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尤物是青衣
中国戏剧里扮相最美,唱腔最美,身段也最美的当属青衣。 曾有人说,“青衣是梦。是男人的梦,也是女人的梦;是一个人的梦,也是一代人的梦。”
青衣,一般是风度凝重,行为端方,气质含蓄的成熟女子。然而,青衣又不仅仅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样单薄,在舞台上那个“青衣”的艺术形象背后,似乎还有一群女子,一种文化,一段时代,一个梦想,去值得我们慢慢地探寻。
一个未知的朝代曾经孕育了“青衣”这样一种女性:她们温良谨顺,德言容工,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支撑着岁月中不足为奇的平淡的日子。她们虽然桃李不言,却有着细腻柔婉的闺中情愫和绵长如缕的缱绻愁思。
她们丰富的心智,因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种种框范而无法表达。然而这种心智却是不可磨灭的,它逐渐升腾凝聚起来,成为一种“青衣气质”,笼罩于千年中国女性历史之上。
经过无数代文人和艺人们的发现、提炼和演绎,“青衣”这样一个涵聚了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女子,终于在台上羞涩地舞起水袖,咿咿呀呀地唱出了自己的一腔心事。
青衣不是天上的仙子,而是民间女子,她既是女子的形,也是女子的魂,不管是皇后民妇,胖瘦媸妍,骨子里都是青衣。
在青衣的脸上,一嗔、一喜、一笑、一怒、一娇羞、一伤感、一爱恋、一幽怨,统统是凡尘女子的表情,有烟火气,有人情味儿。
青衣的身段是微微含着胸的,顺目低眉的姿态。她的风情,不像花旦的风情是如三月杨花一般漫天飞洒袭人面,也不像闺门旦占着年轻的便宜,却淡妆浓抹总相宜。
青衣的风情是要人慢慢品味,你乍看她,如冰如雪,凛然不可犯,因为那份妩媚是藏着不肯轻易示人,却禁得起仔细推敲的。那是一种幽深的,有内容的静美。
花旦美在青春,青衣美在岁月。
真正的青衣来自于民间,现实中的青衣总是寒薄平淡的。青衣的舞台,应该是像鲁迅的《社戏》中那样的舞台,露天而建,亲近于民,戏里的疾苦有关于柴米油盐和人情冷暖,一咏一叹终关情。
都说青衣苦。
青衣的苦,是出嫁离家的苦,是生儿育女的苦,是没米少柴的苦,是独守空房的苦,是奉婆养姑的苦,是红颜渐凋的苦……归根到底,是千百年来女子心底的苦楚。所以最怜惜青衣的,不是男人,而恰恰是女人自己。
男人看青衣,看的是风月,女人看青衣,能看清楚一辈子的悲伤。
所以爱看青衣的人都是有些年纪的人,因为她们和青衣有着共通的岁月。看青衣,是看自己。
一个云手,一个盘腕,一个转身,几步圆场,到水袖的轻颤,眼神的流转,指尖的兰花形状,面庞的百媚千娇。这样精致致攒出来的一个女人,她腼腆,淡秀,恬静,妩丽,她包含着中国传统女子所有的风情,她堪称人间尤物,怎能不美呢?
台上的女子青衫鼓荡,水袖飘忽,亦真亦梦……
人间所有的女人,经过岁月之后,都会成为青衣;所有的男人,数尽红尘以后,都会爱上青衣。青衣最后的归宿,就是这些了解到人世沧桑的人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