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盖”是毛氏词语。1956年3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揭开了盖子,这是好的,表明斯大林及苏联的种种做法不是没有错误的。(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探其本源,“解冻”一词源于苏联作家爱伦堡195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解冻》,书名寓意冰冻溶解,春到人间。该书引发了以揭露社会阴暗、解放社会思想为主题的“解冻文学”。
回顾和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可用“揭盖”和“解冻”作比喻。
“揭盖”:批判斯大林
斯大林去世后,经过激烈的权力角逐,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掌控了苏联政权。尽管在日后仍遭遇过内斗排挤,但赫鲁晓夫保住了权位,直到1964年10月被迫辞职。
![斯大林死后被鞭尸照片 斯大林“救世主”的形象是怎样被顷刻间摧毁的?](http://img.aihuau.com/images/e/78768/3022060410301526684082.jpg)
赫鲁晓夫接掌的苏联已处于危机状态。以集权专制为根本特征的斯大林模式(亦称苏联模式)严重束缚着苏联社会的进步。
在政治上,苏共标榜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但由于不存在实质性监督和制约,导致个人独裁制、干部职务终身制、干部任命制,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特权阶层。苏联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远远背离了宪政民主的世界潮流,不过是皇权专政的延续而已。斯大林去世时,数百万人仍被关在遍布全国的“古拉格群岛”中。在经济上,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被法律化、凝固化。在思想文化上实行垄断钳制,大搞一言堂,把追求民主的言行称为“对西方的卑躬屈膝和谄媚逢迎”。在国际关系上,受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理念束缚,苏联与被称为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关系紧张。2009年12月俄罗斯总理普京说,苏联在斯大林掌权时代所得到的进步,是用压迫百万人民这个令人无法接受的代价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