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宇宙黑洞的电影 宇宙黑洞电影 如何评价 2014 年的电影《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_宇宙黑洞电影

胡晓,失恋的时候就该好好答题

关于科学上的“错误”可以参见这个回答

2014 年的电影《星际穿越》中有哪些科学上的错误? - 胡晓的回答

提示:评论中有剧透!


11.14:更正:影片中的虫洞的确和黑洞无关,是我理解错误。在和系里的美国同学讨论之后,我们基本确认影片中的虫洞并非单向通道,而是可以通过它向地球发送信息的,只是电影为了情节需要,在Endurance穿越虫洞之后并没有向地球发送过信息,电影中的解释是反向发送信息的效率极低,估计比拨号上网还慢很多倍。所以Cooper给女儿传递的信息主要作用不是解决安妮海瑟薇回来的问题,而是学会操纵重力让人类大规模离开地球。 影片开头的无人机以及农用机械导航故障不一定和磁场有关,因为GPS本身就有依据地球引力的广义相对论修正,如果出现引力异常,GPS的导航自然会出问题。


11.9:添上了对Kip Thorne的简介

11.8:添加对音效和配乐的评价

时空从未如此让人感动,除了引力可以穿越不同的维度,爱也可以。

(末尾有微少剧透)

首先,影片中的黑洞作为题图。


说自己是伪诺吹,是因为我的确很喜欢他的电影,但又受不了一些过(度)解(读)狗对他的无限拔高(尤其是《盗梦空间》),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多年以前看过的《致命魔术》也是他的作品。而且由于《黑暗骑士》导致的对《黑暗骑士崛起》的过于期待,失望之余让我也觉得诺兰不过如此。

但我的怀疑在看完Interstellar之后彻底烟消云散了,诺兰的确是目前最具大师气质的导演,《星际穿越》也是目前所有电影里科学和艺术的最完美结合(不要和我提2001太空漫游,技术限制,科学上是完全比不上的)上次能让我如此震撼又如此感动的,也许还是多年以前的《肖申克的救赎》(有些电影的确很震撼,但缺乏感动)。

先谈谈我比较熟悉的科学部分:

题图里的黑洞,除了黑色的部分之外,想必那个如同王冠般耀眼的环形结构是大家最关注的。这是周围物质在黑洞引力作用下落入黑洞的同时释放引力势能而产生的明亮结构。具体的释放机制主要是粘滞加热(viscous heating),因为这个较差自转的盘不同半径的角速度不同(越到内部越大),物质互相摩擦就可以释放相当可观的能量。至于为何是个盘,因为初始角动量的存在,这些物质在刚开始就有一个大致相同的角动量方向(想想太阳系为何也差不多在一个平面上,类似的道理),所以落入黑洞时的轨道也基本在一个面上。

于是,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黑洞是这样的


This Is What Happens When Massive Black Hole Gobbles Up Sun-Like Star (VIDEO)

当然,我们还知道黑洞本身不发光,引力会弯曲空间,于是我们看到的黑洞还是这样的:


APOD: 2014 October 26

这是几天前的APOD,计算了黑洞对后部星系图像的弯曲。

但是如果我们走的够近,黑洞也能弯曲背面的吸积盘的光线,最终会看到什么样的图像呢?

这种事情搞天文的也关心,虽然我们没法从观测上直接分辨吸积盘的内部细节,但是这个会影响观测到的光谱(也就是能量分布),这种事情,搞模拟的也不是没算过,但是他们的结果,差不多是这样的:

这里颜色代表光谱/能量的频率移动,蓝色代表频率变高,红色代表变低,同时考虑了引力红移和多普勒红移。

这个图像如果太Q的话,好一些的会是这样的:


好吧知乎没法插这个格式的视频,我截个图:


Visualization of the inner accretion disk around a Schwarzschild black hole

右下角的图形代表能观测到的能谱,由于相对论beaming的存在,能量会向高能区移动。

也许你注意到了,电影里似乎没有出现多普勒频移的效果(也就是一边红点一边蓝点),不过我倒是找到一张设定图:


注意这些不同的色块,代表了这些区域可观测的温度/能量,红色代表最大红移,接近内侧的黄色主要是引力红移导致的。而电影里我们看不到这些效应主要是这些区域的能量范围非常广,而且能量密度极高(也就是很亮),即使红移之后对肉眼来说还是太亮,所以我们看到的差不多是一个均匀的光带。(就像理论上太阳外侧会比中心部位暗一些,但现实中你也看不出来,而吸积盘的亮度太阳完全不能比)。

不过Interstellar超越这些科研成果的地方在于,Kip Thorne的推导加上高精度的模拟,最终能看到的不止一个吸积盘!上面这张设定图比较清楚,背面的吸积盘像不仅从黑洞“上面”绕射过来,同时也会从“下面”绕过来。而正对观察者一侧的吸积盘下部的光,则会绕黑洞3/4圈之后再次出现在我们的眼睛里(就是黑洞上部紧贴它的那条亮线)。这只是绕黑洞圈数较少的光线的像,剩下的像会更加接近黑洞视界,所以难以看清。

(贴张Kip的老照片,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样子,Kip只用了三年就在Wheeler(也是费曼的博士导师)手下拿到PhD,30岁拿到Caltech正教授,当代广义相对论和黑洞物理的顶级大师,名著《黑洞与时间弯曲》强烈推荐。Kip参与了不少本片的剧本创作,还拉着诺兰的弟弟Jonathan去Caltech学了不少广相,诺兰本人据说去了SpaceX感受了造火箭的氛围)

这个结果,不仅仅在电影界,在科学界也是前所未有的!据报道,“诺兰的Group”(评论里有建议这样提不太好,我只是指代,加上引号好了)会至少发两篇paper,一篇黑洞物理,一篇计算机图形。


除此之外,还有影片前期对虫洞表面的表现,同样由于空间弯曲,你将会在虫洞表面看到来自整个“天空”(空间?)的影象。而飞船穿越虫洞的那一幕,逐渐接近视界的各种细节,简直是most fantastic journey ever!而着陆的第一个星球,相信看过大刘《海水高山》的同学会非常激动的。

好吧,如果诸位有耐心看到这一段,我要开始聊聊电影本身了。


电影的前段稍显沉闷,但是看完之后发现埋藏的无数包袱就会觉得《啊哈,原来如此!》(我为啥要用书名号?)诺兰擅长的穿插叙事在本片里和具象化的时间维度(这算剧透?)结合的天衣无缝。主角麦康纳多年前参演的《超时空接触》也是一个星际穿越的题材,但是为了表达诠释父爱,让外星人化身父亲的形象和穿越后的朱迪 福斯特接触,显得非常生硬。而本片里,前期引力红移产生的时间差,“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让观者觉得父女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在拉开几乎无穷大的距离,离愁别绪让人感慨万千。而片尾(剧透开始!),在外星人(其实是未来可以操纵高维空间的人类)制造的时间变成一个空间维度的世界里,麦康纳通过对时间流的影响(感谢评论中的指正,其实是影响引力产生的引力波)操纵手表的指针给女儿传递关键信息,让人松口气的同时又被深深的感动:正如安妮海瑟薇在近乎绝望时所说的,除了引力,爱也是可以打破不同维度隔阂的力量啊!



特别还要提一下本片的音效和配乐。 本片前半部分涉及到太空的场面大都是完全无声的,甚至连配乐都没有,诺兰通过频繁的舱外/舱内镜头切换造成的有声/无声的对比营造出了太空旅行强烈的孤独感。尤其是Endurance到达土星附近的那一幕,非常作为一个小点无声的前行,背后的土星作为巨大的背景让我顿时联想起流浪地球里:“这时木星已占满了整个天空,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而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正中,如一只红色的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大地笼罩在它那阴森的红光中……”这一刻,人类是渺小的,然而正是以如此微不足道的力量向大自然给予的命运宣战,生命,又是如此的伟大。
本片配乐由Hans Zimmer操刀,寂寞大师在好莱坞的名气由来已久,中国观众最早熟知他的作品应当是卖拷贝的巅峰之作《勇闯夺命岛》,当然他之前的名作还有《雨人》,《红潮风暴》和《狮子王》,后来则有他和Klaus Badelt 合作的《加勒比海盗》系列也是广为人知(其中He's a Pirate被国内各大电视台长期未授权播放,从军事节目到男性健康广告,可谓万能BGM)。不过之前Zimmer的配乐虽然极其带感,但我听来总有喧宾夺主之感:这段镜头明明是为了配乐拍的嘛,或者一到某种场景,耳边仿佛想起“该起音乐了”,于是Zimmer的曲子如期而至。
Zimmer一直善用恢弘的交响乐营造高张力的氛围,但这次,他的配乐却是流水一般渗入了影片的各个角落,无论的节奏还是响度都非常克制,影片末尾的关键时刻,虫洞两侧频繁的镜头切换在Zimmer略偏舒缓的钢琴曲的带动下的却能产生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如果说以前Zimmer偏向马克西姆或者朗朗的话,这次的Zimmer如同克莱德曼(好吧我俗了,那我说像内田光子或者Krystian Zimerman吧)
,润物细无声,让观众仿佛忘记配乐的存在,却又被配乐更加深入的影响。

【见11.4更正】PS:一个小小的疑问:按理说虫洞也具有和类似黑洞的性质,那么他们穿越视界进入另一边的时候引力红移会无穷大,换句话说地球上的人会觉得他们永远停留在视界上,但是电影里似乎把这个给忽略了,虫洞只是起到一个连接两个空间的作用,而且刚开始只是个单向虫洞(从太阳系进入,另一边出来,但另一端表现出来的又是完全黑洞的性质)。希望理论大牛给我解惑。


PS2:强烈推荐这个页面,他们居然计算了不同自转速率黑洞的图像变化!

http://www.aIhUaU.cominterstellar-black-hole-physics-discovery-2014-11

编辑于 2014-11-15 197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晓渔,电影是个好东西 刚刚看完IMAX归来,把感想零星记一下,写得比较没有条理,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ps:在美帝看的首映,因此回答中夹带的人名和台词是英文,希望不影响阅读。

————————————剧透之分割线————————————

一直很喜欢诺兰,但不是他的脑残粉。《黑暗骑士》是神作,但《黑暗骑士崛起》无疑是大失水准之作。《盗梦空间》在叙事技巧上达到了一个小巅峰,但是情节上有诸多烂俗之处。

作为一个铁杆的硬科幻小说爱好者,我一直在等待一部真正伟大的硬科幻电影的出现。《2001》年代太久远,而且在我看来,很多情节的处理远不如克拉克的《2001》(小说)。《地心引力》是个好片子,在技术上无以伦比,但是情节太简单,内涵太浅显,不过瘾。除此之外,科幻电影就只剩下“地球大战外星人”“地球人大战机器人”“超级英雄拯救地球”这种伪科幻了。今天,看完Interstellar从电影院中走出来,我激动不已——我感到自己梦想中的电影终于被人拍出来了。

对于Interstellar,我要不吝赞美之词。这是一部绝对担得上“伟大”之名的电影。

也要感叹,这种剧情在之前绝对只能属于小众,诺兰能为如此硬核如此严肃的科幻拉到这种级别的投资和制作,实乃我辈科幻迷之幸。

除了诺兰之外,恐怕只有卡神有这种级别的眼界和号召力了。

Interstellar涉及到非常多经典的科幻母题,虫洞穿梭,时空悖论,地球居住危机,文明延续,冬眠,地外行星探索等,更令我佩服的是诺兰并没有一味追求电脑特效,而是大量的利用了模型等传统方式来拍摄飞船场景 ,很高兴看到诺兰不是几年前那个喜欢标新立异、拿创意砸死观众的导演了,能这样稳扎稳打的把经典母题和剧情拍好,是真正大师功力的体现。

有趣的是里面出现了很多《三体》中出现的的概念,高维碎片,逃亡主义者+面壁者阿福,Mann对Cooper的暗算不就是青铜时代和万有引力号的翻版么?

之前诺兰在预告片中大肆渲染父女情,我很怕诺兰玩过头了没守住,把本来应该是严肃宏大深刻讨论人类未来的电影又拍成家庭温情伦理剧。这个毛病之前在《盗梦空间》就犯过一次,四个梦境同步最要紧关头Cobb居然在limbo里面只顾着和老婆卿卿我我,看得我着急得要死。但是看完后松了一口气,这次的感情戏控制得挺好,没有喧宾夺主,而是为剧情多加了一笔温情。不知道是诺兰本意如此,还是为了照顾电影的商业化运作——太硬的科幻电影,接受者还是不多的。

不过,我还是觉得love在电影里的比重稍微大了些。人类都要灭绝了,通过虫洞穿越宇宙了,发现新世界了,又是扯相对论又是扯伦理学,这么多深刻宏大的东西能讨论,咱能别喋喋不休的讨论love的重要性了吗?太俗套了。对love的过度强调,在我看来一直是西方通俗文化(包括电影、文学、音乐)的通病之一。

不过,Interstellar思考的高度和深度,秒了其他科幻电影一条街。我一直觉得就剧情的复杂和深刻程度上,科幻电影一直被科幻小说远远甩在后面,大部分科幻电影经典,无非是讨论一些科幻小说早就说烂了的话题,在剧情上可与科幻小说媲美的科幻电影,之前只有《黑客帝国》,现在Interstellar也做到了,甚至做得更好。

敢严肃思考问题的电影本来就少,敢严肃思考问题的科幻电影更少(大都是地球人大战外星人/机器人),敢在人类文明的尺度上严肃地探讨这么多经典科幻母题的电影,除了《黑客帝国》三部曲外,只有诺兰了。话说,沃卓斯基姐弟也有把严肃问题拍成家庭八点档的毛病,《黑客帝国》挖下这么大的坑,所涉及到的思考完全可以更加深入更加广阔,但总是一次又一次沦落到neo和trinity的爱情上,最后又是love拯救一切。希望明年的Jupiter Ascending不会重蹈覆辙。

结构依然是诺兰标志性的眼花缭乱纷而不杂的风格,但是这次不那么惊艳了(可能是看得多了猜到套路了),电影看了四分之一就基本猜到大致结尾走向了,感觉诺兰为了结尾的呼应,把开头的伏笔埋得太明显了些,ghost那段简直让人感觉诺兰隔着屏幕对你喊“快看我呀我就是伏笔呀”。不过这不是侦探片,尽管猜到了结尾,依然不影响我被中间浩瀚而又丰富的剧情惊得目瞪口呆,基本张嘴看完后半段。

音乐非常出色——很多人认为好的电影配乐无非就是有首好听的主题曲,谬矣。Interstellar没有一个很明显的主题曲,但是全片的配乐不仅恰到好处,更不乏神来之笔:管风琴+弦乐的组合对于渲染太空的气氛再合适不过,适当点缀的钢琴、电子合成配乐也是画龙点睛;脱离了表面的好听旋律后,Interstellar这种融合了晚期浪漫派和少许minimalism味道的曲风实在太棒了。另外,只有我一个人觉得Interstellar的配乐风格非常布鲁克纳吗。。

对于星际航行和太空景象的镜头美得令人窒息,是《2001》+《地心引力》的合体加强版。完美遵从“真空不能传声”的定律,音效处理点一万个赞

(趣事:制作方本来不允许太空场景完全不加音轨,因为他们认为彻底的寂静会让观众感到恐慌。诺兰一拍大腿:没错,这就是我要的效果!最后成品,太空场景果然一个音轨不加,除非有背景音乐)

很感动的一个细节:每次电影跳到太空中无声的片段时,整个电影院不可思议的寂静,几乎每个人都是屏着呼吸在看——这种氛围不能更美妙。

大量对2001太空漫游的致敬,从情节到镜头到布景到细节,甚至可以说Interstellar就是一个21世纪的复杂版2001

被机器人萌翻了。外形设计非常有新意,虽然这货其实对于剧情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是一个单纯的giant sarcastic robot,但是真心太萌了!出了手办和周边一定买!

一个遗憾或者说疑问:人类未来人口达到耕地所能提供食物的极限的时候,社会真的是诺兰电影中描绘的这样吗?我不太相信世界会发展成“不需要工程师,只需要更多的农民”的样子。希望社会学专业的朋友分析下。

楼上 @胡晓 的答案很赞,我知道诺兰在科学严谨性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没想到居然到了业界领先+发paper的地步,这种级别的硬科幻,对我简直是饕餮大餐啊。不行,看来二刷是很有必要了。这才是真正严肃的“科幻电影”!向诺兰致以敬意。

剧情上总体而言牛逼得没边,但是小处还需要打磨。我觉得略扯淡的一点:NASA抓到闯入者cooper,一开始还敌意满满的质问你怎么进来的,才不到一个小时就把自己的老底全抖出来,还居然直接就非常诚恳的问cooper愿不愿意穿越星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拯救人类(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呢!),然后cooper居然就小小的扭捏几下(I got kids, Professor...),然后答应了?!我们再回顾一下,偌大的NASA几百号人,把如此重任交给一个刚认识不到一个小时的闯入者,然后闯入者居然就答应了。。这进度,见面闪婚的都不带这样的好吗。。

(ps:经过大家的提醒,Cooper应该在之前就认识教授,这样的话就解释的通了。等我二刷回来再改改)

略扯淡的另一点:Mann在没有完美对接的情况下想要强行进入机舱导致身亡,这对于Mann这样一个优秀的宇航员来说绝对是不可饶恕的低级失误,就这么把片中唯一的反派打发了有点说不过去吧?更说不过去的是,Cooper居然直接灵机一动,在旋转中强行对(cha)接(ru)机舱。。这段真心落了俗套,以诺兰兄弟的编剧功力,应该能想得出比这高明的处理反派的情节才对

诺兰一向被诟病的镜头处理(which is 大卫芬奇的强项)在这部电影里有长足的进步,有很多镜头无论是构图还是寓意都极为巧妙——比如,宏大壮阔的冰天雪地外星球的背景下,两个代表人类未来的男人,穿着笨重的宇航服,笨拙地在地上扭打。我爱死了这个镜头。点个赞。

穿越虫洞和黑洞的段落,是绝对的视觉奇观,必将名留青史。

很多人觉得电影的前30分钟太昏昏欲睡。我觉得这真心不是黑点,诺兰想要搞一部从头紧张到尾的电影实在太轻松了(致命魔术、黑暗骑士、盗梦),这次之所以在开头比较中规中矩,是因为Interstellar本身就不是一部动作片或者悬疑片,何必一开头就搞得大家都紧张兮兮的?而且前面的剧情其实一点也不无聊,信息量还是挺大的。很多人看电影,只要不打架就会昏昏欲睡。。

关于格局这一点,豆瓣上有影评说诺兰一向引以为傲的复杂叙事结构这次反而坑了自己,因为Interstellar如此深邃大气的剧情本是不需要花哨的叙事技巧来做点缀的,做了反而有些画蛇添足——我表示保守同意。后面高潮处的多线快速剪辑似乎确实有些喧宾夺主降低了情感张力。不过我暂时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处理办法。。



不管怎样:

Interstellar一部在立意、剧情、深度、想象力、严谨性、视觉效果、配乐等方面都做到了业界顶尖的伟大电影。感谢诺兰。

--------
ps:随手写写居然上了日报,希望大家不要吐槽。。 编辑于 2014-11-15 240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江乙文,Shooting & shots. Shutter & shorts. 光棍节前夜,在腐国完成第一周目。

1. 世界的未来是赫鲁晓夫的,也是肯尼迪的(NASA),但归根结底还是谢尔顿的(Kip Thorne);

2. 谢尔顿也架不住搞理论没有数据支持啊;

3. 给我一个机器人,我可以发现一个地球---安妮海瑟薇;

4. 我骗人,杀人,跑路,但我知道我是个好人。---马特达蒙;

5. 经费紧张到把会议室放在火箭组装平台边上,这一切都怪奥巴马。---NASA;

6. 如果美国人用两个表就拯救了地球,那中国人带三个表不就可以统治银河系了?---长者;

7. 国际名导隆重推出星际版的《爸爸去哪儿》。---湖南卫视;

8.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我希望全世界都是北京。---汪峰;

9. 回地球当然要好好见见聪明绝顶拯救人类的博士女儿了。谁还记得那个农民儿子呢。---马修麦康纳;

10. 回想到高中时候物理课堂上低着头玩doodle jump,每次玩到十万分的时候屏幕一震就死了,一定是未来那个在五维空间中的我在拨弄gravity提醒我认真听课以后拯救世界啊。---答主。 编辑于 2014-11-12 6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李楠,魅族营销中心招募设计师 知乎的一个毛病就是挑刺。。。片子肯定有瑕疵,但是也要横向比较不是。
这个片子放在整个科幻电影史上,肯定是有地位的。
能不能到 2001 的高度,要历史检验。但是目前看,有希望。
---
以下是专栏的剧评内容:和物理无关的「星际穿越」 - 知周刊 - 知乎专栏

星际穿越的 NB 之处,他拷问的都是最根本问题。而且,因为科幻电影的独特优势和诺兰的滔天野心,他竟然敢同时拷问科学和人性的几乎所有最根本问题。

科学根本问题的拷问,比如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统一,比如高维空间不打算提了, Kip Thorne 都为本片的物理学问题都出书了。。。

可惜在知乎这个高逼格的地儿,片中的伦理问题明显被忽视了 - 量子物理凭什么比人性基本问题高端呢?所以,本文要谈谈星际穿越非科学的部分。

先接受片中的一些定义:
虫洞 - 折叠三维空间。
黑洞 - 物理定律失效,可以测得关键数据,甚至展开高维空间。
高维空间 - 具有折叠低维空间的能力。
引力 - 超越所有维度的力。
爱 - 超越所有维度的力。

诺兰在片中把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问题都拷问了一个遍
1 离开和回来
2 x与x?
3 xx和xx?
4 x和xx?

本文先说第一个:离开和回来。

剧本非常精妙的设计了女儿和父亲的分离。很多人都在关注 Cooper 和 Murph 父女,而 Brand 父女的对称安排才是神来之笔。

(高能剧透预警)

(高能剧透预警)

(高能剧透预警)


在离开地球探索新星系的飞船上,为何载的是 Cooper 和 Anne ?


Cooper 和 Murph 父女,父亲离开;Brand 父女,女儿离开。
Cooper 的女儿跟随 Brand ,而 Brand 的女儿跟随 Cooper 。
最终, Cooper 的女儿完成了 Brand 本该完成却没有完成的事情。而 Brand 的女儿完成了 Cooper 本该完成却没有完成的事情。

这个结构真是精妙。

Cooper 作为父亲,贯穿始终的主题是回来。而 Anne 作为女儿,贯穿始终的主题却是离开。

回来的原动力是亲情,而离开的原动力是爱情。
(那个倒霉的 Edmond 绝逼因为是 Anne 的恋人,才被编剧安排在最远的星球上了。。)

这一去一回,构成了片子的基本矛盾之一。这个矛盾贯穿贯穿始终,各占胜场。

Cooper 和 Anne 访问 Miller 星球的时候,本钱都还在,矛盾慢慢积累。等他们狼狈逃回, Cooper 的离开进一步加深:空间上的距离并未改变,但是另一个维度上(时间)的代价更大。

于是双方爆发一个小规模的争论: Edmond 星球还是 Mann 星球。 Cooper 戳穿了 Anne 因为爱的远离。而 Anne 抛出了片中重要的主题:爱是一种可以超越所有维度的力。随后, Anne 反击了 Cooper ,指出回程燃料让他担心无法回来。

最终, Mann 用作死终结了这场冲突,大家都回不去了。同时,也顺便杀死了「离开和回来」矛盾的最后一个干扰因素 - 那个倒霉的黑人龙套 David Gyasi 。

接下来是电影史上最精彩的前戏: Mann 星球上空的管风琴旋转对接。。。
图0. 管风琴对接

随后,这个矛盾被推向了最高潮:


只有两个人, Cooper 和 Anne 。

Cooper 想要回来,却牺牲自己,跌向宇宙的最深处。从而成全了 Anne ,一心想要离开,飞向人类边疆的最远处。

因为这个高潮太过重要,所以诺兰在片中用两条线索反复铺垫。前面数次出现的登月仓,实际上一直在暗示这次分离。

图1. Cooper 女儿玩分离仓(缺)

不同的是,这次分离对抗的不是月球的引力,而是宇宙中引力最强大的黑洞。而数次出现的 Dylan Thomas ,则是为这次分离反复铺垫的正论: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good night - 龙套老黑提到过黑洞的温和。the dying of the light - 吞噬所有光线的所在。 rage against ... - 回来无望的愤怒和斗争)

图2. Cooper 黑洞前和 Anne 道别,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缺,黑洞图先代替)


矛盾彻底释放?却又峰回路转。

因为黑洞内可以展开高维空间, Cooper 穿越了时间和空间,最终利用引力传递消息给女儿,回到了她身边。 Anne 到了 Edmond 的身边,却因为利用黑洞引力浪费的时间,错过了自己的爱。

一份是跌入宇宙最深处时空,却回到家园的亲情。 一份是追到人类最遥远边疆,却被时间分离的爱情。

自此, Cooper 和 Anne 完成了电影史上最史诗级的分分合合。

竟然,诺兰仅仅用了一场床戏和一场墓地戏就搞完了。。。

图3. Cooper 和女儿重逢的(病)床戏

图4. Anne 和 Edmond 的墓地戏

Cooper 寻找 Anne 的结尾,我以为并非大团圆败笔。诺兰既然在影片中超越了科学的四维空间,为何不可以在感情上超越离开和回来的二维矛盾?

这个结局超越了片中贯穿始终的矛盾:离开和回来,在更高的感情维度上,得到统一。

而 Cooper 奔向 Anne ,则暗合全片的另一个主题:人类探索未知的先锋精神。

未完待续...编辑于 昨天 23:24 57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一镑 11/17更新。引力波的部分是我记错了,羞耻的删了,谢谢提醒。

昨天看见潘海天发了条微博


其实科幻总有BUG,科幻的乐趣也正是脑洞大开的思考这些BUG。但总有那么一群人,没有掌握正确的服用方式。觉着这个不合理,那个不科学,然后就喷这个垃圾,那个无趣。死理性到这个地步,特别败坏好心情。

嘲笑科幻的人,就是留在地球上的农夫。只能饥饿,窒息,等死。



二刷归来,严重推荐。近几年最好的硬核科幻片。(两次都遇上爸妈带着熊孩子也是醉了,熊孩子不停的问,爸妈不停的解释,原来这是个科普片么。)此片比较严谨,建议去看的同学们不要带着抓BUG的心理去看。本片有物理大牛背书,找BUG挺困难,不如好好享受电影。至少到了二刷再去琢磨,不过我二刷倒是没找到什么太大的BUG,所有细节都能前后呼应,觉着有BUG的同学请去刷第二遍。另外,科幻不可能特别严谨,绝对严谨的叫科学小说。从科幻里挑BUG是挺没劲的一件事,何况还有大牛背书,你们确定自己比Kip更懂相对论?

忘记是谁说的了,硬科幻就是拼点子的。本片有KIP加持,更像是他个人的学术报告。枯死病、引力、虫洞、黑洞,每个点子拎出来都可以发展出一部电影。电影受限于时长,很多背景和设定交代的不是很清楚。所以显得特别硬,如果不是深度科幻迷,估计会觉着很晦涩。按理说这种片子应该不算大众化,不过有诺兰兄弟和强大卡司的加持,生生给炒成了热门。太空漫游上映后也是骂声一片,不过难以阻止它成为神片。星际穿越能不能成为神片不好说,不过肯定会引发现象级的讨论。

由于硬核的元素太多,其他部分的想象并没有惊艳之处。尤其是飞船的设计,过分平庸了,甚至还没有1968年的太空漫游高大上。不过这也是诺兰故意处理的,迎合了地球的灭世情境。

电影里太多向太空漫游致敬的地方了,其实说是致敬也不太合适,毕竟太空漫游太经典,决定了有关太空旅行的电影再没有其他拍法了。对比2001,星际穿越更加商业化,节奏更加紧凑。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丝毫没有感觉拖沓,相比买拷贝的变形金刚4,高下立判。

一些印象比较深的细节。

Cooper捕获无人机之后,Murph问为什么不让它继续飞,Cooper回答,它需要适应环境。捕获无人机这段剧情其实对整个故事线来说毫无影响,二刷的时候看到这儿觉得很悲凉。Cooper跟无人机是一样的,本来应该翱翔于天空,但是他选择适应环境,当了一名农夫。

在地球上的篇幅里,处处有着对末世的渲染,除了风沙对环境的刻画,还有一些社会环境的描写。一处是在学校的对话,人类已经放弃对科技和知识的追求了,只有少数人可以上大学。另外Cooper认为Brand教授已经被开除了,因为他拒绝了用航天器去杀人。推测政府应该有过一个恐怖的计划,用大规模清洗的方法减少人口。

Mann博士率领的十二人探险队叫Lazarus计划,取自圣经故事。Lazarus是耶稣的好友,下葬4天之后耶稣来到他墓前,以神迹使其复活。从这个名字看,原本就没有PlanA,死的是地球上的人,复生的是新人类。

Mann博士不愧于大Boss,心思极其缜密。他早知道引力方程无解,所以如果他的星球不适合居住,没有人会来救他。所以在冬眠之前就给机器人设好了爆炸装置,一旦被重启,就会爆炸。和Cooper出发寻找地表的之前,Mann神色紧张的问Cooper远程通讯模块带了没有,充电了没有。后来推Cooper下山之前,特意拔掉了通讯模块,让Cooper不能向Brand呼救。

Brand教授也是老油条,至少骗了40多年的资金。二刷的时候注意了他交代计划时的神情,毫无破绽。不过其实还是露出了马脚,原计划的3个人,除了自己的女儿,都专门挑选了没有亲人的科学家。应该是怕他们一旦发现PlanA是假的,会执意返回地球,破坏PlanB。不过老头子也不容易,最后风烛残年,方程解不开的秘密被Murph知道后,很快就去世了。之前可能仅仅是凭一口气撑着,是怕地球上的人陷入恐慌吧。

Brand和Cooper利用黑洞引力加速的时候,时间加速了很多。她到达Edmund的星球的时候,至少是几百年以后。也就是说,Edmund的机器人,在那里坚持不懈的挖了几百年。。。

一些说的比较多得BUG:

关于沙化和枯死病。关于背景,诺兰并没有交代太多,不过应该是枯死病导致沙化。而枯死病,成因不详,应该与引力异常无关,只能寄希望于导演加长版可以加入更多内容。

关于NASA。为什么NASA停摆数年依旧有实力发展PlanA和PlanB,诺兰埋了个伏笔,一开始去和老师面谈的时候交代了,军队已经没有了,但是节省的军队开支并没有用在发展教育上,只有少数人能上大学。所以这部分税收应该是用在了NASA身上,只不过转入地下。

关于PlanA。PlanA的计划不仅是找到适合的星球,最重要的应该是控制引力,制造廉价的飞船可以带领全人类逃离地球。Cooper出发十年前,Brand教授就解出了控制引力的方程式。不过解出方程并不是解决,他发现缺少奇点的数据,方程是无法应用的。这件事可能只有Mann博士和Brand教授知道,然后Mann忽悠了十一个人跟他一起穿越虫洞,Brand教授留在地球骗科研资金实施PlanB。

关于黑洞。黑洞已经被证实,但是由于无法观察,黑洞的研究还停留在模拟阶段。所以无论诺兰怎么扯,都不算是硬伤。宽且背后还有个物理大牛KIP撑腰,至少在物理学上,应该不会有过分的漏洞。

最后,抛开那些玄乎的黑洞虫洞不谈,诺兰到底想表达什么?星际穿越无法免俗,还是有着好莱坞永恒的爱与生命。但可贵的是,诺兰还表达了科技带给人类的到底是毁灭还是答案,这个话题是硬核科幻里经久不衰的话题。星际穿越里最有意思的一场戏就是Cooper见老师那一幕,那时的社会已经否定了航天科技,认为那是无意义的浪费。甚至他们认为工程师都是无用的,只需要更多的农夫。而讽刺的是,固守地球,最终只能是毁灭。只有走出去,才有答案,人类永远不应该忘记星空的召唤。

虽然不太合适,不过还是想起了那句话: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编辑于 10:54 9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魏知超,著有《迷人的假象》,一本借着电影写心理…
※ 一念成神:从《星际穿越》看软硬科幻※

在心理学工作者的队伍里,我可能是其中比较罕见的自己动手算过狭义相对论,还因为量子力学没学好挂过科,然后还在 Linux上验算过卤素分子电子云的人。这是因为我本科学的是杠杠的工科,后来却义无反顾地扎进了心理学这门新(伪)科学的怀抱,然后至今还在这条贼船上没下来。你说我带着这样经历去看诺兰的片子,能不唏嘘感叹一番吗? ——诺兰走的分明就是跟我正好相反的道路啊。

诺兰成名于心理学电影《记忆碎片》,此后一直抱着心理学大腿不放(《失眠症》、《致命魔术》、《盗梦空间》),再后来就跟高科技开始有了羞答答的接触(《蝙蝠侠》系列),而现在诺兰居然放开手脚玩起了里面有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这些硬货的硬科幻。我看看诺兰,再看看自己走的这条路,我怎能不纳闷自己到底是走错了呢,还是走错了呢?所以,如果我下面偶尔提到的物理学知识里有说错的,请别客气,尽管喷死我吧——谁让我现在已经是文科生了呢?

说正经的,大家都说《星际穿越》这部电影是在各种不靠谱“软科幻”电影(以漫威的《复联》等为代表)的包围圈中杀出来的“硬科幻”电影,十分难得。那么问题来了,软科幻和硬科幻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

1. 硬科幻和软科幻

根据维基百科英文词条“ Hard science fiction”(Hard science fiction )的解释,软和硬原来其实就是“偏社会科学”和“偏自然科学”的俚语化表达罢了,无非只是作品的侧重点不同,跟作品在科学上严谨不严谨没有关系。可是现在大部分时候在用软和硬这两个词时,我们指的是作品是否有一个科学焦点,或者是否遵守现有的科学事实。这最后半句,其实就是按照科学上是否有现实合理性为标准,把科幻作品安放在了一个从 “比较软” 到“比较硬 ”的坐标轴上。

对《星际穿越》是否真的够硬的批评很多时候就是基于这种 “现实合理性”。比如全球植物先后得枯萎病,而玉米居然成为最抗病的庄稼,从科学上来说完全没有现实合理性啊。所以这个设定就很软。再比如说,黑洞附近有宜居星球,这也很没有现实合理性,看着硬,实际软。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衡量,片子里简直全是似硬实软的槽点。

不过,我不太喜欢这样的判断。刘慈欣在《球状闪电》的后记里说:

“在看到它们(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和《与拉玛相会》)之前,我从凡尔纳的小说中感觉到,科幻的主旨在于预言某种可能在未来实现的大机器,但克拉克使我改变了看法,他告诉我,科幻的真正魅力在于创造一个想像中的事物(《2001:太空漫游》中的独石)或世界(《与拉玛相会》中的飞船),这种想像的创造物,在过去和现在都不存在,在未来也不太可能存在;从另一个角度说,当科幻小说家把它们想像出来后,它们就存在了,不需要进一步的证实和承诺。相反,如果这些想像的创造物碰巧真的变成现实,它们的魅力反而减小了。对于克拉克,他最吸引科幻读者的创造物是独石和拉玛飞船,而有可能变为现实的太空电梯给人的印象就没有那么深,已经变为现实的通讯卫星吸引力就更小了。”

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因为我发现那些最吸引我的科幻故事,根本就都不是以现实为基础,而是以一个虚构的设定为基础展开想象的。现实合理性其实一点也不重要,在这个设定之下的科学合理性才重要。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那么”

很多科幻小说最核心的内容,其实都可以用一句“如果/那么”的句式概括出来:“如果”有一个虚构的设定,“那么”这个虚构设定下的世界会是怎样的?

比如《超体》(Lucy)的核心内容就可以概括为:“如果一个只用了10%潜力的大脑被开发出剩余的90%潜力,那么这个拥有超级智力的人会变成什么样?”

有趣的是,科幻作品硬不硬,跟“如果”后面跟着的这个设定完全没有关系,不管是软是硬,这个设定都完全可以是没有任何现实可能性的伪科学。

就拿“智力提升”这个常见的科幻题材来说,“如果一个只用了10%潜力的大脑被开发出剩余的90%潜力”这个假设就是伪科学。人脑目前被开发出来的潜力根本就不是10%,正好相反,人类对大脑的使用可能已经逼近了某种极限。因为大脑演化到目前这个程度,需要付出一个巨大的代价:智能越强,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我们大脑的重量只占全身重量的2%,但即便是休息时,它所消耗的能量也占到人体总耗能的20%。大脑可以说是身体里的“能耗大户”。它在能量消耗水平上可能已经逼近极限。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如果大脑容量继续变大,智力层次可能也会更高,但是大脑就会消耗更多的能量,让已经难以负担的能量供给更加捉襟见肘,而能量供给的不足又反过来使大脑的运行速度变慢,拉低了智能。而如果不增加大脑的体积而是让大脑中的神经连接变多变细,那就会碰到物理上的热力学极限,导致大脑无法散热,这同样也会反过来限制智能的提升。也就是说,在人类生理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大脑的潜力其实已经几乎被用尽了。大脑只被开发出10%的潜力这种说法是标准的伪科学。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拿智力提升说事的科幻作品都是软科幻呢?显然不是啊。因为硬不硬其实只跟“那么”有关。

同样是“智力提升”的题材,《超体》里说,如果脑力全开,智力提升后,可以意念移物、可以控制电磁波、可以进化成非物质生命,这就是软科幻——因为按照一般的理解,“那么”后面跟着的这些事在逻辑上与脑力全开没任何联系,更别提什么科学上的合理性了(当然,我对《超体》的设定有另外一种歪解,按照这种歪解,《超体》的幻想其实很硬,另文详述)。而在另一部科幻电影《永无止境》(Limitless)里,蠢萌呆的男主角脑力大涨之后,本来写不出小说,忽然一下子就下笔如有神了;本来算不出的题一下子就全解开了;本来记不清楚的东西也忽然历历在目了;本来没什么运动神经,现在因为对身体的掌控力大幅提升,于是也就变成了功夫高手;情商和权谋也变得很高杆,本来被黑社会玩,最后也能玩弄黑社会于股掌之中了——这好像就比较有科学合理性了,毕竟按照我们一般人的逻辑来推演的话,聪明人就应该是这样的全能学霸嘛。

(《超体》里的女超人和《永无止境》里的全能学霸)

不过,我明明是个硬科幻迷,怎么却觉得更硬的《永无止境》反而没有更软的《超体》有趣呢?我觉得原因大概是这样的:

《超体》这种软科幻的幻想,可以说是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外。观众对它的反应会是:“这脑洞开得有点没边了吧?”而《永无止境》中硬科幻的幻想,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却也在意料之中。它并没有偏离一般观众的直觉,因此也就有点无趣。

去年我参加了一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工作坊,为我们上课的文化社会心理学大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赵志裕老师跟我们说,很多有趣的心理学研究得出的都是给人们带来“最小惊喜(minimal surprise )”的结论。所谓“最小惊喜”,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心理学研究当然可以得出那些”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的结论,比如”如果很伤心,就会流眼泪“,这样的结论虽然合理,但一点意思也没有。好的研究结论应该是在乍一看违反人们的第一直觉,仔细一想却发现它其实很符合人性(比如,邪教宣扬的某个预言破产后,有些邪教成员反而会更加坚定他们的信仰)。读者读这种研究报告的反应往往先是”咦?怎么会这样?”,然后读完之后狂拍大腿:“靠!必须是这样啊!”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好的科幻和好的科学研究是相通的,不但要合理,更要有趣。要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还是以“智力提升”的题材为例,特德·蒋的短篇小说《领悟》里,主人公智力飞升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发明一种新的语言来匹配他的超级智力!我当年读到这里时惊出了一身鸡皮疙瘩。因为心理语言学的一个核心研究结论就是:语言与思维可能是一体两面。你可以说是发达的思维创造了语言,用它来表达复杂的思想,但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没有足够精巧的语言,我们也就不可能形成足够深邃的思维。语言和思维根本就谁也离不开谁。所以,超级智力必须借由一门全新的超级语言才得可以形成超级思维。

智力提升后先发明语言?乍一看很出乎意料,但细想之后发觉完全在情理之中。不光是情理之中,靠,简直必须是这样啊!——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有趣的科幻。

(《领悟》这篇小说被收录在特德·蒋的小说集《你一生的故事》里)

也许,每一个“如果”后面的“那么”,都有这三种层次的展开。

比如说,宏宇宙幻想:“如果在我们这个宇宙之上还有一个在尺度上比它大n个数量级的宏宇宙,那么这两个尺度的宇宙相遇时会发生什么?”

幻想一:
我们的宇宙只是宏宇宙中一个“宏宇宙人”手中的玻璃球而已(《黑衣人》第一集的片尾基本上就这么个意思)。这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外的软科幻。

幻想二:
硬一点的科幻会设想,宏宇宙中一个极其微小的扰动就会引起我们这个微宇宙的灾变。这是情理和意料之中的展开,无功无过。

幻想三:
而刘慈欣在《球状闪电》里是这样设想的:如果存在一个宏宇宙 ,那么我们一旦在我这个宇宙里接触到宏宇宙的微观粒子,我们就会在宏观尺度上亲眼看到本来只有在微观尺度上才可能观测到的那些量子现象,你会看到一个像篮球那么大的粒子表现出电子才应该有的行为!相信每一个对量子力学略有了解的读者看到这种展开都会兴奋得直起鸡皮疙瘩。这样的幻想才像话嘛。


你说“宏宇宙”这种前提有多少科学依据呢?几乎没有,你也可以说它就是个伪科学概念。但就是在这样一个伪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也完全有可能做出既硬得无懈可击又让人拍案叫绝的神展开。

其实科幻作品里的这种设定就相当于几何学里的公理,你只管接受就行了,无需证明。你需要做的只是从这个公理中推导出定理。但定理千变万化且无穷无尽,推出的定理是软是硬就得看你自己的功力了。

3.一念成神的“如果”

前面说的是,科幻作品硬不硬,其实跟那个“如果”没多大关系。但是“如果……”这半句话给出的“设定”却万分重要,它才是一部科幻作品的基石。

科幻的“幻”,往往不是表现在后面的神展开,而是表现在“设定”上。我觉得科幻作品都应该有一个与现实世界拉开距离的设定。比如像《地心引力》(Gravity)这样的电影就只是以近乎偏执的科学严谨性来展示现实背景下的太空灾难,它对于我来说就不是科幻片,而是“科学”片。而科幻片得有一个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的背景设定。

几何学里的公理就那么几句话,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但由它推导出的那些千变万化的定理却可以丈量整个世界。科幻作品里的背景设定也是一样的,有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设定却可以充当基石,基于此构想出一整个世界!

有人批评科幻文学只是“点子文学”。一个概念或是一个点子就构成了一部科幻小说,要人物没人物,要情感没情感,因此它只是不入流的文学类型。但我觉得严肃文学字字精雕细琢的确是一种伟大,而一个简单的设定就成就一部科幻作品也是一种伟大,而且有时候越是“简单”越能带来无以复加的震撼。

比如阿瑟·克拉克《与拉玛相会》就是这样的点子文学。在这部小说里,克拉克设想:如果有这样一个外星宇宙飞船,它是一个中空的圆柱体,而且它的内径有十六公里,飞船上的设施都在圆柱体的内侧,那会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

内径十六公里,想象一下吧,这基本上就是我生活的这座城市的一头到另一头的距离。你站在这样一个尺度的圆柱体内侧,抬头往“天上”看,在一个城市那么远的距离之外,是另一侧的地面!你往前看,远处的山脉、河流和海洋逐渐地卷曲,最后一直卷曲到天上,然后从背面降下,直到连接上你身后的地面!这是何等壮阔的景象。


《与拉玛相会》这整部小说就是在描摹这样的一个圆柱体世界,它几乎可以不要情节,可以不顾人物塑造,可以违反一切主流文学规律,但它却成了硬科幻的圣经。只是这样一个设定就成就了一部经典科幻小说。

(没错,《星际穿越》最后出现的圆柱体空间站,就是向《与拉玛相会》致敬。只不过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多半是预算不够吧——诺兰把圆柱体世界的内径缩小了不止几十倍,导致它呈现出的震撼力与小说中的描写相比只能说是弱爆了。)

有人批评说刘慈欣的小说里那些科学幻想是不错,但他不会写人物。可我觉得那又怎样?我完全不在乎。《三体》第一部里的“智子”和“游戏文明史”,第二部里的“黑暗森林”、“面壁者”,第三部里的“低光速黑洞”和“降维打击”,区区几个设定就已经让我享受到巅峰高潮了。好的科幻作品根本就不需要或者说不屑于面面俱到。

所以诺兰啊,你为什么非要在《星际穿越》里搞那么多拙劣的情感戏呢?别人批评你的作品没感情,你就非要加点感情进去证明你行吗?要高冷就高冷到底嘛。科幻是“点子文学”又怎么样?缺感情又怎么了?如果是我,我不但不会觉得心虚,反而会把“点子文学”挂在墙上裱起来。

我们大科幻就是点子文学!我们大科幻就是“一念成神”!

刘慈欣在《球状闪电》的后记里又说道:

“与主流文学留给人们性格鲜明的人物画廊一样,西方科幻小说也留下了大量的想像世界:除了克拉克的拉玛飞船外,还有阿西莫夫广阔的银河帝国和用三定律构造出来的精确的机器人世界、赫伯特错综复杂的沙丘帝国、奥尔迪斯的温室雨林、克莱门特那些用物理定律构造出来的世界,以及从自然科学和历史角度看都不可能存在的巴比伦塔等。这些想像世界构造得那么精确鲜活,以至于读者时常问自己它们是不是在另一个时空中真的存在。……创造一个在所有细节上都栩栩如生的想像世界是十分困难的,需要深刻的思想,需要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强劲有力、游刃有余的想像力,需要从虚无中创世纪的造物主的气魄,……”
嗯,我们只管创造世界。我们才没空谈感情呢。


4.《星际穿越》的设定

综上,科幻作品中的元素得分成“设定”与“展开”这两个层面来看,而最好的科幻无非就是“神设定和/或神展开”。按照这样的观点,《星际穿越》的表现怎么样呢?(顺便看看它到底硬不硬。)

先看“设定”。

《星际穿越》的设定是:未来某时,地球上的植物得了枯萎病,人类眼看就要饿死在地球上。这时土星附近出现了由神级文明放置的虫洞,虫洞的另一端是离一个黑洞不远的十余颗行星,其中可能有人类的宜居地。显然,那个神级文明是想帮地球人渡过难关。于是,NASA开始行动。

嗯,在我这样“宽容”科幻迷眼中,以上这些都是无需被解释的设定(公理)。这样等于是一下子就跳过一堆槽点啊。比如很多人质疑说片子里的生物科技和太空科技的水平明显不相符嘛,都能进虫洞了,都能利用黑洞的引力做弹弓了,都能在各种环境恶劣的外星球载人登陆了,咋连个植物病都医不好?就别说未来科技了,现有生物科技都足以应付啊。但是,对我而言这些只是主体情节展开的背景而已,所以我选择接受。


但这并不意味着《星际穿越》设定就很好。其实它根本就不够好。因为植物病、神级文明、虫洞、黑洞(其实还包括后面的高维空间和时间穿越)……这一大堆东西下来,设定好像有点太多了。一念就可成神,而这都有多少个念头了呢?

我觉得好科幻就是要把一个简单的设定推向无限,它应该是一种由极简而至极致的美学。真正震撼人心的科幻作品往往是抓住一个单一的设定,然后把它用或是最生动或是最耸动或是最诗意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多时候都是一个设定就够了,少就是多,简单即优雅。《球状闪电》的宏宇宙、《与拉玛相会》里的巨型圆柱宇宙船,都是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能概括的设定。

你也许会说,《三体3:死神永生》里的设定不就很多吗?什么高维碎片、降维打击、低光速黑洞、曲率宇宙船等等等等。但那是大长篇啊,这些设定是分布在很多很多不同环节的情节里的。一部电影的篇幅恐怕很难把那么多的设定都演绎到极致吧?不妨回忆一下,所谓影史最伟大的那些科幻电影,不管它们在细节上多么复杂,其核心设定是不是都是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出来?从《终结者》到《黑客帝国》莫不如此,即便细节复杂如《盗梦空间》也不例外。

4.《星际穿越》的展开

再看“展开”。

影片前1/3是铺垫,中间1/3基本上就是场星际旅行。旅行中的很多技术细节,比如引力弹弓、气压的威力、太空里没有声音、黑洞周围的吸积盘……估计让很多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观众感受到血液沸腾。

这一段相对来说是全片最“硬”的部分,即便深究起来有些细节不完全符合科学计算的结果,但也没有显得太扎眼。但是,按照我前面说的三个层次的展开,这一部分顶多算是“即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无功无过的第二档次幻想。这一段只是合理,但根本不够有趣啊。这一类技术细节其实在《地心引力》里得到过更加完美的展示。

甚至这一段中最重要的展开——黑洞周围的相对论效应(越靠近黑洞,时间流逝越慢)其实也不够有趣。虽然这一展开让影片后来的情节变得相当戏剧化。但是在太空旅行题材的硬科幻作品中,这是再常见不过的情节了。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关于“黑洞周围的相对论效应”最神奇的展开,当属小林泰三的中篇小说《看海的人》。《看海的人》的神设定是把“黑洞周围的相对论效应”缩小到一座山和山脚下的一片海这样一个非常小的空间范围内。于是小说中在人的脚力可及的范围内,就会体验到非常显著的相对论效应。


摘录一段《看海的人》中的情节:

“……时间与空间的扭曲也比这里大得多。即使是家里的一楼和二楼都会不同。”

卡慕萝米的话把我从出神的状态拉了回来。我定了定神,接过卡慕萝米的话说,“那可太不方便了。”

“其实也不是啦。虽然说不一样,不过影响的程度实际上也只有二十分之一而已……唔,从二楼的窗户看出来,下面行人的身高比实际的身高要矮一些、胖一些。想到自己也是那个样子,难免会让人毛骨悚然。不过要是站在下面看二楼的人,就会发现一切都倒过来了,人会显得又高又瘦。另外,一楼和二楼看上去同样大的地方,实际走进去看一看,就会发现二楼差不多要比一楼大出一成。而且严格来说,连地板和天花板的大小都不一样,所以,浜之村(山脚)的房子在山之村(山顶)的人看来,总是有点扭曲的样子,”卡慕萝米用银铃般的声音说着,“时间也是这样。和一楼比起来,二楼的时间过得要慢一些。如果有什么急事,在二楼做的效率会比较高。我就常常在睡眠不足的时候跑到二楼去睡觉,还有遇上作业没做完、或者第二天就要考试的时候,也会跑到二楼去学习。每到这种时候,我都会很羡慕家里有三层楼的人呢。”

“这种事情真奇妙啊。那么,一直生活在二楼不是更好吗?”

“那可不行。长时间生活在二楼的话,老得会很快的。我的班上就有一个同学,成绩非常好,据说他学习的时候就是一个人躲在四楼的,但是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

我情不自禁地轻呼了一声。“听起来,浜之村(山脚)的事情真是不可思议啊,但是随着高度不断增加,不就会慢慢变成山之村(山顶)了吗?从你们浜之村看来,我们山之村的人差不多一转眼就已经变得衰老不堪了。”
——这是不是比《星际穿越》里的“在黑洞周围呆了几个小时,地球就过去了二十几年”的想法有趣得多呢?

《星际穿越》真正“意料之外”的神展开,是在后1/3,也就是男主角坠入黑洞的“事件视界”之后的情节。在我们三维空间生物的眼中,连光都不可能从黑洞的“事件视界”中逃离,更罔论肉身了。但对于神级的高维生物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啊。这不,他们随手展开个超级立方体,就把男主角放进高维空间里躲开黑洞的撕扯了。

接下来就是本片的“戏肉”了——原来连“时间”这个三维空间生物无法跨越的维度在高维生物看来也不是个事儿,超级立方体里呈现的居然是男主角自家书房在时间轴上的展开。男主角居然可以穿、越、了。

这可真是急转直下啊。虽然从剧情上来说,这时终于连接上了影片前1/3的大量铺垫,情节自此走向完美的闭环。但是,时间穿越这个主题按照“硬科幻”的标准来看,在逻辑上就是本糊涂账,是很难自圆其说的。过去是因,未来是果。于是问题就来了:穿越是否能改变这个因果关系?当角色是从未来穿越到过去、在历史中翻云覆雨时,未来是皆有可能,还是冥冥之中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如果是回到过去改变了未来,逻辑上就难免遇到“祖父悖论”(哪怕只改变了过去的一丁点儿细节,也会导致在未来自己不能出生,那么怎么又会有一个人回去改变历史呢?)。

如果是回到过去拼命想改变未来却怎么也改变不了,那么穿越者的自由意志就撞上了“宿命”。自由意志说未来可以改变,宿命说未来一切注定,这也是一个悖论。很多穿越题材都乐意表现这种“未来命中注定”或“历史不能改变”的主题,穿越者往往费尽心思去改变历史走向,却恰恰成就了历史本来的面目。

但较真去想的话,你会发觉在穿越者知道未来细节的情况下,严格的“未来命中注定”或“历史不能改变”是做不到的。比如,假设我有预言10秒后未来的能力,这时我预测到10秒钟后旁边一个人会绊到石头摔倒。那么我只要马上走过去揍他一顿,他就没有机会去让石头绊了。“未来命中注定”或“历史不能改变”,只有在穿越者对未来的细节几乎不了解时才是行得通的。《寻秦记》里穿越到秦朝的项少龙,总是担心自己改变历史,却发现自己的所有所作所为都在创造那个自己了解的历史。但我们设想一下,假设项少龙知道秦朝历史的所有细节,这种情况还会发生吗?如果他知道秦王嬴政脸上本没有疤,他硬是往嬴政脸上划了一刀,那么即便后来大历史还是按照某个剧本滚滚向前,但历史的细节还是被改变了啊。

(来,让我划一刀呗)

而《星际穿越》的男主角正是一个知道历史细节的人,他在超级立方体里就是要给过去的自己发信号啊。可以说,只要他发出去的信号跟他从前见过的有那么一点点儿不一样,历史就被改写了。在看到男主角用引力波给过去的自己发送NASA的坐标时,我强迫症发作,脑子里一直在喊:“你的手倒是抖一下啊,抖一下啊!”只要手一抖,发出去的坐标错了一位,男主角找NASA的过程就会发生变化,即便以后还是找到了,从细节上来说,历史也就被改变了。

那么,是什么力量保证男主角的手一定不会抖,是什么力量保证男主角好像压根就机会没想起来自己是可以有可能改变历史的呢?只能是玄而又玄的“宿命”了。而“宿命”是一个多么“软”的设定啊。

5.仰望星空

好吧,从科幻作品的“设定”和“展开”上来看,《星际穿越》好像都不是十分完满的。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赞颂诺兰。虽然我好像动用了我理科生的那一面来剖析《星际穿越》,但我根本就是以一个多愁善感的文科生姿态欣赏完它的。因为我一想到在这个雷神们随便念个咒就能穿越宇宙 “不讲理时代”里,居然还是有人会去在意真实的宇宙是什么样子,就觉得很感动。


当银幕上的宇宙飞船驶过静谧的土星光环,当黑洞的吸积盘闪耀着迷人又透着死亡气息的光芒时,我想起小时候常在家里的天台上仰望星空,漫天星辰对着我闪烁,我想起曾有一个午夜躺在学校操场上看着狮子座流星雨朝我扑面而来。星辰带给我的那些震撼、感动与敬畏,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有那么几个瞬间,《星际穿越》好像唤回了这些前世的记忆。

我曾经也是仰望星空的科学少年,如今却成了一个只想低头看硬盘里女优的猥琐大叔。偶尔再次抬头仰望,群星已被雾霾遮蔽了光彩,但即便如此,心中也仍会升起“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的感慨。于是,我由衷地羡慕和敬佩那些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茫茫宇宙中不可晓的奥秘的勇士们。这个世界最后的真相也许就藏在那里。

所以,那些至今仍在仰望星空的人们啊,请你们接受我最诚挚的敬意。你们触摸着的,是人类最终极的光荣与梦想!

文:疯狂钻石 @魏知超


p.s.

(1)我并不认为刘慈欣不会写人物和情感。

(2)“引力就是爱”这句话是日本漫画家荒木飞吕彦说的。爱和引力有关联这个创意正是他的《JOJO奇妙冒险》第六部的核心主题。《星际穿越》的灵感来源真的只有诺兰宣称的那几部美国科幻片吗?诺兰作品中的创意与日本艺术家撞车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3)强烈推荐特德·蒋的《你一生的故事》与小林泰三的《醉步男》,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我觉得只有这两部作品圆满解决了时间穿越中自由意志与不可改变的命运之间的矛盾。

(4)我本来还以为《星际穿越》后三分之一就算是神展开了,没想到刚看完的《超体》最后十分钟才是真正的神展开。我们误会《超体》了,它其实是比《星际穿越》还硬的硬科幻。当然,需要开点脑洞去补完。另文详述。 编辑于 15:24 6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曹政,数据控/历史控/考证控 我知道这是一边倒的赞,但是我还是想说说不同。
星际穿越是一部标榜为硬科幻的影片,有多硬呢?不光是解释了相对论,时间与速度,时间与引力的关系,连黑洞的外沿都拍的那么有理有据,让很多懂物理或自以为懂物理的人感觉到了逼格升华,以及,自主或不自主的维护和标榜这部影片,以彰显他们多么具有科学素质。

其实,对这种行为,我还是不反对的,有科学素质总比没有好,懂一点相对论总比不懂好,但是我所厌恶的是本源是,这部片子的基调,其实是建立在伪科学上的。

如果你能区分科学与迷信,你就能知道,科学是可重复验证的,是依赖于逻辑和智慧的;而不是用大爱无疆来解决问题。我欣赏刘慈欣的科幻,很残酷,虽然他的理论我并不一定认同,但是至少他的逻辑是严谨的,是完整的,并且没有把所有难题扔到黑洞里去解决。当男主掉进黑洞视界的一瞬间,是的,既没有被烧成灰,也没有被拉成面条,而是难受了一下而已。我就觉得,这片子是神话,不是科幻。而机器人在黑洞视界内还活着,还能传递信号!牛逼死了,进了黑洞视界光都被吸收了, 电子还能在线圈里跑,导演真的用一句“这是温柔的黑洞”就全解释了,这科幻真够硬的!

当然,有人说了,那叫高维空间,问题是,明明是先掉入黑洞视界的好吧,再说了,请问三维生物是如何能感受到高维空间的,这不是神的力量是什么?!神给了他一个高维的眼睛!一个三维生物能够感知高维空间,不是神是什么! 还有可以说是神将高维空间三维化了,但是,这是黑洞唉,如果里面存在一个三维盒子,而不是高维的,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么?

操纵引力波更是莫名其妙,既然已经操纵了历史 ,又假惺惺的说不能去改变历史。都已经进入高维了还那么自相矛盾。逻辑在哪里?

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活着进入黑洞。(有人说了,黑洞只是一种理论,所以活着进入也不是硬伤,嗯,反正黑洞后面谁也不知道,就算遇到一只凤凰下了个蛋然后涅槃了也是对的。正如赛尔号大电影里演的那样)而是逻辑,逻辑莫名其妙到了极点。

请问改造地球的沙尘容易,还是后面改造那两个狗屁行星容易?此其一。
太空移民技术对地球人来说早就不是绝世难题,往火星移民的计划都有了,但是改造火星的难度大还是地球治理沙尘的难度大? 从结果看,枯萎病只与气候有关,并非不可逆转的基因问题,(到了太空全都可以种了)制造人工温室和除尘的难度这么大么? 整部片子是建立在一个非常狗屁的前提下,所有科学家跟SB一样去外太空牺牲,就为了成全一个所谓大爱无疆的主题。

其实我倒是可以免费贡献一个创意,如果是太阳快完蛋了可能最后土星环居住区的存在就有问题了、可以说一个硕大的彗星撞击月球,导致月轨偏移,月亮更加靠近地球,带来潮汐增加,汹涌洪水导致沿海城市覆灭,人类居住地大范围缩小,(末日景象先出来了)然后科学家发现,月球已经无法稳定围绕地球旋转,被地球引力吸引,大约几十年后将与地球碰撞,地球生物将全部毁灭,为避免恐慌,科学界封锁了消息,并封锁了科学的教育。 然后精英移民计划偷偷启动,但限于引力公式,只能有极少数人类获得出逃的机会,而男主和他们一家显然属于即将被抛弃的人,NASA 在有良心的科学家的带动下,启动了秘密计划,希望拯救全部人类。。。 这个逻辑也有一些难以自洽的地方,但至少比枯萎病场景感好的多。

第二个狗屁逻辑是,都进入高维了,还假惺惺的把当前的时间感弄的那么急迫,都往历史传递两条信息了,为什么不把数据传递给历史上的自己,或历史的老头科学家?而是非要在恰当的时间传给“当前”的女儿,请问在高维场景里,“现在”还有意义么? 只是因为,他可以用爱找到彼此?这不是科学,这是神话。 至于相对论公式只缺黑洞的数据,这个我就不吐槽了,你说黑洞里有葵花宝典,九阳神功都可以,反正随便说。

剧情走不通,就扔黑洞里,这是尼玛我最不爽最不爽的地方,这是极端的不负责,对科学的不尊重。

第三个狗屁逻辑,所谓高维的生物,或者说未来的人类,都能把虫洞戳那里了,传递一个完整的相对论公式比戳个虫洞容易多少倍,引力波连秒针都可以改,你搞个啥不行啊。就为了导演一句大爱无疆你至于么,未来人类都是逗逼么?

当然,话说回来,看个电影至于那么较真么。

其实我还真不是较真的人,看周星驰的百变星君我才不较真;看黑衣人我才不较真,看环太平洋,变形金刚我才不较真,要不你好玩;要不你大场面刺激好看;你沉沉闷闷2个小时40分唉,你没完没了的玩温情戏,假惺惺科普相对论,然后给我个这么玩意,你还让我不较真?!去你妈的狗屁世界观。 发布于 昨天 14:10 280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Frank,Radical Dreamer 看完第一感觉,三体可以拍了,就照着这样来,拍出来至少不会让粉丝转黑 发布于 2014-11-07 67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non partage,性别与文化研究 | 文学 今天看了《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2014),趁热写一些观后感。倒不算影评,只是我认为理解《星际穿越》的可能方法。

一、叙事结构
开始讲叙事结构前,我想先回顾一下《盗梦空间》(Incepton, 2010)。《盗梦空间》的片头是极其衰老的日本大亨齐藤的独白,他在一个类似于受访者视角的近景镜头中。向观众传达的信息是画面中的人物可能因时空的扰动,“短时间”内变得苍老了。说“短时间”是相对于现实中的人来讲,诺兰讲故事的视角就是现实中的人。他把观众的视角引向以现实中的人为出发点和参照系,再去看齐藤的苍老就是短时间的事。在这个镜头中,观众是采访者。同样,在《星际穿越》的片头,多名上了年纪的老人面对镜头,讲一些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的话。这一次受访者视角更明显。观众就像访谈节目的记者一样,看着几位老人,但到目前为止观众对老人们的谈话内容是无知的。直到影片结尾,观众才明白老去的人都是库珀(Cooper)的子孙,最老的一位女士是他的女儿。因为库珀穿越了时空,因而他没有和地球上的其他人一起老去。这并不意味着诺兰把整个故事倒过来叙述,他把结局或故事的关键点在开头通过类似采访人物的形式隐晦地展现了出来。回顾《追随》(Following, 1988)和《失眠症》(Insomnia, 2002)等几部影片就会发现,这是诺兰的惯用手法。影片的主角库珀是一位工程师,他和儿子女儿生活在农村,有一片玉米地。库珀和女儿莫芙在家时常发现家里有些东西不太对劲,比如沙尘暴后房间里的灰尘好像留有什么人为的印记,更明显的事是靠墙的书架上的书会无缘无故地掉下来。对宇宙有浓厚兴趣的库珀带着女儿探索这些灵异的事件,他们把这视为幽灵(Ghost)传递的信号。直至他们发现NASA的秘密基地,库珀成为宇航员,然后和女儿深情地告别。库珀临走前,给女儿留了一块手表。在叙事中,表的作用相当于《盗梦空间》中的图腾,它代表着灵感、超验和穿透力。关键时候,图腾能给诠释很好的伪装,科幻作品常常能用类似的方式把一些难以解释的场景联系在一起。事实证明,这块表在后半部分的剧情中将有大用。以上完全在地球时空的剧情占六十分钟左右的片长,之后剧情转入太空。从结构的相似性上,我把《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中的一些部分类比起来。片头的地球和《盗梦空间》中盗梦前的真实世界放在一起。尔后,《星际穿越》中,库珀驾驶宇宙飞船在地外轨道与巨大的环状空间站对接,这相当于盗梦前为每名入梦者注射镇静剂、安装监控仪器的步骤。不长的时间里,飞行器驼着空间站飞往土星光环旁的虫洞,安静的画面让人联想起《盗梦空间》中进入梦境前的短暂睡眠。虫洞相当于梦与非梦的连接点,过了虫洞,就是另一个时空了。在另一个时空中,库珀和他的同伴艾米丽(Amelia)等人降落到一颗全是海洋的星球。星球的空间是陌生的,陌生感带来的不真实和梦境非常类似。同时这个空间又是不稳定的,它和梦境里那个容易破碎的世界非常像,山一样高的大浪朝着飞船打来,一名同伴被海洋吞噬了。尤其到了他们降落的第二颗星球,布满了冰山,就连云彩都结冰了。整个星球白茫茫一片,脚下和头顶都是固体的冰,形成了奇妙的景观。这一幕很像《盗梦空间》中翻得底朝天的楼房和冰天雪地的第三层梦的结合。因此我认为,诺兰设计《星际穿越》中的地外星球时,是按《盗梦空间》中梦的特点来设计的。这对诺兰而言完全可行,也使他对外星的想象有了达成的通道。不仅如此,我认为《星际穿越》中部分动作和表情的叙事也参照了《盗梦空间》。举一个小例子,驾驶飞船穿越虫洞时,库珀和艾米丽的动作表情因高速和时空的扭曲而走样变形,有几个姿势像极了《盗梦空间》中一车人从桥上坠下时的慢动作。当观众看到库珀穿越到冰封的星球时,会像以为《盗梦空间》最深那层梦是终点一样以为库珀的旅程结束了。然而都不是,故事还要继续讲下去。而通常从这时起,诺兰叙事的自由度就变高了,第一次看的观众或者不熟悉诺兰的观众会看得一头雾水。《盗梦空间》中的这一节点往后,坠入潜意识边缘。而《星际穿越》从这里往后,库珀强制分离了自己的飞船和艾米丽所在的空间站,径自坠入虫洞,实现独自穿越。飞船在穿越过程中变得支离破碎,库珀来到了一个被称为“第五维度”的空间。库珀好像飘着,四周有奇怪的光线,走近一看是自己曾经生活过的画面。库珀能通过扰动空间边缘来干涉三维空间,于是他把书柜里的书推到地上以引起那个空间的人的注意。而在三维空间中,库珀和还是孩子的女儿在一起生活,他们注意到了有书掉落的奇怪现象。直至此时,片头和这儿联系上了,库珀就是那个幽灵。没有必要探究谁先谁后,因为在诺兰设计的世界观里不是编年线性计时思维,故事也就不能按常规方法来讲。倒不如说五维空间的介入,增加了诺兰的叙事张力。然而叙事还需要高潮,如果到这里戛然而止了,就不符合好莱坞电影在结尾前几分钟有高潮的作风。手表再一次出场了,这块表在诺兰离开后的二十几年里,一直被女儿放在书柜上。库珀通过来回拨动秒针向女儿发出摩尔斯电码,后者将其转译出去,成为帮助人类发现移居目的地的救命稻草。荧幕中同一时间同一画面的叙事存在两个时空是很讨巧的,身处五维世界的的库珀没经历多久,三维世界的人类就已经花了数十年时间找到了人类的新伊甸园。随即,象征两个空间叙事边界的幕墙一点点坍塌。库珀醒来后已身处自己仍活着的女儿的世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个世界好像不太真实,像梦境一般。护士的笑容很奇怪,库珀走过子孙们旁边时气氛也很奇怪。不知是诺兰玩的花样,还是他认为新星球的新兴人类难被库珀这代人理解,就将这一幕故意陌生化了。库珀是贯穿全片的时空穿梭者,除了满足故事要求和不用像其他人一样启用不同演员表现不同年龄段的他们以外,对讲故事也有间接的好处。库珀可以不拘泥于时间,当他在许多如果出现在《地心引力》(Gravity, 2013)中必死无疑的场景不死时,库珀也不拘泥于空间了,成为真正的星际穿越者。除了戏里的库珀在穿越,观众也跟随蒙太奇镜头穿越。诺兰将地球时空和穿越时空穿插的那段蒙太奇做得非常精彩,他清楚地抓住了两组镜头中可能引起观众内心共鸣的意象进行剪辑,让画面互相做注脚。比如“焚烧的玉米地”和“发生爆炸的空间站”交错剪辑。前者象征着莫芙走出父亲带给她多年的阴影,她以一种比他父亲二十多年前带她驾车轧过玉米地更革命、更激进的方式和过去告别;而在表现后者的镜头中,当曼(Mann)死在空间站后,库珀驾驶着飞船飞往爆炸中的空间站,用片中的一个词讲,这就是牺牲(sacrifice),不管成功与否,库珀都在挑战人之为人的禁忌,这是更革命、更激进的告别仪式,甚至告别的对象远不止自己的过去那么简单,他真的好像奥德赛一样,有启蒙的意义和领袖的气质。另外不出所料,背景音乐也和往常一样精彩地做了注脚,让人热血沸腾。想必诺兰在设计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时,不是像我这样草草数语就说完的。我只是站在一个刚看完电影的观众的角度,回顾和想象了这部电影。诺兰可能为此画了许多如《盗梦空间》梦的结构一样的手稿,我在这里也把《星际穿越》的故事结构简单地画下来,里面很多细节肯定会在再看这部电影和看了其它评论之后修正和完善,完善后再贴出来。
二、主题、致敬及其它
上面说库珀是一个真正的星际穿越者,这么说实际上是把他看作一种象征。诺兰在许久前的一个采访中说,人类现在太多地把眼光放在身边的事上,越来越少有人仰望星空了。诺兰的话蕴含着人类离开地球“母亲”的理想,带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色彩。库珀就是这样一种象征,尽管剧情告诉观众的是他的女儿才是被遴选出来做人类救星的人,但这并不能动摇库珀的象征地位。他还是美国航天工业的象征。不同于《太空英雄》(The Right Stuff, 1983)中来自真实故事的航天员,库珀成为航天员着实有些偶然和突然。但他依然穿着NASA的宇航服去完成任务,这同样是非常理想和浪漫的,甚至看到诺兰对着观众说要敢想敢做。当然,人类离开地球“母亲”是要付出代价的。无论是《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还是《星际穿越》,都无法回答人类离开地球后选择怎样的生活会更好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库布里克和诺兰想提出并留给观众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有其它变体:人类面对未来应该有怎样的历史观?对于宇宙而言人类文明意味着什么?以及,人类真的有必要(或确实没必要)关心这些吗?这些问题意味着库布里克和诺兰没有说的部分。尽管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技术在电影工业的帮助下实现在了荧幕上,但这些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过去的半个世纪是人类痴迷于地外文明的半个世纪,但这股热度在消退,似乎早年的《2001太空漫游》和《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才保留着人类好奇与浪漫的最高温度。《星际穿越》中的许多镜头和《2001太空漫游》有惊人的相似,比如沿着侧翼描述飞船外形的安静的镜头。诺兰没有把《星期穿越》拍成另一部《2001太空漫游》的打算,但他向前者做出了大大的致敬动作。《地心引力》和诺兰的《星际穿越》倒是有所裨益,但也许像诺兰说的,人们需要更强力的刺激。最后说个有趣的细节,在《星际穿越》中,库珀他们有台石碑型的机器人(下图),行动起来相当便捷。诺兰可能受到了阿瑟·克拉克的启发,片中给了它很多戏份。我想说,这个可爱的机器人应该会有周边产品,然后在电影上映后火一阵子,买来当桌面摆件是不错的选择。
先写这些,之后再来补充和完善。 编辑于 2014-11-07 46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孔鲤,那年臣屢遭變故,從此揮別輕狂,步入中年。 虽然大概猜到了书柜的真相,但没有想到是四维时空的表现手法,四维时空很震撼却也有些意犹未尽。最后显然致敬《2001》,这部电影把深邃(《2001》)、剧情(《超时空接触》)、视觉(《地心引力》)充分结合到一个融洽度了。今年观影最佳,观影史上前列,诺兰离库神还有一点差距。

上一段是我在豆瓣的短评,别去找了,我看了那么多都是“不公开”的,你去我豆瓣也只能找到关于《英雄志》的一堆东西(好吧,我是在这篇文章里头没地方推荐《英雄志》了所以露个面而已……)。

回到《星际穿越》,这部电影我给它的评价是“经典”,而不是“伟大”,私以为“伟大”是指那些能够对后世依旧有着极大影响的作品,譬如《2001》之于太空科幻、《银翼杀手》之于金属科幻,而《星际穿越》则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它成为了这个时代目前为止的最佳,但它显然还没有到能够超越这个时代的地位。

我之前的短评里头有这么一句话,“这部电影把深邃(《2001》)、剧情(《超时空接触》)、视觉(《地心引力》)充分结合到一个融洽度了”,的确是这样,诺兰的这部电影几乎没有难懂的地方,在深邃上显然不及《2001》,在剧情上也因为篇幅问题最多和《超时空接触》不相上下,视觉上和《地心引力》比见仁见智,不过这部电影在结构上最好的地方就是把这三个科幻要素充分结合在了一起,虽然不能说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但以我看过的电影来说,结合地这么好的,还是没有的。



虽然我尽可能客观地说了,但我还是想说:“快点去看!”是的,能看2DIMAX就别看2D,能看2D就别等电脑上出高清,实在不行必须只能等高清那就别抢着看枪版。如果你喜欢《少年派》里头的视觉特效(前年《少年派》、去年《地心引力》,为什么年度视觉特效都在11月?),如果你喜欢《三体3》里那些难以想象画面的描述,如果你喜欢《盗梦空间》、三部《蝙蝠侠》、《记忆碎片》、《追随》、《致命魔术》、《失眠症》,以上的“如果你喜欢”每一句都是并列的,满足一个就可以去看了!



下面有点剧透。

说说被说成是温吞前三分之一吧,和《少年派》一样,很多人觉得太过于温吞,但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缺少不得,因为这里是草蛇灰线的铺垫,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一句没说(不过我一个朋友指出一个非常大却又可以忽视的BUG——身为普通人在小麦已经灭绝了的时候还能时不时喝啤酒……),而在描述设定背景时,又不是用旁白的情况,甚至这部科幻里头没有一部旁白(这个很考验导演功力),用人和人之间的对话,譬如库珀和老师、库珀和NASA局长的对话,就勾勒出了类似于《三体2》大低谷的场景,我想细看的话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惊喜,不过依旧是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一点没有,我想大家不妨想想库珀最后准备离去时掀开毯子,发现女儿不在时的表情,和之前发现她突然出现时表情的对比。

于是第一幕完结了,《星际穿越》没有像其他电影一样,慢慢地拍一连串的动作,而是直接就在汽车驶走的瞬间就发射了飞船,而在飞入太空后也没有像其他电影那样有太多俯视地球的角度,不拖泥带水,直截了当——一来是说明人类不该再有留恋需要离开了;二来是诺兰知道有的观众已经迫不及待想看下面的内容了;三来就像我上面说的,该说的已经都说了。

等到了虫洞,硬科幻的点就显现出来了,想想看那只出现的手,那应该就是事件视界,虫洞里的是四维碎片,穿越虫洞的东西都汇聚在了一起。

最后一个让人惊叹的硬科幻点不是四维空间(看完时我还以为是五维空间,后来有个朋友提醒我说,N维的文明是最多只能创造(N-1)维空间时,再一次感叹设定五维空间的严谨度),而是四维空间里头库珀和书橱面前墨菲的交界——其实是一层膜,库珀通过击打弦造成振动影响低次元。



《星际穿越》有缺点,但这个缺点就好比是宇宙中渺小的碎片。

譬如刚才提到的啤酒。

譬如四维空间里库珀和书橱前的墨菲之间的平行剪辑有些长,可以缩短一点。

布兰德关于“爱”的说法没有那么深刻,本来应该是对“爱可以跨越维度”的一个起始,却没那么打动人心。

……



没那么期待《三体》电影了,拍得要是一样好也没太多惊喜了,更多情况是远远不如,除非诺兰操刀,可是《星际穿越》很多地方太像《三体》了,他没必要再拍了。

如果不出所料,这部电影一定是我今年影院最佳和观影最佳了,毕竟已经十一月了,《一步之遥》一定很好看,但超越这部电影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它只是“经典”而不是“伟大”,但我愿意给它五颗星,对于在电影院里头看过的电影,它和《少年派》名列第一,它和《少年派》相似的另一个地方是——什么样的人都能在电影院看到他想看的东西。



我想用豆瓣上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结尾:

时间可以伸缩和折叠,你的鹤发或许是我的童颜,而我一次呼吸能抵过你一辈子的岁月。

编辑于 2014-11-15 46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嘟嘟夫 我希望你们将我这段评论看完...............
我并不是什么技术流,科技控,也没有兴趣去研究电影里面的学术漏洞,我想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身上
我生活在一个西北城市,道路上的绿化建设并不像南方一些大城市一样,可能跟地区环境有关,路边只是一些粗大的杨柳,有些偏僻一点的地方还有一些松树,这些树木使这座城市看起来不那么单调。有一年春天,那时我在下学路上,天灰蒙蒙的,刮着大风。西北的春天向来如此,并没有向南方诗人的那样诗情画意。风越来越大了,夹杂着路边的白色垃圾,漫天飞舞。远处的景色不再是灰蒙蒙的,而是黄色的,就像电影中一样,我下意识的将衣领拉高,拼命的骑着单车,希望赶紧回到家,逃离这该死的天气。视线慢慢的变得模糊,我只能费力的推着单车,黄沙已经将我包围,风就像刀子一样在割着我的脸,我无法前进,只能保持原地不后退就好,真的是太可怕了。路边的树木在慢慢倾斜,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全部倾倒,汽车都好像在奋力奔行。我费尽力气,筋疲力竭的回到家,头上的黄沙已经占据了我的脑袋,脸上全部都是黄沙,书包上有着一层厚厚的尘土。当我想好好地清洗的时候,停水,没有一滴水,停电。一切都没有了,只有狂风打着玻璃的声音。那是我感觉外边的风能把我吃掉一样,太可怕了。晚上的天是红色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是红色的,总之我的记忆里,只要是这个颜色,总没什么好事发生..............
第二天,我无法正常的洗漱,靠着几瓶矿泉水简单的打理一下。路上,一切都变了,街道上有着一层厚厚的尘土,光是人们走路的带动就将尘土漫天飞舞,路边巨大的广告牌砸向了身后一个即将拆迁的小区,很多两个人都抱不住的杨柳连根拔起,横倒在路中。来到教室,课桌上是厚厚的尘土,黑板,地面,楼道。教学楼顶的栏杆也全部吹到了楼下,后来一连几天都是这样。直到下个一场小雨才抑制了尘土的蔓延。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电影中的场景不是科幻,很多地方正在发生,就像北京的雾霾一样,在一点一点的占据着我们的生活。不要真的等到电影场景出现的那一天,依靠匪夷所思的高科技高智商,主角逆天的表现,然后太空移民到另一个星球,这个不现实。
在公路上拍到恐怖沙尘暴!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yMDk2MzI=.html可能很少人会关注,这是网络上真实的视频
希望你们能看到~~~~~
—————————————————————————————————————————————————————————————————————————————————————————————————————————————————————————————————
看到评论的小伙伴里有一些是与我有相同经历与感受,当然,还有一些小伙伴说我答非所问,我承认,确实有点跑题,如果这是考试作文的话,绝对零分。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我还专门问了我老爸这些年沙尘暴的情况,他说少了许多。有一些日本人,韩国人(没有朝鲜人)经常在春天的时候组团来我们这里的郊区县城种树。而本地人真正有这个意识的很少,一个13亿人口,一个经济总量全世界第二的国家,在环境治理的问题上还需要韩日人民千里迢迢的的帮忙,这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悲哀。我们的管理者显然更注重经济发展而不注重环境治理。不要到了像电影中一样,我们才懂得环境的珍贵。最后将新闻截图给大家看一下,希望有所帮助

无论是作秀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们确实千里迢迢的过来种树,然而我们却很少关注这些问题 编辑于 昨天 20:45 36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大翊,电影学生 诺兰为什么选马修事实上,诺兰并不是在今年摘得最佳男主才选择的马修。马修在访谈里说道试镜的细节,当时他走进诺兰的办公室交谈了近三个小时,这三个小时讨论的内容全是围绕家庭与孩子,跟电影毫无关系——这反而正是《星际穿越》的内核。69年生的马修与70年生的诺兰处于同样的年龄段,同样身为人父,有着完整的家庭。时代周刊在文章的配图标注道:Nolan and McConaughey humanize copper as a father first, an adventurer second.(诺兰与马修共识道主角Copper首先是个父亲,其次才是探险者。)

家庭与责任,父亲与女儿的从属关系让这两个在好莱坞多年的男人达成共识,这是一个亲情为先,科幻其后的故事——而正是这一点,也成了《星际穿越》无法达到更高视野的科幻片关键原因。
或许诺兰早知这一点,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他一直和记者强调《星际穿越》中家人之间的互动,而不是穿越星系的部分---它核心要表达的东西,是在空间时间连续被重塑的过程中家人的分离。诺兰坦言道:“这个故事对我来说,讲的就是父亲的故事,别的什么都不是。有孩子以后,你对时间和时间流逝的感觉肯定会变化。你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时刻相随。” 他身兼制片人的妻子艾玛说:“过去他做电影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他自己想看那些电影,现在他想做电影和孩子们一起看。”

另外值得一提的一点是,在《星际穿越》立项的时候,诺兰命名其为“致Flora的信”(Flora是他的女儿),因为电影拍摄导致长时间无法陪伴孩子,诺兰坦诚心里对他们十分愧疚:“离开的时候越是悲伤,就越说明你对他们的爱。对我来说,这部电影其实是关于成为父亲的意义。你生命的意义在你面前流逝,你的孩子在你的眼前成长。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少年时代》,这部非凡的电影就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在讲述这一点。在时间之中生活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最大谜团。”

这样一来,关于为什么诺兰在近三个小时中频繁地给马修特写让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大飙演技,让安妮·海瑟薇发表关于“爱是时空之外的另一维度”的演说就有了合理的解释---这是一部family film,是诺兰对父亲过世的缅怀,以及对子女的情感载体,至于科幻的部分,不过是一件华裳而不是核心。Kip Throne的加入和全道具模拟则是源于诺兰承袭了古典主义的传统严谨,而非他对物理学的兴趣---文学出身的诺兰很坦诚:“我对物理学并不感兴趣,有科学家帮我呈现细节。”

另一方面,1997年马修麦康纳曾出演的《超时空接触》(Contact)与如今的《星际穿越》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科幻电影,虫洞穿越,高维生命介入,马修十七年前在《超时空接触》里扮演英俊神父,而今是个末日宇航员,或许诺兰早已考量过这一点。

配乐师 Hans Zimmer的翻身Hans Zimmer在好莱坞是个争议很大的电影配乐师,毁誉参半。他的名字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是他配过乐的电影很多人应该看过:《狮子王》《埃及王子》《黑鹰堕落》《加勒比海盗》《珍珠港》《黑暗骑士三部曲》《盗梦空间》(近十年更是成了诺兰的御用)
喜欢他的人非常欣赏他的管弦乐合成作曲方式,贴合剧情发展,恢弘大气,助力情绪渲染。
抵触他的人总是对他非师承古典,采用电子合成技术去展现“交响”的方式鄙夷,认为其是门外汉。但无疑在数字时代,Hans是开拓了一个前人未有走过的路程。

之所以说《星际穿越》是Hans的翻身仗,是因为近年来Hans的曲风越来越相似,千篇一律的铜管与弦乐齐鸣,虽说好莱坞配乐给人大体的印象就是交响化为主导,但Hans显然已经有点像一个罐头生产机,乍一听恢弘大气,势不可挡,但却只是拆了东墙补西墙,配乐已经进入瓶颈状态——这也正是他非科班出身没有系统乐理基础所导致的阻碍。

而《星际穿越》里,Hans选择用管风琴。
从玉米地的镜头开始,管风琴渐入。让人很是惊喜,以为这只是Hans的小尝试,未曾想到至此管风琴将主导整部电影。从地球到虫洞,从外太空至归途,都由这架有了90多年历史的伦敦教堂里的管风琴搭配。

Hans的转变,也正是由诺兰引导。
Hans回溯一开始诺兰并没有给他剧本,而是让他做了一件当时看来非常无法理解的事情:
"before I began, last January, Chris said to me, 'Hans, I will write one page of text for you. And you will give me just one day. Just write whatever comes to you from this one single page,'"It (the page) wasn't about the film," Zimmer told GQ. " ... In a peculiar way, what Chris wrote down that day, and what he wanted from me, had more to do with my story than the plot of the movie. He knows how to get under my skin. That's the game we play." (在我开始之前,今年一月份,克里斯跟我说,‘Hans,我会写一页纸给你,然后你用一天时间还给我,上面写下你在这张纸上的任何想法’这张纸跟电影毫无关系,确切地说,克里斯那天写给我并且想从我这里得到的,更多的是关于我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这部电影,他知道如何挖掘我的内心,这就是我们的游戏。”)

这是诺兰的电影,也是Hans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音乐。这次他不再是”配“乐,而是从自身挖掘的音律——来自Hans自己的故事,与星空遥相映衬。在影片渐进高潮的危机平行剪辑当中,管风琴像极了Cooper身为人父渴望归途的号角;Cooper进入五维空间开始干涉三维时空时,正是管风琴的音律架起另一座冲破时空束缚的桥梁,将父亲与女儿重新联系在一起,以听觉的方式将观众代入视觉以外的感观层面。


第五元素第五元素的概念,来自于吕克贝松的同名科幻电影——指代“爱”。
而正是这Cooper对女儿的“爱”这一驱动力,才有了如此因果循环,让故事首尾呼应;展开来说,同样身为人父,在光影之中来回穿梭的诺兰和马修借用这样一个故事,用导和演的方式表现了他们对子女和家庭的情感——这样的”爱“,似乎借用但丁《神曲》天堂篇的结尾十分应景:"But yet the will roll'd onward, like a wheel in even motion, by the love impell'd, that moves the sun in heaven and all the stars." ( 那爱将意志转动,如车轮被均匀推动。正是爱,转动了太阳和群星。)

但也正因为过度着墨于亲情这一关系,不能让《星际穿越》走得更加深远一些。

这部片子只能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在观众理解的极限之内,无法借助如此瑰丽幻想而启发至思考更为严肃的问题,尽管有高纬生命的介入和引导,事关整个人类群体的拯救与存亡,但这部科幻与它的前辈们(《2001太空漫游》《超时空接触》《第三类接触》)总显得少了些什么,而个关键点的缺失直到我看见了友邻Peter的短评才恍然大悟:

“严格说,这不是一部太空电影,太空片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能打破伦理视角,而从超越维度(宇宙论,宗教)重新把握人类社会。而诺兰的努力,则更近于用物理学之外的盲点,拔高人伦价值。这个观点借电影视听效果获得了情感上的保证,但也牺牲了形而上的深度。”

诺兰努力让整个故事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却也牺牲了更加深远的人文深度。
科幻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故事的无限可能性及超越时代的视野。而《星际穿越》始终被架设于父女情小前提内,诺兰似乎有意忽略了更大的议题。相比之下,同样讲述科幻设定之下的父女深情,《超时空接触》对人类视角的归纳反思和宇宙文明类型的猜测是《星际穿越》所不能及的。

即便如此,能在这个商业爆炸的年代看见诺兰坚持道具模拟,坚持70mm的胶片及2D格式,会庆幸还有这么传统的人,在跟数字世界做抗衡。但事关”情怀“,难免有股酸味——就像过度渲染”爱“的概念,会让人觉得泛滥,而看电影本身就是比较娱乐轻松的事情,各有喜好,仁者见仁。

1968年的斯坦利·库布里克有阿瑟·克拉克的小说同步护航,而如今的诺兰有Kip Throne的论文齐飞。相隔46年,将近半个世纪的光影变化,正是诺兰与库布里克在时空之中的差距,也是护航者Kip与克拉克所代表的科学与科学幻想的差异---引领文明最前端的火炬不但是科学技术,同样也是人类无限的想象力---回到电影对星空想象的伊始,乔治·梅里埃在1902年完成《月球旅行记》,不知不觉中电影已经帮助人类见证了一个世纪的对宇宙的向往与好奇。 编辑于 2014-11-15 19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白如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还算是学过一点物理的,但是我一直感觉,科幻电影里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我学过的完全是两回事。所以我也不想深究这部电影到底哪里符合科学,哪里是硬伤。


我就说说我感受最深的三点:


1 人类探索太空最大的成本是什么?不是金钱,而是时间。人类个体生命的长度,整个文明的历史,和宇宙的尺度相比起来,是那样微不足道。

当有一天地球不再宜居,人类需要探索外太空寻找栖息地的时候,是否必须舍弃地球上的其它人?

可供选择的星球彼此之间是那样遥远,人类究竟能不能承受得起试错的成本?

这些问题我很早就想过,但是不敢想下去。这一点电影还是从人性角度真实地表现了人在面临这些考验时候的反应的。


2 牺牲自己延续人类,还是求生,这是一个问题。探险者都是人类的精英,除了主角以外,都是没有家室了无牵挂,抱着必死的觉悟踏上征程的。然而还是有人一念之差,苦心孤诣地编造假数据,只是为了求得生还而已。最后,反而是队伍里最没觉悟的主角,凭借着自己对家人的爱拯救了人类。

我一直认为,没有小爱的人,是不会有大爱的。不爱家人的人,对国家、对人类所谓的爱,只不过是虚伪的口号而已。这层面具,在求生的机会、在功名利禄的引诱面前,都会瞬间被撕破而露出人性中最凶残丑恶的一面。

以后人类探索太空的时候会遇到这些问题吗?从人类利用已有的技术手段的所作所为来看,难说,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发展了很多,但是人性终究还是没有变。


3 如何面临双生子效应。人类有可能有一天真的会面临这个问题,子女比父母更早地衰老?当电影展现出这一刻的时候,真的蛮震撼的。

会带来哪些伦理问题呢?不敢想。


迈克尔·凯恩的演技真的不错,医院里垂死那一段,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里秋风五丈原那一集唐国强演的诸葛亮。


中年墨菲和儿童时期墨菲的演员好像。

编辑于 14:42 2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电子骑士,多年电影杂志及电影网站任职

麦田守护者的太空漫游


毫无疑问,《星际穿越》是近年来最具野心,视野最宏伟,涉及科学和科幻构思最深入的科幻电影。不过,看完后我很能理解在国外著名评论综合网站Metacritic及烂番茄上本片为何总体评价不是特别高(Metacritic上《星际穿越》74分,还不如动画片《超能陆战队》,烂番茄上本片新鲜度74%,低于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这是一部暇瑜互见的影片,既有非常出色之处,也有很多问题。我没法认为《星际穿越》是什么神作,放到诺兰的电影中,本片我觉得也未必能排进前三。影片总体上跟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不相上下:在故事、角色、节奏方面,《星际穿越》都未见得能超过《地心引力》,不过胜在其对人类星际旅行的态度更为积极,不像《地心引力》主题是回归母体的保守思路。在视觉效果方面,《星际穿越》虽然已经相当出色,但不如《地心引力》那样清晰完整,部分场景显得有些凌乱。穿越虫洞等场面堪称精彩,却也未见得比当年《2001太空漫游》或《超时空接触》中的类似场景高出多少。


《星际穿越》最出色之处在于:它前所未有地把科幻小说中的高度概念化的科幻构思和科学假说以视觉方式呈现出来,包括黑洞、虫洞、奇点、五维空间、时间膨胀与压缩(相对论)、全球食物危机、类地行星探索、深度休眠、墨菲定律等等。这个电影故事如果放到科幻小说中,可以说毫不新奇,甚至只及得上四五十年前的科幻小说设定。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无法克制地一直在想一部中国科幻小说:郑文光先生的《飞向人马座》!《星际穿越》的后半段基本就是《飞行人马座》的缩写版。尤其是主角在飞船燃料不足的情况下,借助黑洞的力量飞向目的地一段,简直和小说里的情节一模一样!(如果今日把这部小说改编一下拍成电影,把小伙伴们流浪太空的原因从敌国破坏变成别的意外,会是极其精彩的)但这个故事放到科幻电影中,《星际穿越》则是相当了不起的。影片把一些很宏大甚至有些枯燥复杂的科幻构思与人类情感结合起来,在这一点上,《星际穿越》比诺兰的《盗梦空间》做得更好,后者整个复杂嵌套的故事基础是男女主角的爱情,其实缺乏坚实的阐述。


影片中有不少科技硬伤,但都不算很严重,比如火箭离办公区如此之近,比如整个NASA似乎只有迈克尔·凯恩这么一位老先生在做基础研究,比如黑洞中既无强大得足以撕碎一切已知物质的引力也无超高温的等离子流,比如飞船没有反推减速装置就能降临其他星球等等。吐槽这些问题其实意义不大,既然本片请到了基普·索恩这样的科技大牛做顾问,当然会考虑到,显然它们多是为了剧情做出的妥协。


在我看来,《星际穿越》仍然距离《2001太空漫游》甚远,至少隔着几光年的距离。向来以控制力著称的诺兰在本片中把握得并不太好,颇暴露出些问题:


1,致敬太多,缺乏独创性

看《星际穿越》的过程中,我脑子里不断闪现出各种经典科幻电影的影子:《2001太空漫游》的影响自不必说,空间站、方碑式的机器人等无处不在。其他还有《索拉里斯》、《太空先锋》(类似主角)、《黑洞表面》(解释虫洞理论的方式)、《宇宙静悄悄》(飞船中与非人类孤独相伴)、《异形》(飞船内部及冬眠场景)、《绿色食品》(地球食品恐慌)、《超时空接触》(穿越虫洞)等等。《星际穿越》力图打造成传统怀旧风格的科幻电影,但过多的致敬和或明或暗的引用让人觉得缺乏新意和独创性,似乎没有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世界体系。影片中引用的迪兰·托马斯那首《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曾被很多部电影引用过,这也能间接看到其原创性不足的问题。


2,故事略凌乱,铺垫不到位

影片开始设定的世界面临食物危机,只有玉米一种作物能够种植,但电影前半段都集中在一个美国的农场中,除了风沙较大,感觉不出整个世界面临绝境的气氛,主角们照样喝啤酒、上学、打棒球……这样田园的场景与后面宏大的人类探索移民星球场景有些不协调,很难相信那艘似乎从玉米田中升起的火箭就是人类最后的希望。


影片前半段的铺垫显得有些过长(尽管故事很有风味),一直到最后三分之一部分才把气氛推向高潮。不过结尾处主角进入黑洞及女儿墨菲在家中寻找答案一段,无论是汉斯·季默的配乐还是平行剪辑都显得有些冗长,不停地渲染情绪,几乎用了十分钟才推动到顶点。


此外,主角去太空的动力不足,一句“你是最好的飞船驾驶员”显然是不够的。库珀即使不去太空,两个拯救人类(包括主角子女)的计划一样会有人施行。为什么非他不可?要让主角舍弃一双子女,参与到一个如此充满未知的危险之旅需要更强大的戏剧动力。在这点上,《超时空接触》做得就比较好。那部电影中的女主角少年时失去父亲,一直想继承其遗志探索太空,她在地球上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更愿意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探索中去。因此义无反顾加入一段可能一去不回的探索之旅就显得非常合理。本片结尾处催人泪下的父女情非常精彩,但你心里会不会嘀咕一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但如果没有主角当初飞向太空,又怎能找到人类获救的密码?诺兰在这里陷入了一种矛盾之中。


《星际穿越》中有一段马特·达蒙不听劝阻进入空间站的戏,和《2001太空漫游》中大卫进入船舱一段非常相似,但诺兰影片中这段戏的镜头感显然不够好,与库布里克相去甚远——我认为,本片拿来与《2001太空漫游》、《地心引力》、《超时空接触》等影片比较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在比较中才能看到各自的独特之处与优缺点。能与《2001太空漫游》比本身就是一种荣耀,众多科幻电影中能有幸与之一比的也数不出几部来。


从麦田守望者出发去太空漫游!这就是影片全部的意义所在。不管怎么说,《星际穿越》是一部非常纯粹的科幻电影,它重新拾起了科幻电影中的“朱庇特神话”题材(指非常传统的太空探险题材)。在这个科幻电影格局往往变得非常微小的时代,这种意义比它的水准到底如何更巨大。 编辑于 12:37 2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津巴多,科研工作者 撇开硬科幻和叙事性不谈,这部片子最引起我共鸣的是人类飘在太空中的那份深邃的孤独感。无声的世界、对家人支零破碎的思念,尤其那Cooper与女儿告别以及看女儿录像痛哭流涕的镜头几欲让我这老男人落泪。

对这份孤独感的共鸣,想必在海外独自留学的人都深有体会吧。
编辑于 2014-11-10 2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David,只会胡乱分析一下 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商业大片中最好的。有剧透

这部电影能看出什么东西,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经历和知识。人生阅历更丰富,对电影深处的共鸣越深;科学知识越丰富,越能感受到令人震撼的美。

剧情方面我就不多说了,前后照应,伏笔,诺兰的威力大家自己看~

科幻方面简单说说。高票答案中 @胡晓 已经把理论知识解释得很详细了,感谢~对于一般人来说,看点在:一,磅礴壮丽的太空背景,深深感受到人类渺小;二,巧妙地在三维世界中构造出高维度的世界(看过三体的同学肯定都想象过高维度世界是怎么样的"给我一块二向箔“ XD),如此脑洞大开的设计让人嘴巴都张大了~通过引力波,在那个可以穿梭时光的空间里向过去传递信息真是像三点五维的上帝视角了!

重点说说人性方面。深刻地触碰到了人性中的三个困境:离别与执着,恐惧与探索,爱与无能为力。

执着与离别是人生中最难放下的事情。特别是当你有得选择,可以选择不离开,但为了某一个执着的原因,不得不理性地离开时,那种撕裂的痛,是无法言表的。知道这一离开就可能是永远,却仍要催促自己狠下心迈开步子;又在路上无数次想调转了车头,只要说服自己放下了那一点执着的追求,就可以回到以前,和心爱人继续在一起。这种纠结的斗争一直持续到飞机起飞,才逼迫自己面对现实。当库柏狠心把东西扔进车里,当墨菲三人看着汽车扬起的灰土蔓延到地平线时,送行者是无助望着远去,而旅人想大声吼叫却发不出声,只剩下潸潸的泪水。(留学党们,游子们,看哭了吗?XDDDDDD) 而好容易让自己接受了此次的离别,期待着下一次见面,却突然被告知之前的离别即使永别,再也无法见面,这才是痛彻心扉,只后悔见最后一面时没有再依偎得久一点,猛烈一点,浓重一点,好让一切更感觉留得下来一点。库珀看到视频里墨菲质问布兰德是否早已知道不可回去,陷入疯狂,不再留恋,奔向黑洞;而墨菲绝望得哪也不去也不逃跑,相信老爸会回来,只求解开那个方程,虽说是剧情安排 :-|)支撑自己的信念垮了,人很容易会崩溃自杀的~(90年代初期,以北大教授解万英为代表的一批左派自杀)

恐惧。最强大的恐惧来自于深深的未知。从古到今人类为了克服对未知的恐惧而探索,促成了人类的进步。黑人科学家(忘了名字了...)刚上太空时,告诉库柏他害怕,因为这薄薄的几毫米铝后面就是几百万公里什么也没有;第一个全是水的星球,细思极恐,望不到头的水,一个又一个的浪,永远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相信看了三体的同学,潜过水的同学,望着黑夜极远处和大海深处时都会有这种体会。

最后是爱。爸爸对女儿爱之深,因为这是除了妈妈以外,这世界上唯一以血脉相连,无条件的爱。(关于这个台词里有一段经典的话,可是我忘了...)所以当库柏要走了,再不能保护墨菲;当他在水星球上一晃二十三年回来,看到儿子因为自己没有消息而失望消沉却无法回话;看到自己的父亲去世却无法送行;在黑洞中看到从前的自己要离开墨菲却无法阻止;被救了以后看到自己的女儿老去却无法战胜时间...相信有过爱,却无能为力的感受的朋友,看到都会深深地受到触动。

总之很有深度,观赏性强,引人共鸣,脑洞大开,就算500块钱都值得一看的。 编辑于 2014-11-14 36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罗罗,一隻想飛的大象。 翻遍了答案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故忍不住粗浅地回答一下。
仅仅是关于电影的一些细节和个人感受。

(哔~有剧透)

影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地方:

1.Cooper开着小破车,载着女儿和儿子,驶过一大片玉米地(对,是玉米,不是秋葵也不是麦田,感谢评论提醒=。=),去追踪那架来自印度的无人驾驶探测机。整个追踪的过程,画面的色调,耳边轰隆震动的声音,以及Cooper眼中的炙热、冲动和渴望,给我一种难以言说的激动。

2.另一段,当Cooper得知儿子不能上大学之后非常生气。老师说:“这个世界现在不需要工程师,只需要农夫。”Cooper:“是有教养的农夫。”在那样一种只追求温饱的生存环境里,只有那些少数的坚持着某些非物质理想的人,才是最有可能change the world的人。

3.某一天夜里,Cooper和岳父坐在门前喝酒聊天,(具体对话不太记得,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岳父问他:“这个世界欠你很多吗?”Cooper:“我觉得我天生就是一个宇航员。”这句话特别酷,也让我特别感动。

4.无数次被荧幕里浩瀚的星空,茫茫的黑夜感动,甚至幻想如果我也有机会飞上太空。来自NASA的任务,Cooper是必然会接受的,尽管他舍不得家和孩子。我想,这不是关于所谓的拯救人类或是实现梦想的冲动。而是关于一个人,来自心底里那种渴望探索宇宙,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潜在意识。宇宙是可怕的,人类在其中,不过是比渺小还要渺小的陨粒;但宇宙的引力是强大的,它能让人战胜恐惧,战胜孤独,甚至战胜时间。

5.黑人物理学家(忘记他叫什么了)在飞船上很害怕,Cooper安慰他:“世界上大部分优秀的帆船运动员其实并不会游泳。”永远不要去担心失败以后要怎么办,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无畏地去面对一切。

6.Cooper和Dr.Brand从海洋星球回到永恒号的时候,Dr.Brand看到黑人物理学家胡须已有些发白,她含着泪问他:“你为什么不休眠?”他回答:“我也想,可是你们走太久了,我怕你们不回来了,还不如研究一下物理公式,说不定能发现什么。”23年的等待,休眠也是孤独,醒着也是孤独。有时候知识的力量似乎能超越知识本身,让孤独的人不再那么孤独。

7.墨菲和老教授(女Dr.Brand她爸,以下简称老Dr)讨论方程式的时候,墨菲说:“你一直都是在假设时间不变的条件下解这个方程的。”老Dr说:“你是说我这么多年都白干了?”之后又说:“你下次再来吧,我今天不想聊。”老Dr的表情和语气,有些吞吐和回避,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觉得电影暗示了老Dr其实早已解出答案。(个人很喜欢出演老Dr的这个老爷爷,觉得电影对老Dr这个角色的塑造还差那么一点点。)

8.从冰川星球回来之后,我原以为Cooper会返回地球见女儿,可是他没有;我后来以为他会和Dr.Brand一起去下一颗星球,可是他也没有。他把自己放逐在黑洞中的那一段,真的是很震憾。时间,空间,一瞬间,直到穿越到和Dr.Brand握手那里我才恍然大悟。我想最后他不会到了女儿的书房吧。果不其然,后来发生的一切不言自明。(这一段有几句台词很有趣,我刚好都对上了,Cooper和Tars说:“我以为选中的人是我,没想到是她。”Tars说:“for what?”这时我悄悄跟旁边的傻鸡说:“To save the world.”然后果真他就这么说了。之后Cooper又说,把数据传给我,Tars说万一你女儿没注意到怎么办,我想他肯定会说:“She will.”结果还真就这么说了。顺着情节这几句台词确实很容易想到,导演对观众心理的把握很到位。)

9.最后Cooper空间站的造型很美。

10.看电影之前想研究一下相对论和黑洞,后来发现其实没有必要。影片涉及到的科学知识都还是比较严谨的,当然重点也不在于这些理论。记得有一句话说,科学即哲学,哲学即科学,科学和哲学的尽头是同一个。或许在这部电影里,这个尽头就是人类自己吧。

11.很喜欢这部电影在情感题材上选择了父女情,来得如此温暖和深沉。

时空,宇宙,维度,穿越,亲情,勇敢,智慧,和坚韧是我在这部电影里所看到的。

(虽然也有不少对电影的负面评价,但无论其好坏,我还是愿意相信影片里所陈述给观众的一切,关于宇宙的残酷,深邃,和美好。)

也许我们未来的自己,如今正在某一未知的角落注视着现在的我们。

(插播:
1.为什么越看越觉得马修麦康纳长得好像卷福,大反派曼恩长得好像莱昂纳多。- -

2.看到很多关于时间的文字,诸如“时间可以伸缩,可以变速,却无法回退”的句子。而我脑海里回响起的却是庞麦郎的歌词,“时间,时间,会给我答案。” =。=
) 编辑于 08:54 26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易慧中,建筑学习、爱好者 看完回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厉害的一部电影。好看而且痛快,引人深思。
物理的终极是哲学。
科学与人性,殊途同归。

生存没有理由,等待漫无尽头。
你所以为正确而义无反顾的抉择,未必是正确的。
最痛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时间。他们在你被压缩的时间里迅速长大,走过了四分之一的人生喜乐。
你迅速而高效地失去了时间。失去了家人。
转瞬间他衰老了,你在不知道多远的距离感受到死亡。时间和距离湮灭掉他的存在,再也追不可及。
你在看自己的种族,某种使命感推动着你,你以为你是伟大的,你以为你是超级英雄可以脚踏五彩祥云保护自己的家人。
You are the chosen one. Destiny sends you here.
我说我放弃了,我怎么会放弃,我在家里等你回来爸爸。
你所坚持的信念,未必是真实的。

时间被压缩,物理学家在黑洞边研究了27年,I've known everything about black hole.
时间即逝,她不过才死几分钟。
浪潮涌去,他静静地沉浮几百万年, 缓慢地腐化,以及降解。
时间可快可慢,被延长,被缩短,但是不可倒退。
选择看似是你做出的,但是他们终将被推向某一个既定的方向。
潮打空城寂寞回。潮打空城,寂寞回。
我想回家。
我要回家。
我要给我的孩子安全感。
我要保护她。
去你的人类种族!
我的孩子死了,咳死了。
我一直一直一直一直在等你回来。
我的家庭还在这所房子里,你说我会成为一个好的农夫,我便继续种地,等你。
明年。

我要活下去。
我没有想到见到同类的面孔都是这么让人痛心的喜悦。
我无法忍受孤独,无法从容的赴死。
我以为我是个英雄,但是我只想活下去。
什么全人类。
孤身一人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
我以为我会平静,但是我还是不忍心。你现在知道我的滋味了吗。
三十七年。
boom

There is no plan A.
给你予希望,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和存亡。
我宁愿泯灭良知,成为万恶不赦的罪人。
你来开飞船,她的存活几率说不定会大一些。
只要你好好活着,带着希望地活着。
我一生的心血。

多余的重量应该被舍弃。

I'm the ghost.
There is no they.
一场伟大的自救。
时间早已设好埋伏。

他从未放弃,他一直在这里。
爸爸还在。
我们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
Father
父亲
他没有养大我。爷爷养大的我。
but father

STAY

EJECTION!
3!
2!
1。

你所做出的决定,时间不可挽回。
Unreversable change.

英雄,平静地壮烈。

I love you my dear earth, my dearest family.
I want to protect you, I love you. I've never ever wanted to abandon you.
I'm so terribly sorry.

我感觉这部电影的存在如此的理所当然,好像诺兰只是把这位老师介绍给我们一样自然。

或许总有一天会发生,时间早已设好埋伏。

他又是那么地温柔。
父母不应当看到孩子死亡。
你没有看到他的死亡。

时间不可挽回。
时间又是那么的温柔。
让我们可以好好道别。

像是隐喻的诗: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light.

全文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ylan Thomas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自己试着翻译了一下,不押韵
参照版本来自: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_心灵捕手 )

不可平静踱入那个良夜
白昼将尽,暮年仍当燃烧咆哮
暴怒,暴怒,为日光之夭折

智者,在年老应知夜途必至
愤懑之语未曾劈下顿悟闪电
不可平静踱入那个良夜

勇者,在最后一浪涌去,绝唱响彻
他们孱弱的善举,本或可在绿湾快意舞蹈
暴怒,暴怒,为日光之夭折

怒者,擒住飞逝时光,纵声高唱
才知,太迟,他们在时光离去时伤逝
不可平静踱入那个良夜

伤者,濒死之际,盲盲视野
失明双目燃烧似流星,透出欢欣
暴怒,暴怒,为日光之夭折

而您,我的父亲,在那悲伤的高度
用那严厉的泪水诅咒我,祝福我,我祈求您
不可平静踱入那个良夜
暴怒,暴怒,为日光之死

致时间。


图片by Daniel Dash(fan)

来自: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Christopher Nolan's INTERSTELLAR

(内有剧情)

编辑于 2014-11-13 16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重轻,诺兰拥趸 借宝地不断更新翻译一些Interstellar的信息和趣闻。主要出处来自imdb。翻译完了就评价。
为了创作虫洞和黑洞的景观,Kip Thorne博士与VFX总监Paul J. Franklin在其位于Double Negative的团队合作。Thorne提供了大量深入的理论推算,而团队基于这些创造了新的CGI软件,来模拟(黑洞)这些现象。其中一些独立的框架耗费了超过100小时的时间去渲染,最终整个CGI数据量达到了800TB。这些成果为Thorne在围绕黑洞的“引力透镜”和“吸积盘”效果方面提供了新的洞察,他撰写了两篇科研论文:一篇给天体物理社区,一篇给计算机图形社区。
作曲家Hans Zimmer接到Christopher Nolan的要求,创作独特的配乐:“是创新的时候了。没完没了的弦乐需要靠边站,大鼓重击估计要彻底抛弃了。”Nolan没有给Zimmer提供脚本或者任何剧情的细节来撰写音乐,取而代之的是“一页文字,与其说关于电影的剧情,不如说是关于Zimmer自己的故事。”正如2010年的Inception一集后两部黑暗骑士电影一样,Nolan尽可能地聚焦在真实环境的拍摄。“我们有空间仓……我们建立了封闭的布景并且像真实发生一样地拍摄纪录片。”Nolan提前只做了电影的视觉特效,投影到片场的飞船布景上,这样当演员看向窗外时,他们能看到真实的环境,而不是绿幕。Nolan还表示,这部电影对IMAX摄影机的使用比他任何其他电影都多。另一方面他也想尽量提升声音的体验。他说自己“在混音的计划中非常激进。我想观众提供不可思议的沉浸的体验。这样,这里的技术比我之前的任何电影都要重要。”直到后期制作完成,Matthew McConaughey 也没跟妻子Camila Alves透露电影的任何剧情。Nolan看了Matthew McConaughey在电影Mud中的表演之后选中了他。一个德州本地人,McConaughey,作为男主角,对于诺兰来说很“理想”。“我现在太爱他了。看到Mud之前我都不知道他有这么大潜能,他不仅是主角的材料,而且表演天赋极佳。”他选择McConaughey,是因为他“需要这么一个平凡人来经历这些不凡的事件。”理论物理学家Kip Thorne的理论是这部电影灵感的来源,剧组曾邀请他来演他自己。Nolan最初担心科学来说很精确的黑洞描述,可能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不好接受。但看了完成版的效果,他觉得还不错,“只要我们没有过度改变相机的位置和视角,画面看上去完全能够理解。”这部电影是历史上使用IMAX镜头拍摄的15/70mm胶片最长的故事片。然而,由于电影产业像数字格式转型加速,这部电影很可能是该IMAX胶片格式放映的最后一部。Steven Spielberg,最初2006年的时候拟执导这部电影,并雇佣了Jonathan Nolan来撰写剧本,但后来选择了别的项目。Spielberg离开后,Jonathan Nolan建议由他哥Christopher Nolan来执导。一些“采访片段”专门为电影摄制,然后特效小组使它看上去更旧。电影中对虫洞理论的解释和1997年的Event Horizon完全一样,使用了纸和笔。巨大的尘土云,是现场用大风扇吹起纤维合成材料来实现的。Kip Thorne这样描述这个故事:“基于弯曲的时空 -- 人类突然可以接触到宇宙中最奇特的事件。”经常被引用的诗句是Dylan Thomas的“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空间旅行的方法是基于Kip Thorne的理论,该理论也是Carl Sagan的小说“Contact”以及其改编电影的理论基础。Matthew McConaughey在两个电影中都出演了。考虑到这个电影169分钟,耗费了1.65亿美元,因此它每分钟的价格大约是一百万美元。Christopher Nolan为了给Jessica Chastain提供这个演出的机会,派了助手去爱尔兰她当时拍摄Miss Julie的现场,给她看了带有Chastain名字水印的剧本,读完了还不允许她保留。Christopher Nolan描述这个电影为“人类太空旅行的长诗”,并提到多个影响了这部电影的电影:1927年的大都会,2001:A Space Odyssey,1977的星球大战,1979的Alien以及1982年的Blade Runner,这些电影在太空旅行和科学描述方面影响了本片。而电影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以及The Mirror(1975)则影响了本片伦理剧情的部分。Nolan还提到了Steven Spielberg的电影Jaws(1975)以及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的影响,这些电影探讨了严肃的话题但仍然深受观众喜爱。最终,Nolan给全体员工播放了1983年的电影The Right Stuff,让剧组在开拍之前理解他们的角色。为了得到真实的太空旅行的体验,Christopher Nolan邀请了前宇航员Marsa Ivins来到片场。Murph的书里有一本是Stephen King的The Stand。这本书是关于人类濒临灭亡,幸存者努力移居的故事。和Interstellar很像。Cooper去开家长会的学校叫"Longview School",是加拿大Alberta的Longview真实的学校。巧合的是,McConaughey毕业于德州Longview的Longview高中。前期制作开始时,Kip Thorne博士制定了两条需要严格遵守的原则:“啥也不能违反物理学定律,所有猜测都需要来自科学而不是编剧的创造性思维。Christopher Nolan接受了这些原则,只要它们不妨碍电影制作。不过他们没有避免这个矛盾:有一次Thorne跟Nolan讨论关于超光速旅行,讨论了两个礼拜。一些太空镜头是用IMAX镜头拍摄的,安装在Lear喷射机的头锥上。Hoyte Van Hoytema改装了一台IMAX镜头,让它能在室内拍摄时候手持。电影的项目名称是"Flora的信”,Flora是Christopher Nolan女儿的名字。2014年3月26日,在一个Las Vegas的CinemaCon的Q&A访谈中,Nolan提到,Interstellar是一部跟自己过去“非常不一样”的作品,受到了他从小看到大的那些他归类为“大片儿的黄金年代”的电影——特别是那些不需要“家庭”的标签来吸引所有观众的片子。Nolan说,“这部电影就是要向那些电影回归。”这次Christopher Nolan第一次没有使用Wally Pfister作为电影摄影师,因为后者在忙活自己的导演处女作Transcendence。Nolan雇佣了Hoyte Van Hoytema来替代他。Anne Hathaway在冰岛拍摄的时候体温过低,因为拍摄冰水剧情的时候她的宇航服开了。机器人的性格是受到了Douglas Adams' universe(银河系搭车指南)的启发。最明显的例子是Douglas universe的Marvin,一个妄想症的机器人。
电影开始是派拉蒙的项目。Christopher Nolan成为导演后,华纳兄弟(发行了他之前几部作品)得到了一些项目的股份。作为国际发行权的交换,华纳给派拉蒙提供了Friday the 13th,以及南方公园大电影的续集共同出资权。
这是Michael Caine和Christopher Nolan的第六次合作。另外五个是蝙蝠侠三前传三部曲,致命魔术,盗梦空间。这也是Nolan和Hans Zimmer的第五次合作。大部分机器人TARS的镜头不是电脑生成的。TARS是一个木偶,Bill Irwin控制并为其配音,然后本人被用数码方式抹除。Irwin也操纵了木偶机器人CASE,但是他的声音又被Josh Stewart覆叠了。Cooper的名字整个电影里没有出现。这个电影拥有5个奥斯卡得主:Matthew McConaughey, Anne Hathaway, Michael Caine, Ellen Burstyn以及Matt Damon(他得的是编剧而不是表演奖)。其他卡司成员如Jessica Chastain,Casey Affleck以及John Lithgow也都提名过,加起来一共是8个奥斯卡提名者。Nathan Crowley基于国际空间站设计了Endurance:“这是各种科技的混搭;你需要模拟技术,也需要数字技术,你需要备份系统和有形的开关。每一寸空间都被利用着,所有东西都有目的。真像是一个太空中的潜水艇。”地球末世景象受到了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沙尘暴的启发。2014年起,派拉蒙影业开始停止传统电影渠道发行,转向数字投影格式。然而Nolan坚持提倡继续用胶片而不是数字技术,他坚持要求Interstellar同步发行15/70mmIMAX、70mm、和35mm胶片格式,并且在两天之后才开始全球的数字格式发行。电影中提到首次登月是政府伪造的,而库布里克把剩余的胶片用在了他的电影2001:A Space Odyssey里。电影中的建筑受到了现代主义建筑师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影响。冰星球上被拆解的机器人名字叫KIPS,是执行制作人/物理学家Kip Thorne的写作名(Kip S. Thorne)。Murph这个角色在剧本里最初是男孩儿。根据Kip Thorne博士的说法,电影里所有创造中最可能不靠谱的是冰星球的云,因为这很可能超出了冰这种物质的承力的极限而无法存在。黑洞名字叫“Gargantua”,这也是一个胃口特别大的巨人的名字,他总也吃不饱。这个形象是Francois Rabelais在他的小说Gargantua e Pantagruel中创造的。玉米地的场景里,Nolan播种并种出了真的玉米,这是他在制作电影 超人前传 时候学来的经验。电影中有一个被引用的词是tesseract。最早这个词出现在科幻小说"And He Built A Crooked House"(1941年Robert Heinlein作品)作品中。其中建筑师设计了一个房子,使用了四维几何的方块的概念。他做的很成功,以至于结构中出现了维度的循环。房子里面的人可以穿过一个房间看到另一个房间里的自己,离开这个房间几乎不可能,这个景象与Coop在黑洞中的遭遇非常相似。华纳兄弟,派拉蒙,Syncopy和传奇影业的标志都蒙上一层灰尘,以配合电影的主题。Irrfan Khan曾经受邀参演,但因为与The Lunchbox以及D-Day冲突而放弃。很多IMAX的镜头都是原型;它们从未被使用过,在电影开拍之前几天还在改进。Ranger, Endurance和Lander飞船都是微缩模型技术的产物,由New Deal Studios提供。Nolan觉得电脑产生的效果在太空中没有真实有形的感觉。TARS机器人,站直了的时候,与2001太空漫游中的monolith非常相似,像是个缩小版的。虫洞被放在土星附近也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一种致敬。当时库布里克本来打算把电影收尾在土星,但是由于当时技术做不出土星的环,他改成了在木星。空间站的形象非常像一个表盘,而时间正是这个电影的一个很大的主题。看了2012年的纪录片The Dust Bowl之后,Christopher Nolan联系了导演Ken Burns以及制作人Dayton Duncan,请求使用其中的一些采访。Nolan把他的想法和弟弟Jonathan Nolan2007年就给派拉蒙写好了的剧本结合了,其中还包括了制作人Lynda Obst的贡献。NASA秘密基地的办公室里,你可以看到Jules Verne刻有“从地球到月球”的石板。设计师Nathan Crowley把Lander飞船描述为“一艘沉重的俄罗斯直升机”。Brandt博士命名计划为Lazarus,是对圣经中死而复生的引用。虽然没有具体指明,但是黑暗骑士三部曲中的忍者大师Ras Al Ghul(也是漫画中的人物),多次依靠Lazarus Pit的魔法和科学死里逃生。三部曲和Interstellar主题很相似,都是重生/新生。电影中Donald(John Lithgow扮演)和Cooper, Murph一起看球赛的场景中,他说,“看球赛不应该吃爆米花,”停顿,“我想要热狗。”在电影2010(1984)中,Walter Curnow(也是John Lithgow扮演)和Heywood Floyd也有过类似的讨论。以下内容有剧透,请谨慎:
马特达蒙在电影推广中没有出现。他的名字也没有被提及,任何首映他都没参加。实际上,他的角色一直被保密到公映。电影结尾,Cooper走到他的家在Cooper空间站上的复制品,里面有一堆电视里面放着一些访谈,其中最后一个电视里闪过了Arthur C. Clarke,也就是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离开家之前Cooper对Murph说,“你当了家长之后,你就成了你孩子未来里的鬼魂。”结果最后发现,他确实是Murph的鬼魂。与Steven Spielberg未投入制作的那个Interstellar版本相比,有15个不同:
-Murph是男的。
-是一个掉落的空间探测器把Cooper引到了Nasa。
-Lazarus任务从来没有发生,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空间探测器发往虫洞去传输数据。
-虫洞很小而且是球形,因此团队成员进入黑洞过程中遭遇了扭曲。
-他们只去了冰星球。
-Cooper看到了一个附满灰尘的中国基地在那个星球,原来中国30年前就发现了这个星球,带了4个人和15个机器人过去。
-他们找到了一个实验室,里面可以翻转重力。
-Brandt教授穷尽一生试图解决重力方程,这样才能让地球可以发射能够承载大量人口的空间站。原始的故事里地球从来没有试图解决这个问题,NASA基地也没有在离心机空间站里。
-没有邪恶的Mann博士,有的是异形和坏心眼的机器人。
-地球上的所有人都死了,但是地球具体发生了什么没有演。
-原始的故事完全是Cooper的视角。完全没有Murph和Brandt教授在家里的戏份。原始剧本没有父女关系,而有很丰富的Cooper和Brand的关系。
-第二个虫洞是他们从中国团队的日志里发现的。他们最终出发了球状扭曲,里面的生物至只能通过重力来互动。
-飞船在时空之外找到了一个空间站。开放结尾——整个宇宙被压成了一个盘子。意味着他们现在已经离开了时空,去寻找类似第五维度。
-他们还发现了一个中国机器人穿越虫洞时空旅行,回到了另一个时间里的地球,在他们离开之后几年才抵达。中国人是否回去了,并不清楚。
-Cooper回到了地球,他离开之后的两百年里,人类在地球上彻底消失了。5. 电影的第一句台词是Coop的女儿Murph说的:“我以为你是鬼呢。”结果真是。
6. 离开黑洞的方法是使用旋转着的飞船的离心力(然后只有Hathaway的那一半离开),和电影2010(1984年)的逃离方法是一样的。 编辑于 昨天 22:32 1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艾小柯 有关《星际穿越》的三个问题

提示:以下内容有剧透



1.科学的问题

  诺兰的《星际空间》有两个细节非常打动我。一是Endurance太空站到达木星后准备进入虫洞,这个只在理论上存在的高维空间在银幕上的视觉展示是球体而不是一个平面化的隧道洞口。在“进入”的镜头系列中,Endurance并非抽象地“嗖”一下没入球体,而是缓步接近虫洞,眼看球体的体积越变越大,球形表面反射出宇宙里无数遥远星系的斑斓投影。太空站不断接近,球体表面不断扩张,变得巨大,充满了Vmax巨幕,之后才是库珀那个壮士赴死般的“我们进来了”。相比宇宙的庞大的未知和虫洞的无限细节,人类最先进的太空站是那么渺小,尤其在Endurance到达未知星系之后飞向巨大的黑洞 "Gargantua",在明亮的黑洞辐射对比之下不过是一个几乎可被忽略的小黑点。宇宙之壮阔,人之弱小却无知无畏,这在视觉和心理上都无比震撼,充满悲怆的诗意。

  二是库珀和布兰德博士在Endurance事故之后在高速旋转中实现飞船和太空站的对接,事件演变的速度、剪辑的紧凑、配乐节奏的紧张度和细节展示的不厌其烦都让人目不转睛。我特别欣赏这一节里大环境镜头和对接细节以及宇航员们表情的反复穿插剪接,简直没有一秒废镜头,没有一刻不看得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的。

  科幻小说《三体》作者刘慈欣在采访中说他读罢克拉克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突然感到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孤独地面对着这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的神秘”。“真正的科幻应该是人们感受到宇宙的宏大,应该让他们终于有一天在下夜班的路上停下来,长久地仰望星空。”

  这样的仰望,就是科幻的终极魅力。

  但只靠“幻想”,科幻作品是立不起来的。没有足够坚实的科学细节来支撑、呈现想象力,作品只能是“悬幻”、“胡幻”。科幻作品里的科学细节越扎实,幻想部分的魅力就越强大。评价一部科幻电影的魅力,最根本的标杆我认为必须是科学细节,是科学的视觉表现。情节则处于第二位,为科学的推导和想象力的推进服务。

  如果和2014年的其他科幻作品比较,单从视觉效果出发,《星际穿越》的摄影其实不如早些时候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但《星际穿越》的独特性在于它要视觉展示的是人类不曾探索过的未知领域。在表现未知,缺乏参照系或评价标准时,对科学细节的精心度反映出的是创作者的诚意。尽管不是所有的细节都经得住推敲,但《星际穿越》中的以下元素为其硬科幻的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类走向灭亡的设置——环境恶化的现实主义
  ?太空站的设计方案及旋转产生人造重力
  ?高维空间在低维空间里的投影形式
  ?相对论对时空扭曲的猜想(包含极大的夸张,比如在外星一小时,人间已七年的情况下重力不可能只有1.3G)
  ?黑洞的外部视觉形态
  ?黑洞潮汐力
  ?黑洞内部的时空奇点的幻想

  这其中虫洞的球体展示在科幻电影中是里程碑式的,将永载影史。就连向库布里克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代表宇宙终极秘密的黑色方石致敬的机器人,都因脱离了人的形态,设计巧妙新颖而将成为经典。

  当然,《星际穿越》的体系并未能完全解决它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这其中我个人最不能释怀的是事件的因果循环(“母子怪圈”)。当然,这是一切时间旅行科幻作品都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而《星际穿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时间旅行题材。但既然电影提出了这个终极问题(谁把虫洞放在那),却没有试图在“改变历史”和“创造未来”之间达成和解,在我看来这始终是个不小的遗憾。


2.价值观的问题

  诺兰在《星际穿越》里展示了面对死亡人类对保存文明火种的两种态度,他让人类在经历高维空间、时间扭曲、黑洞,以及科技发展一路狂奔之后终于回归到了唯一的价值尺度——爱。这样的设置很难不让一名中国科幻迷联想起《三体》。

  就如同《三体》因为这个最终选择所受到的最大批评,《星际穿越》也因这种近乎言情电影的设置得到了两极分化的评论。《纽约》杂志和NPR的影评人David Edelstein在极大赞扬了《星际穿越》的视觉效果后说电影的后1/3简直“俗不可耐”,把一个了不起的科幻故事降格成了庸俗的滥情剧。“煽情”,基本上是对《星际穿越》最普遍的批评。

  我个人对“煽情”这件事的“情”看法中立——毕竟一部作品终归要努力调动人心,我甚至还相当欣赏“爱”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最终钥匙这个结论。造成煽情结果的关键不在情本身,而是这个“情”的表现方式,尤其在一部严肃的硬科幻电影里,“怎么煽”才是关键。一个好的科幻作品其实很像我们在科学研究里建立模型:“幻”的部分在于建立假设——目前技术水平达不到的科技发展已成现实, 目前还不能证实的猜想已被证实等等;“科”的部分则是假设之后的一切事件演变、情节走向,一切都在假设的基础上严格遵循逻辑关系,呈现合理的证据和论证过程。科幻可以在设立前提假设上天马行空,这之后却不能胡乱推导,不能在逻辑关联上掉链子。哪怕结果指向的是超越逻辑的情感信仰,推导过程也必须严格遵守思维逻辑,偶然却终必然地呈现系列事件的前后关联,一步步推向那个终于无可避免的终极真相。

  在分析《星际穿越》之前,我们先来简短回顾一下刘慈欣是怎么在《三体》里让宇宙的命运导向爱的。

  《三体》里有两个关键人物,一是“面壁人”罗辑,二是“圣母”程心”。前者由一个玩世不恭的混混终于走出个人小天地,直到承担起全人类命运,其契机是为了在“末日之战”中拯救妻儿。 虽然爱的最后落脚点是罗辑这一个家庭,但情感驱动的人类文明和纯逻辑驱动的三体文明的较量却是贯穿《三体》系列整体的。换句话说,“爱”的出现在整个故事里有非常充分的铺垫,它从最开始就被设计并紧密渗透至人物的行为选择以及最后的故事走向里,尤其在《三体II》的结尾,刘慈欣甚至特别安排了三体文明观察员来强调爱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人物罗辑从始至终对爱的选择都是合理统一的,并不需要超越逻辑思考的信仰的僭越。这个层次上的爱的归总,不是煽情。

  再看程心,在《三体III》中,这个学识出众,因“阶梯计划”而为整篇宇宙史诗埋下契机的人物是个十分蹩脚的“拯救者”,她与罗辑最初的玩世不恭正相反,几乎是沉醉于同情心与泛爱的泥沼中不愿自拔,毫无领导能力,每每在涉及全人类生死命运的重大选择前掉链子、犯错误。然而刘慈欣偏偏一次又一次把这样一个人物推到命运的十字路口,让她代表全人类说话。在这个巨大的不合理面前,故事的终端指向了信仰,因为无论谁作领袖,在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不论人类文明再怎样技术爆炸,再怎样选择采纳最正确的科技进步之路,面对宇宙终极真相,死亡只是早晚问题。除了献祭之爱,其他一切统统不值一提。

  《三体》在程心这个层次上爱的归总是有逻辑断层的,需要价值观的飞跃,是为煽情。然而这样的煽情是通过一个庞大的科技进化、历史推导、宇宙命运终端走向的系列过程才终于实现的,它严密、缓慢、步步渗透,直到最终变为哲学性的思想升华。哪怕读者的看法根本不同,不买账这个“爱是永恒”的终极结论,那也还得是佩服大刘指引整个宇宙走向爱的叙述过程。

  那么对比一下,《星际穿越》里,诺兰是怎么煽情的呢?

  他其实也有充分铺垫,无论是地球上长长的看似无关大体的家庭生活,还是太空站里库珀看孩子们一点点长大的视频电话,都是在为后面爱的回归铺路。Ann Hathaway的角色布兰德博士凭借直感要求去勘探另一个星球,并点名爱有可能是一整人类尚不理解的却真实存在宇宙力,就更是情节安排上的关键一笔,看似不经意,却是打开整个电影谜题的钥匙。

  但《星际穿越》最大的问题在于:库珀的女儿墨菲作为人类命运的拯救者,是怎么推断出小时候家里的“鬼”就是库珀的呢?

  电影里唯一给出的论据是库珀临行前送给墨菲的手表,却没有什么推导论证过程。或者说,这个信息如果不是库珀传输的,或者墨菲不认为是库珀传输而是其他一些他们当初理解的高维生物,人类也照样可被拯救。墨菲对库珀之爱从而解读出了数据信息这一节,要求观众必须跳离逻辑推理选择“信”。

  这种要求逻辑断裂的情感推导,我认为是造成David Edlestein所说的“俗滥戏码”的关键原因。墨菲这条线的薄弱(一方面也是为篇幅所囿)是《星际穿越》的最大问题,也是导致煽情结果的关键。这条线在对爱的表现方式上,《星际穿越》远逊于《三体》。

  但另一方面,库珀对墨菲的爱传达出了关键性的数据信息这条线却是前后贯通的,其对“爱”的科幻表现形式上甚至超越了《三体》。

  在黑洞里,库珀终于恍然大悟后,向机器人Tars解释为什么他存在的这个小小的高维空间的三维投影恰好是他离开地球之前的那一天时,他说爱,作为一种力,指引他来到了这个方位——就好象重力决定了三维世界里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爱,作为一种高维的“量子力”,可以决定人在高维空间里的位置,也就是人将出现在低维空间投影中的何时何地。后来库珀在失去意识之前看到了Endurance空间站他们通过虫洞时的布兰德博士,有了那个神秘莫测的握手,这也同样是爱的力量。

  在《三体》(和大多数的科幻作品)里,爱作为超越物理规律的信仰,是脱离物理空间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力量,人类对爱的回归是确认自身存在价值的坐标,这个回归是抽象的,哲学性的;但在《星际穿越》中,爱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力,而被描绘成了高维空间量子态的一种具体的、实际存在的力,就跟重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力相类似,实际参与了宇宙的物质组成,甚至很可能是高维空间的某种基本力形态。《星际穿越》试图对爱进行的这个具体的、物理态的力学解说方式,是极具突破性的,非常惊艳。

  我不能确认《星际穿越》对爱的这种力学解说在科幻史上是否绝无仅有的,但不管你是否接受他的这个猜想,我认为这都是让它最终区别于其他科幻作品的价值关键。


3.哲学的问题

  说完了“爱”的问题,再说说黑洞的问题。

  电影史上最著名的银幕黑洞是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电影中宇航员大卫在经历了一些列和飞船电脑斗智斗勇之后,进入了一个神奇的隧道一样的空间。这个进入空间的镜头有近乎十分钟之长,没有对话和任何情节发展,就是光影在银幕上不断变幻。大卫通过的这个隧道式的空间被普遍认为是进入黑洞。在这个漫长的视觉隧道结束之后,大卫来到了一个房间,他发现自己迅速变老,代表宇宙终极奥秘的黑石再次出现,还有一名星孩。

  和《2001太空漫游》比较,诺兰对黑洞的展示是具体的,从无边无际的飞沙到以三维形态投影存在的高维时空都触目可见,可逐一逻辑分析。在黑洞时空扭曲的内部,库珀的行为依然和之前拯救人类命运的大设定息息相关,黑洞之外的故事在黑洞之内延续、发展,终于完满闭合。库布里克则完全相反,在宇航员大卫在通过黑洞之后,库布里克完全是以超逻辑的视觉象征合集的方式来终结电影的。大卫的变老、黑石的出现和星孩的诞生彼此之间没有叙事上的逻辑关联,甚至任何一种试图把黑洞边界之后的内容和之前进行叙述性上逻辑关联的尝试都将失败。换一种说法,诺兰的黑洞之旅是以已知推测未知,是给出答案,是闭合的;库布里克的则是以未知表现未知,是提出问题,是开放性的。

  在我看来,随着科技发展,维度变幻,任何以肯定状态存在试图给出答案的方法有可能被证伪;而提问题则是老实的(或狡猾的,取决于你的判断视角),精准地以视觉符号表现全部的未知也比提出某种形态的答案更加困难。库布里克用具象的视觉符号来表达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对宇宙的未知进行了同样抽象的诗一般的视觉猜想,这是我认为为什么《2001太空漫游》能由科幻终于上升到哲学,至今依然是无法被超越的最伟大的科幻电影。

  对比之下,《星际穿越》对黑洞的视觉展示是无比壮丽的,而既然我们现在谁都不理解黑洞,都在猜想,都不确定,那么诺兰在电影中所进行的“爱”的猜想也便未尝不可。然而一旦提出解说,就难免落于巢鸠,尤其这个解说只作为完整故事的结尾匆匆出现,不再进一步被逻辑拆解分析研究。在这一点上,《星际穿越》的确更类似于《超时空接触》,充满了科幻的激情和热忱,却还没能站到哲学的高度,由科幻终于走向严肃的信仰。

  所以《星际穿越》最终解决的并不是科幻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它解决的还是好莱坞的问题。 编辑于 13:27 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孙吉吉,谁说工科男就不能热爱艺术了 爱玩游戏的朋友们,可能有一些会和我有一样的怪癖:我非常喜欢在游戏中寻找bug穿越点,像是刺客信条四里有一个bug,从码头上船时有可能整个船消失,但是其排开的那一块海水却会保持排开的状态,于是我就可以跳进海底,然后还可以走到海岛下面,享受这种穿越快感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巴哈马美女的裙底春光(大误。

关于这种快感来源一个比较猥琐的解释是:满足了宅男的偷窥癖,在一更高维度的空间里,别人看不见你,你却可以看清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种上帝视角的意思,比偷窥再进一步,自然就是互动了。假如你在一个高维空间里,别人看不到你,你做的事还能影响到别人,最后还拯救了世界,那感觉简直爽翻。

谢天谢地,诺兰把我这个在游戏中都难以完成的梦想,真真切切的拍出来了,以一种极端写实的手法,架构在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上,用当今最酷炫的表现方式,真真切切的拍出来了。仅凭这一点,我就得发自内心的拜诺兰一拜。

在我看来,全片的精髓完全在于最后一段,马修麦康纳被锁进高维度空间,在大时间尺度上,凭借自己对重力场的微乎其微的改变,传递了重要信息,拯救了世界。

这是什么??这是科学啊!科学!

这不是被蜘蛛咬一口一抬手能发射点粘稠液体,家里有俩破钱给自己弄一身刀枪不入的黑衣服晚上开着能喷火的suv去街上斗殴,也不是带着一帮能读心能喷火能控制金属元素能开空间传送门的怪胎打群架,而是货真价实的科学!

《Interstellar》比别的“科幻/奇幻/魔幻/各种幻”的类型片要好的一点在于,诺兰尽最大可能把其中相关的理论阐明,甚至有点不顾观众背景知识强行灌输科学原理的意思,为的就是能够自圆其说。我是很推崇他这种执着,但也无怪有些观众会反感这一点。

说到这部片子的科学理论背景,虽然不是物理专业出身,但是好歹大学物理A被THU大神们虐出来,也能明白电影想说什么。

无非是三维空间加上两个维度:时间和重力,麦康纳和他的小机器人被锁在两个这样的空间枷锁里面,小机器人完全不能影响世界,麦康纳的能力受限在那一个小书房里,而且只能微弱的改变重力场,但是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很长的时间段中改变,就是用这么一点点能力,麦康纳和他的女儿还是拯救了世界。

你要问我这个理论是不是存在,那我只能回答一句无可奉告,但是要是问我觉得这个理论用的合不合适,我觉得真是太他妈合适了。

时空穿越,最忌讳的就是造成所谓“祖母悖论”,也就是穿越时空者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其他时空的干扰,这一点在很多科幻小说里有所体现,科幻作家纷纷不约而同的认同这个假设:假如对其他时空干扰太大的话,会导致坍缩。

诺兰这个理论非常好的规避了这个风险,麦康纳对“现实”时空的影响只有那一块手表的指针而已,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副作用的影响。当然,“牵一发而动全身”,麦康纳的女儿获得了公式之后拯救了全人类,这个影响所引发的灾变效应实在是不可避免的(废话人家电影就是要拍这个)。总之,虽然科幻都是胡编,但是诺兰这个作品胡编的限度把握得很好。

另外还有一点,光速不变应该在无论什么维度的空间都是普适的,我对那个枷锁中是否应该存在可见光表示疑惑……但是更深层的东西我实在不懂了希望物理学大神能解惑。

诺兰精通剧情片的所有套路,《黑暗骑士》、《致命魔术》早已说明一切,因此《Interstellar》从故事片的角度来讲也是水准之上,这点不足为奇。

这个片子比较奇妙的一点是,诺兰没有沉浸在自己科学宅男的小世界中,而是在如此硬核科幻的故事框架上,强调了人类精神力量的重要性,以及生而为人的伟大责任。

尽管没有挑明了说,但是从麦康纳在高维空间中最后领悟到的几句话来看,这次人类的救赎是由未来的人类所一手策划的,“They”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人类的亲情、爱情、思乡情等等这些看似弱不禁风的“弱点”,却恰恰是我们最坚不可摧的力量。麦康纳为了让海瑟薇活下去,自己甘愿陷入虫洞永世不得超生;麦康纳的女儿因为心怀父亲的一句“I will be back”,才会回到旧日书房,取回那块至关重要的手表。在这里,情感的作用不仅局限于煽动观众几滴眼泪,更是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原动力。我们的科技,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情感三者缺一不可的,共同完成了这次伟大的救赎。

*********************************************

从小到大,我曾无数次在发烧的时候做同样一个噩梦:在虚无飘渺的虚空中坠落,离世界越来越远,堕入无边黑暗。因此当时看完《地心引力》,我真的热泪盈眶,桑德拉布洛克在无边的黑暗中挣扎,阿方索卡隆真真切切的拍出了我的噩梦,我除了表达敬意别无他法。

《Interstellar》则是真真切切的拍出了我的幻想,一个三维空间中渺小无比的人类,如何存在在更高维度的时空中,并且如何影响低维度的时空。麦康纳被困在高维度枷锁中,别人可能看着恐慌,我却心里炸开了花,因为这就是我心中幻想过无数次的高维空间的样子。为此我必须要向诺兰表示敬意。 编辑于 2014-11-09 23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Vince Carter,Say my name 作为一个三体粉,这部电影满足了我对维度,时间,太空的一切想象。当大屏幕上的影像跟以前读三体小说时大脑中幻想的景象几乎一致时,那种感觉就像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初恋,难以言表。 编辑于 2014-11-09 9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景玺龙,只有足够理智,才是足够疯狂 诺兰的结构一如既往的复杂,只是这次复杂的不再像《盗梦空间》那般明显,毕竟在这部电影里结构已经不是一个感受电影所必需先理解的障碍,举个例子就是,其实整部电影里有非常严格的时间线,通过不断播报时间、年龄来确立,但其实,你不清楚,好像也没所谓。

电影开始那个年代,出门都是要戴口罩的。

这是整部电影开始给你的基调:末日。电影没有告诉你这个世界怎么了,谁干的,我只是偶尔隐约的看到主角宇航服上的美国国旗星星有点多,大概是我看错了吧。

这个时候麦子已经绝迹了,秋葵也阵亡了,但所幸地球上的玉米和啤酒花,仍澎湃的生长着。爸爸的儿子是个好农民料子,但不像是爸爸的儿子;爸爸的女儿是个闹事鬼,但一看就是爸爸的好女儿。虽然是一个好像大家都吃不饱的日子,但起码收割机是无人驾驶也忙不过来的。

玉米实在太多了。

当在棒球场上老爷子(好像主角的岳父)吐槽说我要吃热狗不要吃爆米花的时候,整个影院就我一个人笑了,你们真的没发现这是吐槽就剩下玉米了吗?想得起来的不多,但是也许有英文字幕会更明显:其实整部电影的吐槽和冷幽默真的不少,而且都不是一下能反应过来的,反应过来就是个套:比如百分之九十的诚实,我怎么知道这百分之九十的诚实就不是那百分之十,而这又为之后机器人串通爸爸做下了伏笔。

好吧,光吃玉米还不行,爸爸又突然得知,耶,玉米也快吃不上了(我不得不驾驶飞船了)。从这里开始,整部电影逐渐显现出与盗梦空间同样复杂的结构,只不过那是梦里梦里梦的时间,这是引力拉扯的时间,一层层的不再是梦,而是别人下的套。

而这归功于整部戏最大的演员,物理学家老爷爷。对,他早就知道,人类玩完了,只能播种了,我当时想作为整个工程的代表,人类最后的希望,种子里少不了他的吧,难怪对于别的可能性也不上心。

注意,他谋划这个不是一天两天,要是主角真发现了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回来了怎么办?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批急先锋,似乎每个人都知道其实只能有b计划(起码那个号称最敬业的臭不要脸的知道)。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能够让先遣队员成功休眠且有信号的几率是最大的,也就是所有发出信号的人,都负有一定让来人播下种子的任务(告知真相),不然这帮货要真觉得a可行没播种子成功回来了,老爷子只能欲哭无泪。当然,机关算尽的老爷子肯定不会就此罢休,就有了后面这个伏笔:

出发的是四个人,最先酱油的小帅哥,恰恰就是拥有强烈使命感(起码看起来),把播种当作第一位的人,而他是不是老爷子留下的卧底,这个就没人知道了。我想为了两全,如果黑哥不死,就是他留下来,主角夫妻双双把家还,反正,每次都是他留下嘛。

老爷子的成功与失败,都离不开主角强烈的内动力(以及怂货发信号的不负责任),但人类的成功却也离不开一个有能力解决科学难题,但更有能力跟着感觉走的主角,不过这是谁也没想到的就是了。

倒是整部电影,我不觉得父女之间有什么冲突:既然爸爸喜欢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像极了爸爸的女儿一定会在某一天理解爸爸为什么就这么走了,也许就像当年爸爸的爸爸如何理解爸爸一样,爸爸应该是抱着这样的心情走的吧。这里你要注意,在电影里爸爸看视频的时候,看儿子有着所有感情的表达:离别的痛苦,生的喜悦,久别重逢;但对于女儿,只有看见了高兴,和不能实现诺言的着急,这反而更像恋人之间的感情,大概也就是,爱的多爱的少,毕竟有差别的意思。至于当初诺兰有没有考虑这么多,不要问我,不要喷我,爱谁谁。

第一次时间扭曲,是为了上星球,在那里小酱油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凸显了现代教育对于时间任务合理分配的不足:小姑娘在外面浪,反正都是机器人救他,矫情个什么劲,先上飞船不就皆大欢喜了吗?看着妹子忘了任务,不合适。

话说机器人才是整部戏的亮点吧,这个真不好说了,要萌哭了。

这一次耽搁,大概二十几年的时间啪的就过去了,爸爸的孙子死了,女儿和爸爸一样大了,小黑哥的胡子花白了。

注意,现在开始就是重点了:这是一部披着科幻皮的宫斗片:爸爸隐瞒着想要留足够燃料回家的想法说服大家去臭不要脸在的星球,姑娘想见自己的恋人试图用数据和合理性鼓动大家走得更远,当然还有臭不要脸的想用地下世界忽悠大家飞过去,处处是心机,只有小黑哥哥,突然被他们的理由弄呆了,绝对有这么一个特写的。别忘了还有这么一个选项:就是他们成功抵达最后一个星球建立基地,回不去播撒种子,也就是老爷子的原计划。

但其实这后面还有一层呢,就是爸爸一直在跟机器人串通。从锁臭不要脸的飞船,到留下自己光让妹子走,他俩就是一伙的,只是爸爸从一开始就明白机器人的规矩:首先绝对服从人类,所以投票结果机器人会服从,比如从数据上看二选一哪个都可以的星球;但如果能证明以任务为优先,则机器人会在不直接违抗人类的前提下设下保险:检验臭不要脸留下的数据,在持有怀疑的时候锁住臭不要脸的飞船。

对于臭不要脸的,其实我想,大概就在于,人总是怯于独活,却敢于同死吧。

这时候要说回老爷子的方程,老爷子的死并非是赎罪,而恰恰是洗白:他并非不知道有了足够的数据就能解决问题,只不过按照现有的理论,你进了黑洞,数据是万万出不来的,而能够说来预算的计划,是不能建立在科幻的基础上的。对于主角,老爷子也许撒了谎;但对于政府,老爷子同样没讲实话。这是老爷子理智与希望挣扎与并存,也许也是科学家对于探索追求看似分裂的统一,他的 计划只能也只会是基于理论的现实,但他的希望,正如他不断念叨的诗,老爷子在欺骗爸爸的同时,给世界留下了一切可能的准备:他主持建造了原本并非必要的基地,而不仅仅是留下足够殖民的资源:把计划留给科学,把希望留给科幻。

当然,也许不过是老爷子折腾了几十年,第一批飞船发出去前发现,不对啊,坑了,只能一直圆下去了,上面当我没说。

小姑娘其实在臭不要脸的偷跑以后已经傻了,爸爸回去对接那个飞船就是为了在黑洞边缘当弹弓,但从小姑娘问怎么回去就说明她不知道要这样才能回去,那就更别提通过计算质量来确认只有她的小飞船能离开了(又一次凸显出和神通广大机器人建立足够的联系是多么重要)。

不得不说女儿烧庄稼的调虎离山,和爸爸让小姑娘单飞的做法神似,我不信不是故意让这两个场景先后出现的。

其实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部分,就在于爸爸跑到书柜后面这一段。

爱是可以量化的,电影里看似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却一直在用许多画面来暗示:爸爸身处一个近乎无限时间片段的空间里,但却总可以立刻奔向自己想要的那个书柜,这只能有一个解释:我们不能每次完美的保留正确的记忆在正确的地点,但正确的地点一定会给我们留下独一无二的感受和感觉,而有爱加持的感受,恰恰是最深刻的。密密麻麻的书架空间,大约就是一个存储记忆的次元柜,想要找到一个特定的时间,追溯那个时间的感觉,比确认那个时间的记忆,容易太多,而也只有感觉,而非记忆,是可以引导方向的。至于谁帮的忙,随便吧。

当然,至于数据变成福尔摩斯码,我想大概是需要纪录数十次数以亿计的横线和点,然后在找出他们是从哪里开始循环的吧。。。真的靠笔就能记下来吗?当然,一边是万能机器人,一边是天才科学家,他们需要那个层面上的数据达成共识,随便糊弄也说得通了。

时间参照系大概是这样的:

爸爸(x)女儿(y)——到土星——爸爸(x+2)女儿(y+2)——星球冲浪——爸爸(x+2)女儿(x+2)——黑洞--爸爸(x+2)女儿(x+52),女儿在x+2岁的时候得到爸爸在女儿x+52岁后从未来发过来的信息,而飞船在女儿x+52岁的时候到虫洞附近,x+2岁的爸爸被黑洞吐出在了飞船正好到虫洞附近的时候,所以才能发现并把他捡上。如果要具体深究,不停的对照电影里报的年数和爸爸的年龄就可以了。最后的结论,是靠姑娘建立完了基地准备休眠得出的,这说明爸爸苏醒后的时间和姑娘到达新星球是差不多的,也就是黑洞把爸爸吐出来,却没怎么吃掉他的时间。我已经忘了爸爸被捡上空间站是在虫洞的哪头,但这不重要,女儿让爸爸去找姑娘,就说明收到姑娘那头过来的信息,而姑娘的信息是通过空间站中的小飞机来回穿越虫洞携带的,还是直接发过来的,随便吧。

大概写完看了看别的答案,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电影本身更像是《gravity》的进一步拓展:一部合格的宇宙商业片,足够震撼的场面和剪辑(能够支持静音),与之相配的配乐,不需要过于思考但场面本身足够动人的片段,而《星际穿越》就毫不留情的囊括了这些元素,尤其是管风琴,真的好评,足够空间才能塑造出的音乐,和宇宙广袤相得益彰。但故事本身的结构,比起盗梦空间的维度叠加,这次则是平面封闭式的,诺兰这次没用一个足够动人的剧本,但剧本结构依然在复杂时近乎完美,或者说,这并非诺兰竭尽全力之作。正如大刘的《三体》对于科幻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普及了宇宙法则与人类法则的不同之处,但这其中的探讨,却仍没有人给出过足够动人的故事,也许下次?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部值得你坐一百七十分钟不去上厕所的电影了:你很难看一个小时的自然风景而不倦怠,但宇宙却不一样,也许人类本身的生命之火,就在于永无止境的探索。

对了,你家有书柜吗?还不去买。我刚就得到了来自未来的信息:…-... 编辑于 2014-11-14 17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七七,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8号看的电影,这个周五打算再去看一遍。
很喜欢前两名的答案,不会写影评,诺兰的电影只看过《盗梦空间》和《黑暗骑士崛起》,本来是不想班门弄斧的,但看到 @胡晓 下面的评论 @胡灵焕 ,有不同意见,所以想简单和大家讨论下我看完电影后的几个困惑。
英文不算好,有很多台词没听明白,如有误解请多见谅。
——————————————————————————————

地球危机的起因:
并不是磁场异常,而是由于地球上的植物传播了一种凋萎病(blight)而大面积死亡,由于干旱造成的农作物短缺和天气异常(沙暴),地球将不再适合居住,所以才有了后面的Lazarus Mission.
至于为什么NASA需要跨出太阳系寻找,我个人理解在电影的timeline(灾难末期,人类眼看就要灭亡)之下宇航员应该已经探查过太阳系内的所有行星,所以NASA将视线转移到太阳系之外,而且
已经有宇航员穿越虫洞到达太阳系之外,太阳系已经调查完毕是极有可能的。


至于@胡灵焕:2.借助着主角传回来的黑洞里面的数据信息,解决了太阳系里面Gravity异常的问题。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影片中数次提到Prof. Brand的advanced equation. 就是困扰了他几十年在小队出发后还在计算但实际上根据Mann的说法早就已经解决了的公式。
这个公式是做什么的呢?
How the gigantic space station, far too heavy to be launched into orbit with conventional rockets, could be lifted into space.
地球眼看就不能居住了,那么剩下来的人口怎么办?就需要一个巨大的空间站把幸存人口都送上太空。NASA facilities, which have been constructed on Earth to serve as gigantic space stations. 影片中NASA的基地就是空间站。但这个空间站这么重(想想就好重。。。),以现有的技术而言无法做到。那么问题来了……
为了解决量子力学和重力的问题,教授需要来自黑洞后的一个奇点的数据,而这个数据又是无法得到的。
这也是电影中教授死后Murph发视频质问Cooper的原因,教授在你们出发之前就已经导算出公式(推导出不代表成功),明知道Plan A不可行还让你们走,那么老爸你是不是也是知情的?所以你抛弃了我们?! (leave us to die)

在Cooper小队出发前,教授已经派出过13名宇航员穿越虫洞,每个人身具探查附近(虫洞的另一面)星球的可居住性的任务,他们到了各自的星球就放置大概是个信号感应器的东西(beacon),表示这个星球可以考虑。 虽然NASA联络不到宇航员,但他们通过信号感应器知道有三个星球,分别是Miller, Edmunds, Mann(以宇航员名字命名)信号活跃,这三个星球随即成了copper小队探查的任务。

Plan A:
当初Prof. Brand提出了Plan A 和Plan B。让我们再开下脑洞,如果说,教授的公式成功了,我们三维小爬虫终于可以笑傲五维了。我们之前学的物理都推翻了,重力也不再是原来的重力了,而是specifically gravity. 这有什么用呢?也就是说本来重的飞不起来的空间站(你以为Cooper找到的仅仅是NASA基地嘛,那明明是人类末日的最后一艘方舟啊!!)克服了重力,现在可以飞起来,那我们飞到哪去呢? 这也就是Plan A的目的,在三个星球中寻找人类的下一任地球。


Plan B:
我们都知道Plan A是不可行的了。可惜Cooper一队被教授阴了一把飞了。那么这个Cooper死活不同意的计划是什么呢?如果教授的公式失败了(教授捂脸),或者幸存人类都快挂完了Cooper他们还没有回来,那么就执行"popluation bomb". 地球上的人死就死光了,飞船上冷冻柜里存着受精卵(没错就是Amelia拿出来好几次那个长柜子一样的东西),毕竟不能指望Cooper队伍两男一女来繁衍地球后代不是~你们只管找到最适合居住的星球,然后开始抚育“新地球”的第一代吧。

话说回来既然教授明知道Plan A不可行,为什么要把所有人都蒙在鼓里。大概是因为人性的自私与冷漠,只有自我能得救的情况下才会团结合作。可以看到教授和Cooper是不同的,对于教授而言,人类的繁衍生息才是最重要的,个体都是可以牺牲的。Cooper却是视自己家庭为一切的人。不过教授让Amelia上了飞船,也许也是割舍不下吧。

回答一个 @晓渔的疑问
主角Cooper是前NASA成员(former NASA test pilot),Prof. Brand是他之前的professor。记得影片中Amelia和Cooper第一次见面说我姓Brand然后Cooper说我认识一位Brand教授,所以Cooper对NASA的精神人物教授而言根本不是才闯入一个小时的陌生人物好么~~人家明明很熟~~至于Brand为什么恳请Cooper驾驶飞船,第一人家本身以前就是pilot,第二NASA已经无人可用,之前派出去探查行星的估计都死光了,反正没回来。影片里有一幕Cooper说我驾驶根本没飞出过XX,然后教授说我们的连基地都没飞出去过(大意是这样,那几个英文单词没听明白)
至于为什么Cooper答应了,也不扯什么人类大义了,教授曾说过你如果不帮忙,你女儿Murph就是地球上幸存的最后一代了(last generation),所以我更相信Cooper是为了自己的儿女答应的。再说Cooper有着强烈的宇航员荣誉感和归属感,影片中Murph的老师说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个谎言,Cooper的表情都不对了。而且他和岳父聊天的时候有提到过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地球),总觉得冥冥之中太空中有什么吸引着自己。所以为儿女或是为自己,Cooper都是会答应的~

我以为这么多答案肯定没人看到我的。看来智商不及肯拼也好:D
参考资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rstellar
http://screenrant.com/interstellar-ending-spoilers-time-travel/ 编辑于 2014-11-14 23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Jing.D.G 看了十来篇评论,发现很多评论者们都会认为诺兰将人类问题局限在父女之情这种“小我”感情中不太满意。我没有看过三体,也没有特别看过太多科幻,但是个人觉得这个设定相当好,也是 全片最出彩的地方之一。
从感情角度讲,片子利用亲情而非爱情的力量非常合理,因为亲情远比爱情更为原始、根本和长久。父母对于孩子的呵护和爱护,是每个生命最基本的生存动力之一。就像Mann在谋害Cooper的时候会说,在你的生命尽头,你将看到孩子们的脸庞。利用这种生存动力而产生爱、进而找到拯救人类的方法,非常合理,正如Anne Hathway说的,love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 perhaps it's another dimention.
从个人和人类乃至宇宙的角度讲,这个设定也反映了诺兰以小见大的功力。通过个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拯救人类,其所带来的挣扎和痛苦远比空虚的谈论大的宇宙概念来的要真切和真实,也更让人信服。人终究还是自私的,就像片中物理教授临死才说出根本没有Plan A(揭开重力方程将人类移送到其他星球),一直只有 Plan B(几个人类先驱带着胚胎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繁殖、地球上的人都会死亡)。物理教授把自己的女儿送出了地球,从一定程度上是自私的:他保留了女儿生的希望(至少在Cooper奇迹般的跌入那个五维空间前,女儿呆在宇宙里也是比在地球上活的希望大的),却向Cooper隐瞒他回不了地球、再也见不到女儿的情况。虽然教授自己自圆其说是为了人类的未来,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己利和他利均衡的产物,他也知道,否则不会在临死前向Murph忏悔。所以至少在我看来,通过对自己利益的保护和追求(对女儿的思念和保护)实现全人类的救赎是一个比较合理、也相当完美的逻辑链条。一个只想着崇高理想或者人类精神的人很有可能毫无顾忌、也很容易在面临利益选择时失去良知和道义(Mann教授是个很好的例子:不太清楚他的背景,但鉴于他之前也是鼓足了勇气和信念来到另外一个星系,我姑且推断他也是带有这种美好理念的,万念俱灰也是毫无牵挂后就完全变成了自私自利的人。。),堂而皇之的用美好的理念绑架所有人。非常可怕。 编辑于 2014-11-11 1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Justin Liu,斯莱特林学徒 主攻魔药&战争史研究 用但丁墓碑上的遗言来概括这部电影吧:转动太阳与群星的,是爱;因为爱,是万有引力 发布于 2014-11-09 5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月小烟,无尽的好奇心 没有剧透,放心看吧。
话也不多,完整解读之类的事情肯定会有大神来的。

客观评价:
1、故事很完整,结构很清楚,但很普通。普通到我看完懒得跟别人讲一遍。和《三体》有很多暗合的地方。沧海桑田造成的世代间隔并不新鲜,新海诚早年的《星之声》就讨论过,《三体》里也有。当然《星际穿越》做戏做得更足。
2、视觉方面非常大胆!诺兰真心什么都敢拍!《星际穿越》有目前剧情电影里看到过最好的有关虫洞、黑洞、四维空间的画面呈现!看到后半部分,身边一哥们忽然吐槽:好像你去过黑洞里面似的。不管他服不服,反正我感觉他是服了。
3、音乐也很有特点,管风琴元素让故事和画面更宏大,很贴切,也很特别。

主(tu)观(cao)感(shi)受(jian):
1、不如《盗梦空间》好看。
2、Brand博士换谁演都没差。导演!安妮海瑟薇的使用方式不对啊!
3、对普通观众来说信息量太大,对科幻爱好者来说又不够新鲜。
4、有《阿凡达》的长度,比《阿凡达》深刻,却没有《阿凡达》精彩。
5、电影开始前,导演和主演上台见面,导演只说了一句话——关于电影没啥好说的,你们自己看吧。海瑟薇微笑着说了一句——谢谢,马修全程——微笑。

所以在导演和主演眼里,我们大概只是一群麻瓜和会走路的钱包吧……

发布于 2014-11-11 9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刘鹏程Sai.L 刚从电影院回来,赶紧写一下第一时间的感受。

说句实话,豆瓣给出的9.3的评分和大家一水“神作”的评语以及诺兰这块响当当的招牌让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提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但是我看完的之后感觉如果从硬科幻的角度来看待这部影片,其实它当不起“神作”的评论,因为有太多优秀的科幻文字作品在这方面给了我太多太多震撼。不过不得不说我依然极其感谢诺兰,能用视听这种电影的语言把它呈现在我的眼前。画面实在是太加分了。
我希望这部电影,非常的希望,原因不是很多人都怒赞的科幻因素。而是喜欢诺兰压住剧情节奏的做法和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是在呈现而不是激烈的在表演。有些答案里说不能接受这样的节奏,可能是因为近来年的电影都集中于冲突和矛盾的展现,追求剧情的波折起伏和比较快的节奏。但是我总感觉那些都是奇淫巧计,真正的大师电影就应该压得住节奏。尤其是从电影开始一直到飞船出发这一过程中,面对渐进式的末日到来,稍显拖沓的节奏恰恰让我有一种烦躁,无奈,愤怒又无从发泄的感觉,产生了一种特别的面对末日的代入感。如果仅仅是充分交待完背景和伏笔就尽快登上飞船开始展现冲突矛盾的话,反而会失掉这种感觉。也恰恰是这种情绪基调的奠定,导致后来信息被成功传递的时候,我的感觉不是像看其它电影那种到了主角取到重大成就和胜利时,有一种想跳起来鼓掌和欢呼,而是松开拳头靠上椅背,长出一口气。这是一种很久违的观影体验。

其实最近几年电影多少有些把重点放在演员的表演上的趋势,大家都在寻求各种突破,经常设定一些比较极端的人物形象,要么贱嘴吐槽,要么歇斯底里,再不就压抑沉重。看得时候精力都集中在演员对这些比较极端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剧情都是为了人物服务的。而《星际穿越》多少有点回归到人物的形象都是为了推动和服务于剧情的正常路线上来了。看完之后记得最多的都是关于剧情的,而非某个时间点的人物形象。

诺兰的电影里,亲子关系一直是最核心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次也不例外,但是这次用亲子关系来支撑整个人类前途命运的选择,以及在这么宏大的空间和时间背景之下。总让人觉得这个支点还是有点单薄。甚至最后父女再见的那段还有点过于刻意的痕迹。

关于科幻内容是不是有硬伤的问题就交给专业的大神们去解读吧,这个不是我的能力范围。
先这样,想起什么来再来补充。 编辑于 2014-11-14 15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木易,看着那海龟水中游 是不错的电影,但并没有一些吹捧者说的那么“史上最牛”、“年度最佳”。

有意思的是,一旦我在这里稍微说一些《星际穿越》的不是,就会或多或少的收到一些理直气壮的捍卫式反驳、嘲讽甚至谩骂。而搞笑的是,这其中的大多数并非冲着电影本身而来,倒是极有可能完全因为克里斯托弗·诺兰是这部电影的导演。这位被称为“宇一导”的中年导演凭借《记忆碎片》、《蝙蝠侠:黑暗骑士》以及《盗梦空间》等电影收获了不少近似于热血的粉丝,让我等中立路人在看完电影之后想要表达点不同意见时,还得注意措辞。好在我们这个国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言论自由,加上讨论电影本身就应该允许各抒己见,所以,去他的狂热粉,我该怎么说还是怎么说。


并非故意唱反调,而是在看完电影之后,我真心认为:单纯从电影本身而言,《星际穿越》没有那些吹捧者说得那么“史上最牛”,甚至连“年度最佳”也值得商榷,它必然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绝谈不上要在电影史上占据多么牛逼的位置。


不错的地方在于《星际穿越》的主题以及基于这个主题所延展出来的关于爱、人性、自然、宇宙、时间的一些深度思考。诺兰的文艺情结依旧如潮水般波荡,即使是这样的硬科幻,也终究要传递关于爱的大主题。这其中的父女之爱似乎更应该定位为是人类亲情之爱,不管怎样,影片所展现的这种思考让这部打着科幻标签的电影能够甩很多“伪科幻真瞎编”的电影好几条前门大街。另一个不错的地方则在于整部电影近三小时的片长中所流淌的电影配乐。电影终究是提供视听体验的艺术,诺兰的品位延续了他作为伦敦人应有的水准,选择汉斯·季默担当配乐大师,自然不会脱了电影的后腿。实际的情况是,汉斯用其极具美感的音符恰到好处的托起了电影,甚至有些喧宾夺主的让音乐支撑起了整个电影的情感表达,让电影不至于沦为诺兰巨大野心下的失败之作。

主题和配乐,让《星际穿越》在完全不依靠“诺兰名声”的情况下依旧称得上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可惜的是,这种不错的体现也就这两点了,当然,硬要加一些满意的话,为数不多的宇宙、黑洞、星球等宏大镜头还是带来了一些画面震撼。除此之外,基本不可与以往的诺兰水准同日而语。


最突出的是对电影的把控不力,主要体现在节奏和叙事之上。如果你真有看过诺兰以往的作品,无论《记忆碎片》还是《盗梦空间》,亦或是《致命魔术》和《黑暗骑士》,就应该不会忽视他在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才华横溢与有力把控。诺兰用这几部电影将叙事手法的精妙绝伦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目瞪口呆。紧张刺激又不失舒缓的节奏控制,让这些电影高潮迭起畅爽不已。如你所知,诺兰的才华毋庸置疑,但才华往往极易被野心所干扰,当诺兰试图用一个穿梭时间穿越星际的故事来一展自己的才华时,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这要么荣登牛逼之巅,要么跌入平庸之境——《星际穿越》交出的选择是后者。坐在影院里,暖气缓缓的吹,时间慢慢的走,电影像是背着手,也在慢慢地走。如果说前三十分钟是作为铺垫,那这半小时的铺垫显然是不达标的,因为它几乎没有甩出一个足以吸引观众强烈观看欲望的“包袱”,反而是用过多的正反打交替表现着演员的叨逼叨。如此基调的开始,也注定了影片冗长的特性,中间在宇宙中航行、在星球上登陆、在虫洞中穿梭等看起来本该高潮迭起的段落里,也因为莫名其妙的节奏而弄得稀稀拉拉,甚至都感受不到穿越星际那种激动兴奋的浪潮(当然了,文体类观众或许感受强烈甚至要“长跪不起”)。最后阶段总算靠时间的维度制造了一些高潮,让整个影片不至于全程单调乏味。值得称赞的是,诺兰用影像表现出来的科学理论不仅具有说服力,还通俗易懂,这是他的厉害之处。可即使这样,也无法掩盖整个影片大多数时候的单调乏味是那么坚挺的存在。

“为赋新词强说愁”是诺兰在这部电影叙事上把控不给力的一种“诗意表达”,而通俗一些的说法则是:为了科学道理而讲故事给你,而不是“讲个故事给你,饱含科学道理”。这就有种生硬的感觉萦绕其中,似乎诺兰兄弟构建的这个故事并非是始于一个故事,而是一个科学道理。以往,诺兰会用看似乱七八糟实则严丝合缝的方式来丢出一个故事让你下巴摇晃,而今,诺兰用看似严谨完整实则生硬古板的方式甩出一份科普让你不明觉厉。如你所知,影片被定义为硬科幻作品,这就意味着这部电影所有想象力的呈现和故事的讲述都是基于已然被公认可以进行教育传播的科学理论之上进行架构的。这是一种尊重科学的艺术创作,但不代表必须要被科学“绑架”。诺兰的才华因为被科学“绑架”而无法横溢,却又无法填充其野心,以至于在叙述整个故事的时候,不仅没有了以往的新意,还显得很不给力。影片一开始就没交代好库珀的离开,也没铺垫好父女的情感,在星际穿越的过程中,团队间人物关系的梳理以及“历次任务”的背景交代也还可以做得更好,但显然失去了把控,以至于最后的结尾并不顺畅,总有一丝别扭横在其间。这大概就是《星际穿越》看完之后,故事经不起摩擦的原因所在,或许,它应该套一双滑板鞋?

电影的情感表现也有失诺兰水准,这么说估计要招来一批感动得“内心受了冲击”的朋友一轮有力的反击,但事实就是如此。倘若诺兰想要表现的仅仅是父女情感的回归,那格局未免太小。然而,倘若是要表现整个人类之于地球、自然甚至宇宙,还有时间的那份情感关联,那影片表现出来的则显然不够宏大。究竟要强调哪一种情感,只有诺兰最清楚,仅从影片本身来看,与其说是要表现人类与时间、空间的情感关联,不如说是纠结于自我救赎的个人情感。影片在情感表达上的这种定位不清,让其在体现人类与时间空间的情感关联时气场不够,在体现父女亲情的救赎与回归时又格局不够。甚至《银河护卫队》在表现人类与时空的情感时都要比本片来得浓烈,至少大多数人会在一排排战机排在一起抵御侵略者时,感受到一股热血沸腾的情感迸发。但《星际穿越》并没有迸发这样的情感,影片的末日危机没有体现出强烈的危机感,星球拯救也没有体现出宏大的英雄气势,时空穿越和宇宙遨游也没有体现出令人惊叹的气魄,这不是情感敏感度的问题,而是表达的不足。一部靠配乐来作为主要情感烘托的电影,是很难荣登牛逼之巅的。


总之,纵向对比,这不是诺兰最好的作品,所有评价都不要带着粉味,大师的牛皮不要随意代吹,那可不是在爱诺兰;横向对比,《星际穿越》是部不错的电影,即便是有那么一些瑕疵,也还是值得一张电影票去体验一番,比多数国产片还是美不少的。


PS: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由于多数朋友并没有一字一句全部阅读的耐心,“浏览”完文章之后难免有些观点上的误解,在此重点说明一下:1、文章一点表示《星际穿越》是烂片的意思都没有,即便是指出了其中的瑕疵,也还是说明了这是部不错的电影,只是没吹的那么厉害而已。2、如果非要扣上一个反对什么的帽子,那必然不是反对电影或者反对导演本身,而仅仅是反对“带有强烈粉味的吹捧”以及类似于“史上最牛”、“年度神作”这样的吹辞。3、一切讨论都是基于电影,基于这个影像讲述内容的,而不是要建立在某个学科或者某个理论上的,我们谈论电影的时候就谈论电影嘛。


此外,非常感谢大家在评论区的讨论保持了文明,还展现了不少理性和克制的讨论,没有太多的攻击性言语和辱骂式用词,倍感欣慰,谢谢了。


答案源于个人专栏《星际穿越》:大师的牛皮不要随意代吹 - 木易聊影 - 知乎专栏,欢迎交流。

编辑于 2014-11-14 120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tony freedom,搬砖几年了。 画面。配乐。不提。标准大片。
叙事结构。恐怖游轮。
结尾。盗梦空间。
有几个问题。
人类的未来是在哪里。在土星空间站?还是安妮海瑟薇的星球?
土星空间站是三围空间?四维空间?五维空间?
最后给安妮海瑟薇的中景里土地有草。有生命可以维持?而且没戴面罩!


开头。感觉好悲伤。
备胎!!!!!!
千斤顶!!!!!!
就差打气筒了!!!!!!

妈蛋。在国贸万达影城看电影居然有求婚的!!!
尼玛!秀恩爱。死的快!!!
一点都不考虑单身狗的感受!
没有秀恩爱就没有伤害! 发布于 2014-11-12 1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刘冉,政见CNPolitics团队观察员;宾夕法尼亚大… 烂番茄新鲜度已经跌到73%,在近期新片里差不多是最低的,imdb分数却奇高,说明普通观众喜欢而业界人士评价不好。不过目前imdb分数也开始下降,我估计最后会稳定在8分左右吧。New Yorker连发两篇不同影评人的评论,但两篇都比我更刻薄,真是神片的话不至于如此。

这种复杂的口碑情况是有其原因的。前面的答案已经把优点都说尽了,我这里就只谈缺点了。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意思。

另外人各有好,看个电影没必要互相攻击吧。以下为原答案。

剧情大俗,节奏拖沓,特别是开头半小时、雪地打斗、高潮部分的三视角切换都不必要地冗长。音乐本身还不错但在情节和情绪都跟不上的情况下完全起到喧宾夺主的反效果。对话很糟糕,台词感超强,海瑟薇关于“爱”的发言更是做作到让人尴尬的地步。

演员没用好,奥康纳除了父爱爆棚和标准的主角英雄主义之外就没有性格可言,海瑟薇彻底花瓶,达蒙还不错可惜发挥空间有限,两个炮灰真是史上最没存在感的炮灰。。二十三年都没能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


披着科幻的外衣讲了一个老套的故事。对科幻粉来说那个最大的悬念完全就不是悬念,开头十分钟就知道结尾。Ghost一出来就知道是谁(真不用强调这么多遍),黑洞一出来就知道是干啥用的,马特达蒙一出来就知道他的下场,尼玛中间每一步都能预料到剧情发展却又要等着导演铺垫好久真是烦死了好么。

顺便说一句,哪怕不是科幻迷,看这片也完全不用补物理知识,那些名词就是唬你用的啦不影响剧情理解。


不是烂片,但对诺兰来说挺让人失望的。这不是我想看的科幻,也不是我想看的诺兰。 编辑于 2014-11-12 5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小小西,嘴里喊着自由 又渴望你抱我 文科生膝盖都要跪烂了(☆_☆) 发布于 2014-11-09 2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xuan xuan 因为2014年其他大片根本无法拿出来和《星际穿越》比较,所以只能朝前,朝诺兰自己也很是佩服的库布里克大师看齐。

比照一下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和2014年的《星际穿越》的剧情结构。

《2001太空漫游》

1. (起源段)地球上,猿人受到神秘黑石块的影响,学会使用工具斗争(希望)

2. (出发段)教授坐上宇宙飞船抵达太空站

3. (茫然段)教授带领队员来到月球,第二次见到神秘黑石

4. (矛盾爆发段)宇宙飞船前往木星执行任务,机器人哈尔叛变,被男主挫败
5. (深化段)男主前往前往宇宙深处,第三次见到神秘黑石,被吸入
6. (解密段)时空穿梭,主角出现在一个封闭的房间中
7. (回归段)主角化为婴儿外形,回到地球上空凝视

《星际穿越》

1. (起源段)地球上,种植物患上枯萎病,人类面临灭世危机(绝望)

2. (出发段)男主与新宇航局互动,搭乘飞船穿越神秘虫洞

3. (茫然段)飞船来到黑洞附近,到达第一个信号点
4. (矛盾爆发段)来到第二个信号点,曼恩博士叛变,遭挫败
5. (深化段)男主选择自我坠入黑洞,送海瑟薇前往第三个信号点
6. (解密段)男主身处于无数书房组成的五维空间中,改变引力投射关键信息
7. (回归段)男主被五维空间抛出,穿过虫洞,来到太阳系人类基地

*类似关键剧情点已用粗体标出

从剧作结构来说,虽然《星际穿越》采取了双线叙事,暗线并行的策略,但总构架并没有在《2001太空漫游》的基础上有太大的突破。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加入了很多诺兰式风格与标记(打散,再组)。这些风格与标记依托在悬念刺激和严肃科学理论的大前提上,可以让很多较为资深的影迷形成一次完美的观影体验。

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极不紧密,除了影片几个必要的矛盾爆发点和悬念,没有进行多线叙述,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叙事技巧。就像在文学描述中,删除了所有的形容词、修饰词和精妙设置。

这是因为库布里克保持对宇宙的敬畏之心,克制不已。同时,他拥有强大的哲学叙事手段,虽然这种叙事手段导致该片令人昏昏欲睡,但是极简留白,透出难以解释的人类与宇宙终极之谜,使其魅力长存。

在《星际穿越》中,诺兰的前后呼应、埋线伏笔和剧情展开都巧妙而深刻,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设计。这些深思熟虑的巧妙设计固然令人惊叹,却是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中刻意抹去的东西。

这不是孰好孰坏的问题,而是导演的个人选择问题。因库布里克毕生坚持独立制片,所以他影片的独立性非常好,可以涉及很多脱离时代的新观念,甚至可以只遵循导演内心而不去顾及市场--慎用巧合,慎用主角光环,不做刺激度很高却经不起推敲的娱乐化妥协。

进一步剥开那些花哨的东西,解释一下谜底:

《2001太空漫游》揭示了人类从希望到绝望的悲剧化的过程,这种悲剧化从根本上使得该片成为难以超越的里程碑。

《星际穿越》是在绝望的缝隙中寻找希望的正能量式娱乐大片。虽然影片有极高的品质,但仍然没脱离主角拯救世界的常用模式。



库布里克之前,没有库布里克;诺兰之前,尚有库布里克。

+++++++++++++++++++
喂,那个四个长方块合成的机器人,小样儿,说你呢!什么80%幽默,90%诚实,别以为并在一块外形刚好是《2001太空漫游》的黑石,我就认不出来你骚动的心其实就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的大圆头哇。别走啊,还像R2一样坐在宇航机后面与天行者航向宇宙的深处?!什么?你要说什么?哦,你要问候吕克贝松的U盘。
+++++++++++++++++++ 编辑于 18: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rex somni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Dr. Brand
(英音说这句话好带感。来自于Dylan Thomas 的一首诗。诗名就叫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近年来最好的 Hard sci-fi movie, 没有之一。


----------微剧透分割线----------------------
wormhole 入口是球形的!!光这点我就想给电影先打上32个赞!

开头火箭发射,飞船调轨道的眩晕感恰到好处。飞船宇宙航行时没有音轨。这些都给了观众一点儿置身飞船中的感受。

记忆里这是第一部说到 gravitational time dilation的电影(讲relative time dilation的似乎很多)。虽然有艺术夸张成分,但是能把广义相对论放入电影已经很不容易了。

对主角坠入黑洞的描绘也非常棒(虽然没被引力撕扯成渣渣实在不科学。。)

机器人的设定简直帅爆了,一直觉得未来非人形机器人在星际探险中会是主流,人类这种功能实在不多的体形很容易被地外环境虐成渣渣。

外星球上冰冻的云,高大如山的波浪都是很不错的脑洞。。(again,虽然不科学)

(随手写写,想到了再来补充) 编辑于 2014-11-10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孔德罡,Siehst du nicht? 1

男主角库珀第一次走进NASA的时候,宇航员们就告诉他,土星上空有一个人造的虫洞,那一定是有人为了拯救我们特意放在那里的。


影片的最后,“库珀空间站”就悬在土星上空,未来人类建立了一个五维空间,库珀说,没有“他们”,拯救我们的就是未来的我们自己。


《星际穿越》里再次重复了无数科幻电影里都百思不得其解的著名悖论:


人类得以被解救,是倚靠库珀从黑洞里传来的数据;


而库珀之所以能够得到黑洞里的数据,是倚靠未来已经被拯救,科技无比发达的人们特意为库珀制造的五维空间。


然而,诺兰成功找到了“时间”这一维度。在库珀掉入黑洞,进入了那个由“时间流”组成的五维世界里的三维空间时,诺兰就通过库珀在传递信息给女儿墨菲时选择时间的随意性,从他用手拨动“时间流”的直观表现,从而向观众解释了五维空间里的人类在“时间”里随意穿越的可能性——自然,这属于没有被科学证实的脑洞大开。但重要的是,这个设定完美推翻了因果律的存在,也彻底解决了“人类自己拯救自己”的逻辑悖论;因为在一个时间可以被随意穿越的多维空间里,三维世界里的所谓因果和逻辑都不过是废纸罢了。


你甚至会怀疑,诺兰恰恰是为了解决这个逻辑悖论而选择了《星际穿越》这样的题材,因为或许只有在引入理论物理学之后,在引入“维度”的概念后,我们才有可能做到对于时间的掌控,做到对因果律的背反,做到对传统叙事的逻辑的反叛,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调戏。


从某种意义上,《星际穿越》一点都不“硬”科幻,所有的物理知识,所谓的科学顾问,都只是一种手段——诺兰想做的是一次违反因果逻辑的反叙事。然而吊诡的在于,他想极力在叙述反叙事的元叙事过程中显得结构精巧和逻辑严密,所以他选择了运用理论物理学,以及挖掘星际太空题材。


这是一次示威,一次有些冒犯的游戏,相比于这点,所谓“爱的哲学”“爱的维度”都不重要了;这就像当一群人争吵的不可开交时,有人走上前去,一把掀了桌子,然后扬长而去。这甚至跟物理学无关,跟虫洞,跟黑洞无关;完全可以说,只是想把桌子掀了。


2

除此之外,其实可以说,诺兰没有给我们提供太多的新东西。诺兰在故事本身情节上依旧笨拙、平庸,这再次和他表现故事手法上的天才与奇思妙想构成了绝妙反差。《盗梦空间》里的柯布带领观众游历了人类内心最深层次的潜意识梦境领域,却只不过是为了窃取一家公司的商业机密,换取自己能够回家与亲人团聚;《星际穿越》里的库珀带领观众穿越虫洞,游历外星,烂柯经年,掉入黑洞,最后甚至来到五维世界拨动时间,都只是为了“拯救人类”和回家与女儿团聚。


诺兰的其他缺点继续暴露无遗,比如主角团队中的配角们个性差,存在感低的问题,动作戏和场面戏镜头呆板,对话和文戏节奏缓慢这些老问题一个不缺,而诺兰曾经引以为豪的“平行剪辑”、“双线叙事”甚至也有点失手——影片没有像解释库珀那样,去解释墨菲行动的动机,那么库珀在飞船上的历程和墨菲在地球上的研究与抗争这两者,很难说有什么值得平行剪辑的资格。


归根到底,当《星际穿越》运用了标准好莱坞亲情伦理故事模式时,就决定了电影本身表达的、思索的、可解读的上限,最终导致影片在升华时的力不从心。相比于去年的《地心引力》,双方有着同样庸俗无趣的情节主题,但是《地心引力》果断弱化了情节动机,而强化宇宙魅力本身,最终似乎有点触摸到了人与自然的终极关切,来到了“大音希声”的境界;而《星际穿越》,却反其道而行之,试图将一个柔弱不坚实的主题反复加强,于是解读和触及到的空间也就被压缩了,再也无法突破商业片的藩篱——是的,《星际穿越》有出色动人的亲情戏和难得一见的精彩演技,但这些想要说服那些口味刁钻,希望看到非好莱坞风骨的,广大不相信“爱”的,期待宇宙魅力本身的观众们,显然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不过其实,我们是不是苛求诺兰了?他不是神,可我们都当他是神。


3


可不管怎么说,这三个小时无论如何都是不容错过的。


终于有一部大制作电影,敢于将发展了数十年的科幻小说里人们多次幻想过的场景,都化作了现实的影像,我们终于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人类离开狭小的家园,离开太阳系,穿越虫洞,探索外星,在管风琴和钢琴的史诗生命里,乃至于穿越黑洞,看到奇点。


终于有一部科幻题材电影,这也许和诺兰本人的初衷无关,但是当浩瀚渺远的星系,黑洞里闪耀的光子,手指可以拨动时间的五维空间出现在荧幕里时——能让我们甚至可以说,有一个瞬间,我们或许能感知到最高的推动力,或者说,贴近神性。


终于有一部严肃的电影,“爱”能够真正被当作切实、永恒的存在,甚至成为一种维度,理性能够真正做到正视感性:在科学和哲学的某些终点上,我们可以写下诗歌;在已被打碎的因果逻辑世界里,寻找到一种跨越维度的,更加崇高的感性价值。

“唯爱,移太阳而动群星。”——但丁,《神曲》

发布于 2014-11-14 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各少 我仿佛看见了,数个世纪之前,大航海开启了欧洲的殖民时代
对未来的迷惘,对探索的欲望
"生在这里,未必也要死在这里"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alienbat,CTO, 苹果粉, 政治不正确geek 海外党刚看完IMAX首映回来。。。

评价就是:
《三体》电影不用拍了。诺兰大神已经拍了。



虫洞穿越,黑洞,相对论时间拉长效应,四维空间。。。
人家都有。

当然了,第一遍肯定是看不明白的。
这是诺兰的风格。俺已经习惯了。
============

来说说《Interstellar》中让人最印象深刻的部分(轻微剧透,不喜勿看)














坠入黑洞。
@胡晓 已经阐述得很清楚了。诺兰这次是认真的,拍出来的黑洞在学术上是站得住脚的。
坠入黑洞的模拟,当然诺兰不是第一个拍的。强烈推荐在去看IMAX之前,翻墙移步Youtube频道观赏Vsauce科教节目:
Travel INSIDE a Black Hole
作下入门理论准备,好在IMAX中充分体验坠入黑洞的那种绝望。 编辑于 2014-11-08 10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Xin,huh? 我的语言太贫乏,无法形容它对我的震憾 发布于 2014-11-09 6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地瓜 搬运自己豆瓣《星际穿越》(Interstellar):斯人已去,唯爱永存 (星际穿越 影评)

星海浩渺,时光永恒。斯人已去,唯爱永存。

  一、诺兰的老把戏
  大银幕上浮现出诺兰的名字,影院里响起掌声。在北京这家电影院看了五年电影,平均每月两场,这是头一次。大多数观众已经表达了对影片的认可、对导演的认可。
  大多数电影的导演的名字都在大银幕上一闪而过,不再被人记起;少有导演本身就能成为影片的一块招牌、一种质量认证。而诺兰,无疑属于这少数导演。他靠的,是对影片的三层包装。
  最外面这层,是叙事。他拿手非线性叙事,运用闪回、蒙太奇、多线推进,如搭积木搬对情节叠床架屋,增加了理解情节的难度。《尾随》、《记忆碎片》与《致命魔术》都是登峰造极之作,《蝙蝠侠:侠影之谜》与《盗梦空间》则“症状”略轻。
  再往里,是概念,或者说设定。这个概念或设定会很产生很多有趣而吸引人的化学反应。《尾随》的概念是跟踪癖,《记忆碎片》的设定是一个人只能维持十五分钟记忆,《白夜追凶》的概念是负罪感,《蝙蝠侠》三部曲的设定是一个人对抗一个体制,《致命魔术》的概念是魔术与科技,《盗梦空间》的设定是人可以进入到梦境获取秘密乃至操纵意识。这些影片都散发着浓浓的“高概念”味道,说出来就会让人有去看的欲望。
  深藏于这两层外衣之内的,是诺兰拍摄一部影片的主旨:他的人文关怀,他对人性的探讨。上面提到的所有电影,归根到底都是探讨人性的。概念为这种探讨提供了舞台,叙事为这种探讨提供了戏剧性和冲击力(当然,前提是观众看懂了)。
  诺兰在接受凤凰娱乐采访时说:“我的意见不代表任何人的意见,但我相信所有的电影都是从爱这个想法演变而来的。”
  爱,是每部诺兰电影的内核。爱,是每部诺兰电影存在的终极意义。
  爱,说出来很虚,但如果假以优秀的表现手法,将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很多伟大的作品均是如此。
  如此一圈,又绕到了开头那十六个字了(看来我也是深受了诺兰的影响):这部影片中,诺兰是如何展现爱的呢?老方法,由表及里。
  首先,他抛弃了复杂叙事这件最外层的外衣。这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影片涉及到一些理论物理知识,叙事再复杂的话可能会增加理解难度——虽然其实这些知识并没有超出爱因斯坦理论的范畴,也没有超出霍金和加来道雄的科普书的范畴。但给我感觉更主要的是,诺兰更想一门心思扎到故事中,把它讲好。
  所以,这次他采用了一个很高很高的概念:通过星际旅行,把相对论、量子物理学、高维(包括虫洞、黑洞)理论设想的情景一一展现。这是本片不同于《地心引力》的地方,后者是展现已知,前者展现未知——但共同点在于都通过强大技术做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至于这三个理论是个什么关系呢?简而言之,在爱因斯坦用相对论颠覆了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后,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分别从宏、微观领域更加深入第解释世界,但始终不相容,而高维理论则有可能是统一两者的“圣杯”。
  由此可见诺兰此番野心不小,好在这些理论解释起来也不难。毕竟,用对折一张纸来模拟虫洞,是机器猫就干过的事情。

  二、诺兰的新故事
  借这个概念,诺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地球环境恶化,人类求生艰难,曾经的星空探索者,如今退化到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样,只有填饱肚子,才能仰望星空。
  但有的时候只有仰望星空,才能更好第填饱肚子。当一个人造虫洞离奇地出现在土星轨道时,NASA的布兰德博士决定通过它来进行外空殖民。十三人先遣队已经先期抵达观察,每人一个星球,资源有限,只有星球适合居住他们才有希望再见到人类;四人考察队如今整装待发,前往先遣队发回适宜生存信号的星球。布兰德博士告诉被超自然现象引领至此的飞行员库珀:有三个人发回了信号,考察队前往确认,合适的话,就返回汇报,他将利用虫洞给地球造成的引力异常,发射空间站带人类逃离地球;若发射空间站没有成功,或考察队无法返回,他们随船还载有受精卵以供人类延续。
  库珀就这样告别面色凝重的岳父、懵懂的儿子、伤心的小女儿,踏上拯救人类之旅。当然对他来说,拯救自己的儿女已经足够支撑信念。
  两年后从冬眠中苏醒的考察队抵达土星轨道,穿越虫洞来到第一个星球,它处在巨大黑洞边缘,库珀和布兰德博士的女儿乘登陆船“徘徊者”一号前往查看,发生意外耽搁了一段时间,由于黑洞边缘的钟慢效应,回到母船“永恒”号时地球已经过去了二十三年。
  第二个星球属于先遣队队长曼宁博士(一开始还真没看出是马特·达蒙演的,此前他的参演信息毫无外泄),他从冬眠中被唤醒时失声痛哭。这是我觉得全片第二催人泪下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得知布兰德博士已经去世,而他临死前吐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他从来就没有打算把空间站计划付诸实施,因为缺少必要的引力数据,而这些数据在黑洞中才能获得——这意味着无法获得。布兰德博士做出了一个艰难决定:牺牲地球上的人类,换取人类的延续。“永恒”号及其上的考察队,从来就没有返回的可能。
  库珀意识到,他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女了,尤其是再也见不到那个害怕自己房间的幽灵、不知道他去拯救世界、赌气他离开而根本没有见他最后一面、像他一样固执的那个可爱的小女孩了。
  他很恼怒布兰德博士的冷血,但接着他发现,曼宁博士将他们召集至此只是为了骗取获救,这个星球不适合生存。曼宁博士驾驶“徘徊者”一号逃跑,强行对接“永恒”号失败,绝望的他拉开气闸门,毁灭了“徘徊者”一号和他自己。曾经视死如归的英雄,如今毁在了对求生的不择手段上。
  此时“永恒”号受损,燃料将近,补给不足,库珀别无选择,只能前往第三个星球,这也意味这他们不能再回地球。他决定借着黑洞的引力弹弓效应前往第三星球,并在经过黑洞时选择自己驾驶“徘徊者”二号连同导航机器人堕入其中。一方面他与博士女儿两人不可能都坚持到第三星球,另一方面他想为博士的空间站计划寻找数据。
  黑洞中的库珀惊奇地发现他来到了一个高维空间,由每个时间点上他女儿的房间组成。这里时间变成了第四维度,以实体形态存在。而库珀也变成了某种量子态的存在,可在其间任意穿梭。高维空间的场景在理论、小说里存在了多年,诺兰是把它搬到大银幕上并做得如此惟妙惟肖的第一人。说句题外话,把严格遵循物理科学、精确建模的虫洞、黑洞搬到大银幕上,而不是随便在星空中画个窟窿就宣称它是虫洞、黑洞的,诺兰没准儿也是第一人。
  库珀终于意识到,自己就是女儿口中的“幽灵”。他绝望地想让过去的女儿把过去的自己留下,但失败了。他通过导航机器人得知,过去是无法改变的,未来的高维人类创造了虫洞来拯救过去的人类。在这个时间闭环上,既然人类最终确实得救了,那么库珀注定要成为其中关键的一环。
  库珀突然明白了,他必须完成这个轮回。由于处于更高的维度,操纵低维度世界变得易如反掌。他首先借助引力波创造了超自然现象引领过去的自己找到布兰德博士,促成这段旅程;然后将黑洞引力的数据,通过引力波,拨动自己留给女儿的手表指针传递给了现在已经是科学家的女儿。因为,“引力是唯一能够穿越时间的东西”。
  库珀被吐出黑洞后获救,得知人类已经靠空间站在地球轨道生活,为远航做准备。
  此时距他出生已经过去了一百二十四年,他几乎还是出发时的模样。
  他的女儿儿孙满堂,但垂垂老矣,行将就木。
  父女相认,是全片最催人泪下的一幕。年迈的女儿告诉年轻的父亲:父母不应看着儿女死去。于是库珀与女儿道别后,独自前往第三星球,与博士女儿一起建立人类新的殖民地。

  三
  影片结束了。
  一片寂静。
  继而响起掌声。
  我则陷入沉思。
  影片没有脱离诺兰早年作为独立影片制作人的烙印:虽然视角可能宏大,但格局很小,关键的角色只有几个人而已,没有《星战》《基地》《三体》那样的史诗感。
  影片叙事基调深沉、克制,甚至有些平淡。诺兰这部电影一点没有像以前那样吸引我大脑全速开动嘛。
  看到虫洞、黑洞,科幻迷很容易就猜到这里存在时间旅行的可能,库珀看到的超自然现象八成就是未来的他自己搞的。诺兰这部电影一点没有像以前那样惊讶到我嘛。
  而且,影片竟然在一个大团圆结局中结束了,这好像不是诺兰一贯的口味。
  那么,就这样结束了?怪不得首映后欧美主流媒体褒贬不一。
  但这沉默中,蕴含着某种力量。这169分钟的片长,似乎让我尽可能地贴近了一个人的一生。
  我想起《科幻世界》上就登载过一篇《人类,子孙》,讲述一个观察黑洞反被困其中的宇航员的故事。刚刚明白受困时他迫不及待的想回到女儿身边,想陪伴她成长,可是时间残酷无情的飞奔而去。还没等到她欢迎爸爸完成实验归来的拥抱,还没等到她欣喜地拆开爸爸给她从太空带回的礼物,她却已经长大成人,为人妻为人母,直至皮皱齿落,双鬓生雪,最后竟匆匆走完了她的一生。所以其实在故事框架上本片并没有什么创新。但这种家庭的悲剧,无疑是给读者的一个巨大震撼。
  接下来,宇航员又目睹了地球毁灭、人类灭亡。所有他熟悉的事和人,都不复存在。他孑然一身,已经没有了生存的意义,却不得不自己苟且偷生。他懊悔、他痛苦、他愤怒,但他无能为力。宇宙如此无情,人类如此脆弱而渺小。
  可是事情竟然有了转机,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太阳系里竟然有了新生命、新文明。宇宙真的像一个严厉却慈祥的母亲,从不会彻底断绝希望。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折,不禁让人喜极而泣。这种劫后重生的喜悦,堪比被困荒岛二十四年的鲁滨逊见到海平面上的帆影;堪比爱德蒙·唐泰斯被锁在紫衫堡阴暗地牢十四年后重归大海;堪比安迪在肖恩克监狱二十年后钻出那狭窄的管道,在雨中哭泣,在雨中咆哮,任凭雨水洗礼,雷声轰鸣。
  这不就是《星际穿越》最后带来的感受吗?那种隐忍良久的情愫,那种169分钟的压抑,在最后一刻激荡和喷薄!
  除去这最后一刻的宣泄,影片从头至尾叙事基调虽然或许平淡,却饱含深情。
  还记得全片被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吗?“成为父母,就是成为儿女未来的幽灵。”没错,父母先于孩子们离去,注定成为孩子们心头的幽灵。但在这部电影里,这句话最先暗指了库珀女儿所害怕的幽灵,就是他自己。同时,库珀不仅是精神上的幽灵,也成为了实实在在的“量子幽灵”,庇佑着自己的女儿。
  还记得全片被反复吟诵的一首诗吗?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
  威尔士超现实主义诗人迪伦·托马斯诗句磅礴阳刚、充满神秘和感官迷狂,其中的内涵与风格竟与影片惊人地相合。这是人类向命运最后的怒吼,这是人类为生存最后的挣扎,这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最后的尊严。
  所以不管本片故事是不是够新颖,当我们看到库珀九死一生地回到他在乎的人身边,看到人类离开濒死的地球在空间站快乐地生活,看到人类还将向更深的宇宙进发,我们就是能感受到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种力量,使得渺小的人类在强大的、无情的宇宙面前不再脆弱。
  这种力量,能够跨越遥远的距离,穿过漫长的时光,遥登彼岸,直达心田。
  我们最后才发现,自始至终,引力都不是唯一一个能够穿越时间的东西。

  参考阅读
  读四月《科幻世界》http://www.blogbus.com/wakanong-logs/17629683.html
  《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与希望http://www.mzlizhi.com/lizhidianying/2094.html
  为未来的鬼魂写诗品读-收集阅读的价值pin/30655747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小师妹兰茗,在爱中。

《星际穿越》

人类在地球降生,但不应该在这里灭亡(预告原文:MANKIND WAS BORN ON EARTH . IT WAS NEVER MEANT TO DIE HERE)

几点观前建议:

1. 本片的最佳观影效果无疑是使用IMAX裸眼带来的——不是3D的太空在IMAX的展现下会有无边无际的包围感,这毋庸置疑是沉浸度做得最好的神作;

2. 提醒所有人关闭手机(在导演诺兰煞费苦心的严格呈现太空“真空不能传声”带来的孤寂感时,手机铃声真的会让人抓狂)

3. 在看之前稍稍了解一下(关键词)黑洞的性质,虫洞的原理,重力异常、高维空间和外祖母悖论即可,完全不用担心“硬科幻”的定位会带来观影体验上的影响。

4. 不是烧脑之作——即不存在逻辑上的难度,只是叙事结构精巧,节奏非常的当——主线和因果都非常清楚,请放心的投入观看

——————————————我是观前和观后的分割线——————————————

首先,克里斯托弗诺兰并不需要另一个神的名号了——《黑暗骑士》在6年前就已经为他加冕;第二,大小诺兰也不再需要向人们证明他们哥俩讲故事的能力了——《盗梦空间》无疑打开了不少人对于电影叙事结构的新视野。那么,我试图回答的是,在这部被好评淹没的《星际穿越》里,诺兰用黑洞潮汐力、高维时空折叠、虫洞跨星际旅行、相对论等等高冷概念希望传达出的是什么?

本文基于个人的心理感受和观影后一些思考而来,对于本片技术上的封神之处和霍金好友、当代天体物理和黑洞理论顶级大师——基普.S.索恩作为本片制作人带来的科学严谨度则不再多说。抛开这些直观体验,也许更能体会到故事内核的动人之处。

正文如下

一:对命运的不屈服——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良夜》是狄兰·托马斯所做的诗歌。他是一个具有自我毁灭激情的英国浪漫诗人,人称“疯狂的狄兰”。具有狂放的朗诵才能,作品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展开。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死神将可爱的人们带离这个世界表达了愤怒,即“怒斥光明的消逝”。

本片中在几个关键的离别场景反复出现本诗,或高亢、或低语、或执念。私认为这正是全片的核心所在,除了狄兰所关注的生、欲、死,导演诺兰无疑衍化出了自己的理解——“不要温和的走进那良夜”,正是这场星际穿越的目的、动力、和归宿。

诗句第一次出现在马修一行人离开地球时,巨大的天幕下蓝色的星球在悬窗外微微漂浮,伴随着低沉的吟诵——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注:字幕翻译为“咆哮,咆哮吧,怒斥光明的消逝”,下同)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进发出闪电,他们

也并不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夜………”

地球频临灭绝,黄沙无边无尽,人类不再需要飞机和电视,但是唯一的需求——食物——也在急速的减少。“太阳系已经无法帮助我们了”,携带着人类基因进行的星际穿越是黑暗来临前的最后一次挣扎。

主角们穿越了虫洞,来到代号为卡来文冈的黑洞(名字凭记忆写的,差不多就行)为中心的新星系后,经历了两个星球的探险,老教授的死亡成为剧情的转折点。

关于迈克尔.凯恩饰演的老教授,网上的讨论普遍着墨不多。但是诺兰邀请自己合作多年的老伙伴,无疑也在他身上加载了沉甸甸的重量——

老教授在病榻上吟诵——“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祈求墨菲的原谅,死去。

他在祈求什么呢?作为一个卑微的个体,承担了太多也隐瞒了太多,他是那座路的起点孤独伫立的丰碑,何尝不是用它的方式发出垂垂老矣之时的最大音量?更何况,他与安妮海瑟薇的角色之间的父女关系,也是男主与女儿之间感情的加载——事情的真相总是让人动人,我们可以责怪他什么呢?

爱就像是忽然有了软肋,也忽然有了盔甲——

在人们以为皆大欢喜时,剧情再次转折,本诗也再次出现。

《谍影重重》系列中的马达.修蒙的角色登场,“不要温和的走进那良夜”,冰冷的吟诵下是一些偏执和绝望——在我失去了光明、度过漫长的沉睡之后,我的偏执是我对黑暗的最后一丝咆哮和挣扎。孤独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从我们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是生活在群体里的,脱离了群体的人,是不完整的。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影片的结尾,安妮对着荒凉大地上的点点灯火,沐浴着新生的阳光的她那么美——我们的咆哮在遥远的过去和未来回荡,是黑暗之后光明的新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人类加持给自己的伟大。

至此,全诗带着热烈的浪漫融入电影,人类完成了自我救赎,生、死、欲生生不息。

附狄兰.托马斯全诗如下: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注:字幕翻译为“咆哮,咆哮吧,怒斥光明的消逝”,下同)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进发出闪电,他们

也并不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夜。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

关于宇宙黑洞的电影 宇宙黑洞电影 如何评价 2014 年的电影《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_宇宙黑洞电影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

失明的跟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怒斥,恕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高处.

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二:人与机器的相伴相生

人机关系永远是科幻电影(再次强调本片属于硬科幻——建立于具有前瞻性的真实理论之上)的必要因素,与《黑客帝国》等一众电影不动,在我们的未来,对于这个必然会面对的问题,诺兰给出的是一个温情脉脉的答案,让人动容。

在预告片中很多人都会注意到一个丰碑样的铁盒子和屏幕上的TARS字样。他也是我们的主角之一——机智,幽默,绝对服从,永远温和。TARS与众人类的互动是一大亮点。作为一个机器人,他绝对服从三大定律(可参见威尔史密斯电影《I,ROBORT》),但又会开玩笑,勇于做出牺牲。如果你说这是剧情需要,那看看开篇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到诺兰的态度——

男主和孩子在农场上开车追逐一家印度军用侦察机,捕获之后有这几个动作

1. 男主用手抚摸了侦察机光滑的背部,是抚摸,就像我们抚摸一只导盲犬的皮毛

2. 小墨菲说,不能放他走么?这里用的完全是对生命体的语气

3. 库伯答:亲爱的,他得学会适应。

这一来一去里完全看不到人们对于机器的冰冷,而是一些牵绊——也许在真的面临末日时,地球上已经没有其他的物种与我们共存,机器取代了一切活物,成为了我们唯一的朋友——而诺兰认为,那将是从机器诞生之日起就有的坚实情感——哪怕坠入无边黑洞,哪怕跨越星河。(片中给出了明确的解读,甚至是一条从始至终的副感情线)

三.过去与未来的牵绊

作为当代最有大师气质的导演,诺兰同我们那些古老的先贤一样,向着星辰大海进发。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国学启蒙《千字文》开篇”

对于时空的思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人类生存的首要存在。在过去的数万年间他都是我们的生活背景,但是在以后的数万年呢?也许是我们所能操控的一部分。(未来不只是时空容量的延伸,而是维度的扩展,是本片的“烧脑”之处)

很多人都知道时空穿梭中的一个著名悖论,外祖母悖论。而对外祖母悖论的解决首要的点便是,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或者更进一步,我们所经历的那个发生了的过去,已经是有无数过去或者未来作用过的过去。

这在本片中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认识——开场长达半个小时的铺垫,除了渲染朴实的父女情之外,也将所有有关未来的线索埋了进去。无论是书的掉落,风沙的形状,还是墨菲对于登月的执念——一切冥冥中早有注定。更何况三维虫洞的持续开启成为逃生的关键,五维空间的折叠都是我们想过却无法实现的。THEY帮我们实现了,THEY是谁?库伯说了,THEY ARE US .

是未来的他们救了我们,而我们得救才会有未来的他们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四:主打概念——不是只有引力才可以跨越所有的维度,爱也可以

先上个人最爱的海报版本

两对父女,全人类的未来——跨越星河,我们怎样再相见?

诺兰以叙事结构和复古气质著称,而感情表现则相对的趋于平淡,但是他还是给出了我们力所能及的最好,通过回答一个问题来实现——

如何让人不在浩瀚星空中显得渺小?

影片用人性解决了这一矛盾

1.“之所以不让机器去做这件事,是因为他们是机器。人类在频临死亡时,会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2.这是我们的软肋。我们会为认识的人去奉献所有,但是为所有人?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勇敢。

第一条使我们的伟大所在,第二条是我们的丰富所在。

所以,本片为很多人所诟病的那仅有的一点瑕疵——开头部分的平淡和冗长——其实正是在为本片搭建的坚实的情感基础。宏大的是时空本身,而不是多么高尚的牺牲和情感。每一个人物所代表的孤独、人性、责任、爱……都是真实的,映射与你我身边每一个舍身救子的母亲、坚守岗位的战士、敢为人先的探索者、终其一生的研究者…..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这里是全片被讨论最多的地方,个人认为这样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后面有些画蛇添足的父女相见的结尾——俗话说,相见不如怀念。

更何况,这里为库珀的返回还动用了白洞理论——黑洞死亡就会变成白洞,向外喷射所有它吸收的物质。而这在本片中没有给出解释,必然会造成一些质疑。

【偷懒的小尾巴】

神来之笔——小女儿的名字墨菲:

女儿:你们为什么给我取个代表坏事情的名字?

库伯:我们没有。墨菲定律并不代表坏事情一定会发生,代表的是有可能发生的终究会发生。

于是,星辰倒悬,质量塌陷,在光也无法逃逸之地,仍无法阻止我与过去的你对话。虽然对于小女儿来说,爸爸无法承诺何时归来。但是,我有可能回来,我就一定会回来。

发布于 2014-11-13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Roc Lee,私信前请读FAQ:http://t.cn/RvivdvW 谢谢 -

笔记本上的科幻世界

有意思的是,我在观看《星际穿越》的时候,好几次回想起一部与这部影片完全不同类型的的电影:《碟中谍II》。

我看《碟中谍II》的时候,也开了很多次小差。我当时想到的是,吴宇森带去的香港动作设计团队手里那堆收藏了很多年的笔记。


虽然文戏的口碑非一般的差,《碟中谍II》还是征服了大量动作片爱好者。最后半小时的追车戏,武行的戏法层出不穷,在那个年代的好莱坞电影里,不知令多少人大呼过瘾。



那半个小时的电影,其实已经不是电影,而是一场特技春晚。演员一拨一拨儿上来,纷纷表演着自己的绝活。剧情已经无关紧要,所有人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引出下一个特技。



这让我忍不住想:这些精妙的动作设计,相互之间并没有逻辑关联,这个电影的动作团队又是怎么想到把它们捏揉到一起的呢?

我猜,最大的可能,是笔记。

动作设计师也要做笔记,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纪录片《成龙:我的特技》里就介绍了成龙的「动作特技实验室」的运作。


成龙在纪录片里说,当他在「洗澡时或者开车时」想到一些点子的时候,就会记下来,然后到这个实验室里来测试,看能否在镜头前实现。如果可以实现,就会成为未来的成龙电影里的备用方案。

不过成龙这个实验室里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怎样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去呈现尽可能「酷」的动作。这当然是我们在电影产业的投入和成熟程度都没法与好莱坞相比的情况下不得不做的选择。如果没有这些低成本替代方案,香港电影也不会发展得如此迅猛。正如当年日本的动画产业用「不对口型」来削减成本,香港人也会用纸箱来代替昂贵的气垫。当然,「不对口型」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香港的动作人用低成本来拍动作戏,那是真的要搏上性命的。

那香港的动作设计师们就只能天天绞尽脑汁研究怎么用低成本拍动作戏么?我想,他们肯定同时也研究出了大量的高成本动作戏拍摄方案。只是一直为预算所限,这些设计从来未能搬上大银幕。

当《碟中谍II》这样一个不怕烧钱的项目出现时,我能想像出那些动作设计师们翻阅着十几二十年来的笔记时热泪盈眶的样子。

-

我不知道有多少《科幻世界》的老读者在看《星际穿越》时想起了那个叫「奇想」的栏目。那个栏目的主旨是让那些有奇思妙想但无法将之整理成小说的科幻爱好者将他们的点子分享出来。我一度对那个栏目很不感兴趣,常常跳过不读——因为它们不如小说般有趣。

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我才明白,「奇想」对于科幻创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宝库。

「想象一个有生物的外星球的样子」,便是「奇想」曾经出过的一个题目。看着浅海覆盖的米勒星,冻云悬空的曼恩星,我就想起「奇想」里那些对外星球的想象。

科幻爱好者的笔记本里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妙想。因为电影技术的发展,因为科幻类型片越来越高的预算,还有电影工作者们越来越高的投入,让越来越多的这样的点子出现在了大银幕上。

对于深度科幻迷来说,这部电影没有提供任何新鲜的观点。它只是一些科幻世界里的陈腔滥调重新排列组合成了一篇新文章。但它仍然意义非凡,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些曾经存在于脑海的想象。

把离心力当重力建造的太空站,我最初是在《安德的游戏》里读到的,可是《安德的游戏》电影的内景里完全没有绘出那番奇特的场面——倒是《极乐空间》里的景象让我们能够一窥端倪。


【《安德的游戏》里唯一指示太空站内部地貌的方法,就是一个静止镜头下看到的远处窄窄的上行楼梯。】

【在《极乐空间》里我们才算预习了会在《星际穿越》中看到的大型空间站的「地」貌。】

《星际穿越》里这些科幻元素之间本身是缺乏联动的,所以把它们强拉在一起时,就些微有点吴宇森那种「动作特技春晚」的感觉了。所以一个较真的人肯定可以从里面挑出不少bug。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我观影的时候想,我们小时候,要是物理老师能在课堂上给我们播放这样的画面就好了。

- 编辑于 昨天 17:00 3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枭枭,简单是最难的。 刚刚去看了中国首映,结合了下@胡晓兄的点评。


先说视觉效果吧,这个电影最大的感觉是2D完全足够胜任视觉冲击力的需求了。每周泡电影院确实受够了3D的多数烂片(不过最近的那个狂野非洲纪录片很不错),当然这应该如胡晓兄所说是因为电影剧组变态的模拟。现在的好莱坞片真是受够了,无脑特效3D模拟,四五六七的出续集,这样细细打磨的片子真的难能可贵。

然后关于电影中的人性之争,个人以为相对于电影的“技术”内涵来说有点多余了。除了为主角制造难度和引领故事剧情,并不值得深究(可能是爆米花片看多麻木了)





--------分割线-------


下面说说技术角度吧这个电影既然是硬到发论文的级别,那么我就给他挑挑刺。


首先根据那个小姑娘搞出来统一理论之后为什么解决了地球的危机,这也就是说电影的设定中地球的危机其实源于引力异常。

其次在历史线的设定中有一些问题,比如一直在暗中帮助的超级文明为什么不提供更直接的帮助。(譬如给发送引力信号)虽然看起来有感染力一点。

开头的无人机和拖拉机导航有点不对劲,且不论用那么小的太阳能电池飞了几十年需要多高效率的电喷气发动机。如果是仅仅影响了磁场,无人机或者拖拉机的导航程序会将这两种东西以不断修正的等角螺线方式运动--这是因为GPS方向和磁场方向不一致所致。或者是超级文明直接修改了GPS信号到达地面的时间。

关于进入黑洞视界以后的脑洞开的蛮大,但是进入视界以后宇航员身体居然还能工作--有点匪夷所思。不过如果是超级文明的干预到可以理解(简直是万金油)

这个超级文明有点厉害,宁可地球多死点人,也要让地球人尽可能独立自主的得到统一理论。

关于巨浪的产生大概因为是在黑洞附近的引力不规则所导致--这个其实严谨的科研者并不难得出成熟预测。我想他们应该会对星球进行至少简单的建模再登陆的。

最后好像愚蠢的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虫洞那边有活人…

再有就是穿越虫洞那段真心震撼--把数亿光年的时空压缩以这样一种形式呈现,其实和多啦A梦的玩法蛮类似。

但是有个小小的问题是,穿越虫洞的时候主角应该已经超了光速了至少。

也就是说电影中虫洞两边的时间线是不同的。而主角两次穿越虫洞或者说弯曲的时空,难道结果不应该是至少回到了侏罗纪么(当然他还跑了一圈黑洞)。


这个我就不懂了,求@胡晓师兄补充一二。

另一个有趣的点是电影在处理时空相关的内容的时候才用了决定论的解释,但是即使采用哥本哈根解释,乱搞时间线真的不影响历史的运行轨迹么……我还是好好回去学物理吧。


-------------

吐槽:美国人既把星条旗插到了月球以后继续插到了宇宙那边,到处不忘随风飘扬,是厉害。

为什么!只有玉米吃了还有啤酒喝! 编辑于 2014-11-12 6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非模范EF,在校大学生,学习理工,更爱人文 这部电影或许不需要评价,每个人看完后的震撼和感触就是最好的评价。世界会感谢《星际穿越》,就像人们会感谢克里斯托弗诺兰。
以下评论(或者思考)稍有剧透。
在听着Hans Zimmer 原音大碟(网易云音乐给力~)的情况下,又不禁陷入思索,看完最后一幕的突然结束,更多的是感概而不是震撼,早上10点场,人不多,不到一半,结束后没有人起立鼓掌,大多数人选择沉默,或许他们也在思考,回味。看着结尾字幕,听着结尾配乐。身旁同学说“我以为我高估了这部电影,原来我低估了这部电影”。
没有导演拍摄过虫洞内部是何种模样,黑洞里面是何种模样,五维空间如何以视觉的效果呈现在眼前。
人类原来一直在自救,他们即我们。
配乐印象深刻,反复萦绕,带动心情。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编辑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我觉得这就是诺兰写给太空的一首情诗,每次飞船和太空舱的对接都拍得如同情人接吻。

观影效果是真的很棒,值得掏钱一看。科幻部分看得出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干货中仍然夹杂大量私货,作为理科生看得略纠结,并且觉得这将成为一个过度解读的深坑。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21iridescent,星辰大海。 也许会让更多的人在不经意间仰望星空,也许我们看不见银河浩瀚的万分之一,但我们能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卑微,在我们看不见的浓浓夜幕里,有无数的星光正在闪烁,无边无际。在令人窒息的黑暗中,生命与爱,灿烂无比。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a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或许这样,这部电影已经足够。

via IMGUR 编辑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小狗 就导演个人而言,我觉得是他超越《盗梦空间》的作品;就我个人而言,已超越我最喜欢的《超时空接触》和《太阳浩劫》;就科幻而言,我们已经达到了期待《三体》上映的水准。

这真是目前为止看到的最棒的科幻电影了。(不是之前还说《超体》也不错嘛?是的,是这样的,好的电影各有各的好,不好的电影却总是烂的一致。)

  之前听说这部电影是在向科幻史诗《2001:太空漫游》致敬,《2001》什么年代拍的了。它的史诗地位,也只能停留在它的那个年代。特效什么的放现在看什么都不是。

  该片涉及了大量的科幻元素,同时台词中也对各种科幻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是真正的硬科幻。涉及的科幻元素包括:虫洞、黑洞、相对论、高维空间、时空扭曲、人工智能、冬眠……这些科幻元素与电影情节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被一一用精致的特效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影片中比较过瘾的特效有:

  1飞船穿越虫洞。这里不是用寒碜的多色线流去体现飞船速度上的前进,而是用一个平面上各种星球的扭曲来体现。
  2第一个星球上的“巨浪”。有种灾难片的即视感,比地球上的海啸更甚。
  3接近黑洞的时候,主角所在的一个五维立方体。《盗梦空间》的痕迹。

  当然这些比较棒的特效主要是因为音效起了很大的作用,让人感觉十分逼真。现在脑海中还回荡着飞机发动机的巨大噪声。

  该片在叙事方面,也十分出彩。
  1父亲开着车毅然前往NASA,决定飞向未知的太空,担负起拯救人类的责任;女儿哭着从屋里跑出来,朝远去的车喊“Dad”,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同时飞船发射的倒计时也开始了。这倒计时,预示着女儿对父亲离去的无能为力,表达着父亲要完成“生来就是个宇航员”的愿望。到此为止,全片的铺垫部分结束,正式前往星际。

  2父亲在到达的第二个星球上,被在那个星球上已经冬眠多年的博士Dr.Mann暗算了,因为他们的目标不同。Dr.Mann欺骗父亲并带他到所谓的“另一个地表”处,拔掉了他的通话器、打碎了他的头盔。父亲感到难以呼吸,在地上挣扎着,他想到了他的女儿,他亏欠女儿一个重返地球的承诺。他不能死,然而氧气不够了……与此同时,女儿也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好多年,长大了,跟随父亲的脚步,进入NASA工作,她依然为父亲的离去感到难过但又无奈,杳无音讯的父亲还会回来吗?她感到绝望。她烧了地里已经枯萎的庄稼,整个人类也面临着同样的绝望。——父亲的绝望、女儿的绝望、整个人类的绝望结合在了一起。

  3父亲在接近黑洞的时候,坠入了一个外星人设置的五维立方体,他能够在里面看到童年的女儿和她的房间。他后悔他的离去,在外太空一事无成,而不能够在地球上与亲人们陪伴到老。他知道即使是不同的维度,重力是可以传递的,他依次推落书架上的书以摩尔斯电码暗示女儿“stay”——叫他留下来,不要让他走,他将再也见不到你。(这与电影前面的伏笔恰好稳合,女儿童年时所说的“幽灵”一切都有了解释)但是历史是不能被改变的,于是父亲又想到用送给女儿的手表上秒针的运动作为摩尔斯电码,发送了他现在所处位置的坐标。It works。保护父亲的立方体散去了,宇航服里氧气不够了,父亲感到有些困……

  醒来的时候,发现是女儿的空间站救了他。黑洞边界,时间流逝的极其缓慢。女儿破译了密码,用一生致力于在那个坐标附近设置了空间站,以便接父亲回家。此时女儿已经是一个年逾百岁、子孙满堂的老人了,父亲却还是当年的样子。父女终于团聚,他们间的矛盾终于化解,因为不仅重力,爱、亲情也是可以跨越维度的。

  该片由于用了相对论的两条时间线,一条是地球上正常的时间(支线),第二条是因为接近黑洞等太空因素的影响,变慢的时间(主线),两条时间线起源于同一个点,最后这两条时间线上的人又回归到一起,所以故事讲得比较完满。

  整个影片层次也很清晰,飞船发射——铺垫结束,第一个星球上的巨浪灾难(物理因素)——一个小曲折,第二个星球上由偏激的博士导致的灾难(人为因素)——影片迎来高潮,回到空间站后与女儿团聚——尾声。

  关于该片的主题,父女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人类在现实面前的抉择。

  影片背景是近未来,地球马上不能住了,人类要寻找宜居星球。不过之前一直被大家认可以及正在实践的Plan A被告知根本不可能实现,飞向太空的宇航员们实际上只能执行Plan B,根本不用回地球了,在别的星球上带着受精卵繁衍后代算了。这是一种欺骗。

  在种族面临灭绝的时候,对地球上亲人的任何牵挂都是阻力,所以只有欺骗他们。不然谁知道,他们在“与亲人陪伴在一起共度余生并目睹人类的灭绝”还是“永别亲人去外太空繁衍人类文明”之间会怎么选择呢。这里没有谁更无私谁更自私的说法,只不过是,没有牵挂的人会选择后者,而有牵挂的人会选择前者。影片的矛盾就在这里。所幸,最后终于两全其美了。人类是强大的,A 计划不行就B计划,再造空间站,总能繁衍下去。那么问题来了,虫洞是谁设置的?五维空间是谁设置的?Who are they?之前一直以为影片对“they”作了留白,实际上是不曾谋面的外星人。后来发现误解了,是未来的人类拯救了自己。想想觉得完全是个悖论。如果不存在现在,那么怎么去未来拯救现在。

  但是这个电影拍得就是去未来拯救现在。所以想想也能想通,未来人类设置了虫洞什么的……妈蛋,怎么说不清,反正跟很多高智商穿越电影类似,《源代码》、《明日边缘》、《环形使者》,都是去未来拯救现在的那种套路。

  关于该片的科技、物理理论什么的,硬伤是总会有的,知乎豆瓣技术宅将告诉你一切,我只是一个高中物理得了B大学物理60多分的《三体》粉。 发布于 2014-11-12 15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zlone,闲,懒,体制内 观影完毕写完放在朋友圈上的,直接粘过来吧,写作过程和观影过程一样酣畅淋漓~
看完了《星际穿越》,我松了口气,终于可以看网上到处都是的影评讨论啦,不用担心被剧透了,不过再次之前我想把自己的感想先写写,观影过程中的心思泉涌我尽量捕捉,不会有什么剧透当然这部片也没什么可剧透的,请大家放心点击阅读全文。

1。这是一部科幻片,但并不是一部《银河护卫队》那种漫画科幻,而是一部扎实的硬科幻电影,人类种族将要灭亡的背景,各种虫洞,黑洞,跃迁,多维空间的理论解释,铺垫的非常写实,不会让人感觉到胡编乱造,可以说是一部电影版的科幻小说,你可能看不懂,不要紧,你只需要知道所有的理论都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些的作用是让把你代入到整个故事中,不会跳戏,只有感同身受。而影片中逻辑非常完整,没有多余的情节,“每把枪都打出了子弹”,每个人物都有交代,导演的活太好了。

2。这部电影很长,长到它的标注时间是169分钟,将近三个小时,有人会觉得光听理论就够枯燥了,还要听上三个小时,怎么可能…而实际上,它给你的观感完全不长,相对论是怎么说的当一个美女坐在你腿上时,十分钟只有一分钟的感觉。电影就是这么一个美女,因为它的节奏实在太美了,不愧是成熟的好莱坞剧本,看电影时你会有一种感觉,这一块他该来了他就来了,这一块他该走了他就走了,你能猜到剧情的发展,就像打球多了有球感,游泳多了有水感,完全是一部让你舒服的电影,你会有非常愉悦的观影感。

3。我看哭了,是的,是哭了。看电影会笑不稀奇,可是会哭很难,尤其哭的不能自已,我的哭点很高,那种故意用悲惨去勾引你哭或者用恐惧吓哭你,我非常嗤之以鼻,甚至会提前离场(没错,我说的就是你的电影,张艺谋,什么什么钗,我鄙视你)讲回本片,我是怎么哭的,是在影片的中段,我已经把自己当成影片的主人公了,我知道他将面临什么,所以我会和他一起哭泣,因为他该哭,而这个时间点掐的也非常好,使观众完全的宣泄了,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观众也和主角化为一身了。

4。最后讲下IMAX,这部电影值不值得看IMAX,花辣么多钱去看没有3D效果的IMAX?答案是,值。我讲两个理由,第一不用戴眼镜啦,近视党万岁!第二,现在IMAX好便宜的,农行卡只要45的,农行万岁!以上是我瞎说的其实…咳咳,第一个是诺兰是最早启用IMAX摄影机和技术的电影导演,要比IMAX没人比他更成熟。第二个是本片宣称全程使用IMAX胶片拍摄,绝对的业界良心。但实际上以我看,并没有达到全程使用IMAX拍摄,但IMAX镜头确真是最多的,太空的镜头基本都是IMAX,营造出来的渺小感完全不是小银幕可以比的。

好啦,写了这么多废话,其实我最想的是感谢这部片,从我看哭了就可以知道我是多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完成我所有的梦想,我从小就喜欢看科幻小说,我最爱的三名阿字头作家,两个是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另一个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这部电影把我小时候看霍金时的《时间简史》所讲的理论影像化了,把阿瑟爵士的《太空漫游》影象化了,把阿西莫夫的《基地》影像化了,我真的感觉圆满了,这些年的读书积累带给我了至高无上的观影体验,我又重新回到了那些个读书的日日夜夜,但我又同样感到一种惋惜,因为我知道这一代结束了,大师已经远去,这些探讨太空探讨人类命运的主题也不再流行,甚至读书也没人读了,我的下一代还会对这些感兴趣吗,他们可能更多的是思考人类与电子之间的关系了吧。

其实最难得的是诺兰把这部电影拍的这么好看,我知道奥斯卡一向对科幻电影不重视,但我想明年的2月份应该会几个小金人发给这部电影吧,good luck~ 发布于 2014-11-12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任泽宇,创造不存在的事物

本人在诺兰的《星际穿越》刚出预告片的时候,还是比较充满期待的。看完电影以后,才发现这部电影最值得尊敬的信息在预告片里就已经表达完了。至于这个电影本身却被严重过誉。故事情节可能连《科幻世界》星云奖的前三都挤不进。拍摄手法也不惊艳,只能说是一部还不错的科幻电影。这么多的称神作的影评让Nature编辑也很难办。


然而那条最重要的信息则是What can happen will happen. 从电影的角度就是,人类抛弃地球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选择。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陈述。它使得诺兰的这部电影不只是叙述一个科幻的故事,而是呈现了一个更加黑暗的预言。地球终将不适合人类生存。这不是一个科幻的命题,而是一个终究要发生的情形。而现实比这部电影更加残酷,因为没有人给你一个虫洞和三个备选的星球来供地球人挑选。当人类真正面对离开地球的那一天的时候,很有可能自己哪里都去不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月球目前每年以2.16厘米的速度离开地球。届时月球脱离地球,会导致四季紊乱,气候异常,会使得当时的地球难以让人类继续存活。就算人类挺了过去,太阳会成为红巨星,在地球被膨胀的太阳吞噬之前,地球就已经完全不适合任何生物存活。


然而所有这些之所以不会让人类恐慌,是因为它们都距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总会觉得这是未来子孙的事情,和我们现在无关。诺兰的电影希望传达一个理念,就是不论任何事情看似离我们有多远,它们是终将发生的。而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往往会因为短视而自我灭亡。


打个比方,如果人类要改造火星大气,将要用到1000年以上的时间。但如果告诉你你的国家削减你50%的福利(甚至更多)来用到耗资巨大的改造火星上面,任何民主国家基本上都不会通过这样的计划。毕竟10个世纪以后的事情,说不定到时候车到山前必有路了呢。而当下自己的生存和福利才是最重要的。


整个人类其实是所有拖延症患者的集合。我们现在觉得离开地球还很遥远,那距离地球不适合生存10个世纪算近吗?1个世纪呢?事实是,等到资源缺乏到只剩玉米的时候,国家会互相争夺最后的资源,至于联合起来探索太空只能是和平时期的幻想。


《星际穿越》给了我们一个更近的时间,可能只是距离我们现在一个世纪,地球就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如果现实如此,可能人类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毕竟“冬眠仓”本身是《星际穿越》剧组表示“最不科学”的设备。如果没有冬眠设备,人类能够突破宇宙的最大半径也不会超过柯伊伯带。说到这我就想吐槽一下,那个黑人宇航员呆在飞船上23年不冬眠,那得吃掉多少东西。


最终,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其实也很残酷。What can happen will happen. 终将一日人类也会抛弃这个新找的,在黑洞旁的星球。到那个时候,是否有新的地方落脚?就算我们逛遍了宇宙,但等到宇宙膨胀到能量密度极低,寒冷到没有一个年轻的恒星的时候。人类又要到哪里。
从某种角度来讲,人类是终将灭亡的。最好的结局就是伴随着宇宙的死亡而结束。


正因为人类的未来将面临残酷,我们才要好好的活在现在,趁着自己还在充满阳光的地球上。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Felix Han 全程数次泪奔,渺小的我们在伟大的科学的带领下一代又一代不断前行,一边不断问着为什么一边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这份充满悲怆的固执,着实令人动容。
对于宇宙我们太过渺小,对于时间我们又太过微不足道。
可是正如地球起始于一粒尘埃,渺小的你也是宇宙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好好活着吧。

Interstellar其实对观众的指向性是比较明显的,受众的自身格局影响到观影感受。
观众个人如果没有对科学足够的热爱与敬畏,没有很强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是很难在影片中找到共鸣的。
PS:遭到很多人诟病的庸俗的感情线,大概是大师对市场的妥协吧,毕竟这种“庸俗”是老少咸宜的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盛世颜,人所延伸的部分才是人的意义 我来说说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太空精神。

   人是活在当下的,看重眼前的利益,但是现实的喧嚣和安逸太容易让人一辈子把注意力放在了地面,忘了还有诗和远方的存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我们的种群而言,除了耕耘好脚下的这块土地之外,也应该有一群人用深邃的眼观看到更远更远的未来,看到我们脚下土地的贫瘠,看到我们头顶之上那片无边无际的星空。

   历史上人类对星空的探索虽然屡经挫折,但是可以说没有停止过努力,而大多数星空探索的理论,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存在着较高的认知门槛,而各种艺术作品的存在,温和无害的降低了这种认知的门槛,普及了众多简单的科学知识,这些作品的存在,除了满足人们的求知欲之外,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时不时的提醒作为个体存在的我们,应该打开思维,站在更深邃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存在,站在永恒宁静的深空俯视我们的星球,我们的种群。

   科幻作品的存在给人们打开了星空的想象力大门,因为背靠科学,面向未来,它理应被赋予更超前、更宏大的使命感,作为种群脚步的前哨站而存在,而最优秀的科幻作品,娱乐化只应该作为它振臂高呼的手段而存在,它的终极使命在于警醒、反思、激励、歌颂无畏与进取。

   科幻作品与时代图景密切相关,工业革命时代,对真理的解释权,逐渐从神祇被夺回到庶民的手中,种群逐渐找回了对自身的自信,这时候的科幻作品,大抵是如儒勒凡尔纳那般的自信、积极乐观,充满着向上的精神面貌,而到了后工业时代,科学在种群自身的内斗中发挥的反面作用,也在科幻作品中得到放大,这时候的作品多了反省与怀疑,从两次世界大战到冷战,科幻作品的精神随着时代跌宕变化,中间也出现了对科技本身的怀疑,对地球本位主义的眷恋,太空精神中豪迈的自信开始逐渐多了些谨慎与怀疑。

   对科技本身的怀疑与对人性本身的怀疑经常被捆绑在了一起,除了对科学的反思,人对自身的认知也多了几分消极意味,《星际穿越》中探索者马特达蒙的沦丧便是一类,机器人对人类的反噬也是一类(如《2001》中的HAL),科技的反噬和人性的沦丧经常出现在这几十年的科幻作品之中,这本质上属于科幻终极使命的警醒与反思一类,是一种有益的思考,但是过分宣扬便容易流露出消极的态度,不幸的是在商业电影的模式化套路之下,不分青红皂白加入的人性沦丧与科技反噬已经让这种没有思考的反思显得廉价。

   猎奇心则可以转变为一种探索的激励,科幻片中太空探索与外星生命的相遇并不少见,这种接触有善有恶,大抵都是为吊足人的猎奇心,营造神秘感,激励人类探索,而具体形象之差,大抵也与时代有关系,冷战阴影下产生的异形、怪形让人恐惧,而苏联解体之后的外星人大多和善,即使爆发战争,也是以人类正面力量的胜利为主,但是目前看来,这种类型片剥去了太空探索的外衣也可独立生存,已经很容易与普通的怪兽电影混为一谈。

   另外还有一类作品有浓厚的取向:地球本位主义,这种精神主要过分宣扬太空探索牺牲的可怕、深空的黑暗、以及地球母体的眷恋,2013年的《地心引力》在笔者眼中就是太空失败主义和地球本位主义的一个代表,这种科幻作品本身是歌颂探索的,但是在表现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偏差,容易给人带来负面的错觉。读过《三体》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托马斯维德,他有着明确的太空立场,种群的生存延续高于一切,相反那些左右摇摆无立场的好人却显得多而无用,摒弃维德身上不择手段的所谓劣迹,笔者高度认可他“前进,不断前进”强硬、外向的太空精神, 向往太空探索中的进取、无畏与牺牲,故对科幻片中表现的太空失败主义以及地球本位主义嗤之以鼻,要是连想象力都如此摆脱不了母星的重力作用,更何况真正的太空探索。《星际穿越》两线叙事之下,本质上歌颂的是父女之爱,但是并不妨碍其中对大无畏太空精神的歌颂,主角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给种群的延续犁取了生存的空间,但之后掉入五维的段落,虽然完成了闭合,但是给我留下了难以言说的遗憾。

   在《星际穿越》中,男主角最初的动机除了太空探索的精神,归结起来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免受灭顶之灾,在电影中则表现为父女之间的承诺,以爱之名。所以男主角从一开始便留有回“家”的心,仍旧带有一丝地球本位主义的影子,当然在电影之中,诺兰通过强有力的煽动,将人性与牺牲架上了高高的神坛,被绑架到如此高的地方,作为被感染对象的观众也就骑虎难下了。

   诺兰本质里还是熟谙好莱坞情感内核,《星际穿越》中的情感内核始终基于父女之情,就像风筝一样,不论飞了多远,都还有个回去的牵挂;《盗梦空间》的情感内核则是丈夫对亡妻的爱,所以不论在几层的梦境里面,丈夫最终都会回到原点;《蝙蝠侠》系列的情感内核则是韦恩对哥谭这座城市的眷恋,不论如何艰难,也会保护好哥谭。这种情感之间的维系,体现在《星际穿越》中,大抵也算是地球本位主义的一个情感变种吧,我不否认在《星际穿越》之中,父女情感内核设置对电影带来的煽动力和感染力,这让电影更普世,更加感人,对于电影,这或许再好不过了,但站在我的角度来看,这也是绑死在诺兰身上的一根绳索,像风筝一样,给了他足够手脚伸展的范围,却阻止他飞往更加深邃无边的空间。

   而在我所崇尚的太空精神中,这种牵挂拥有童话般的诗意,但在深邃的太空面前,却是没有意义的温存。 编辑于 2014-11-13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IceWeet,参与争论的人越多,逻辑越混乱 今天刚看,来重点说一下电影中五维世界在三维视界(电影镜头展现给我们的视界)展开的地方(以下内容纯属猜测,没有任何资料参考)。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角面对的有很多个片,每一个片又是类似『动态模糊』的效果(记忆中是两个垂直方向的动态模糊,只看了一遍记不太清了),根据《三体》里在四维世界看三维是无限细节的描述,镜头中每一个片应该是在所有方向上『动态模糊』的才对,但那样观众就什么都看不到了,所以导演选择在两个方向上『动态模糊』简单象征一下。以上面推测为前提,我认为镜头中的每一个片都代表一个四维世界,这个世界是纯几何上的升纬,类似二维到三维,所以在电影设定里,第四纬度不是时间这样的特殊纬度,而是点、线、面、空间之后的一个东西(谁给个名字?)

另一个证据是,电影中从不同的角度给了主角女儿几个镜头,也就意味着主角是可以同时看到女儿的各个方向,也符合在第四纬度看三维世界的描述。

但我们知道,主角看到的女儿是三维的,并不是无限展开的,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之所以主角能从『动态模糊』的无限细节中看到三维世界的样子,是导演为了照顾观众而特意这么拍的,其实周围的『动态模糊』效果才是真正四维世界看三维世界的样子。另一种解释是,主角在五维世界看三维世界的女儿,对视觉信息的理解肯定会和三维世界的我们看自己的世界有所不同,电影镜头里反应的是主角理解后的画面,而不是用五维世界在三维视界(电影镜头展现给我们的视界)展开的画面。

既然第四维是那个片,那么第五纬就只能是特殊维度——时间了。镜头里的所有片组合成了一个类似三维空间的样子(猜测这也是电影镜头的局限,四维世界应该存在于五维世界的各个方向,不可能有三维空间的样子,但这样观众就没法看了,可以想象把镜头塞进一个实体球里能看到的东西)应该就是四维世界在五维世界的排列,按四维看三维是无限细节推下去,五维看四维也应该是无限细节,只不过这个是特殊纬度——时间——上的无限细节,即,主角能同时看到女儿各个年龄阶段的样子,事实上电影里也却是是这么演的。

最后补充两个细节:
主角费了很大的力才能敲落一本书这个细节也很好玩,证明主角实际作用在书上的力是五维世界的力在三维世界的投影,如果主角的方向不对,可能需要更大的力才能打下来一本书,甚至根本无法击落一本书。
主角播秒针的时候你会发现在五维世界看来那是一条很粗的模糊的线,这个其实不很严谨,因为从四维看三维(之所以说是四维,是针对五维世界排列的众多片中的一片),一个秒针展现出来所有细节后应该比镜头里的那个模糊的粗线大得多,这里应该也是为了方便观众观看,如果整个镜头全是白的,就不好看了。

按照记忆中能说的就这么多了,等有数字版资源之后,多看几遍再补充。

---------------------------------------
补充1:现在回过头来再审视这部片子的价值,你会发现它带来了一次巨大的,自发性的科普 编辑于 昨天 17:09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肖慧哲,~ 短答案:是一部过得去的电影。但不是一部过得去的科幻。

== 一块分割用的三合板 ==

在我这个老古板看来,科幻之于电影,就好比古诗歌之于文字。
你可以是一篇随性的散文,可以是一部跌宕的小说,但如果你是一首五律七绝,我就会去在意它的对仗和平仄。
那作为《星际穿越》,既然他是一部科幻电影,我就要大声地问出两个萦绕我心头久久不散的问题:
1。就假设重力的影响能超越时间,但为什么主角能在茫茫宇宙中定点操纵他女儿房间的重力(而不是直接操纵老教授家的表或者眼皮什么的)?因为爱么?
2。就假设主角能跨越时空用重力随意传递信息。让我们回到逻辑链条上:片中的主角是因为未来自己发来的信息才知道要去航天中心,才成了主角。这是不是可以类比于我和我的妻子生了个女儿她又利用时空机器回到过去成为我的妻子?
当然其他好多的细节问题我也想不通:
为什么进入了黑洞的视界还能被捞回来?三维的人类为什么能够适应并操纵黑洞中5维时空?当然,还有他为什么进了黑洞还没有死?人类为什么有建立外星殖民地的能力却无法改造地球气候?

最后。

本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剧情节奏各种细节也把控的很好。说实话作为一个科幻迷,片中的虫洞,黑洞,风格迥异的行星表面给了我相当大的震撼和满足感。(虽然我还是有些纠结为什么第一个行星上潮汐过后海平面居然完全没有上升。。)

但,还是开头说的那些,科幻科幻,科呢?如果要感受这种跨越百年的爱,还是重放N遍大话西游好了。 编辑于 昨天 21:13 3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卢明,我是个IT迷 我个人认为这无疑是一部满分之作。以下是某位评论人的评论。最后有我个人对这篇评论的评论,注意看下我的评论,斜体标出,谢谢。有严重剧透,慎入!!!

后辐射时代(诺兰套用《看门狗》技术让马修捕获印度无人机,进入设定——这部分拍得很赞),全球气候恶化,北美陷入长期沙尘暴,作物无法生存,地球不再适宜人类居住。前宇航员马修运用工程师知识维持农庄运转,但农庄中陆续发生了一些怪事。

  1)农用机械全部集中在马修自家大宅前,似乎是磁场异常;
  2)住在有一面书墙房间的十岁女儿墨菲说房间闹鬼,有幽灵;

  一次沙尘暴过程中,马修和女儿发现书墙前地上的沙呈现出一段摩斯密码,破解后得到一个坐标。开车过去,发现是美国NASA所在地,对民众完全保密。马修在NASA碰到老熟人蝙蝠侠家管家爷爷,这位执掌整个NASA的老人告诉马修,打算想办法让人类逃离地球,移居外太空。并说服马修加入他们。马修提到因为重力异常的超自然现象得到NASA坐标,NASA人员相当理解,称呼制造这种超自然现象的为“他们”——并表示“他们”早已在太阳系内制造了一个虫洞,NASA十年前派出了12艘飞船穿越过去,去往12个星球,目前收到了三个持续回音,似乎适合人类居住,要马修带队过去确认,然后人类就可以进行外太空殖民了。

  NASA提出的方案:

  Plan A:解决引力问题,造出巨型太空梭,带全地球人类离开地球。

  Plan B(确保方案):未解决引力问题,放弃地球人类,由马修飞船携带的大量人类受精卵来繁衍新族群。

  马修回家,女儿说幽灵又显灵,摩斯密码说“不要走”,马修不听,硬要走。飞船成功过了虫洞(过程中海瑟薇与“他们”的实体意外握了会儿手),先去了星球1。(过虫洞后信息只能接收不能发出,单向通道

  星球1:因为靠近黑洞,星球一上一小时等于地球七年。母船派出包括马修的三人队登陆星球,留黑人一枚守船。三人队成功登陆后,发现这个星球上全是水,而且有巨浪,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有持续回音来源只是因为该星球上时间尺度太慢,其实之前的宇航员到达时就已经死了,可能才死了几分钟而已,但包括降落到死亡这部分的回音时间,在地球看来却长达十年。纯属误会。

  离开星球1时,因为巨浪,马修队意外死1人。回母船,留守黑人已老,告知时间已过去23年。马修和海瑟薇看23年来地球发来的艰难消息各种崩溃。

  因为星球1的教训,母船三人讨论,第二个该去哪个星球。其中一个同样靠近黑洞,另一个远离黑洞,靠近黑洞星球上发信号的是海瑟薇的爱人,不靠近的星球上住着马特达蒙。马修执意去了马特达蒙星。

  星球2:到达马特飞船后,从沉睡舱里将马特唤醒。马特说星球2适宜居住,这个星球有两个地表,外层很冷,全是氮气,可是里层有氧气。不过自己因为缺乏补给,没有全部探索完就休眠了。于是马修等人提出去继续探索。

  与此同时。管家爷爷老死,临死前告知马修女儿(23年后已在NASA工作)真相:Plan A不可能实现,因为要解决引力问题,必须得到黑洞内关于奇点和量子状况的情报,而黑洞内信息是只进不出,故而引力方程根本不可解。女儿绝望,通过单向通道将信息传给了马修这边。

  探索星球2过程中,马特突然要杀死马修,并告诉马修自己说星球2合适居住都是骗人的,只是为了引人过来救自己。黑人因为察看营地机器人储存消息得知真相,被预设爆炸程序杀死。海瑟薇开小飞船去救被马特撞裂了头盔的马修,而马特则偷了飞船,意图回到母舰。

  幸好飞船机器人预先发现了马特的问题,锁定了母舰,不让马特对接。马修等人开小飞船也靠近母舰,本想通过广播安抚、劝服马特,一同归舰,但马特一意孤行,结果飞船炸毁,母舰也受损严重。紧要关头,马修运用高超技术,实现了手动对接,成功返回母舰。

  如今只剩下星球3这个唯一选择,而且母舰因为受损,动力也不够到达星球3了。马修提出将飞船弹射出母舰,以获得动力的方案。他告诉海瑟薇,弹出载有机器人的飞船A,让机器人进入黑洞,没准可以得到奇点和量子状况的情报,解决引力问题,海瑟薇同意了。哪里知道,紧要关头,马修把自己所坐的飞船B也弹出,以肉身进入了黑洞。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能量不够,另一方面因为这次靠近黑洞的过程中,时间已经过去了相当于地球时间的一百多年,远在地球的人类情况已经十分不乐观:按此时状况判断,只能由海瑟薇在星球3执行Plan B了。马修或许也有某种预感,“他们”可能会在黑洞中给自己某个答案——按常理,此时拯救家人已基本不可能,即使死在黑洞中,也无所畏惧了。

  -----神作与狗血的分割线-----

  马修进入黑洞,发现黑洞里有个“超立方空间”,高维生物将黑洞内部变成了糅合马修家书墙背面和所有过去时间的一个“领域”。马修可以通过这个空间以近乎“灵体现象”的、极其微弱的力量与过去任何时间的女儿房间产生联系:马修惊讶地发现,自己就是家里曾经的“幽灵”。

  于是,马修先看到自己将要离开家的时间点,奋力给出了“不要走”的暗示。(当然毫无用处,在本片设定中,不存在平行宇宙,历史不可改变

  这时,之前送进黑洞的机器人突然和马修取得了联系,一方面说奇点和量子状况情报已经得到。在机器人的提示下,马修顿悟,知道神秘的“他们”正是人类成功殖民后又发现N年的黑科技,从未来某处控制黑洞、虫洞,以及他们家书房。因为未来人类不能直接干预过去,所以让他来完成这个关系到人类种族延续的伟大任务。“他们”就是“我们”。

  然后,马修找到过去沙尘暴的时间点,通过机器人的数据库拿到NASA的坐标,告诉了过去的自己和女儿。紧接着,他又控制自己走时留给女儿的一块手表,将机器人得到的奇点和量子状况情报,以摩斯密码的方式,一点一点发给了自己离开23年后、因为管家爷爷已死引力问题无法解决而难受回家看看的女儿。

  再然后,因为得到了不可能得到的情报,引力问题解决。女儿墨菲库珀成为了人类救世主,成功造出巨大星舰带全人类移居星球3。

  马修方面,被完成任务的黑洞“吐”了出来。未来人类友善地将他安排在巨大星舰的轨道上(通过黑洞虫洞的协同努力,对了——出虫洞时马修和海瑟薇隔着超空间握了握手,呼应剧情),在氧气还能用几分钟的关头被星舰所救,终于见到了已经一百二十多岁,临终前的女儿。

  女儿告诉马修,不要“白发人”送黑发人,赶紧去救海瑟薇吧。

  马修马上美国梦样的上飞船,镜头一转,星球3上海瑟薇的殖民营地,正发展得欣欣向荣。


  (end)

  -----以下更新感想及吐槽部分-----

  1)马修农庄令人联想到《环形使者》的循环地房子 太像了
  2)巨大星舰上的黄色机械臂,致敬《星球大战》
  3)配乐是2001太空漫游级别的,前三分之二影片也是
  4)子母机星球2对接同角速度旋转那段太棒
  5)星球2撞到冻云卖萌犯规
  6)马修女儿长得整个幼年版海瑟薇,看片时一度以为女儿长大会变成海瑟薇……
  7)儿子小时候明明好好的,远程影片明明还有个低沉的变声期结果长大突然变成卡西·阿弗莱克哈哈哈哈哈哈
  8)拍到马修冲入黑洞,然后海瑟薇终于有机会在星球3执行Plan B,人类种群在高维外星人的帮助下终于得到延续,马修死前走马灯看到子女以及幸福的曾经地球,这部片子就是十星神片,可以赶超库布里克了。可惜,将悲壮强拧为团圆,那就是荒诞。
  9)马修为什么活着?既然是未来人类开的虫洞,杀死10个先驱者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引导先驱者去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脑补确实可以补好,让马修死岂不更好。只有爱和相信能引导人类,这不算是商业片的俗套,那又谈什么狮子与羚羊,谈什么天地不仁?
  10)双11(1111结构嗯)机器人真是萌哭了


以下是我个人的评论:
未来人不能改变过去。因为即使他们向过去的人类发消息,过去的人类也会忽视的(就像是马修的女儿不断地告诉人们她的爸爸才是救世主一样)。而马修不同,马修相信能通过”引力异常“来与过去通信,并且他的女儿墨菲也一直相信她的爸爸会回来,换句话说她心中一直相信她的爸爸活着)。通过这两点极其罕见的特殊原因,马修成功地将量子数据通过摩尔玛传递给了她的女儿,最终才拯救了人类。至于之前的那些进入虫洞的探索者,他们就没有马修那得天独厚的条件了,这也是为什么未来的人类不会选择他们,或者说他们只能留在黑洞里无声地叹息。
至于楼主所说的“只有爱和相信能引导人类,这不算是商业片的俗套,那又谈什么狮子与羚羊,谈什么天地不仁? “完全是在扯淡了,人家谈狮子与羚羊只是个比方而已,比喻自然有自己的法则,不应通过人的角度来主观地认为狮子吃羚羊是残酷的。至于”天地不仁“就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了。
因此,楼主说的第九条感想完全是无中生有,不明白影片才说出来的。我完全反对楼主的“狗血分界线”。我认为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五星影片(纵使从科学的角度看有一些镜头不合理)。“狗血分界线”以下的那些剧情反倒是很好的,原因如下:
   1.造成马修与女儿大团圆的结局,我相信这是大多数人乐意看到的。
   2.黑洞里面是什么?黑洞何以存在?这些问题以人类目前的认知还不能企及。人家诺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怎么还变狗血了?而且我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想象力(虽然可能不是他想出来的,但是暂且说是他想出来的吧,这不是重点),将时间变成一个个空间,马修可以通过这些空间变成女儿口中的”幽灵“,让剧情与开头呼应,父女之情瞬间体现出来了,揭示出人类之爱的伟大,还有比这更好的想法吗?
   3.这段剧情引申出了“人类的五维空间文明”这一说法,让人瞬间脑洞大开,并为之一振,又一重磅炸弹扔出!!!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庹颖,懂技术/懂产品/懂分享 仰望星空的人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也是骄傲的。我们必须前行,即使徒劳,失败,甚至牺牲。致我们自己的可能性,致人类未来的可能性。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王贰,一个忧伤的文盲 这几天一直都有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有一部分人突然间智力爆棚,跟他们聊天,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云山雾罩,脑子里思考的东西都是终极命题,对我的一切疑问都表现的非常不耐烦,不怎么想和我长时间沟通,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看了《星际穿越》这部大片。

这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个草履虫。情况跟几天前《超体》上映时如出一辙,甚至更加严重。

被提前进了电影院,然后满世界嗷嗷乱叫的朋友们网友们“神片”、“绝了”、“影史最佳”、“以后如果再也看不到这么牛逼的电影了怎么办,呜呜呜”等各种状若抽风的言论轮番轰炸完毕,我自己终于亲眼看完,屁股离开影院座位的一瞬间,心中竟只有四个字,不过尔尔。

这个想法伴随着IMAX缓缓出现的字幕、伴随着如潮水般退场的观众,吓了我一大跳,内心深处各种忐忑不安,憋着一腔热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为什么没有手舞足蹈的兴奋,没有喋喋不休的拉人讨论,没有感觉周围的家伙像草履虫,我逼格怎么这么低,是不是智商出了问题?难道我一直就是个智障,我妈瞒了我二十多年!(此处应有电闪雷鸣)

电影结束时,已经是午夜时分,我浑浑噩噩回到家,第一时间找出各种影评,逐字逐句的膜拜分析,期待某一刻忽然恍然大悟,然后我就推开窗户冲着世界大喊,你们这群连草履虫都不如的渣渣!但事与愿违,我越看越悲伤,陷入到了思维的盲区、大脑的黑洞,啥是相对论、啥是引力波、啥是吸积盘、啥是五维空间?我完全无法参透啊。我重重的摔在床上,望着漆黑的天花板,试图回到最本质的故事上,告诉自己这就是个亲情剧,人诺兰也说了,是爱拯救了世界,宇宙有大爱,爱是永不止息,姨妈内力!

我冷静了一点点。

嗯,故事确实很简单,常规荷里活大片的生死离别爱恨情仇,这个我看懂了,好欣慰!但处理的不是那么精致啊,沙尘暴加上不能种庄稼的世界末日设定,有点low,那么狂拽炫酷屌炸天的宇宙飞船都造得出来,种个小麦还种不好么?另外,马修麦糠怎么突然就被委以重任了,然后就上船飞走了,跟过家家似的……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一点剧情上的不合理,^_^,继续往后琢磨。

马修麦糠驾驶飞船进了宇宙,中间经历各种险境。诺兰还不忘用我的男神马特达蒙衬托一下马修麦糠的牛逼,让我们坐在电影院的人类思考一下人性,时不时穿插着各种不啦不啦,老老实实的正反打,讲各种物理理论,虽然下面都有中文字幕,还是没一句能听懂的。到了这里,一切都还好。最后,马修麦糠大义凛然,堕入黑洞,莫名其妙的进入到了一个自己闺女卧室构成的“万花筒”,据说是多维空间,剧情由此形成闭环,看是看懂了,但我彻底的懵圈了,此处诺兰只给我们看了个结果,并没有讲发生机制是怎么回事,估计是太复杂了,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楚。反正我是懵圈了,一直在想马修麦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到这里,什么shit亲情,被我忘了个一干二净,我再次陷入深深的悲伤,以及对我智力的怀疑。

故事的大结局由于前面的铺垫,早已了解,感动了一小下,人类的四维新世界,震惊了一大下,不可避免的像很多号称热爱科幻小说,但只看过一部《三体》的人一样,想到了三体3的结尾。

我差不多剧透完了,最后总结一下。

不像是迈拷贝之流,将人间大爱包装在世界末日的壳子里面,看起来很科幻,实则就是个滥俗肥皂剧。诺兰的野心明显更大,也很鸡贼,我觉得他口口声声的人间大爱其实就是个借口和陪衬,如果不照顾票房和所谓的戏剧性,完全可有可无,就是想搞出个大事情出来,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探讨人类和宇宙这种宏大到没边儿的命题,否则也不会真找个物理学家当顾问,不啦不啦的说一大堆术语,把片子拍到三个小时。

这部电影呢,是有追求的,或许还是伟大的,前提是必须把影片涉及到基本物理知识,了解上那么一点点。像某些影评人一样,在微博上呼吁大家只看哭鼻子抹眼泪的亲情就行了,用不着关注啥物理知识,我觉得这种格局实在小了一些,人诺兰就没怎么把功夫使这上头,看完后自然会“不过尔尔”了。

还是那句话,期待值不要太高,任何事前戏过长,都难以达到人生的大和谐。保持一个求知若渴的心,去看这部电影吧,就像你小时候仰望星空,皱着眉头思考宇宙有没有边际一样。 发布于 2014-11-1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豆腐气温,能喝30瓶啤酒 我感觉大家跟我看电影时候的感觉一样,因为这是部硬科幻就不自觉的去把它当作一部纪录片来审视,但其实无论电影的科学原理多么站得住脚,逻辑多么清晰它也是一部科幻电影。
想必大家也和我一样在观影过程中尽力在用微薄的知识去理解影片中的科学元素,去理解运镜,去理解配乐,去理解剪辑,试图让自己看完电影之后显得有逼可装。
但电影结束之后我才发现,这些都不重要。片子不是物理课,也不是摄影课,片子也没有特意安排让人抓破头皮的情节。我也说不好导演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只能惊叹和激动,以及感谢伟大的电影,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宇宙。
作为一个俗人,我想我能做的暂时只有这么多。 发布于 2014-11-1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图科斯,专心玩p值,准备杀老鼠。 你们不觉得这个电影就是魔幻版爸爸去哪儿? 发布于 昨天 22:50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罗殊然,一颗苹果

我回到过去来看你,带给你未来的声音。你说你感觉冥冥中总是有人在注视着你,仿佛在引导着你的命运,让其与我交汇。可我们都清楚临行那声再见就是最后一句。一年年就这样过去,你实在苦闷无助了就打开那无声的话筒,向我投掷几声你的困惑,可这就像对着空气挥拳,毫无着力的地方。你绝望,特别是在我的老师弥留之际——世界上最后一个和你一起相信我会回来的人都走了,你守望着家门前无边际的玉米地如同守望着内心无界的冰原;你也愤怒——在知道人类可以自我拯救之后,驱车直入自家的玉米地,把橙黄的秸杆压倒,碾碎,烧成灰烬。那灰烬与上升的烟,那时间与落下的尘,化土了,斑驳了,临渊的我隔着太空服厚厚的玻璃面罩,隔着与你平行的时空,看到了你的执念。你摇晃着手表说:我还在等你。我一定能等到你。

星际穿越,给电影的一封情书。

发布于 05:3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朱小涛,长得很黑的园林专业/应届毕业生 单单从我们学园林的角度上来说,诺兰选择玉米有他的原因。
首先,且不论枯萎病的原因是不是靠谱(缺少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温室培养各类植物等等等)单从结论上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二氧化碳减少。这里诺兰同志选择了玉米、以及提到了秋葵作为新时代的植物。后来秋葵无法生存了。主要植物变为了玉米。
为什么选择玉米?
相信大家看电影的时候也会想,为什么不种仙人掌,不种景天科,为什么选择玉米,实际上这几种植物都是碳四循环的植物。
碳四循环和别的植物固定碳的方式不一样,
CO2同化的最初产物不是光合碳循环中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而是四碳化合物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的植物。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这条途径也被称为哈奇-斯莱克途径碳四植物的特点就是:二氧化碳补偿点(carbon dioxide compensation point)很低
这是个什么东西呢。。是什么概念呢。。。
指在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叶片所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外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C3植物一般为40~60ppm,C4植物为10ppm以下。这表示C4植物对二氧化碳利用能力高于C3植物。可以将其作为光合作用指标评价碳同化能力,但应结合其它指标(荧光效率,放氧活性等)综合评价光合作用。简而言之,在更低的二氧化碳标准下,c4植物能更好的生存。所以诺兰在这细微之处还是考虑到了叙述的科学性的。
为什么碳四植物要这么干呢???
因为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植物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的流失。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必然少。植物必须利用这少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至于碳四植物一般能够更长久的别的因素:
因为四碳植物能利用强日光下产生的ATP推动PEP与CO2的结合,提高强光、高温下的光合速率,在干旱时可以部分地收缩气孔孔径,减少蒸腾失水,而光合速率降低的程度就相对较小,从而提高了水分在四碳植物中的利用率。这些特性在干热地区有明显的选择上的优势。

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还可以适应更加严酷的环境,真是沙尘暴和地球末日的必备良药!
属于碳四植物的有仙人掌科、苋科、马齿苋科、莎草科、菊科、大戟科、藜科、禾本科、兰科等。
所以。。。为什么不种点别的!!甘蔗、高粱多好吃!!对不对!



但是 但是!!秋葵啊!她不是碳四植物!
所以男主角的爹说的有道理。。。。没有知识连农民也做不好=。=



完! 发布于 09:4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张远,Okatu 作为一个硬核科幻爱好者和一个无脑诺兰吹,表示虽然买了黄牛票,虽然两个半小时看得骨头都散了,但是实在是近几年最好看的科幻片,没有之一。什么,你说《超体》?吕克贝松现在已经是个逗比了好吧。硬核科幻片一直都是经典的代言,虽然不如妇联战斗激烈,虽然宇航服一点都不如Iron Man的帅,虽然前段时间跟女朋友一起看的《银河守卫队》确实很带感(【SLOMO】漫威75周年: 从俚俗到全球!【双语字幕】 放一个漫威的纪录片,向这些充满想象而且认真工作的人致敬),但是近几年的科幻片,包括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罗米修斯》,包括大受好评的《地心引力》,可能都没达到这个高度。诺兰挥别好莱坞的一众小伙伴,向库布里克奔去。可能诺兰的目标就是:告诉你,豆瓣电影250要被我承包了。据说诺兰拍完这部片子还顺手发了两篇paper,其中一篇还是计算机图形学的。(MD,天天搞图形学和视觉的表示资质差距好大)
谈到剧情本身,机器人简直就是在向《2001太空漫游》的黑石和《银河系漫游指南》的马文致敬啊哈哈哈,也不知道马文的忧郁症治好了没有。前面说到了,虽然科幻大片视觉盛宴到了,我都会看,但是更喜欢硬核科幻。老罗谓之情怀,我说它叫质感。为什么科幻?因为它代表了人类的想象力。记得刚开始看大刘的作品时,真的被深深震撼到了。大半夜仰望星空,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自己的视界从一个小城市,拉到了一个国家,拉到了一个星球,拉到了整个宇宙。为什么硬核科幻?因为说到底,再怎么科幻,离开了现实的情感,总是虚无缥缈。托尼斯塔克每日花天酒地,却离普通人太远。小蜘蛛虽然超能力,却依然为爱情啊现实啊这些东西纠结。所以说富人靠装备,穷人靠变异(为什么Spider man卖得比Iron man多),扯远了TT。
片子出来以后,各种烧脑,剧情分析,Bug寻找。只想说,在虚拟世界里找现实感的人一定都是哔(跟之前说的不矛盾)。比起诺兰以前的《记忆碎片》,或者大卫芬奇,或者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已经不算什么剧情大反转了,Ghost的安排也很刻意。相反虫洞穿越里的美轮美奂,即使是大爆炸时配乐戛然而止,宇宙无声无息的场景,这些留给我的印象反而更加深刻,人类之间生死存亡斗争,在宇宙里却连一滴水花都溅不起来。虽然把所有的高科技部分都推给高维的They,但是细思也讲得明白。
最后,引用叫兽的微博:”有些理工男,带着女孩子去看星际穿越,自以为大谈虫洞的原理、剖析黑洞的成因,女孩子就会刮目相看。错!大错特错!没有几个女生听得进这些鬼!你们忘了看电影的初心了吗?正确做法是,在影片结束后,看着女孩的眼睛,说:“原来,宇宙的终极答案,是爱啊。””在此不探究什么”谁告诉你第四维度就是时间了?“,翘曲空间的解释也通俗易懂,Plan A Plan B个人觉得只是为了黑化而黑化。父亲穿越黑洞,安妮海瑟薇的坚持,只是为了去找寻自己爱的人。爱才是全世界电影里,最强的外挂。(又黑我圣母程心)《星际穿越》也会同《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一样,成为影史的经典,除了它们无限的想象力,更是它们背后真实的情感。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三体》搬上银幕,听说老乡宁浩已经开始拍《乡村教师》了?可以来一发众筹么!我要入股!最后让我在“我跨过千山万水,只为再见你一面~”的歌声中结束知乎首答。 发布于 11:30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我在找 你们始终没有写出比这篇更好的影评来,但是它不允许转载,我也只能附外链。
《星际穿越》:诺兰的科幻到底有多“硬”? 发布于 14:46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记川,银行小民工,读死书 一个物理博士在读的朋友观影后的评价很精辟:
抛开时空理论方面存在的争议不论,作为电影本身,很完美!(是的,他用到了perfect一词) 发布于 17:38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solo Dylan Thomas 的诗出现在了两部史诗科幻电影里面,一部是史蒂芬 索德伯格 拍摄的第三部《Solaris》(上一部是塔科夫斯基拍摄),另外一部就是《星际穿越》。前者是不太有名的《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 后者是则是用了托马斯很有名的《Don'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两首诗可以说和电影对得非常好,很重的情怀在里面,那是超越了世俗的科学探讨人类的语言,何尝这也不是一种科学。
贴出来供大家玩味

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 - Dylan Thomas

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
Dead men naked they shall be one
With the man in the wind and the west moon;
When their bones are picked clean and the clean bones gone, They shall have stars at elbow and foot;
Though they go mad they shall be sane,
Though they sink through the sea they shall rise again;
Though lovers be lost love shall not;
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

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
Under the windings of the sea
They lying long shall not die windily;
Twisting on racks when sinews give way,
Strapped to a wheel, yet they shall not break;
Faith in their hands shall snap in two,
And the unicorn evils run them through;
Split all ends up they shan't crack;
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

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
No more may gulls cry at their ears
Or waves break loud on the seashores;
Where blew a flower may a flower no more
Lift its head to the blows of the rain;
Though they be mad and dead as nails,
Heads of the characters hammer through daisies;
Break in the sun till the sun breaks down,
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发布于 18:0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zeg,程序 平面设计 不说逻辑硬伤……不说够不够硬

单就手法情节来讲……

1 地球和探险者的时间空间的距离感表现的不足

2 在拯救世界的气氛里硬塞进一个毫无意义的反派

3 掉进黑洞之后的玄幻部分拍摄的太写实

4 硬凹一个大团圆结局

5 伏笔太好猜了


看在全力致敬和诺兰大爷的面子上可以评个“还不错”……照神作还有些距离……现在吹的未免太过 发布于 10:4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梁亦聪 见过的对祖父悖论最美丽的解决方案!
见过的对人类未来最光明的刻画!
毫无bug!感人至深!
=====================剧透警告!!!过度解读开始的分割线===================== =====================11月17日更新=======================================
《星际穿越》最简大事年表:
注:时空坐标以(x,y,z,t,u)五维坐标表示。t为时间。u为第五维。t和u均为带方向坐标,下标大小指示坐标方向
人类发源的u为u0,影片对应情节中的u为u3。
五维坐标 事件
(.,.,.,t1,u0) 地球上枯萎病爆发,土星附近无虫洞,人类少量幸存
(.,.,.,t99,u0) 幸存人类掌握虫洞技术、开始操控第五维
(.,.,.,t1,u1) 地球上枯萎病爆发,u0中幸存人类将虫洞注入到土星附近(注:虫洞也可以解读成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所注入,此时可以认为人类发源的u是u1,u0不存在)
(.,.,.,t2,u1) 教授牵头探索虫洞外新家计划,planA由于引力方程不可解而失败,由Cooper和Brand引领的planB成功,人类种子在其中一颗行星上繁衍下去。
(.,.,.,t99,u1) 幸存人类掌握黑洞、超空间技术,开始操控第五维
(.,.,.,t1,u2) 地球上枯萎病爆发,u1中幸存人类将蕴含通往Cooper书房超空间的黑洞注入虫洞出口。
(.,.,.,t2,u2) 教授牵头探索虫洞外新家计划,planA由于引力方程不可解而失败,Cooper为救Brand进入黑洞。后者引领的planB成功,人类种子在其中一颗行星上繁衍下去。
(.,.,.,t99,u2) 幸存人类计划搭救Cooper。
(.,.,.,t1,u3) 地球上枯萎病爆发。
(.,.,.,t2,u3) u2中进入黑洞的Cooper通过超空间回到书房附近试图阻止家中的Cooper离去,并提示黑洞中数据帮助解除引力方程,planA成功。同时Brand引领的planB成功,人类种子在其中一颗行星上繁衍下去。
(.,.,.,t3,u3) Cooper被搭救。加入planB,参与后续历史的迭代。


“量化的爱”:随着u增大,对应四维时空“幸福指数”p(u)不减。
Whatever can happen will happen


===========================原答案======================================
1.本片的时空观:
从多重历史收敛到环形历史。
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利用藏在黑洞视界中的宇宙规律来改变历史。未来人类对自己历史的一轮轮改变犹如一轮轮迭代,最终收敛至最优解,即可能拥有的最圆满的历史。原因后面解释。
2.对祖父悖论的解释:
人类不能够随意改变自己的历史,原因是爱,可以量化的爱。当爱成为选择的理由,选择就不再自由,当爱成为物理规律一样可以量化的宇宙规律,人类对历史的改变就只能朝着更圆满的方向迭代。
3.影片对“圆满历史”的暗示:
墨菲定律。Whatever can happen, will happen.
4.影片对“迭代过程”的暗示:
反引力飞船引力方程的求解。
5.当前人类无法量化爱的原因:
道德因素受制约,无法跨越“个人”的level。
6.影片对此的暗示:
马特达蒙演的Dr. Mann说的话,及其后续行为。
7.影片对人类升华过程的暗示:
Dr. Mann的死亡;Murph火烧玉米地来转变哥哥Tom的决定。——两段情节同步进行,非常明显的暗示。另外取得黑洞中的数据之于解出引力方程也是人类升华之于爱的量化的类比。另外自己加一个类比:可把人类升华看成开放系统变成孤立系统的过程,而把“量化的爱使得人类只能将历史往更圆满的方向改变”看作热力学第二定律。
8.书房里超立方体的建造者:
可能是Dr. Brand所建的new home,执行plan B后发展的人类的一支。
9.虫洞的建造者:
未知,但可能是本片发生时之前几轮“迭代”的产物。
10.库珀最后的使命:
找到Dr. Brand,助其构建new home,参与迭代历史的伟大进程。
11.致敬影片:
《2001太空漫游》——穿越虫洞,另外Dr. Mann有点像人类版的HAL-9000。
《异形2》——库珀最终被发现
12.中间部分一日千年的情节实在是……为什么这么好的点之前没有电影拍过呢!!!!不难想到啊!!!!
13.还没看懂的部分:Prof. Brand的诗。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这个真的是语言障碍了……)
13+.Night 在我看来指的是 cooper原本了无生气的余生,或是地球即将枯竭,人类即将灭绝的自然规律。——感谢 @易慧中 评论。认同。
14.前面的阿波罗骗局笑场了……诺神也打脸啊…… 编辑于 17:34 9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方十一,( ′_ゝ`) 谢邀。

昨晚看了,心情到现在还有点微妙,艺(wen)术(ke)生看了前排答案默默揉了揉膝盖……

这部电影我没办法给出什么犀利的评价,但是想指出一点:很多人所说的“搞啥,居然是爱拯救了世界?爱穿越了维度这也太扯?极端狗血啊!差评!”我觉得这是被海瑟薇那段台词带偏了……

其实海瑟薇那段台词我觉得挺突兀的,在电影院里看得差点扶额了(つω-`;)

让我松了一口气的是马修马上吐槽了她而且否决了,更让我欣慰的是最后果然没有去救她男朋友【。】以至于这段只是……突兀,而没有让整个剧情变成那些人所说的“极端狗血”……

至于后面在五维空间那段,穿越维度的仍然只是引力,爱则提供了一个契机。

我个人认为,一个恶俗的讲述人类感情的故事,是通过感情强行把剧情圆满起来,比如常见的爆种升级,强说“有爱就可以做到一切啊啊啊啊啊啊啊”……那种。

啊一时想不到可黑的了,黑一下《通灵王》动画版好了,主角还没升几级呢,居然集齐友谊之魂打败了大BOSS叶王……至今是我童年阴影……好啦我知道那是因为它被腰斩了(つω-`;)

而一个很棒的讲述人类感情的故事,是它可以不使用感情推动剧情,而剧情仍然能很有趣,但它选择使用感情作为关键节点,使其不可或缺,且顺理成章。

这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星际穿越》我认为属于后者。

库珀一开始就不纯粹是为救小孩踏上旅途的,而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应该是探索者,而非守卫者,应该有些人把视线投向星空”——我觉得这个超级酷啦!其实我很希望把这个作为主题的——所以去掉感情因素也无所谓。而后期,库珀完全可以是因为没有对接成功(概率很大呀)然后掉到黑洞里(这个概率大不大我就不知道啦,不过一定很容易造成这种情况),继续剧情,他的女儿也完全可以是纯粹出自科学家的直觉——就好像她爹曾经发现过的——发现引力被改变了,而拯救世界。

在这个基础上,选择用自我牺牲,感情抉择,……爱,来作为关键剧情,不是撒狗血强行圆谎,而是锦上添花,升华主题。

对,你我都已经看烦了关于爱的故事,因为太多,太泛滥。

但它之所以泛滥,就是因为它是个永恒命题不是么~?

爱和星空——无论是原始人,还是宇宙人,异世界人,未来人,超能力者,到最后感动人类的东西,结果都是不变的呀……


(我对《疯狂原始人》的爱在此刻又莫名燃起来了!找时间再复习一次!) 编辑于 2014-11-12 23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徐潘,造价 明天看来写几段文字 发布于 2014-11-1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在太空中配上雨林中的蛙声,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地球上生命的伟大。。。。 发布于 2014-11-1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王建永,图像处理入门学员 已经成功骗到假条,明天去看,回来续写! 发布于 2014-11-1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可圭 好想看啊啊啊啊啊 发布于 2014-11-1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Steven Yuen 剛剛看完,絕對the best in 2014 发布于 2014-11-12 3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波澜,计算机 到底是人类幸存下来,发展出高级文明,以前的地球带去虫洞,还是人类利用虫洞幸存下来,悖论 发布于 2014-11-12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刘典,架构师,程序员,摄影爱好者,潜水爱好者 知识改变命运。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无竹西门,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 父亲穿越虫洞意外进入高维空间鼓励女儿研究拯救全人类。

经济衰退带来生活水平的下降,人类社会退步农业社会。玉米主宰这个世界。
助人为乐 编辑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cbvivi,有时写点稿子 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拯救世界。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苏三,对电影不仅是喜爱,更想去研究,已在路上 秒就妙在 没有用“爱”解释一切 但是又用“爱”解释了一些。

物理逻辑 “爱“不太够。所以海瑟薇胡扯跟着心走要去那个星球的时候被反驳。(估计一般人拍早就热血沸腾的一行人都去了吧?)
电影叙事逻辑 “爱”就是行动的动力。马修的一系列包括最后传递信息与女儿相见 扎扎实实 顺理成章。

只想跪着看 又觉得没白活 甘愿死在电影里。
(我需要冷静冷静 然后再来好好写个答案 现在看完IMAX只想说上面那两句真的 还有我爱他们。) 编辑于 昨天 01:0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王哲,半吊子 不知道在哪看到的,发生地球这样能孕育出生命这个概率非常非常低。气候、重力、光照等等条件几乎是完美。移民另一颗星球上不说地球,至少火星的条件也差不多吧,虽然人类的改造技术很先进,那也不能把末日中的地球救回来啊。电影中的虫洞一下把人带到一个黑洞边上,黑洞边上的星球真的适合移民么?一不小心就被黑洞吞了,白移民了嘛!而且坐飞船出门一趟,回来自己老了几十岁,家里的水还没烧开!
我觉得这是片子最大的BUG,还有细节的BUG就是片子里他们的飞船用的还是目前火箭的推进器(还要一级二级分离),这种功率的推进器能在黑洞周围晃悠,而且还脱离了黑洞的引力!想脱离至少要达到差不多光速级别(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速度吧,加速度大小可想而知,坐在舱里的人早被压扁了!
看之前期望太高了吧,但是我还是很爱这部片子,个人觉得是目前科幻片的巅峰。看之前觉得三体还拍个蛋啊,看完之后觉得三体还有戏,不过国内近十几年就算了吧! 编辑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韩硕,Why so serious? 诺兰导演今天又带来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整部电影将近3个小时,提醒各位朋友观影之前一定要先上厕所..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太空版的盗梦空间,我觉得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防治雾霾的公益片,看着看着又像是人类毁灭的灾难片,接着又变成了太空探险的科幻片,最后回到了美式英雄主义的老套路.等到全看完我才明白,这依然是诺兰导演最擅长的人性电影..


他把对人性的拷问掺柔在观众对宇宙世界的幻想和维度空间的思考中,贯穿了整部影片..


一部2D影片,但是照样美如画,音响效果非常精彩,强烈推荐去看IMAX版,千万别在电脑上看,实在暴殄天物..


男主角麦康纳演技爆棚,不愧是影帝..


女主角海瑟薇真是太漂亮,太漂亮,太漂亮了..


影片结束后真心希望他最终能找到她..


总体来看,《星际穿越》绝对是一部高分电影..


从剧本到导演再到演员都无懈可击,但毕竟是科幻电影,涉及到一些科学没有达到的领域,有些逻辑问题还是容易引起争议..


相信这部电影也会像《盗梦空间》和《黑暗骑士》一样,为诺兰导演在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帅马同学,工科死理性派

我只是个搬运工。

有关本片的理论支持可以看这里:


《星际穿越》理论基础论文 简译

截取一段:

虫洞是连接宇宙中两个地点,比如我在Caltech的办公室和Caltech球场的超空间隧道。所有虫洞口看起来都像个水晶球(如剧本的描述),从一边可以看到另一边扭曲的景象。我能从办公室看到球场,而球场的人也能通过虫洞口看到我的办公室。可能虫洞的超空间隧道只有三米,但实际我的办公室到球场的距离是300米。穿越隧道我只需要走三米就可以到达300米外的球场。

现在假设,一个来自高度文明的生物携带球场的虫洞口,超高速进入宇宙,做类似“双生子悖论”的运动。这个虫洞口返回时,可能就算它只过了一秒钟,而我的办公室那个虫洞口却过了一整天的时间。那么这时,虫洞口就成了时间机器:我从一端进入就到了另一地点的明天,从另一端进入就到了这个地点的前一天。


2008年乔纳森写的剧本初稿译文:


个人译制 《星际穿越》中文剧本 第一章

这个看过之后应该会对前因后果的理解更丰满一些,截取段开头,描写发生在电影开始前的50年:

楔子

遥远的太空中

一颗中子星正沿着轨道高速行进,粉碎着任何阻挡它的天体。

星系中央的黑暗把它吸引住了——那是一个黑洞。

中子星被拉向巨大的漩涡中,在触碰到黑洞边缘的一瞬间爆炸了——爆炸异常强烈以致一部分冲击波逃离了黑洞引力。

一小束冲击波消失在了一个水晶球样的太空洞中,突然出现在了太阳系。

这束逐渐微弱的冲击波经过太阳,来到了地球。

北美某处沙漠仓库的控制室

一个男人在显示器上发现了不寻常的脉冲图像,手中的咖啡杯跌落在地上。



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学院,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办公室

ARSEN,一个年过六十的老教授,从年轻助手手里拿过关于这次脉冲的报告。

突然,一大队联邦特工和NSA探员包围了建筑。两个NSA探员推开门,走进办公室。

NSA探员:

教授,你一直认为政府不重视你的科研项目,

现在你得到我们的关注了。


ARSEN:

昨天早上我们在HANFORD的仪器上监测到了

一颗中子星和黑洞产生的爆炸。


探员:

这我们知道,但是爆炸似乎来自于太阳系。

ARSEN在屏幕上演示中子星和黑洞遭遇并爆炸的一系列过程。


ARSEN:

如果爆炸发生在太阳系的话,我们都已经死了。

唯一的解释是,波穿过了一个虫洞到达了我们星球。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罗参谋,一切皆可改变 看《星际穿越》有个突兀感。就是马特达蒙扮演的杰森伯恩在里面出现了。谍影重重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郝铮 除了震撼,就是感动。
另外我想知道影片时间是不是10101s,
(影片官方时间169min 10101s是168.35min)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舒铭,其实是闲的 进电影院不看2d imax 后悔一个月
晚进电影院 误了开头 后悔一年
要是没看 后悔一辈子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王鑫,智商上的差距注定了只能做一名看客。 当大多数导演在科幻片这个类目下,津津乐道地炫耀着炫目特效但又撒狗血的剧情时,坐在角落里的诺兰冷冷一笑,然后抛出这么一部让人感叹“操。真他妈牛逼啊”的电影。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易昌浩 听说诺兰的启蒙大师是库布里克,本片的确有浓浓的2001既视感,尤其体现在配乐和“穿越”这个概念上。这两个地方也是本片的亮点。
电影里用的梗基本上都是科幻作品里较为常见的,叙事上整体节奏把握的很好,后期略有惊喜,但也有太过冗长的缺点,这也导致本片娱乐性不如诺兰之前几部作品。
视觉效果方面不算太惊艳,感觉也没有必要看imax,太空场景感觉不如写实的《地心引力》或写意的《2001》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林一谦,爱看电影 https://www.aIhUaU.comReviews-of-Interstellar-2014-movie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墨菲,贯穿全剧,一方面是女儿墨菲,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墨菲定律,我个人感觉在全剧的开头,已经将一切说明,诺兰眼中的墨菲定律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并且给出了“科学是对未知的定义”的观点。

接下来的剧情,只是向我们证明,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因为认知的有限,使得在我们没有去真正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根本无法凭借已有的知识推断出最终的结果。结果是在你做了之后才产生的,在你没做之前,任何一种结果都可能出现,所有的结果的可能性是一致的。


一部充满商业元素的披着科幻外衣的电影,但同时,诺兰也在这壳子里放了一颗珍珠。不要去关注那些“科学错误”,那不是他想说的,那只是伪装。为什么都乐忠于找漏洞???电影毕竟不是真实的,即便再像真实,它也是不真实的。


诺兰画了幅画,你去看画,你需要做的,是找到,对你来说,最合适的观赏角度。

想到这,我突然理解了,我眼中的美不是你眼中的美啊。


准备有时间再看第三次。 编辑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王预立 啤酒可以用玉米酿造吗 发布于 2014-11-12 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恋张,不羁放纵。 只爱自由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我们渺小得连沙子都算不上。一定要在电影院看,最好是IMAX的,最好一个人去看!牛逼的不行了 编辑于 昨天 23:39 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林阿宾,~ 最遥远的不是距离而是时间。关于时间的梗太震撼了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叶宁,不以票数为答案好坏的唯一标准 (部分剧透,手机码字,见谅。)

今天下午看完,回来在朋友圈如下评论。

“硬科幻。对物理无感,对相对论和天体物理学不太明白的同学请提前预习。”

开始一段剧情比较平淡,死了老婆的老爸与老丈人和一对儿女平静的生活在世界末日…

但是!一些情节给我强烈的熟悉感,我说的就是“幽灵”,后来我想起来《蝴蝶效应》也是类似的剧情——凡有异常必然是和“时间”有关,必然是未来的某人通过某方式影响了过去。

所以!别人看到最后老爸通过引力穿越时间影响过去时,是“噢~原来是这样纸的~”。我看到的时候就是“切!果然如此!”

不得不说的是,Zimmer(德语意思就是房间…)这次作的曲和电影契合度很高。Zimmer为盗梦空间作的配乐“Time”和这次电影的配乐相似度有点高。旋律都是开始平淡低调,逐渐螺旋上升,随着剧情的展开愈发大气磅礴扣人心弦,但和Time不同,这次的曲子整体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怆,高潮部分给人一种世界即将崩塌的危机感。听着听着我就出戏了。“果然是房间大叔作的曲是吧是吧是吧!!!”。

哦,还有!作为一个把三体看了一遍半的人。里面有些情节让我想起了三体的一些设定。

一个是虫洞,当我看到虫洞是个球,解释是高维物体在三维空间的投影的时候。我心里冒出一句“我去……这怎么这么眼熟…”

另一个是那个困在星球上回不去,求生欲望让他发出假信息诱骗救援的悲催大叔。赤裸裸的验证黑暗森林法则啊。

总体来说,是个超级硬的科幻电影,是部有着科学内涵以及人文思考的优秀电影。感觉应该去电影院再看一遍。因为有些地方展开太快没明白啊啊啊!!!

先这样。如果有看第二遍再作补充。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郑磊,be a most better you 有剧透,


虽然是学渣,但是作为曾经学物理的学渣,看到这部片子让我觉得此生有幸!

说下结局,
我认为结局是男主的幻梦,因为墨菲收不到男主他们那边发回的信息,所以她不知道在虫洞另一边发生的所有事情,包括曼恩的邪恶化,以及安妮海瑟薇是自己出发去开发殖民地了。所以最后她说让cooper去找安妮海瑟薇则肯定是男主自己的幻梦,整个故事都是从他的角度出发的。

(当然,想盗梦空间一样,诺兰也埋了个包袱,就是tars,有可能tars记录了所有的事情,然后墨菲读取了这些。不过就像盗梦空间,你可能永远解不开这个迷了)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Ascendwild,爱我的世界,因为它是我的 本文没有剧透。
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的观影感受,诺兰为所有的观众用坚实的物理理论和没有边界的想象架构了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世界。

一直认为维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物理学定义,而能够将维度航行搬在荧幕上,并且拍得如此还原真实而绚丽,这是诺兰最让人敬佩和感动的地方。

这部电影让我如此喜欢,不仅仅在于它的科幻成分,它就像一棵大树,有炫目的树冠和阳光洒落的绿叶,也有攀枝错节的树干和纹理。人性在其中就像大树的血液,你看不见,却知道它的存在。整个影片是如此有生命力,如此像一个引人注目的有机体,让我觉得,它是活的,它被灌注了无限的热情和爱。

探索未知,永远是让人类绵绵不息生存下去的动力之一,而未知是如此的迷人,宇宙是如此的神奇,让我感受到我的生命的奇迹在外太空延续。

我多么渴望我仍然有感知,在借用我的躯体的有生之年中,能够亲身感受到维度的穿越和黑洞的航行,物理学中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定律和事物,永远都像一双手,时不时地抚摸着我,让我周身毛孔全开,让我激动得颤颤发抖。

这是当有一个理论或者一件事物能够穿越我现有的想象力和认知水平后能够给我带来的感受,这种感受促使着我永远不能忍受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吸收新鲜的让我心灵大口呼吸的知识。当科学不能满足我时,我尝试文学,当文学不能满足我时,我涉足宗教。在遍览群书之后,一个事实也越来越让我明白,宗教与科学,在人类探索的终点,一定是同一个。

这部电影之所以让我如此感动,因为让我心中向往的理论成了可见的图像,让我在看完《量子物理学史话》和《三体》之后震颤渐渐平息后的心再次不可抑制地跳动了起来。

谢谢诺兰,这是我唯一想说的话。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徐嘉,想回答时点赞,有收获点感谢:) ---1113二刷更---
有几个地方看完还是想不通,求解答T^T
1.如果“他们”就是“我们”,那“我们”是怎么放了黑洞以及造了超正方体(我没记错吧)
2.在那个超正方体里是可以选择时间得吧?Cooper为什么不选择成年后的墨菲?
3.在黑洞中布兰德和Cooper握手,到底是哪个先发生的?为什么?

---1112一刷更
关于剧情和内涵 这次看完我还是没理解好·﹏·给我自己的智商跪了
我决定再去看几次!!!
---
现在我能答的不外乎就是::>_耳朵听到配乐很抓心
眼睛看到宇宙真心美 编辑于 2014-11-1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褚明轩,互联网/食品销售行业从业者 我一直,也坚持认为,以互联网文化甚至写作文风为主的知乎,不是看影评最好的地方。虽然现在的时光网影评没有以前精华,豆瓣又略狭隘,但是我还是建议去以上专业网站。
可能是我不太喜欢互联网流行语气构成的文章。
—————
致敬诺兰的史诗,《星际穿越》:飞船落水的片段与土星的巨大特写,这部诺兰的处女太空科幻致敬了《2001太空奥德赛》,与《阿波罗13号》。而同时这同样载入史册的史诗一般的镜头,给了穿越虫洞,给了黑洞视界与五维空间。剧情走向这次可能稍容易猜的出(仅仅相对诺兰其他作品容易),却比蝙蝠侠3更史诗而伟大。最后,一定要看IMAX巨幕。一定。
明天补具体文字,争取爆掉所谓最高票答案。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嘉猪,再怎么说,我也是姜子牙的猫啊 刚看完,可能有些细节看的不是很清楚,我就想说按照剧情布兰德是不晓得人类得救的,而且片尾显示最后那个星球也是宜居地,那她是否会启动计划B?如果她启动了,按照时间轴,主角已经120多岁的情况下,布兰德那至少也有几十年过去了吧,那计划B的实施,殖民地的建立,第二个人类帝国?会否这才是“他们”的真实身份呢 发布于 2014-11-13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周珏远,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其实它是文明太空的大型前传DLC...的片头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梁朝北,IT民工 时间足够你爱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Bruce,Be Reasonable. 不太容易在影院亲历见证一部惊世之作的诞生了。
Luckily, we did this time.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LanceLord,我是专业吃的 如果结尾男主带一支舰队去救女神 那就直接超神了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江南,师妹,你喜欢诗歌吗? 刚看完夜场诺兰的新片《星际穿越》(不要问我她怎么不拍爱情公寓了) 在一个人的电影院我被震撼到不行 这么硬的科幻和这么柔的感情已经多少年没看过了!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Bacchus,来自时间的地平线。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g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编辑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天天,new 我是一个投资人,投资TMT、电影、游戏,也是一个工程师,科幻迷。

  一如标志性的诺兰的电影,曲折而充满感情,难得的是这次的开头,是以欧洲电影的节奏,把故事娓娓道来。更少有的这次电影制作团队集结了科学界的大师,例如Kip Thorne。据说在电影项目结束后,大师们会发表两篇黑洞物理和计算机图形的论文。所以电影毫不费力地普及了穿越黑洞、虫洞的概念和视觉形态,还坚持摒弃以往影视作品中星河灿烂的太空,而力图再现黑暗、无声的真实太空。另外,电影普及了一个概念:地心引力可以穿越时空。也就是说,以往人类派探测器去某 70光年外的星系,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回来需要70年,Kip Thorne说别这样传了,直接用Gravity传,real time!再来一个,想想纸质邮件到电子邮件的进化,要实现远距离传输,很可能要放弃人类的物理形态,那么用引力波传DNA信息如何?直接在遥远的星系 deploy一个克隆的物种,以实现跨跃时空的迁移,乃至进入多维的世界。这会不会是下一波科幻片的主题?

  看完星际穿越的成片,毫无疑问票房会大好。实在很佩服影片的制作发行方华纳和派拉蒙,华纳同为制作发行方的去年上映的《地心引力》原来就是个打前哨的。华纳看着星际穿越实在太丰富,续集乃至三部曲肯定是免不了的,而且还从中分拆一个航天意外的小故事先拍个小品预热市场。地心引力1亿美元的成本,2.7亿美元的美国国内市场,全球票房超6亿。把星际穿越的1.6亿美元的成本负担过半。也就是说,星际穿越拍砸了,也基本不亏钱,成阿凡达级别的神片了,那大家都开心。这就是好莱坞的过人之处。

  好,问题来了:
  1. 诺兰、华纳和派拉蒙,能让我投资你们或者合作吗?
  2. 国产电影人和电影机构,有没有弘大的志向? 编辑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午饭,这是一个用生命在自黑的男人 怀着激动的心情观影归来,心里想着幸好不是在中午上班前看这部电影,不然恐怕下午班都没法睡了,是的,现在看来,晚上是没法睡了。

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一感受发给了前女友,“我想和你在一起,一起沐浴在阳光下”,本来想写崭新的阳光下,不过想想和她再在一起已经不太可能了,还是不要再加重另一个的不可能性吧,于是改成了阳光下。

絮絮叨叨这么多,终于该说关羽这部电影的想法了,相信大家也都能看出,这部电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盗梦空间》很像,《盗梦空间》的层层梦境,这部电影的层层时空。
第一层,自然是地球,库珀和他的家人生活在这里,忍受着灾难,但是还没有人想到人类会灭亡。那时候他已经从一个飞行员变成了农民,可是他理想没有放弃,如果你们注意的话,他的梦境里的那架飞机,和后来他所开的宇宙飞船一模一样。
第二层,是由库珀的女儿墨菲库珀所开发的土星人类居住所,然而这里只是一个暂居地。
第三层,才是由库珀和安妮海瑟薇所开发的新星球。
第四层,就是人类在之后的几万年几百万年以后所进化演变的第五维空间人类。

那么剧情则是安妮找到了新星球,然后这时候她无法回去接地球人(没有燃料,地球已经被毁灭),只有可能使用B计划创造新人类,然而食物的缺乏以及工作量之大,她很有可能完不成。而第五维空间人类则利用了库珀告诉他女儿建造人类暂居地,库珀再去新星球把这个消息告诉安妮,两人再把人类从暂居地接到新星球殖民繁衍,最终人类以新星球为居住地,开始了之后的进化演变。

故事就是这样的

继续追诺兰弟弟的POI,我是诺兰一家的脑残粉 编辑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黄武鹏,有些问题没有答案,只有态度! 刚刚看完,忍不住心中的波澜,我的评价是“将成为经典”,这是我能想到最足以表达我感受的评价了(不一定客观)。关于物理理论的分析已经有很多,我不熟悉,就不班门弄斧了。说说我自己为什么给这个评价。

----------------------------------------严重剧透的分割线--------------------------------------

首先说一下我的观影心路历程:
上了一天班,然后从20:30看到23:30,一点困意也没有,思维完全被剧情牵着走。个人看电影比较敏感,在前部分发现了一些觉得有点“扯蛋”的地方,比如,说库珀无缘无故发现一个坐标然后找到“基地”,而刚好“基地”正需要一个航天员去探索新星球(是不是很扯?);还有布兰德在基地那时候那种“幸福得都要溢出来”的表情,让我十分费解(是犯花痴吗?)。看到后来才发现,这是导演故意挖的坑啊,那个笑容也不是安妮海瑟薇演技太夸张。因为布兰德是被父亲隐瞒了事情的真相,加上她自己深厚的理论知识,让她自以为完成使命不是难事,人类可以得救,再加上库珀神一般地降临了,简直“万事俱备”,改变命运的时候到了,不免难掩心中的喜悦。然后说道“坐标”,原来是库珀在五维空间里面自己留下,故意为之的。然后问题又来了,挖掘机……不是!为什么突然有了个五维空间,而且刚好定位在库珀自己家里呢?哪有这么偶然的事情?好吧,我又掉进了坑里,原来,是未来的人类为库珀打造的这个空间,从而让他拯救人类。所以,其实是未来的人类拯救了他们的祖先,从而拯救了自己。

貌似被我说出来之后感觉就像这是一部坑剧,其实这只是这部电影情节上吸引人和调动人情绪的地方,电影本身的亮点在于能将以下几点思考融合得恰到好处:

对科学的思考——宇宙是什么样子?人类是孤独吗?地球外面、太阳系外面是什么样子?时间是什么?相对论是什么?黑洞是什么?时空旅行是怎么样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未来是怎么样的?这部分最为精彩绝伦,虽然没有出现很多色彩斑斓的宇宙美景图(有一些,但是其实个人觉得不如《超时空接触》里面那一段穿越之旅画面华丽),但是其中出色巧妙地运营物理理论构建的情节,可圈可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设置非常出彩,让我们看到机器人不一定会像其他科幻片那样给人类带来灾难,他们可以为人类带来很大的贡献,另外,在这样一部比较严肃和紧张的科幻片里,机器人的“幽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让观者偶尔可以会心一笑,特别喜欢那一句“I not Joking”。

对情感的思考——影片避开男女之情,深入阐述父女之间的情感,还简述了一下兄妹之情(布兰德为了救哥哥一家三口防火烧了人类最后一片玉米田)。到底感情是什么?爱是什么?感情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爱着已经死去的人?将一段父女的感情纠葛结合到时空穿越这样的情境下,正如将杰克和罗丝的爱情融入到泰坦尼克号的灾难中一样,更显情真意切,深入人心。正是这样的升华,让《泰坦尼克号》不止是一部灾难片,让《星际穿越》不止是一部科幻片。

对道德的思考——叩问在面临人类的存亡和自己亲人的死活之间的抉择问题上,该如何选择?长辈比自己跟年轻,该如何面对?……

对人类命运的思考——环境问题不解决会受到怎么样的惩罚?未来人类的生存问题如何解决?是放弃科学死守地球家园,还是投资科学不断寻找出路?……

对教育的思考——历史可以被篡改,教育可以是一种统治工具;正规教育不一定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总体而言,《星际穿越》超越了诺兰以往的所有影片,会成为非常难得的一部经典之作。我还会看多几遍的。

(略困,有空再补充。) 编辑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楊天桓,非主流富二代可能就是屌丝吧 Wow,so many stars!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马陈西,我挺好 看到好多人说“剧情太简单,看了几分钟就知道结果了”“matt一出来就知道他要干嘛”“摩斯电码部分更是明显,就差打字幕告诉观众了”
我只觉得tars百分之九十的幽默度对你来说还是低了。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袁彤,之前呆,后来逗,现在色! 普通人表示,即使看了各种解读,还是不明白。只能感受画面和情感了。。。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冯小强

就像很多好莱坞动作类型片开篇先来个小高潮震你一下,小强在评论《星际穿越》之前也先搬出个大牛来镇楼——美国早期电影的教父级人物,大卫·格里菲斯(1875-1948)。

这位大牛曾经说过一句话——电影,就是要让你看见。

我其实很讨厌这种只言片语的名人名言,脱离了语境和上下文,一句话的意思有可能完全相反。大卫·格里菲斯这句“电影,就是要让你看见”的意思,就是说电影就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摄影灯光配乐特效)和艺术手段(导演编剧表演)来把普通人在生活中看不见的一些东西影像化,让你看见。

让你看见的主要是两部分——首先是奇观,这部分主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个好理解,最早期的电影《火车进站》把火车迎面开过来的画面呈现出来,吓得现场观众四散而逃;现在最受观众喜欢的各种特效大片(包括3D等技术手段),都是在做一样的事情。然后是故事,这部分主要是通过艺术手段来实现。普通人因为忙碌于生计已经观察角度/能力的问题,很多故事的动人之处我们观察不到,电影就是要给你讲个好故事,让你看见。

Balabala说这么题外话,是因为以下对《星际穿越》的评论,都是通过这两个点来展开的。

《星际穿越》对于奇观部分的展示主要是各种硬科幻概念,看完第一遍之后已经零零碎碎的说了很多,也不想多说了,也不是本文的重点。就提一点吧,就是对五维空间的影像化。前前几天参加某品牌平板电脑新产品发布会的时候讲了穿越题材的电影,当时提到平行宇宙互相影响的问题,我说这个坑目前还没有填上,有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直到看到了五维空间的概念,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如果我们假设根本没啥平行空间,所谓的平行空间只不过是进入了可以影响低维度空间的高维度空间,那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就像影片中展示的库珀在五维空间里给处于三维空间的女儿一些提示信息。

诺兰一直有个标签,烧脑。说的是以往的所有影片都是通过复杂叙事,平行/交叉剪辑等手法把故事讲得非常牛逼。比如《记忆碎片》中的倒叙、正叙交叉剪辑讲故事,比如《黑暗骑士》中的多线叙事,比如《盗梦空间》中的多线交叉剪辑。烧脑也是一把双刃剑,好的一方面就是影迷看完后顶礼膜拜跪烂了膝盖;坏的一方面是遭到很多影评人的诟病,认为这有很大的炫技并且算计普通影迷的成分,看完影片之后只是佩服没有感动。

我看过诺兰所有的作品,部分影片看过N遍,不过好在脑子没有被烧坏,所以很大程度上认同影评人对诺兰作品的诟病。

《星际穿越》依然是一部典型的诺兰电影,烧脑的各种成分都还有,炫技的各种玩法也都还有。不过,这些东西在这部影片中都得到了很大的克制,有一种玩够了花活之后返璞归真的感觉,这一点正是我认为《星际穿越》超越了《黑暗骑士》/《盗梦空间》,是目前最好的诺兰电影最大的原因。

诺兰电影在人物设计和故事内核上都是高度统一的。人物设计上,一般都有一个迷失的男主角(大多数死老婆),《记忆碎片》/《黑暗骑士》都是在寻找自己的身份,《盗梦空间》是迷失在回家的路上,《星际穿越》中的库珀也是一直在拯救全人类与回家陪伴女儿中挣扎。故事内核上,主人公所有行为的原始驱动力都是爱。《黑暗骑士崛起》中安妮·海瑟薇饰演的猫女会布鲁斯·维恩说:你对他们(哥谭市民)的爱已经足够了!布鲁斯·维恩的回答是:不,还不够!我要为他们付出我的所有。

说到讲故事的部分,《星际穿越》实际上是个硬科幻外衣包裹下的亲情剧,讲的是父亲对女儿的爱。这一点是很以往的诺兰电影一样的,但是这部影片有很多超越以往作品的地方。

首先,故事更宏大和主题更深刻!以往的诺兰电影,故事往往局限于几个人、一座城,未曾涉及庞大的世界观和哲学观;主题方面,大多是围绕人性的善与恶、社会的明与暗等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主题的挖掘,往往浅尝辄止,这也是诟病诺兰作品“只佩服不感动”的主要原因。《星际穿越》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改观,它的故事构架足够宏大,影片描述了地球环境恶化、粮食耗尽的末日情景,库珀必须通过虫洞到达其他星系,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新家园,以拯救家人以及地球上的幸存者。在主题上,影片要表达的有很多——大多数幸存者只注重农耕生活而忽略科学世界,诺兰似乎想通过宇航员库珀承担重任穿梭太空的行为来表达对科学的崇敬和追求;而以故事中以老教授为首的激进派试图放弃地球上的人类,在外太空孕育人类后代。从这点看来,诺兰似乎也想讨论生存和良知的矛盾。

其次,对“爱”的探索更深,让人感动!影片中展示了两位父亲对各自女儿的爱,库珀对女儿的爱,老教师布兰德对女儿的爱。这是“小爱”,都涉及到了人的私心的问题,库珀一直想赶快完成任务回家陪伴女儿,当发现无法无法完成自己也回不去了的时候接近崩溃,在五维空间中发给了女儿“stay”的信息;老教授布兰德知道地球即将灭亡,留下来的人类基本没有生存机会,选择让女儿参加计划必然有给女儿更大的生存机会的私心。说完了小爱说大爱。在库珀进入黑洞之前,布兰德乘坐飞船带着人类胚胎飞往Edmunds星球。一名弱女子,孤身前往完全一个陌生的星球,肩负种族存亡的责任,不由让人心生怜悯。刚才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库珀,毅然决定前往Edmunds星球支援布兰德博士,他不能让她孤零零地艰难求生。此时,诺兰想描绘的“爱”已扩展至人与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爱”。“爱”只是一个简单的字,但人类对爱的探索和追求却永远不该止步。诺兰选择用这个情节结束全片,实际上也是对主题的一种延续和扩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哲学境界。

《星际穿越》在诺兰赖以成名的“烧脑”元素上全面克制,不再挖坑“算计”影迷了,并且在题材的广度、内涵的深度以及视听元素的震撼程度三个方面,呈现出了全面的突破,这些就是我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诺兰电影的原因。很多脑子烧坏的脑残粉提到能否超越《2001:太空漫游》,我认为不能。这部影片没达到这么高的高度,诺兰现在也仅仅是个顶级的商业片导演。我相信诺兰终究会由一个顶级的商业片导演成为一代电影大师,但不是现在更不是通过这部作品,《星际穿越》只是诺兰通往大师之路的开始。

编辑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草泥马在奔腾 昨天看了IMAX,感觉挺不错。最大的感受就是............................................................................................................................................................................................................................................................................................................................................................................................................................................................................................................................................................................................................前方高能剧透..................................................................................................................................................................................................................................................................这是《三体》啊!硬科幻啊!高维碎片+面壁者+维德(只送小蝌蚪)+云天明童话+冬眠旅行全部呈现啊!看的我这三体粉丝激动不已啊!给女朋友讲不懂啊! 发布于 2014-11-13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zh feng 搞笑一下,突然觉得电影里面没有其他国家人,没有中国人,只有米国人依然自大的拯救地球,暴露了米帝邪恶的用心。像环球时报不? 当然电影很精彩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肉小包,我是肉小包。。。 一句话影评:爸爸去哪儿了?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老饕,超级电影Fan!主攻欧美方向,韩日无视~~… 能给没看的留条活路吗?

喔,我看过了,其实啊,这个故事是讲一个男人为了












------------------------------------------------------------------------------------------------------------------------------------------------------------------------------------------------------------------------------------------------------------------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汪未名,金融从业者,喵咪小法务

2014年11月12日凌晨2时54分,北京CBD万达广场万达影院8号厅(IMAX)4排14座。当Cooper的宇宙飞船航向Amelia所在的孤岛,画面全黑,电影终幕,我忽然想起一年以前通宵看完《三体》的那个夜晚,程心在《时间之外的往事》里,一件一件地记录自己的一生,漫长地,贯穿大宇宙始终的一生。


每当这个时候我才开始讨厌自己书读甚少,语言匮乏,感觉有很多话想说,临笔下来,却无从着手。


关于本片

现在依稀还能够记得一些,曾几何时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天文学家,致力于寻找地球以外的人类第二家园。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大概是在图书馆里泡《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卷)以及夏夜在南方的平顶楼上置上一张竹床,点燃一盘蚊香,裹着薄薄的毛巾被,瞪大眼睛盯着琳琅的星空为不时划破夜空的流星惊叹中度过的。彼时还对白矮星、中子星那巨大的质量啧啧称奇,比指甲盖还小的一块,居然几十万吨的轮船也拖不动;在太阳系以外,还有比太阳大得多得多的巨恒星;我们所居住的银河,只是猎户星云的一个小小旋臂。

我惊讶于书本里所描述的宇宙,却从未真正意识到这些都意味着什么。那个时候,我的宇宙,不过是脚下的小城,头顶的天。

直到岁月渐渐,才明白,Time is so bitch。

整部影片牵涉了很多科幻小说共同展现的话题,地球生存危机、宇宙殖民、时空穿越等等,所以看下来之后会发现《星际穿越》和众多科幻小说(如《三体》,《2001太空漫游》等)有非常相似之处。涉及剧透的部分不想描述太多,也感觉说不好,全片2小时34分钟并没有觉得很冗长,像一本绝美的故事画册,诺兰再度用他精湛的手法,讲好了一个关于宇宙和人类的故事。

谈一点人物形象吧。

马修的个人演技无须赘述,之前有过多部类型作品的演出经验也帮助他成功地塑造了Cooper这个集父亲与宇航员为一体的人物形象上,两个身份最后在“拯救”这个意义上实现了统一,STAY是为了拯救,出发也是为了拯救,说到底不过是为了那句“为人父母存在的意义,就是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未来”罢了。作为整个故事的主线人物,要整个说完简直没完,但Cooper这个末日父亲的形象,相信会影响其后一大批同类型影片的人物。如,三体里的罗辑(笑)?

看到阿福就觉得特别亲切,TDKR里头的戏份太少太弱,老头子还一度被谣传病逝,如今出现在星际穿越当中,愈发显老了,但演技依旧棒棒的。在揭穿谜底之前也是一直担纲着人类蓝图的精神导师角色,致力于解决爱因斯坦晚年未能解决的统一场问题,为人类的星际殖民计划提出了Plan A和Plan B两个方案。虽然最后临终时才透露出Plan A不过是自己给人类画的一个饼,带着悔恨和歉疚黯然离世,终其一生,也算是完成了其作为科(mian)学(bi)家(zhe)的历史使命,并为墨菲最后解开统一场方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女儿Amelia的交流不多,将Amelia送出地球究竟是身为父亲的私心还是其他什么也无从考究,但简单的言语里,父女亲情还是让人唏嘘。

女神感觉存在感弱弱的,跟马修相比演技还是稍逊一筹。唯一印象深刻的两个画面,一是在试图说服队友前往男友所在的行星系时,师从编剧诺兰兄弟毫无预兆地向观众们抖出关于“爱”的定义,话说确实觉得这段略显突兀,但是好在命题发人深省。人类的情感是自然科学没有办法完全研究明白的事物,爱究竟是什么,是未知世界或高维世界的莫名影响,还是某种不知名力量,谁知道呢。在不知道是什么却能够感觉到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相信它却对它心怀恐惧呢?也是不知道的吧。另一个画面是女神孑然立于新殖民地时,与我而言有一种程心的即视感。三体—死神永生里最喜欢的是程心这个角色,因为爱而软弱,因为爱而坚强。我不知道独自一人面对人类未来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但我想,在这方面,女人可能比男人更适合这个角色。

不是很喜欢墨菲。。。。

儿子很酷,坚强,固执,代表着末日时期坚守地球家园的那群人们。

同行的几个队友,编剧太狠心。关于这几个人高票回答中已经有不少描述了,觉得写得都很赞。


不得不提的是机器人TARS,用热词形容叫丑萌丑萌的,对话超级有趣,幽默度90%,擅长拿机器人三原则开自己的玩笑(表示文科生Get到这个点成就感满满),有周边的话一定要入手一个。


一些碎碎念

爪机待续….

发布于 2014-11-13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米佩弦,stop to meet death

大量剧透,慎重

诺兰的电影一向以恢弘的场面和雄壮的音乐来衬托情节的发展,在这次观影中,对他的这些技术方法是再次深刻体会。

影片在一群人的回忆中开始,叙述着地球末日的场景,主要是环境恶化,食物严重不足,社会已经不再需要太多engineer和pilot,需要更多的farmer能产生更多的粮食,这才是社会所必须。我们的主人公cuper就是飞行员和工程师,但是粮食不足,国防部和航天部都被取消了,他也理所当然的失业了,和他的丈人和两个孩子一起生活,妻子就没有出现,应该很早之前就已经去世了。

小麦由于枯萎病已经全部灭绝了,还有其他的很多食物植物都已经灭绝了,只剩下玉米,这是人类最后的希望,主人公的家所在的环境就像是美国西部,荒凉,经常会有沙尘暴。主人两个孩子,大的儿子17 8岁了,女儿10岁的样子,儿子很懂事已经能帮忙干活了,但是学校不让儿子去上学了,去当农民,儿子也没有什么怨言。女儿是一个很大stubborn的人,和父亲一样,

很执着。有一次他们遇见了一个无人机,这个东西在十年前就已经没有了,但是很意外的发现 ,似乎预示着什么。后来发现女儿房间的书架,总是有几本书会有次序的掉下来,女儿感觉像是莫斯码,告诉她什么,意外是个ghost,还有一次大风沙没有关窗户,却发现沙尘组成了一个二次码(1,0,1,0)不经意间发现了nasa的位置,他们以为nasa早就不存在了,原来他们还在秘密的用人类所剩无几的资源,寻找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有planA和B,A是寻找合适的星球,B是把人类的受精卵带出去,找合适宿主通过代孕的的方式延续人类的种族。

cuper在女儿不情愿甚至嫉恨中离开了地球,和两个天文学家,一个物理学家黑人,还有安妮海瑟薇(nasa主任物理学家的女儿),因为他们发现太空中有一个虫洞,他们可以快速到达另外一个星系,可能会找到适宜人类的星球,前面他们也派出去过一些人但是都没有了音信 。当他们以土星引力,利用弹弓效应到达了虫洞,一系列振奋人心的音乐和极具科技感的特性视效,突然眼前一亮,穿过了虫洞,一个异常新颖陌生宽阔的视野。同时他们收到三个信息,分别来自星球,一个在黑洞附近,也最近,另外两个较远。他们就决定先去黑洞这边,但是有个物理的相对性,在黑洞附近时间会很慢,他们留下了黑人,剩余4人前往,穿过一个个云层终于发现了地面,原来是一望无际的水,海洋,看见了一些飞机的残骸,海瑟薇本想带走有数据的红色的盒子,不想此远处迎来山一样高的巨浪,但是海瑟薇不想放弃,拖延了逃亡时间,在一个类似4个木桩组成的机器人(飞船自己带的智能机器人)的帮助下,安妮逃脱了,但是另外两个天文学家遇难了,并且延误了离开的时间,等他们大约停留了1个小时,或者更短的时间,离开了这个星球回到太空站的时候,已经过去了23年。燃料也不够了,他们只能选择去一个星球,(收到的信号)那里号称有有机物。

飞行船在云层飞翔,不经意碰到云边,竟然掉冰,这是冰云,佩服想象力吧。降落后一篇冰的世界,走了很远,找到了一个飞船,打开里面的沉睡仓,出来一个人,马特达蒙。一见面就哭,说这里表面是冰,冰下面是有机物,大家就留下来一起调查,看看实际情况。一次远行勘探expedition中,马特和cuper一起行动,黑人和海瑟薇留在冰球上的基地。走了很远,马特突然拔掉了cuper的通话器,并且把他退下冰谷,原来马特都是骗人的,这一切他只是想让人来救他,因为冰球上真的什么都没有。黑人被马特的炸弹炸死,安妮救走了cuper,此时马特已经开展飞船前往空间站,只是在一次一次的对接中,失败,马特失去了耐心,要手动打开舱门,突然强大的气流将飞船吹翻,也撞坏了空间站,使空间站飞速旋转,此时马特也遇难了。cuper凭借高超的架势技术成果和高速旋转的空间站完成了对接,用仅剩的原料前往最后的一个星球。中间采用黑洞引力,弹弓效应,甩掉其他连接部分等等智能机器人出的方法,一层一层的剥掉了空间站的其他的部分,甚至cuper让自己的飞船也离开了安妮,掉进了黑洞,使安妮离开了黑洞,前往目标星球。

此时镜头基本上都cuper身上,显示他在黑洞巨大的引力作用下,各种反应,最后在一下飞速飞过的亮点中昏厥过去了,再醒来就显示要弹射出机舱。突然来到一个各种方方块块的地方,一个五维的空间,从中看到他的女儿,但是三维和五维不能穿越,他就尽力在三维空间里创造一些迹象来和女儿交流,比如用摩斯码推掉书架上的书,比如利用沙子代表二位进制来告诉一些事情,甚至通过手表(cuper离开女儿时,留给女儿的)表针的走动(摩斯码)来告诉女儿一些事情,甚至是物理一些理论进展。后来cuper在病床上醒来,医护人员告诉他他已经120岁了,她女儿两周过来看她,他们在木星附近建造了一个空间站,来延续人类种族,并且她女儿已经是和爱因斯坦媲美的人类的救星级物理学家。就是归他的那些代码。女儿比他要老的多,马上要过世的样子,她说,你不应该看着你的孩子去世,你应该和你的时代的人在一起。cuper就坐上了飞船,飞往安妮海瑟薇的星球,这是显示安妮的星球,她摘掉了所带的呼吸罩,近处也有了人类的踪迹————完结字幕。

片中感动震撼的几点:

1. 沙尘暴,场面非常宏大,跟真的一样,诺兰一贯的大手笔。

2. 智能机器人,类似于黑色的4个方形柱子,但是两边的两个柱子都可以从中伸出折叠的手臂,中间有两个显示屏,很强大,很智能。

3. 关于太空的表现,很真实,很震撼,尤其是飞船对接、失重、黑洞、虫洞等等,都让人叹为观止。

4. 对这些相对论的太空理论的解释、虫洞,都通俗易懂,就是不知道科学性怎么样,虽然我也学过一点相对论,惭愧

5. 太空站在空中旋转可以产生重力

6. 对五维空间的描述,突然理解后(震撼的哑口无言)

还有很多,只是有点吵,后天再说吧 发布于 2014-11-1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看见马特达蒙以后可耻的出戏了。。。 发布于 2014-11-1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胡波 满篇科学错误的好莱坞主旋律--一个满身肌肉的壮汉在一(两?)个美女科学家和一队会在合适的时机去死的酱油的辅佐下拯救世界故事--的科幻大片。

无耻的坑了我11欧票钱。 发布于 2014-11-14 3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小饭 那啥,最后安妮海瑟薇找到的edmunds适合人类居住,成了未来人类的奶妈,这难道不像我国传统神话女娲的故事吗 发布于 2014-11-1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iLeenHow,chrome是世界上最好的浏览器 下午刚刚看完,这是科幻与亲情完美地结合!并且把很多科幻小说里面描述的东西弄到了荧幕上,实在佩服诺兰的想像力!片中很多地方致敬了太空漫游:
永恒号穿越充满星星像玻璃泡的虫洞,致敬2001太空漫游中鲍曼进入黑色板块时大喊:天啊,这里充满着满天星斗!
Cooper进入黑洞后在超立方体空间内向女儿传回解开引力方程的相关信息,致敬2010太空漫游中鲍曼成为超越肉体的生命形式后向太空探险的人类传达预警信息
Cooper被超立方体空间抛出后在土星轨道附近被人类太空船搭救,致敬3001太空漫游中普尔遗体在太空中漂泊百年后被人类飞船找到并救活
还有超立方体空间给人的感觉就是三体里的高维碎片!!!
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难懂的地方,本学渣只记得高中学的一点相对论知识,看过《三体》《太空漫游》,书中类似的概念场景被诺兰大神变了出来,真的非常爽! 编辑于 00:22 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天天 画面很不错,尤其第一位答案的解说,原来这么硬核,诺兰团队很敬业。
好在多年前喜欢在NASA的官网上拉任务图片,所以也没被吓到。

提升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是诺兰明白了,以现有人类电影科技(经济可承受范围内),像盗梦那样古装、现代、战争、东瀛、美帝等等多场景贪多嚼不烂,不如这样一门心思雕琢来得精致。

跟盗梦比起来,概念更酷炫了,故事的壳愈加精美(诺兰啊,我看你下部片怎么办,返璞归真原生态?)。

叙事手法就是典型诺兰“不插叙不倒叙就不算拍电影”,不知是不是盗梦被说难懂,这次操作得中规中矩,比盗梦还要精炼。
单说叙事手法,还是觉得《致命魔术》《追随》《记忆碎片》是排诺兰作品前三的。

总之绝对值回票价(苦B五线城市只有Xland没IMAX。。。),暗黑骑士后诺兰的又一高峰,没看的赶紧去看吧,甭犹豫了~~~ 发布于 2014-11-1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月华流,十年生死两茫茫 片中的科学理论我不懂,不过剧情我看到一半就猜到了结局。片中透露太多有意无意的线索在提醒观众那个幽灵是谁。
其实这电影能拍成3D的就更好了,恢弘的宇宙用2D电影来表现确实不够完美。 发布于 2014-11-1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周灵钧 **,我看时间简史有逼格的东西,都让这电影普及完了。 发布于 2014-11-1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爱大鱼,学生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十分失望,其实我对这部电影是有期待的,主要是网上如此多的赞美,豆瓣上还被顶到了9.3分。实在不能理解。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他没有创意,剧情和很多场景都让我感到熟悉,穿过黑洞回到过去,地球要毁灭了,人类去找寻新的根据地这些,太多的科幻小说都描述过了,而飞船被装毁,进行对接那块,直接让我跳戏到地心引力,而宇航服和飞船的造型都让我想起2001太空漫游,主角飞进黑洞那段我都感觉他要变成星孩了。
而一部科幻电影没有好的创意和构思基本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无论他的配乐和画面多么优秀,它都不是一部合格的科幻作品。更提不上有些人认为的“伟大”了
看到这么多赞美这部电影的答案 实在忍不住吐个槽。 编辑于 2014-11-1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番茄扯蛋,我好像一条狗啊 感觉是和谐版的三体 发布于 2014-11-1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海阔天枫,日语 经济 航空 自贸区 《星际穿越》——难得一遇的好片。
1、和《致命魔术》类似的是片末所有伏笔都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2、外星场景真是赞。
3、拯救人类的,也许是人类的“爱”。但是,善良的高维度生物或者未来的高科技才是真正的掌控着者。
4、地球是人类的襁褓,但是人类不能一直待在襁褓里。 Race for the Galaxy

5、想开车去郊区,看看银河。 发布于 2014-11-1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孙竟,专控萝莉 20 年 我看的时候倒没怎么纠结不科学的地方,只是觉得有两处感受很赞:
各种超重和失重,让我想起游乐园里跳楼机的感觉,特别是跌入黑洞的时候。进入太空后,突然把所有背景音乐/音效都关了,那种静谧的感觉太贴切了。发布于 2014-11-1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硕鼠 真的没人想吐槽这个机器人的设定么!!!这究竟是算有创意还是缺经费啊我去。。。。。
--------------------------------------------------------------------观后感之“银幕机器人发展史节选”-------------------------------------------------------------------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柯里昂,知乎上最受欢迎的答案模式之一就是颠覆大… 应该是年度最佳科幻了,相比之下前两天感觉还不错的《超体》现在看来简直是小学生级别的了,还有观看过程中总能跳到《三体》的设定:休眠,新人类,逃亡主义者+面壁者阿福,高位碎片等等,三体电影版就这么照着拍就行了。唯一的反派有点太弱智了,还有最后的五维空间非常符合我的想象,绝对的视觉奇观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王英伟,媒体/足球/数码/电影/音乐 我是跪着看完的首映。电影结束,有掌声响起,包括我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不剧透,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Roger Zhang 我就一个评价:好。
PS:中国什么时候也能拍出类似的片子?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凡俊磊,Und wieso ? 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跌入黑洞之前,另一个部分是跌入黑洞之后。
据说如果一个人跌入黑洞,会分出两个视角,作为这个人本身会一直跌落,但是外界貌似会看到他保持跌落瞬间的状态。所以以此为分界划分为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科幻故事,主要是plan A和plan B计划,plan A从来都是一个幌子,plan B本来还有成功的希望,但是因为人类的劣根性,终于还是失败了。主角the Hero跌入黑洞了,布兰德有可能带些三百个受精卵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但是考虑到导演的悲观特质,我认为这并没有发生。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尾就是人类残忍地灭亡了自己,所有人都是失败者。
另一个故事就是关于大爱无疆的正能量故事了。the Hero跌入黑洞没有挂掉,还莫名其妙地进入了五维空间。这个五维空间跟地球有一个连接点,这个连接点是the Hero女儿的房间。the hero能徒手击落书架上的书籍,能徒手控制这个房间里的重力,能精确控制秒针的运动。the Hero抛弃下来的女儿somehow成了天体物理学家/宇宙物理学家,并借助秒针传来的信息获得了理论上的突破。然后人类在土星附近建立了圆筒型的掩体。the Hero回来时由于相对论他的女儿已经是百岁老人了,不过总算回来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然后the Hero开了一架航天飞机去寻找new home以及在那里等他的下一部的女主角……
两个故事你总要选择相信一个,你选哪个?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李达达 先贴两张图
看之前的评论有人提到诺兰在硬科幻外壳下讲了一个非常庸俗的故事,这点我无法苟同。与《2001》相比,诺兰并没有在形而上的思考走得更远,相反,诺兰还是把焦点放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涌动,在广袤无垠的太空中,维系渺小个人间的最基本纽带以及维系个人存在的基础支撑。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影片前三十分钟可以看做是诺兰对本作世界观以及未来人物行为动机的交待,工业水平的倒退(核磁共振机早已消失)、食物的严重短缺(数种作物灭绝,植物疫病的肆虐)、自然环境严重恶化(沙尘暴经常性来袭,ps:我在棒球场上看到了New York Yankee的字样...)etc.种种问题为拉撒路((Lazarus)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必要而合理的解释。
Cooper在影片最初就展现了他与其他人不同的特质。作为一名前NASA宇航员,数年前的飞行事故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梦魇。平时作为一名工程师和农民的他心中仍留有对人类过去辉煌科技成果的怀念以及对探索未知的渴望。这一点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女儿Murphy,使得天资聪颖的Murphy多年后能继续Brand教授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此时Tom因成绩问题无法升读大学,女儿与儿子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就像片中的人类一样,面临着命运的抉择,是选择死守家园,苟延残喘,抑或是向太空深处进发,另觅居处。
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候,我们必须直面自己的处境,作出可能痛苦但却最有利于自己的抉择。壮士断腕,莫过于此。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科幻电影的魅力来源于其所呈现出的非常想象力和与此带来的非凡视觉景观。某种意义上,技术表现力也是评判一部电影的重要标准。而星空,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象,也最容易被搬上荧幕。从《2001》到《星际穿越》,我们可以看出电影特效几十年来的巨大飞越,从暗夜中星球边缘反射出的模糊光晕到清晰明亮的土星环带。唯一不变的是当我们仿佛置身于无边黑暗时所感受到的孤寂,绝对的安静,周围的一切都冷却了下来,剩下的唯有心脏的脉动。越是重提康德的那句经典名言,我们就越会惊叹星空这一主题在电影宏大叙事中所产生的强烈对比,荧幕上的星星似乎都染上了神圣的光芒,静待人类的朝圣。借助飞船和虫洞,Cooper得以穿梭于星际之间,空间的巨大尺度无法阻止他的前进与对女儿的思念。当我们在漆黑中见到反射出白光的Endurance号时,不单只会感到对星空的敬畏与自身的渺小,更会产生身为智慧生物的强烈自豪感。星际之间,荧幕两端,超越理性的力量联系着我们,推动着我们前进。正如狮子不应该被囚禁于牢笼,人类也决不能被束缚于地球上。如Cooper所言,我们应该是explorer,而不是care taker。


因果律是涉及到时空改变的电影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情节之一。影片中Cooper在结尾跌入到了由未来人类所制造的五维空间中,因为时间已成为可量化的实体,所以他可以自由游走于位于任何时刻的女儿Murphy所居住的阁楼。并可通过引力波在特定时刻传达信息。这种环状时空的设定我们已屡见不鲜,像《十二猴子》和《终结者》系列便与此同宗。人物的每个行为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自身最初的举动由自身的结果所决定。但是诺兰野心不止于此,他想要超越时空的限制,为人类最真实温暖的情感和守候在宇宙中找到一席之地。Murphy一直没有放弃父亲将会等候她的信念,她最后的灵感即是来源于最初和父亲在一起的美好回忆。而Cooper也一直在等待着回家的机会,最后他正是通过影响自己和女儿在日常相处的点滴最后指引女儿解开了公式。在各自的时空中,父女两人携手进行着挽救人类的抗争。

我之所以将这三幅镜头并列(最下方图片出自《2001》),是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就和电影中所描述的维度概念一样,电影中的设定除了是为情节服务,还要服从于视觉效果。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况下,我们期望得到最高的还原度。但有时受限于客观条件,电影无法在各方面做到尽善尽美。这是我们就应该问自己,究竟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对科幻片的热爱。是绚烂的视觉效果,还是严谨的科学理论?是发人深省的命题,还是流畅的叙事结构?我认为,如果回归本源,那我们追求的都应该是对头脑中旧有观念的合理冲击。通过借助影片中所提及的概念和影像呈现,好的科幻片无一例外都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某些影响。这也是为什么《阿凡达》故事俗套却扔青史留名,令观众趋之若鹭;《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全无特效仅靠剧情支撑确依旧好评如潮的原因。过度地纠结于某些细节可能会使我们丧失对全局的整体把握。(关于影片中黑洞和虫洞的具体科学依据请浏览知乎相关问题答案)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人类未来的命运是什么,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思索着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时,我们总是难以抗拒引力的诱惑。片中Tom长大后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并拒绝让自己的妻女离开避难,正是地球上一部分人的写照,也是和Cooper自身一个强有力地对比。不可避免衰退的旧世界与崭新的太空殖民未来,古老的农耕作业与尖端的航天科技。Cooper成长于这片田野,但最终踏入了群星之间。猿人从只会简单工具,进化到进入太空时代的智慧人类。伟大的开拓是进化上的必经之路,总有一天,垂暮之人会发出他的最后一声怒吼,化作一团火焰,照亮整片天空,为后人指引前进的方向。当Cooper获救后参观空间站,看到熟悉的棒球场和原样复建的家,温柔地用指尖摩擦饭桌,试图撮起一簇黄土。当Cooper探望Murphy后得知Amelia还在一人孤单地在异星上守望着营地,准备前去救援。这时我们才能更深地体会到片名的含义:无论距离有多么遥远,love 始终能 interstellar.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藩王黎 这部电影披着科幻外衣表达一个主题——爱能穿越时间和空间。节奏满分。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月目叫兽,学无止境 既然你们这么喜欢星际穿越,那我来黑一下吧。
首先还是要感谢一下诺兰的,把黑洞研究到发paper的程度也是蛮拼的。这证明了导演并没有像《超体》那样拍脑袋嗑药胡编,黑洞部分的真实性和严谨性以及可看性还是有保障的。放心,绝对值回票价。

只是,您一心考虑虫洞黑洞以及大头土星了,特效上的功夫下得太深,忘了剧情上也得编匀才行啊。

私以为剧情上有一点不妥之处,这一点就想一块积木,虽不起眼,但拿掉了就会导致整个逻辑大厦的倒塌。

先来看一下剧情吧:近未来,地球庄稼得了枯萎病,金坷垃也不管用,无奈人类得去外太空寻找家园。后来经过重重艰难险阻奇幻之旅,男主最终拯救了人类,全剧终。

疑点来了:后来庄稼怎么能种了?

我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许久,因为导演一直没给解释,于是我一直在纠结。

当飞船穿越虫洞时,我:庄稼都枯死了,他们穿了也没用啊。

当飞船降落在冰冻星球时,我:庄稼都得病了,他们建立殖民地也没用啊。

当男主落入黑洞时,我:庄稼。。。

啪!

同行的基友:你tm烦不烦?要么闭嘴要么滚!

一位杰出的中国植物学家,袁隆平第二,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中。以后中国没有达到亩产万斤都赖我这基友吧。

最后人类解出了方程,建立了亚洲空间站(对不起穿越到三体了),人类把庄稼种的满坑满谷了,我满怀期待的等着导演的解释,于是,影片就,结,束,了。

wtf?

庄稼呢?为啥枯萎病好了?受了太阳辐射变成神奇四庄稼了吗?男主在cube中顿悟出高维庄稼了吗?人类向外星人求种,外星人发番号了吗?导演你别现在就放cast啊,给个解释啊,导演,导演。。。

我理解导演为啥要把枯萎病这个概念加到太空拓荒的片里去。无非是制造紧迫感呗。人类大限将至,你们这帮拓荒的别磨叽,赶紧麻利的侦查,全体人类还等着移民呢。只有这样,双生子佯谬,沧海桑田在影片中才有意义。否则地球人对待星际殖民者的态度就像美国拓荒中东海岸的人对待西海岸的人的态度一样:你掏你的金,是死是活由你,干我鸟事。黑洞旁边时间变慢?慢就慢呗。反正我们也不着急,地球上的日子过得挺舒服,你们慢慢拓。

如果电影缺了枯萎病这个限制时间的因素,可能只会触及到那些“星辰大海”科幻死忠的G点,而与大众无关了吧。我想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还有人会说:建那些宇宙拓荒的飞船有什么用?山沟里的孩子都吃不上饭了。

只有到了人类危急的关头,才会发现航天的好处吧。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导演没有必要用枯萎病这个东西制造紧迫感啊,得不偿失。你最后不解释一下枯萎病怎么解决了,就让我这种看电影较真的和与我一起看电影的人都很不爽。你要是解释了。。。

那你就完蛋了!

这片就该改名为《生物学家拯救地球》了,就没nasa和黑洞什么事了。

导演完全可以用一些不可抗力来制造紧迫感嘛。比如50年以后地球爆炸,50年以后一颗大陨石要撞地球,50年以后太阳风暴大爆发等等等等,用这些理由唯一的缺陷就是人类会不惜一切代价点航天的科技树,前半个小时对反智运动的思考没有了,但是,没人会在乎前半个小时的,对吧?

因此,在经过我一千二百字的关于庄稼枯萎病问题的讨论之后,我给大家的观影结论是:

别去想庄稼和枯萎病的事。

就像《盗梦》里说的那样,别去想大象。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许卓,声名水上书 星际穿越与基地(剧透)

Cooper-第一发言者

首先,Cooper的身份很巧妙,他是个农民。这个看似不重要的细节对应了《第二基地》中第一发言者普瑞姆·帕佛的身份。

基地系列中,普瑞姆·帕佛用一个伟大的计划保住了第二基地,本片里Cooper也拯救了地球上的人。帕佛最重要的棋子就是艾嘉蒂娅·达瑞尔,那么谁是Cooper的艾嘉蒂娅呢?

Murph-艾嘉蒂娅

没错,她对应的就是艾嘉蒂娅。鬼魂是她注意到的,坐标是她没关窗找到的,她是伟大计划的开始,最后真正拯救世界的是老爹,但所有信息都是通过Murph传递。《第二基地》里有这样一段:“这种想法必须由那个小女孩——艾嘉蒂娅——提出来,而且除了她的父亲之外,不会有其他人注意到这个情报。”巧合吗?!

老教授Brand-谢顿

个人认为这位才是大boss,PlanA和PlanB可以看做第二基地、第一基地的建立。老教授真的是在欺骗世人,拿PlanA做幌子吗?我认为他一直都在努力让两个计划全部成功,并且尤为重视PlanA。注意那首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白昼将尽,暮年仍应燃烧咆哮;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没有光的地方,他早就知道Cooper会落入黑洞!我甚至怀疑他知道穿过黑洞是什么:谢顿说过,第二基地位于“群星的尽头”,穿过黑暗之后回到原点,答案就在地球上!

Mann-骡

可以说Mann是拯救人类计划的最大威胁。他是13位先驱中最优秀的一位,却毫无牺牲精神,只想着自己能活着回去,为此他伪造数据,抢夺飞船。而骡同样是孤身一人,拥有强大的控制力,欺骗身边每一个人。当然,这二位都不得善终。

Tars-机·丹尼尔·奥利瓦

Tars对Cooper一路走来忠心耿耿,同生死共患难,关系堪比幽默版的阿福和韦恩少爷啊!这里不得不提一个细节:Tars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它甚至早就觉察到了Mann的小动作,因此Tars不可能不知道Cooper已经事先做好牺牲准备让Amelia一人独自完成PlanB。可是他为什么会违反机器人第一定律坐视不管呢?因为这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最后希望了,Tars领悟出了机器人学第零法则: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整体受到伤害。

脱离第一法则的影响,进而开始为整个人类的未来而服务,就像活了两万年的机·丹尼尔·奥利瓦一样!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冯正阳,渣渣的电影学徒 要把当今最前沿高端的科技影像化为人人都能看懂理解的东西,更要照顾到叙事,让它为故事服务,而不是凌驾于其上,被它牵着鼻子走,在打造一个全新的宇宙观与平衡叙事之间我相信诺兰已经做到了最好,但是成也于此,败也于此。   
因为这部电影必须要在科学上站住脚,而且让观众能够跟上导演的思路,诺兰花了不少的镜头在这上面,所以必然在故事上做一部分牺牲,这使诺兰的叙事打了折扣,框限住了诺兰最擅长的多线程叙事,现在具体分析故事。

  【三条时间线】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三个时态全部相较于我们跟随的Cooper等人接任务和做任务的这条时间线,即故事的主叙事线。   
   电影一开始就明确的给出了两条线,并且直指了故事的结局。   
   第一条--未来时态。   
   这一条是由几个老人的回忆录引出的,“沙尘暴”“种田”。这部分的第一个镜头一出来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太像科教片的片段了(感叹一下诺兰真是拍什么像什么),于是立刻想到了这是影片走向的重要信息,也就是说,无论故事进行的如何曲折,主人公如何看不到希望,这必将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但是我们能猜出来的是结局,猜不出来的是由于观众对于宇宙科学的无知而无法预测的未来形态到底会以怎样的形式存在。明白了这一点,曾经抱着的巨大观影期待就降低了。因为我个人想看到的,是诺兰给我们呈现一个雾一样的故事,不到最后一分钟你永远不知道的结局。   
   而这也是诺兰这部片子不同于以前他的任何一部电影的地方,他上来就告诉了我们结局,观影中,你只要顺着他的思路走就可以,不必要像看他其他的作品时,需要不断的思考,从一堆线头中理出头绪。你需要做的,仅仅是理解各种理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叙事上打了折扣,这部电影失去了解读故事的乐趣,我相信也流传不了“过度解读”的文章,因为故事线太清晰了。   
   第二条--现在时态。   
   这条作为整个电影的主叙事线,也是观众跟随的一条叙事线,从马修饰演的Cooper和安妮饰演的Brand等一行人离开地球开始,这条线又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主讲太空,另一部分主讲地球。这两条线最终融合--“年轻的”Cooper与见到了“老年临终”的女儿Murph 。   
   故事情节看过的都知道了,也没什么不好懂的,我就不再重复了,主要写写现在时态主打的两张牌,一是亲情,二是硬科技。   
   之前有媒体称诺兰的作品感情线太弱,这一次诺兰简直就是把感情按着打,对父女情下了大功夫,而影片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效果也令人满意。当然这也少不了汉斯·季默配乐的功劳,这个在后面会再说。  
   关于Cooper和Murph父女情这块,说一个细节,Cooper和Murph告别后独自驱车前往,满怀期待的掀起毯子却发现没有女儿的身影,转头泪流满面,配上寂寞哥的音乐,无数观众开始默默擦眼泪。   
   《星际》上映前为保密而取名“给佛罗拉的信”,佛罗拉是诺兰的女儿。诺兰之前的作品假名还包括:罗伊的初吻(《黑暗骑士》)、奥利弗之箭(《盗梦空间》)以及马努斯·雷克斯(《黑暗骑士崛起》),这些也都是他孩子的名字。其实我比较好奇诺兰一共四个孩子,现在名字都用过了下一部会起怎么的假名。   
   说个题外话,诺兰的很多电影都有一个关键词--亡妻,《记忆碎片》中老婆死了,《致命魔术》中两个老婆都死了,《盗梦空间》老婆也死了,《蝙蝠侠》中虽然没成为自己的老婆但是第二部她也死了。《星际穿越》呢,没错还是死了。不知道作为诺兰的贤内助兼制片人的艾玛·托马斯怎么看待他丈夫的“亡妻”情节。   
   关于科学顾问这方面,诺兰请来了索恩助力,作为霍金好友的索恩是当今世界上研究广义相对论下的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领导者之一,片中给出的有史以来最为真实的黑洞模拟由他创作模拟,按照索恩的说法,这个模拟的数据够他发表两篇论文了。很多评论者也因此盛赞这是“最科学的科幻电影”。并且霍金出席了《星际穿越》的欧洲首映礼。   
   当然啦,这还是有错误的,具体的附上果壳的链接(有剧透)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article/439479/

   第三条--过去时态。   
   这条时间线的出现是在最后的可触时空(五维空间)的立方体,Cooper推动女儿卧室的书和控制手表给过去的女儿发信号,传达信息。   
   这一时态就是重复我们跟随的现在时态,但是这第三条更侧重一些细节,把它们单摘出来讲,以完成解惑答疑的任务。   
   影片开始抛给了我们几个包袱:为什么Murph的房间会有古怪的沙子排列方式,为什么引力会在这里变乱,为什么Murph会从书的排列上推出“stay”,为什么以及是谁选择了Cooper去完成这项任务。影片开始给出的答案是“they”,把所有这一切推给了“they”,这样一来观众就更迷惑了,这几个包袱构成了一个更大的包袱--“they”是谁。   
而这一段与过去“对话”的过程,就是解谜的过程。告诉我们关于“they”的who、why、how。
还是那个感觉,讲的太多了,失去了自己推理的乐趣,要是能适当的做做减法就好了。
   在这一段中,诺兰分别用了环形叙事和平行叙事将现在与过去,现在的太空与现在的地球串了起来。环形叙事中,影片开头的一些细碎处成了这一段的主角,这一段一出来,立刻让我想到了同样手法的昆汀的《低俗小说》,不知道诺兰是不是受到了他的影响呢。平行叙事就无须多言了,这是诺兰最擅长的叙事手法,多线程叙事。   

  【三条时间线的交叉点】   
   未来与现在的交叉点--  
   第一个是Murph书房中沙子、书本的排列方式。第二个是Brand与未来已经完成任务的Cooper隔空握手。第三次是Cooper到达未来时态所建构的五维空间。   
   现在与过去的交叉点--   
   第一次是Cooper在五维空间给过去时态的女儿传送信息。第二次是Cooper完成任务后返程过程中与过去时态的Brand握手。   
   写这些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问题:Cooper是被未来时态的人类还是现在时态的人类救的,他见到的是未来时态的女儿还是现在时态的女儿。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明白一点:在《星际穿越》中,不存在平行时空,也就是说,不存在多个时空,只有一条时间线,这个时间线由未来现在过去组成。明白了这点,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影片提供给我们了几个信息:   
   1、再见Murph时,Murph是百岁老人而Cooper依旧是中青年。   
   2、Brand也是中青年。   
   如果是被现在时态的人救的,说明Cooper和Brand所处的地方都存在时间扭曲(且扭曲的程度差不多一致),而这时正确的,因为在一条时间线的情况下,现在和未来融合是不可能的。如果说Cooper和Brand的时间都不存在时间扭曲,那么说明是被未来时态的人救的,但是只有一条时间线,不可能存在时间线本身的自我跨越融合。   

  【镜头】   
   “他在视听语言的细节上存在问题。单场戏内,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剪辑节奏经常拖沓,有不少累赘镜头。有时候他喜欢用呆板乏味的对话来推进故事,对白也缺乏神采。”--magasa。与之相对的,大卫·芬奇对镜头的语言和画面语言的要求近乎于苛刻,一条拍上百十来遍都是经常。诺兰的镜头语言弱,但是叙事强,这次在叙事也打了折扣的情况下,前者的毛病就更突出了。   
   《星际》里长焦镜头很多,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段Cooper和父亲在屋外聊天,父亲的镜头还好,有一个小前景,作为中景的人物清晰,背景也没有那么模糊,但是Cooper这边除了人别的全看不见了,倒不是说他这样有什么特别的不好,就是浅焦的太厉害了,人物和背景的关系不清楚。   
   还有就是很多对话的镜头诺兰采用的都是简单的正反打处理,其实可以做的更细致一些,在这上面多下点功夫。   

  【汉斯·季默】   
   寂寞哥的配音对《星际穿越》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这一次的配音比《盗梦空间》那次还要震撼,对寂寞哥只能用佩服两个字形容了。   
   《星际穿越》是汉斯·季默的第五次合作(Batman Begin、TDK、Inception、TDKR、),而这一次是这样的--我能说的只有这些:在我开始之前,也就是今年一月份的时候,克里斯跟我说“汉斯,我会为你写一页纸的文字,然后给你一天时间,你只要把这页纸带给你的任何想法都写进音乐,无论是什么。”“那页纸和电影一点关系都没有……准确地说,克里斯那天写下的东西,或者说他希望从我这得到的东西,更多是关于我自己的故事,而非电影情节相关。他真的深知如何触动我的内心(get under my skin)。这就是我们之间的游戏。”   
   影片出来以后汉斯也根据需要做了修改,最终成品我们也看到了,电影与音乐无缝贴合,相得益彰。   

  【其他】   
   1、铺陈冗长,这点想必大家都意识到了,诺兰把一切交代都太细致了,三小时的片长对一般观众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   
   2、这次的《星际穿越》和以往诺兰的电影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多了不少的英式幽默,这在之前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3、诺兰对胶片的偏爱,对能实拍能用模型代替就坚决不用数字特效的坚持,大家都清楚,我就不多说了,单说诺兰坚持用2D不拍3D,真是良心啊。在我看过的多部3D作品中,除了字幕有明显的3D效果,整部电影能挑出来一两个效果极强的镜头都是不易,更何况不管是3D眼镜或者镜片简直就是对近视眼的摧残。带久了压得鼻梁疼,带隐形的话盯着银幕久了眼镜又干又涩。   
   4、对诺兰有所了解的影迷都知道,诺兰崇拜库布里克,《星际》中的塔斯就是对《2001太空漫游》中无处不在的黑石碑的致敬。   
   当然诺兰和库神二者是有着明显区别的。总是考虑诺兰会不会成为新时期的库神在我看来是没有必要的。二者走的全然不是一个路线。像《2001太空漫游》,库神表达的个人化的东西非常多,思想境界太高,我相信敢声称完全看懂的没有几个,《2001》中,库神有种“我自己玩爽了就行,管你懂不懂”的感觉...   
   而诺兰自2002年的《失眠症》与华纳兄弟签约,正式打入好莱坞,他再怎么是好莱坞极少能够坚持自己的风格,不为商业化低头的导演,也必然要照顾到观众,这同样也是为什么许多诺兰的忠实影迷最喜欢的是记忆碎片(2000)和追随(1999)。   
   至于《星际穿越》上映后大家都在讨论的问题--诺兰离封神还有多远,我个人觉得诺兰能封神,但不会因为《星际穿越》,《星际》是诺兰对宏大宇宙题材的尝试。事实证明他降服了这只大老虎,但是并非完美,何况《星际》的宏大题材必然要求对宇宙观有个精确细致的表达,这框限住了诺兰多线程叙事的构建。


   以上纯为零点首映的一刷感受,观影中既想好好享受影片,同时又想抓住每个镜头的运用和作用,还想细细品味汉斯·季默的配乐,大量信息一齐涌入,必然导致哪个看的都不准确,写的估计错的地方也不少。明天二刷回来补充修改。   
   最后,强烈建议看IMAX版,配和着杜比全景声,它们所带来的震撼感,绝不是DMAX,POLYMAX以及普通银幕所能及的。  

  附:私人对于诺兰的感受。
   看的诺兰的第一部电影是《盗梦空间》,那时才大一入学,《盗梦空间》给了我完全不同于之前看的所有电影的观影体验(当然那时候看的电影也少),从此爱上所谓“高智力”电影;大二时看《记忆碎片》,因为之前先看了翻拍它的《未知死亡》(当时还写了一篇文章骂它),对这部电影佩服至极,大二那年也看了《蚁岭》,虽然才2min但是印象相当深刻;大三下学期时看电影才开始注意导演,某天无意间忽然发现它们全部出自同一个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当时的震惊和开心无法用言语表达。大四一年在准备考研的时候陆陆续续的看完了诺兰全部的作品,毫无意外的,全部喜欢(当时看《失眠症》直接导致我跟主角一样,连续4、5天的失眠)。   
是真的喜欢诺兰,所以愿意一个人跑去看零点场首映场,凌晨3点放映结束后自己独自回家,愿意一个字一个字的码出5000多字的长文(毕业论文都没这么用功,这也是我写过的最长的文章)。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是诺兰的脑残粉或是疯狂的诺吹,也真的觉得盲目到看不见诺兰的缺点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二刷过后update============

1、先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关于Cooper到底是被现在时态的人救的还是被未来的人救的,电影里在Coopr和Brand在经过黑洞时Cooper说了一句话:我们这个动作花了50多年的时间。
好了我去面壁了。虽然我没推理错但是当时竟然忽略了这么重要的细节导致给自己添了这么个麻烦。
2、画幅。今天看的时候发生有的镜头是填满整个IMAX屏幕的,但是大部分的有黑边的,一般到了大场面就满屏,问了好几个大牛,回答如下:
问:今天看的时候发现有的镜头是填满整个IMAX屏幕的,但是大部分的有黑边的,求解为什么。
桃姐:满屏是IMAX拍的,别的不是。
KTV:有些是IMAX有些是宽荧幕。
掘地:满屏的是IMAX,黑边的是35mm。
问:那IMAX是用70mm胶片拍的么
桃姐:还木有回微信
KTV:底片也是35mm、70mm都有。
掘地:特制65mm胶片拍,70mm放
3、强烈谴责最后的字幕竟然把寂寞哥的名字打成了“翰斯·季默”,八一厂字幕的字体做的怪怪的而且还特别大也就罢了,名字都打错了,不都早就统一翻译成“汉斯”了么。
4、再次对寂寞哥的配音佩服的五体投地,《S.T.A.Y》太好听了,一边听着《星际》的OST一边写这个很享受。
5、零点场那场上座率70%,这次到了90%。
最后实在是忍不住吐槽一下,观影人群的素质让人气愤,手机不打静音来了电话还接,开场有20min了还有走动的。观影中不断有人在说话,《星际》里有好几段是没有加任何声轨的,让观众感受太空中没有一点声音的效果。看零点场的时候真的体验到了零声音,那种静谧让人享受,今天下午这场...多少张嘴巴在同时说话,替诺兰感到委屈,他顶住片方的压力不加任何音轨,结果被低素质的观众毁了 编辑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刘城宽 前几天去看《星际穿越》的首映场,看完之后非常失望。开场前和在电梯口遇到的妹子聊得很开心,约好待会出来见的,看完之后我那呆逼朋友非要拉着我争论自转重力,黑洞引力场和多维量子态,妹子们在旁边听了半小时然后打车走了,真是太失望了啊,我就想知道多维空间里的人是以量子态存在的吗?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叶磊,憩于理性,行于热情 二本狗弱弱的问一句,那段五维空间最后讲的是未来人类造出来拯救过去的,还是那个老问题,如果人类都要灭绝了,哪里来的未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可能其他地方有解释,各位能帮忙启发一下吗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正在看,有时候觉得科幻片比恐怖片更让人觉得恐怖。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Tatami Galaxy + Steins;Gate
没啥新意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剧透恐惧者请绕行!

关于整个时间线,我的理解是:未来的人类,也就是Cooper所说的us,就是Plan B被送出地球的受精卵孵化出的人类,而关于Plan A,最初根本就没有Plan A,地球人没有逃离地球。跃迁到五维空间的未来人通过控制引力,在三维空间里埋设虫洞,在黑洞里建造五维超立方体等方式来试图拯救过去没有逃出地球的人类,为了完成未完成的Plan A。

Brand教授的计划里刚开始的Plan A是用来掩护Plan B的幌子,首先有了成功的Plan B,然后才有了影片最后Cooper父女一起完成的Plan A。或者说,在Cooper找到NASA基地看到Brand教授之后,教授就隐约知道了Plan B已经成功,然后将Cooper送入太空,在黑洞里找到量子数据,实现Plan A。

所以,整理一下就是,放弃地球人,让Plan A死掉来成全Plan B,Plan B成功后重新复活Plan A,这就是全部计划,教授将它命名为Lazarus,圣经中死而复生的意思。 编辑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沐承嗣,这个人很懒 昨天自己去看了这部片子,有些感想,有些地方不明白:
不明白:
1、那个虫洞是谁放的
2、如果是主角自己在五维空间通过引力放的,那么第一次他是怎么进入五维空间的
3、是否是说,男主本身就是五维生物,整个故事,包括他和女儿之间的情感,不过是五维间的一个体验类游戏?
感想:
如果某天我们举世皆敌,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破坏环境最狠。 发布于 2014-11-15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silenzhe 电影是艺术和商业的,丢掉任何一种性质的作品,再精彩也谈不上伟大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我都看傻了,目瞪口呆,我是文科生,没什么文化。同时我觉得我们场内的人也都傻了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lilith lee,银行打杂嘤嘤嘤,拖延癌晚期患者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方瞳,A deeply superficial person. 烧脑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杜森垚雕塑园,影视;留学 1.最喜欢的两段,一是开车追无人机,二是和受损的空间站在旋转中对接;
2.配乐很赞,导致有些喧宾夺主;
3.胶片的美感目前为止还是无可替代的。IMAX绝对值得一看;
4.节奏是慢了点,但言之有物,不能说是拖沓;
5.这对父女分头探索出了同一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就是:“什么鬼?”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何志亮,道法自然 看了这么多年电影,第一次看的哭了,而且哭了两次。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徐霆 全片最触动我的地方是马修麦康纳从海洋星球回到飞船上看自己儿子和女儿的视频,从笑到哭的转变。
那是一种怎样的悲伤和绝望啊...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俊君,这里不能空着啊。 感想有如下几点,
1,一切"灵异"现象,神神鬼鬼的东西,都有了个貌似科学的解释。
2,光棍感受到了满满的一坨恶意。
3,影片中,人类好像把"面对无尽的孤独"视为一项巨大的挑战。我真觉得,宅男最终将在那种时刻拯救世界。
4,或许是电影院设备不行。也许那就是胶片所谓的颗粒感。我真觉得影片有点模糊。还觉得好像出现了类似拖影的现象。
5,飞船起飞时,声浪冲击下,我的裤腿在微微震动。我好奇的是,电影院播放时,对音量有何调教标准?
6,在如此事关生死存亡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我对地球上的其他群众的态度比较感兴趣。
7,如果整个故事在不断循环,我不会觉得出奇。奇怪的是,如何打破那种循环。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杨昌杰,医学僧 看完以后感觉“美帝掌握核心科技”。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梁汉卿,http://www.aIhUaU.com IT攻城狮一枚 这是美国佬关于美国价值观的爱的电影,仅此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陈曦 庆幸我们和诺大师生活在一个年代
庆幸我们大部分人比大师年纪要小
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在有生之年看不完大师的电影了
电影有多好就不用再说了
无数知友珠玉在前
说说我印象深的几点
大家知道外太空是听不到声音的
有时候为了效果,其他科幻电影老要弄出点声音来,包括《地心引力》在内
诺大师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与音乐无缝衔接
另外,大家很喜欢给科幻电影挑刺
现在也成为一个乐趣
其实能把符合科学理论的现实和电影的虚构完美的结合起来很不容易
诺大师能做到这样,基本已经傲视群雄了
电影效果和剧情需要理论支撑
我们设想一下,诺兰说,时间要这样流逝,黑洞要这样呈现
这种效果是否可能发生
专家说可能会这样,只要符合什么什么条件就可以
有时候大家看到的画面现实中可能性很低
但只要可能性不为零
电影就可以这么拍
王OK(自如)说,认真可以,但不要任性
挑刺可以,但不要钻牛角尖
电影里某些画面每一帧都是史诗级别
注定要青史留名
**************************************
另外如果还有知友没去看这部电影
我一是建议看IMAX
二是看之前猛补几部刘慈欣的书
起码要看完三体
这样补完之后,看这部电影乐趣会更多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1.马特达蒙特么怎么胖了这么多,一定是马叔脸长显瘦的关系
2.我的汉密尔顿卡其今天突然觉得变成了块逼格漫漫的表
3.真的没人觉得结尾跟《刺客信条2》先知以吉尼奥为媒介让戴斯蒙德作为聆听者听话的感觉特别像???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源木,假装知道

当你选择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另外一个时空就有另外一个你选择不读这篇文章,然后这两个时空沿着不同的轨道继续发展下去,这就是平行宇宙。每个选择背后都有一个相反的选择,所以不同的选择就像树枝生长一样产生无数个平行宇宙[1]。有空可以看下漫威系类的漫画,有涉及了很多平行宇宙的知识。


1.
them到底什么?做了些什么?

诺兰借库柏之嘴说了them是未来的人类,分两个子问题说

q1.既然植物枯萎病会让人类灭绝了,人类怎么会有未来?

a1. 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总有一个平行宇宙中的人类所有选择都做对了,顺利度过了所有灭亡的危机,然后成了无所不能的五维人类them,这样就能回来帮助还在收玉米的农民们。


Q2.既然未来人them那牛逼了,怎么不直接天神下凡拯救人类?

A2.虫洞被视为穿越平行宇宙的工具[2],想穿越不同时空的平行宇宙之间只能通过重力(更应该翻译为万有引力)进行联系[2],而不是像哆啦A梦一样开这个时光机就能穿越时空,就像库伯利用引力传递信息给他女儿一样,拥有更大控制力的them通过引力构建了虫洞,一个可以直接快递人类到适合居住星球的电梯通道。


2.
库伯为什么被黑洞里直接送回木星空间站?

黑洞的另外一端连接着虫洞[2],立方体塌陷后库伯会从木星附近的虫洞里弹出,而且库伯在黑洞的时间很难计量,所以库伯被弹出后墨菲多少岁都可以。


3.
科研所NASA众人一提到引力异常为什么兴奋起来,开头的无人机和拖拉机怎么回事?

Gps定位是根据地球引力来定位,库伯在黑洞端一发功的拖拉机和无人机自然受影响。之前nasa的工程尸一直相信有个想拯救人类的them给放置虫洞,NASA的众人得知父女两根据灰尘形成的二维码找到他们的秘密科研所,更加确信有个人类有希望得救(看的时候差点以为要堕入末日类电影的有神论俗套)。


4.
女主角为什么叫墨菲?

墨菲定律的被定义为20世界西方文化的三大发现,意义不是什么事情都有最坏的可能性,而是消除人的自负情绪[4]。片中那个老物理学家的自负地认为人类只能去执行plan b(不关吾事库伯说的)。墨菲相当于他的反面,一个终将完成整个人类自我拯救的人。虽然我不觉得最后的木星号空间站能装得下全部的人类。

最后吐个槽

1.根据黑洞附近只能收邮件不能发邮件的设定,墨菲肯定不知道凯瑟薇被库伯忘在某个犄角旮旯的事,想必是them(也许是未来哥库伯)传了个(引力)message给墨菲:你未来的后妈被你亲爸忘在了鸟不拉屎星。

2.假如我有个女朋友她一定会说:好考究啊,还能不能愉快的看电影。

(引)提(用)升(文)逼(献)格:

1. 平行宇宙,百度百科

2. 虫洞,百度百科

3. 黑洞,中国天文科普网

4. 墨菲定律,百度百科

编辑于 昨天 11:08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ichi zatu 《星际穿越》——一部优秀的古典浪漫主义作品
2014-11-15 zatuichi
骑士们驾着骏马飞驰,用利剑和盾牌斩破邪恶篡位者的围堵,救出具有唯一王国继承权的公主/王子,最终带领拥护的人民推翻阴谋家——抱歉,这不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或黑泽明的《乱》,更不是西方版的《十三棍僧救唐王》,这是伟大的“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系列)。

之所以要给前面科幻两字打上引号,是因为《星战》一剧的人物设置、剧情推进、历史视野完全是按照古典主义戏剧的方式来进行的,挥舞着激光剑的天行者和众多西方古代话剧中的角色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弑父”的主题俨然是继承了最为传统的希腊悲剧模式,这一点编剧就是设计再多的帝国级歼星舰也无法掩饰——再说那些宇宙战舰怎么闻都是一股子西方殖民时代无敌舰队似的翻版,帝国战士则是一副纳粹党卫军的做派。

但诸如上述分析并不妨碍《星球大战》成为20世纪最为成功的商业影片,中文维基和百度百科上《星战》的词条下均明确写着:电影类型:科幻、战争。一部卖座电影的诞生必须深切照顾到绝大多数受众的观影感受,善良(或者无知)的人们花钱买票进电影院,是希望看到一部符合自我日常认识哲学的故事:恶龙必须消灭、正义必须伸张(考虑票房可以拆成几集慢慢伸)、蒙冤者必得昭雪、囚禁者必得解放,相信我,让达斯摩尔和尤达大师搞基,或者让公主殿下去领导女权运动,就和让帝国彻底摧毁反抗军一样,都是自毁票房的作死举动,不管你标称这电影为“科幻”还是其他类型。

所以即使故事再灰暗,几乎没有一个编剧和导演敢于彻底破罐子破摔,《黑客帝国》里的尼奥最终还是摧毁了矩阵、《2012》地球都快保不住了还是要留几条方舟、《云图》那么悲惨的未来都退化到部落时代了,结尾还需要让老爷爷给孙女讲故事“拗几个造型”……人民大众需要的”科幻”,是奋进的‘’科幻‘’,是充满‘’正能量‘’的“科幻”、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科幻”,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科幻”。

就好像此刻正在排映的《星际穿越》,一群科学家、工程师、八级电工啥的理科宅男为了“拯救地球”(这段先不吐槽),踏上了漫漫的星际探险之路,最后成功找到了新大陆,哦不,新地球。拯救的原因是地球遭遇了严酷的地质灾害,沙尘暴雾霾啥的(这段是给西方白左、环保主义分子量身供应的配餐)……反正就是不适合待啦!至于为何会发生这种局面,导演在戏里也讲不清楚,诺兰又不是北京人怎么讲的清?谁让西方不限号?(此处脑洞略大)

炸裂,完全炸裂!这剧情完全是抄袭我国伟大的金鸡奖得奖作品、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大作《焦裕禄》嘛!看看内容——焦书记不顾自身疾病缠身,带领兰考人民根治“三害”,最后在抵御特大水灾面前英勇献身!虽然灾害规模不同,主角的行政级别不同,发生故事的空间时间对不上,但最起码故事架构是不是一样?是不是一样?书记换成科学家,不变的还是“情怀”: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人类走向光明,他建设了外星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但你会不会说《焦裕禄》是一部伟大的、跨时代的“科幻片”?

就因为《穿越》一片用了实景背景,用了特效,再请了几位打酱油的理科宅男(科学家),搞了些虚虚实实的虫洞、时间轴量子力学名词?这就科幻了?还tm的算是“硬科幻”?hardcore怎么拼造么?造么?

所以问题又来了:到底什么才算真正的科幻电影?

科幻片作为类型片独立于世,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特质是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论。它必须超脱日常生活,必须脱离现有规则,宇宙飞船或时光机器只是提供这种境遇发生的前提和代价,而能否同当下的道德、文明、意识形态进行切离,才是一部科幻片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当然,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能招牌屹立不倒的科幻电影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可我们其实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真正意义上的科幻作品。

哲学家种下一棵树,每一片飘落的叶子都可以供给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几百年的养分,无论是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还是黑格尔、罗素或弗洛伊德的庞杂体系,靠他们吃饭的艺术徒子徒孙排成了长队,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可惜商业电影只能算半科艺术,像大大宣传的那样不做市场的奴隶,只有饿死一条路。所以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电影,一定是不能太超脱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科幻(电影)来说,市场审查比政治审查残酷一万零八百倍。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一部部这样那样的“科幻”电影:主人公们穿戴着22世纪的设备,使用着23世纪的飞船,传递的使命还是属于18、19世纪的开疆拓土、星辰大海——那个时代又是个怎么样的时代?那是一个西方殖民主义高度发展的时代,那是一个还没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信奉人性优沃的时代,那是杰克伦敦写《荒野的呼唤》,赫尔曼·麦尔维尔写出《白鲸》的时代。《星际穿越》其实不是向未来“穿越”,而是向回“穿越”到了古典浪漫主义时代,成了一部致敬之作。

那也不错。

可是真的是科幻电影么?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何惜,半吊子兽医。 振聋发聩。
好像离终极问题前进了一微米。
感受到的美让自己泪流满面。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素一,电影放映师 里面有很多盗梦空间的影子,但显然要更为出色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陈宇帆Morgan,茶人,南蛮,ENFP 只有我一个人想起了《文明》系列的最新作《文明:太空》吗?
刷完电影再一次点开这个游戏,整个心境都不同了。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姚书航 刚刚看完。和一位女伴。

去看电影之前,上美团团购,我去,怎么都余票紧张。选座购票,全满。受不了,忽然发现旁边一个马达加斯加的企鹅,一看,嘿,人不多,要不看这个吧。但是女伴说,不。不看。为什么呢,因为我之前的一位影院经理发了个状态,电子屏上显示的是 妈的加斯加的企鹅。

所以我找影院,终于找到了一个不挤的影院,等了一个半小时,开始看电影,interstellar。

作为一个电影迷,尤其是诺兰粉,从烂番茄的中评到imdb的高分,再到知乎上的溢美之词,差不多功课是做足了。预期也没有那么高,所以整个观影过程还是令我满意的。因为电影能够使我心情振奋,特别是配乐。

但是我的女伴就是一般观众的代表。她不是诺兰粉,对电影也没有特别的热爱,所以,她在前半段的时候打了个盹。然后在黑洞那里的时候,问我,哎,怎么他们一回来,这边就过去了二十三年啊?我只好跟她解释,嗯,那边一个星球上一小时等于空间站上的七年········

最后,除了电影院,她开心的笑着说,哎,看这个电影太费脑筋了,好像睡觉。而且有点审美疲劳。前两天看了个什么护卫队·······

银河护卫队

对,看了银河护卫队,还有超体,还有移动迷宫,真的是审美疲劳了······

我说,哎,这个是复杂了点,要不我推荐你看个简单的,环形使者,或者看看经典的2001太空漫游······

她说,艾玛,最近我再也不看科幻片了。我还是要看看单身男女这样的国产狗血片。真的是受不了了······

我说,那不太好啊,明年更多的科幻片就要来啦,首先是妇联系列,然后DC家的超人大战蝙蝠侠还有他们家的闪电侠什么的·······

她说,放过我吧,我这种水平就适合看看国产狗血片,我还是看那种换换口味吧········

于是,关于这个电影的讨论结束。我们开始讨论她崴的脚好了没有。 发布于 2014-11-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卢BING,回答皆为脑补。 我请求大家,电影更重要的是故事啊。

给电影的科学错误挑错什么的,我相信 基普索恩 早就比你想得更多。 发布于 昨天 21:3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简薄斯,Nothing but all 不枉在期中考前溜出来看电影,毋庸置疑,看过的一定会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即使看起来科幻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电影本身它实现了它的价值。它传达了很明确的世界观。听起来有点俗却永恒经典——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但令人悲伤的却又永远不可避免的是,生死。在这个故事里,导演导演了未来。有点像我们。地球会因为人类的贪得无厌而终将毁灭。但生的希望始终延续。为了生存,寻找新的居住地。而这就是故事的线索。但其实从来,生的希望都是自己给的。主角一路寻找,有一个“他们”在前方给予指引。“他们”存在与一个我们不能想象的空间—四维空间。时间在这里化为实体。但在最后主角牺牲自己以求得生命延续时,他进入黑洞,他进入了那个空间,四维空间。原来他自己就是“他们”,那个给以一个指点的人。时间在这里可以被观察。而真正指引这一切的是爱。他就是女儿房间的幽灵。这里说到了他的女儿。这部电影里最打动我的,不是主角而是他的女儿—墨非。倔强而聪明的姑娘。是另一条主线。里面有她的一生。她爱她的爸爸。导演更是透过她传达了我鄙陋文字所描绘不出的信念。电影是戏剧。人生如梦。在电影的最后,白发苍苍行将就木的墨菲与几乎未变黑发健康的父亲相见之时,心里酸而涩。黑发人送白发人。身份却互换。场边上有他人的笑声令人惊愕。他们怎么笑的出来。那么深切的悲哀,即使那是喜极而泣的场景。时间有着它不可抵挡的伟大力量,来使一个人由生向死。巨大的鸿沟就是时间,但我们无能为力。所以只能承受。

而故事里最重要的元素是—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恋人之间的爱。患难与共的伙伴之间的爱,甚至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爱。爱能创造奇迹。有时候不得不承认直觉或者说心灵感应比数据更准确。布兰德对爱萨蒙德的爱,证明了这一点。由爱人发现的星球才是适宜人居住的。墨菲对库铂的爱,库铂对墨菲的爱,拯救了人类。多开心,原来我房间里的幽灵是你,爸爸。是的,我一直知道。你爱我,而我也爱你。所以才能破译方程。创造新世界。最后,还有一点,爱的背后同样有着人性的黑暗,求生的本能有时候会让人发疯。的确,每个人都有内心的阴暗。而一切根源在于欲望。但是没有资格去责骂他人。自私自利本就是人之常情。但是有规则制约,叫做恶有恶报。要感谢欲望。没有欲望人就不会进步的发展。但是要学会控制它。人不该为此堕落。… 发布于 昨天 22: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林思源,内涵搞笑神回复请邀我 看了大家的回答,都是说怎么怎么好的,我就来个差的。我在影城工作,前天问两位中途从影厅出来的观众,问电影好看么。他们说:这电影不好看,只有杨利伟才看的懂。 发布于 昨天 22:18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Jason Fu,Winter is coming 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并没有迷失方向。靠养·带·鱼是拍不出黑洞、虫洞和相对论的。
《星际穿越》的一些剧情问题如何理解? - Jason Fu 的回答 编辑于 昨天 22:26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马天唆 看完感觉很像新海诚早年的星之声,都是在科幻的外衣之下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在宇宙的尺度下沧海桑田的悲哀,当然本片深刻宏大了不少。
特效震撼,专业的也不懂,反正看得一愣一愣的,音乐没的说,赶紧下ost去。

电影里最感动的还是马修从第一颗行星回来,看子女二十六年的录像哭的稀里哗啦。

虽然在电影里的结局很积极,最后爱超越了维度拯救了一切(诺兰对人性还是充满信心的,蝙蝠侠里的两艘船也是没有爆炸)但是现实中人的道德啊情感啊之类的“软件”能不能适应宇宙这样一个庞大的尺度,我还是持怀疑态度的。文科生们加把劲啊,制定适合星际层面的道德法律体系啊。

最后他儿子守住承诺一辈子看家种地,老爸回来问都不问一声╮( ̄▽ ̄")╭太 可怜了 发布于 昨天 22:26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鹤仙人,我师兄是蛤蟆仙人我是他的粉丝 看了之后觉得三体可以拍了,看了之后觉得三体也不需要拍了。 发布于 昨天 22:4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辛刺一 #星际穿越# 我非常喜欢这种题材的电影,说的是异次元空间,束之到第五维度高度去描绘故事。推动影片的发展的主题是爱,时间,重力。世界要进入到末日,饥荒与沙尘暴,人类不得不找寻那些适宜居住的星球,不致于频临灭绝。片中的男主角带着充满爱的期望去推动一切的探索。
在片中最后,男主角被黑洞吸入,穿越异次元,进入被创造的五维空间,当时间被量化,转化到我们认知的三维空间,穿越到一段一段的过去,这种画面是让人震撼的,不过更让我一股热血的是那份超越时间、空间、不被泯灭的爱,这不是一种爱情所带来的激情,是一份人类对于那个某个人与生具来的连接点,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某些人身上,存在于至亲之人之间。

爱是不是虚无飘渺的设定,是不是像时间一样是可以被量化?或许在另一个次元中爱也是一种衡量的单位,有正负极,可以得出一个方程式,计算出如何会逝去,会变成恨,又为何存在的无穷无尽。
电影里AnneH说,if we don't understand love, what if it's another dimension, what if love is something transcends space, time or gravity.


时间
在相对论中,时间可以被拉长,可以被缩短可是却不可以被倒回,时间是不可逆的。如果光的速度是永恒不变的,那么当速度接近光速,根据钟慢效应,接近光速的那个人的时间会比在地球上的人时间要过的慢。百度了一下,在百科中还给出了这样一个方程式:如图

V表示速度,C是光速,在迈克尔逊的莫雷实验中确定了光并不是依照以太来传播的,它的速度和方向是恒定,请注意这句话光的速度是不变的(当然片中做了补充,在黑洞中由于无限重力的效应会导致光的方向和速度扭曲),把一系列数据填入后,在飞船的上的一小时等于了地球上的七年,因为这样的一晃和在第一星球登陆时小小的意外,当Cooper和Anne回到飞船上时,已经过去了23年。
其实这条我开始是没有看懂的,为什么他们登陆到Miller的星球时,停在飞船上的人 Cooper一行人的时间变快了,且=地球上的人的时间,当cooper回来之后,起速开船 地球人过的时间又变慢了。 后来上网查了下 大致能理解电影中的逻辑,应用包含加速减速的广义相对论。
因为我们的加速减速都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当飞船通过虫洞相对于地球静止于太空,在飞船与地上的人是一样的,当Cooper起速飞往miller的星球时,相对于的速度(以飞船为参照物)接近了光速,就利用时间膨胀的原理解释了他们时间的相对减慢,而对于时间的体验都是平权的,两者的时间是一样的,只是视觉时间不同。

重力
关于这个,我其实一直都没有看懂,影片的他们一直在寻找重力的解答方程式,能够穿越时空的只有爱与重力。在每个星球上也都会说出一些数字,是地球重力的百分之多少,可我不是特别理解这些重力的东西,相信各位大师们看了会有些更有趣的见解吧。

我很认同有人说的,这部电影不应该叫星际穿越,而是星际之间,幸好在看之前没有注意到电影名,受限于“穿越”的思维,这部电影除了充满科幻和我喜爱的异次元题材外,引入的被电影科学叙述化后却不科学的“幽灵”元素,穿越时空异次元的爱,传达的一种信念,和这一种强大的爱让我特别特别有感触。

让我幻想着我也有这样一个Ghost ,在未来指引着我,让我在人生的岔口停留,坚持着我自己的信念,渡过漫天飞雪的冬天。

结尾就用电影的一句话,
Don't go gentle into the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Don't forget our faith even at darkness;
Love is the one thing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 发布于 昨天 22:5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Peter Zeng 我心目中的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Cooper代表了人类探索宇宙深空的执着和信念,群星,是他的归宿。他的名字,将用火焰铸写上星空之上。而这烈火,熊熊燃烧在飞往自我放逐的深邃星空的飞船上。l 发布于 昨天 22:5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王妍,有新的小伙伴一起工作啦。哦也。 我感觉这是我近几年在影院看的最好的电影。
我的这个“感觉”是对整个故事,剧情的安排(我喜欢线索多需要思考的剧情),镜头(尤其是在太空的各种场景),配乐和演员的。这些塑造了本片无以伦比的观影体验。所以我推荐大家去影院看,imax最好。
对于片子在科学上的硬伤,我并不介意。我觉得一,这起码是在天体物理方面比较接近事实的电影,电影制作也在其科学性上下了很大功夫,我已经不想在这方面去挑剔它了;二,起码它对大众普及了很多物理方面的知识,我觉得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已经挺好了。
说到底这是一部电影。所以一看到有评论在讨论虫洞什么的我就觉得好烦啊。为什么在这儿较真儿啊又不是期刊论文什么的。大家都知道穿越黑洞活不了,高维空间也不是那个样子的(什么样儿也没人能知道)。可是放在电影里就是好看啊。
最后还是推荐大家去看。不要错过好电影。尤其是这种特别适合在影院看的。说实话看之前因为看了知乎的评论让我降低了预期,可是看过之后还是很喜欢。所以特意来写一个正面的评论,希望大家都不要错过这个片子。 发布于 昨天 23:09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王雪刚

这部电影整体情节逻辑严谨,科幻中带着人类精神世界的哲学思考。十岁的墨菲是科幻与现实、人文三者的一个核心纽带。所以我这篇可能会和别人关注的不太一样。

将以电影记忆点展开


电影开始的十几分钟(没有细看多久姑且就是十几分钟吧)以及整部电影中都在给人一个世界末日的场面,让友人想到了2012的电影。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以一家人在末日下的生活琐事,直观高效的把地球遇到的危机进行了很落地的说明。也在时间线上把故事的背景自然而然的推进到了很多年以后,省去了交代科技背景的麻烦。感觉是一个很聪明,也很符合观影感受的手法。

同时这样的时代背景也为最后弘扬科学的伟大,主角的冒险精神开拓精神(同时也是美国人的精神)做了一个很好的背书。当然时代的发展也少不了这样的精神,就像宝宝大说的需要人脚踏实地,也需要人仰望星空。

正题然后从小女孩,说起吧。(Kenzie长得太美了)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在整体社会都在为吃担忧的时候,即使政府也不得不妥协。大家还是多关心地球本身把,探索太空是劳民伤财毫无意义的,也从侧面反应了人性或许本该就在关心吃喝的狭隘思想上。否定古人飞天的梦想,生存困难下磨灭对头顶星空的好奇心以及梦想。以及航天技术下带来的科技可能性的无视。

但墨菲依旧倔强奔放的坚持着对星空的热爱,这也为以后墨菲能进入NASA工作并且最终把引力的时空(电影里具体怎么说的没看清楚,也不懂,从感受上讲但姑且称为引力时空)建立起来做了一个根本的解释,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她就是那个天生的做这件事的人,在关键时刻,与尖端创造上,永远离不开成长背景、热情、天才的全方位的树立。

天才的墨菲遇到奇怪的事情并不会感到害怕(这样的人是存在的,如果换了一般的小孩遇到书架后的“怪物”早就吓尿了。),她以十岁就熟悉摩斯密码的能力记录下了她所收到的信息,简直让我等学渣长贵不起。

感情上,有学识有热情甚至有些疯狂的库珀也是孩子们的偶像和依赖,哥哥这个角色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基本上就是一个我们身边都存在的人物,也使得故事本身更加的真实(优秀的父母不一定孩子也会特别优秀)。


墨菲在和哥哥一家人的交流,从注意到孩子的病情,以及到后来极力主张让嫂子和外甥离开农场,去地下。说明了哥哥一家人在墨菲的心里也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和最后的墨菲在病床上微笑的让库珀去寻找布兰德,自己和子孙们也能愉快的在一起。展现了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人性的发展。


一家人中外公和哥哥是守望者的角色,养大兄妹两人的外公,以及最后在难以生存下守护农场的哥哥。哥哥虽然是基本认定了父亲已经在太空中发生了意外,但是男人、父子之间的感情也确实是如此。不会太感性的去执着斯人的离去,在乎的是承担那一份责任和约定。电影中交代的很隐晦,但也能清晰的感受几分。

以下才是核心讨论


观影感受,从墨菲谈起《星际穿越》 发布于 昨天 23: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张旭 说明一个老司机是多么的重要! 发布于 昨天 23: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饕客琛,会计小硕 户外汪汪 简而言之,星际穿越这个片名又可翻译成为爸爸请再爱我一次~ 发布于 昨天 23:2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Will Wu,努力中的Rubyist 今年看到最爽的电影,等于-1000部超体。
脑洞大开的想到几点:
TARS的形态是否是对 2001太空奥德赛里黑色石碑的致敬,黑色石碑传递信息,TARS进入黑洞后同样。而且性格上是 银河系漫游指南的马文的完全相反。

感觉编剧看过大刘的小说似的,第一个星球的设定里那浪,好像大刘的《山》。
阿福变成了坚定的逃亡主义者。 发布于 昨天 23:3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陈翔华,供应链 怎么觉得它剽窃了三体的感觉 发布于 昨天 23:3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梁沫然 自从去年的《地心引力》,我以为短期内不会有超越的硬科幻太空片子了。可是活着总会遇到好事的,今年我们又看到了《星际穿越》,大导演诺兰的又一部惊世之作。电影胶片的质感、实拍的风格,对人性的把握、峰回路转的叙事线、几乎无BUG的理论支撑,让观众在近三个小时跌入了浩瀚无垠的宇宙。
为了防止被剧透,在观影前没有看任何消息。所以当马修·麦康纳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时,有一瞬间的惊喜,心想:他又来抢奥斯卡影帝了。用通俗的话讲,这家伙最近真是红得发紫,关键在于他有演技——他演什么就是什么,而不像安妮·海瑟薇,演什么都像安妮·海瑟薇。
看过马修·麦康纳的其他作品就知道其实他并不完美,但是诺兰这部作品,是把他拍得最帅的一部。诺兰精准的角度和审美可见一斑——《星际穿越》里每一幅大图景都如此真实、震撼人心。
据说当初华纳和派拉蒙想给两亿预算,但是诺兰没用完,只用了1.65亿。因为他让剧组种了500英亩(200多万平方米)玉米地,把玉米卖掉了,还赚了一笔。
据说制作方本来不允许电影不用一点音轨,因为绝对寂静会让观众恐慌。诺兰一定是故意的,他就要这个效果!
所以,当影片拉回现实,管风琴悲远雄壮的音乐响起的时候,观众的情感是一以贯之的绝望——希望是那么渺茫,人类是那么渺小,以至于人类的孤独和宇宙的孤独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但是电影最终,穿越了时间、空间、维度,还有爱。哦,原来宇宙的终极奥义,是爱啊
但是还好,这是一部哪怕一个人,也很适合去看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也很适合和任何亲人一起看。
PS:电影里最萌的,还是那个“非人类”。
PS又PS:说点和电影无关的话。我认为世界上有无数个宇宙,各个宇宙有自己的时间。有些宇宙还没开始,有些宇宙正在发展,有些宇宙已经消亡。每个宇宙都不一样,有些很相似,有些很不同。而我们,就生活在其中一个宇宙中。
幸好人类,从未停止探索未知。
向伟大的时代致敬。 发布于 昨天 23:39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Paddy,- -哈喽~ 不知道上一次看完一部电影而想写点什么是在多长时间以前。

  与看完《环太平洋》之后走在后半夜郑州空旷的大街上激动的跟别人打电话,那种溢于言表的激动不同,《星际穿越》带给我的激动心情是在不停的回味中慢慢浮现,却又十分的绵长,让人不能自拔。

  《星际》和中国的最著名的宇宙题材硬科幻作品——对,就是《三体》——一样,实际上最核心的主题是:人类应该以何种方式进入太空时代?这里所说的“方式”,指的是某种类似“心态”或者“主义”的东西。地球终归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总有一天,我们必须主动或者被动的向宇宙扩张,而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对于这个问题,诺兰在影片的开头给出了悲观的预计,人们并没有离开摇篮的决心,影片中的人类不得不面对最终要被迫离开地球寻找出路的窘境。

  浩瀚的宇宙中,人类是如此的弱小,离开了地球这个摇篮,人类应该怎么办?

  《三体》中的回答可以说非常的黑暗,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舒适的生存着,只是因为人类在亿万年的进化中,成为最能适应地球环境的生物,而到了宇宙中,必须抛弃地球的一切,成为真正适应宇宙的生物!当然这种适应,并非是说生理上的,而是指人类的之所以为人类的根基,那即是人类的价值观,道德,思想,等等脱离蛮荒之后人类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根基。

  而在《星际》中,人类开始的困境比《三体》中要严重的多。《三体》中人类距离毁灭还有数百年的时间,而《星际》中仅有短短的几十年。同时《三体》中人类至少还能联合起来寻找出路,而在《星际》中,人类最后的希望甚至只能买得起旧到淘汰的机器人。

  然而当渺小的人类在面对深邃而广阔的宇宙空间、面对冰冷而无情的物理定律之时,所能做的到底是什么?如果能够挽救人类的只剩下概率小到小数点之后有多少个0都不知道的奇迹之时,那么人类到底与宇宙中的一块石头一团气体有何不同,以至于奇迹会发生?

  《星际》中的答案,就是“爱”,也就是人类这一物种赖以存在的根基。

  无论是父亲为了拯救女儿的爱,还是队长牺牲自己挽救同伴的爱,还是恋人为了再次相见的爱。每一次力挽狂澜的能量都源于人类共同的感情——爱。

  正是这区别人类于草木星石的不可名状之物,最终挽救了人类。

  无论是黑暗而现实却令人深思的《三体》,还是感人至深的《星际》,人类到底如何面对宇宙,恐怕不到我们必须离开地球的那一刻,谁都无法知晓。

  然而,就如同影片中所说的,当人类在面对最后的抉择关头,心中追问一定是,可曾记得那最初的爱? 发布于 昨天 23:46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凉拌茶叶,开源水军 “玩家Cooper在坠入黑洞的过程中被烤至酥脆“ 发布于 昨天 23:48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梁皓铨,什么都想学。  本文诚实指数100%,幽默指数0%

  首先,不要质疑这部电影的科学性,除非你比能与霍金齐名的Kip Thorne还要厉害。
  关于物理方面的问题,我就不予解答了,自己看:http://m.guokr.com/post/642872/

  那么谈一下电影给我的感受:
  0—40’引人入胜,屏息以待
  40’—90’叹为观止,精彩绝伦
  90’—160’令人窒息,灵魂深华,泪流不止
  160’—169’恍如隔世,荡气回肠,重获新生

  诺兰果然是当今世界最具大师气质的导演之一,《星际之间》(我更想把它翻译成《星际之间》,因为它能引领人进入一个超越时间与空间一切存在的星际之间)除了墨菲和她哥的有一段戏不是很喜欢以外,对我来说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因为它满足了我心中对浩瀚宇宙的向往,对时空穿越的渴望,对爱的歌颂等一切愿望。它有我最喜欢的导演和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有我最喜欢的男演员马修·麦康纳,有我最喜欢的女演员安妮海瑟薇,甚至有我最喜欢的电影配乐大师汉斯季默!它讲的是我最喜欢的宇宙、时空、旅行、感情。诺兰,你实话实说,这部作品你是专门拍给我看的吧!

  以下正文:
  --------------------------------------------------------------------------------------
   超越四维空间,走向全新世界

   人类存在于四维空间,却并不意味着,人类永远无法超越它。而《星际之间》,超越了四维空间的一切,引领我们走向了一个无以言表的全新世界。
   诺兰是一个喜欢看电影的孩子,从小,《星球大战》让他对于电影,对于科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之后他又在1968年去看了一部名为《2001:太空漫游》的电影,从此,他爱上了神奇的科幻电影。他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拍出一部征服宇宙的太空科幻片。2014年,他的作品《星际之间》在全世界上映,人们对其荡气回肠而精彩绝伦的剧情与壮阔瑰丽而震撼人眼的画面赞扬不已,它的评分超越了《2001:太空漫游》,它的票房超越了《2001:太空漫游》。诺兰超越了他的梦想。
   1997年,莱昂纳多主演的《泰坦尼克号》在全球热映,成为电影历史上的传奇。而殊不知,马修·麦康纳去试过镜,曾很有希望接演男主角杰克,但最终只是充当了小李的“备胎”,没拿到这个荣升全球偶像的良机,他失败了。而2014年,马修出演《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在第86届奥斯卡上打败了莱昂纳多,他凭借着惊人的演技,开始征服电影界。而《星际之间》之后,他更是完全超越了莱昂纳多,超越了自己,安妮·海瑟薇被他完全压制,他的演技已经超越了真实,他的名字将会刻入人心。马修超越了他的梦想。
   汉斯季默喜欢用音乐来讲故事,他一直是一个很好的讲故事的人,然而他一直希望他能讲出自己的故事。这一次,《星际之间》之中,汉斯季默不再是为讲电影的故事而谱写音乐,他写出了世上最壮阔动人的电影配乐,因为那配乐讲的他自己的故事。汉斯超越了电影配乐的限制,他超越了自己,他超越了传统的电影配乐,那是来自宇宙的声音。汉斯超越了他的梦想。
   《星际之间》片长169分钟,却丝毫不让人觉得长而无聊,相反,让人意犹未尽。前面的40分钟节奏稍缓,却是为电影后面的伟大结局作下惊人的铺垫;电影自90分钟开始,扣人心弦,完成是让人屏住呼吸看完,眼眶也一直是湿的。诺兰是聪明的,巧妙的利用时间是相对的设置进行双层叙事,这部电影的时间观念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时间观念,现在,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未来;你的一分钟,也许会成为我的一年。以至于电影看完之后,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是的,《星际之间》超越了存在与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
   库珀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前美国宇航局飞行员。他爱他的孩子,他知道也许人类就要灭绝,而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幸福。于是,他的机会来了,飞上天空,穿越星际,去为自己的子女找一个新家,然后拯救他们。然而,这场冒险注定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一路历尽磨难,希望一次次破灭,马修一次次陷入死亡与绝望的边缘。最后,他心中“要拯救人类未来”的大家思想超越了“只想与儿女团聚”的小家思想,他让自己落入充满未知与恐惧的黑洞。而他的爱,又超越了四维空间,原来爱是超越四维空间的存在,在更高维度的空间里甚至可能被量化。他的爱超越了时间,回到了过去,引领着过去的自己拯救儿女,拯救时间。他让爱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力,而是和重力一样可以超越维度的存在。
   人们一直比起虚无难以琢磨的爱,更加相信可靠的数据。而布兰德博士却是更相信爱,在面临两颗星球只能选择一颗时,她极力选择那颗自己爱人去到的星球。然而其他人却愿意相信“最伟大”的曼恩博士。最后的最后,我们知道爱是可以超越数据的。布兰德爱人的星球才是人类最终的家园。数据终归只是数据,我们应该相信爱,爱是可以超越数据的。
   过去,人们一直让人工智能机器人拟人化,因为人类是可爱的。而TARS和CASE同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却是方块形的扑克脸。他们的可爱程度超越了人型的人工智能,甚至还可以拥有100%的幽默指数。人工智能机器人不再局限于人型,创意的方块机器人超越了它!
   也许,人们一直认为数字3D是科幻电影最棒的观影体验。然而,钟情于胶片的诺兰却用一部2D胶片IMAX征服了观众的眼球。他告诉我们,2D拥有更大的画幅,能更好地展现出壮丽的宇宙,2D拥有更明的视界,能更美的量化希望。胶片更有情怀,电影无胶片是耻辱。诺兰用胶片超越了数字,用2D超越了3D。
   《星际之间》,带领我们超越四维空间,去往全新世界,感受宇宙的终极答案:爱。
  --------------------------------------------------------------------------------------
  最后来总结一下《星际之间》告诉我们:
  1.人要学会去爱,因为爱是能超越时空的存在。
  2.人要学会去感受爱,它是和重力一样是一直存在但你用眼睛却看不见的东西,只有用心能看见爱。
  3.希望也许会一次次破灭,但一定要坚持,希望是人类身上最伟大的东西之一。
  4.人一定要有情怀,人一定要有梦想;那是人身上最美的东西。
  5.学会感受自己父母的爱,如果你觉得生活很顺利似乎有人在暗暗相助,那一定是你的“幽灵”在保护着你。
  6.看完星际穿越,我想起了博尔赫斯的诗《棋》,那是对宇宙终极问题的追问。而诺兰告诉我们,答案是爱。
  --------------------------------------------------------------------------------------
  最后附:
   棋

    软弱的王,斜跳的象,凶残的后,
    高高耸立的城堡,还有狡猾的卒子,
    在黑白相间的道路上互相寻找,
    展开了白刃的格斗。

    他们不知道,是棋手那杰出的手
    主宰着他们的命运;
    不知道有一种绝对的严格,
    控制着他们的意志和行程。

    然而棋手也是(如欧玛尔所说)
    黑夜和白日构成的
    另一个棋盘上的囚徒。

    是上帝移动棋手,棋手移动棋子。
    又是什么上帝,在上帝的背后设计了
    这尘土、时间、梦幻和痛苦的布局?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段良夜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段良夜,
  老年应在落暮时分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这光明的消谢。

  虽然智慧者临终时懂得黑暗的正确,
  因为他们的话已迸不出闪电来映照。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段良夜。

  善良的人,最后一浪过去,高呼多么明烈
  他们虚弱的善行,许曾在绿色海湾中舞蹈。
  怒斥,怒斥这光明的消谢。

  飞翔的太阳,为狂乱的人们缚住并咏乐
  懂得,可为时过晚,他们在途中为之伤悼,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段良夜。

  肃穆的人,濒临死亡。用他们回光的视觉,
  看出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般欢耀,
  怒斥,怒斥这光明的消谢。

  而您呵,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天界,
  现以您的热泪,诅咒我,护佑我吧,我祈祷。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段良夜。
  怒斥,怒斥这光明的消谢。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the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发布于 昨天 23:5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吕坤同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蝙蝠侠:小丑,永远也没有那么简单!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的电影也一样! 发布于 00:0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子豪 近3个小时的《星际穿越》气势恢宏,看完后果然脑洞大开。作为生活在四维空间里的三维生物,第四个维时间本来对人类是透明的。到了五维空间,时间跟长宽高一样都变成了实体,而万有引力不变。


未来的人类遭遇生存危机,来自未来的未来的人类,“他们”是一个五维的高度文明,在土星附近打开了通往遥远星系的虫洞,将“他们”的过去,现在的人类引向自救的道路。。。


遥远星系“恰好”有三个宜居的星球和一个温和的黑洞,解救人类的关键是获取黑洞的数据来解开公式。NASA同时开展了A计划和B计划,中间有一些曲折,但貌似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最终都成功了。


库珀飞进黑洞,掉进了“他们”开启的五维空间,时间像一个个窗户般陈列在四周,窗户里头是不同时间点的女儿房间,库珀操纵引力跟女儿交流,传回黑洞数据,解救地球上的人类。。。而作为B计划,人类的受精卵也开始在异星繁衍。


下面是瞎扯,要说人类没有灭亡才有五维文明的诞生,又只有五维文明的打救人类才不会灭亡。那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的问题吧。。。又或者五维文明就不是人类自己而是外星文明。。。扯完 编辑于 00:1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天亮再说晚安,回忆太多,时间太少,而我们太匆匆 虽然挺感动,但是以我小学生的智商都能看出影片的BUG,只能说是当代的技术限制了导演的发挥,当人们大肆嘲笑的时候,博引旁证的时候,为何不能考虑到这点,如果技术进步了,还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么?电影的受众还是大众,并没有那些砖家叫兽的知识,导演只是用一种能够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现象。当某些人嘲笑导演的表达手法时候,殊不知却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就酱... 发布于 00:16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infinity1002 想看科学的可以去看科教记录片,这只是部电影,来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的嘛。人家题主问如何评价这部电影作品,好多底下回答电影里面情节多科学或者多不科学,然后各种秀自己多懂科学,都这么技术流吗?拜托各位,人家 Kip 是这部作品的顾问吧,所以乃们真都可以洗洗睡了,好好看请问题再回答不好吗? 发布于 00:1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静思,护理人员,本科毕业,小护士一枚 无疑又是一部年度大作,不说影片长达将近三小时,但我看来全程无尿点,虽然有很多地方没看懂有时看了一会才能衔接上剧情,但仍然很吸引人,去探索,去发现,去察觉。人类的生存,以及人类的情感,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看到二十三年后库柏看着孩子长大的视频图像,他错过孩子们的在成长中的最佳时光,想想我的爸妈,亲情,不禁使我泪流满面了!
我最爱里面的机器人~太聪明太幽默了!无私奉献,又不图回报,还幽默感爆棚!
另外音效也很震撼!教授念的那首诗挺意味深长的!
不过这部影片对影迷的天文地理知识的要求很高,很多专业词语根本没听过,比如奇点,米勒的星球等。
还有关于宇航员的价值问题。他们太伟大了,有着极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使命感,为人类做出极大的贡献,不顾亲情,舍弃爱情,义无反顾,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崇拜!
这是我写的最长的影评了。 编辑于 01:16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易拉宝 很糟的基础设定,加上一些时髦的科学理论,就被拔的这么高,什么亲情和爱感觉都是硬凑进去的。作为电影整部片子观感并不好。作为科普又根基础和又硬伤。从构思和深度比不上三体。 发布于 01:16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诶哟喂 拆马特达蒙的袋子。。。像在拆双十一的快递。。。 发布于 01:2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藤枝,爱生活 爱美食 爱旅游 爱家人 星际算是一部挺让人脑洞大开的电影,尤其是对我这个文科生而言,只恨当初与理科失之交臂,如此只能捶胸顿足矣。
谈到影片,一开始就是已经病入膏肓的人类生存环境,却并没有因此种恶劣状况感到压抑,相反我能随cooper一家感受到一种安定。cooper以前是engineer,虽然现在被迫成为了farmer,但他又将他的智慧用在了务农上,论智慧的重要性~ 好吧…重点在后面,cooper被老Dt.说服和小Dt.一行人一起穿过虫洞去寻找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老Dt.解释的是有PlanA(找到合适的星球就把地球上的人送过去)和PlanB(抛下地球上的人类,直接用飞船上冷藏的受精卵在合适的星球进行重新繁衍),而那些研究人员以及cooper、小Dt.等都是因为相信PlanA能实现才饱含了满腔的热血与希望去努力干这件事,哪怕一些行为类似于自杀(先派出去的12个探索者),美好的愿望但也是残酷的,其实在一开始老Dt.就已经知道要实现Plan A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他却懂得利用人性的弱点去忽悠那些研究人员卖力,如果他们知道只有PlanB可行即牺牲地球上的人换来新一代人类的延续,恐怕不会有多少人能抱着延续人类文明而牺牲一切这样的伟大情怀吧。所以说,不得不佩服老Dt.心中有大爱呀! 但这个大爱的实现其实需要的是无数小爱的集合,如果牺牲掉那些小爱,大爱究竟还有意义吗? 正如我现在所疑惑的:人类存在的意义有很多种定义,但这些都是人类自己想出来的并没有跳出人类这个本体,谁知道有没有意义呢? 与此同时,人类的灭绝与否又究竟有没有意义呢? 人类文明消失以后对什么造成影响? 蝴蝶效应在这里又会怎样表现? 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人类跳不出自己这个本体,没有东西可以检验人类自己正确与否,就连实践也是由人所做由人的大脑去思考得出一系列结论。
影片里面的黑洞、虫洞以及其它一些有关量子力学、相对论的知识… 宇宙充满未知与魅力呀!可惜鄙人现之性情实难投身于宇宙研究事业,现下暂先浅尝些许科普知识,在此向有识之士致敬 发布于 01:30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BookerDewitt 科技:生态灾难大气恶化引力异常虫洞人工智能休眠引力弹射相对论时空效应黑洞引力周期引力波地外行星殖民地人工繁殖环形太空站
人文:父女情父子情探索者精神现实压迫自我牺牲求知孤独幽默生存渴望人格扭曲拼搏临终幻念灵感文明延续
电影:标准化人物塑造闭合回路剧情大量伏笔对应科学团队理论支持相对严谨背景设定良好视觉效果(如果懂物理可能会更好)上佳音轨

这是关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的基本信息,如果换一个史前背景大概会变成以下情况

科技:粮食短缺气候干旱弓箭长矛小船粮食储存地图绘制团队协作部族迁徙
人文:同上
电影:只需要把五纬时空理论换成通灵托梦理论即可,也许加上印第安人的烟圈传信

这一部就叫做《走出非洲》好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对吧? 发布于 01:5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小小飒 微信,:885325685 发布于 01:5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夏无敌,宁为2B 不做文青 其实喜欢找bug的一般都是文科生 发布于 02:16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pangxie xue,我是一个夜游神 "In time and space,Love help human who help themselves"
今天,不对,是昨天去看《Interstellar》(星际穿越》完全被震撼到,哭成狗。

三个小时,心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但是在Endurance飞船进入太空一片死寂时,旁边姑娘的爆米花嘎吱声让我瞬间出戏T_T)诺兰的《Inception》已经够神,在梦境现实逻辑潜意识的推演到了极致,现在又用《Interstellar》把time space gravity love引申到我理解的极致,带来视觉与思想的颠覆就像读完《三体》后的感受。

双线故事运用史诗巨著正叙手法,飞往太空的和留在地球的,却在时空的交错中,因为爱而相互缠绕、相互理解、相互融汇,最终带给人类希望与归属。Cooper离开地球前与女儿Murphy告别,女儿情感的自然流露让我想起《爱国者》中小女儿不舍父亲的离开而赌气,最后的和解与原谅无论何时都让人泪下。Murphy在23年后生日去见心里已经原谅的父亲,因为到了父亲离开地球的年龄,仅仅因为她记得父亲离开时的一句玩笑话。Cooper进入黑洞视界后,因为情感、精神的理解,传递给女儿解出方程拯救人类的信息,那一刻,过去与未来,地球与黑洞,时间与空间在爱的信念下交汇升华,爱在时空中传递着永恒的光辉。

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影片给出了表面和深层的两种思考。表面是Plan A 和Plan B(Plan A是Endurance飞船穿越虫洞寻找Lazarus计划的探索者找到宜居星球后返回地球人类整体迁移;Plan B 是飞船带着冷冻胚胎在太空流浪寻找到合适的星球后发展成新人类)表面看这两个计划相辅相成,特别是Plan A 回到地球实现可能更大,可Brand 老教授临终遗言揭示了真相:飞往太空的才是人类的未来,地球上的不过是在等死。倾其整个人类之力只保留了人类的火苗在冰冷黑暗宇宙中寻找第二地球;Brand 用极致的理性对人类包括他自己做出死刑的判决。所幸还有不愿等死拥有自由意识和爱的Murphy,得知这个消息后Murphy先是绝望:“爸爸抛弃了我们,永远不会再回来了”,然后找到拯救人类的办法:解出引力方程,而守护她的“幽灵”给了她答案。所以深层的人类未来有两种:一种是极端理性派保留星舰人类火苗寻找太空栖地;一种是人类自我救赎破解宇宙规律拯救人类整体。

《三体》中与极端理性派对应的是章北海,控制"自然选择"号逃离地球成为星舰人类;自我救赎派对应的是程心,相信爱能拯救人类。但是三体更黑暗,因为大刘不相信爱,不相信人类能救赎自己,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像星舰文明割断与地球的精神之线在猜疑链中做出选择"黑,真他妈的黑"。而Interstellar没有他者,没有黑暗森林,只有时空的迁移与奇点,最后拯救人类的还是人类自己,是更高维度可以安插虫洞和因果时间线的人类自己。

当Cooper捕获一架无人机欢呼雀跃时Murphy 问"为什么不放了它呢?它没有任何伤害".Cooper说要把它改造成有用的收割机,涯也要学会适应。他在说自己吧,以前翱翔太空的宇航员后来却成为"有用的"农民。可是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呢?驾驶飞船的宇航员原则上要无牵无挂,因为感情在冰冷黑暗的宇宙中是没用的,可在这部影片里,却是没用的感情拯救了地球上的人类,诺兰用内心底蕴的温暖为我们编织了一部星辰大海的太空史诗。

当画面定格在Anne Brand在爱人死去星球的荒漠上摘下头盔的一眼遥望,她守护的新人类文明火苗是否又是另一个星辰大海太空史诗的开始呢?"In time and space,Love help human who help themselves" 发布于 02:2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肖恩,抛砖未必能引玉,也可能砸人砸己 唔... ...
  作为一个看片前不太做功课的人来讲,《星穿》着实惊艳了一把。有《三体》铺垫在前,又有诺兰先生的鼎鼎大名,更何况当红的麦康纳海瑟薇,任何哪一点拿出来都会让人着实兴奋。

  对个人口味来讲,无论软科幻还是硬科幻,都已经是放下许久的东西。尤其是今年在现实主义美剧的洗礼下,《星穿》算是今年看的电影中科幻和现实结合的最好的一本电影。但。。。就烧脑来讲,实在是不知从何说起。无论这个片子的概念如何新颖,恐怕都说不上是个太费脑筋的片子吧,不过倒是个让宅男逆袭的片子。在看过电影后偶尔浏览了下几个友站上富含溢美之词的影评让我深深感觉到:

  看电影就认真看电影,把妹什么的难道不能放到看完电影之后么?

  作为一个平常观影的人来讲,纵向的生活越丰富越多样,观影时候得到的快乐就会更多更充分,此片如果想得到更大的乐趣,有几个相关的作品可以推荐下,比如日本的一些动画和书籍,又比如儿时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再加上几年的《科幻世界》的累积,在此之下,此片的认同感和乐趣会让你在观影的时候更深入影片。但是如果是纯技术宅或是过于专业的人才,乐趣就相对下降了很多。本身三小时的片长就够长了,再加上信息量,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观影的乐趣。

  诺兰的作品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蝙蝠侠化作魔鬼在高谭市上空飞过的震撼,《侠影之谜》仍然是我最中意的描述蝙蝠侠的作品没有之一。他塑造给演员的舞台没有宏大的背景,也没有灿烂的配角,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说诺兰电影中描述的角色是:

  爱的深沉。

  拿一个《面纱》里面的角色来说,他就是电影界的”沃特“,是一个终究不是个让人那么喜欢,但会被他的爱深深感动的导演,或许在失去他之后怀念起他的种种会兀自落泪。他没有提姆伯顿那种妙笔生花点石成金的能力,也没有大卫芬奇那种全程压抑让你困在谜团中久久不射的本事,如果让我来描述他的话,某种程度上,他是介于科恩兄弟与昆汀之间一位导演。

  看过几本他的片子之后并不会觉得他的作品有多么的美,但你会觉得他的美源自于深沉的爱,不是”两情若待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那种,而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种。其实有这种感觉无非是源自于他近几年电影中探讨的话题,无论是《侠影之谜》里面那种”我爱你但我就不能和你在一起的那种“,还是《盗梦空间》里面“我就是想和你在一起哪怕是梦境”,又或者是《超验骇客》里面那种“爱你就是腻着你占有你占有你占有你!!“的爱。

  其实。。。。。
  诺兰是在教大家如何在时间空间身份地位种种复杂的过程中别扭的爱死去活来的爱。这多少有那么点花样作死的意思,也的确是宅男向的一种所谓跨越时间空间地点身份地位社会阶级最喜欢最倾向的一种。

  好吧,演员方面是过足瘾了,除了马特达蒙角色弱化(当然我相信这应该是剪切的原因,非常期待出个导演剪切版什么的来解答我的疑问,毕竟马特达蒙走到什么地方都星光闪耀的家伙偶尔打个酱油会让人很奇怪哒),其余的角色简直是美轮美奂。马修麦康纳水准到什么地方就不说了,亮点是选了安妮海瑟薇来饰演这个角色,这点上真是绝了,并非是我直男癌什么的。这简直就是《大事件》里面陈慧琳的加强版嘛,细处大家可以慢慢咀嚼体会,不必多言。

  另外一个亮点是电影的配乐,以往诺兰的作品中的音乐并不是让人太过留心注意,但《星穿》里面的管风琴实在是点睛之笔,描述宇宙的作品中简直是堪比VERIDIS DUO。

  虽然有诸多的不足之处(如相当一针见血的某人所言),我仍然认为《星穿》是今年难得的五星饕餮盛宴。诚然,人类的征程必然还是星星的大海,望导演再接再厉,成为当世的儒勒凡尔纳。 发布于 03: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狗狗忘记了,迷途也不知返. 拯救世界的不是爱,是导演开的外挂。 发布于 07:0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王多多 是我看了一遍回味无穷还想在看一遍的电影 发布于 07:0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黃七天,扛穆昂 北鼻 看完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Alone,嗯 就是这样。 发布于 07:0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Orlan ZHAO 片尾有BUG呀,女主居然开着轨道舱降落在外星球了,这是在逗我吧!如果可以这样那黑人科学家为什么还要苦等23年呢。。。 发布于 07:2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粽子长大了,该怎么去形容我最独特 昨天晚上去看的,由于是和我男神一起看的,所以必须来写点啥哈哈。当然由于男神是个学渣,我是个文科生,我们两看完都感觉智商不够用了,对于科学理论的部分是靠刷了好多知乎才勉强明白怎么回事,但不妨碍对于影片表达的情感的感知,大概是我们的智商也仅限于此了。


爱是人与生具来的,所以即使“穿越时空的爱”这样的梗早已被用烂,这里也依然值得潸然泪下,尤其是在诺兰回看二十多年来的录像带时女儿已经和他一样年纪了,那种被时空所隔断的思念,几乎所有人都忍不住流泪。
人有时候勇敢正义,伟大到“我的征途是浩瀚星海”,有时候又懦弱虚伪,渺小到在三维空间里自以为是,更高维度的人类文明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


还不得不提一下影片的配乐太赞,大气磅礴的时候让人泪流满面,而有时在绝美壮阔的宇宙中又是绝对的静谧,恰到好处。

看完影片会想到2008年地震后住在帐篷里的日子,半夜有时余震很厉害,被震醒后因为恐惧再也无眠,那个时候离浩瀚星空好近好近,也是那个时候感觉人真的好渺小好渺小。我记得当时初三的我在百无聊赖的震后时光里也曾思考过四维空间、另一个时空平行宇宙这些东西,实质的内容早已忘了,但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至今仍然很清晰。 发布于 08:46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刘璨,一个瘦子,一个导演 赶快去看,看imax 发布于 09:1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Ada唐红,互联网HR,用毛主席的气质压倒一切。 评论不敢,说说感受。
刷了2次才理清故事情节对自己的智商我也是醉了!看第一遍没什么感觉(我不会告诉你是因为没看懂!)看第二遍,在电影院一个人哭成傻逼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
Murph说:今天是我的生日。这个生日很特殊,因为你当年走的时候说,等你回来的时候我们俩大概就一样大了。现在我已经到了你离开时的年纪……如果你能早点回来就太好了。
Cooper对Brand说:当你为人父母你会知道,你必须确保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
以及电影最后Murph对Cooper说:不应该是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离开。

爱不是人类发明的,但却是唯一可以跨越任何维度而存在的东西,是联系彼此最紧密的东西。我一腔孤勇穿越宇宙洪荒回到你的身边,为了实现最初对你的诺言,也为了我们之间最紧密的牵绊。尽管你已垂垂老矣,但,还好我守住了我的诺言,我回来了。 发布于 10:28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张棻 作为一个科幻片看得少得可怜的观众,居然觉得这部片不够有新意。有新生命可能的星球,卖萌机器人,“失踪”于多维空间通过机器和人类沟通的宇航员……看片的时候总觉得有另一部片子似曾相识,而且那部多年前看过的连名字都不记得的关于美苏争霸和木星的老科幻片因为悬念更深,或者说某些场景更惊悚而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看那部片子的时候,我比较少女)。至于黑洞、虫洞、多维空间也是科幻作品惯用的梗;于是,《星级穿越》就没有惊喜了,对我来说,这反而成了一部力求真实的“科普”片——更真实地展现星际旅行。
有个朋友在微博上问,《超体》和《星际穿越》你更喜欢哪个?我选了《超体》,因为它提出的问题对我而言更有想象的空间。观影就是一件极度私人的事。 发布于 11:22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所有看完电影明明很爽却要反过来找槽点装高冷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发布于 11:2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章程,看电影是为了什么,就是爽啊! 发布于 11:2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杨万里,伪科幻迷、超伪西部片迷... 看了看大家的影评,有简单有复杂,也有国内外的赞扬与批评。
看完后我却想起了当年的《太空漫游2001》,因为其拍摄手法问题,当年刚上映时那批评声可以说是,炸了。现在《星际穿越》还没下映,评价的话,还太早吧。 发布于 11:3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又一次觉得诺兰跟库布里克的口味很像,喜欢用自己的套路把每个类型都探索一番,然后告诉别人:“这些是我的成果”。

看看这部《星际穿越》的剧本,开头大笔时间让大家熟悉主角家庭的情感的羁绊(这段其实不怎么成功,诺兰可能觉得对陌生人产生感情,需要有一段基本的时间的了解和的生活琐碎来熟悉)
然后就是对比,用突然的时空隔离来让激发出情感在失去时才会产生的破坏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出发就意味着永别。我们习惯于生活在距离远不过电子十分之一秒,分分钟联系上任何人的地球。 这种差异是巨大的, 我们只在死亡时才能经历的情感,很可能就要变成我们必须习以为常的事。
而用来解决这种冲突,片中无数次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希望”。12位先行者都没有家庭;老教授骗男主还有计划A;男主跟女儿之间的“回来”的承诺; 情感并不丰富的Brand教授试图去找自己爱人时的近乎可笑的理由“万一呢?”; Mann说当他知道按下那个按钮就会有人来救他所以一定要按; 男主拼死一搏去救回Endurance号;无论结局如何也要试着穿越未知的黑洞;以及那首诗中的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人类总是会死死的抓住最后一点希望的火种,但力量的渺小,时空的荒凉会一次次的熄灭它。这是科幻作品有价值去讨论的地方。

在小说中,这种套路经常涉及。大家也多少受到了感染,唤起了思考,获得了不错的感官享受。但电影里呢?前人尝试过,但效果不好。每一次的太空旅行都是被打了洗脑剂和兴奋剂的战士,观众总被带入了一种人类使命感,又有多少人会去关心我们获得远行的力量时会失去什么。就算导演安排一场又一场的告别,也只会被出征的兴奋所掩盖。

这部电影中是如何表现的呢?
真空中真实的寂静,巨大的爆炸也随着空气被宇宙吞噬而瞬间消失于无声。
登上第一颗时间膨胀的星球,背景是人毛骨悚然的秒表滴答。
镜头切换频率快到令人作呕的来强调,在几乎无意义的“同时”中,是氧气罩破裂在苦苦挣扎的男主,和他远在另一个时间和空间燃烧了玉米田做着最后的一搏的女儿。
这些电影才做得到的表现手法,让我头一次透过过图像获得了以前只有文字才能获得的感官。填补了心里一直存在的一处空缺。
这就是这部电影对于我的意义,所以我认为诺兰这一次是成功的。

补充一点,作品是为一部分人服务的。对作品表达的东西不感兴趣的人自然不理解寻觅人的感受, 然后因为对欢呼的人的厌恶之情,去评价以往每一次都要说一遍的诺兰公认缺点,情感啊人物啊刻画的生硬,世界观装高大上等等。
但艺术作品不是用来给人评价的,而是用为了带来感官享受的。小说的文字,话剧的表演,交响乐的声音,都有着各自的感染力。用剧本来衡量电影作品的人似乎忘了,电影的功能不是剧本的插画+朗读,而剧本反而是用来服务电影本身的。
小说改编电影和电影改编小说都是失败比较多。因为本身和观众交流的入口不同,所以成功的方法很难复制。这部电影也一样,剧本拿出来编写一部小说可能很让人无语。 但作为电影,是有自己的价值的。

对于电影我是外行,以上皆为主观感受。 发布于 11:33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刘海洋 星际穿越,一堆人的交口称赞,我真不觉得这个电影怎么样。
一个制造不出核磁共振的医疗仪器的国度,居然可以让飞行棋飞到土星。
还有,我特别纳闷的PLAN B,号称死而复生的什么路。
及其不科学,带点人类的精子和卵子,就敢到外星球移民。
尼玛 ,人类的孩子生下来吃啥喝啥 ,飞船上应该没有奶粉、尿布和御寒的义务。
地球物资匮乏,那个冰冻星球就有物资?
孩子生下来谁照顾,一个孩子都要2个人照顾,一堆孩子就指望三个宇航员养大?
他们当种树啊 发布于 11:5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贾启典,感觉这地方只要符合某些奇葩的政治正确,… 《星际穿越》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但是总是扯啥硬科幻,科学依据多牛逼,智商多高多震撼的肯定都是文科生。 发布于 12:20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张养浩 作为科幻片不软不硬,不伦不类,现在得到的赞誉就像皇帝的新装。真实水平远远没有有些人说的10分那么好,我给8分。 发布于 12:5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樊宇 我就想知道,那些说科学错误的人,你们凭什么敢挑Kip Thorne的错误。 发布于 12:59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lou sam,哈哈 星际穿越时间轴——最终版,看不懂的一看就明白-欢迎挑刺(剧透)

地球即将灭亡——土星突然出现虫洞(注意这里是自然出现,而不是第五维度人放置的)——NASA探险——库伯和女主出发——各种事故如电影情节,空间站损毁,库伯掉入黑洞死亡,地球人类灭亡——女主飞往新星球——女主执行B计划,繁衍人类,成为创世之母——新星球人类发展至第五维度人类——返回历史试图实现国母遗愿挽救地球人类——通过影响土星虫洞重力给地球发信号,但地球人没破译反而理解成虫洞是人为放置(历史未改变一切照常发展)——历史照常发展至库伯掉入黑洞——第五维度人类创造三维空间保护库伯——库伯改变历史——历史改变,祖母悖论目前唯一的解释-平行空间分离——新世界和旧世界走入不同平行空间,旧世界第五维度人类创造保护体逐渐消失,库伯被保护体送出黑洞——之后发展参照电影

这里只是时间轴,太细节的问题不要来挑啊,像什么潮汐星球,黑洞为什么不撕裂飞船之类的问题,具体原理一些物理大牛解释过是有这个可能性的,不过反正我是看不懂的,也别在这问我了... 发布于 14:1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energy 不喜欢这个电影,论画面不如《2001太空漫游》,看的糊里糊涂的,为什么这个电影被捧这么高啊?! 发布于 14:1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墨弇,多思考。。 说《三体》可以不用拍了的同学是认真的吗……顶多算是有点相似的元素罢了,跟《三体》比特别是剧情上差远了好吗……

因为看到说和三体很像去刷了电影,失望透顶。 发布于 14:2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Sean Lee 沙尘暴和食品危机能导致世界末日?还要逼得人类去探索外太空?诺兰之所以能拍出这样的片子,我觉得归根结底就是: 他。。。跟。。。本。。。没。。。来。。。过。。。北。。京!!! 发布于 14:2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yabbyist jia,一个小小的我 (剧透)



我就是对一个问题始终疑惑,男主角不应该被骗上太空的。

从老教授他们的角度当然是没问题,上太空就是为了执行plan B的。

从男主角方面就很有问题了,如果为了寻找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那前面已经派了12名科学家出去了,而且有3个反馈了。如果能移民就可以直接移民了。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去证实这3个星球适合不适合移民,我觉得实在是太浪费了。 如果说人类还没有能力大规模移民,那派他们去干什么?男主角这一批人根本没必要上太空嘛。谁能详细解释一下plan A是什么样的一个计划呢?

这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这电影的基础就不在了,说什么剧情严密都说不通了。 发布于 14:3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三水番 答题者们分两种,理性者们和感性者们。理性者们感受不到影片中的爱,关注点在其不牢靠的科学根据上,大声开骂;感性者们辨析不出影片理论上的瑕疵,被爱感动得一塌糊涂,顶礼膜拜。两类人遇上了对方就用着对方听不懂的语言开始了无尽头的争执╮( ̄▽ ̄")╭
为什么要参考别人的评论去得出自己的看法呢,电影讲究的是感受每个人应当拥有特殊的体验,又不是在解数学题以求统一答案。我的观影体验是很感动,而且想起了我和父亲共同的回忆。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很赞。 发布于 14:39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胡思捷,永远保持好奇心。 宇宙大型亲子片,炸裂!看不懂只能怪你维度低!谁喷谁就是维度低!一个想法不一定对。
来自新浪微博特师@大咕咕咕鸡。Sina Visitor System 编辑于 14:4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Aloysha,忽悠是必须的 不是脑残粉,但看了两遍;为的是对比普通2D和IMAX之间的区别
结论:IMAX的屏幕更大点

故事:故事是个好故事,不拖沓;但结局有陷入了常规的桥段,只是套了一个“高度文明的人类(五维空间),站在未来,选中了男主角和他的女儿,来帮助人类度过劫难

高潮:高明之处,在于男主角的女儿被告知,一开始教授就没打算让这些人回来;在这里要为编剧人肉点个赞;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早已设定的结论,就不会有之后男主角的奋力一搏,故事的可看性就没有,而且会显得拖沓

原声:汉斯 季默终于又上升了一个实质的台阶;只能说他和诺导合作开始一直在进行量变的积累;纠其原因,你会发现他的原声之所以会这么让人排山倒海,是在大型弦乐的背后,有鼓在衬托。儿《星》篇让你感到没有鼓,只有纯粹的管风琴就足够震撼,这也是本人觉得质变的原因

结论:其实诺男就是外国的王家卫,有点闷骚,有点情怀;喜欢用一些闷骚的符号“诗歌、定律、时间、宿命。。。。”

扯淡:如果不介意的话,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叫“星际版的未来战士”,男主角自己就是 T800,且浑然不觉

好了,以上就是本人的看法!关于天文知识和那些烧脑的尝试,知乎大神已经说得差不多了!

喜欢你就点个赞,不喜欢也可以骂,但请骂出风格和节操,谢谢! 发布于 15:07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哲雪茄 就是没啥好说的。 发布于 15:16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相信知乎之开明,容我吐槽。
IMAX落幕,交响乐奏起,黑幕白字。3个小时内有2个小时在机械轰鸣中渡过。硬科幻的太空题材并没有让我感动,也没有“牛逼”二字在我脑海中浮现。管他 诺兰,管他 一众 名演员。

不谈虫洞(没人去过),不谈黑洞(没人验证过)。科技与物理在这里不是问题。

是的,第一秒看见COOPER我就知道他始终要上飞船的。但是为了解救人类么?不不不,这只不过是离别的借口罢了。当COOPER喝着酒抱怨自己不该是个农民的时候;当看见无人机就兴致使然地压坏宝贵的庄稼地时;当学校女老师和他说着阿波罗计划时;他只是不停地透露着我是个工程师的自信。所以无论如何 STAY 仅仅是未来的忏悔,而不是起点的挽留。他在出发时刻已经不具有奉献精神了。

不需要知道真相,布兰德上船了。博士在挥别自己女儿的时候是怎样的五味杂陈。留在地球上是死,飞出去可能有机会活。布兰德懵懵懂懂踏上了最可能活的路线。但是她仅仅是为了去寻找爱人不是么?甚至为此还和COOPER吵了起来。最终还是毅然地站在了爱人的墓前。电影镜头告诉我,胚胎瓶子早不是什么重点了。

MANN确实非常真实。但被冷酷的COOPER打败了。我试图幻想MANN留下来有什么坏处,他知道PALNA是不可能的,也赞同PLANB的实施。他仅仅想离开这个星球,仅仅想回飞船上去寻找下一个可能的点。但是他发现COOPER还很天真,一心想着回去,所以只能杀人越货。所以他劝COOPER想开点。他没有错,只不过不想再登上回地球送死的COOPER船长的船罢了。

好了,没燃料了,所以终于回不去了。折腾了几个星球,COOPER终于发现回不去了。人类的使命不再提了,下一件好事就是送布兰德去未知的爱人星球。我不知道分离的那一刻他在想什么。但是COOPER在黑洞里可不是抱着布兰德一定要成功登录的心情挣扎着。眼前无非儿子、女儿、农场等景象。所以如果他就这样没了也就没了。但他很幸运地找到了秘密的所在,之后帮助女儿破解公式带领人类奔向宇宙得以生存。一瞬间变得辉煌成就。不得不说,主角毕竟有光环。

所以诺兰。我很欣赏这部片子,但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一个不甘心做农民的人(始终拥有抱负),只要NASA一声召唤(如果碰到一个好机会),可以舍弃一切去追逐(可以抛弃妻女和财产),即便遇到大如天的困难也要始终坚持逆转就在最后(即使一开始受挫也要相信奇迹)。

各位醒醒吧,这是部心灵鸡汤罢了。 发布于 15:3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木蹄,你好我好大家好 非常好看的电影,看过了就想给人推荐的水平 发布于 16:08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林里,http://haitaonaifen.com 要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发布于 16:2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徐卓立,长痛不如短痛,虽然我不知道这短有多长。 剧情不就是哆啦a梦吗。。。结局是高达 发布于 16:30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Shuhong Hsu,什么都会一点 又什么都不会 几天前看完了《星际穿越》,准备二刷《星际穿越》之前,说一下第一次的感受。第一次写这种东西,格式什么的不懂啦,单纯只是从一个小白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想说的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诺兰不愧是现在最具有大师气质的导演,从《记忆碎片》,到《蝙蝠侠黑暗骑士》,再到《盗梦空间》,最后是今天的《星际穿越》,能把商业电影拍成这样的,真的只有诺兰一个。斯皮尔伯格方面没有接下诺兰弟弟的剧本,今天我们才能看到这两兄弟的神作。诺兰确实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导演,从叙事的手段(《记忆碎片》正倒叙穿插交汇),到掌握影片的风格的能力(《蝙蝠侠黑暗骑士》超级英雄电影拍成了冷酷的现实主义),再到电影的题材(《星际穿越》硬科幻片),甚至是拍摄的器材(坚持使用胶片拍摄并坚决抵制3D),导致诺兰每次都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惊喜。
为什么说《星际穿越》是硬科幻片,因为有着基本物理和天文学理论知识的人看了,都会感叹“XX理论如果实现了的话是这样的!”我第一次看到黑洞的吸积盘和虫洞的外观,虽然只是CG技术的产物,可依旧妙不可言。唯一无法理解的坑就是为什么信号在太空中只能单向传播…回来看了很多知乎,小补了一下物理学和天文学,全片唯一的硬伤就是黑洞吸积盘的多普勒效应问题了,Kip Thorne也承认了这点,(费曼的同门师弟哦~)。
我最想说的就是宿命论的观点,发现这点没什么人关注。可能是我是坚定的宿命论者,所以电影看完我就马上感觉到诺兰有可能想传达一种宿命论的观点。我毫不怀疑人类冥冥中是被某种力量操控的,人的一生是已经被决定的,无论是神,命运,还是宿命,超自然力量是确实存在的,确实是在指引人类进化的历程的。不是说人的命运无法反抗,只要顺其自然就好,而是说“反抗”这一行为本身,已经是写进了剧本里了。就像电影里,男主角进了四维空间,在房间里留下了“STAY”的信号,这个行为本身就促使了主角发现了信息传达奥妙。诺兰给出的解释是引导人类进程的就是人类自身,而在《2001太空漫游》里,人类进化的引导者是宇宙中未知的高等生物。诺兰用人类自身来作为宿命论的一个合理的解,在我看来是高于库布里克的地方。正是因为宿命论的这个设定,用因果论在这部片子里面特别容易填坑,因为有了未来五维空间人类存在的这个结果,三维世界的人类无论做了什么,无论是环境恶化也好,还是在第一第二个星球出现的种种意外也好,都会成为引发结果的原因。
本身就是一个不存在的科幻故事,只要假定一个结果,过程怎么写都是合理的。有个朋友对这种设定觉得非常的偷懒,其实仔细想一想,对于虚幻科幻题材的电影来说,确实是一个驾驭它的好方法。
最后谈一下寂寞大神的配乐。寂寞大神还是比较适合那种大格局的场面,可是太空这种无声的环境,荒凉的气氛,汉斯·季默的发挥空间太有限了。BGM里肯定有对《2001太空漫游》致敬的成分,毕竟神一样的配乐,可是无论大小编制的古典乐器感觉都不是寂寞大神的菜啊! 发布于 16:3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刘刘 这电影的理论在真科幻迷中早已熟记于心,再加上又不是3D的,所以看完之后有种淡淡的失望,G点太少。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会想这是什么理论,这TM又是什么理论,再加上又不是3D,G点太少。但是对于伪科幻迷们来说,这些理论半懂不懂,在脑补时全神贯注的观看,各种推理演算,整场电影下来酐畅淋漓,实在痛快,总之现在的科幻片拍起来都像科教片了。 发布于 16:4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穆诚,导爷! 为什么主角敲那个书架后面,书架会有反应,还有他能控制沙尘落下,实际他已经可以和3维空间有简单物理接触了吧?如果震动能传过去,那声音为什么不能传过去? 发布于 16:43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山艳,每天高高兴兴的生活~爱情~友情~亲情~ 这是一步费脑子的电影 发布于 17:04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黄风,经济金融 既然能控制引力 为什么不直接用引力控制某个发声装置 直接说话 那交流不就很直接快捷了吗 发布于 17:0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Mammon Roxiel 这些都是小事!我想知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黑洞像ie浏览器么! 发布于 17:49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chinny chan,大龄单身美少女 没钱上影院看,等网络有免费版本看了再说 发布于 17:50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樊楷,这个人很懒。。。。不想说什么 我就想说一句:他儿子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存在感和郭破虏有的一拼啊。而且最后回去的时候想都没想儿子…… 编辑于 17:58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Li ke,求知 看的时候,个人感情也随着起伏,看着爽就行了,不要为一两个小毛病狂争了,不过我还是有个疑问是谁把虫洞放在土星那儿啦?感觉导演好像要告诉我们答案,却又没说! 发布于 18:39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韩东,在自己的梦想道路上,苦逼的挣扎 针对排名第一的答案,我有一些质疑,首先提出来,大家交流一下。作者展示的黑洞的照片,也就是第三张,里面黑洞的那种照片是明显错误的,黑洞是眼睛所不能观测到的,主要是它能吸收附近的光(所以黑色,没错啊),但是稍微远一些的光会被弯曲,导致光发生扭曲(通俗的讲是本来往南去的光,有可能变成往西或则东),所以不会出现一个黑色天体,而是会出现一种透明的假象。 发布于 2014-11-08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李小岛,Miles Davis fan, Industrial Designer 试图做到客观理性的理论设计与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恶俗剧情模式的无法调和。
这部电影带来更多的是“信息的刺激”而非“电影美学的刺激”。这种启发更类似学习到新知识带来认知变化的启发,而不是电影美学的启发;这个体验更好比阅读一篇配图精美的科普文章。而关乎剧情,节奏,构图的电影美学停留在了比较简单的“宏伟场景”层面上,其余的元素感觉都处理得不是特别好。
高智力水平的剧本不等于一部好电影;而把高智力水平的剧本翻译为电影的独特vernacular则是一项更困难的任务。 诺兰的故事总是能有启发观众的角度,却无奈都太僵硬缺了灵气无法成为地道的电影艺术。

跟2001一比就输了。 编辑于 2014-11-09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徐大丰,我不是例外。 时间稍长了点。前面铺垫太多,多点太空戏好么,关于黑洞的地方比较牵强。但总的来说是一部好的imax电影。

就总结一句,在商业大片中最给人思考空间的导演名单里。 无出诺兰其右者 发布于 2014-11-09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Epiphy,。。。 如果在纠结去看还是不看,那就点我吧~


昨天刚刚看完,之前看完【超体】就一直惊呼这是神作,开始膜拜各种科幻大片特别是2001太空漫游这样的片子。然后,作为诺兰的脑残粉我对intersetellar也是一直很期待,我知道他是从来不会让我失望的导演,但是他还是深深的震撼到我了!我感觉这是现如今电影史上的巅峰之作! ~~~~~~~~~~~~~~~~~~~~ 好的现在我已经激动完了,让我来理性的技术层面来和大家说说怎么好看了!【写完后看了看不理性也不够技术】


剪辑上诺兰还是一贯的十分出彩,他东拖一段西扯一节的功力真的是很牛,总能让人大快朵颐,让观影者有一种看完后大脑做了拉伸运动的快感。加上那个配乐就更是啦,逼格极高,但又不失深沉和内涵。像是一只小锤在敲击你的大脑,让你与剧情相扣,感情相连。

另外在剧情方面他的处理也很完美吧,通过带你穿越了一切的距离和感情,来让你看到爱的主题。在这样的一条主线上,他还秉持着对科学部分剧情的严谨和对细节部分的无微不至。以致使I feel I am standing in the top of the world right after I finish this movie.

在拍摄方面我想说拍的真的很美很美,有被带着到各个地方都兜了一圈的感觉吧,即使是对烧脑电影不会有深刻体会的童鞋们也会有过瘾的感觉吧,特别是里面有一段.........(就不剧透了,预告片你没有的一段)最惊人的一段,反正去看你就知道啦,绝对是视觉享受,超爽的!

好像写的有点过,但的这电影真的不错,可以玩爆近年来的所有科幻片吧,哎,虽然法国的吕克贝松已经很牛了,但是还是玩不过人家美国啊,国际电影业发展的那么尖端蓬勃,啥时候中国也能出那么几个尖端点的电影那就好了! 编辑于 2014-11-10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yifan shen,经济学人 评价个毛~

这片子虽然感觉不如inception那么震撼(10年听到盗梦这个概念就碉堡了,好嘛),但怎么也觉得是今年不应该错过的电影。和妹子相互熟悉,一起探索未知世界,留下美好印象就靠它了(嘿嘿,完美的计划)。

上映,开约。

晴天霹雳。

‘学长已经在一周前约了人家,人家也木有办法啊。’

靠,作为学长不好好做学术,看个毛电影啊。人类的伟大复兴,拯救宇宙的重任还没有完成,你们怎么还能有心情去看电影!

你们知道飘在异国他乡,ego比中国物价增长速度还快(最近不算!)的人,能找到一个欣赏的姑娘有多难嘛! 真是心里中了一枪。

评价个毛,现在不是好不好看,而是还有没有心情去看的问题了。

PS:知乎也不需要这么严肃吧,已经有这么多人贡献这么多有用的答案了,就让我乱入一下吧。 发布于 2014-11-1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Kuan Li,http://weibo.com/kuanli 上周四澳洲首映的时候去看的IMAX,总体来说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之前完全是冲着导演诺兰去的,入场后发现还有女神安妮海瑟薇以及男神马特达蒙,有不少惊喜。但是前半部分过于拖沓,导致我三番四次想要睡着,但是直到最后半个小时主角掉入自家书房后面的五位空间,然后把前面埋下来的包袱一个个抖开的时候,真正进入高潮。

另外电影中的风沙让我多少感觉这就是北京未来的样子... 发布于 2014-11-1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匿名用户

我们是来看电影的,不是来上物理课的。

发布于 2014-11-1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胡仲略 我觉得这部电影画面很惊艳,特别是飞越土星的阶段,那画面太美…但是情节也太老套了,一看就是马修和海瑟薇在一起的节奏…同行出发的另外两个男性宇航员,以及后面出现的大反派,肯定都会速速扑街以成全男女主角…所以主角光环还是太强大了啊~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陈家瑾,什么都懂一点,又什么都不太懂 晚上0:05的首映,看完首映之后连夜写完影评。

原文发表于:http://jesor.lofter.com

Interstellar-为赋新词强说愁

虽然网上基本全部都是吹这部电影的,但是我还是觉得《Interstellar》从电影本身的角度来说,特别是从诺兰本身的导演能力出发,并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或者说并不是一部神作。

当然并不是说这部电影就多么烂。无论是从史诗级的虫洞场面,关于文明和个人之间关系的审视,对于人类文明延续的思考,还是震撼性物理设定的运用,《Interstellar》秒杀了一干科幻大片,甚至于在很多方面都要比《Gravity》优秀不少。



这里我更想说这部电影差在哪里。《Interstellar》的差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诺兰讲这个故事的意图没有表达清楚。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甚至可以给一部电影判死刑了。他提了一个不仅是有意义,而且本身就很不错的问题,当面临末日的时候,人类文明的未来到底在哪里?他的答案本身也不错,涉及到了狭义相对论导致的时空相隔,涉及到了跟黑暗森林理论有关的心理博弈,涉及到了黑洞内部,地外生命,高维宇宙。但这些东西说了这么多,近三个小时的篇幅,都没有解释清楚这个问题,甚至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跟这个问题没什么太大的关系。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跑题。以至于我们到最后都还是不知道人类是怎么逃离地球的?Cooper是怎么被救的?人类以后怎么生存?

另外诺兰又犯了几乎所有西方文化作品都会犯的这个错误。就是对爱的过分吹捧。很多时候科幻作品本身更需要的其实是对于这样关于文明的延续这样相当终极的问题的解构。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功,或者归结与爱。另外就算你要说是爱拯救了一切也麻烦你说的稍微清楚一点吧?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到底爱在人类文明的延续,Cooper的获救里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就算发送信息也说得清清楚楚是通过高维空间发送的而不是什么爱吧?不是用来发送信息的东西是一块父亲的手表就能强行扯到爱上去的。

相比于《黑暗骑士》对于人性和传统善恶观的精准解构,又或者是《Inception》对于梦境和现实的讨论,诺兰从来都不是一个不知道自己的电影要表达什么的导演。只不过这一次至少我看完一遍之后,无法清楚地认识到诺兰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他似乎急于说很多,但是又似乎什么都没有说清楚。


第二,人物之间的情感和故事表现的不清晰,不到位。

我到故事的最后都没搞清楚Mann和Cooper到底有什么利益冲突?是Mann希望继续发送这个星球适合人类生存的错误信息好让后来的人类都来这个星球救走自己?还是单纯想要夺走飞船自己一个人离开?黑人被炸死的时候我也没搞清楚他到底为什么被炸死。这些既不是深奥的科学理论或是什么高深的博弈论。就是很单纯的故事剧情,诺兰都没有讲清楚。

另外对于片中很多设计到人物与人物之间感情的部分都没有相对应的剧情铺垫。包括Cooper和Brand的关系铺垫,他们四个宇航员之间的关系也完全没有应该有的对应的叙述,我甚至在被海浪打死之前都对那个白人角色没有任何印象。包括Cooper儿子女儿之间的感情,从儿子的莫名爆发到儿子女儿最后收到父亲信息的拥抱,都显得有那么一点感情上的欠缺。


第三,设定上口味太大,描述得又太散。说实在的,看完这部电影我是真的非常怀疑诺兰是不是看过地球往事三部曲了。因为无论是从狭义相对论导致的时空分隔,还是类似于黑暗森林理论的人性博弈,还是高维空间对于低维时空的影响,甚至于最后这个圆柱形的空间站。这么多原来都鲜有科幻电影描述的设定,一下同时在一部电影里出现,确实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

但是同时又是很明显的,这些设定到底诺兰吃下来了么?要知道这样一部电影不是像《地球往事三部曲》一样洋洋洒洒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同时又作为编剧的诺兰似乎对于这些设定的了解还不够。至少从我这样一个科幻爱好者的角度来看,我首先不能理解在第一个行星的表面和其轨道上哪来的狭义相对论的隔离。第二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既然高速是因黑洞造成的,却单独只有第一个行星表面有高速,其他的行星表面没有?而且Cooper都进黑洞了人类又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把他找回来了?狭义相对论这时候又不起作用了?

另外可以吐槽的还有很多,类似高维空间里,你都能摸到书并推出去了,你手伸不出去?这样不能单纯地用科学没到这个程度来解释的东西。你黑洞里,奇点上的那些东西科学达不到随便你去玩就算了,这些东西说实在的是很好理解的东西。



至于优点其实很多影评都说的挺详细的了。这里从自己的感受出发随便说一点。

首先是画面。尽管看过这么多大场面了,但是电影工业每年的进步还是值得感叹。去年这个时候还在同一个IMAX厅里感叹《Gravity》证明了在外太空里,长镜头可能是表达宇宙空旷与寂静的最佳方式。而这次诺兰则颠覆了这个诞生还只有短短一年的「定律」。诺兰说我要拍的是人类与宇宙的矛盾冲突,飞船内外穿插的剪辑,穿越虫洞和最后Cooper进入黑洞的画面,都美的足以让人晕过去。也挡不住有那种在电影院里仍觉得自己声音可能比ANNE HATHAWAY还好听的人大声感叹画面有多美。


其次是音效。无论是画面还是音效我觉得都有致敬《2001太空漫游》的成分在里面,甚至我在看完又回想整部电影之后觉得会不会这部电影本身就不过是单纯地想致敬《2001太空漫游》而已,毕竟当年觉得这部大家都纷纷表示看不懂的电影是自己最爱的神作的那个少年,现在已经成了世界数一数二的名导演了。音效的剪辑优秀之处也在于飞船内部场景和外部的切换,动静的穿插剪辑,有的地方戛然而止,有的地方慢慢退去。不过根据我看完电影随着人群出来的描述,可惜并不是没一个观众都能理解这种表现方式的。


最后是表演。虽然这部电影的重点我觉得可能并不在于演员。但是我还是被MATTHEW和ANNE,包括MATT DAMON的演技震撼了。同样很简单地跟《Gravity》对比下,海瑟薇和麦康纳的组合不黑不吹的说,还是确实比我的男神乔治克鲁尼和桑德拉布洛克的组合要技高一筹。当然这也可能跟《Interstellar》里面戏剧冲突要更多所引发的观感偏差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仍然,在电影结束的两小时后,必须要说,演技是这部电影还能打动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所以就是这样,一个人跑去看首映,又连夜写完影评的年度最期待上映影片《Interstellar》,并没有完全满足我。作为我最喜欢导演之一的诺兰这一次也没有在他引以为傲的结构和故事上给我太大的震撼。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更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你不能说它不好,毕竟在他下面还有那么一大堆的电影。但我曾经见了那个能从内心深处,带给我电影本身最简单却最有力震撼的那个克里斯托弗·诺兰,这次他却变成了一个要用花里胡哨的戏法来娱乐大家的变戏法的。总还是觉得结束之后心里还是空空的少了点什么。只希望这对于他来说不是终点,或者说希望这只是一次他对于致敬《2001太空漫游》的愿望的实现,下一次,还是那个克里斯托弗·诺兰,再次崛起。

编辑于 2014-11-12 7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东临碣石,说不定学业未成就被冻死在加拿大的留学生… 作为一个伪科幻迷
第一遍:

谁特么把飞船(ranger)设计的跟冲浪板一样的?

都是一帮智商超群的牛逼人谈什么爱。想点办法拯救地球吧。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ballsirius 《星际穿越》或许是诺兰作为导演最差的电影,但反而是诺兰作为编剧最打动我的一部。似乎诺兰把精力全放在科普自己的宇宙时空观,宣扬超越时空的爱这个主题,而忽略了作为导演的最本职最核心的工作——对电影的调控。显然,在形式和内容、商业性与文艺性的取舍与矛盾中,诺兰有所迷失。但就如同在《消失的爱人》中全然隐身的芬奇,我们不知道《星际》是诺兰的一次不甚成功的尝试,还是成为真正大师的所必须经历的阵痛。附影评: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迷失的诺兰与穿越时空的爱

个人评分:79(B)

1. 这或许是诺兰作为导演最差的电影。
我想这句话出来,就要被成千上万的诺兰粉口水淹死,但同时也许会收到无数诺兰黑的手动点赞。无论如何,Christoph Nolan都是这个时代不可忽视的一个电影人,可能还是最具争议的一个。从《记忆碎片》到《致命魔术》再到《盗梦空间》,诺兰已经把非线性叙事、超现实题材和极端视效玩得炉火纯青, 也饱受“形式大于内容”的诟病;而《侠影之谜》和《黑暗骑士》则跨时代地重新定义了“非典型超级英雄”,带动同类型题材达到全新商业高度,仿佛一夜间将诺兰捧上神坛,但随后备受期待的《骑士归来》也落下来“野心超越能力”、“商业片过度文艺”的诟病;就在业内人士中,对诺兰的态度也始终两极分化——学院奖都连续三次在导演工会入围的情况下将诺兰冷落就可见一斑。

所以《星际穿越》就被摆上了格外的位置,欣赏者们期待着再度封神,批判者们等着看笑话,中立者们打算以此来站队。而在压力与期望的下的诺兰拍得也格外有野心,但又格外小心。

题材上,诺兰在《盗梦》的超现实色彩上更进一步,引入了深奥的科幻背景和时空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逻辑玄妙的故事,并探讨宏大宇宙中的人性主题。但显然诺兰虽然思想上穿越了星际,脚却没有踏实,把精力全放在科普自己的宇宙时空观,宣扬超越时空的爱这个主题,而忽略了作为导演的最本职最核心的工作,也抛弃了自己本身最擅长的特点——对电影的调控。

前半程想要做情感和剧情铺垫,以此为主题挖掘和结尾真相埋下足够伏笔,但节奏却过于缓慢,叙述过于冗长,更没有足够吸引观众的悬念。纵向对比《盗梦》,高潮倒叙制造悬念,奇妙梦境概念抓住观众,而《星际》却采取了节奏最慢最“无聊”的访谈纪录形式作为插入,所谓的宇宙观渺无踪影,家庭情感剧的伪装实在逼真;横向对比同样内涵丰富的商业片《少年派》,倒叙访谈直插主题,立刻带入海难风暴中,反观《星际》,同样开场二十分钟,男主还在给两个孩子开家长会,和老师吵架。可《星际》毕竟是商业片,观众有所期待而来,却没能第一时间被吸引住,更不用提去理解本身就足够深奥的背景和复杂的逻辑。所以无论是商业片的娱乐性上,还是诺兰的科普宣传和主题传达的目的性上,都是失败的。
而电影中程宇宙线和地球线的双线剪辑更是混乱,加上时间上的相对错乱,完全打散了影片的节奏,使简单的线性叙事都如同被割裂了一般,毫无流畅感可言。最让人失望的是,以往擅长通过故事和人物矛盾控制节奏发展的诺兰,沦落到将一切节奏控制、气氛渲染,情感烘托的任务通通都交给配乐和音效,结果整个电影都只靠声音这一个环节单调死板地被拽着向前。
到了结尾,两条线闪剪更是没有达到推进高潮的效果,反而打乱了观众的思维,无法对情节和故事逻辑进行清晰的梳理。这样前段冗长,中段混乱,后端仓促,整个影片都处于失控和失衡的状态中。

2. 但反而是诺兰作为编剧最打动我的一部。
好在诺兰始终坚持着人性的主题,在电影混乱的节奏和复杂的逻辑中形成了一条清晰的主线,串起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所以观众就算不能完全理解时空观和故事逻辑,却也能被传达出的这一核心主题所感染。

男主角对自己的爱与期望,让他不甘平庸,有所探索和追求,肩负起重任;对女儿和家庭的爱,让他始终有所期望,在极端困境中坚持而超越自我;对人类的大爱与责任,又让他甘于自我牺牲,促成使命;而最终对于女主的爱,让他再度出发。而所谓穿越时空传达信息的重力,其实就是父亲对女儿的爱的象征,于是最终拯救人类的不是其他,而是人性中最为珍贵的爱。最终结尾,更是对创世纪的象征,亚当与夏娃将在爱的驱使下结合,创造新的世界和新的人类。

当然,诺兰格外需要感谢几位发挥出色的演员,Chastain刻画细腻的穿越时空的情感独白,Hathaway情感充沛的点题宣言,还有新科影帝McConaughey标志性的驾车离家奔赴星际时的动人特写。尽管电影割裂的时空,让人物要么没有足够的整体性,要么没有足够的变化发展,但他们对情感的出色诠释,让爱的主题在整体混乱的电影中突出出来。

所以《星际穿越》或许是诺兰的一次自我修正与妥协,企图通过舍弃以往绚丽反复的技巧,而去借助一个宏大精妙的科幻背景,去围绕穿越时空的爱的主题,来讲一个人类被拯救的故事。显然,在形式和内容、商业性与文艺性的取舍与矛盾中,诺兰有所迷失。但就如同在《消失的爱人》中全然隐身的芬奇,我们不知道《星际》是诺兰的一次不甚成功的尝试,还是成为真正大师的所必须经历的阵痛。 发布于 2014-11-12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刘占山,互联网一话痨 昨晚看了首映,我觉得有些地方是有硬伤的
只谈一个我觉得最有趣的吧
这里也请各位大牛给予点播点播
现在问题来了~
是谁把黑洞放在那里的?五维时空又是谁开启的?
用男主的话说,是我们自己
简而言之就是未来的我们,我们的未来…
但从地球的状态来看,人类不是绝种了嘛? 那么哪里来的未来?
这不就是外祖母悖论嘛~
你回到过去杀死你妈妈的妈妈,那么你是否还会存在?
这里你都没有未来了,为何未来还会给出一个选择~
这里大家不觉得矛盾吗… 发布于 2014-11-12 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Riffany,Learning Automotive Design 灯光亮起字幕滚动。恍惚间,在谢幕的制作名单中,好像看见那么一行字。编剧--刘慈欣。 发布于 2014-11-12 6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王骁 虽然对影片中涉及的天体物理并没太多概念,但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核心理念是讲情感作为一种更高维度的存在从而影响人的命运吧,这样篇幅如此之多的感情戏也就算不上突兀了。

但这部电影真的算不上“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只能算理性思维的集大成,电影艺术性来说,我个人觉得不及《2001》的十分之一(感觉啦)。

诺兰总是试图让自己的电影承载太多,精妙的叙事,严谨的理论,深邃的情感,宏大的特效... 单拿出某一样来看都是ok的,却无法浑然一体,甚至有失控感。当一部电影承载的要素过于饱和,任何一个导演都不可能把它拍得优雅。诺兰的电影,在我看来永远带有一种“既十分平庸又极其牛逼”的特质,缺乏审美上的平衡与克制,取决于观者的个人角度了,大概这也是影评人和粉丝口碑两极分化的原因吧。(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最牛逼之处仍在于特效,虫洞的展示算的上开创性吧)

看到有人讲“诺兰的瓶颈是'三观'”,我觉得很对哈。也希望有天可以看到诺兰真正做到商业与艺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发布于 2014-11-12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王豆豆,迷途小书童 当初看三体黑暗森林时有这么一段印象特别深刻: 新世纪就这样呈现在她面前,所有的平凡瞬间变为震撼,程心感觉自己这时才真正苏醒过来。
一直在想象当我在电影里看到这种场面时会是怎样的感觉,三体还没拍,而诺兰在《星际穿越》里让我热泪盈眶。
跨过岁月,飞过时间,费尽千辛万苦去往新世界,不过是为了爱啊。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夜雨风情 7.5分,三个小时差不多是我看流浪地球的时间或者略长。汉斯季末+1 8.5分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刘龙剑,大王叫我来巡山 第一印象,诺兰你真没看《三体》么? 发布于 2014-11-12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dioxide carbon 之前答过诺兰的电影追随中有漏洞,被诺粉喷。

只是觉得,难道诺兰就不会犯错误吗?值得这么脑残吗?

今天看完电影我也成了诺兰粉,但还是对他更有期待。如果黑客帝国是98分,那么这部电影93分可以有。

很多人说卡神第一,昆汀第二,诺兰第三我不同意。你们把英国导演,意大利,法国导演置于何处?就因为这三位具有个人魅力,其他导演就可以忽略?很多人恐怕连安迪·沃卓斯基是谁都不知道就跟着瞎嚷嚷。

电影的魅力在于把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呈现在你面前,星际穿越做到了。

另外希望电影可以唤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别整天就知道喊两句。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张哲 网络上那些个“科幻电影排行榜”,“烧脑电影排行榜”,“牛逼电影排行榜”是时候该更新一下了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张路 是一部优秀的科普片,如果定义为科幻片的话,非常一般 发布于 2014-11-12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乔野 当代的2001太空漫游,不过还达不到那个高度,剧本比不了克拉克的小说。 发布于 2014-11-13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4051/103135246076.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日本美食的电影汇总 日本美食治愈电影

关于日本美食的电影,你看过几个呢?【日剧】奇迹餐厅(1995年)豆瓣评分:8.3分厨艺小天王1(1995年)豆瓣评分:7.6分厨艺小天王2(1996年)豆瓣评分:6.7分将太的寿司(1996年)豆瓣评分:6.9分西洋古董洋果子店(2001年)豆瓣评分:7.5分午餐女王(2002年)豆瓣评分:7.8

推荐几部关于街舞的电影 推荐一部电影

最近一口气看了很多很多跟舞蹈有关的电影,下面就为大家逐一推荐一下,希望大家有空也可以去观赏下哦!1.《中央舞台》内容简介:一番激烈的竞争,一场精心准备的演出,改变了3个好不容易考入美国芭蕾舞学院的年轻女孩的命运。一直成绩优异的

海军陆战队4电影 关于海军陆战队的电影

海军陆战队 4电影2015/6/9。14.15这电影开始我没看下去,这类电影一般就是突突突,开始没看下去的原因是太突突突了。后来看了下,其实还是能看的。至少男主角知道捡枪。这让我想起我以前看的国产影视,给我的感觉是第一,枪永远都有子弹,不

关于英国王室的电影电视剧 英国王室成员

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冬狮》著名的短斗篷王亨利二世和他老婆儿子的故事,张力很大,可以看成是戏剧版的扩张。电影中亨利二世软禁妻子埃莉诺,只在圣诞节出来全家团聚,同时他希望情妇嫁给小儿子,也就是无地王约翰;而同时他的长子理查

声明:《关于宇宙黑洞的电影 宇宙黑洞电影 如何评价 2014 年的电影《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_宇宙黑洞电影》为网友老婆皒爱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