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传统,涵养于城市的文化血脉中,又外化于市民的生活习惯。中医药文化在梧州的影响便是如此——它既是支柱产业之一,又是医疗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深深地渗透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深厚的基础,梧州市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以开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为契机,大力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医药人才队伍上规模,推进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与科研水平提高,扩展和做强中医药产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医药发展融在主流中
“立冬”前后,我市天气反复,有不少患发烧、感冒的市民到市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就诊,他们对中医药“简、便、廉、验”甚是称赞。
“看中医不但便宜效果好,而且报销比例也高。”11月9日,在市中医医院,来自倒水镇的农民黄木化看病后感慨地说。为引导参合农民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我市认真落实有关规定,将中医药服务全部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报销,中医药的新农合补偿报销比例比西医提高5个百分点。
中医药报销比例提高是我市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之一。“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目标,着力打造“医药梧州”、“医疗梧州”,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使中医药更好地为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政府把发展中医药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和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之一,并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中医药创先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定》等一系列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专门的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中医药发展相关工作。各县(市、区)和各级相关部门也参照市政府的做法,制定措施、落实人员和经费,全市上下形成合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名医名科发挥引领作用
说起蛇伤专科,梧州人不由得自豪。广西的蛇伤救治中心就设在梧州,梧州的中医机构蛇伤防治、蛇伤危重症抢救的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全国唯一能救治我国常见十大毒蛇咬伤的医疗机构。
除了蛇伤救治,近年我市建立了设备完善、运行顺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了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其他中医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中医药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临床科室,形成了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作为全市中医药的龙头,市中医医院获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60种以上,拥有国家级(急诊科重点专科)、自治区级(骨伤科和肿瘤科)、市级(骨伤科和脾胃病)重点专科5个,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和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国家“中医治未病”项目建设单位。
除苍梧县,各县(市、区)均建立了中医医院,而且大部分为二级甲等医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中医药示范单位建设;800多个村卫生所(室)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包,开展针灸、艾炙等服务,实现全市基本中医药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全覆盖。
余培南、罗世东等著名中医专家除了妙手回春救治病人,还加入了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基层中医民族医师承人员培训项目,培养了一批诊疗能力较强、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年轻中医民族医人才。我市还充分利用各级中医机构的优势,通过“万名医师进千村”活动和“中医名医名家走基层”行动,请名中医、名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定期坐诊,带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中医名医名家诊疗服务,也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将精湛的中医技术传授给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
中药产业树起响亮品牌
中华跌打丸、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妇炎净胶囊等是我市中药产业的拳头产品,闻名区内外。上世纪以来,我市多家中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各制药企业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并形成以中华跌打丸为重点的“中华”品牌、以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为重点的“中恒”品牌、以妇炎净胶囊为重点的“健牌”品牌等知名品牌。13个中药产品获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9个中药产品为全国独家生产品种。药企企业的发展还促进工业反哺农业,我市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截至2014年末,全市共有中草药种植面积35万亩,不但为药企更好地发展打好基础,还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2015年,市政府召开“国际健康养生产业资源合作与投资促进”大会,签订了中草药应用观光休闲养生养老、中草药基地建设等项目,将我市中医产业向养生养老、旅游、农业、林业等方向延伸。
延伸阅读: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 这脚刹车该怎么踩京口全面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医疗服务价格或“拨开迷雾”改革循序渐进明确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柳州市医疗补助可上网查询 省医疗机构药品储存管理规定 本月1日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