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本工程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现行规范和规程等。
模板专项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
二、工程概况
紫金东郡C5、C6工程位于徐州市绿地世纪城东侧,为徐州金洋置业有限公司新建工程,该工程主要功能为售房部,主体二层框架结构,局部一层。全长75.7m、宽19.8m、主体建筑高度11.80m,建筑面积为1340㎡。
本工程4-7轴为长26.1m、宽10.2m售楼中心,该部分现浇板为斜屋面,沿口标高为4.412 m,屋脊顶标高为10.112m,框架梁截面尺寸最大为250mm×750mm;板厚为120mm。
1
在1~4轴线间为5.8m×5.8m观景塔楼,呈八角型,主体总高度22.3m,内设旋转楼梯,塔楼屋面板厚度为110mm。
以上两部分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规定要求(8m),所以编制该工程的模板支撑的专项施工方案。
三、施工安排
3.1 施工部位及工期安排
施工部位为4-7轴售楼中心部分和塔楼,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本部位施工工期20天。
3.2 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
本工程的操作人员,以劳务队形式进行组织,并力争做到“一专多能”,以利于灵活安排用工,减少窝工现象,提高生产率。
架子工、模板工、钢筋工等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的项目,则组织专业队按需要进场。
3.3 工人分工及数量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流水段划分进行劳动力安排。
四、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项目部组织经理部技术、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同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疑点作好记录,通过会审,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设计、甲方、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施工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熟悉各部分截面尺寸、标高制定模板初步设计方案。
4.2 材料准备
1)顶板、梁模板材料选用 18 厚胶合模板,龙骨背枋采用φ48 钢管或 60mm×80mm 方木,支撑系统及包箍采用φ48 钢管(壁厚宜选用3.5)脚手架及活动钢管顶撑,脱模剂选用水性脱模剂。根据所需材料提前考察、选用相关材料厂家。
2)旧钢管进场应认真进行检查验收,钢管的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毛刺、压痕等缺陷;钢管的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有关的要求;新钢管进场应有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钢管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 2
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的要求,以及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钢管表面锈蚀深度,钢管的弯曲变形应符合规定。
扣件外观质量要求:有裂缝、变形或螺栓出现滑丝的扣件严禁使用;扣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施工现场应建立钢管、扣件使用台账,详细记录钢管、扣件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检验等情况人员管理。
3)扣件:采用力学性能不低于KTH330-08牌号的可铸铁制成的扣件,并且符合2G230-450规定的要求,扣件的附件必须符合GB700-88中的Q235的规定,扣件中有裂纹、气孔、疏松、砂眼的缺陷应全部剔除严禁使用,坚固力矩为45-60KN*M;
直角扣件:供垂直立杆,纵横向水平相交钢管连接使用。旋转扣件:供两根任意方向的相交钢管连接使用。对接扣件:供立杆、纵横杆对接使用。
五、主要施工方法
5.1售楼处梁模板
底模与侧模均采用 18mm 厚木胶合模板,板下木方根数为2根,垂直梁截面,木方截面宽度为60mm,高度为80mm。
梁侧模方木背竖楞@500,竖楞上背方木横楞并Φ14螺杆@500对拉;然后加横楞并用利用支撑体系将梁两侧夹紧。
售楼处部分脚手架设计参数:脚手架搭设高度10.00m。梁截面两侧立杆间距1.1,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为1.1m,梁底支撑横向钢管间距0.55m,立杆上端伸出模板支撑点长度0.3m。脚手架步距1.5m,立杆离地面不大于200处设纵横扫地杆。
本工程支模高度大于8米,应执行JGJ162-2008第6.1.9-3条要求: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圴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间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详见梁模板高支撑架计算书及附图。
注意: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 应考虑在顶部采用双扣件支撑方式!
5.2 顶板模板
本工程超8米的现浇板包括售楼处和塔楼部分。设计顶板模板采用 18mm厚木胶合模板,板下木方截面宽度60mm,截面高度80mm,木方间隔距离300mm 。在承重架搭设过程中根据标高进行搭设。
为保证顶板的整体砼成型效果,将整个顶板的多层板按同一顺序、同一方向对缝平铺,必须保证接缝处下方有龙骨,且拼缝严密,表面无错台现象。若与柱相交,则不刻意躲开柱头,只要该处将多层板锯开与柱尺寸相应洞口,下垫方木作为柱头的龙骨。
3
板底脚手架设计参数:脚手架搭设高度22.2m。立杆横向间距1.1m,立杆纵向间距1.1m,板底横向钢管距离0.55m,立杆上端伸出楼板支撑点长度0.3m。脚手架步距1.5m,立杆离地面不大于200mm设纵横扫地杆。
详见楼板模板高支撑架计算书及附图。
5.3高支架构造与安装
当采用扣件式钢管作立柱支撑时,其构造与安装应符合JGJ162-2008规范6.2.4条规定:
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得小于50mm。
2)钢管支架立柱间距、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1.9条的规定。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于2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杆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3)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5)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层高超过20m时,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剪刀撑。
6)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围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5.4验收管理
验收支架投入使用前,应由项目部组织验收。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以及监理工程师应参加模板支架的验收。对高大模板支架,施工企业的相关部门应参加验收,并按相关规定填写验记录表。
5.5梁板砼浇筑
1)本工程售楼处屋面梁自重较大,施工中应采取可靠措施保证支撑与模板的强度与稳定性,防止跑模和梁底下挠,为防止砼过大的收缩变形与裂缝,混凝土浇筑应执行
JGJ162-2008第5.1.2-3条要求。混凝土梁的施工应采用从梁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0mm,以确保高支架受力均匀,防止架体失稳。
2)本工程高支架模板脚手架支承在砼垫层上,高支架立杆与下层支架立杆相对应。 4
3)选用收缩量小的水泥,降低水泥用量及水泥灰比,优化骨料级配。
4)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坍落度指标,保证砼振捣密实,蓄水养护。
5) 后浇带内应掺加膨胀剂,该范围内楼面采用蓄水养护,楼板下向上定时浇水,使模板保持湿润。
6)梁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底模。
5.6使用管理
1、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脚手架不得与模板支架相连。
2、模板支架使用期间,不得任意拆除杆件,当模板支架基础下或相邻处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支架使用过程中不得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3、架体因特殊原因或使用荷载变化而发生改变时,需采取措施重新验收。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观测模板支撑系统的工作状态,观测人员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应立即通知浇筑人员暂停作业,情况紧急时采取迅速撤离人员的应急措施,并时行加固独步处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均匀浇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超高堆置。
六、模板加工
6.1 模板加工要求
柱、梁的模板加工必须满足截面尺寸,两对角线误差小于 1mm,尺寸过大的模板需进行刨边,否则禁止使用。次龙骨必须双面刨光,主龙骨至少要单面刨光。翘曲、变形的主方木不得作为龙骨使用。
6.2 模板加工管理
模板加工完毕后必须经过项目部技术人员质检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周转使用的多层板,如果有飞边、破损模板必须切掉破损部分然后刷封边漆加以利用。
七、模板安装
7.1梁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7.1.1 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和调平模板支架→按标高铺梁底模板→拉线找直→绑扎梁钢筋→安装垫块→梁两侧模板→调整模板
7.1.2 技术要点
5
梁板模板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要求时,按规范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 1~3‰。注意梁的侧膜包住底膜,下面龙骨包侧模。
7.2 板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7.2.1 模板安装顺序
满堂脚手脚→次龙骨→柱头模板龙骨→拼装→顶板内、外墙柱头模板龙骨→模板调整验收→进行下道工序
7.2.2 技术要点
楼板模板当采用单块就位时,宜以每个铺设单元四周先用阴角模与墙、梁模板连接,然后向中央铺设。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部位为中间起拱,四周不起拱。
八、模板的拆除
8.1顶板模板拆除
顶板模拆除参考顶板砼同条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跨度均在 2m 以下,强度达到 50% 即可拆除,跨度大于 8m 的板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100% 强度后方可拆除外,其余顶板、梁模板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 强度后方可拆除。拆顶板模板时从房间一端开始,防止坠落人或物造成质量事故。
顶板模拆除时注意保护顶板模板,不能硬撬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多层板。拆除的多层板、龙骨及钢管架堆放整齐,并在注意不要集中堆料。拆掉的钉子要回收再利用,在作业面清理干净,以防扎脚伤人。
8.2梁模板拆除
本工程梁水平跨度为9.8m,梁底模板必须在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100%后方可拆除。
1)不承重的侧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时,即可拆除。
2)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构件的底模,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拆除。
3)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砼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定拆模,经妥当处理后、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
4)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砼结构,应在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
5)拆模作业之前必须填写拆模申请,经项目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拆除。
6
6)拆模程序遵循安装相反程序进行。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8.3按现规范要求进行的同时,还应注意成品的保护。并注意以下几点:
1)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
2)拆除跨度大的梁底模前,应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见附表),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
3)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
九、模板的维护及维修
9.1 模板使用注意事项
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已安装好的模板和其它硬物;在模板吊运就位时要平稳、准确、不得兜挂钢筋。用撬棍调整模板时,要注意保护模板下口海绵条。严格控制拆除时间,拆除时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砼表面和棱角。模板与墙面粘结时,禁止用塔吊吊拉模板,防止将墙面拉裂。拆模时要注意对成品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9.2 九夹板维修
覆膜多层板运输堆放防止雨淋水浸;覆膜多层板严禁与硬物碰撞、橇棍敲打、钢筋在上拖拉、振捣器振捣、任意抛掷等现象,以保证板面覆膜不受损坏;切割或钻孔后的模板侧边要涂刷,防止水浸后引起覆膜多层板起层和变形;覆膜多层板模板使用后及时用清洁剂清理,严禁用坚硬物敲刮板面及裁口方木阳角;对操作面的模板要及时维修,当板面有划痕,碰伤或其它较轻缺陷时,用专用腻子嵌平、磨光,并刷木模保护剂,多层板一般周转次数为 6 次,当拆下的模析四周破坏、四边板开裂分层时,将模板破损部分切掉四周刷封边漆,然后重复利用。
十、模板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7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GB50204-2002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十一、注意事项
11.1 一般要求
11.1.1 模板上架设电线和使用电动工具采用 36V 的低压电源。
11.1.2 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内,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 11.1.3 装拆施工时,随拆随运转,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或抛掷。
11.1.4 设防雷击措施。
11.1.5 安装墙柱模板时,随时支撑固定,防止倾覆。
11.1.6 预拼装模板的安装,边就位、边校正、边安设连接件,并加设临时支撑稳固。 11.1.7 拆除承重模板,设临时支撑,防止突然整块塌落。
11.1.8 安装整块模板,不得将柱子钢筋代替临时支撑。
8
11.1.9 吊装模板时,必须在模板就位后,方可脱钩。并严格遵守吊装机械使用安全有关规定。
11.1.10 拆除模板时由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操作人员配挂好安全带,禁止站在模板的横杆上操作,拆下的模板集中吊运,并多点捆牢,不准向下乱扔。拆模间歇时,将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11.1.11模板拆除时严禁使用大杠或重锤敲击。拆除后的模板及时清理砼渣块。由专人负责校对模板几何尺寸,偏差过大及时修理。
11.1.12 雨、雪及五级大风等天气情况下禁止施工。
11.1.13 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安装时,先检查基坑土壁、壁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有滑坡、塌方危险时,必须先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后方可施工。
11.1.14 操作人员上下基坑要设扶梯。基坑上口边缘 1m 内不允许堆放模板构件和材料,模板支在护壁上时,必须在支点上加垫板。
11.1.15 模板放置时不得压有电线、气焊管线等。
11.1.16 模板放置在楼面上要有防倾倒措施。
11.1.17清扫模板和涂刷模板脱模剂时,必须将模板支撑牢固。
11.1.18应保证板、梁上下层支撑点在同一位置
11.2 模板堆放要求
11.2.1模板按规格分类码放
11.2.2模板拆除后表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十二、模板及承重架计算
第一部分:售楼处屋面梁下承重架的验算
9
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10.0m,
梁截面 B×D=250mm×750mm,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1.10m,立杆的步距 h=1.50m, 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 木方60×80mm,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500.0N/mm2。 梁两侧立杆间距 1.10m。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3根计算。
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50kN/m3,施工活荷载2.00kN/m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10
1000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按照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50×0.75+0.50)+1.40×2.00=26.350kN/m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4.00×0.75+0.7×1.40×2.00=26.260kN/m2
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11
q1 = 25.500×0.750×0.550=10.519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500×0.550×(2×0.750+0.250)/0.250=1.92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0.000+2.000)×0.250×0.550=0.275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均布荷载 q = 0.9×(1.20×10.519+1.20×1.925)=13.439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集中荷载 P = 0.9×1.40×0.275=0.347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55.00×1.80×1.80/6 = 29.70cm3;
I = 55.00×1.80×1.80×1.80/12 = 26.73cm4;
A
计算简图
0.000
弯矩图(kN.m)
1.85
12
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12.44kN/m
A
变形计算受力图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853kN
N2=1.853kN
最大弯矩 M = 0.126kN.m
最大变形 V = 0.388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126×1000×1000/29700=4.242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853.0/(2×550.000×18.000)=0.281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13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388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50.0/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一)梁底木方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853/0.550=3.369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3.37×0.55×0.55=0.102kN.m
最大剪力 Q=0.6×0.550×3.369=1.112kN
最大支座力 N=1.1×0.550×3.369=2.038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6.00×8.00×8.00/6 = 64.00cm3;
I = 6.00×8.00×8.00×8.00/12 = 256.00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102×106/64000.0=1.59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14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112/(2×60×80)=0.347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2.828kN/m 最大变形 v =0.677×2.828×550.04/(100×9500.00×2560000.0)=0.072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550.0/250,满足要求!
三、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一)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0.91kN 1.85kN 1.85kN 0.91kN
A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0.251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15
2.502.50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0.76kN 1.56kN 1.56kN 0.76kN
A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251kN.m
最大变形 vmax=0.065mm
最大支座力 Qmax=4.998kN
抗弯计算强度 f=0.251×106/5080.0=49.35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55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计算
纵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16
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5.00kN 5.00kN 5.00kN 5.00kN 5.00kN 5.00kN 5.00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0.825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4.19kN 4.19kN 4.19kN 4.19kN 4.19kN 4.19kN 4.19kN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0.139
17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962kN.m
最大变形 vmax=2.567mm
最大支座力 Qmax=10.747kN
抗弯计算强度 f=0.962×106/5080.0=189.41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1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0.75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0.747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0.9×1.20×0.129×10.000=1.394kN N = 10.747+1.394=12.141kN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
1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0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0cm3;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30m; h —— 最大步距,h=1.50m;
l0 —— 计算长度,取1.500+2×0.300=2.100m;
—— 由长细比,为2100/15.8=133 <150 满足要求!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0.386;
经计算得到=12141/(0.386×489)=64.247N/mm2;
< [f],满足要求!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计算公式
MW=0.9×0.9×1.4Wklah2/10
其中 Wk —— 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0.7×0.200×1.200×0.240=0.058kN/m2
h —— 立杆的步距,1.50m;
la —— 立杆迎风面的间距,1.10m;
lb —— 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1.10m;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w=0.9×0.9×1.4×0.058×1.100×1.500×1.500/10=0.016kN.m; Nw ——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19
Nw=10.747+0.9×1.2×1.291+0.9×0.9×1.4×0.016/1.100=12.157kN
经计算得到=12157/(0.386×489)+16000/5080=67.517N/mm2;
< [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六、梁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20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第二部分:售楼处屋面板下承重架的验算
楼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10.1m,
立杆的纵距 b=1.10m,立杆的横距 l=1.10m,立杆的步距 h=1.50m。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
木方60×80mm,间距300mm,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500.0N/mm2。 梁顶托采用双钢管48×3.5mm。
模板自重0.3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施工活荷载2.50kN/m2。
21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图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 楼板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
按照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10×0.12+0.30)+1.40×2.50=7.474kN/m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4.00×0.12+0.7×1.40×2.50=6.338kN/m2
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 q1 = 0.9×(25.100×0.120×1.100+0.300×
1.100)=3.279kN/m
22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标准值 q2 = 0.9×(0.000+2.500)×1.100=2.475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 110.00×1.80×1.80/6 = 59.40cm3;
I = 110.00×1.80×1.80×1.80/12 = 53.46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0×3.279+1.40×2.475)×0.300×0.300=0.067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67×1000×1000/59400=1.121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3.279+1.4×2.475)×0.300=1.332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332.0/(2×1100.000×18.000)=0.101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23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3.279×3004/(100×6000×534600)=0.056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4)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面板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
面板的计算宽度为1200.000mm
集中荷载 P = 2.5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 q = 0.9×(25.100×0.120×1.200+0.300×
1.200)=3.577kN/m
面板的计算跨度 l = 300.000mm
经计算得到 M = 0.200×0.9×1.40×2.5×0.300+0.080×1.20×3.577×0.300×0.300=0.220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220×1000×1000/59400=3.702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二、支撑木方的计算
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100×0.120×0.300=0.904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300×0.300=0.09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2.500+0.000)×0.300=0.750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 q1 = 0.9×(1.20×0.904+1.20×0.090)=1.073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 q2 = 0.9×1.40×0.750=0.945kN/m
计算单元内的木方集中力为(0.945+1.073)×1.100=2.220kN
24
2.木方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2.220/1.100=2.018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2.02×1.10×1.10=0.244kN.m
最大剪力 Q=0.6×1.100×2.018=1.332kN
最大支座力 N=1.1×1.100×2.018=2.442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6.00×8.00×8.00/6 = 64.00cm3;
I = 6.00×8.00×8.00×8.00/12 = 256.00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44×106/64000.0=3.82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332/(2×60×80)=0.416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0.894kN/m
最大变形 v =0.677×0.894×1100.04/(100×9500.00×2560000.0)=0.364mm
25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1100.0/250,满足要求!
(4)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
考虑荷载重要性系数0.9,集中荷载 P = 0.9×2.5kN
经计算得到 M = 0.200×1.40×0.9×2.5×1.100+0.080×1.073×1.100×1.100=0.797kN.m 抗弯计算强度 f=0.797×106/64000.0=12.45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三、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木方的支座力 P= 2.442kN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92kN/m。
托梁计算简图
1.004
托梁弯矩图(kN.m)
26
4.934.93
4.964.94
托梁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
0.042
托梁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1.004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9.894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708mm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 10.16cm3;
截面惯性矩 I = 24.38cm4;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1.004×106/1.05/10160.0=94.11N/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27
(2)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 0.708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1100.0/400,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上部荷载没有通过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无需计算。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钢管的自重(kN):
NG1 = 0.129×10.100=1.304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双排架自重标准值,设计人员可根据情况修改。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00×1.100×1.100=0.363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100×0.120×1.100×1.100=3.645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0.9×(NG1+NG2+NG3) = 4.780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0.9×(2.500+0.000)×1.100×
1.100=2.723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0NG + 1.40NQ
28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9.55kN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0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0cm3;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30m; h —— 最大步距,h=1.50m;
l0 —— 计算长度,取1.500+2×0.300=2.100m;
—— 由长细比,为2100/15.8=133 <150 满足要求!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0.386;
![徐州紫金东郡 紫金东郡 紫金东郡高大模板支撑专项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img.aihuau.com/images/e/78468/101106051110262961675.jpg)
经计算得到=9548/(0.386×489)=50.525N/mm2;
< [f],满足要求!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计算公式
MW=0.9×0.9×1.4Wklah2/10
其中 Wk —— 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0.7×0.300×1.200×0.240=0.086kN/m2
29
h —— 立杆的步距,1.50m;
la —— 立杆迎风面的间距,1.10m;
lb —— 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1.10m;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w=0.9×0.9×1.4×0.086×1.100×1.500×1.500/10=0.024kN.m; Nw ——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Nw=1.2×4.780+0.9×1.4×2.723+0.9×0.9×1.4×0.024/1.100=9.192kN
经计算得到=9192/(0.386×489)+24000/5080=53.414N/mm2;
< [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第三部分:塔楼屋面板下承重架的验算
楼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22.2m,
立杆的纵距 b=1.10m,立杆的横距 l=1.10m,立杆的步距 h=1.50m。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 木方60×80mm,间距300mm,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500.0N/mm2。 梁顶托采用双钢管48×3.5mm。
模板自重0.3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施工活荷载2.50kN/m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30
图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 楼板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
按照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10×0.11+0.30)+1.40×2.50=7.173kN/m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4.00×0.11+0.7×1.40×2.50=6.014kN/m2
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 q1 = 0.9×(25.100×0.110×1.100+0.300×
1.100)=3.030kN/m
31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标准值 q2 = 0.9×(0.000+2.500)×1.100=2.475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10.00×1.80×1.80/6 = 59.40cm3;
I = 110.00×1.80×1.80×1.80/12 = 53.46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0×3.030+1.40×2.475)×0.300×0.300=0.064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64×1000×1000/59400=1.076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3.030+1.4×2.475)×0.300=1.278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278.0/(2×1100.000×18.000)=0.097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32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3.030×3004/(100×6000×534600)=0.052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4)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面板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
面板的计算宽度为1200.000mm
集中荷载 P = 2.5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 q = 0.9×(25.100×0.110×1.200+0.300×
1.200)=3.306kN/m
面板的计算跨度 l = 300.000mm
经计算得到 M = 0.200×0.9×1.40×2.5×0.300+0.080×1.20×3.306×0.300×0.300=0.218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218×1000×1000/59400=3.663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二、支撑木方的计算
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100×0.110×0.300=0.828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300×0.300=0.09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2.500+0.000)×0.300=0.750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 q1 = 0.9×(1.20×0.828+1.20×0.090)=0.992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 q2 = 0.9×1.40×0.750=0.945kN/m
计算单元内的木方集中力为(0.945+0.992)×1.100=2.131kN
2.木方的计算
33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2.130/1.100=1.937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1.94×1.10×1.10=0.234kN.m
最大剪力 Q=0.6×1.100×1.937=1.278kN
最大支座力 N=1.1×1.100×1.937=2.343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6.00×8.00×8.00/6 = 64.00cm3;
I = 6.00×8.00×8.00×8.00/12 = 256.00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34×106/64000.0=3.66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278/(2×60×80)=0.399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0.826kN/m
最大变形 v =0.677×0.826×1100.04/(100×9500.00×2560000.0)=0.337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1100.0/250,满足要求!
34
(4)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
考虑荷载重要性系数0.9,集中荷载 P = 0.9×2.5kN
经计算得到 M = 0.200×1.40×0.9×2.5×1.100+0.080×0.991×1.100×1.100=0.789kN.m 抗弯计算强度 f=0.789×106/64000.0=12.33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三、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木方的支座力 P= 2.343kN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92kN/m。
托梁计算简图
0.964
托梁弯矩图(kN.m)
4.744.73
4.764.74
35
托梁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
0.039
托梁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964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9.499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656mm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 10.16cm3;
截面惯性矩 I = 24.38cm4;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964×106/1.05/10160.0=90.36N/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2)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 0.656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1100.0/400,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36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上部荷载没有通过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无需计算。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钢管的自重(kN):
NG1 = 0.129×22.200=2.866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双排架自重标准值,设计人员可根据情况修改。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00×1.100×1.100=0.363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100×0.110×1.100×1.100=3.341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0.9×(NG1+NG2+NG3) = 5.913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0.9×(2.500+0.000)×1.100×
1.100=2.723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0NG + 1.40NQ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37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10.91kN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0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0cm3;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30m; h —— 最大步距,h=1.50m;
l0 —— 计算长度,取1.500+2×0.300=2.100m;
—— 由长细比,为2100/15.8=133 <150 满足要求!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0.386;
经计算得到=10907/(0.386×489)=57.717N/mm2;
< [f],满足要求!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计算公式
MW=0.9×0.9×1.4Wklah2/10
其中 Wk —— 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0.7×0.300×1.200×0.240=0.086kN/m2
h —— 立杆的步距,1.50m;
la —— 立杆迎风面的间距,1.10m;
lb —— 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1.10m;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w=0.9×0.9×1.4×0.086×1.100×1.500×1.500/10=0.024kN.m; 38
Nw ——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Nw=1.2×5.913+0.9×1.4×2.723+0.9×0.9×1.4×0.024/1.100=10.551kN
经计算得到=10551/(0.386×489)+24000/5080=60.606N/mm2;
< [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十三、安全管理
(一)模板支架的设计、搭设、拆除与使用
模板支架的设计、搭设、拆除与使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筑安装工程中施工安全、防火、临电等规范和规定。
1、模板支架的搭设和拆除前必须对工人进行安全交底,并形成交底文件。
2、搭、拆模板必须有稳固的登高工具,工人登高作业必须佩戴好安全带,在模板的坚固件、连接件、支撑件未安装完毕前,不得站立在模板上操作。
3、搭设模板支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4、模板的预留孔洞、电梯井口等处应架设防护架、防护网,防止人员和物体坠落。
5、操作工具及模板的连接件要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严禁入在模板支架或操作平台上。
6、拆下的模板等严禁抛掷,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
7、不得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尺寸,不得使用不合格杆件配件和材料,不得任意减少或改变防护设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按规定操作程序搭设,搭设过程中必须及时设置拉撑杆件,拆除过程中不得过早拆除拉撑杆件。
8、不得随意增加上架人员和材料,引起超载,不得随意拆除构架上的杆件,不得在不安全的天气条件(六级以上风,雷雨和雪天)下施工作业。
(二)检查及验收
1、模板支架搭设完毕后,必须经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模板支架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
1)模板支架搭设前。
2)支架基础布置完工后。
3)达到设计高度后。
4)遇到六级大风与大雨后。
39
5)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3、进行模板支架检查、验收时应根据下列技术条件。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安全技术规范。
2)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件。
3)技术交底文件。
4)本施工方案。
4、模板支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支撑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4)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5)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6)是否超载
十四、应急预案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梁的施工应采用从踦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0mm,应均匀浇捣,板的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超高堆置,砼堆集高度不得超过设计楼面100mm。
2、当模板支架发生下沉或倾斜时,应立即通知楼面操作人员暂停施工,人员及机具撤离现场,关闭施工电源。如情况恶化(发生坍塌)不准人员进入作业范围,并保护事故现场。
3、当发生下沉情况稳定后,由组长指挥将混凝土卸除,拆除梁侧螺杆,小斜支撑或夺边板。在地下垫钢板,利用应急工具将该部位恢复,加固稳定后由技术人员确认安全后才能恢复该部位混凝土,其他部应再复检、加固及验算安全可靠性,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振捣混凝土。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观测模板支撑系统的工作状态,观测人员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应立即通知浇筑人员暂停作业,情况紧急时应采取迅速撤离人员的应急措施,并进行加固处理。
5、扣件破坏或下滑导致梁板下沉:马上停止该部位砼浇筑,疏散上部人员和砼荷载,在下沉梁底部位架设横杆,用千斤顶把梁顶复位后,更换扣件和紧固螺丝。
40
6、梁柱炸模:马上停止该部位砼浇筑,清理梁柱内砼,模板缝内砼用水进行清洗干净后,重新贴好海棉条合模加固模板,继续浇筑混凝土。
7、应急材料准备
8急救电话:120
9、就近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
十五、附图
10000
41
75
A
A
42
10.11m
A-A 剖面图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