子也没见到。刚才进城后我看到各家各户都很安定。」宋王听了这话非常高兴。那些粉饰太平的大臣们藉机表功地说:「先前的那几个探子真死得应该。」欢喜之下,宋王赏了这个使者很多金钱。 此后不久,城门外齐兵旌旗如林、杀声震天。宋王看到大势已去,悔之莫及。他在仓惶之中带了几个护身的将领,匆忙跳上马车逃跑了。 因為形势紧迫,没有人去追究这个撒谎的使者。他趁都城上下一片混乱,逃离了宋国。后来他在别的国家竟然成了一个大富翁。 宋王及其宠臣,仅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判断别人言行的真偽,结果弄得国破家亡。从这一故事的教训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深入实际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事实為根据对问题下结论,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宋玉进谗 古时候,楚王手下有个叫作宋玉的大臣。宋玉相貌英俊,穿戴华丽,风流倜儻,又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得妇女们的倾慕。楚王欣赏他的才华,也很宠幸他,给他自由出入后宫的特权,以便宋玉能写出可供宠妃演唱的歌词来。 但是宋玉这个人的品质实在不怎麼样,他十分好色,仗著楚王的信赖,常到后宫中和楚王的妃子们接近。日久生情,竟跟妃子们私通起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一长,就有些风声走漏出去,影响很不好。 楚国大夫登徒子是个刚直不阿的大臣,他也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闻,就去跟楚王进諫说道:「大王,宋玉这个人长得很好看,又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很能讨妇女们的喜欢。他又非常好色,不是个能洁身自好的人,您让他这样肆无忌惮地进出后宫,恐怕不太方便,要是万一惹出什麼事来,岂不有损王室的威严?还是不要再让他接近妃子们了吧!」楚王听了,不禁有些心动。 不知怎麼的,这件事却传到了宋玉的耳朵裡。他勃然大怒,气急败坏地跑到楚王那裡去,先替自己辩解了一番,说自己实在冤枉,因為才学高又得到楚王的恩宠,所以遭到别人的嫉妒和陷害。接著他便开始说登徒子的坏话,声色俱厉地告诉楚王:「其实真正好色的人,正是登徒子本人啊!」 楚王很吃惊,问道:「你这样说登徒子,有什麼真凭实据吗?」 宋玉得意地说开了:「证据确凿!登徒子的老婆是一个非常难看的丑女人,她有一头乱蓬蓬的头髮,嘴是三瓣的,牙齿稀疏,弯腰驼背,走起路来是个罗圈腿,东倒西歪。她全身还长满了疥疮。就是这样一个丑到极点的女人,登徒子还十分喜欢她,跟她连生了五个儿子,这不正说明他好色到了严重程度了吗?」 可怜登徒子连和他的丑妻感情好这件事都被宋玉用作攻击他好色的根据,可见只要想说一个人的坏话,是不愁找不到理由的。
巫师的诚与灵 古时候楚国人风行求神敬仙的祭祀活动。无论是為了让家裡人除病消灾,还是為了让天下风调雨顺,楚国人都要摆上筵席,请来巫师,祈求上天显灵。 当时的荆楚乡间曾出过一个名噪一时的巫师。他每次主持祭祀活动,只求乡人备办一些普通的祭品,而自己则以饱满的激情、虔诚的态度和祈祷的歌舞去迎神送神。其结果非常灵验,他一次又一次使求神治病的人恢復了健康;使盼望丰收的人得到了好年成。人们因此而把这个巫师看做神的使者,遇事都争著去请他来帮助解决。 过了几年之后,这个巫师在祭祀前向乡民们提出的要求起了变化。他让人準备的祭品是满桌鲜肥的牛羊肉和整坛的好酒。可是人们满足了他的这些要求后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巫师的祭祀越来越不灵验了。祈求治病的人常常在祭祀以后不久就死了;祈求五谷丰登的人得到的往往是饥荒。乡民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气愤,然而却弄不明白这裡面的原因。 有一个人见大家迷惑不解,七嘴八舌地对巫师议论纷纷,於是走上前去点拨他们。这个人对乡民们说:「前些年我曾到这个巫师的家裡去过。那时他家裡人少、负担轻,他心裡没有什麼牵掛,所以祭祀的时候内心虔诚、精神专注。他每次祭祀完了不求从祭品中牟取好处,而是把祭品全部分给大家。神灵见了这样的巫师还有不应许降福的道理吗?然而现在他生养了一群子女,為了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衣食上的需要,这个巫师每次都把祭品拿回自己的家中。既然他的祭祀仅仅是為了收取好处,对神灵已经失去了虔诚的信仰,那麼神灵怎麼会来享受祭品的香气,并降福於我们呢?由此看来,这个巫师现在祭祀不显灵,并不是因為他由从前的神明变成了如今的愚蠢,而是因為他一心牵掛著自己的私事,没有真情顾及他人的缘故。」 这个故事用前后不同的巫师形象和祭祀效果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排除私心杂念,才能尽职尽责地搞好工作,从而為社会作出贡献。 快快长大 从前,有一位国王,他的王后给他生了一个小女儿。国王非常喜爱这个小女儿,常抱著她,亲她的小脸蛋逗著她玩。 国王天天看著襁褓裡的小女儿,欣赏她小巧的鼻子、红嘟嘟的嘴巴。他想:女儿长大以后一定会是个举世无双的美人儿,这多让做父亲的自豪啊!可是,小女儿长得实在太慢了,要等到什麼时候才能看到女儿长大的模样呢? 国王不想这样一天天地等著女儿长大,就把太医叫来,命令他说:「快给小公主开些药吃,让她立刻就长大。你身為全国最好的医生,如果办不到的话,就说明你根本名不副实,我就杀你的头!」 太医是个聪明的人,他不慌不忙地思考了一会,就开口说道: 「陛下,您儘管放心好了,我知道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立刻长大。但是,这种药生长在人跡罕至的地方,10年才开一次花,要弄到它谈何容易?请您给我一些时间,我保证带药回来见您。不过,在我去找药期间,您不能见小公主,不然药就不灵了。」 国王同意了。於是医生就出发了,不过他并没有去找药,而是找了个地方隐居了起来。 一直过了12年,医生才回到京城,他稟报国王说:「我终於找到药了。」国王大喜,让他赶快把药给小公主服下。医生很快带著公主过来了,国王一看,公主真的长大了,高兴极了,夸奖道:「太医的医术果然是举世无双啊!」还叫左右赏赐给太医许多珍宝。 世上哪有能够使人立刻长大的药呢,小公主也是随著时光的流逝自然地长大的,而不是因為服了什麼灵丹妙药。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客观存在,如果硬要去改造它,不但不能成功,还有可能受人愚弄。 我不见了 从前,有个里长押送一个犯罪的和尚到边疆去服役。这个里长有点糊涂,记性也不大好,所以每天早晨他都要把所有重要的东西全部清点一遍才肯上路。他先摸摸包袱,自言自语地说:「包袱在。」又摸摸押解和尚的官府文书,又告诉自己说:「文书在。」然后他走过去摸摸和尚的光头和繫在和尚身上的绳子,又说道:「和尚在。」最后他摸摸自己的脑袋说:「我也在。」 里长跟和尚在路上走了好几天了,每天早晨都如此这般清点一遍,不缺什麼才放心上路,没有一天漏掉过。那个生性狡猾的和尚对里长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裡,记在心裡。渐渐地,就想出了一个逃跑的好办法。 有一天晚上,他们俩照例在一家客栈裡住了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和尚一个劲地给里长劝酒:「长官,多喝几杯,没有关係的。顶多再有一两天,我们就该到了。您回去以后,押送我有功,一定会被上级提拔,这不是值得庆贺的事吗?不是值得多喝几杯吗?」里长听得心花怒放,喝了一杯又一杯,慢慢手脚不听使唤了,最后终於酩酊大醉,躺在床上鼾声如雷。 和尚赶快去找了一把剃刀来,三两下把里长的头髮剃得乾乾净净,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绳子繫在里长身上,然后就连夜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里长酒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就开始例行公事地清点,先摸摸包袱:「包袱在。」又摸摸文书:「文书在。」「和尚……咦,和尚呢?」裡长大惊失色,忽视,他瞅见面前的一面镜子,又高兴了,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和身上系的绳子:「嗯,和尚在。」不过,他马上又迷惑不解了:「和尚在,我却不见了。」 这个里长真是愚蠢到家了,居然连自己和别人都分不清。如果做人都像他这样浑浑噩噩地活著,稀裡糊涂地过日子,那还有什麼意思呢?
夫妻打赌 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又懒又馋,而且都十分贪心,為了一点小利也互不相让地争吵不休。 因為这对夫妻不愿干活,所以家裡很穷。有一次,只剩下一点点钱了,用它刚好可以买三张大饼。 大饼一买回来,丈夫和妻子就赶紧一人抓了一块吃起来,生怕动作慢一点被对方抢去了。很快,两人就各自把手裡的大饼吃完了,还剩下一张,两个人吃不够,他们又都不情愿把饼让给对方吃,虎视眈眈地盯著饼,一言不发地对峙著,心裡又想吃掉它,又对对方心存顾忌,不敢贸然动手去拿。 可这样耗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过了半晌,丈夫想出了一个主意:「这样吧,我们来打个赌,谁先开口说话,谁就不能吃那块饼。」妻子回答道:「赌就赌,我一定不会输给你的。」 於是,夫妻俩就这麼呆呆坐著,一言不发,连打个喷嚏都尽量小声,生怕是自己先开口说话而吃不成饼了。 渐渐地,夜幕降临了,这夫妻还没赌出一个结果来。有个小偷趁夜出来作案,听到这一家悄无声息,一点动静也没有,以為屋裡没有人,就拨开门栓,溜了进来。 小偷躡手躡脚地走到堂屋裡,一看桌旁竟然还端坐著两个大活人,吓了一大跳,暗叫「不好」,準备逃跑。可是他发现这两个人都只盯著他看,脸上的表情有些惊恐,却既不动也不讲话。小偷心裡好生奇怪,不过这会儿他也顾不上细想,大著胆子拿了几样东西,看两人有什麼反应,只见两人都流露出可惜心疼的样子,但还是不动也不语。 「这两个人莫非得了什麼呆病吧。管他呢,先拿东西要紧。」小偷把这对夫妻家裡值钱的东西全都放到一起,用一个大包袱捆成一堆,準备带走。夫妻俩眼睁睁地瞧著,心疼极了,但谁都不愿先开口说话。 小偷走的时候,见妻子长得不错,又顺手去调戏她。丈夫仍然无动於衷,妻子再也忍不住了,跳起来大喊:「来人哪,抓贼呀!」又冲丈夫骂道:「你这个笨蛋,為了一块饼,连有贼都不喊一声,真是蠢到家了!」 丈夫见妻子终於开口说话了,高兴得一把抓过饼大笑道:「哈哈,夫人,你终於认输了,我就知道我一定会赢到这块饼的!」 这一对愚蠢的夫妻,只為了区区一张饼,见了小偷都不开口说话,眼睁睁地差点丢光了家裡的财物,真是贪小便宜吃大亏。我们可不能学他们只為了眼前的小利而不顾全大局,否则,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夫妻妒影 有一对夫妇,他们的心胸很狭窄,总爱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有一天,妻子做了几样好菜,想到如果再来点酒助兴就更好了。於是她就拿瓢到酒缸裡去取酒。 妻子探头朝缸裡一看,瞧见了酒中倒映著的自己的影子。她也没细看,一见缸中有个女人,以為是丈夫对自己不忠,偷著把女人带回家来藏在缸裡,嫉妒和愤怒一下子冲昏了她的头脑,她联想都没想就大声喊起来:「喂,你这个混蛋死鬼,竟然敢瞒著我偷偷把别人的女人藏在缸裡面。你快过来看看,看你还有什麼话说?」 丈夫听了糊里糊涂的,不知道发生了什麼事情,赶紧跑过来往缸裡瞧,看见的是自己的影子。他一见是个男人,也不由分说地骂起来:「你这个坏婆娘,明明是你领了别的男人回家,暗地裡把他藏在酒缸裡面,反而诬陷我,你到底安的是什麼心眼!」 「好哇,你还有理了!」妻子又探头往缸裡看,见还是先前的那个女人,以為是丈夫故意戏弄她,不由勃然大怒,指著丈夫说:「你以為我是什麼人,是任凭你哄骗的吗?你,你太对不起我了……」妻子越骂越气,举起手中的水瓢就向丈夫扔过去。 丈夫侧身一闪躲开了,见妻子不仅无理取闹还打自己,也不甘示弱,於是还了妻子一个耳光。这下可不得了,两人打成一团,又扯又咬,简直闹得不可开交。 最后闹到了官府,官老爷听完夫妻二人的话,心裡顿时明白了大半,就吩咐手下把缸打破。一个侍卫抡起大锤,一锤下去,葡萄酒从被砸破的大洞汩汩流了出来。不一会儿,葡萄酒流光了,缸裡也就没有人影了。 夫妻二人这才明白他们嫉妒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影子而已,心中很是羞惭,於是就互相道歉,重又和好如初了。 这对夫妻见到自己的影子时,毫不思考分析就被嫉妒冲昏了头脑了,伤了和气。我们遇到怀疑的事,不要过早下结论,要客观、理智地去分析,才能够瞭解真相。 孔雀惜尾 有一隻雄孔雀的长尾巴真是漂亮极了,金黄和翠绿的顏色互相交错,在阳光下闪烁著艷丽的光泽,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竟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杰作,这绝不是一般的画家用七彩笔所能描绘得出来的。 岂止是人类羡慕雄孔雀美丽的尾羽,就连这雄孔雀自身也因这美丽而陶醉,以至进一步养成了嫉妒的恶习。牠虽然已经被人类驯养很久了,但只要是见到了有少男少女们穿著顏色鲜艷的服装在大街上行走,仍然禁不住妒火中烧,总要撵上去啄咬几口,才肯罢休。 早先,这隻雄孔雀每逢在山裡栖息的时候,总是要首先选择好一个能掩藏尾羽的地方,然后再来安置身体的其他部位。可是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雄孔雀因躲避不及,而淋湿了漂亮的尾羽,这使牠好痛心呀。恰在此时,手持罗网捕鸟的人又来到了面前,而这隻孔雀还在珍惜顾盼自己漂亮的尾羽,不肯展翅高飞逃离现场,於是只好落入了捕鸟人撒下的罗网。 雄孔雀有著美丽的长尾羽,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牠却对自己的这一优长之处珍爱得太过分了,其结果是反而招致了祸患。雄孔雀的下场警示人们:如果有谁对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将某个长处当包袱背起来,為其所累,这时好事就有可能变成坏事,引出本来不该发生的后果。 少见多怪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喜欢四处游歷,考察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一回,他遇到一位来自四川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告诉他说:「在我们四川的南部,天气不好,一年四季都是阴雨绵绵,很少有放晴的时候。我们那裡的狗也习惯了这种阴雨天。偶尔地,遇到太阳出来的时候,狗都以為是一个怪物掛在天上,惊恐万状,就仰天狂叫不已,景象十分有趣。」 这位学者不信,疑惑地说:「狗虽然是愚笨的动物,但也还不至於大惊小怪到这种地步吧,您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 后来,过了些年,这位学者一路来到了温暖的南方,在那裡住了下来。 南方的冬天一点也不冷,下雪天更是非常罕见。这位学者赶得也巧,在他来到南方的第二年冬天,天气变得反常起来,比以往的冬天寒冷得多。 寒冷的日子持续了一些时候,到最后竟然下起雪来,而且下得还很大。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好几天,越过了南岭,像一床舖天盖地的大棉絮一样,把南部地区的好几个州都覆盖了起来。 那些天,这几个州的狗都非常惶恐,纷纷狂吠不休,到处胡乱地又跑又窜,没有个静下来的时候。过了些日子,天气晴了,雪也渐渐化了,大地又显露了出来,这些狗才终於又恢復了平静。 看到这种情况,这位学者才真正相信了几年前那位老先生的话。 出太阳、下大雪虽然在四川和南方算是比较特殊的气候现象,但群狗如此又叫又闹、反应强烈,实在是少见多怪。我们在生活和处事中,总会遇上一些不太常见的事,这时候就需要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慢慢适应新生事物,不要作出一些过激的举动。 心不在馬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看谁的马车跑得快。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马,比赛三场,每次都远远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 赵襄王这下可不高兴了,他於是叫来王子期,责问道:「你既然教我驾车,為什麼不将真本领完全教给我呢?你难道还想留一手吗?」 王子期回答说:「驾车的方法、技巧,我已经全部教给大王了。只是您在运用的时候有些捨本逐末,忘却了要领。一般说来,驾车时最重要的是使马在车辕裡鬆紧适度,自在舒适;而驾车人的注意力则要集中在马的身上,沉住气,驾好车,让人与马的动作配合协调,这样才可以使车跑得快,跑得远。可是刚才您在与我赛车的时候,只要是稍有落后,你的心裡就著急,使劲鞭打奔马,拚命要超过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时常回头观望,生怕我再赶上您。总之,您是不顾马的死活,总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实,在远距离的比赛中,有时在前,有时落后,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始终心情十分紧张,您的注意力几乎全都集中在比赛的胜负上了,又怎麼可能去调好马、驾好车呢?这就是您三次比赛、三次落后的根本原因啊。」 赵襄王赛车时心不在马,终致失败的教训说明:我们无论做什麼事,都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掌握要领,不计功利,努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如果过於患得患失,為名利所累,往往会事与愿违,把事情的结果弄糟。 支公养仙鹤 古时候有个叫支公的人,非常喜欢仙鹤。他常爱到仙鹤出没的地方,远远地欣赏仙鹤吃东西、散步时的一举一动,简直看得入了迷。他常常想:要是能有仙鹤长久為伴,那该多好啊! 终於,在支公搬到剡(shan)溪东?(mao)山居住的时候,一位深知支公爱好的老朋友给他送来了一对仙鹤。支公高兴极了,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般对待仙鹤,给牠们吃上好的食物,细心照料牠们的起居,高兴的时候,支公还常把仙鹤搂在怀裡跟牠们说话。仙鹤的活泼可爱也使支公的晚年一点都不寂寞,牠们给支公作伴,跳舞给支公看,时间久了,支公和仙鹤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时光飞逝,仙鹤的羽毛很快长齐了,牠们天天扑稜著翅膀,想飞到属於牠们的遥远的地方去。支公实在是捨不得仙鹤离开,犹豫再三,还是用剪刀把仙鹤的翅膀剪短了。 这下子仙鹤真的没有办法飞起来了。牠们总是先扑打一阵翅膀,然后又回头看看,接著就沮丧地低下头,无精打采地走来走去。仙鹤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欢叫起舞了,没有了活力,没有了生气,连眼睛都一天天地暗淡下去了。 支公对这一切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后悔极了,告诉自己说:「既然仙鹤有直上云霄,去见识更广阔的天空的志向,我又怎麼能强行把牠们留在我跟前,只供自己观赏呢?」 支公从此更加精心地饲养两隻仙鹤,让牠们的翅膀很快又长齐了。於是支公就带著仙鹤来到野外,把牠们放到地上,依依不捨地对牠们说:「仙鹤啊,快飞吧,到远方去实现你们的理想去吧!」仙鹤拍打著翅膀飞上蓝天,鸣叫著在支公头上盘旋了几圈,好像在感谢他的恩情,然后自由自在地向遥远的天边飞去了。 支公虽然捨不得仙鹤,但他理解仙鹤的志向,最终放了仙鹤,这才是真正的爱鹤。同样道理,真正爱惜有才能的人,就应该给他们施展身手的空间,不要把他们规定在狭隘的小圈子裡面。 毛遂自荐 毛遂在平原君门下已经三年了,一直默默无闻,总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一次,碰上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秦军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赵王只好派平原君赶紧出使楚国,向楚国求救。 平原君到楚国去之前,召集他所有的门客商议,决定从这千餘名门客中挑选出20名能文善武足智多谋的人随同前往。他们挑来挑去最终只有19人合乎条件,还差一人却怎麼挑也总觉得不满意。 这时,只见毛遂主动站了出来说:「我愿随平原君前往楚国,哪怕是凑个数!」 平原君一看,是平常不曾注意的毛遂,便不大以為然,只是婉转地说:「你到我门下已经三年了,却从未听到有人在我面前称讚过你,可见你并无什麼过人之处。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锥子装在口袋裡,锥尖子很快就会穿破口袋钻出来,人们很快就能发现他。而你一直未能出头露面显示你的本事,我怎麼能够带上没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国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并不生气,他心平气和地据理力争说:「您说的并不全对。我之所以没有像锥子从口袋裡钻出锥尖,是因為我从来就没有像锥子一样放进您的口袋裡呀。如果早就将我这把锥子放进口袋,我敢说,我不仅是锥尖子钻出口袋的问题,我会连整个锥子都像麦穗子一样全部露出来。」 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很有道理且气度不凡,便答应毛遂作為自己的随从,连夜赶往楚国。 一到楚国,已是早晨。平原君立即拜见楚王,跟他商讨出兵救赵的事情。可是这次商谈很不顺利,从早上一直谈到了中午,还没有一丝进展。面对这种情况,随同前往的20个人中便有19个只知道乾著急,在台下直跺脚、摇头、埋怨。唯有毛遂,眼看时间不等人,机会不可错过,只见他一手提剑,大踏步跨到台上,面对盛气凌人的楚王,毛遂毫不胆怯。他两眼逼视著楚王,慷慨陈词,申明大义,他从赵楚两国的关係谈到这次救援赵国的意义,对楚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的凛然正气使楚王惊叹佩服;他对两国利害关係的分析深深打动了楚王的心。通过毛遂的劝说,楚王终於被说服了,当天下午便与平原君缔结盟约。很快,楚王派军队支援赵国,赵国於是解围。 事后,平原君深感愧疚地说:「毛遂原来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真抵得过百万大军呀!可是以前我竟没发现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没一个人才呢!」 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总是等著别人去推荐,只要有才干,不妨自己主动站出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牛缺遇盗 牛缺,在上地这一带地方是位声望很高的饱学之士。有一次,他要去邯郸拜见赵国国君,途经耦(ou)沙时,遇上了一伙强盗。强盗抢走了他的牛车及随身衣物,他只好步行。强盗在一旁看到这人对被劫之事并不在意,脸上连半点忧愁和吝嗇的表情都没有,心中不免生疑,於是便追上去问个究竟。 牛缺坦然地回答说:「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应当因丢失一点供养自己的财物而去与人争斗,这样会危害它所供养的自身的安全啊。」 强盗们听后,同声称讚道:「这真是一个贤德之人啊!」他们望著牛缺渐走远的背景,忍不住又商议:「如此贤德之人去拜见赵国的国君,必会受到信用,他如果在国君面前告发了我们的强盗行径,我们一定会大难临头。因此,还不如先下手為强。」於是,这伙强盗再一次追上牛缺,并把他杀掉了。 有个燕国人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将全家族的人集合起来,告诫他们:「今后谁遇上了强盗,可千万别学牛缺那样以贤德求忍让呀!」大家都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 不久,这个燕国人的弟弟要到秦国去,一行人来到函谷关下,又遇上了强盗。他想起了哥哥临别时的告诫,始终不肯轻易捨弃财物,在实在斗不过这伙强人时,他又跪在地上,低三下四地哀求强盗以慈善為本,发还抢走的财物。 强盗们被纠缠得大怒了,忍不住厉声喝道:「我们没有要你的性命,就已经够宽宏大量了。你现在还要死死地缠住我们,索要财物,这不就把我们的行跡暴露了吗?我们既然已经作了强盗,哪裡还有什麼慈悲仁义可言?」只见这伙人手起刀落,将那个燕国人的弟弟杀了,同时还杀害了与之同行的四五个伙伴。 牛缺与燕人被害的悲剧警醒后人:对於杀人不眨眼的强盗,既不能讲「贤德」,也不能苦苦哀求;只有丢掉幻想,团结斗争,战而胜之,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以羊替牛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裡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鐘」。每逢祭鐘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隻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裡来了一个人,他牵著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哪裡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鐘。」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著牠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牠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鐘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麼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著说:「这样子吧,就用一隻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偽。 仙鹤生蛋 有个叫刘渊材的人,性情十分迂腐、古怪,又很爱虚荣。他家裡养著两隻鹤,只要有客人来家中,他总是既神秘又故意张扬地对客人夸口说:「我家养了两隻鹤,这可不是一般的鹤,牠们是真正的仙鹤呀!人家所有的禽鸟都是卵生的,我养的仙鹤可是胎生的。」 这一天,刘渊材家又来了几位客人,他把客人请进屋,一坐下便夸起他那两隻「胎生」的仙鹤来。刘渊材话还未说完,一僕人从后园跑来报告说:「先生,咱家的鹤昨夜生了一个蛋,好大的蛋呀,跟大鸭梨一般大小呢。」 刘渊材的脸色立刻羞得通红,他觉得十分难堪。他斜著眼偷偷瞟了客人一下,对著僕人大声喝斥道:「奴才胡说,你竟敢诽谤我的仙鹤呀!仙鹤怎麼会生蛋呢?休要在此胡说八道!」 僕人只好没趣地走开了。几个客人站起身说:「刘兄,难得您家养著仙鹤,让我们去看看,开开眼界吧。」 刘渊材只好带著客人一同到后园去观看仙鹤。他们来到后园,只见其中一隻「仙鹤」正将后腿张开,身体趴在地上。客人们想叫仙鹤站起来,便用拐杖去吓牠。不料,那鹤站起身来时,地上又留下了一枚鸭梨大的鹤蛋。 刘渊材的脸色涨得通红,他支支吾吾地自我解嘲,叹著气说:「唉!没想到这仙鹤也会败坏仙道,和凡鸟一样了。」 其实,仙鹤只是传说中的鸟,平常我们养的鹤本来就是普通禽类,是卵生的。而这鹤的主人却偏要故弄玄虚,结果当眾出丑,搞得十分难堪。 可悉陵降虎 北魏的皇族中,有个名叫可悉陵的人,生得身材高大、魁梧强壮,性格勇敢坚毅,又练得一身好武艺,实在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因而很受皇室器重。 在可悉陵17岁的那一年,北魏皇帝拓跋燾带著他一块儿到山林裡去打猎。 他们一行人个个都本领高强,善使弓箭,勇猛无比,打起猎来更是不在话下。没过多半天,他们便捕获了许多野兔、鹿、山鸡之类的野味。大家带著猎物一边大声谈笑,夸耀自己打猎的成果,一边準备踏上返回的路。 人们一路走一路说,正在兴头上,忽然有人察觉旁边的树在微微颤抖,传出一阵草叶的「沙沙」声,好像有什麼动物在快速行走。就在犹疑间,说时迟,那时快,丛林中突然蹿出一隻吊睛白额猛虎。牠大吼了一声,直吼得地动山摇。 人们惊出了一身冷汗,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只听得一个人大喊道:「保护皇上,看我的!」说话间,人已到了老虎跟前。大家定睛一看:原来说话的是可悉陵。 可悉陵什麼武器也没拿,赤手空拳地和老虎搏斗起来。老虎的尾巴用力一掀,眼看要扫到可悉陵身上,可悉陵灵巧地一闪躲开了。大家回过神来,弯弓搭箭想要帮可悉陵的忙,可悉陵却喊道:「请大家别插手,我一个人就可以了!」大伙只好眼睁睁地看著可悉陵和老虎周旋,心裡暗暗為他捏一把汗。 可悉陵躲过了老虎凶猛的一扑一掀一剪,瞅準机会跳到老虎背上,揪著虎皮死死按住虎头,抬起铁拳拚命朝老虎的天灵盖砸下去。也不知打了多少拳,可悉陵累得不行了,才发现老虎已经七窍流血,死了。於是可悉陵把这头老虎献给了拓跋燾。 拓跋燾没有过分称讚他,说道:「我们本来很有机会逃走,不跟老虎纠缠,实在走不了,大家一起上,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置老虎於死地,你偏要徒手和老虎单打独斗,你的勇敢和谋略确实超人一等,但应该用来造福国家,而不要再浪费在这种不必要的搏斗上了。要是万一出了点事,不是太可惜了吗?」 拓跋燾的话很有道理,可悉陵的行為表面上看勇猛无比,其实不过是逞匹夫之勇。我们的才能,不应该徒费在不值得的事上。 古书与古铜 有一个读书人,他的一大嗜好便是买书。 这一天,他进城去,半路上碰到另外一个读书人,手裡也拿著好多书。他上前将那人手裡的书看了一遍,喜欢得不得了,恨不得一下子都买下来成為自己的,可是他手裡又没钱,急得他不知如何是好。忽然,他想出个好主意,就对那个读书人说:「书生,我家裡有好多的古铜器,我本打算把它们卖掉再去买些书。现在我看你手上的书正是我想要买的书,我想用我家裡的古铜器换你的书,不知行不行?」 没想到那个卖书的读书人正好有收集古器皿的嗜好,听说这个要书的读书人家裡有古铜器,实在是太高兴了,於是两人立即达成了以古书换古铜器的交易。卖书人随著到了买书人的家裡,看见各种各样的古铜器摆在那裡,心裡很是高兴,於是用自己随身带的书,换了十几件古铜器,一边背起铜器回家,一边心裡还在一个劲地庆幸自己今天好运气。 卖书人将沉重的古铜器背回家中,还没喘过气来,只见他的妻子从房内走出来,惊讶他怎麼回得如此之快,便问:「怎麼这麼快就把书给卖掉了?」 卖书人并不回答妻子的问话,他将鼓鼓囊囊的口袋打开,然后十分小心地将古铜器皿一件件拿出来,对妻子说:「我用书换了这些古铜器了,这些东西正好是我所需要的。」 他妻子一听气坏了,指著他骂道:「真是个糊涂蛋,你换回这些个破旧东西,能变得饭吃麼?你吃大亏了呀!」 卖书人却回答说:「他换得我的那些书,难道就能当得饭吃吗?有什麼吃亏不吃亏?」他的妻子竟哑口无言,还若有所悟地点著头哩。 其实两个读书人互换古书与古铜器,本是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的好事,可卖书人妻子的庸俗责骂,却引出了卖书人的一个愚蠢回答,著实可叹。 司原氏打猎 从前,有一个叫司原氏的人在一次夜间打猎时,发现了一隻鹿。这隻鹿听到野地裡传来的声音,突然警觉起来。当牠看到司原氏正拉弓搭箭瞄準自己的时候,撒腿就朝东面方向跑了。司原氏并不气馁,他知道在大黑天鹿跑不快,於是跟在后面紧紧追赶,并且一边追赶一边大声地喊叫,试图以此把鹿吓懵。 正在这时,西面来了一伙追赶猪的人。他们听到司原氏的喊声,以為是东面有人在堵截这头猪,於是就跟著喊叫起来。司原氏不知那伙人在喊叫什麼。他看到那边喊叫的人很多,心想必定也是在追赶猎物,於是他放弃了自己追赶的鹿,朝眾人喊叫的方向跑去,并且在半路上找了个地方隐蔽起来。那伙人叫著喊著从司原氏隐蔽的地方跑过去了。 过了一会儿,司原氏竟然发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一头浑身白色、肥肥胖胖的笨兽。他十分兴奋,以為自己得到了一头吉祥的珍贵动物。司原氏扑上前去把牠捉住,然后带著这吉祥的野兽回了家。 司原氏拿出家中所有精、粗食料来喂养这头珍贵的兽。这头兽也十分亲近司原氏。牠一见到司原氏便摇头摆尾,朝司原氏发出可爱的「哼哼」声,因此司原氏越发喜爱牠了。 没过几天,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暴雨淋在这头白兽身上,将附著在牠身上的白色泥土全都冲刷掉了。司原氏仔细一看,才发现牠原来竟是自己家裡丢失的老公猪,而今却被司原氏当作宝贝从外面带回了家裡。 遇事不动脑筋,司原氏在追猪人的喊叫声中随声附和,放弃了追鹿,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大凡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人,追求到手的往往不是真理。 只為对仗工整 李廷彦是宋代的一个小官吏,他常常喜欢写诗作赋,舞文弄墨。由於他水平不高,常因故弄玄虚而遭人讥笑。 一次,李廷彦诗兴又起,他提笔似乎一发不可收,竟洋洋洒洒写下一百韵。他得意洋洋地将写好的百韵诗献给他的上司欣赏,想在上司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才华,以博得上司重视。 这位上司颇為认真地打开百韵诗,刚刚看了几句,不觉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他把李廷彦叫到跟前,摇著头,指著诗句,唏嘘不已,连声说:「真悲惨,真悲惨!」 李廷彦自己都搞不清楚是什麼内容这麼让上司伤心。上司指著诗句对李廷彦说:「你看这裡,你看这裡。」 李廷彦一看,那两句写的是「舍弟江南歿(mo),家兄塞北亡。」 上司接著说:「没想到你家裡屡遭灾祸到这般地步,怎不早告诉我,直到现在写在诗裡让我知晓呢?」 李廷彦满心羞愧,红著脸站起身,一边摇头摆手一边解释说:「大人,不是这样,不是这样。其实我家裡什麼事也没有发生,我只是為了诗句的对仗工整罢了,您可千万别以為这是真的啊!」 上司十分扫兴,似乎被愚弄了似的,他摇摇头,叹了口气,把百韵诗还给了李廷彦。 有些无聊文人,喜欢装腔作势,无病呻吟,写文章一味追求形式的虚美,竟到了自我诅咒的地步,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打即是不打 杭州有个书生名叫丘 浚(jun),一天,他因事到灵隐寺去见一个名叫珊的和尚。那和尚正在喫茶休息,眼见来者只是个一般书生,不是当官之人,便对他非常怠慢,爱理不理的,既不让坐也没倒茶,把丘浚凉在一边。 正好这时,杭州刺史的儿子骑著马,带著几个随从,进得寺来。那珊和尚一见来人穿戴华贵,前呼后拥,甚是排场阔气,高头大马甚是威风,便换了一副笑脸,忙不迭地起身,恭敬地走下台阶,一直迎到寺外去了。 被冷落在一边的丘浚看到这些,很是不平,心裡感到这和尚十分讨厌。待那刺史的儿子走后,丘浚气愤地质问和尚道:「你这人怎麼如此势利眼?见到我来,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见到那有钱有势的人来,你便满脸堆笑,十二分地恭敬,我看你简直不像一个出家人!」 和尚却狡辩说:「朋友,你不要误会!你不知道,在我这裡,怠慢就是不怠慢,不怠慢就是怠慢。所以说,我对你才是真正的热情呢!」 丘浚听了,哈哈笑了起来,说:「原来你跟我的习惯一样。」边说边拿起手杖在和尚脑袋上敲了几下说:「在我这裡,打你就是不打,不打你就是打你,所以我只好打你了!」 和尚挨了几手杖,只好心裡后悔。 这个聪明的书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惩罚了那个势利和尚,总算也出了点气。 打草蛇惊 南唐时候,当涂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樑不正下樑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著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佔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裡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於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裡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著想著,惊恐的心怎麼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鬆,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麼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打蚊伤父 从前有个人,他以替人家把衣服染上色為生。这个人谢顶谢得早,头髮已经全都掉光了,一颗秃头錚亮錚亮的。 有一天,这个人带著儿子一起,拿上已经染好的衣服,来到河边,开始洗衣服。辛苦劳动了一上午,衣服总算洗完了,父子俩就收拾东西,準备回家。 时值盛夏,又到了中午,天气酷热难当,知了也一个劲地叫唤著。染衣人干了很久的活,觉得手也酸了,脚也麻了,身子乏了,腰也疼痛起来,再加上暑热,他大汗淋漓,汗珠顺著他的眉毛、鼻尖、鬍子往下滴,身上的衣服也早就湿透了。於是,他就近在河边找了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枕著用来装衣服的袋子躺在树阴下,果然凉爽多了,十分舒服愜意。时间不长,就听到染衣人的鼾声了。 夏天正是蚊子肆虐的时候,染衣人睡得正香,一隻蚊子飞了过来,叮在他的秃头上面,津津有味地吸他的血。 他的儿子很爱自己的父亲,是个孝顺的年轻人。这会儿,他看到蚊子叮在父亲头上,不禁非常生气。他用手指著蚊子狠狠骂道:「你这个下贱的坏蛋,竟然敢吸我父亲的血!你等著,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你!」 他先準备用手去拍打蚊子,又转念一想:手拍实在太轻,不能这麼便宜了蚊子!这样寻思著,他走过去把洗衣服用的大木棒拿来,照准父亲头上的蚊子,抡起棒子,狠命地一棒打了过去。 结果蚊子马上飞走了,没有被打中,他父亲却被当场打死了。 打蚊子用巴掌就已足够了,而且十分有效,大木棒不但没用反而还帮倒忙。所以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应该考虑它的功能是否与问题相适应,面对同一个问题,方法绝不是越强硬越好。一旦用力过猛,还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本领不分大小 公孙龙是个有学问的人,他手下有不少弟子,个个都身怀技艺,各有一套本领。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曾对他的弟子们说:「我喜欢有学识、有本领的人,没有本领的人,我是不愿和他在一起的。」 有个人听说了公孙龙,便前来求见,要求公孙龙收他做弟子。公孙龙见那人相貌平平,粗布衣帽,便问:「我不结交没有本领的人,不知你有什麼本领。」 那人说:「大的本事我没有,只是我有一副好嗓门,我能喊出很大的声音,使离得很远的人也能听到。一般没有人能像我一样。」 公孙龙回头问他的弟子们:「你们中间有没有喊声很大的人?」 弟子们争相回答说:「我们都能喊大声。」说著还用眼斜瞟著那个前来求见的人,显出一种不屑的眼神。 那人说:「我喊出的大声,非常人可比。」 公孙龙很有兴趣地说:「那你们比试比试。」 於是弟子们推选了他们之中声音最大的一个做代表,与那人一起走到五百步开外的一座小丘背后,向公孙龙这边喊话。结果,除了那个人的声音外并不见弟子的半点声响。於是公孙龙把那人收留下来。可是,弟子们依然不免暗暗发笑,喊声大又算什麼本领,喊声大派得上什麼用场呢?老师是斯文人,难道要找个一天到晚替自己吵架、吼叫的人麼?弟子们都不以為然。 过了不久,公孙龙到燕国去见燕王,他带著弟子们上路了。走了一段,不料碰到一条很宽的大河。可是河的这一边见不到船,远远望那河对岸,却停著一隻小船,艄公蹲在船尾正无事可干。 公孙龙马上吩咐那个刚收留的大嗓门弟子去喊船。那弟子双手合成喇叭状,放开嗓子大喊一声:「喂……要船啦……」喊声亮如洪鐘,直达对岸,那对岸船上的艄公站起身来,喊声的餘音还在河两岸迴响,以致慢慢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对岸那隻船很快摇了过来,公孙龙一行人上了船,原先那些不以為然的弟子深深佩服老师及那位新来的朋友。 这一故事说明,只要是本领,它总有用处,我们不应该排斥或看不起小本领,在关键时刻,小本领也能派上大用场。 永州鼠 古时候,永州有一个人迷信得厉害,不管做什麼事,总要看看吉不吉利。 这个人生在子年,属相是鼠,於是他就把老鼠当成是自己的保护神,万分敬重。他不但自己敬重老鼠,还订下了家规,不准大家消灭老鼠,将老鼠好好保护起来。所以他家裡见不到一隻猫,僕人们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不经意间伤到了老鼠。 这样一来,老鼠在他家有恃无恐,可猖狂了。粮仓裡、库房裡到处可见成群结队的老鼠大吃大嚼,爱怎麼破坏就怎麼破坏,根本没人敢管。这还不说,老鼠们四下裡奔走相告,说他家裡简直是个天堂,每天吃得饱饱的,什麼都不用害怕,於是越来越多的老鼠都闻讯搬到这个人家裡来。 有了这样严重的鼠害,这一家子可遭殃了。家裡的桌子、凳子、柜子全都被老鼠咬得残缺不全。柜子裡面的衣服老鼠也不放过,东一个窟窿西一个洞,没有一件是完整的。食物简直就只能吃从老鼠口裡剩下的那一点。到了夜裡,老鼠在屋裡东奔西跑,上窜下跳,「咯吱咯吱」地啃东西,还嘰嘰乱叫,弄得全家乱七八糟,吵得人觉也睡不著。白天老鼠都不歇著,跟人一块儿出出进进、来来往往,放肆极了,儼然牠们才是这家的主人。 过了几年,这家人因為主人职位调动搬到另一个郡去住了,这屋子换了主人。可是老鼠们丝毫不懂得收敛,还是闹得特别厉害。 新主人又生气又奇怪,跟家人说:「可恨这帮老鼠,本来只应在黑暗中偷偷摸摸地过活,现在竟然如此嚣张,实在可恶,我们应该想办法把牠们全都消灭掉!」於是,他们向人家借了好几隻凶猛的大花猫,大门紧闭,把出路都用砖瓦堵死,还用水浇灌老鼠洞,又专门雇了些人来帮助捕杀老鼠。 老鼠一下遭到了灭顶之灾,死亡不计其数,尸体堆得像座小山。人们把鼠尸扔到偏僻的地方去,臭味过了好几个月才消失。 这些老鼠太不识时务,以為所有的主人都会对牠们殷勤备至,实在是大错特错,以致於牠们的猖獗终於招来了大祸。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可因一时的显赫而得意忘形,否则,永州鼠的下场就是明鉴啊! 玉器和瓦罐 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洩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大家对此很伤脑筋,却又不好直言告诉韩昭侯。 有一位叫堂谿(xi)公的聪明人,自告奋勇到韩昭候那裡去,对韩昭侯说:「假如这裡有一隻玉做的酒器,价值千金,它的中间是空的,没有底,它能盛水吗?」韩昭侯说:「不能盛水。」堂豁公又说:「有一隻瓦罐子,很不值钱,但它不漏,你看,它能盛酒吗?」韩昭侯说:「可以。」 於是,堂谿公因势利导,接著说:「这就是了。一个瓦罐子,虽然值不了几文钱,非常卑贱,但因為它不漏,却可以用来装酒;而一个玉做的酒器,儘管它十分贵重,但由於它空而无底,因此连水都不能装,更不用说人们会将可口的饮料倒进裡面去了。人也是一样,作為一个地位至尊、举止至重的国君,如果经常洩露臣下商讨有关国家的机密的话,那麼他就好像一件没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干的人,如果他的机密总是被洩露出去了,那他的计划就无法实施,因此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和谋略了。」 一番话说得韩昭侯恍然大悟,他连连点头说道:「你的话真对,你的话真对。」 从此以后,凡是要採取重要措施,大臣们在一起密谋策划的计划、方案,韩昭侯都小心对待,慎之又慎,连晚上睡觉都是独自一人,因為他担心自己在熟睡中说梦话时把计划和策略洩露给别人听见,以至於误了国家大事。 堂谿公开导韩昭侯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智慧的人很善於说话,能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治国安邦的大道理;能够虚心接受意见、不唯我独尊的人,才是明智的领导者。
山鸡起舞 山鸡天生美丽,浑身都披著五顏六色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鲜艷夺目,叫人讚叹不已。山鸡也很為这身华羽而自豪,非常怜惜自己的美丽。牠在山间散步的时候,只要来到水边,瞧见水中自己的影子,牠就会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骄傲地欣赏水中倒映出的自己那绝世无双的舞姿。 魏武帝曹操当政的时候,有人从南方献给他一隻山鸡。曹操十分高兴,召来了有名的乐工,為他奏起动听的曲子,好让山鸡跳舞歌唱。乐工卖力地又吹又打,可是山鸡却一点都不买账,充耳不闻,既不唱也不跳。曹操的手下人拿来美味的食物放在山鸡面前,山鸡连看都不看,无精打采地耷拉著脑袋走来走去。就这样,任凭大家想尽了办法,使尽了手段,始终都没办法逗得山鸡起舞。 曹操非常扫兴,气恼不已,斥责手下人说:「你们这麼多人,连一隻山鸡都对付不了,还怎麼做大事!」曹操有一位十分钟爱的小儿子,名字叫作曹冲。曹冲自幼聪明伶俐,又博览群书、见识渊博。这时候,他动了动脑子,有了主意,於是就走上前对曹操说: 「父王,儿臣听说山鸡一向為自己的羽毛感到骄傲,所以一见到水中有自己的倒影,就会跳起舞来欣赏自己的美丽。何不叫人搬一面大镜子来放在山鸡面前,这样山鸡顾影自怜,就会自动跳起舞来了。」 曹操听了拍手称妙,马上叫人将宫中最大的镜子抬过来,放在山鸡面前。 山鸡慢悠悠地踱到镜子跟前,一眼看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丽影,比在水中看到的还要清晰得多。牠先是拍打著翅膀冲著镜子裡的自己激动地鸣叫了半天,然后就扭动身体、舒展步伐,翩翩起舞了。 山鸡迷人的舞姿让曹操看得呆了,连连击掌,讚叹不已,也忘了叫人把镜子抬走。 可怜的山鸡,对影自赏,不知疲倦,无休无止地在镜子前拚命地又唱又跳。最后,牠终於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倒在地上死去了。 山鸡的确美丽,但牠的虚荣心也实在太强了,以致於受人愚弄。我们可不能让虚荣心、好胜心战胜了理智,否则就会遭到惨败。 山鸡与凤凰 一个楚国人外出时在路上碰到一个挑著山鸡的村夫。因為这人未见过山鸡,所以一见到长著漂亮羽毛和修长尾巴的山鸡就认定牠不是一个俗物。他好奇地问村夫:「你挑的是一隻什麼鸟?」那村夫见他不认识山鸡,便信口说道:「是凤凰。」这楚人听了心中一喜,并感慨地说道:「我以前只是听说有凤凰,今天终於见到了凤凰!你能不能把牠卖给我?」村夫说:「可以。」这楚人出价十金。那村夫想:「既然这个傻子把牠当成了凤凰,我岂能只卖十金?」当村夫把卖价提高一倍以后就把山鸡卖掉了。 这楚人高高兴兴地把山鸡带回家去,打算第二天啟程去给楚王献「凤凰」。可是谁知过了一夜山鸡就死了。这楚人望著已经没有灵气的僵硬的山鸡,顿时感到眼前一片灰暗。此刻他脑海裡没有一丝吝惜金钱的想法掠过,但对於不能将这种吉祥神物献给楚王却心痛不已。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被楚王知道了。虽然楚王没有得到凤凰,但是被这个有心献凤凰给自己的人的忠心所感动。楚王派人把这个欲献凤凰的楚人召到宫中,赐给了他比买山鸡的钱多10倍的金子。 这则故事揭示出:虚偽的人竭尽欺诈之能事,而诚实善良的人在不明真相的时候,还是一味以自己的忠诚在对待别人。 不同的「偷」之道 从前有这样两户人家,一家是齐国人,姓国,十分富有;一家是宋国人,姓向,非常贫穷。姓向的听说姓国的很有钱,便专程从宋国跑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 姓国的告诉他说:「我之所以发家致富,是因為我很善於『偷』。我只用了一年的工夫就有了吃穿;两年下来就相当富足;三年过后,我的土地成片、粮食满仓,我成了方圆百里之内的大户。从那时起,我便向乡邻施捨财物,大家都得到了我的好处。」 姓向的人听了十分高兴。可是他以為姓国的致富走的是偷盗这条路,他以為姓国的所说的「偷」就是到处翻越人家的院墙,凿开人家的房间,凡是眼睛所看到的、手能拿到的,就可以拿走归自己所有。於是他回家以后,到处偷窃。没过多久,他因被人查出了赃物而判罪。姓向的人不但清退了全部赃物,而且被判罚没收他以前积累的所有家產。 姓向的把自己的失败归咎於受了姓国的欺骗,於是就到齐国去,找到姓国的责备他说:「你骗我,我去偷怎麼就犯了法呢?」 姓国的听了哈哈大笑,说:「你是怎麼去偷的呀?」 姓向的把自己翻墙打洞偷盗人家财產的经过讲给姓国的听了,姓国的又好气又好笑地对他说:「咳,你真是太糊涂了!你根本没弄懂我所说的『善於偷盗』是什麼意思。现在我仔细告诉你吧。人都说天有四季变化,地有丰富的出產,我偷的就是这天时和地利呀。雨水雾露,山林特產,和湖泽的养殖可以使我的庄稼长得很好,房舍建得很美。我在陆地上能『偷』到飞禽走兽,在有水的地方能『偷』到鱼虾龟鱉。无论是庄稼和土木还是禽兽和鱼虾龟鱉,这些东西都是大自然的產物,并不是我原本所有的。我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向自然界索取财富,当然不会有罪过,也不会有灾祸。可是,那些金银宝石、珍珠宝贝、粮食布匹,却是别人积累起来的财富,你用不劳而获的手段去佔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犯罪。你因偷盗罪而受到了处罚,那又能怪谁呢?」 姓向的听了这番话,惭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看来,明智的人懂得如何用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向大自然索取,创造财富;愚蠢的人才会想到用非法手段,走「捷径」去攫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使自己致富。这种人,到头来还是要栽跟头的。 不吃鸡蛋 有个南方人,从来不吃鸡蛋。一次,他出远门到北方。在路上走得累了,肚子也咕咕直叫,就进了一家小店坐下,吃些东西。 店裡的伙计一看有客来了,忙过来招呼,殷勤地边擦桌子边问:「客官,您想吃些什麼?」这个南方人第一次来北方,对北方的菜很不熟悉,就随便地说道:「有什麼好菜就上吧。」伙计应道:「本店的木樨肉做得可拿手了,您可以尝一尝。」不一会儿,菜端上来了,南方人一看,原来裡面有自己不吃的鸡蛋,可他又怕如果说出来,别人会嘲笑自己无知,就不愿明说,只是问道:「还有别的什麼好菜吗?」伙计说:「还有摊黄菜,也是本店的拿手名菜。」南方人心裡嘀咕:摊黄菜是什麼玩艺?不管它,先要了再说吧。菩萨保佑,可千万别再有鸡蛋呀!便说道:「太好了,就这个吧!」等到菜送来一看,仍然还是有自己不吃的鸡蛋。不好再推了,他只好说:「菜是不错,可惜我肚子挺饱的,不想吃东西。」他的僕人饿得实在不行,便劝他说:「前边的路还很远,不吃的话,待会儿恐怕要挨饿了。」他於是借梯子下台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吃些点心吧。伙计,有好点心吗?」伙计答道:「有窝果子。」他说:「那就多拿几个来吧。」等到「窝果子」被端上来,他一看不禁傻了眼,竟然又有自己不吃的鸡蛋。他心中又羞惭又恼火,再也找不出什麼理由了,只得饿著肚子赶路,直走得疲劳不堪。 天下的事情很多,人们哪能样样知道。不知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但不承认,还硬要假装知道。这样做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
不死之药 有一个人拿著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的药来到楚国,要将这不死的药敬献给楚王。 宫廷的守门官捧著药进宫去,碰上宫中的卫士。卫士问:「你拿的是什麼好东西?」 守门官说:「是不死的药。」 卫土说:「是可以吃的吗?」 守门官说:「当然是可以吃的呀。」 於是卫士从守门官手裡夺过药就把它吃下去了。 楚王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即派人去将卫士抓来,要将卫士斩首。可是卫士不慌不忙地对楚王说: 「大王先息怒,请听我说。我曾问过守门官这药能不能吃,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我是一个位居守门官之下的卑微小臣,我在徵得守门官同意以后才吃那药的,因此我是无罪的。如果说那药是献给大王的,别人吃了就算是犯罪,那麼这罪责应该由守门官来承担。再又说回来,如果那人献给大王您的真是不死之药,您就不该杀我,因為如果您把我杀了,那药岂不是死药吗?这麼看来,那人把送给您的死药说成是不死之药而大王还準备重赏他,就说明他分明是在欺骗您。大王您如果杀了我一个无罪的小臣,等於是向世人宣佈您被人欺骗的丑闻,大王您这样贤明的君主怎麼也会被人欺骗呢?您倒不如饶恕我,把我放了,这麼一来,世人将会称颂您的英明和大度。」 楚王听了卫士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於是下令把卫士放了。 其实这个卫士得以活下来,并不是什麼「不死之药」的魔力,而是全凭著卫士自己的聪明才智。他用了一个逻辑的二难推理与楚王辩论,戳穿了「不死之药」的谎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只要有科学的头脑,一个「小人物」也可以不畏君主的强暴,在坚持真理的斗争中做出贡献。 不材之木 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齐国,来到曲辕的地方,看见一株大树生长在土神庙旁。这株树的树阴可以遮盖几千头牛;树身有百尺粗,树干高过山头80尺后才有枝叶,可用来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几枝。围观这株巨树的人多得像到市场赶集。 奇怪的是,匠石竟视而不见,不屑一顾。他不住脚地往前赶路。徒弟们大开眼界,却不明白师傅的态度,追上匠石问个究竟:「自从我们跟随师傅走南闯北学手艺,从来没有碰见这样好的木材,您為什麼一点也不看重它?」匠石回答:「不要夸这棵树了,它是脆而不坚的树木,造船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製成柱子会被虫蛀,打成器具会毁掉,造门会流出污浆……」 匠石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认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树木,正因為没有用,所以才长得这麼大,有这麼长的寿命! 貌似强大的事物往往华而不实。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不受嗟来之食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三个月没下雨,田地乾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著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裡的粮仓堆得满满的,他们照旧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个富人名叫黔傲,看著穷人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他反而幸灾乐祸。他不想拿出点粮食给灾民们吃,但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捨给过往的饥民们。每当过来一个饥民,黔傲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叫著:「叫化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傲便丢出去好几个窝头让饥民们互相争抢,黔傲在一旁嘲笑地看著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这时,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只见他满头乱蓬蓬的头髮,衣衫襤褸,将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他一边用破旧的衣袖遮住面孔,一边摇摇晃晃地迈著步,由於几天没吃东西了,他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走起路来有些东倒西歪了。 黔傲看见这个饥民的模样,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著这个饥民大声吆喝著:「喂,过来吃!」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e),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著黔傲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寧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 黔傲万万没料到,饿得这样摇摇晃晃的饥民竟还保持著自己的人格尊严,黔傲满面羞惭,一时说不出话来。 本来,救济、帮助别人就应该真心实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对於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嗟来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气的饥民的精神,值得我们讚扬。 不怕鬼的和尚 合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神庙,庙中的山神是个不好侍候的鬼神,当地人每年按时供奉山神,丝毫不敢怠慢,山神稍有不如意,便一定有灾祸降临到人们头上。特别是,每次祭祀山神用的祭品,都必须是牛、羊、猪三牲俱全。儘管这裡耕牛十分珍贵、紧缺,但人们被庙裡的山神吓怕了,也只好忍痛杀牛贡献,年年如此,苦不堪言,不知何日才有个尽头。 话说蜀地有个和尚,法名善晓。这善晓和尚早年本是个做官的,只因看不惯官场黑暗,不愿合流,感到做官不遂心,於是出家做了和尚,弃官换了个自由。这一日,善晓和尚云游到了合州,听说了山神為害四方、给合州老百姓带来苦难的事,他心中甚是不平。 善晓和尚拿了板斧,怒气冲冲直奔山神庙。他一脚踏进山神庙,便怒不可遏地用板斧指著山神塑像骂道:「祭天祭地,都不用三牲这麼厚的供品,你这样的鬼神算个什麼东西!怎麼竟敢狂妄地超过天地的尊严呢?况且牛是耕地少不了的,是百姓过日子的依靠,你滥施淫威,逼人们把牛羊杀了,献给你享用,也太过份了!今天,我要替他们来出出这口恶气!」说罢,善晓和尚举起斧头,使劲向塑像砸去。他一阵左砍右砸,直到把塑像砸得粉碎,这才停住。他看著昔日作威作福的山神,此刻不过是散瘫在地上的一堆废物,不由得痛快地「哈哈」大笑起来。 善晓和尚怒打山神的事,一下子传开了,合州上下一片惊恐不安。人们全都為善晓捏著一把汗,也十分担心山神会来报復。有人窃窃私语:「这下完了,山神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不见有任何灾难降临,善晓和尚也一直安然无恙。老百姓这才如释重负,再也不用杀牛宰羊去供奉山神了,他们都对善晓和尚充满了感激之情。 可见,在勇敢者面前,鬼神也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首先是不能被所谓的鬼神在精神上压倒,其次是要有敢於抗争的精神,这样,恶势力就不可能為非作歹。
不知趣的猎狗 艾子喜好打猎,那骑在马上追逐鸟兽的感觉真是痛快极了。為了打猎的爱好,艾子养了一条非常善於抓兔子的猎狗和一头机警敏捷的猎鹰。每次外出打猎,艾子都带上他的猎狗和猎鹰。凡是捕到兔子,艾子就必定掏出兔子的心肝给猎狗吃。因而,每次一捉到兔子,猎狗也就总是摇著长尾巴,竖起一双前腿,不停地上下跳跃,等著艾子喂牠吃兔子的心肝。 一天,艾子又出外打猎,山上兔子很少,转悠了大半天还未发现一隻兔子,猎狗的肚子已饿得咕咕直叫。正在这时,艾子忽然看见有两隻兔子从草丛中跳跃出来,向林中一片灌木丛跑去,艾子放出猎鹰去追捕兔子。两个兔子敏捷地在灌木丛中乱跳乱窜,猎鹰上下腾飞追捕。这时,猎狗也飞跑过来,对準兔子一头猛扑过去,不料,正好误咬住了猎鹰。结果,猎鹰被咬死了,那两隻兔子却乘机逃走了。 等到艾子跑上前来,见此情景,十分伤心。他把死鹰拿在手裡,又是懊悔又是气愤,不觉掉下泪来。正在这时,猎狗又像从前那样,竖起牠的一双前爪,摇著尾巴,在艾子面前腾上落下,摇头摆尾,沾沾自喜地像立了大功似地看著艾子,等待艾子喂牠吃心肝呢。 艾子瞪著猎狗,气不打一处来,他大声斥骂道:「你这不知趣的狗,干了坏事,还好意思来邀功领赏哩!」 生活中有些人与这猎狗颇相似,自己明明做了错事,不但缺乏自知之明,反而还自以為是地希望得到优厚的报酬,真是厚顏无耻。 不曾杀陈佗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麼爱好?」 县官手下的人告诉他说:「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裡,满怀信心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麼书?」 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 县官接著问他:「那麼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 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於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说:「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更不知有个叫陈佗的人被杀。」 县官一听,知道这傢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麼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於是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麼回事,他边跑边大声说:「我刚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懂装懂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求知进步,又会闹出愚昧无知的笑话来。 不过一场梦 有一个牧羊人,整天赶著羊群在草地上放牧。每天天一亮,牧羊人就从他那破旧的房子裡走出来,拿著羊鞭走到与他的房子仅一墙之隔的羊圈裡,将羊群赶到草地上,直到傍晚,再将羊群又赶回家。他就这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生活著。 这天早上,当他赶著羊群出去放牧的途中,远远地看见一队贵族的车马走过。那些马匹个个长得膘肥体壮,皮毛油亮,像绸缎一样光滑;那些马车高大华丽,每一辆马车都罩著五彩繽纷的篷,篷上的丝带在风中飘著,真是好看。牧羊人看呆了,连他的羊群已经走远了,他都没有觉察到。 整整一天,牧羊人一直念念不忘早上看到的那般情景。他在想,那坐在马车裡的人该是多麼享福啊!他边想边看著自己眼前的一切,觉得十分伤心。 天快黑了,牧羊人又赶著羊群回家。他看著争先恐后往前走的羊,好像牠们一个个都变成了马似的,他好像还感到了眼前有马车,马车上还有篷…… 这天回到家,牧羊人一躺到床上就睡著了。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穿著华丽的衣服坐在舒适的马车裡,车垫是用鹅绒舖的,柔软极了;特别是那车篷,是用锦缎做的,篷沿上缀满了闪亮的金片片,四周悬著丝带不停地摇摆著。马车的两边还有乐队在吹奏著悦耳的曲子。他撩开车篷的小窗朝外一看,车队长著呢,马匹拉著许多华丽的篷车,实在是又威武又神气!他觉得自己再也不是一个牧羊人了,而是一个有钱有势的王公贵族。 他正坐在马车中恍恍惚惚欣赏著乐曲,不知是哪个乐手吹错了调,乐曲变得杂乱起来,曲子越来越不好听、越来越刺耳。他不耐烦地拍了一下车座,喊了一声,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原来是场梦。此刻,天早已大亮,太阳都升起来了,羊圈裡的羊都在不耐烦地「咩咩」直叫唤哩。 牧羊人不切实际的幻想,事实上只能是空想。其实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虚幻的奢靡。 不龟手之药 宋国有个人善於炮製防止冻裂的不龟(jun)手之药,他的家族靠著这个祖传秘方,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為业,始终勤勤恳恳,披星戴月,但由於收入菲薄,生活总是很贫困。 有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听说有不龟手之药的秘方,愿以百金求购。这可是个大数目!不龟手之药的主人动心了。但想到祖传的秘方要卖出去,也是件大事,於是集合全家族的成员共商转让之事。大家七嘴八舌一番议论,最后总算统一了思想:祖祖辈辈以漂洗丝絮為生,收入太少,今天一旦出售药方,可以获取大笔金钱,何乐而不為?於是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把药方卖出去。 客人得到秘方以后,立即奔赴吴国,对吴王说,今后将士在寒冬打仗,再也不用為冻手犯难了。不久,越国大军压境,吴国告急,吴王委任此人统帅大军。此时正值严冬,吴越两军又是进行水战。由於吴军将士涂抹了不龟手之药,战斗力特别旺盛,因而大胜越军。班师回朝后,吴王大喜过望,颁詔犒赏三军,同时将献药之人视為有特殊贡献的统帅,割地封赏嘉奖他。 同样是这个不龟手之药,宋国人世世代代用来漂洗丝絮,结果始终贫困交加;而吴国用来作战,则可以战胜敌国。由此可见,同样一个事物,由於使用方法和对像不同,其结果和收效也会大不一样。
不识自己的字 宋朝有个丞相叫张商英,他有个爱好就是书法,他特别喜欢写草书,閒来无事,他便提笔龙飞凤舞一阵,甚是得意。其实,这张丞相的书法很不到家,字写得不合体统,他还孤芳自赏。当时,很多人都讥笑他,而他却不以為然,依然是我行我素,按他的老习惯写字。 一天饭后,张丞相小憩片刻,突然来了诗兴,偶得佳句,便当即叫小童磨墨舖纸,张丞相提起笔来,一阵疾书,满纸是一片龙飞蛇走,让人还著实难以辨认。张丞相写完后,摇头晃脑得意了好一阵,似乎还意犹未尽。於是叫来他的侄子,让侄子把这些诗句抄录下来。 丞相的侄子拿过纸笔,準备用小楷将诗句录下,可是他好半天才能辨认出一个字,时时碰到那些笔划曲折怪异之处,侄子只好连猜带蒙。可是有些地方,他实在是怎麼也看不懂,不知从哪裡断开才对。他没办法,只好停下笔来,捧著草稿去问张丞相。 张丞相拿著自己的大作,仔细看了很久,也辨认不清,自己写的字自己都不认识了。他心裡颇有些下不了台,便责骂侄子说:「你為什麼不早些来问呢?我也忘记是写的什麼了!」 有些人总爱自以為是,既不虚心,又爱坚持自己的错误,还强词夺理為自己辩护,结果是越显出自己的愚蠢可笑。 不识车軛 车 軛(e)是驾车时套在牲口脖颈上的一种木製驾具,略微弯曲有点像个「人」字形。 一天,一个郑国人走在路上捡到一个车軛。因為他从未套过牲口驾车,所以不认识这是个什麼东西。回家后,他拿著车軛去问邻居说:「这是个什麼东西?」 邻居告诉他说:「这是车軛。」 虽然这个郑国人知道了自己手裡拿的这根弯木棒叫作「车軛」,但毕竟印象不深,他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第二天,这个人又在路上捡到一个车軛,他又拿去问邻居,邻居回答说:「这是车軛。」 谁知这个郑国人听了以后,竟大怒。他说道:「先前那个东西,你说是车軛,现在这一个,你又说是车軛,路上哪来这麼多的车軛呢?我看这分明是你在骗我,你不是个好东西。」他说著、骂著,竟然抓起邻居的衣领同他打起架来。 一个人遇到了疑难事情,往往要请教别人。可是这个郑国人,既想请教别人,又不虚心,还要怀疑别人。他不知道自己的愚昧无知,却怀疑别人在欺骗自己。如此自以為是而又蛮横无理的人,真是愚蠢可笑。 井底之蛙 栖在井裡的青蛙在井边碰上一隻从东海而来的大鱉。青蛙看见大鱉,便对牠心满意足地吹嘘自己的愜意:「你瞧我住在这儿多麼快乐呀!我从井栏上蹦进浅井,可以在井壁的缝隙裡小憩。在井水裡游耍,水面就托住我的胳肢和下巴。在软绵绵的泥地上漫步,淤泥就漫过脚背。看看周围的红虫、小螃蟹,牠们谁也不能比我自由自在。」 井蛙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的安乐:「我独自享受这口井儿,得意洋洋地站著,真是快乐极了。」牠对海鱉发话,「先生,请问您,為什麼不常常来光临咱水井,游览观光一番呢?」 海鱉经不住井蛙的怂恿,抵不住牠的诱惑,也走到井边去瞧瞧。谁知牠的左足还没踏进井底,右足却被井栏绊住了。牠进退不得,迟疑了一会,回到了原处。 海鱉算是亲自领教了一番青蛙炫耀不已的井边环境。牠忍不住向井蛙介绍大海的景象:「我生活的大海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面的辽阔;用万尺深度不足以穷尽海底。在大禹时代,10年中有9年遭水灾,海面也并不因此而上涨;商汤时代,8年中有7年遇旱灾,海水也并不因此而下降。你要知道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而涨落。这也就是我栖息在广阔东海的乐趣!」 小小井蛙听了大海鱉对大海的描述,吃惊地瞪著圆圆的小眼睛,满脸涨得緋红,羞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人的生存环境决定人的思想认识。通过井蛙与海鱉的交往与对话,告诫人们:只有开阔眼界,才能解放思想。自以為是,自鸣得意往往是「闭关自守」、孤陋寡闻的结果。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於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裡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於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著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麼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经过一场激烈拚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著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麼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邻国国君不管灾荒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爱百姓的国君。梁惠王常调动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然是不爱百姓的国君。
五官争地位 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耳朵五种器官,各有各的能耐,各有各的灵气,有一天,它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互不服气。 嘴巴对鼻子说:「人所有的食物、营养,都是通过我才被接纳的,我的功劳最显著。而你,有什麼本领,位置竟然居於我的上面?」 鼻子哼了一下,说:「这你就不清楚了吧?我能辨香味臭味,只有先经过我的辨别,才能决定什麼东西可以进到嘴裡,什麼东西不能进到嘴裡,我的作用比你大多了,位置当然也就应在你之上!」嘴巴一时语塞,不出声了。鼻子越说似乎越有道理,似乎真的是自己功劳最大,於是它不满意自己居眼睛之下,它冲著眼睛说:「你有什麼本事,竟然摆在我的上头?」 眼睛被激怒了,它瞧都不瞧鼻子一眼,说:「我能观察美丑,瞭望四方,人的信息有85%都通过我获得,慢说什麼辨别香臭、接纳食物,那都只是小事情,跟我的能耐比起来,全部不值一提!我居你们之上,是天经地义!」说完,眼睛傲慢地往上一翻,发现有眉毛在自己的上面,於是它非常生气。眼睛对眉毛说:「喂,你是什麼东西?你凭什麼竟然在我的上面?」 眉毛也不示弱,得意地一扬,说:「是呀,我為什麼就偏偏高居你们各位之上呢?你们想想,如果把我摆在眼睛、鼻子、嘴巴之下,那可就滑稽了,那不知道整个脸该放哪儿啦!」 没想到,耳朵终於沉不住气了,它也说:「各位刚才的争论我都听见了。要论能耐,我决不在你们之下,要说功劳,我的功劳也不小。我耳听八方,辨别动静。说起来我最委屈,你们不管高低,总还摆在脸上显眼的地位,而我却连脸都上不了,我能服气吗?」 五官争位,正是那些妄自尊大、只顾争权夺利而不顾全局的人的写照。 仁智的孙叔敖 小时候的孙叔敖就是一个好孩子,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很受邻里的喜爱。 有一次,孙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著一条双头蛇。他以前听别人说,谁要是看见两头蛇,谁就会死去。孙叔敖乍一见这条蛇,心中不免一惊。他决定马上把这条双头蛇打死,不能再让别人看见。於是他拾起路边的大石块,打死了双头蛇,并把牠深深地埋起来。 回到家裡,孙叔敖闷闷不乐,饭也不吃,一个人坐在油灯前看书发呆。他母亲看到这孩子的情绪有些不对头,便问他道:「孩子,你今天是怎麼啦?」 孙叔敖抬头看了看母亲,摇摇头说:「没什麼。」然后低下头去,依然无精打采。 母亲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说:「莫不是生病了?」 孙叔敖再也憋不住了,一下扯住母亲的衣袖伤心地哭起来。妈妈感到十分诧异,问道:「孩子,你到底出了什麼事啊,哭得这麼伤心?」 孙叔敖边哭边说:「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了一条双头蛇。听人说,看见这种蛇的人会死去的,要是我死了,我就再也见不到您了……」 母亲边安慰他边问道:「那条蛇现在在哪裡呢?」 孙叔敖边擦眼泪边回答说:「我怕再有人看见牠也会死去,就把牠打死后,埋起来了。」 听了孙叔敖的话,母亲很感动,她高兴地摸著孙叔敖的头说:「好孩子,你做得对。你的心眼这麼好,你一定不会死的。好人总是有好报的。」 孙叔敖半信半疑地看著母亲,点了点头。 后来,孙叔敖长大成人,由於他的学识品德好,做了楚国的令尹。他还没正式上任,老百姓就已经很信赖他了。 孙叔敖在面对死亡的时刻,还能為别人著想,所以老百姓信赖他。这说明:能為群眾著想的人,群眾也会拥护和信任他。 天帝杀龙 墨子在前往北方齐国的路途中,遇见了一位以卜卦算命為业的阴阳先生。阴阳先生对墨子说:「天帝正好是今天在北方屠杀黑龙,而先生的皮肤是黑色的,所以千万不要到北方去。」 墨子没有听信阴阳先生的这一套,毅然继续向北前行。可是在到达山东的淄(zi)水南岸后,适逢河水猛涨,无法摆渡,於是只好原路返回。 阴阳先生再次见到墨子时,不无得意地炫耀:「我不早就对您说过嘛,先生不要到北方去。现在的事实果然证明,我的预言是正确的。」 墨子对此不以為然,他反驳说:「现在是南方的人不能到北方去,北方的人也不能到南方来。其实,他们的肤色各不相同,有的黑,有的白,為什麼都不能如愿呢?这只是因為淄水猛涨形成了阻隔的缘故啊。况且依照你的理论,天帝每逢甲日乙日在东方屠杀青龙,逢到丙日丁日就在南方屠杀赤龙,逢到庚日辛日就在西方屠杀白龙,逢到壬日癸日就在北方屠杀黑龙。如此说来,天下之人就都不能出门远行了。这样做,既违背了人的意愿,又将使得天下空虚,一事无成。所以,你的虚妄之言实在是听不得啊!」 墨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批驳了阴阳先生的迷信妄说,这种建立在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基础上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学习和发扬的。 天赐养老钱 一天早晨,一个农人挑了一担菜进城去卖,在街上,农人拾到一叠钱,他点了一下,共有15张。 回家后,农人把15张钱交给他母亲,他母亲说:「孩子,人家丢了钱。一定很著急,我们怎麼能要人家的钱呢?赶快送还失主,说不定人家正找得著急呢!」这位农人按照母亲的吩咐,赶回拾钱的地方,等待失主来领。 在前面不远处,农人发现有一个人好像低著头在地上寻找什麼东西,便连忙上前问他:「老弟,你丢了钱吧?这,我拾到了,现在还给你吧。」不等那人回答,农人便将15张钱全都给了那人。这时,有一些人围了上来,见此情景,有人提出,失主应给些赏钱给农人。不料,这个人却十分吝嗇地说:「我丢失的原本是30张钱,现在才只找回来一半,我怎麼能再分一些赏给他呢?」 农人觉得那人太不讲理,自己如数将钱归还给他,他不但不谢,反而有诬蔑自己贪了一半的意思。农人实在气愤不过,便跟那人争吵起来,两人互相扭著来到县衙门的堂上,他们各自向县令叙说事情的缘由。 县令听后,心裡已有几分底了,他对那领钱人的行為颇為生气。县令派人将农人的母亲叫来,当面对质核实,证明农人说的情况属实。接著,县令让农人和那个领钱人各自具状。於是他们分别写道:「拾钱人的确是拾到15张钱钞」,「丢钱人确实是丢失了30张钱钞」。县令将两张状纸捏在手上,对失主说:「你丢的是30张钱钞,而他拾到的是15张钱钞,可见这钱不是你的钱,而是上天赐给这位贤良母亲的养老钱。假若他拾到的是30张,那就是你的了,你可以到别的地方去找你的钱吧!」 那人知道自己撒谎,自觉理亏,便也不敢再作狡辩,灰溜溜地离开了县衙。於是,县令把15张钱钞交给农人的母亲,说:「你是位贤德的母亲,这钱就归你了!」 人们听说了,都拍手叫好。 那位贤良的母亲教儿子将拾来的钱交还失主,反遭讹诈;贤明的县令又机智地将钱判送贤母,而那靠讹诈欺骗的人却不得好下场。所以,為人都应有一颗善良的心才好。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有个人名叫刘安,不知怎麼迷上了修道成仙的事,他做梦都想成為仙人,飞升仙境,那该是多麼逍遥自在悠哉游哉的事啊!於是他整天吃斋唸经,求仙诵咒,如痴如狂。他放著淮南王不当,而专门结交那些会道懂巫的人,尊他们為座上宾,向他们请教得道成仙的秘诀。 刘安痴迷修道的事广為天下人所传,於是,四面八方的巫师术士道人,全都聚集到刘安居住的淮南地方。这些巫师道人,有的带来了自己炼製多年的灵丹,献给刘安说:「吃了这些东西您便可以成仙了。」有的巫师道人住在刘安家為他现场熬製妙药。他们拿著诱人的妙药对刘安说:「您吃了这些东西便可以得道了。」刘安十分高兴,他重赏了给他献丹献药的人,将这些灵丹妙药都收藏好。 刘安有了巫师术士道人们献的这些丹、药,修道更全心全意了。他每天唸咒吃药,真的有一天,刘安忽觉身轻气爽,不知不觉竟飘了起来。原来,他真的得道了。他慢慢地成為仙人升天了。 他的妻子一看,丈夫得道升天了,便将那些灵丹妙药也拿来吃,果然也成仙升天了。接著,刘安家其他的人都争著吃那些剩下的灵丹妙药,一个个都得道飞升仙境。 后来,连刘安家那些鸡、鸭、猫、狗,因為舔食了盛药的器皿裡的残餘仙药,也都随著成仙升天了。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事,一个人得势陞官,家中亲戚和那些与他有关係的朋友,都跟著沾光,一个个飞黄腾达起来。这种丑恶的裙带关係,是社会的一大公害。 一女想二嫁 齐国有一户人家,养了一个女儿。女儿渐渐长大,到了要找婆家的年龄了,父母便开始考虑為她选个好女婿。 听说这家要嫁女,说媒的人立即找上了门。同时来求婚的有两户人家。住在东边的一家,家境不错,有田有地,日子过得挺富裕的,可就是儿子长得很丑。住在西边的那一家,儿子长得有模有样,十分漂亮,可是家境不好,生活很是贫困。 这老两口想来想去,总难定夺。 父亲说:「把女儿嫁到东家去吧,女儿到了东家,吃喝不愁,住的房子又宽敞,我们还可以跟著沾光呢。」 母亲说:「那怎麼行呢?那个丑女婿我闺女看得中吗?吃得好穿得好有什麼用?还是过得一点也不开心!我看还是答应西家吧,西家儿子的相貌才配得上我闺女!」 父亲一听又不同意,说:「长得漂亮有什麼用?连肚子都吃不饱照样过不开心!不能让女儿跟著他受委屈。」 老两口思来想去终究拿不定主意,只好直接去徵求女儿的意见。 老两口把女儿叫出来,对女儿说:「闺女呀,你年龄不小,该出嫁了。这来提亲的两家的情况,想必你也知道了,愿意到哪一家,就由你自己来决定好了。如果你不好意思说出口,就露出一隻胳臂来表示。」 接著,母亲开口问:「那西家的女婿人长得不错,就是家境很穷。你的意思如何?」 母亲话音刚落,女儿就露出了右胳臂,这表示她愿意嫁到西家。父亲不觉一怔。 父亲赶忙说:「东家十分富有,不愁吃穿,只是那女婿长得很丑。你愿意去东家吗?」 不料没等父亲话说完,女儿又露出了左胳臂,这表示她愿意嫁到东家。 老两口都被女儿搞糊涂了,一齐问道:「闺女,你这是什麼意思呀?」 女儿不慌不忙地说:「这还不清楚吗?我愿嫁到东家去吃饭,再嫁到西家去住宿,白天夜晚各去一家……」 老两口又气又急:「这可怎麼使得?这可怎麼使得?」 这个女儿的想法实在荒唐,明明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她却偏偏不知廉耻地异想天开。 一毛不拔难為人 有一隻猴子住在山林裡,牠非常羡慕人类。牠觉得,人实在太快乐了。果实熟了的时候,他们可以一担一担往家挑,不像猴子,一年到头四处寻觅食物,找一个吃一个,饥一餐饱一餐的;冬天裡颳风下雪,人可以呆在自己的家裡,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家裡有过冬的粮食,不像猴子,一到冬天,只能冷冰冰地蜷缩在石洞裡,又冷又饿。这隻猴子想,来世我一定不再做猴了。 后来,这隻猴子真的死了,牠去到阴间拜见阎王。阎王问猴子说:「来世你还想做猴吗?」猴子连忙说:「不想做猴了,请大王让我变人吧!」阎王说:「也好。不过想变人有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将你身上的毛全部拔掉。」说完,阎王命一个夜叉将猴子带到掌管超度变人的地府去。 猴子到了地府,接受地府鬼的「超度」。地府鬼让猴子趴下,準备给牠拔毛。可是刚被拔了一根毛,猴子便大叫起来:「哎哟,受不了,受不了!」地府鬼叫牠忍耐一下,猴子哭丧著脸说:「这麼痛苦,实在不能忍受!」地府鬼只好把猴子又送回阎王那裡。 阎王笑著对猴子说:「看你一毛不拔,又怎麼能成人呢?」 这隻猴子活著的时候只看到人的快乐,却不知道人的快乐是付出辛勤劳动后才获得的。像猴子这样「一毛不拔」的傢伙,怎麼能做人呢? 一枕美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庙,庙裡有一个玉枕头,枕头上有一个小孔。据说,枕著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裡经歷许多美好的事情。 那个时候,单(shan)父县有个名叫杨林的人,以经商為生,生意不怎麼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脸的,希望能时来运转,突然在哪天就发大财,当大富翁。 这天,杨林带著货物来贩卖,走得满头大汗,肩上挑的担子好像有千斤重,压得他苦不堪言。杨林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刚好经过焦湖庙,就打算进去歇歇脚。 杨林跪在菩萨跟前祈祷,口裡唸唸有词:「老天爷保佑我时来运转,发家致富,一辈子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庙裡的巫人见了杨林的情况,就对他说:「我让你体会一下你想要的生活,你愿意吗?」杨林高兴极了,忙不迭地说:「真的?好哇好哇,我太愿意了!」 於是巫人就取出那个神奇的玉枕给杨林,说道:「你先去睡一会儿吧。」 杨林枕著玉枕躺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大户人家,那裡亭台楼阁、湖水假山,鸟语花香,屋裡更是雍容豪华,一派富贵气象。官高位显的赵太尉热情地将他迎到客厅裡,和他谈笑风生,接著,赵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儿许配给他。於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财万贯。妻子如花似玉,温柔贤惠,给他生下了6个儿子。这6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事。 杨林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无忧无虑地生活著,身边又有妻儿相伴,过得快乐极了。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一点都不想回家。 忽然,杨林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庙裡,躺在玉枕上。梦中那美好的一切都无影无踪,只有身边没卖完的货物还在原地,心下不禁十分惆悵。幸福的生活,不是可以靠虚幻的美梦得来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坐享其成,自己扎扎实实地辛勤劳动,才能把愿望变成现实。
一蟹不如一蟹 一天,海潮退了,天气很好,艾子走到海滩上去散步。忽然,艾子发现自己脚跟前有一个小动物在爬著,艾子好奇地蹲下身子去仔细地看这小东西。只见这小动物的身子又扁又圆,周围长著许多脚,爬行的方向是横的。艾子把小动物拾起来放入袖口,找到一位住在海边的人,问他道:「请问这是什麼东西?」那人告诉艾子说:「先生,这是梭子蟹。」 艾子在海滩上继续往前走,他又看到一个小动物,身子也是又扁又圆,同样长著许多脚,但形体比先前那个要小些,行动似乎也迟缓一些,於是艾子拾起这个小动物,放到袖口裡,又去找那个住在海边的人,问:「您看,这是什麼东西呀?」那人告诉他说:「这是隻螃蟹。」艾子记住了,原来又是一隻蟹。 艾子继续朝前,不料又看到一隻小动物在海滩上爬著,形状、体貌与先前看见的梭子蟹、螃蟹一模一样,只是比前两个更小了。艾子又拾起这个小东西,把牠放进袖口,去问那个住在海边的人说:「您看,这又是什麼东西呀?」那人回答说:「这是蟛蜞(peng qi),也是一种蟹。」 艾子离开那个人,想著今天的事情颇觉有趣。这梭子蟹、螃蟹、蟛蜞都是蟹,而形体却一个比一个小。艾子不觉感叹道:「咳!為什麼一蟹不如一蟹呢!」生活中的确有如这些蟹似的人和事,一个不如一个,越往后越糟糕。 九方皋相马 伯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名的相马能手,他的相马技能是天下有名的。 在伯乐暮年之时,有一回秦国国君秦穆公召见他时间他说:「您的年纪也很大了啊!在您的后辈人中有谁能够继承您寻找千里马呢?」伯乐回答道:「对於一般的良马,牠的特徵很明显,是可以从其外表上、筋骨上观察得出来。而那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呀,看起来牠与一般的好马差不多,论其特徵,也是很难捉摸,好像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不过,千里马奔跑起来,又轻又快,剎那间从你眼前一闪而过,不一会儿远驰得无影无踪,让人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著它奔跑的足蹄印儿。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对於好马的特徵,我可以告诉他们,对於千里马的特徵,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仅凭自己相马的经验来判断,他们是无法掌握的。不过,在过去同我一起挑过菜、担过柴的人当中,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马技术很高,的确不比我低,请大王召见他吧。」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 九方皋到各处寻找了三个月后,回来报告说:「我好不容易為大王您寻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不过,那匹千里马眼下正在沙丘那个地方。」秦穆公问:「那匹马是什麼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於是派人去取,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这时候秦穆公很不高兴,就把伯乐叫来,对他说:「你该怎麼说呢?太不中用啊!你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分辨不出来,又怎麼能认识出千里马呢?」 伯乐这时长叹一声说道:「想不到他识别马的技术竟然高到这种地步了啊!这就是要高出我千倍万倍乃至无法计算的长处了。像九方皋看到的,是马具有的精神和机能,他看马时,眼裡只看到了马的特徵而不著马的皮毛,注重牠的本质,去掉牠的现象;他只看那应该看到的东西,不去注意那不该注意的东西;他审察研究时,只注意那应该审察研究的方面,拋弃了那不必审察的方面。九方皋相马的价值,远远高於千里马的价值,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地方啊!」等到把那匹马从沙丘那地方牵到秦穆公和伯乐面前时,大家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这篇故事啟发我们:看问题时要有所捨弃才有所专注,同时要将获得的感性材料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人也有「黄」 有一条毒蛇因咬死了人,被阴曹地府的官吏抓到,送到判官那裡。判官指著毒蛇喝道:「你伤害了一条人命,依照法律该判你重刑!」那条蛇向前爬了几步,申诉道:「判官,我知道我的确有罪,但是我也有过功劳,我的功劳足以赎我的罪过呀!」 判官问道:「你一条毒蛇,有什麼功劳?」 蛇指指自己的身体说:「我身上有蛇黄,蛇黄可以治病,我的蛇黄已治活了好几个人,你看我不是功大於过麼?你不应判我重刑。」 判官四处查访核实,证明蛇所说的是真话,便对蛇从轻发落了。 一年后,地府官吏又抓捕一头牛来审判。判官问过抓牛的原因后,斥责牛说:「你依仗个子大,用犄角触死了人,应该将你处死!」 牛连忙请求说:「判官,我身上有牛黄,牛黄可是宝啊,它能治病,曾经治活了好几个人,我的功劳难道不能抵偿一些罪过吗?你不能判我死刑啊!」 判官经过调查瞭解,证明牛所说情况属实,於是牛也得到了轻罚。 又过了一年多。一天,地狱官带上一个人来,对判官说:「这个人活著的时候杀过人,可是在人世间他侥倖免死,现在也应该偿命了。」 那人一听,吓得直发抖,他连声说道:「判官,我的身上也有『黄』啊!」「什麼?他的身上也有黄?」几个地狱官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这一下,激怒了阴曹地府大小官员,判官大怒,指著这个人责问道:「蛇黄、牛黄都可以入药,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你是个人,哪有什麼黄呢?」 於是判官命左右官员交替著仔细查问,那个人狼狈极了,他无可奈何地说:「实不相瞒,我身上没别的黄,只是羞愧惶恐而已。」 那个人企图混水摸鱼、矇混过关,假称自己像蛇、牛一样也有「黄」,可是假的毕竟是假的,他的欺骗、狡辩还是掩饰不了事实,在认真仔细的盘查之下,他也终究难混过关。 人云亦云的八哥 一群喜鹊在女儿山的树上筑了巢,在裡面养育了喜鹊宝宝。牠们天天寻找食物、抚育宝宝,过著辛勤的生活。在离牠们不远的地方,住著好多八哥。这些八哥平时总爱学喜鹊们说话,没事就爱乱起哄。 喜鹊的巢建在树顶上的树枝间,靠树枝托著。风一吹,树摇晃起来,巢便跟著一起摇来摆去。每当起风的时候,喜鹊总是一边护著自己的小宝宝,一边担心地想:风啊,可别再刮了吧,不然把巢吹到了地上,摔著了宝宝可怎麼办啊,我们也就无家可归了呀。八哥们则不在树上做窝,牠们生活在山洞裡,一点都不怕风。 有一次,一隻老虎从灌木丛中窜出来觅食。牠瞪大一双眼睛,高声吼叫起来。老虎真不愧是兽中之王,牠这一吼,直吼得山摇地动、风起云涌、草木震颤。 喜鹊的巢被老虎这一吼,又随著树剧烈地摇动起来。喜鹊们害怕极了,却又想不出办法,就只好聚集在一起,站在树上大声嚷叫:「不得了了,不得了了,老虎来了,这可怎麼办哪!不好了,不好了!……」附近的八哥听到喜鹊们叫得热闹,不禁又想学了,牠们从山洞裡钻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扯开嗓子乱叫:「不好了,不好了,老虎来了!……」 这时候,一隻寒鸦经过,听到一片吵闹之声,就过来看个究竟。牠好奇地问喜鹊说:「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你们却在天上飞,牠能把你们怎麼样呢,你们為什麼要这麼大声嚷叫?」喜鹊回答:「老虎大声吼叫引起了风,我们怕风会把我们的巢吹掉了。」寒鸦又回头去问八哥,八哥「我们、我们……」了几声,无以作答。寒鸦笑了,说道:「喜鹊因為在树上筑巢,所以害怕风吹,畏惧老虎。可是你们住在山洞裡,跟老虎完全井水不犯河水,一点利害关係也没有,為什麼也要跟著乱叫呢?」 八哥一点主见也没有,只懂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也不管对不对,以至於闹出了笑话。我们做人也是一样,一定要独立思考,自己拿主意,不盲目附和人家。不然,就会像人云亦云的八哥一样可悲又可笑了。
人穷志不短 春秋时候,吴国的公子季礼一人出外漫游。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正走著,忽然发现不知谁遗失的一串钱躺在路中央。季礼想把钱拾起来,但又觉得弯腰去捡钱有失身份,这种事不应该由我这样的贵公子去做。他一边想著一边朝四面张望,看有没有人走过来。 刚巧,当时正有一个打柴的人担著柴禾从前边过来了。季礼心想,叫这人把钱捡去,他一定会十分感激,他挑的那两捆柴还未见得值得这麼多钱哩。 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礼看清了他身上竟然还穿著冬天的皮袄,而眼下正是初夏5月,虽还不十分炎热,但穿著皮祆也是够呛的,季礼认為这人一定很贫穷,让他把钱捡去正好。 於是季礼大声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来把地上的钱拾起来。」 打柴人一看季礼那个样子,感到很生气,他把镰刀往地上一扔,摆著手,朝季礼瞪大眼睛说:「你是谁?凭什麼居高临下看不起人?我既然能在炎热的夏天穿著皮袄去打柴,难道我会是个贪图钱财的人吗?」 季礼一听打柴人的话,心裡不免有几分敬意,连忙向他道歉说:「实在对不起,是我错看了人,请不要见怪!请问先生高姓大名?」 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礼淡淡一笑道:「你这人见识短浅,只会从表面上看问题,还那麼盛气凌人,我有什麼必要对你说出我的姓名呢?」说著,打柴人头都没回,也不再理睬季礼,拿起镰刀,对地上的钱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走了。 季礼看著打柴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惭愧不已。 有些人常常凭自己的浅薄见识去衡量别人,实在未免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十万贯 唐朝时候,有个地方官叫张延赏,為官处事还算正直清廉。这一日,张延赏接到一桩案子,牵涉到人命,案情严重,非同一般。张延赏按照一贯的作法,十分重视此案,他决心追查到底。於是他传下令来,命捕快们严加侦查搜捕,务必尽快将罪犯捉拿归案。 不料,第二天早晨张延赏来到衙门,正待坐下处理公务,却发现案上有一纸条,上面写著:「送上三万贯,请求不要追查此案。」张延赏一看,脸色顿时一沉,十分气愤。他将纸条扔在地上,歷声喝道:「谁敢如此大胆,竟敢拿三万贯钱来买本官清廉,干扰本官办案!」於是他再次下命令,对这一案件加紧缉查,并决心严惩不贷。 再过一日,张延赏上衙,又一次发现公案上放一纸条,上面并无多的内容,单写著一个惊人的数字:「十万贯。」这一下,张延赏几乎被唬住了,他左右為难,看样子,对方的确来头不小。张延赏思考再三,最后决定把这桩案子搁置起来,不再继续追查。张延赏那原有的一点廉正,终於被十万贯「买断」了。 后来,张延赏的一个手下亲信找了个机会,私下裡问张延赏说:「大人,為什麼将案子放弃不问?」 张延赏回答说:「钱到十万之多,便是神仙也能买通的,何况人呢!既然什麼人都可以买通,那还有什麼事办不到的呢?如果我还执迷不悟继续追查,那将会处处碰壁,除了自找苦吃,自寻灾祸,还会有什麼结果呢?所以我也只好停止查办,保住身家性命,保住乌纱前程啊!」 可见,在那个钱可通神的社会裡,哪裡还有公正,哪裡还有王法! 三人同屋 有这麼三个人,性情爱好各不相同,又同住在一间屋子裡,常常為一些事情争论不休。 一天,甲从外面回来,由於在外面赶路便觉得燥热,一进门便嚷著屋裡太闷太热,随手将门窗全都大开。乙在家呆了一天,哪裡也没去,正觉浑身寒冷,便责怪甲不该打开门窗。两个人互不相让,一个要开,一个要关,一个说闷,一个说冷,為一点小事闹了好半天。丙从外面回来,一听甲、乙各自的说法,心裡便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了,可是甲和乙都认為丙这个人天性愚笨,因此根本听不进丙的劝解,都认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 又一次,乙从集市买回一隻纸糊的灯笼,一进门便遭到甲的反对,甲责怪乙没买绸罩的灯笼,绸罩的灯笼又好看又高贵;乙则说纸糊的灯笼点亮后一样漂亮,价钱却要比绸灯笼便宜好多。甲说纸灯笼便宜但不如绸灯笼耐用;乙说买一隻绸灯笼可买十隻纸灯笼;甲说寧买一隻绸灯笼也不要十隻纸灯笼;乙说十隻纸灯笼可变换花色品种……丙夹在两人中间,一会儿劝甲,一会儿劝乙,可是依然不能使甲和乙停止争吵。 甲和乙在争吵时总是强调自己的理由,只注意自己对的一面,却看不到自己的偏激。而丙,虽然比甲、乙要笨一些,但由於他没有参与争吵,所以他能较客观地看问题,所以他能判断谁是谁非。 我们平时处世待人,不能像甲和乙那样,固执已见,主观偏激,而应像丙那样,客观冷静,我们的头脑就能明辨是非。 三人成虎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為赵国的人质,定於某日啟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隻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接著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麼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裡!事实上,人虎相怕,各佔几分。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眾所周知,一隻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麼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从这故事看起来,谣言惑眾,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眾口鑠金,积毁销骨」。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上行下效 晏子辞世已经17年了。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餘兴未尽,大家提出一起射箭比武。轮到齐景公,他举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在那裡大声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见此情景,连忙走到景公身旁。景公伤感地对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死了已经17年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弦章听了,深有感触。他回答景公说:「这就是大臣们的不贤啊。论智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不过呢,话又说回来了,我听说过这麼一句话,就是『上行下效』。不是吗?国君喜欢穿什麼衣服,臣子就学著穿什麼衣服;国君喜欢吃什麼东西,臣子也学著吃什麼东西。有一种叫尺蠖 (huo)的小虫子,吃了黄色的东西,牠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蓝色的东西,牠的身体就又变成蓝色。刚才您说,17年来没有人再指出过您的过失,这是否是因為晏子去世后,您就不再喜欢听人家批评您,而只喜欢听奉承话所造成的呢?」 一席话说得齐景公心裡亮堂了,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太好了,今天这一番话,教我豁然开朗。这是你做了先生,我做了学生了。」 看来,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评,才会经常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建议;如果总是听到别人恭维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弦章的话是有道理的。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隻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隻。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裡钻了进来,把一隻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麼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隻羊。原来狼又从窟窿裡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隻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採取补救措施。於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採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亡国怨祝 晋国的中行寅面临大敌,家族就要被人灭亡了。他急忙找来给自己负责祭祀的太祝,準备问罪处罚他。 他怒气冲冲地询问太祝:「你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斋戒时也不诚心。结果现在触怒了天上的神灵,导致我亡国,你為什麼要这样呢?」太祝简回答道:「原来的君主行密子,只有十乘车。可他并不觉得太少,只是担心自己的德行不够,生怕有一点儿过错。现在您已经有了战车百乘,您却不仅不担心自己的没有道义德行,只是嫌战车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战车战船,这样势必增加了对百姓的赋税。赋税劳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满意,对您诅咒责骂。而您以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祷,就可以為家族带来福运吗?民心不服,上下都背离您,咒骂您,您也会灭亡。您只指望我為您的祈祷祝福,然而全国都咒骂您,我一个人的颂扬祝福能比得过全国人的诅咒责骂吗?您的家族面临灭亡难道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吗?我又有什麼罪过呢?」 中行寅听了太祝简的话感到万分羞愧。 中行寅行将灭亡不去寻找自己的原因,反而责备太祝。他哪裡知道,其实他灭亡恰恰是因為自己的贪奢引起民心不满。 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道家所谓的「道」究竟存於何处,庄子简单而明确地告诉他:「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似乎对这一回答并不满意,他希望庄子能具体指出「道」在何方。 庄子於是说:「『道』就在螻蛄和蚂蚁中问。」 东郭子不解地问:「『道』怎麼会在这麼卑微的生物中间存在呢?」 庄子接著说:「『道』还存在於农田的稻穀和稗草之中。」 东郭子更糊涂了:「这不是越发低贱了麼?」 庄子仍然不紧不慢地说:「怎麼能说这是低下呢?其实,『道』还存在於大小便裡哩。」 东郭子以為庄子是在戏弄他,便满脸不高兴地闷坐在一旁,再也不作声了。 庄子知道东郭子產生了误会,便耐心地对他解释:「您再三追问『道』存在於什麼地方,但这个问题并不是『道』的本质。因為我们不可能在某一个具体事物中去寻找『道』,大道无处不在,万事万物都蕴含著『道』的规则,并无贵贱之别。」 庄子的理论说明,世间万物在生存的意义上都得遵循生存的规律,彼此并无高下尊卑之别。而有些人在生活中往往要刻意去分辨贵贱并分别待之,这只能暴露出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大鹏与焦冥 晏子是齐国有名的贤相。晏子很有学问,足智多谋,善於讽喻又敢於直諫,他经常跟齐王一起议论国家大事或谈论学问。 有一天,齐景公和晏子坐在一起聊天。齐景公问晏子说:「天下有极大的东西吗?」晏子回答说:「有哇。大王想要我说给您听吗?」齐景公说:「我想知道天底下最大的生灵是什麼?」 晏子说:「在北方的大海上,有个叫大鹏的鸟,牠的脚游动在云彩之中,背部高耸入青天,而尾巴则横卧在天边。大鹏在北海中跳跃著啄食,牠的头和尾就充塞在天和地之问。 牠的两个阔大的翅膀一伸展,就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 齐景公惊奇地说:「真是不可想像!不可想像!那麼,天下有没有极小的生灵呢?」 晏子回答说:「当然有。东海边有一种小虫,牠小到可以在蚊子的眼睫毛上筑巢。这种小虫子在巢裡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它们经常在蚊子的眼皮底下飞来飞去,可是蚊子连丝毫的感觉也没有。」 齐景公说:「太妙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新奇的事,那是什麼虫子呀?」 晏子说:「我也不知道牠确切的名字叫什麼,只听说东海边有些渔民称这种虫子為『焦冥』。」 齐景公十分感慨地说:「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啊!」 大鹏和焦冥,是先人们想像中的极大和极小的生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和运动,形式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知识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 小吏烹鱼 某一天,有人把一条鲜活的大鱼送到郑国子產的府上,以表达对这位卿相的恭敬。豪门大户平时并不缺一顿饭菜,所以子產便叫一个小吏把鱼放到池塘裡养起来。 相府池塘裡的鱼虽然很多,但并不是一个小吏所能轻易享用的。这次小吏见鱼就在手裡,便悄悄拿回去煮著吃了。 事后,小吏报告子產说:「我已经把那条鱼放到池塘裡去了。您猜怎麼著,那鱼刚一入水,呆头呆脑,稳不住身子。我当牠是活不过来了。可是没过多久,鱼就缓过气来,甩了甩尾巴,一头钻进深水中去了。」子產高兴地说:「好、好!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如鱼得水』。牠找到合适的去处了。」 小吏见谎话没有被识破,从子產那裡出来时很得意。他自言自语地说:「都说子產很聪明,我看有点言过其实。鱼已经被我煮著吃了,他还以為正在池塘裡欢著,嘴上不住地说什麼『找到合适的去处了』。难道这合适的去处竟然是我的肚肠吗?哈、哈!真有意思。」 子產能在郑国被人称為一个贤相,必然具备一定的才华。他被小吏所矇骗的事实说明,一个有才学的人虽然难以被不合情理的话所蒙蔽,但不等於说他不会被合乎情理的话所欺骗。 小偷退齐兵 子发是楚国的一位将领,他很注意有一技之长的人,善於利用这些人的长处為自己服务。楚国有一位擅偷窃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便去投靠子发,小偷对子发说:「听说您愿起用有技艺的人,我是个小偷,以前不务正业,如果您能收留我,我愿為您当差,以我的技艺為您服务。」 子发听小偷这麼说,又见他满脸诚意,很是高兴,连忙从座位上起身,对小偷以礼相待,竟连腰带也顾不上繫紧、帽子也来不及戴端正。小偷见子发果然是真心,简直是受宠若惊了。 子发手下的官员、侍从们都劝諫说:「小偷是天下的盗贼,為人们所不齿,您怎麼对他如此尊重?」 子发摆摆手说:「你们一时难以理解,以后就会明白的,我自有道理。」 适逢齐国兴兵攻打楚国,楚王派子发率军队前去迎战齐兵。结果,连续交锋3次,楚军都败下阵来。 军帐内,子发召集大小将领商议退齐兵的策略,将领们想了好多计策,个个忠诚无比,可是对击退齐兵却一筹莫展,而齐兵反而愈战愈强。 面对紧张的形势,那个小偷来到帐前求见,主动请缨。小偷说:「我有个办法,请让我去试试吧。」子发同意了。 夜间,小偷溜进齐军营内,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齐将首领的帷帐偷了出来,回到楚营交给子发。子发便派了一个使者将帷帐送还齐营并对齐军说:「我们有一个士兵出去砍柴,得到了将军的帷帐,现特前来送还。」齐兵面面相覷,目瞪口呆。 第二天,小偷又潜进齐营,取回齐军首领的枕头。子发又派人送还。 第三天,小偷第三次进了齐营,取回来齐军首领的头髮簪子。子发第三次派人将簪子送还,这一回,齐军首领惊恐万分不知所措。齐军营中议论纷纷,各级将领大為惊骇。於是,齐军首领召集军中将士们商议对策。首领对大家说:「今天再不退兵,楚军只怕要取我的头了!」将士们无言以对,首领立即下令撤军。 齐军终於退兵而走。楚营内大大嘉奖那个立功的小偷,眾将士无不佩服子发的用人之道。 小偷,如果损害社会人民,的确该绳之以法;如果改邪归正,把技艺特长用到有益的地方,有时也能干出大事来。 山芋害人 有一天,柳宗元得了重病,脾臟肿得很大,而且时常心臟悸闷。他急忙请一医生治病。医生察看病情后说:「依你现在的病情来诊断,服食茯苓应当最见疗效。」 第二天,柳宗元就叫人到集市上去买了一些茯苓来,自己煎著吃了。结果服药之后,病不仅不见好转,相反地更加重了。柳宗元非常生气,派人把医生找来,责怪他医术不精,开错了药方。 医生听了柳宗元的话十分奇怪,自己行医多年,这种病也见过一些,的确是对症下药的。他便提出看看药渣子,是不是药买错了。医生一看药渣,一阵惊呼:「唉呀,这全都是老山芋呀!是那个卖药的骗了你,你不辨真偽买下来。你自己糊里糊涂不识货,现在却又来责怪我,你也太过分了。」 柳宗元吃惊地望著药渣十分惭愧,慢慢又愤恨起来。 从这件事推广开想,有不少事是与之类似的。人世间,拿著老山芋去冒充茯苓出售,使得人家病情加重的事,其实多得很!又有多少人能够辨别其中的真偽呢? 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著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裡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裡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麼,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著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裡的剑是不会随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眾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取名不当 从前,在乡下,大人给小孩取名字时一般对男孩起名「大黑」、「二黑」、「冬苟」等等,对女孩一般起名「春花」、「春桃」、「腊梅」等等。这样,往往有许多名字相同,这种情况不少见。 乡间有一位做父亲的,要给他的两个儿子起名字,又想不与别人的名字相同,叫什麼呢?想来想去,给他的大儿子起了个名字叫「盗」,给他的小儿子起名叫「殴」(打人的意思)。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两个儿子也长大了,都长成「小后生」了。真是人生祸福难料。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有一天,大儿子「盗」要到外地去办事,人已经走出了家门,走到大路上了。老大爷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要嘱咐大儿子一声,要把他喊回来,就在后边一面追赶著,一面大声喊:「盗!盗!」 事也凑巧,说巧真是巧,巧得不得了! 恰巧本地官吏巡查要从这大道经过,还要走两里路才向右转弯,走上向东的大路打道回府。轿子正颤颤悠悠地向这边抬过来,他在轿子裡坐了将近半个时辰,正想闭目养神打瞌睡。突然听到有人在大声喊叫「盗!盗!」一下子惊醒了,瞌睡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叫声叫跑了。这官吏轻轻拉起轿帘朝叫喊的方向一看:只见一年轻后生在前面急急忙忙地走著,后面有个老大爷向这后生边追赶边大声叫「盗!盗!」 这还了得!太平世界,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还敢行盗窃之事,竟然还是个身强力壮的后生偷盗老头的财物,简直是太不像话了!於是官吏拉开半边轿门的帘子对身边的护兵下令:「你们快上去把那个正匆匆走著的后生给我抓起来!他是强盗。」 官吏听到老大爷叫喊「盗」,以為老大爷追赶的是强盗,就把「盗」抓住捆了起来。老大爷看到自己的大儿子被官吏误以為是强盗抓住并捆了起来,就想叫二儿子「殴」去向官吏说明实际情况,由於看到情况紧急,心裡又著急,一时说不出别的话来,只是一个劲地喊著「殴!殴!」 官吏抓住了老大爷的大儿子「盗」后,不容「盗」分说,让士兵用粗麻绳将「盗」五花大绑绑得紧紧的,然后再带回府衙审问定罪。正準备起轿,又忽地听到老大爷急切地呼喊:「殴!殴!」捆押「盗」的兵士都以為是老大爷示意要打这个年轻的「强盗」,於是乎拳头、木棒雨点般地朝「盗」头上、身上打下来了,要不是老大爷和他的二儿子及时跑到跟前把情况说明,差一点「盗」就被打死了。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要注意「名」与「实」相符,慎重地给事物以称呼;要防止因名废实,若名不符实,就会给人们造成误解,结果是事与愿违。 和氏璧 楚国人和氏有一次在楚山中发现一块叫做璞的玉石。他把这块璞玉拿去奉献厉王。厉工不懂璞中含有宝玉,所以把玉匠召来进行鉴定。那匠人看了璞后对厉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听了这话勃然大怒,他大声喝道:「好一个胆大包天的贱民,你竟敢以乱石充玉欺骗我!」紧接著他命令刀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脚。和氏忍痛含冤离去。 厉王死了以后,武王继位。和氏带著那块璞进宫去献武王。武王也找了玉匠鉴定那块璞。玉匠仍然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氏因此又惨遭与第一次献璞相同的灾祸,被武王命人砍掉了右脚。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位。和氏来到楚山脚下,抱著那块璞痛哭起来。一连三天三夜,和氏把泪水哭乾了,又从眼裡哭出血来。附近的村民和过路的行人见此情景都感到悲愴。这件事很快被文王知道了。他派人到楚山察看情况。那差官见了和氏以后问道:「天下受砍脚之刑的人很多,為什麼唯独你长期悲痛不已呢?」和氏回答说:「我并不是因為脚被砍断才这样悲痛,我痛心的是一块宝玉被人说成是普通的石头;一个忠心耿耿的人被说成是骗子。」 文王听了差官的匯报以后,觉得有验证和氏的「璞中有玉」之说的必要,所以令玉匠用凿子把璞的表层敲掉。果然像和氏所说的那样,裡面露出了宝玉。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和氏璧」,用以昭示和氏的胆识与忠贞。 这一故事的主人翁和氏,是一个有才干、有忠心的人。他在两次献璞都遭受砍脚冤刑以后,仍在楚山下大哭三日以鸣其冤,体现了他為坚持真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顽强精神,他的忠诚和执著实在是令人感动。 周处自新 周处是晋朝义兴县人。他在年轻的时候,脾气粗暴,好惹是生非,经常与人打架斗殴,危害乡里,被当地人们视為祸害。 那时候,在义兴县境内的大河裡出现了一条蛟龙,同时在义兴县山裡又有隻斑额吊睛猛虎,牠们都时常在河裡、在山上侵害老百姓。当地人们都把周处同蚊龙、猛虎一起看作是「三个祸害」,而这「三个祸害」中又以周处更加厉害。為了除掉侵害老百姓的祸害,曾经有人劝说周处上山去杀死那隻斑额吊睛猛虎,到河裡去斩除那条危及乡里的蛟龙。 周处听人劝说后,立即上山去杀死了斑额吊睛猛虎,接著又下山来到有蛟龙作恶的河边。当蚊龙露出水面準备向他扑过来的那一剎那间,说时迟,那时快,周处转眼间便跳下河去举起手中锋利的砍刀,向作恶多端的蛟龙头上砍去。那蛟龙為了躲避周处的刺杀,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在大河裡游了几十里路远。周处一直紧紧地跟著牠,同样是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就这样,三天三夜过去了,地方上的人都认為周处已经死了。人们都在為这「三个祸害」的灭亡而奔走相告,互相庆贺。 谁知周处在杀死了蛟龙后,又突然浮出水面,游到了岸边。当他上到岸上来时,看到人们正奔走相告,都在為他已不在人世而互相庆贺,这时他才晓得自己早已被人们认為是祸害了。这是為什麼呢?他捫心自问,经过一番仔细的反省之后终於有了改过自新的念头。於是,他到吴郡去寻找陆机、陆云两兄弟。因為陆家兄弟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受人尊敬的大文人、大才子,周处是想请陆家兄弟开导思想,指点迷津。 周处头脑中带著疑惑来到吴郡陆家的时候,陆机不在家,正好会见了陆云,於是他就把义兴县人為什麼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并说明自己想要改正错误重新做人,但又恨自己年纪已经不小了,恐怕不能干出什麼成就,因此请陆家兄弟指点迷津。陆云开导他说:「古人认為,一个人如果能在早晨懂得真理,那麼即使是在晚上死去,也是可贵的;何况你现在还年轻,前程还是满有希望的。」陆云接著说:「一个人怕只怕没有好的志向。有了好的志向,又何必担心美名不能够传播开去呢?」 周处听了陆云这番话后,从此洗心革面、改过自新。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后来终於成了名扬四方的忠臣孝子。 这篇故事的寓意是: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敢於正视、敢於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重新确立好的志向,一样可以成為一个有用之才。也就是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夜郎自大 秦汉时代,我国西南地区居住著许多部落。汉初,由於朝廷忙著平定内乱和对付北方匈奴的侵犯,没有餘力顾及到遥远的西南地区,而西南的这些部落也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西南地区的这些部落都很小,他们散住在山中、林问。其中有一支名為「夜郎」的部落,就算是很大的了。 夜朗部落有个首领名叫多同。在他眼裡,夜郎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了。一天,他骑马带著随从出外巡游,他们来到一片平坦的土地上,多同扬鞭指著前方说:「你们看!这一望无边的疆土,都是我的,有哪一国能比它大呢?」 跟随一旁的僕从连忙献媚说:「大王您说的很对,天下还有哪一国比夜郎更大呢!」多同心裡沾沾自喜。 他们又来到一大片高山前,多同仰起头,看著巍峨的高山说:「天下还找得到比这更高的山吗?」 随从连忙应和说:「当然找不到,天下哪有比夜郎的山更高的山呢!」 后来,他们来到一条江边,多同跳下马来,指著滔滔江水说:「你们看,这条江又宽又长,这是世界上最长最大的河了。」 随从们没有一个不同意的,都齐声说:「那是肯定的。我们夜郎是天下最大的国家。」 这次出游以后,夜郎国的人更加自大起来。 汉武帝时候,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经过夜郎国。 夜郎的首领多同从没去过中原,根本不知道中原是怎麼回事。於是他派人将汉朝使者请进部落帐中。多同问汉朝使者说:「汉和夜郎相比,哪个大些?」 汉使者听了多同的问话,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回答说:「夜郎和汉是完全不能相比的。汉朝的州郡就有好几十个,而夜郎的全部地盘还抵不上汉朝一个郡的地盘。你看,哪一个大呢?」 多同一听,不禁目瞪口呆,满脸羞愧。 生活中也是这样,见识越广的人越懂得谦虚,而见识愈短浅的人反而愈盲目自大。 孟賁言勇 孟賁(ben)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勇士,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从无畏惧,总是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因而常常使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 於是,有人问孟賁:「生命与勇敢相比,您认為哪一个更重要呢?」 孟賁不假思索地回答:「勇敢!」 「那麼,拿显赫的官位与勇敢作比较呢?」 「还是勇敢!」孟賁的回答斩钉截铁。 「若用万贯家财与勇敢相比,您认為什麼更重要呢?」 孟賁的回答仍是勿庸置疑:「勇敢!」 要知道,对於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陞官、发财,这三者都是极其宝贵而且难以得到的东西呀!可是,在孟賁看来,它们都不可能取代人的勇敢的品质。在那个诸侯纷争的年代裡,孟賁之所以能威镇三军,降伏猛兽,英名远播,这实在是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勇敢面对各色各样的挑战与诱惑所分不开的啊! 孟賁的故事说明,凡是想有所作為的人,都要能不受虚名浮利的干扰,执著地追求自己所迷恋的事业,并做到勇敢地為之献身,这才是获取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 宗定伯捉鬼 南阳人宗定伯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十分勇敢,什麼都不怕。有一天夜裡,宗定伯赶路去办事,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个鬼。 宗定伯问道:「你是谁呀?」 鬼回答道:「我是鬼。你又是谁呢?」 宗定伯听了微微一惊,但很快就定下神来,欺骗鬼说:「我也是鬼呀!」 鬼问宗定伯:「你要到哪裡去?」 宗定伯答:「我要到宛市去。」 鬼说:「正好,我也要到宛市去,咱们两个可以结伴一起走了。」 宗定伯和鬼一起走了好几里地,心裡暗暗地盘算著对付鬼的办法。这时候鬼说:「我们好像走得太快了点,不如我们轮流背著对方走吧。」 宗定伯答应了。鬼先背宗定伯,走了很远,问道:「你怎麼这样重呢?恐怕你不是鬼吧?」 宗定伯回答说:「我刚刚死,所以还很重。」 宗定伯接著背鬼,也走了很远。鬼非常轻,差不多没有重量。他们互相背了三次。 宗定伯故意问鬼:「我刚刚死,什麼都不懂,还得向你请教鬼都怕些什麼?」 鬼教他说:「鬼被人重重摔到地上会变成羊,如果再被人吐上唾沫就变不回来了。」宗定伯听了,心裡有了主意。 宗定伯和鬼遇见了一条河,宗定伯就让鬼先渡河。鬼渡河的声音很小,几乎听不见。宗定伯过河像水车轮子一样,搅得河水哗哗直响。 鬼又有了疑心,问他说:「怎麼有声音呢?」 宗定伯不慌不忙地说:「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我刚死,所以还不熟悉渡河。」 快到宛市了,轮到宗定伯背鬼。他把鬼顶在头上,用力抓住。鬼动弹不得,「喳喳」大叫起来。宗定伯也不管它,一直走到宛市,猛地把鬼摔在地上,把它变成了一头羊,又怕它变回来,就朝它吐了不少唾沫。宗定伯把羊卖掉,得了一千五百钱,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宗定伯靠著机智和勇敢,终於战胜了鬼。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是不要害怕,然后仔细分析,摸清规律,按规律去办事,不怕克服不了它。 庖丁解牛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著牛,用肩靠著牛,用脚踩著牛,用膝盖抵著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著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讚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麼会有这麼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為不瞭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三年的宰牛经歷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瞭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牠。我知道牛的什麼地方可以下刀,什麼地方不能。我可以嫻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為什麼呢?因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餘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儘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著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乾净,置於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拒不受鱼 公孙仪做过鲁国的相国,他很爱吃鱼,因此全国上下听说他的爱好后,纷纷买鱼前来讨好他。可不论什麼人来送鱼,也不论送的什麼鱼,公孙仪从来都不接受。 公孙仪的一个学生见了,就劝他道:「先生,既然您爱吃鱼,可為什麼又不愿意接受别人送给您的鱼呢?」公孙仪答道:「恰恰就是因為我爱吃鱼,我才不接受人家送的鱼。如果我现在接受别人送的鱼,到时候就一定会迁就送鱼的人;既然迁就了送鱼的人,就会歪曲法律。我是执法的人,如果我知法而又违法,就会被罢免相国的职务。一旦我的相国职务被罢免了,既便我喜欢吃鱼,这些送鱼的人也不会送鱼给我了。而那时我已被罢了官,也没钱自己去买鱼。但是如果我现在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就不会贪赃枉法,不会循私情,那麼也就不会被罢官免职了。这样就算我不接受别人的鱼,我爱吃鱼的口味一辈子不变,我照样可以用自己的俸禄买鱼吃。」 披上虎皮的羊 有一隻山羊,在森林裡与那些跟隻一样弱小的动物们生活在一起。平时牠们都集体外出,走路都格外小心,就连吃草的时候也还得随时东张西望,提心吊胆地警惕著猛兽的侵袭。山羊觉得自己活得太委屈了,自己要是能像虎豹那样威风该多好。 一次,山羊独自走到森林边上,忽然发现地上有一张虎皮,也不知是哪一位猎人丢下的。开始,山羊还有些害怕,不敢上前去捡这张虎皮。几经犹豫后,山羊壮了壮胆,拾起了虎皮,牠觉得挺有趣的。突然牠灵机一动:要是我穿上这身虎皮,不也会很威风吗?谁会发现我是一隻假虎呢?於是,山羊把虎皮披在自己身上,在森林裡走著。 当山羊走到自己的住地的时候,那些和自己一样弱小的动物突然看到「老虎」来了,都吓得跑的跑、躲的躲,四处逃窜。山羊见此情景,心裡觉得自己果然很了不起。现在,自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山羊一边这样想著,一边向一片草地走去。 山羊停在草地上,原来那些伙伴都不认识牠了,一个个离牠远远的。於是,披著虎皮的山羊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吃起草来。 正当山羊香喷喷嚼著青草的时候,突然一隻豺狼朝牠走来。披著虎皮的山羊猛地吓得浑身颤抖起来,连那隻已停下脚步迟疑不前的豺狼都有些莫名其妙。是豺狼已看出来这是一隻假虎吗?显然还不是。只是羊自己清楚自己的底细,牠一辈子都是豺狼虎豹的口中食,一见到这些猛兽就会胆战心惊,以至於牠此刻根本就忘了自己还披著老虎皮。 这故事所说的是,徒有虚假外表而无真正本领的人,是经不住实际检验的,一旦让他们面对考验,空虚的内心很快便使他们败下阵来。 拔苗助长 田野裡,大片大片的庄稼沐浴著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一派勃勃生机。也许你看不出庄稼每天都在长,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长高了起来。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裡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著烈日躬著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著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著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復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著锄头去田裡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著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著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為什麼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著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裡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麼没想到,就这麼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麼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麼多……」他边说边比划著。「什麼?你……」宋国人的妻子大吃一惊,她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裡去。 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抱瓮老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旅游。他在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边时,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菜园裡的蔬菜浇水。那位老人挖了一条渠道,一直通到井边。老人抱著一个大水罐,从井裡汲水。水沿著渠道一直流到菜园子裡。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虽然他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工效却很低。 於是,子贡走过去对老人说:「老人家,现在有一种机械,用它来浇地,一天可以浇一百畦呢,用不著费很大的力气但工效却很高,您不想使用它吗?」 浇水的老人抬起头,看了看子贡说:「你说的是什麼东西?」 子贡十分认真地对老人说:「将木头砍凿加工,做成一种机械,让它的后面重,前面轻,用它来提水,就像把水从井裡连续不断地抽吸出来一样,水流得很快,哗哗地捲起的浪花简直像开水翻滚一样。这种机械名字叫做槔(gao)。」 浇水的老人听了子贡的话却愤愤然变了脸色。他不以為然地讥笑说:「我听师傅说过,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机械,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事情;有投机取巧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思想。一个人一旦有了投机取巧的思想,就会丧失纯洁的做人的美德;丧失了纯洁的美德,人就会性情反常;而一个人要是性情反常的话,他就会和社会、自然不合拍,成為一个与天地自然社会不相容的人。你所说的那一种机械我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因為我觉得使用它,就是在於投机取巧的事,而做投机取巧的事是很可耻的。」 子贡听了这个老人的一番话,像自己做了什麼错事一样,难為情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个抱瓮老人所说的一番道理,看起来有一些逻辑推理的正确性,然而他在机械效用上借题发挥,把刁钻、险恶与机敏、智慧混為一谈的做法则是错误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新事物面前抱残守缺的人,做起事来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还会被后人笑话。
放火与点灯 宋朝时候,有个人名叫田登,平时与人交往十分挑剔、苛刻。后来,他当官做了郡守,那架子更大、脾气更凶了,在老百姓面前摆谱摆得出了格。平时最忌讳别人说出他的名字,而且凡与他名字中那个「登」字同音的,都得换个说法。比如说「蹬」字,只能说「跳」,「登高」只能说「上高」。这还不算,老百姓用得最多的一个「灯」字,也被换成「火」字。谁要是一时疏忽说了「灯」字,那可就要倒霉了,一顿揍是少不了的;若遇上田登大人再有什麼情绪不好,那恐怕还要罚款、革职什麼的。反正,当地老百姓以至於他手下的办事员、小官吏、士兵都為此吃了不少苦头。 到了元宵节,按老传统要闹花灯了。州府传下命令,可以放花灯三天。可是他手下的人怎麼敢写「放灯」呢?想去想来,只好写出了这样的公告牌:「郡守传下令来,按传统习惯,州里放火三天。」 那广告牌写好后,高高悬掛在闹市街头,过往百姓围在广告牌前,议论纷纷。人们讽刺说: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点灯。 本来这只是统治者专横霸道作风中的一件小事,可是老百姓却利用这句话的双关义,讽刺揭露他们目无法纪、為所欲為的行径,而老百姓呢,连一点正当的行為也常常受到百般限制与刁难。 放屁文章 有一个秀才,读了不少书,要是能把这才学全用在正道上那该多好!可他偏偏是个刁秀才,仗著自己知道些典故,又伶牙俐齿、能言善辩,便专去管些是非,帮人打官司,收取很多钱财。因此,乡里很多人都吃过他的亏,受过他的气。 这秀才帮人诡辩打官司的事情干多了,乡民们怨声载道,县官也很是嫌恶他。终於有一次,县官忍无可忍了,决定要想办法给这刁秀才一点顏色看看,看他以后还敢不敢再生事害人了。县官想了想,心裡有了主意。 县官派了几个衙役去把秀才叫来。秀才大摇大摆地走上大堂,他心想,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还会有什麼应付不了的呢?可是县官却并不跟他辩论,而是正色说道:「作為一个读书人,关门闭户苦读诗书才是本份,你却总是出入衙门,干些生事坑人的事,这样看来,你这麼久不写文章,想必已经生疏了,今天本官就出个题目来考考你,看你文章做得怎麼样。」说完,也不管秀才怎麼反应,县官沉思片刻,就说了个题目叫秀才写。这一下,秀才可傻了眼了,他一直都忙著帮人打官司捞钱,哪裡有时间温习文章。可是不写,又怕县官责罚,唉,糟了,糟了!好长时间过去了,秀才还是两手摸白卷,两眼望青天,急得额头直冒汗,一个字也想不出来。县官心裡暗笑:这回难住你了吧,看你还得意不得意! 情急之下,秀才高声叫起来:「太宗师出的题目太难了,实在不好写,求您再出个题目,要是还做不出文章来的话,太宗师愿意怎麼惩罚我都可以!」县官想了一想,答应了。他正思量著再出个什麼题的时候,忽然放了一个屁,他不由灵机一动,对秀才说:「你就以放屁為题做一篇文章吧。」秀才诚惶诚恐地答应了。 不一会儿,秀才便有了词了。他又神气活现起来,只见他拿腔捏调地吟诵道:「伏惟太宗师高耸金臀,洪宣宝屁,依稀乎丝竹之音,彷彿乎麝兰之气,生员立於下风,不胜馨香之至。」县官听了,大笑不止:这个刁秀才,正事不会干,拍马屁倒挺有一套。於是开口说道:「这个秀才,正经的好文章不会做,放屁的坏文章偏做得这麼好。本县衙门东街,有个万人粪坑,他既喜闻那馨香之气,且就叫衙役们守著他在粪坑边站著,赏他多闻一闻,免得他又去替人打官司,劳神费力多不好!」 这个自作聪明的刁秀才最终搬砖头砸了自己的脚。我们要从这件事中接受教训: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如果是倚仗才学到处害人的话,必将收穫恶果。 昂贵的马鞭 有一天,市场上来了个卖马鞭的人。他的马鞭看上去似乎并不怎麼样。 有个人问他:「喂,卖马鞭的,你的东西多少钱呀?」他开口就把人吓一跳:「 5万钱。」买东西的人说道:「你是不是疯了?这种马鞭人家才卖50钱,你怎麼卖这麼多钱呢?50钱怎麼样?」卖马鞭的人忽然笑了起来,腰都笑弯了,理也不理他。这个人又试探道:「那 500钱呢?」卖马鞭的人显出很生气的样子。这个人知道这马鞭不值什麼钱,存心逗逗他,又说:「5000钱总该行了吧?」卖马鞭的大怒道:「你不想买就走,不用囉嗦,我是一定要5万钱才卖的!」 这时,有个有钱的少爷来买鞭子,见这卖鞭子的态度如此坚决,以為这鞭子真的有什麼独到之处,就出五万钱买了下来,然后,他就拿著这根昂贵的马鞭,到处去给人看,炫耀说:「瞧我这根马鞭,值五万钱呢!」 有识货的人拿过马鞭仔细看了看,只见鞭梢捲曲著,一点都不舒展,鞭把也歪歪斜斜的,木质更次,已经朽了,漆纹粗劣得很,拿在手裡也感觉不到有什麼份量。 於是他直截了当地问这个阔少爷:「这根马鞭究竟有什麼稀罕的地方,值得你花五万钱买下它呢?」阔少爷装模作样地说:「我喜欢它金黄耀眼的顏色,那个卖鞭子的人还说了很多好处呢!」那人也不多说什麼了,将马鞭浸在热水裡,不一会儿,鞭子就扭曲了,收缩得厉害,金黄色也都掉了。原来这顏色是用梔(zhi)子染的,光泽也是用蜡涂上去的。 阔少爷也明白了鞭子是劣等货,但又不愿丢面子,只得打肿脸充胖子,还是拿这马鞭用了三年。有一次,他骑马出去游玩,举起鞭子抽马时力气稍用大了点,鞭子竟马上断成了六截,他也从马上跌下来,还受了伤。而那断了的鞭子,原来只有一个空壳,裡面什麼也没有,已经朽成了一堆土。 卖马鞭的就是利用阔少爷这种人的虚荣心来出售劣质货。如果一个人只图虚名而不注重实际的话,是注定了要吃亏上当的。 明年再不偷鸡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戴盈之在一次同孟子的谈话中,谈到了如何治理国家的事。孟子提出了民眾的疾苦问题,除了灾荒给百姓造成的困苦外,捐税对百姓的负担也是很重的。他们谈著,谈著,戴盈之也承认了这一事实,并且表示:愿意取消部分捐税,但是真正取消这部分捐税今年还不能实现,要到明年才能取消,今年只能够减轻部分捐税。孟子听了戴盈之的讲话后,沉思了一会儿,他知道戴盈之只是口头上表示要取消捐税,并不是真正的愿意取消部分捐税。孟子為了劝说戴盈之,便讲了一个故事: 有这麼一个人,他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鸡。邻居后来知道了是他偷的鸡,对这个人的意见特别大。有人去劝告这个偷鸡的人说:「偷盗行為是可耻的。你这样每天偷别人家的鸡是不道德的行為,应该及早改正。从现在起,你再不要偷别人家的鸡了。」这个偷鸡的人听到后却回答说:「好吧,我也知道这不好。这样吧,请允许我少偷一点,原来每天偷,以后改為每月偷一次,而且只偷一隻鸡,到了明年,我再不偷就是了。」 如果知道了偷盗是不合乎礼义的事,就应该迅速停止偷窃,痛改前非,為什麼非要等到明年呢? 这篇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眾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隻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著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捨,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著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裡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窜出了一隻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著赵简子的人马捲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麼你就往口袋裡躲吧!」说著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著狼頷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隻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裡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隻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裡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為什麼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著牠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著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於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於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儘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本匠舖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牠為什麼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於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牠為什麼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著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著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為什麼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裡,我為什麼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裡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牠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东郭先生把「兼爱」施於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係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 东野稷驾马车 东野稷十分擅长於驾马车。他凭著自己一身驾车的本领去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接见了他,并叫他驾车表演。 只见东野稷驾著马车,前后左右,进退自如,十分熟练。他驾车时,无论是进还是退,车轮的痕跡都像木匠画的墨线那样的直;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旋转打圈,车辙都像木匠用圆规划的圈那麼圆。鲁庄公大开眼界。他满意地称讚说:「你驾车的技巧的确高超。看来,没有谁比得上你了。」说罢,鲁庄公兴致未了地叫东野稷兜了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一个叫顏闔(he)的人看到东野稷这样不顾一切地驾车用马,於是对鲁庄公说:「我看,东野稷的马车很快就会翻的。」 鲁庄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没有理睬站在一旁的顏闔,心裡想著东野稷会创造驾车兜圈的纪录。但没过一会儿,东野稷的马果然累垮了,牠一失前蹄,弄了个人仰马翻,东野稷因此扫兴而归,见了庄公很是难堪。 鲁庄公不解地问顏闔说:「你是怎麼知道东野稷的马要累垮的呢?」顏闔回答说:「马再好,牠的力气也总有个限度。我看东野稷驾的那匹马力气已经耗尽,可是他还要让马拚命地跑。像这样蛮干,马不累垮才怪呢。」听了顏闔的话,鲁庄公也无话可说。 世间万物,其能力总有一个限度。如果我们不认真把握这个限度,只是一味蛮干或瞎指挥,到时候只会弄巧成拙或碰钉子。 果断的班超 东汉年间,班超帮助哥哥班固一起撰写《汉书》,但他认為一个男子汉的抱负不应只在纸笔上,於是弃文从武,参加了对匈奴的战斗。他坚毅果敢的性格使他在战场上屡建功勋。后来,东汉王朝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御匈奴的侵扰,就派遣班超作為使节出使到西域去。 班超手持汉朝的节杖,带领著由36人组成的使团出发了。他们首先来到了鄯(shan)善国。班超晋见了鄯善国王,说:「尊敬的国王陛下,我们汉朝的皇帝派我来,是希望联合贵国共同对付匈奴。我们吃过很多匈奴入侵的苦,应该携起手来,同仇敌愾,匈奴才不敢再猖狂肆虐呀!」鄯善国王早就知道汉朝是一个泱泱大国,国力强盛,人口眾多,不容小视,现在又见汉朝的使者庄重威仪,颇有大国之风,果然名不虚传,就连连点头称是道:「说得太对了,请您先在鄙国住几天,联合抵抗匈奴之事,容过两天再具体商议吧。」 於是班超他们就住下了。头几天,鄯善国王待他们还挺热情,可是没过多久,班超便察觉国王对他们越来越冷淡,不但常找借口避开他们不见,就是好不容易见上了,也绝口不提联合抗击匈奴之事了。 班超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召集使团的人分析说:「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越来越不友好了,我估计是匈奴也派了人来游说他,我们必须去探察一番,搞清事情的真相。」夜裡,班超派人潜进王宫,果然发现国王正陪著匈奴的使者喝酒谈笑,看样子很是投机,就马上回来将这个消息报告给班超。接下来的几天,班超又设法从接待他们的人那裡打听到,匈奴不但派来了使节,而且还带了 100多个全副武装的随从和护卫。他立刻意识到了事态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就马上召集使团研究对策。 班超对大家说:「匈奴果然已经派来了使者,说动了鄯善国王,现在我们已处於极度危险之中,如果再不採取有效措施,等鄯善国王被说服,我们就会成為他和匈奴结盟的牺牲品。到时候,我们自身难保是小事,国家交给的使命也就完不成了。大家说该怎麼办?」大家齐声答应:「我们服从您的命令!」班超猛击了一下桌子,果断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我们只有下决心消灭匈奴,才能完成我们的使命!」当夜,班超就带人冲进匈奴所驻的营垒,趁他们没有防备,以少胜多,终於把 100多个匈奴人全部消灭了。 第二天,班超提著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国王,当面指责他的善变说:「您太不像话了,既答应和我们结盟,又背地裡和匈奴接触。现在匈奴使者已全被我们杀死了,您自己看著办吧。」鄯善国王又吃惊又害怕,很快就和汉朝签订了同盟协议。 班超的举动震动了西域,其他国家也纷纷和汉朝签订同盟,很多小国也表示和汉朝永久友好。班超终於圆满地完成了使命。 在危急的情境之下,就应当像班超一样果断,敢於冒必要的危险,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这时还犹犹豫豫畏缩不前,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林回弃璧 周朝有一个诸侯国灭亡了,亡国的难民中有个叫林回的人,他捨弃了价值千金的玉璧,却背负著婴儿逃难。 难民中有人不理解林回的选择:「你是為了金钱吗?如果是為了金钱,一个婴孩能值几个钱?」又有人问:「你不害怕受牵累吗?一个吃奶的婴儿在战难时,给人添的麻烦简直说不完。国难当头,真不明白你拋弃宝玉,背上婴儿这个包袱是為什麼?」 林回背著孩子说:「那块宝玉是因為值钱才和我在一起。这孩子因為是我的亲生骨肉,和我的感情连在一起。」 和金钱利慾结合在一起,遇到天灾人祸,患难之时便会互相拋弃;和骨肉情义友谊结合在一起,遇到患难便会相依為命。互相拋弃与互相依存,实在是相去十万八千里啊! 用金钱利慾结成的关係是暂时的,不能经受患难的考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谊,患难与共才是长久和永恆的。
更多阅读
转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共12篇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笔记
《维果茨基教育专著选》读书笔记1.言语自我中心言语在机能意义中表现越强,其句法特性在简化和谓语化方面也显示得更加鲜明。内部语言的机智能力表现得越强烈,它的句法结构的特点就越鲜明。2.链式复合的原则机动地、暂时地将一些单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暑假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名篇》这个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种虚假的不切实际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大全 爱的教育100字读书笔记大全
 爱华小编分享爱的教育100字读书笔记5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0字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200字读书笔记5篇
 爱华小编分享爱的教育200字读书笔记5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00字 我读完这篇故事后,脑海开始浮现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其中,汶川县映秀镇于子溪小学2年级学生林浩在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500字读书笔记
 分享爱的教育500字读书笔记2篇 爱的教育500字读书笔记 最近有一本书让我废寝忘食,他就是令全世界的父母和孩子们感动的伟大作品-—《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以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