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唐朝和宋朝,中国人都知道,在唐朝和宋朝之间。有一个时代叫五代十国,其中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其国力弱小,地处大国之间,交通要道,其自保手段天下第一,国家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型的战争,一直存在了五位皇帝近四十年的时间。
这个国家就是南平国,核心统治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宜昌市地区,国力最强的时候,其统治范围也不过是湖北的中西部而已。
当时的南平国,北方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等六个中原大国,西边是前蜀、后蜀两个国家,南边是楚、东边是强大的南唐,周围尽是大国,处在其中的南平,稍有不慎,就会面临灭国的危险。
幸好,南平国的建立者高季兴是一个老滑头,其以及历任继承者都是杰出的“外交人才”,尤其以高季兴的儿子高从诲最厉害。
高从诲在为期间,为国家确立了奉事中原王朝的政策,为此,在行事手段上也更为老辣。
在北方,高从诲主动修好了与后晋的关系,恢复了臣属的关系,从名义上不再拥有国家的名号。
对四边,高从诲在位期间,先后吴、南唐、马楚和后蜀等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马楚和后蜀来说,是对抗中原王朝的缓冲国和屏障,而南唐则是因为权臣李异尚未登基之前,高从诲就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以致于后来李异篡权后,南平与南唐的关系更加的密切。
同时,南平国采用了“远交近防”的策略,交好南唐背后的吴越国和闽国,交好楚国背后的南汉国。
在总体的对外策略上面,外交更加的务实,自己关起门来称王称帝,但是对外部的称帝诸国均是四处称臣,为各国所不齿,各国戏称高氏为“高赖子”。
么么认为,高从诲的外交政策以保国为核心,以交好四邻为手段,为后世子孙确立了对外交往的基本基调,此后数十年,历任国君都按照这个基调行事,南平国有了长久的和平,政权比其他国家都稳定。
南平国这种“无赖”的外交策略,让其它想要吞并它的国家很无奈,一是在名义上南平是称臣的,而且和许多国家称臣,要想吞并它,得有抗衡他国的实力;二是南平国平时朝贡什么的很殷勤,出兵讨伐没有一个合适的借口,将会引起他国的忌惮。
在这一点上,公元960年,刚刚“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就很无奈,虽然很想吞并南平国,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所幸两年之后,湖南周行逢死后发生动乱,赵匡胤用“假道伐虢”之计,意图吞并南平国。
这不刚刚宋军重兵压境,国力弱小的南平国麻溜溜地开门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