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动物,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通物种,却因为与人类相反,便沦为了带有贬义色彩的代名词。冷血动物的体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所以无需向恒温动物那样每天摄取大量食物来保持体温,所以他们对物质方面的需求远远没有人类那么高,没有那么多的欲望,自然也就不会像人类那样为了名利的尔虞我诈。
当天气变冷的时候,他们便会冬眠,这样一年之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时间他们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这样一个悠长的假期,对任何一个人类来说都是种奢望。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正大光明地逃避过这个残酷的季节,醒来便又是一番春暖花开。
冷血动物的记忆力似乎也不太好,这样他们可以不用害怕受伤害。不管经历过什么样的灾难,只需要不长的时间,他们就可以通通忘掉,然后重新开始生活,重新接受大自然赐予他们的一切。而人类想要忘记一件事情却很难,因为人们需要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忘记,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开始一蹶不振,不敢再重新面对。
冷血动物为变温动物的俗称。以下以“变温动物”称呼该种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改变的动物,叫变温动物。除鸟类和哺乳类外,其他动物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并不是不能完全控制它们的体温。变温动物能通过寻找凉爽或温暖的环境来改变自己的体温,它们缺乏维持一定体温的生理机能比如完善的心脏。
变温动物有心脏么?
有些有,例如爬行类的乌龟,心脏发育没有鸟类跟哺乳类这么完善瓣膜没有发育完全,血液还是混合血,体温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也属于变温动物。
变温动物的优势
因为变温动物不需要用自己的能量来取暖或降温,相比恒温动物,同样重量的变温动物只需要1/10-1/3的能量过活,因此也只需要相对少的食物。因为它们比较容易积储足够的能量,变温动物繁殖期也比较短。变温动物的优势:可以在外界环境或食物供给情况变化较大的条件下存活。因为它们只需要较少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和生理机能。食物中得来的能量可以更多的用于生长。因此变温动物把食物转化为身体生长的效率比恒温动物高。
尽管变温动物需要的食物较少,但变温动物也会被恒温动物逼到灭绝,因为恒温动物可以找食物的时间比较多。变温动物是没有体内调温系统的动物,自身体内不能恒温(不能恒定体温)要通过照射太阳等方式来保持体温的,或者以行动来调节体温。所以变温动物一般不在夜间活动。如蛇、鳄鱼等较大的变温动物wWW.aIhUaU.cOm早上需要晒太阳以使体温升高,这样他们才能活动,因此它们几乎都是白天活动,夜间休息。
蛇便是常见的冷血动物
蛇属於爬行动物纲,爬行动物尚未如鸟类和哺乳类一般,能够发展出一套藉由新陈代谢产生热量来维持体内恒温的机制。然而却可经由行为方式来取暖或避热,以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爬行动物经常被称为「冷血动物」,事实上称之为「变温动物」或「外温型动物」应该更为妥切。因为爬行动物的体温会随着外在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这种生物本能有别於「恒温动物」或称「内温型动物」的鸟类和哺乳类。
当外在环境较冷时,蛇会将身体暴露在能够获得充分热源的地方,例如:直接在阳光下或温暖的岩石上取暖,一旦身体获得充分的热量或过热时,它们或进入遮蔽物下的阴影,或挖掘地洞躲起来,或浸泡在水中以冷却过热的体温。通常它们的体温能维持在4~38℃的范围内,假如高过或低於这个温度范围,它们将会死亡。
当外界太冷或太热的环境,使得蛇无法自行调节体温到适切的温度时,它就会躲起来呈现一个休眠的状态(dormancy),以极低的新陈代谢速率,维持最低、最基本的存活所需,来度过这恶劣的环境。例如,夏季非常短暂的北欧地区,有一种北方奎蛇(adders)能够在一年内,於地洞里冬眠(hibernate)长达8个月之久,只有在夏季白天温度稍暖时才会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