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时隔五年大修 提出建立食品追溯制度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今天(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将首次审议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这是现行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颁布实施后,时隔五年再次面临大修。
当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草案说明,明确指出,该法实施以来,中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食品安全状况依然严峻。
“中国食品企业违法生产经营现象依然存在,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监管体制、手段和制度等尚不能完全适应食品安全需要,法律责任偏轻、重典治乱威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张勇说。
从“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染色馒头再到“掺假羊肉”、“假牛肉”,问题食品屡屡攻陷中国人的餐桌,加重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食品安全法的审议,表明中国将通过重典治理,保障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小编认为,食品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原因有很多。监管部门监管职责不明确,行业门槛低监管困难,食品违法成本不高等,都是食品安全问题不能解决的原因。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加强了法律的作用,而严格的法律制度势必让人在食品犯罪之前掂量掂量,是否愿意铤而走险,从而减少食品犯罪的概率。
对于大家最为关注而且问题最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这次草案也规定,不得以委托、贴牌、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的配方乳粉。这进一
步加强了对奶粉的监管力度,让国产奶粉慢慢走出三聚氰胺的阴影,让更多消费者越来越信任国产奶粉。
对于近期出现的学校和幼儿园饮食出现问题,草案也规定了,应当从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来订购学校托幼机构等用餐,并且按照要求对供餐单位提供食品进行查验,供餐单位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当餐加工,确保食品安全并符合营养的要求。
此外,草案专门增加规定,建立食品全程追溯制度。草案规定: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等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和使用农产品追溯协作机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建立食品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追溯体系。
所谓食品追溯体系,就是食品从原产地到流通销售等个个环节,消费者可以全程查询其中的信息。透明的信息,可以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能加入食品追溯体系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农产品、肉菜、酒类、乳制品等等。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从生产源头到流通环节的全程可追踪,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监管措施。我国食品安全流通追溯体系从2010年开始试点建设,未来建设速度有望加快。
我国的食品安全流通追溯系统以商务部主导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为主,目前进行了3批共35个城市的试点,首批10个试点城市已全部建成追溯体系并投入试运行,初步实现了追溯功能。商务部
计划在“十二五”末,争取让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覆盖到所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并涵盖肉类、蔬菜、禽畜、水果、水产品、食用菌、豆制品等各类食品。按照现有试点城市的投入规模进行简单估算,整体市场空间有望达到近百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不仅如此,工信部的食品质量追溯平台近期也上线了,还有河南卓奇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三方食品追溯平台,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进行食品信息的追溯,更加客观真实。
除了食品追溯体系,小编认为,责任追溯到个人也很重要。出了问题,各个部门互相推诿的现象很多,如果建立责任人追溯,在问题发生之前,确认责任人,一旦出了问题,直接就可以找责任人解决问题,也能提高相关负责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实行一查到底的“责任人追溯”,才能让违法、违规的责任人无处可循,对各行业的其它从业者也将起到有力的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