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的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先由浅至深,再深入浅出;先归纳再演绎。
在我国古代,每逢科举考试时,《易》是必考的。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现代人易学水平没有古人高?因为我们的基础、社会学习环境、文化程度等都与古人有差距。这些差距,每方面单独提出来都是很致命的。
下面,我将学《易》的方法,归纳为五点。
第一、追根溯源,从源溯流。
我们在研究易学历史人物时,有很多问题要追根溯源。有些书是研究易学时必读的,如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焦循的《周易略例》,郑玄的《周易注》,王弼的《周易本义》,荀爽的《九家易》,虞翻的《易注》,等等,这些书都是研究易学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相关的一些易学人物也要了解。《周易集解》中就涉及到一个人物:虞翻。虞翻是三国时人,曾经当过军事将领,跟随孙策、孙权打过仗。他秉性刚毅,不拘小节,精通周易,曾经对孙权说:本郡人陈豪梦见我与一个道士相遇,道士排出周易的六爻,取出来其中的三个让我吞下去。我当时要求把六爻全吞了,道士不同意,说:易道在天,三爻足矣。虞翻根据此梦,认为自己是受命于天,理应精通周易。
他写的《易注》,在当时引起了朝野的轰动。蜀国将领关羽打了败仗,孙权就让虞翻去占卦卜吉凶。他起了一卦是节卦,变卦是离卦。虞翻断言:不出两日,关羽必掉头!两天之后,果然应验——关羽被杀。孙权非常高兴,称赞他可以跟东方朔匹敌。研究象数易学,虞翻的翻卦法是必学的。
后来,虞翻和创立“卦变说”的荀爽被并列为汉代象数易学的代表人物。
第二、以传解经,以象解易,以象明理,理数并重。
解,就是理解、解释,就是以传来解释经。在以传解经之前,首先要解传。要了解《易传》,就要跟《易传》相应。达到了相应,心里自然就会与《易传》心心相通。这一点很重要。
为什么有象数易学之称谓?《系辞》下中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以象解易,数中藏象,象中藏数,数象并存。理数并重,这里强调了象和数,故称为象数易学。遭劫的在数,在数的难逃。这个数就是劫数,同时也是定数。我们常说的缘分,其实也是定数的一种表现形式。
现在承习沿用的“梅花易数”,就是象数易学最重要的应用体现方式。梅花易数是象数易学较为完整的一种方法,但没有完全涵括象易。当代象数易学领域的突出代表人物,就是被称为“易侠”的张延生。他的《易学入门》和《易学应用》,主要是他在九十年代的授易内容,非常值得学习。
第三、精研古代易例,留心与易学相关的考古资料。
一些古例,主要存在于《左传》、《周易古筮考通解》、《周易尚氏学》和《梅花易数》等书中。不可不读。
第四、重视多学科、多元化比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问可以互相印证。
第五、经天纬地,必作于细。
重视应用与总结。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闻道。”要想达到上士的水平,就要时时勤而习之。
在我的字典里,文盲是指那些只依赖学校、依赖老师却从不依赖自己的人。凡事不身体力行,则如旱地行船,水中行车,劳而无功。勿以事小而不为。天下之事,要知行合一、行解相应,功到自然成,切不可懈怠。要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理论,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知规矩而后守规矩,守规矩而后脱规矩。以上是笔者所归纳出来的学易途径,供大家探索。
读书,贵在将圣贤之道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平时一定要多研读圣贤的文书,并对经验、文字要保持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有了这种虔诚的尊敬心,心灵上就有了沟通,从而可使自己获益无穷。印光大师曾说:一分尊敬,得一分利益,十分尊敬,得十分利益。表明了虔敬之心的重要性。书读得越多,明白的理越深,就越会发现时间不够用,以至于经常想起古人说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能够抓住内心的当下是最重要的,所以我的手机每天在开机时的显示语就是:日日精进!以此来提醒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创造!
以上所讲,是学习《易》主要途径。
我相信,有志于研究易学的人,只要能沿着正确的途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经过严谨认真的探求,假以时日,必定能有所深入和掌握。并且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独到的益处,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周易文摘博客,作者:太极易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