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otdog (网名)
我们是四大的经济金融分析资讯方面的工作,业务面很广,工作性质面对客户,要求极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专业技能(税务,财务,金融,经济,编程,数学)。
************************************
上周四参加了一整天的新员工面试。全公司来了上百人。我们小组从三个学校的校园面试中筛选了十个学生,最终选三个。因为小组业务面临一些转型,这次面试要招收一些技术背景相对较强的学生。
我也参与了筛选简历,挑选学校面试这个环节的候选人。有一个当地不错的大学,发上来的简历80%是中国人,都是原中国国内一流名牌大学毕业生,再到美国这个学校学习金融或者经济硕士,都有非常强的数学和编程技能。通过看简历,我筛选了好几个中国人参加校园面试。
我老板去面试,他回来说中国学生英语不过关,他听不太清楚,也担心将来参加工作以 后社交方面的挑战。有一个中国女孩子表达不错,但是老板反复跟她说我们做的事情是A,她总是说她感兴趣做B。最后老板还是选了一个中国男生来参加公司面 试,让我看看怎么样,至少这个男生参加了toast master international 国际演讲协会。
这次面试整体让人感觉满意,终于我们找到了几个背景非常强的学生,而且看起来上进肯干的孩子。有一个西班牙女孩5年攻读四个本科学位 - 机械工程和商业两个大专业,另外还有能源和法语两个小专业。面试的时候言语间充满了能量,期望能在工作中得到挑战和机遇。她说如果工作没有挑战,她很快就觉得没有意思了。
后来面试中国学生的时候,10分钟过去了,我就知道这个孩子没有机会。我开始给他做一些指导:
1) 这个男孩子就像背书一样。说话面无表情。后来同事说听不清楚他说话。说话时面部要有表情,语调抑扬顿挫,可以夹带手势。
2) 问到职业发展的时候,他说就想找一份工作好好学习提高。要表现出自己的职业规划。 我们在寻找能够帮助公司创造飞来的人,不光是一个技术工人。
我跟他 说我明白刚刚来到美国很不容易,不仅要应付学业,还有社交,语言。不过,我们有什么选择呢? 我们中国留学生最不介意的就是刻苦工作,在面试上是一个道理,准备,准备,再准备;练习,练习,再练习。我们总以为先生存下来再求发展,其实这是下策的想法。如果发展不在你的思考范围内,你可能很难达到公司招人的标准。
标准是什么呢? 招人的时候,我们主要看中几点。下面的标准是中国学生的强项,但是英语表达非常影响与面试者的沟通。所以中国学生练习面试的时候,要好好准备。
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中国学生能干,但是英语表达上不去,写作不行,真的是很难招进 来。有时老板招进来能说不能干的美国人,真是让人生气。今年我跟老板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后大家妥协,绝对要能干的,当然还得能说的。所以中国同学全部落 选,没有表现出能干,却表现出socially awkward。
重申这几点是希望大家准备面试的时候能够量体裁衣,确切表达自己的能力水平。
1) 基本的技能 - 写作,建立金融数学模型,编程等等。
2) intellectual curiosity。渴求学习新知识的热情。我们公司最具影响力的合伙人,无论年纪多大了,对新知识,新业务,新市场的 吸收程度都相当快。这些人一辈子都不停止学习。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懂不懂XYZ知识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不是有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热情。我们小组慢慢 从过去学徒式的模式,转变成自学模式,因为越来越多的业务都是新的。我一直在捡这些新业务做,没人能帮忙,所以感觉很累,所以这次招人非常侧重有学习热情 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希望很快能上手工作。
3) work ethics。工作态度。工作中时常有各种挑战和困难。面对困难的时候有的人就撂挑子,辞职走人,有人就能在复杂的事情中理出头绪,耐心地解决问题。我们工作强度比较大,有了聪明才智远远不够,态度和软技能(为人处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后来有个来自香港的学生,9岁来美的。我很喜欢他,觉得他很成熟,有很好的工作历 史,在读硕士,在以前PE公司干的时候一年被提拔了两次。但是同事说他不善社交,前天吃饭的时候看了我一个女同事一眼,但是没打招呼问好就走了,让人感觉 很别扭,另外没有强烈表达自己能力水平,让面试者感受到他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在美国,除非你去做纯技术工作,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是这么被美国人所看中。我很替香港同学感到遗憾,我觉得他很有才能,但是比较内敛,中国人的共同特点。在美国,工作场合的社交简单很多,但是仍然值得琢磨和学习。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找工作(二)
作者:hotdog (网名)
我在北美找工作的经历实在是戏剧化。从2002年三月到2002年十一月,我拿到了七 份工作,在四家公司干过,被解雇了一次。求职路上,每一次跌跌撞撞,都以为要 完菜了,伤心绝望。可是我的经历印证了一件事-- 只要你有毅力,有恒心,人生就 没有穷途末路。进入2005,美国的经济已经好转,但我仍然想把过去的经历整理出来,和在美国求学求职的中国朋友分享一下。
************************************
2001年春天,我拿到了第一个经济学硕士。琢磨了半年多,又决定再去名校读一个 信息管理系统(IT) 硕士。当时一个朴素而执着的想法是 -- 有了这两个学位,进军 华尔街就指日可待了。华尔街一直是我大学时一个高不可攀的梦想。拿到录取通知 书的那天,激动不已,以为自己离遥远的梦想越来越近。
可惜老天不眷顾咱们,2001年9月11日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 IT 学子的命运。
911使华尔街受到重创。大银行,大公司纷纷开始裁人,美国经济走了低谷。求职市 场象NSDAQ一样,一落千丈。我们原本炙手可热的IT 专业,也快无人问津了。很 多华尔街公司取消了学校的招聘会,只是在桌子上方一个盒子,写着“请把您的简 历放在盒子里,如果背景和经验适合,我们会和您联系。” 大家无奈的把简历扔进 去,就好像把自己的希望埋葬在那个破旧的纸盒子里。
大家每天查看校园求职网站,希望自己被选中第一轮校园面试。可是一个星期,两 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什么面试都没有,很多同学都急的发疯。一年的学 习眨眼就要结束了,每个人还面临这还一大笔贷款的压力。还在2000的时候,系里 的同学一周就有好几个面试,最后毕业时兜里揣着几个工作邀请,挑三捡四。2001年 这一届很绝望。几百个人在争有限的资源,也就是 面试的机会工作机会。我也慌了。
成功的条件
分析了一下,要成功的找到工作,有两点是一定要具备的:1) 过硬的专业知识;2) 优秀的英语表达能力。两点我都不行,IT 专业知识最弱,金融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 稍强。
专业知识得靠硬功夫。一年下来,摸爬滚打,竟然也修下了象Data Structure,Distributed Systems这样的课,还拿了A。针对面试,我不断的积累各种各样的题,看过的资料 有几尺厚,再经过实践,由最初的朦朦懂懂,到最后能几乎面对所有的问题。入学十个月以后,拿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成熟了。
英语表达也要靠硬功夫。一个字--“ 练”,针对面试的问题练。找工作的200多个 日子里,每天都在练习,甚至上学,下学的路上,蹲厕所时都在练。嘴不停的说, 脑子里不断地想象各种面试的情景。在最好状态时,无论是什么猎头打来电话,我 都能滔滔不绝。那时已经脱离了背书的状态,要说的都变成自己的了。这样的苦练 在十几个月里几乎没停过。记得一次和加州一个对冲基金电话面试,那边的人问我 是不是拿着纸在念,为什么说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条理。我差点儿喷饭。我回答: 当然没有念稿。我讲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当然很流利。第二天,我就拿到了去 公司的面试。
其实这中间不断经历的是沮丧,失望,和难过。记不起有多少次大哭,多少次在心 里大骂自己。还有什么华尔街的梦想,一切都变成了现实的压力,生存的问题。
三年过去了,回头想想那段日子,心里还挺骄傲。那时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特别 多的勇气。反而现在,工作稳定了,经常会有胆怯,怀疑,和失落。如果今天也能 把自己放在一无所有的境地中,还怕什么呢?所有积极的思考和勇敢的尝试都只有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