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帅府,两代东北王”。在沈阳的著名景点张氏帅府,很多游客参观完这座中西合璧美轮美奂的建筑群,都会感叹这座东北第一私宅背后的历史风云。张作霖的书房悬挂一副对联,相传是本人墨宝。此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所作,上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下联“事无不可对人言”。意思是天下有那么多书,也有我没读过的;我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对人说的。胸襟宽阔,自信洒脱,正是这位只读过三个月私塾的张大帅一生写照。
张作霖生长于乱世,没有条件进行深入的教育。他常以没有文化的大老粗自嘲,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自我的充电学习。先是求人教自己读书知礼,后又迷上传统书法,有时间便加强练习。虽然整日舞刀弄枪,但他身上有着中国人尊师重教的优秀品质。主政东北期间,每逢教师节,他都会脱下军装,穿着便服去往各个学校慰问老师,感谢老师为国为民,教育好下一代。彼时中国外受侵略,内有征战,民不聊生,老百姓无暇子女教育。但张作霖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皆因教育发达。中国之腾飞,必须依靠教育。如果不下气力整顿教育,则国无希望。但培养大量教育实用人才,离不开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他一度将财政收入的40%投入教育事业中,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敢于投入40%的财政收入全部投入教育,不得不让人佩服。为了防止教育经费被贪污,张作霖亲自过问,制定了几十条严格的法规予以监督,真是呕心沥血。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再次感到教育的重要性,他对部下说:“吾虽一介武夫,没有读过几天书,但不能再让东北人没有学上,强军强国教育缺失不得。”奉天省长王永江和教育厅长谢荫昌联合建议张作霖兴办一所大学,奉天地位重要,更应如此。张作霖认真考虑后,欣然接受了二人建议,决定创办东北大学,培养一流人才,便差人酌办。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奉天地处关外,教育资源相对中原尤其薄弱,一流的大师教授均在关内任教。如何吸引大师来到东北大学任教,成为摆在面前的首要难题。
张作霖奉行“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政策,高起点高投入,他说:“宁肯少养5万陆军,也不能让东北人再吃没文化的亏”决定大幅提高教授薪资待遇,重金求贤。那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每月薪水280银元,南开大学教授每月240银元。只要有教授愿意来东北大学任教,则每月薪水360银元,属于全国第一高薪。不仅如此,还有超强福利,教授回京探亲,东北大学报销往来路费。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大量著名教授前往东北大学任教,有建筑学家梁思成,哲学专家章士钊,化学泰斗庄长恭等等。
张作霖拨款600万元建设东北大学,迅速成为全国学科规模最全,学生人数最多,综合实力一流的高等学府,在抗战期间培养了大批人才。后来张作霖在锦州兴办东北交通大学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对,认为张作霖有意培养破坏铁路交通分子,扬言诉诸武力。张作霖不为所动,加紧创办。司徒雷登在创办燕京大学时,经费捉襟见肘,到处筹款。张作霖听说后表示“办教育本是中国人分内之事,由先生代劳,我理应支持。” 当即捐款5000元。
虽为一代军阀,但张作霖重视教育,心甘情愿投入大笔资金支持教育的做法深得当时东北百姓的心。假若没有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有着张作霖的东北不会那样轻易的拱手让给日本鬼子。小六子,你要有你爹一半的气魄,何苦背负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