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接下来我们要阅读的书目是:
《月亮和六便士》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动物凶猛》
《少有人走的路》
下周我们将读透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想要加群一起读透本书的书虫,请移步第四条哦!
读透社的第二堂课开讲啦!
本汪非常荣幸请来了,
本书作者——张鸣老师,
来为大家解读《重说中国近代史》。
相信看完他的解读后,
不仅会让你读透本书,
更会让你爱上历史!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源自人大的一门热门选修课,即张鸣老师开设的政治史公开课,靠同学们口碑相传而走红校园。
在张鸣老师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在本书中,你会看到这段充满矛盾与悖论的真实历史:中国与西方、清廷与民间、满族与汉族士人、洋教与本土信仰、枪杆与笔杆、造反和维新、科举与革命……
为什么要重说中国近代史?
文/张鸣
为什么要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是一个这几年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当然,我不是别有用心,特意跟历史教科书唱反调。其实,作为一个历史的研究和书写者,我能体会到教科书编撰者的良苦用心。为历史做点假,给自己贴点金,也算是人之常情。君不见,几百年来,人们为自己的宗族编族谱,一世祖、二世祖什么的,大抵都是假的。姓李的,都是李世民的后代,姓朱的,都是朱元璋的后代。历史学家范文澜说他家的族谱,一世祖就是范仲淹。而且很多姓范的,祖宗都是范仲淹。他奇怪,北宋时那么多姓范的,怎么就范仲淹一家留下了后代?
当然,这种为自家脸上贴金的行为,最终都会被人们自动过滤掉。一家一户也好,一个族群也好,一个民族也好,出于某种目的,把历史编出来有意造假,时过境迁,当初的目的都已经过时了,再假下去,当然也就撑不住了。中国近代史也是这样,即使我不出头重说,别人也会说的。在这个网络时代,造假容易,但无论什么假,要想维持下去,都特别的难。
多少年来,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这个民族特别有市场。无论学什么,都要问一个有没有用。学历史有什么用呢?具体地说,学中国近代史有什么用呢?有那么多的伤心事,不提,就当它没发生,不是很好吗?当然,历史不是会计学,没法给人算账挣钱,历史也不是汽车,可以载着人满世界跑。历史甚至都不是成功学的鸡汤,可以让人迷迷糊糊地获得满足感。一辈子不懂历史,其实也死不了人。但是,我们这个民族,其实挺奇特的。有人说,中国没有国教,历史就是国教。这个国家的人,即使是贩夫走卒,对历史也有一种特别的喜好。在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出现通俗文学平话的时候,那些在市井瓦子说唱的文学脚本,一半左右,都是在讲历史。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就是这样你讲我讲,七嘴八舌这么讲来讲去,经罗贯中整理出来的。市井小儿,闻刘玄德胜,则拍手称快,闻诸葛亮死,则废然出涕。即使一个大字不识,听人说书,也是一种恒久的乐趣。
喜欢历史,是多数中国人的本能。但是对于社会精英而言,历史,尤其是离我们最近的历史,还有一种以史为鉴的作用。社会精英,无论什么专业出身,其实每个人的生活历程,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吃历史饭。凡是自己干过的成功之事,下一次就会自觉地路径依赖,争取复制。如果走麦城的事儿,就会竭力避开,不再同一个坑里跌两次。其实,仅仅依赖自己的经验,是相当狭隘的,自己经过的事儿,毕竟有限,如果能学点历史,别人吃过的亏,别人跌过的坑,也许自己就不会重蹈覆辙了。因为,所谓历史,无非就是前人的经历。比较而言,由于近代的历史,恰是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历程,这段历史,对于当下现代化尚未完成的国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
恰恰这种以史为鉴的价值,需要我们学的历史,应该具有求真的品质。以史为鉴,这个史必须是比较真实的,才可能引以为戒,否则,就会被坑了。现在有些大人物,在以史为鉴的过程中,经常会犯错误,显然,就是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历史文本假的太厉害。
当然,读历史,有的时候,跟看小说一样,无非是一种消遣。所得之用,也是无用之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些心灵的滋养。自然,从这个意义上上讲,就更应该有一套通俗易懂而且相对真实的读本。我们知道,恰好现在的中国市场,就缺乏这样的读本。
至于,为什么偏偏是我来做,不是别人?很可能,是因为偏偏是我最性急。性急的人总是不喜欢等,能做,也就做了。说实话,我的重说,其实背后有我二十年研究的心血,不见得大白话讲出来的东西,就一定不深刻。书写出来,都会有诸多的遗憾,但是,赞也好,毁也罢,都是读者的事儿了。作为作者,只能看着了。
关于《重说中国近代史》最受关注的5个问题
下面的几个问题是在周三的提问中,票选出来的最受关注的五个问题~现在有请《重说中国近代史》的责任编辑代鹤明为书虫们解答!
1、张鸣老师在书中用了一个词我印象很深,老师说我们是被从一个体系中“拖入”到另一个体系,但是您觉得这种拖拽产生的不适是我们如果自主融入会避免的吗?(281人提问)
编辑答:关于“拖入”一词,书中原文是“在我看来,晚清历史的本质就是西方把中国拖入它们的世界体系的过程。”然后下文论述了西方“输出型”的世界体系和中国原有的“天下体系”(朝贡体系)的特点和区别。
从这里,可以解读到“天下体系”的特点使其对“自动融入”可以说是排斥的,但历史就是历史,我们没有机会再去验证这点。但是,在书中,张鸣教授并没有说当时的中国完全没有“主动性”,这个和“拖入”并不矛盾:
“后来有点主动性了,逐渐产生了解人家的欲望,开始学习《万国公法》。” “说明我们这个时候已经心悦诚服地被拖入了这个体系——我们认账了。为何会这样?因为西方世界迎合了人类创造和追求财富的需求,一旦这个世界的价值观普及开来,会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驱使人们去进入它们的世界。”
2、除开“三妇”心态外,向您请教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看中国近代史?(238人提问)
编辑答:这个问题好难回答,还要问张鸣教授本人了。不过之前,我看过张鸣教授关于写作的一句经验之谈,给我的印象很深,原话:“千万不要认为什么领域已经被人研究完了,晚近的历史更是如此。”
3、教科书上也很推崇孙中山,但是又有很多他的民间坊闻,应该怎么评价孙中山这个人?
(220人提问)
编辑答:如何评价孙中山这个人,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写成一本书了。在张鸣教授的很多书中,都写到过孙中山,但注重客观记录多于个人评断。说到这里,跟大家分享张鸣教授写过的,一个关于孙中山和鲁迅的不常被人提到的事:
“孙中山先生写过《民权初步》,其中有些内容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开会。也许他是听说了国民党成立之初开大会,主持人宋教仁当场挨了女豪杰唐群英的耳光,差点就把会给搅黄的故事。后来的鲁迅也曾写过文章教人们怎么开会,其中一条建议就是会不要开得太长,如果开长会就最好准备一些面包,以防人们因饥饿而心情烦躁云云。”
4、对于“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我们应该怎么看?(204人提问)
编辑答:这个问题,张鸣教授谈论过。下面是原文: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还说是胡适说的,实际上无从证实。总有人或者某些集体想把历史任意打扮,但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如苏联控制那么严格,几乎把所有历史都修改了,但最终历史真相还是会大白天下。寻求真实的历史是人类内在的欲望,这是阻止不了的。
第二个问题要谈谈“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人们需要用历史关照当下,寻找事物来源的脉络。现在历史阅读进入新时期,历史通俗阅读也具有一定的市场,比如当年明月所做的就是一种尝试。本来这种工作应该由专业人士完成,但某些专家专业做不好,通俗也做不好,最后只能由一位业余人士来写。但通俗历史仍应该以历史真实为基础,现在历史喜欢戏说,如清宫戏,过分戏说就会脱离历史,甚至成为“穿越剧”。
最近几年抗战史研究有进步,至少正视历史,如果按照过去的说法,抗战怎么可能单方面由某方打呢,至少现在已经承认了国军的作用。但研究的方法论进步不大。
5、从地方收回权力,这也是犯了大忌,其中可能会触犯很多的利益主体,比如铁路国有的问题。为什么四川因为铁路权收归国有而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呢?因为四川铁路公司的股权持有者几乎遍及全川,当时各个阶层的民众都买它的股票,都认为这个能赚钱。本来这个股票因为公司的操作失误,已经变成废纸一张,但现在将其收回国有,这个责任就变成了中央政府的,这就会伤害很多人。自己弄坏是一回事,由国家出面解决问题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儿,其他地方也是如此。这一段具体该怎么理解呢?这里责任变成中央政府的,会伤害哪些人? (174人提问)
编辑答:这个问题没办法代张鸣教授回答。对张鸣教授关于政治制度和体质的论述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一下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国心绞痛》,内容很好读。
作为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我们在各种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地看到张鸣教授的影子。他的见解深刻、客观,不禁让我想起“以史为镜”的梗,是的,他最引人注目、最精彩的一面,就是讲史——《重说中国近代史》。
《重说中国近代史》的成书,也是我很敬佩张鸣教授的一个地方,它源自人民大学的一门热门选修课,即张鸣教授开设的政治史公开课,它靠同学们口碑相传而走红校园,最终使更多的人对这段看起来枯燥无比的历史重新认真审视起来。很多读者即使无法亲临人大课堂,但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踏实做学问的学者。
但是,他说自己是学者中的“野路子”,归属不明。“如果我算是学者的话,出道实在太晚,我的同龄人都已经扬名立万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学术是怎么回事。”张鸣教授这样自嘲。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人“一举成名”的时候,他自己最常提及的,却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日子里创作的极具生命力的作品。那些泡在图书馆、啃面包充饥的日子里,专注于写作和研究是张鸣教授的常态。他拥有作为学者的才华和态度。这一点,在《重说中国近代史》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深刻、客观,又引人入胜。
我在看稿的过程中,一度忘记自己在做什么。后来干脆第一遍先读完,满足我对内容情节的好奇心,第二遍再开始编辑稿件。
《重说中国近代史》与张鸣教授早期的其他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史领域图书出版的基础,也是很多新老粉丝无法绕开的作品。有幸,包括《重说中国近代史》在内,张鸣教授的这套历史著作集也将结集出版(天下文化出品),我们也收到了很多来自读者期待的反馈。
第三期(7.08-7.15)
我们将一起读透
毛姆的经典《月亮和六便士》
这个故事以著名画家高更为原型,讲述“逃离现实”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