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非你莫属》的争议
by丹达(2012-1-14晨2点)
在还不知道争议之际,我就看到了关于《非你莫属》里的张绍刚与刘莉莉的视频,不过不是直播,而是在新浪微博上,是带有V认证的@达人,他给了我1个极具倾向性的题目“说说你支持谁,是咱红星闪闪的达人还是牛哄哄的主持人和boss团”,点开一看,发现是非你莫属的张绍刚和刘莉莉,事隔几天,事件演变得有点出乎正常范围,网上对此骂声一片,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站在主持人和达人的对立面,但又不是明确站在刘莉莉那边。我不是什么高深的社会学家,也没有严谨学过心理学,我只能从1个即将找工作的大四学生和在我身边一起看电视的还有2年退休的妈妈的混合态度来说一下我对这次事件中的看法。
首先,刘莉莉提到了“英雄双行体”这个词,对我们来说,甚至是对有莎士比亚稍微有点了解的人来说,是比较生疏的,作为1个正常人,我会激起1种好奇,什么是英雄双行体。也就是说,刘莉莉成功地吸引住了至少是1个观众的注意力,但是在吸引HR方面,我以为有些弄巧成拙。这让我想起人人网比较流行的装逼体,用一些看起来很专业的名词让人很难理解。作为主持人的张绍刚希望将话题引导,于是暗示刘莉莉要说“能读到的事”,用这点上来引起HR的共鸣。而刘莉莉也成功导向自己看过的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范围。修改部分:我不知道这一点为什么会有问题,这一点上不至于上升到谁知识结构好不好的问题,张绍刚在尽力往工作上带,刘莉莉也在尽力配合。
然后,刘莉莉提出了自己曾经演过巫婆,张绍刚也跟着提问,“你是不是戏剧演员”也了解了刘莉莉的学业情况。刘莉莉也表达了自己为什么要回国自考的原因,同时说清楚为什么要在中国发展。
到这里都非常顺利,但突然张绍刚说自己“犯冷”,就让人不能理解了。张绍刚给出的理由是:呆在中国不需要用大写称呼。事实上这个理由显得有些单薄,因为用不用大写称呼这是个人的语言习惯问题。第三遍修改,张绍刚主持的《今日说法》我看过几年,他对嘉宾没有问题;刘莉莉参加鲁豫有约的视频我也看过了,她和鲁豫完全可以正常的交流,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们能很武断地说是张绍刚或者是刘莉莉的问题吗?
当然,刘莉莉面对张绍刚的这个反应,她作为求职者,可以有以下几种反应:
①用1个玩笑或者道歉来转移话题,比如“对不起,张老师,我可能再西方呆久了还没有适应过来,对,这是我的祖国,我希望给我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做,既很好抓住了主动权又把话题再一次引导到工作上,同时表明了自己要为祖国贡献的决心;②不做任何回应,按照常理,张绍刚在提醒过以后,就会让她继续自己的话;③争锋相对。事实上,刘莉莉选择了第3种,争执开始了。
而张绍刚忍了一次,他保持了风度(好吧,风度这个词可能有问题,张绍刚的反应太过于激烈了,但是中国和祖国尽管不足以像张绍刚说得那么严重,但我们对中国和祖国的批判也不至于把张绍刚批评地特别严重,我们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情绪化和自我的道德制高点),给刘莉莉2个建议:放松,正常聊天。这是在给刘莉莉1个暗示,让刘莉莉说话不要太具有攻击性。而张绍刚的暗示,他的对象并不是刘莉莉说的全部话,而是针对刘莉莉的“书面语表达反驳”。张绍刚又将话题转回来了,本来聊天进行的很顺利,张绍刚说“你为什么又考1个英语专业,是因为你的英语水平已经很好了吗?”抛出1个疑问句以后,张绍刚用的1个看似疑问句的判断句,刘莉莉这个时候如果摆正自己的态度,就应该顺着这句话往下走,说自己英语方面的特长,但是刘莉莉没有,她说“为什么我们要学语文呢?”在正常情况下,我可以理解为1种幽默,尽管事实上这也确实是1种幽默,但在《非你莫属》的平台上,这么说显然不宜,1个应聘者来找工作,他就需要付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而不是来这里玩嘴皮子,当然,如果应聘的是语言类的工作,另当别论。
而张绍刚可以有更加的方式来化解这一次谈话危机,他可以在潜意识里理解为1种幽默,然后对刘莉莉的幽默提出表扬,再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建议,当然他没有。而刘莉莉的攻击性再一次体现,既然张绍刚没有追究祖国的问题,刘莉莉完全没有必要做过多的纠缠,而是尽力阐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但刘莉莉做出了1个非常夸张的表情,这个表情让任何人看着都会不舒服,不仅仅是张绍刚。(我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吐槽刘莉莉的肢体语言,我觉得这不是1个正常的肢体语言)
张绍刚又忍了,继续问她做过什么工作,话题回到了对刘莉莉的继续了解上来,张绍刚终于完成了他的任务:了解刘莉莉的工作需要。刘莉莉说要找一份关于“咬文嚼字”的工作,其实又是1个幽默。张绍刚开始了解细节,刘莉莉说“马克思说过......”这是我所能理解的第3个幽默。但到目前为止,刘莉莉的3个幽默都适合在日常生活中交谈使用,而不是适合于面试场合。
张绍刚就刘莉莉对怎么证明自己“文笔还不错”时,刘莉莉说“你可以给我出题啊”,我不知道有没有剪过,张绍刚其实可以出个题目给她,一方面可以测试一下她的能力,一方面更有利于boss们了解她的情况。当然他继续问,也是对的。但是刘莉莉的第4个幽默让她彻底失去了面试的机会。因为她又回去纠结语言交锋的问题了。
就像第二主持说的那样,心理素质不太好,一点就炸。
接下来是58的姚总提问,关于为何跳槽的问题上,刘莉莉的回答还算比较真实,但这个理由不能为她加分,父母怎么想和1个求职者有什么优势其实是两码事,公司需要的是这个人能给我带来什么,而不是满足这个人的自我愿望。
葛晓非提出了找工作的标准问题,其实也是1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而刘莉莉用自己在英语方面的薪资来等同于另外1个她完全不了解的行当,犯了忌讳。因为她在英语方面是属于比较熟练的范围,而在文字编辑上,则是新手,薪资标准是不能等同的。而且我们都知道,就现实的情况下说,英语培训这块的薪资普遍高于文字编辑。而刘莉莉的理由也不能让人信服,1个月最多的税后两万,其实是1个最高标准,不是一般标准,她说1个月不能低于一万,隐藏含义是:我哪怕在1个未知的领域工作,我的起步也必须保持这个价格。(有网友说这个部分剪辑过,我不知道事实真相,没有权利发表任何意见。倘若真的是剪过的,我的态度会发生很大的转变,但如果没有剪过,保留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