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岁宝宝咳嗽怎么办 二、咳嗽

二岁宝宝咳嗽怎么办 二、咳嗽
二、咳嗽A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风寒初期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胸满气急,鼻塞声重1三拗汤;甘草9克 麻黄9克 杏仁9克 生姜5片(包)加减1.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加半夏6克、川朴6克,苍术6克,茯苓9克之类燥湿化痰;2.若热为寒遏,咳声不扬,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寒热少汗者,加石膏30-50克、桑白皮6克、黄芩6克以清肺。3.与止嗽散合用更好。4. 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用药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酌加紫苑、款冬、百部等,若恶寒甚 ,无汗,可配荆芥、防风。5.风寒表证重者,加防风、羌活疏风散寒;6.外寒内热者,去白前、紫菀,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清泻里热;7.咳嗽较重者,加金沸草降气止咳。 8.若见咳嗽,胸痛满闷,咯痰稀白量多或有泡沫,苔白厚、脉滑等肺寒停饮明显者,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温肺化饮止咳9.若咳嗽不止,咯痰不爽,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浮等微感风寒,肺气失宣突出者,用止嗽散疏风宣肺止咳;        若内有湿邪,复感风寒之邪所致咳嗽,可选用 杏苏散加厚朴、苍术以祛风散寒,化痰燥湿。10. 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加半夏、川朴、苍术、茯苓之类燥湿化痰,11. 若热为寒遏,咳声不扬,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寒热少汗者,用三拗汤加石膏、桑皮、黄芩清肺。方中麻黄 、杏仁宣肺气而解表寒,配石膏以清里热。12. 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用药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酌加紫苑、款冬、百部等,若恶寒 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 风寒稍久:外感咳嗽迁延不愈,咽痒,咯痰不爽,气急面红等症。2止嗽散;炒桔梗10克 荆芥10克 紫菀10克 百部10克 白前10克 炒甘草4克 陈皮5克 加减:1.若风寒初起,头痛鼻塞,发热恶寒等表证较重者,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苏叶10克、生姜或合三拗汤用以散邪;2.若暑气伤肺,口渴烦心溺赤者,其症最重,加黄连10克、黄芩10克、花粉10克以直折其火;3.若湿气生痰,痰涎稠粘者,加半夏10克、茯苓10克、桑白皮10克以祛其痰;4.若燥气焚金,干咳无痰者,加瓜蒌10克、贝母10克、知母10克以润燥。5.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加半夏6克、川朴6克,苍术6克,茯苓9克之类燥湿化痰;6.若热为寒遏,咳声不扬,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寒热少汗者,加石膏30-50克、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以清肺 7.风寒表证重者,加防风、羌活疏风散寒;8.外寒内热者,去白前、紫菀,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清泻里热;9.咳嗽较重者,加金沸草降气止咳。 10.如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厚朴、茯苓以燥湿化痰。11.饮邪内停,症见咳逆上气,胸闷气急,舌淡苔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12.咳嗽声重,气急而喘,痰粘稠,心烦,身热,口干,苔黄而腻,舌红,脉滑数,可加石膏、黄芩、桑白皮解表清里。 13.咯痰稀白量多或有泡沫,苔白厚、脉滑等肺寒停饮明显者,选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温肺化饮止咳;14.若咳嗽不止,咯痰不爽,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浮等微感风寒,肺气失宣突出者,用止嗽散疏风宣肺止咳;15.若内有湿邪,复感风寒之邪所致咳嗽,可选用杏苏散加厚朴、苍术以祛风散寒,化痰燥湿。 16.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加半夏、川朴、苍术、茯苓之类燥湿化痰,17.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寒热少汗者,用三拗汤加石膏、桑皮、黄芩清肺。3. 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方取杏苏散加减,酌加紫苑、款冬、百部等,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 若内有湿邪,复感风寒之邪所致咳嗽,3杏苏散加减;苏叶9克厚朴6克苍术6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3克前胡9克苦桔梗6克枳壳6克生姜三片橘皮6克红枣3枚杏仁9克 1.风寒较重,肌腠紧闭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9克或荆芥9克、防风9克发散风寒; 2.汗后咳不止,系经发汗表解而肺气不利,去苏叶、羌活者,不欲再表散以防伤津也,加苏梗或紫菀10克、款冬花9克, 百部9克可畅肺气以止咳; 3.兼泄泻腹满,为湿盛气滞,加苍术6克、厚朴6克以燥湿行气; 4.眉棱骨痛,属阳明经病,加白芷9克之善入阳明而散寒止痛; 5.兼见热象,故加黄芩9克清热,泄泻腹满者不用,是恶其苦寒易于伤中损阳也。 6.皮肤干燥,口渴甚者,加芦根10克、天花粉10克或麦冬10克、玉竹10克以清热生津。 3.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喉燥咽痛,口渴;痰粘稠或稠黄,咯痰不爽。或鼻流黄涕;咳时烘热汗出,肢楚,恶风,身热头痛;舌苔薄黄;脉浮数。4桑菊饮加减;桑叶7.5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  连翘5克  薄荷2.5克  桔梗6克  生甘草2.5克 苇根6克加减:1..气粗似喘,气分热盛,加石膏10克、知母5克。2.若舌降、暮热,是邪气入营,加犀角(水牛角30克(先煎)代)、玄参5克。3.若热入血分,舌质深降,躁扰或神昏谵语,恐耗血动血,宜去薄荷、苇根,加生地5克、丹皮5克、麦冬5克、玉竹5克。4.若肺热甚,加黄芩5克、山栀子5克。5.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5克、南沙参5克。6.若兼咽喉红肿疼痛的,加玄参5克、板蓝根5克或射干5克、赤芍5克、挂金灯5克、土牛膝5克。7.若咳嗽咯血者,加白茅根5克、茜草根5克、丹皮5克。8.若目赤肿痛,宜加剌蒺藜5克、蝉蜕5克、木贼5克、决明子5克。9.咳重者,加前胡5克、牛蒡子5克、天竺黄5克、贝母5克、枇杷叶5克10.夹暑者,加滑石9克、甘草1.5克、荷叶5克。11.咳嗽重者,加渐贝母、枇杷叶、前胡以宣肺止咳;12.发热较重者,加金银花、大青叶等苦寒清热;13.口渴甚者,加知母、天花粉生津止渴;14.咽喉肿痛者,加牛蒡子、鱼腥草、土牛膝清热利咽。15.风热夹湿所致的咳嗽,可选用桑菊饮加薏苡仁、泽泻之类;16.对于风热夹暑所致咳嗽,可选用桑菊饮加六一散、香薷、藿香、佩兰之类。17.若邪热壅肺,肺经热盛,肺气闭遏,咳嗽气喘,身热不解、口渴、舌苔薄黄、脉滑而数者,可选用麻杏石甘汤。18.咳重加前胡、牛蒡子、天竺子、大贝母、枇杷叶清宣肺气,化痰止咳,19.热盛加山栀,黄芩,知母以清肺泄热,20.咽痛,声嗄,加射干、赤芍、挂金灯、土牛膝清热利咽,21.夹暑加六一散、荷叶清解暑邪,22.热伤肺津加南沙参、花粉清热生津。若邪热壅肺,肺经热盛,肺气闭遏,咳嗽气喘,身热不解,口渴、舌苔薄黄、脉滑而数者,5麻杏石甘汤;麻黄12克(包) 杏仁8.5克 炙甘草6克 石膏24克加减:1.如果比较怕冷的,加入豆豉9克、薄荷5克(后下)。2.如果内执热甚,加入黄苓6克、山栀子6克、芦根10克。3.如果咳甚加入前胡6克、桑白皮6克。4. 汗出多者,去香薷加藿香;5. 头痛者,加桑叶、菊花、白芷祛风止痛;6. 心烦、小便短赤者,加竹叶、赤茯苓或六一散(滑石、甘草)清热利湿;7. 呕恶者,加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8. 胸闷者加砂仁壳宽胸理气;9. 纳呆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健胃;10. 若湿重于暑而无汗者,加大豆黄卷助香薷以发表。燥热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痰少而粘,或粘连成丝,不易咯出;咳而胸痛,痰中带有血丝;或鼻塞、头痛、微寒、身热;多发于秋季;舌苔红少津,脉浮数。6桑杏汤加减;桑叶3克 杏仁4.5克 沙参6克 川贝3克 香豉3克 栀皮3克 犁皮3克 加减: 1.若表邪郁闭较重,症见恶寒无汗,发热者,加薄荷3克、荆芥3克以增强疏表发汗之效; 2.若咽干而痛者,可加牛蒡子3克、桔梗3克以清利咽喉; 3.若鼻衄或痰中夹血者,加白茅根3克。旱莲草3克以凉血止血; 4.皮肤干燥,口渴甚者,加芦根5克、天花粉5克或麦冬5克、玉竹5克以清热生津。 5.热重,加石膏5克、知母5克清泄肺热; 6.津伤较重者,加麦冬、石斛、玉竹养阴生津; 7.热象明显者,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热; 8.痰胶粘难出者,加瓜蒌化痰利气; 9.初期有表热证者,可加薄荷、连翘、蝉衣以疏解表热;10.痰中带血者,加自茅根凉血止血。11.气阴两伤之燥热咳嗽,证见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者,可选用清燥救肺汤。12.津伤较盛,配麦冬、玉竹养阴生津,13.热重,加石膏、知母清肺泄热,14.痰中夹血,配白茅根凉血止血。    痰热郁肺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声;痰多,质稠或黄,或有腥味,难咯;咯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舌质薄黄腻,质红;脉滑数。7清金化痰汤加减;桑白皮5克 黄芩5克 山栀子5克 川贝5克 瓜蒌仁5克 桔梗5克 甘草3克 橘红5克 茯苓5克  麦冬9克 知母5克 加减:1.痰黄如脓或腥臭,加鱼腥草10克,金乔麦9克、薏苡仁9克 冬瓜仁9克等清肺化痰;2.如胸满、咳逆、痰涌、便秘,加葶苈子5克、风化硝5克(后下)以泻肺逐痰;3.如痰热伤津,口渴咽干,舌红少津,配南沙参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0克等以养阴生津。4. 身热烦燥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热除烦;5.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通导。6. 痰黄如脓腥臭者,加鱼腥草、冬瓜仁、薏苡仁清肺化痰;7. 津伤口渴甚者,加沙参、天花粉生津止渴;8. 身热烦躁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热除烦;9.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通导。10.若痰热内结,咳嗽痰黄,稠厚胶粘,胸膈痞满者,可选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下气止咳。11.痰黄如脓或腥臭,加鱼腥草、金养麦根(即开金锁)、苡仁、冬瓜仁等清肺化痰,12.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苈子、风化硝泻肺逐痰,13.痰热伤津,口渴咽干,舌红少津,配南沙参、麦冬、天冬、花粉等养阴生津。痰湿蕴肺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粘腻,或稠厚成块,痰多易咯;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脉濡滑。8二陈汤或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6克 陈皮3克 茯苓9克 炙甘草2.4克 苏子6克 白芥子6克 莱菔子6克 白前5克  生姜6克 红枣2枚咳嗽加减:1.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2.寒痰加半夏、姜汁;3.火痰加石膏、青黛;4.湿痰加苍术、白术;5.燥痰加栝蒌、杏仁;6.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8.风痰加南星、竹沥等,以熄风化痰;9.热痰加黄芩、胆星等,以清热化痰;10.寒痰加干姜、细辛等,以温化痰饮;11.气痰加枳实、厚朴等,以理气化痰;12.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络化痰。13.久病脾虚,加党参、白术益气补脾。14.寒痰重,痰粘白如沫,怕冷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15.脾虚食少者,加白术、焦山楂、麦芽健脾消食;16.痰吐不利者,加瓜蒌仁、海浮石化痰利肺。17. 咳逆,痰多,胸闷,气急加白前降气化痰,18.寒痰重,痰粘白如沫,怕冷,加干姜、细辛温肺化痰,19.久病脾虚,神倦乏力加党参、白术益气补脾。20.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汤调理。肝火犯肺证:咳逆上气阵作;咳时面赤,口苦咽干;痰少质粘,或如絮条,难以咯出;胸胁胀痛;咳而引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9加减泻白黛蛤散;地骨皮5克 炒桑白皮5克 炙甘草3克 粳米一撮 黄芩5克 知母5克 桔梗5克 青皮5克 陈皮3克  青黛3克 海蛤粉10克加减;1..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2.火旺,加山栀子5克、丹皮5克清肝泻火;3.胸闷气逆,加枳壳5克、旋覆花5、赤芍5克克理气降气;4.胸痛,配郁金5克、丝瓜络5克 枳壳理气和络;5.痰粘难咯,配海浮石10克(先煎)、贝母5克、知母清肺化痰;6.火郁伤津,酌加生地、沙参10克、天花粉10克、麦冬10克、诃子肉5克养阴生津敛肺;7.肝火犯肺,灼伤肺络,痰中带血,重用黛蛤散,并加丹皮5克、藕节10克等。8. 肝火旺者,加山栀、丹皮、赤芍清肝泻火;9. 胸闷胁痛者,加枳壳、郁金、丝瓜络理气解郁;10.津伤口渴者,加沙参、麦冬、生地养阴生津;11.痰粘难咯者,加川贝母、知母、海浮石润肺化痰。12.火旺,加山栀、丹皮清旰泻火,13.胸闷气逆,加枳壳、旋复花理气降气,14.胸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15.痰粘难咯,配海浮石、知母、贝母清肺化痰,16.火郁伤津,酌加沙参、麦冬、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17.肝火犯肺,灼伤肺络,痰中带血,重用黛蛤散,并加丹皮,藕节等。肺阴亏耗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挟血;口干咽燥,或声音逐渐变嘶哑;颧红,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形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10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天花粉4.5克加减:1.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2.咳嗽较甚者,加川贝6克、杏仁6克、蒸百部6克等3.伴咯血者,加仙鹤草6克、白及6克、阿胶6克等;4.大便燥结,加全瓜蒌6克、火麻仁6克;5.胃津伤而口渴甚者,可兑入犁汁而服。6.咳而气促,配五味子6克、诃子肉6克以敛肺。7.潮热,酌加功劳叶6克、银柴胡6克,青蒿6克(后下)、鳖甲6克(先煎) 胡黄连5克以清虚热;8.盗汗,酌加碧桃干6克、乌梅6克、浮小麦10克以敛汗;9.咯吐黄粘痰,酌加海蛤粉10克、知母5克、黄芩5克以化痰清热;10.痰中带血,酌加丹参5克、黑山栀子5克、藕节10克凉血止血。11.阴虚火旺者,加银柴胡、青蒿、鳖甲滋阴清热;12.咳嗽较重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止咳化痰;13.痰粘难咯者,加蛤粉、黄芩知母润肺化痰;14. 痰中带血者,可加丹皮、白茅根、藕节凉血止血。15.则咳嗽痰中带血,咽喉燥痛,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可选百合固金汤治疗。16.咳剧,加川贝母、甜杏仁、蒸百部润肺化痰止咳。17.咳而气促,配五味子,诃子敛肺,18.潮热,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连以清虚热,19.盗汗,加瘪桃干、乌梅、浮小麦敛汗;20.咯吐黄粘痰,加蛤粉、知母、黄芩化痰清热,21痰中带血,配丹皮、山栀、藕节凉血止血。若肺肾之阴俱虚,虚火较甚,则咳嗽痰中带血,咽喉燥痛,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11百合固金汤;熟地9克 生地9克 归身9克 白芍3克 甘草3克 桔梗6克 玄参6克 川贝4.5克麦冬4.5克百合4.5克肺气虚寒证:咳声低弱无力,气短不见以息;咯痰清稀色白量多;神疲懒言,食少;面色光白,畏风,自汗,易因感冒而咳嗽加重;舌苔淡白,脉细弱。12温肺汤加减;人参5克(焗服)肉桂3克(粉焗)干姜5克 钟乳石10克(先煎)半夏6克 橘红5克 木香5克 炙甘草3克加减;1.痰多清稀,加白芥子5克,细辛3克(后下)温肺散寒化饮;2.畏寒、肢冷,酌加炮附子3克(先煎)温肾阳;3.咳逆气短,动则更甚,加补骨脂6克、诃子肉6克、沉香3克补肾气。 4.神疲懒言食少者,加白术、茯苓健脾益气。5.痰多清稀者,加白芥子、细辛温化寒痰;6.咳逆气短,动则更甚者,加补骨脂、诃子、沉香补肾纳气;7.神疲懒言食少者,加白术、茯苓健脾益气。8.痰多清稀,加白芥子、细辛温肺散寒化饮,9.畏寒、肢冷,加附子温肾阳,10咳逆气短,动则更甚,加补骨脂、诃子、沉香补肾纳气。 11.咯痰粘腻,胸闷,苔厚,加川朴、橘皮、莱菔子,白芥子理气化痰,12.如因外感引发,饮邪郁而化热,去细辛、姜、桂,加桑皮、黄芩、石膏、知母清化痰热。寒饮伏肺证:咳嗽气急,喉有痰声,呼吸不利,胸膈满闷;咯吐白色清稀泡沬粘痰;寒冬发作加重,形寒,背冷,喜热饮;舌苔白滑,脉细弦滑。13小青龙汤加减;麻黄9克(包) 桂枝9克 炙甘草9克 白芍9克 细辛9克 干姜9克 五味子12克 半夏12克加减: 1.如果口渴则去半夏,加入栝蒌根9克 2.如果轻微下痢则去麻黄,加入茯苓9克。 3.若噎者,去麻黄,加入炮附子5克。 3.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 4.若喘去麻黄加入杏仁12克(去皮尖) 5.若外证较轻者,可去桂枝,麻黄则改用炙麻黄。 6.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30克、黄芩9克 。 7.兼有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9克 、苍耳子9克 。 8.兼水肿者,加茯苓9克 、猪苓9克 。 9.喘咳痰多,加射9克 、葶苈子5克、苏子9克 、白前9克 、金沸草9克 降气化痰定喘; 10.咯痰粘腻,胸闷,苔厚,加川厚朴9克 、橘皮9克 、莱菔子9克 、白芥子9克 理气化痰; 11.如因外感引发,饮邪郁而化热,去细辛、姜、桂,加桑白皮9克 、黄芩9克 、石膏30克、知母9克 清化痰热。 12.痰多稀薄者,加白芥子、白前、苏子温化痰饮; 13.胸膈满闷者,加厚朴、莱菔子、陈皮理气宽胸化痰。 14.咳喘痰多,加射干、葶苈、苏子、白前、金沸草降气化痰定喘, 15.咯痰粘腻,胸闷,苔厚,加川朴、橘皮、莱菔子,白芥子理气化痰, 16.如因外感引发,饮邪郁而化热,去细辛、姜、桂,加桑皮、黄芩、石膏、知母清化痰热。 14平胃散:苍术9g厚朴6g 陈皮9g炙甘草3g。15二陈汤:半夏 、橘红各15g 白茯苓9g 炙甘草4.5g 生姜七片、乌梅一个。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16三子养亲汤:白芥子10克,苏子12克,莱菔子12克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组成 广木香24克 西砂仁24克 炒党参60克 炒白术60克 茯苓60克 炙甘草30克 炒广皮30克 制半夏60克)或杏苏二陈丸(组成;半夏(姜制)、紫苏叶、陈皮、前胡、杏仁、桔梗、茯苓、炙甘草。)标本兼顾 经方治咳嗽一、风寒咳嗽 外有寒内有饮,多见胃部不适,痞满,要化饮散寒并用麻黄汤合小青龙汤(舌红方中桂枝可用葱白代替)麻黄10克 、桂枝15克、白芍10克 、炙甘草10克、干姜5克;细辛5克、 半夏10克、杏仁10 克、五味子10克。①咳嗽吐白泡沫痰,舌质淡苔水滑,脉弦紧。②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饮水后胃脘不适,苔白腻或黄腻,宜小青龙汤加生石膏。③兼小便不利、便溏加茯苓。二、风热咳嗽 ;麻杏石甘汤: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18~24克、甘草6克三、凉燥咳嗽 三拗汤: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生甘草(不炙),各等分(10克)。五、风邪咳嗽.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厚朴6克、杏仁9克。六、痰湿咳嗽.半夏厚朴汤;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15克、苏叶6克;苏子10克、杏仁10克。②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12克、生甘草9克、五味子6克、干姜9克、细辛6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杏仁10克。 七、风湿咳嗽,麻杏薏甘汤:麻黄5克、杏仁4克、薏米5克、炙甘草10克。八、痰热咳嗽,小陷胸汤;黄连6克、半夏12克、瓜蒌实20克。九、肝气犯肺,小柴胡汤;柴胡12~24克、黄芩9克、 生姜9克、半夏9克、大枣12枚、党参9克、炙甘草9克;白芍10克、 桔梗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十、阴虚咳嗽;麦门冬汤合百合地黄汤;麦冬15~30克、半夏6克、沙参或太子参9~15克、生甘草6克、大枣12枚; 百合15 ~30克、生地15~30克;生姜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 十一、阳虚咳嗽上:甘草干姜汤、苓桂术甘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杏仁。中: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加半夏杏仁。下:四逆汤或真武汤加半夏杏仁。甘草干姜二苓汤:炙甘草15克、干姜10克;茯苓12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生甘草10克、五味子6克、细辛6克。 加再半夏10克、杏仁10克。(附: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5克、干姜10克。苓桂术甘汤: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12克、生甘草9克、五味子6克、干姜9克、细辛6克。) 理中汤:干姜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附子理中汤:炮附子10克、干姜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四逆汤:炮附子15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 真武汤:炮附子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芍药10克、生姜10克。附录: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四两(12克)甘草三两(9克)干姜三两(9克)细辛三两(5克)五味子半升(5克)。 【主治】 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等。 加减;如兼有呕哕或痰多者,加法半夏10克;咳嗽甚者,加苦杏仁10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气滞胃脘胀者,加陈皮5克、枳壳10克、春砂仁10克;脾虚食少者,加党参15克、白术15克;若喘嗽时时发作,不能平卧者,应加入麻黄4克、胆南星8克。单验方   (1)桑叶、枇杷叶、胡颓叶各12g,煎服。治慢性咳嗽。   (2)矮地茶30g,水煎服,日1次,连服20---30天。止咳、祛痰。   (3)鱼腥草30g,桔梗9g,杏仁9g,甘草6g,水煎服。适用于肺热咳嗽。   (4)沙参15g,川贝母9g,百合15g,水煎服。适用于肺阴虚咳嗽。   (5)党参60g,冬虫夏草30g,五味子15g,蛤蚧1对,共为细末,每次9g。适用于慢性气虚咳嗽。食疗方    (1)鲜萝卜1个,蜂蜜30g,水煎服。适用于风寒咳嗽。   (2)JII贝母9g,梨1个,煮汁饮服。适用于虚火咳嗽。   (3)松塔(松果)3个,豆腐2块,同煮沸加冰糖适量,空腹喝汤吃豆腐。治急性气管炎咳嗽。   (4)川贝粉6g,豆腐浆1碗。先将豆腐浆炖热冲川贝粉内服。治久咳不愈。   (5)白果5~7粒,用猪肉蒸食3~5次。治疗久咳。简验方   1.佛耳草15克,苏子,菜菔子各6克,煎服,治慢性痰湿咳嗽。   2.桑叶、枇杷叶,胡颓叶各12克,煎服,治慢性咳嗽。   3.千年红15克,佛耳草、四季青、平地木各12克,煎服, 日一次,治痰湿化热的慢性咳嗽。   4.白毛夏枯草、一枝黄花各15克,煎服,治痰热咳嗽。   5.松塔(松果)3个,豆腐2块,同煮沸,加冰糖适量,空服喝汤吃豆腐,治急性气管炎咳嗽。   6.复方阴阳莲,阴阳莲30克,功劳叶、枇杷叶各工5克,煎服, 每曰一-剂,30天为一疗程,功能止嗽、祛痰。   7.矮地茶30克,曰一次,连服20—30天,止咳、祛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4051/51188159934.html

更多阅读

3岁宝宝腹泻怎么办 一岁宝宝腹泻怎么办 宝宝腹泻怎么引起的

宝宝的抵抗能力比较差,很容易腹泻,腹泻是一种肠道疾病,宝宝会受罪,家长也会跟着揪心。让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种疾病大家要注意预防,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宝宝腹泻怎么办。一岁宝宝腹泻怎么办1、千万不要禁食宝宝

1岁宝宝咳嗽厉害小妙招 一岁宝宝咳嗽怎么办

  引起宝宝咳嗽的原因  1、首先是卧位不当引起的小儿夜间咳嗽,此种情况会引起肺或支气管呼吸不畅,表现为憋气、流泪等,此时可以将孩子的枕头垫高些。  一岁宝宝晚上老是咳嗽怎么办  2、小儿夜间咳嗽频繁也可能是咽喉有炎症,

小孩便秘吃什么最管用 3岁宝宝便秘怎么办

  便秘是很多宝宝遇到的问题,看着宝宝上厕所时痛苦的表情,家长也是心痛不已,那么,三岁宝宝便秘怎么办 缓解便秘有哪些妙招  接下来一起看看以下相关介绍。  三岁宝宝便秘的原因  1、缺乏定时排便的习惯。  肠蠕

1岁宝宝便秘怎么调理 1岁宝宝便秘怎么办

 1岁宝宝便秘怎么办?  多吃一些粗纤维蔬菜。比如芹菜泥之类的,宝宝吃了能增强胃肠蠕动,有助于大便的正常排出。  在两餐之间吃适量的苹果。生苹果有通便的作用,给宝宝在饭后多吃一些生苹果能让他的肠道畅通一些。  多喝

2岁半宝宝湿疹怎么办 3岁宝宝湿疹怎么办

 3岁宝宝湿疹怎么办?  宝宝湿疹,中医俗称“奶癣”,多发于出生2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主要分布在两颊部、前额、下颏部及耳后。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针尖丘疹、疱疹、丘疱疹,看上去就像一张细砂纸。由于湿疹与过敏体质有关,容易反

声明:《二岁宝宝咳嗽怎么办 二、咳嗽》为网友学会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