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中美建交鲜为人知的故事:绝密状态下讨价还价

  1979年1月1日,对峙了近30年的两个大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美两国关系掀开了新的一章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虽然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但由于“那次对话还不完整,美国仍然正式承认‘中华民国'为中国的合法政府”,所以中美关系的广度与深度仍然十分有限。

  1977年1月,4年一次的政治季风又在大洋彼岸刮起,随着福特总统的卷铺盖走人,美国第39任总统卡特正式走马上任。4月30日,美著名学者亨廷顿等智囊人士呈交总统一份外交文件,建议未来两年内实现对华关系正常化。当时,美国政界和舆论界人士虽大多赞成与中国关系正常化,但赞成与台湾断交的为数寥寥,往日国会内外的“援蒋集团”还顽固反对与中国建交。8月22日,卡特派国务卿万斯来北京执行探索性使命,摸摸中方在实现关系正常化方面的条件。万斯来华后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后须保证美国同台湾的贸易、投资、旅游、科学交流以及其他私人联系不受影响,并允许美政府人员继续留在台湾;他还表示美国关心台湾问题得到和平解决,希望中国不要诉诸武力。万斯方案概括起来就是把台湾与美国之间的“大使馆”降格为联络处,而让中美之间的联络处升格为正式外交代表团,即“倒联络处方案”。

  其实,“倒联络处方案”在美国内部就不被看好,认为它鲜有成功的机会。果不其然,该方案一亮相便遭到中方的断然拒绝。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万斯时直截了当地指出:“如果要解决,干干脆脆就是三条:废约、撤军、断交;为了照顾现实,我们还可以允许保持美台间非官方的民间往来;至于台湾同中国统一的问题,还是让中国人自己解决。”后来中美建交时,美台双边事务不得不改由美方的“美国在台湾协会”和台湾的“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这两个非官方机构代理。

张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中美建交鲜为人知的故事:绝密状态下讨价还价

  绝密状态下的讨价还价

  万斯访华虽然没有就中美关系正常化达成协议,但有助于卡特政府更好地理解中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坚定立场。随着苏联在全球各地的扩张,卡特开始调整其全球战略,决定派遣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1978年5月20日,布热津斯基抵京,他带来了美国宇航员从月球上取回的月岩标本和卡特总统的亲笔信:“致华主席:特备月球岩石标本一份赠送给您和中国人民,作为我国共同追求更美好未来的象征。吉米·卡特。”布与邓小平会谈时商定,尽快就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展开谈判。

  其后,两国在绝对保密状态下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讨价还价。在北京,中方同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进行了激烈的唇枪舌剑;在华盛顿,布热津斯基与中方代表(先是韩叙,后是柴泽民)进行了反复的口舌之争。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美方终于接受了中国有关台湾问题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作为交换条件,中国不再提“解决台湾”的口号而改称“统一祖国”,并同意《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不立即废除,而是在1979年末该条约法律生效期满时自然终止,所以建交公报中用了“终止”而不是“废除”字样。

  12月16日上午7点,中美双方同时在北京和华盛顿公布了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3月1日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馆。

  中美建交时,有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中美双方就此各自发表一个声明,美国在声明中表示它期待台湾人民拥有和平的未来,关心由中国人民和平解决问题;中国在声明中指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的方式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二是售台武器问题,美国在谈判中曾提到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方将继续有限度地向台出售防御性的武器;中方坚决反对,该问题因而相持不下,暂被搁置起来。中美建交留下的“后遗症”,后来成为笼罩在中美两国上空的一片浮云,不时影响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在华盛顿收到毛主席的亲笔信

  中美两国建交伊始,邓小平就决定亲自到美国走一走、看一看。1979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8点左右,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在“一路顺风”的祝愿声中,健步登上了中国民航的一架波音707飞机。29日上午10点整,卡特总统在白宫南草坪为邓小平访美举行了正式的欢迎仪式。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白宫前面的旗杆上,与美国星条旗一起与风共舞。卡特和夫人陪同邓小平和夫人登上了镶有红地毯的讲台,军乐队高奏中美两国国歌,并鸣礼炮19响。这一切表明,美国政府是把邓小平作为一个友好国家的政府首脑来接待的。检阅仪仗队后,卡特兴致勃勃地致词说:“副总理先生:昨天是旧历新年,是你们春节的开始,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是人们走亲串友的时刻,也是团聚和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同样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

  在华盛顿期间,邓小平意外收到了42年前毛泽东主席写给他本人的一封亲笔信,叫人拍案称奇。事情原委是这样的,美国著名记者(《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位夫人海伦,三十年代亦是美驻华记者。1937年,海伦从西安出发,只身前往延安采访。当时正逢中共中央开会,因此她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40多位中共领导人。遗憾的是:她未能见到任弼时和邓小平。当时,这两人已率部队前往云阳镇,待命开赴抗日前线。海伦不甘心就此止步,拿出西方记者特有的穷追不舍劲头找到毛泽东,请他帮助想想办法。于是,毛泽东挥笔给任弼时和邓小平写了一封介绍信,全文如下:

  弼时、小平同志:

  斯诺夫人随部队一起赴前方,作为战地记者,向外写报道,请在工作、生活诸方面予以协助和关照。

  致礼

  毛泽东

  1937年8月19日

蓝月传奇 美女陪玩 热血传奇 套装赠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4851/718443099194.html

更多阅读

逝去的雄性之美----安迪·怀特菲尔德 乔治怀特菲尔德

今天无意中看到扮演斯巴达克斯的演员两个月前逝世的消息,心里十分惋惜.这是一部充满暴力美学的片子,演员赤裸暴露,充分展示雄性的力量之美.这是在东方美学中不容易看到,东方看中五官神态之美,西方更注重身体展示出来原始之美.找了几

张三的歌 张三的歌伴奏蔡琴

很多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张三”,因为一直以来人们似乎都不看好我。从高中毕业被班主任赶出学校不能参加高考,到第一笔生意的失败,加上朋友的欺骗,工作的挫折使我感觉身心疲惫。但我每次听到蔡琴演唱的《张三的歌》:“我要带你到处

我的朋友张戎 张戎 毛泽东传 pdf

张戎采访英国前首相希思 我的朋友张戎江轮在如梦如幻的三峡缓行,正凭栏眺望的年轻姑娘张戎失手落下了她如花的发卡,发卡随着江水转瞬逝去。邻人说这是你将来会到很远很远地方的征兆,就像王昭君落簪出塞。后来她果然越过千山万水,去到地

声明:《张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中美建交鲜为人知的故事:绝密状态下讨价还价》为网友乱世流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