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作文教学实录 管建刚:作文革命

管建刚:作文革命

管建刚:作文革命

摘自《江苏教育》2011年第1期

我的教育人生经历

(一)

1991 年 6 月

19 日,我一生铭记的日子。

那天,我住院了。

消息从看望我的同学那里传来:拍毕业照了,毕业联欢了,喝酒了,哭着、闹着,大家散了。

我依然住院。夏的日头又燥又长。白色的床单,白色的大褂,白色的墙。多年后,母亲说,医生曾问她:你有几个儿子?

母亲绝望地说有“两个”,医生眼里闪过一丝同情的希望。

我学会了熬药,学会了给自己打针,学会了给自己针灸。 一年后,我病蔫蔫地去村小上班。 村校长说:“小管,你教二年级数学和四年级数学。”我厚着脸皮和校长还价:“您看我这身体,能不能教一个班?

”村校长挺为难:“村小,一个萝卜一个坑,教数学至少得两个班啊。 ”

第二天,校长给我答复:“小管,你教一个班,五年级语文。”老实说,我压根没想过教语文。语文从小到大,没出息过。

考师范,总分 640,我考了 584,总失分 56,光语文失了 28。 师范里,语文老师问我读过什么书。 我想了半天,初中看过金庸。看到什么程度呢,做梦都梦见那个一天到晚喊着“靖哥哥”的小黄蓉。

后面的话自然没敢说。张老师说:“不算不算,其他呢?”我又想了半天,前不久看过琼瑶。

看到什么程度呢,相思病都羞羞答答出来了。后面的话自然也没敢说。张老师说:“你要看名著,看巴金。

”我真买了《家》,勉强看了 10 页,再没翻 11 页,不想看,看不懂。 算了,我做数学老师去。

几乎没犹豫,我一口答应教语文。 教一个班总比教两个班来得轻松,把身体养好,比什么都强!

(二)

教了两年书,养了两年病,身体逐渐硬朗起来。

1994 年春天,父亲和人办厂子,赚大钱。 大家很兴奋,东拼西凑了二十来万。 厂办起来了,人也招了,偏偏一个产品也“产”不出来。 几个合伙人成天阴着脸,少不得吵架,越吵越凶。

与其大家吊死在一棵树上,还不如让一个人死得干脆点、彻底点。 并给一个人吧。 谁要? 谁也不要。 摸签。几个人都想,不见得我的手气那么臭。 摸! 摸!

父亲摸到了,摸到了二十万的债务。 父亲,地道的农民,贩过点砖头、石子,父亲愁得一下子矮了下去。

我说:“爸,我帮你干。 ”干了三年,把压在心头的债务清了,一家人的脸上有了笑意。 我想过辞职,想好好做生意。 母亲说,万一将来你身体不好,没了公费医疗,跳黄河? 黄河那么远,死都来不及!

(三)

1998 年,我对自己说,好好做你的老师吧。 1998 年,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村小教师。 我用心做了 10 年,2008年, 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我忽然明白,“十年磨一剑”,不是什么励志的话,而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一)

1998 年,我的生命中发生了两件大事。

二月里,心血来潮的我写了篇《三月》,信手寄给《吴江日报》。三月,办公室的王老师,拿了张《吴江日报》,满眼狐疑地走来:“小管,这《三月》是你写的?

”我一瞄,是。看着王老师的眼神,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再发一篇。

四月,王老师又拿了张《吴江日报》,兴冲冲地走来:“小管,这《四月》还是你写的?”我一瞄,是。我暗自较劲,要再写出个《五月》来。

《五月》《六月》 发表后, 同办公室的老师看我的眼神,变了。 《七月》《八月》发表,8 月底去中心校开会,校长看我的眼神,变了。 我把十二个月写完了,发表了,老婆看我的眼神,也变了。

1998 年,江苏省第 10 届“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在吴江举行。

管建刚作文教学实录 管建刚:作文革命

很庆幸,作为村小教师代表,我参加了颁奖会。似乎命中注定,我居然和全省最年轻的、当时我们吴江小学里唯一的特级教师—薛法根,同住一间房。晚上,房间挤满了人,找法根聊语文。我第一次感受到,做老师也能如此激情飞扬。

看着只比我大五六岁的法根,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二)

我从小怕作文。《三月》,不过三百多字,不是它短小精悍,而是—后来编辑告诉我,那天,版面上有个小窟窿,《三月》填上去,正合适。

我对写作有了兴趣,那是前方有个“发表”的果子,诱着我。

我恍然,没有发表的写作,是死的写作;有了发表,写作活了,写作的那个人活了,那个人从“发表”中获得了精神的力量。

已经注入了“教海探航”的血清的我,急切地想做点什么。 我想让学生愿写、能写,我想到了“发表”的力量。

别人办“手抄小报”,我也办,谁的作文写得好,发在“手抄小报”上。

“手抄小报”,容量太小,只能发五六篇;速度太慢,起初两三期,还行,往下,一拖再拖,拖到后来,连我都不想办了。

(三)

1999 年秋, 我调入了中心小学。 中心小学有微机房,有印刷一体机。我的“发表”梦再次点燃:将学生的作文输入电脑,简单编辑,印出铅字的“班级作文周报”,人手一张,效果会如何?

2000 年初,第一期“班级作文周报”出炉了,教室里一片欢腾,欢腾过后,一片安静,安静地看“班级作文周报”。两个月后,学生的劲头下降了。我得想个办法,把学生好不容易冒出来的劲头,保持住。于是

1.我搭建了“操作系统”。 周一到周五,学生每天写“每日简评”:用三五句话,简要记录当天发生的一件事儿;周六、周日,从周一到周五的记录里,选材料,写稿件;周一向“班级作文周报”投稿,我这个主编兼责编,选三分之二的稿件,敲上“初选录用章”,学生回去修改;周二,看修改情况,选出发表的稿件,敲上“终选录用章”,小助手填发“稿件录用通知单”;周三、周四,学生自行到微机房输入文字;周五,简易排版,出版。

2.我构建了“动力系统”。 带班第一年,我搞“评奖活动”。 学生在“班级作文周报”

上发一篇文章,给 1 张“刊用纪念卡”。 集得 3 张“刊用纪念卡”,授予“作文新苗”称号,再集 5 张“卡”,升级为“作文小能手”,再集 7 张“卡”,升级为“班级小作家”,“班级小作家”能出“小作家专栏”,获评本年度最高奖— ——“班级诺贝尔文学奖”。 带班第二年,我搞“积分活动”。发表一篇作文,获得与字数相等的积分,500

字得 500 积分,800 字得 800 积分。 积分可以“兑奖”。 2000 积分,兑“童生”;再积 2000分,兑“秀才”;再积 3000 分,兑“举人”;再积 3000 分,兑“贡士”;再积 2000 分,兑“探花”,再积 3000 分,兑“榜眼”;再积 3000 分,兑“状元”;再积 3000 分,兑“大学士”。 “积分活动”里,有“扣分”———每期“班级作文周报”,有轮流的“四人小组”查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要扣相应的分。

所扣的分,奖给“四人小组”。 也有“加分”—一个月写完一个周记本,获500加分,一个月读10万字课外书,得 100 加分,读 50 万字,得 500 加分。

带班第三年,我搞“稿费活动”。 每一期,发 50 元稿费,“稿费”能到我那里“购”书。镇上没有书店,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稿费”“买”来的书,兴奋。

为了让优秀生有写作对手,后进生有发表的机会,我“分版而治”,A

版“精华版”,B 版“升级版”,C、D 版“大众版”,稿酬从高到低。投稿前,学生注明投什么版。 投 A 版的,A 组竞争;B 版的,B 组竞争。 从而形成了“自主分层”、“流动分层”的绿色竞争。

后到市实小任教。市里,推开门就是新华书店,孩子不稀罕。

我想出了“消费活动”。 我提高了“稿费”发放标准 :A 版

1000 字 /120 元 ,B

版 1000 字 /100 元 ,C

版1000 字 /

80 元。

挣的“稿费”,可以选择以下途径“消费”:300

元“稿费”,购买一次“免做语文回家作业”。 600

元“稿费”,购买一次“免考单元检测”。 800

元“稿费”,购买一次“编辑权”,替老师选稿,体验编辑的权威感。

1000元“稿费”,“购买”一本老师的亲笔签名书。

3.我建了“助力系统”。 如“优先刊用卡”、“佳句精选”、“我的名言”、“寒假专刊”、“暑假专刊”、“我的

‘书’装帧设计大赛”、“我的‘报’装帧设计大赛”等。

(四)

我用了 6 年时间,构建了“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完

整系统,2007 年出版了《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有人把我这样的教学,称为“带班的智慧”。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一)

2010 年 5 月,《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出版,有老师打电话:管老师,一晚上我把你的“主张”解决了。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全是我心里流出来的大白话、大实话。

(二)

写作文,有没有技巧? 很多老师说“有”,鲁迅、老舍们说“没有”。 两者不矛盾;两者不在一个纬度。 有的是“文字技巧”,无的是“文心技巧”。 “文心技巧”、“文字技巧”,哪个更重要? —“文心技巧”。 以我目前的研究,“文心技巧”主要包括“发表意识”、“读

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以及“心灵敏感力”、“现象思辨力”。作文和发表,不是婚姻关系,就是血缘关系。

无视“发表”的作文教学,是断了血缘、破坏了婚姻的残缺的作文教学。没有发表,作文就没有读者,没有读者的作文是“死”的;没有读者的作文教学,怕也是半死不活的。 一次次的“发表”,学生才会真切感受到,作文就是“拿起笔来说话”,才会和“作业”本质地区别开来。

一次次的“发表”,学生才会享受到写作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一次次的“发表”,学生才会知道,作文是有人读的,是有“读者”的,才会建立起“读者意识”,才会懂得夏丏尊说的“读者意识是最大的写作技巧”。

有了发表,有了读者,能解决困扰语文老师的“假话、空话、套话”,你说假话,同学会站出来指正你、指责你。

“发表”,也把学生的“作文”变成了“作品”。

每个人都有自己当下的“作品”。 作家有他当下的作品,孩子也有孩子当下的“作品”。 发表的有限性,促成了作文的竞争性,有竞争才有“精进意识”、“精品意识”,才能消灭“作业意识”,作者才会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他人。 作文教学不能只看写出来的“文”,还要看写作文的那个“人”。

要使学生的心灵敏感起来,要使学生思辨起来。一个心灵麻木的人,永远也写不出感人的作文;一个从不思考事件内涵的人,

永远也写不出有见解的作文。成人有成人的见解,儿童有儿童的见解。

(三)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信奉“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客观的事物需要客观的观察, 作文教学由此陷进“观察”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认为只要有了观察,写作素材从此源源不断。

我的视力比老婆大人好,我找袜子也有方法,一个抽屉挨一个抽屉找。

每次都是视力比我差的老婆先找到,你说气人不气人。

很高兴地看到,“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被越来越多的人彻底否决。

对写作而言,重要的不是进入你大脑的是什么,而是进入大脑的那个东西,在你心灵的湖上激起了什么。写作文,要写出心灵之湖上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浪花”。

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在的物质世界;一个是内在的心灵世界。比起教学生睁大眼睛、耳朵去“观察”外在的世界,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内在的心灵的世界,更重要。 “留心观察”四个字,重在“留心”,而非“观察”。

老婆找家里的东西,总比我快、狠、准,秘诀是,她对家里的东西留心。

不“留心”,不“用心”,不将你的“心”“留”在所“观察”的“桔子”上,你把桔子捏烂了、嚼出渣来了,写出来的,照样干巴巴。“观察”只是“发现”的一个外部条件, 而且是一个不成正比的条件。眼睛好、视力强、听觉好的人,不表示他善于“发现”;一个掌握观察方法的人,也不表示他善于“发现”。

肖复兴说,“感受”重于“观察”。“感受”是内在的。歌德认为,作家除了有眼耳鼻舌口五官外,还有一种“内在感觉”;写作,要将人的目光从纷乱的外在,引向沉慧的“内在感觉”。

写作,说到底,是心灵的活,不是眼睛的活,不是耳朵的活、鼻子的活—“内在的发现”重于“外在的观察”,这是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之一。

(四)

“作前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写什么”;二是“指导学生怎么写”。前者,担心学生没东西可写。实际上,不是学生没东西写,而是我们从没有告诉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的那

点“破事”,那点“小心眼”、“小心事”。

只要让学生写自己的事儿, 哪会没东西呢? 后者,“文心技巧”第一,“文字技巧”第

二。 假设解决了“文心技巧”,那么,“文字技巧”放“作前”还是“作后”?

我选“作后”。 “作前”,很

容易成为学生作文的束缚,很容易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那么多的学生作文都长着一个模样, 它跟强调、强化“作前指导”,有密切的关系。 “作后讲评”就是先“号脉”,再“下药”,这药就能下得准。即使不药到病除,它的副作用也少:学生已经写出作文了呀。

先让学生写,写出来了,有什么问题,我给你诊断,给你开药方,给你治,这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阅读教学是“单文本”教学,作文教学是“双文本”教学:一是教材;二是学生的作文。“作前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以“教材”为本;“作后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以“学生”为本。要上好“作后讲评”,老师就要认真批改、研读学生作文,就能知道自己班上的学生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就能从学生作文的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作后指导”“作后训练”,这样的“指导”“训练”,很容易切入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

盆景制作有两种典型方式,一是强制地将枝杆朝着人为的方向前进,从而制作出大量相同的盆景;二是顺着枝杆原有的姿态,做必要的牵引,每一个盆景都是不可复制的。

当前大量存在于一线的,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第一种盆景的制作方式;而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

走的恰恰是第二种盆景的制作方式,那是有艺术生命的。

由此,我提出:“作后讲评”重于“作前指导”。

(五)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还有六个“主张”:1.“兴趣”重于“技能”;2.“生活”重于“生成”;3.“多改”重于“多写”;4.“真实”重于“虚构”;5.“课外”重于“课内”;6.“写作”重于“阅读”。

我的作文讲评课堂

(一)

陆续有一些地方,邀请我上作文课,我不好意思地拒绝。不是我保守,而是我不会“上”。 大家都上“作前指导”,我只上“作后讲评”。

一天,一位同志很不解地问:“管老师,你不会上课,那你研究个啥呢?” 2009

年春,沈高明先生邀我参加“第四届凤凰语文论坛暨新课程习作教学研讨会”,两老师一组,第一天,A

老师上“作前指导”;第二天,B 老师上“作后讲评”。 这是我首次在省级活动中亮相“讲评”课。课毕,主持人走上台,对我说:“管老师,你雷倒了一大片。

我开窍了,“讲评课”不就是“作文课”吗?

于是,我上起了“讲评课”:对方提前一周,将学生作文寄给我,我研读学生作文,备好课,去上课。

2010 年春,浙江大学“千课万人”组委会邀请我上课。课后,老师们发来了很多互动短信:

“号得准。 治得妙。 作文讲评课还可以这样上! 不虚此行! 那样的‘套话病’,我们是不是都曾作为经验传给学生?今日听来,如芒刺在背,却亦酣畅淋漓! ”

“淋漓尽致的展示,开膛剖肚的诊断,四十分钟,管老师带孩子们经历了一场非比寻常的头脑风暴!作为老师的我亦受益匪浅!

“什么是生本课堂? 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就是最好的诠释。 怎样教好作文? 管建刚老师的讲评课就是最好的典范。 我们就该这样引、这样教! ”

(二)

我的“讲评课”,很简单,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语言的欣赏。 请看教学片段—

我腹背受敌, 四面楚歌, 自然以失败而告终。—严恪珺

又来了一声“咕咚”,我努力地听,奋力地找,还是一无所获。

—陈航宇

师:画线部分,再读。画线部分,读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有节奏感的句子,是美的。 再看:

我们观赏了平时早有耳闻, 却未曾见过的动物:

鳄鱼、猴子、大象、羊„„我们还做了许多平时期盼已久的事:拿草喂了羊,骑了大象„„ 师:“平时期盼已久”,后面少了点字,没了节奏感,你会加吗?

师(学生答不上来):需要 SOS 吗? (生笑)

生:要。

师:平时期盼已久,却„„

生:平时期盼已久,却未曾做过的。

师:“动物”是两个字,“事”一个字,怎么改?

生:改成“事情”。 (生读改后的句子)

师:这一改,朗朗上口,有节奏感。语言的节奏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改的、炼的,正如诗人卢延让说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陈航宇、严恪珺,你们做到了,了不起。

“讲评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子”。

对于全班同学来说,人人都写出一篇好作文,得到大家的欣赏、赞美,那不现实。好句子,努力一下,则人人都做得到。欣赏好句子,给每位学生带来表扬的可能。

第二个环节:语言的挑刺。 请看教学片段

1.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师:这次作文写人,不少同学写到人的外貌。 请看:

他有一张可爱的脸,短短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他的个子高高的,脸上两条弯弯的眉毛如月牙一般,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上,有一对长长的眼睫毛。

她有一头乌黑的秀发,长长的刘海遮住了她的眉毛,刘海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个樱桃小嘴。

师:这些人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师:对,这就是传说中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众笑)。

2.水汪汪的大眼睛

方方的脸上绣着一双黑色的粗眉毛,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长长的刘海下衬托着她瘦小的身躯;水汪汪的大眼睛眨来眨去的;眉毛不长不短,招人喜爱,圆圆的鼻孔特别光滑。

师:“水汪汪的大眼睛”不写了,写什么

3.水灵灵的大眼睛

他,有着一个圆溜溜的大脑袋,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嵌在上面,显得炯炯有神,一头乌黑的头发,把他装扮得天衣无缝。

她那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最喜欢穿紫色的衣服。

他常常理一头短发,水灵灵的大眼睛上,还有两簇浓浓的大眉毛。

(“水灵灵的大眼睛”下画红线,众笑)

师:(板书“大眼”,回身)蓦然回首,大眼帅哥、美女无数(众笑)——这是一种病,外貌描写的病,“大眼”病。

“讲评”课不能光说好话。 要指出切实的问题。

这节课治“关联病”、“我想病”,下节课治“开始病”、“然后”病,再下节课治“说病”、“大眼病”,一个病一个病地治。

不期望一节课治百病,也不期望一个病能一次性治好。

一学期、一学年地“浸”,学生的语言就会干净起来、利索起来。

第三个环节:作后的指导。 请看教学片段

1.欣赏

师:(连续出示三句“„„这就是我的同桌”)刘琰锴的这三句话,都在每段的最后,我由此看出,他的作文设计过的。

师:(出示:镜头一、镜头二)武隽如,你为什么要这么写?

生:写之前,我想了怎么写。 以前看到一篇文章,用“镜头一、二”,我就用了这个方法。

师:写之前,想了一下,这就是构思。

师:写之前,你不设计、不构思,可能会成为“自相矛盾的楚国人”,请看

2.病例一

总起:她最大的特点就是严于律己。

总结:这就是我的同桌,一个学习好的同桌,我喜欢我的同桌。

生:总起句说“严于律己”,总结句却说“学习好”,自相矛盾了。

师:用你的总起句戳你的总结句,会怎样?(众笑)我们是菖菖小学,作文有了这毛病,那我们不就成了“自相矛盾的菖菖人”?

(众笑)——张渝敏就处理得很好:

我有一个脾气“古怪”的同桌,有时他热心得像天使,有时却可恨得无法比喻! 我的同桌,一个热心而又可恨的人。哎呀,那不就是白旭宸嘛,都是老同学了。

师:我从她的总起和总结,看出张渝敏是思前想后、瞻前顾后的,这就是构思。前面那个同学的自相矛盾,怎么办?

生:如果写“严于律己”,就不要总结;如果写“学习好”,就不要总起。

师:这是个办法。 可你知道吗? 光有总起或总结,也会“自相矛盾”。 请看 总结句:我的同桌,是个很善良的人。

同学生病第一个去帮忙。

同学嘲笑我,她鼓励我。

我的胳膊受伤了,她带我去医务室。

她有时丢三落四。

她有时看书低着头。

生:第四和第五,不是写“善良”,矛盾了。

师:那个同学,写之前,没有这么想一想啊。 再看:

总结句:我的同桌,在我的记忆里,总是那么三心二意。

不服输。

不讲卫生。

写作业三心二意。

爱打篮球。

自言自语。

字迹潦草。

生:只有第三个和总结句是吻合的。

生:第六个也可以,三心二意导致字迹潦草。

师:早上,妈妈去买了鱼、肉、黄瓜、芹菜、鸡蛋、白

菜,中午做菜,是不是把所有的菜放一起煮一下?

生:不是的,要分几个菜来做。

师:对啊。 那个同学的确爱打篮球,的确不轻易服输,可那要另外炒一盆“菜”,再写一篇“文”。一个人有多个特点。

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勇敢的一面,也有懦弱的一面;有整洁的一面,也有邋遢的一面。你不要指望用一篇作文,把人的所有特点都写进去。

一篇文章,写一两个就够了。

—大师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让人撒上草籽,任游人踩出一条条“路”来,这就是世界“最佳路径”。

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的“练”,看起来无序,实际有序,它遵从的是学生写作实际需要的“序”,随学生的实际作文“踩”出来的路,灵活调整。

从这个意义上讲,“讲评”就是作文教学的“最佳路径”。

(三)

有老师问我,管老师,你怎么就这三环节、一模式啊? 我笑笑。 自知者明。 我知道自己有多少天分。 我这一辈子,只打太极拳,把太极拳打好,把太极拳的精妙都悟出来,也不枉此生了。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一)

这两年,在广东、广西、山西、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方,我的“评讲”课,我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得到了老师们的热切回应。每一次的课,我都无法试上,无法复制;每一次的课,都是“唯一”。朋友问我,你的胆子真不小,敢这样“接课”?不是我胆子大,而是,我心中有一个“作文训练系统”。

(二)

欣赏学生的语言,我有自己的欣赏系统,如“亲切感”、“现代感”、“幽默感”、“含蓄感”、“节奏感”、“立体感”、“音韵感”、“新鲜感”、“书面感”、“‘勇’感”,等等。

有了这个系统,第一个环节,欣赏学生的语言,我不怕。

学生作文的“语病”有两类,一类是地方病,一类是全国通病。

我的脑子里,有 25 个“全国通病”,如“关联”病、“我想”病、“我”病、“开始”病、“然后”病、“少年痴呆症”、“说”病、“网语”病、“感叹号”病、“大话”病、“套话”病、“今天”病,等等。

有它们打底,第二个环节,语言的挑刺,我胸有成竹。

第三个环节,“作后训练”或“作后指导”。 我的肚子里,装了四大类、55 个训练的“招儿”,如“心灵敏感力”训练、“现象思辨力” 训练、“描写力” 训练、“架构力”训练。 一看学生的作文,一搭脉,我知道哪里好,哪里有问题。 “好”或“不好”,会和我肚里的“招儿”,全自动检索、匹配。 第三个环节,“作后指导”或“作后训练”,我一点也不紧张。 (三)

2011

年,春暖花开,《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一书,将和大家见面,这是我所期盼的,也是我所担忧的。期盼的是,这些年的研究又一次得到了“物化”;担忧的是,作文的“序列化”,很容易导致“僵化”。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先写后教”、“以写定教”、“讲评第一”,

成为我的呼喊、我的呐喊。 期待更多的同行、同道,一起关注“绿色环保”的“作后讲评”。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

作者简介

管建刚,一年大病,二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1998年安心做老师,2008年获评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1998年发表第一块“豆腐干”,2005年出版《魔法作文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2007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009年出版《一线教师》,2010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故事》,2011年出版《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5651/609742214115.html

更多阅读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执教学校:济渎路学校七年级(4)班执教人:史佩霞课堂实录及反思: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去年,中国一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让所有华人为之自豪。其实,有能力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作家不止莫言

《祝福》 课堂教学实录袁卫星 名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师生问好)师:(板书:“祥林嫂死了!”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上一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了。一个人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设计理念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热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进行单元训练重点“用词准确”的一篇典型

声明:《管建刚作文教学实录 管建刚:作文革命》为网友小小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