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佛音
编者按:
本问答系列是由佛迎居士精选佛恩居士编述的《佛教问答》中的主要内容并予以重新整理而成,力求简明晓畅地向现代人介绍佛法及净土宗基本常识。音频部分由佛迎居士与她父亲共同录制,适度融入了互动性和口语化的表达色彩。
《佛教问答》内容虽属初机入门,但对广大莲友夯实佛法基础、增上念佛信心,亦是大有裨益。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有缘人能够借此听闻到纯正的佛法精要,得入真实安乐的解脱之门。
本系列问答预计将分20期发布,敬请广大莲友关注。
《佛教问答》原文:
113.问:六道众生都是怎样的生活状况?
答:天道众生相貌端严,身有光明,寿命绵长,快乐无忧,果报最胜。
人,梵语为“摩奴沙”,译为“意”,就是说意识、思维是人的突出特点。但人的身心活动受物质身体和物质环境所限,不能像天道众生那样随心所欲。多数人被衣食所驱、名利所使而不得自由。
阿修罗,译为“非天”,因其有天福而无天德,似天而非天。又译为“无端正”,因其男子丑陋故。阿修罗道物质丰富,精神匮乏,生性好斗。
畜生道众生,大者猪马牛羊,小者飞虫蚂蚁,禀性愚痴,或为人畜养,或互相吞啖。
饿鬼道众生,种类繁多,苦乐悬殊,多数相貌鄙恶、虚怯多畏、希求饮食,终日苦不堪言。
地狱道众生,身受极刑,痛苦煎熬,没有希望,没有快乐,求死不得,终日哀嚎。
114.问:既然众生种类这么繁多,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人和畜生?
答:其他众生由微细物质组成,或仅存意识,所以肉眼无法分辨,用科技手段也难以探知。
115.问:人们常说的天堂是不是就是天道?
答:是的。婆罗门教的大梵天王,佛教并不否认他的存在,只是不把他当作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我们也可依此观点来看待道教的玉皇大帝和其他宗教的神。
116.问:那谁该升天堂,谁该下地狱?
答:当然不是随意安排。一切由自己的行为决定,因与果必须相符相顺。种善因才能生善道,种恶因只能下恶道。临终的时候,一生善恶何种力量大,便由其引生何道。
117.问:可是善与恶似乎没有绝对的标准……
答:善恶在形式上随着时代、地域的不同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本质用心上还是有标准的。简单地说,利益众生为善,为害众生为恶。佛教将善、恶各归纳为十种,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chēn,生气)、不痴,是名十善业,反之则是十恶业。
118.问:俗话说“十恶不赦”是不是这十恶?能否解释一下?
答:“十恶不赦”的“十恶”与此不同,是指谋反等不可饶恕的重罪。佛教所说的“十恶”:
杀生——杀害有情众生;
偷盗——偷窃诈骗,强取豪夺;
邪淫——非配偶间的性行为;
妄语——颠倒黑白,心口不应;
两舌——搬弄是非,离间他人;
恶口——粗言恶语,毁辱他人;
绮语——巧饰词语,阿谀奉迎,或出言戏弄,以为取乐,或作情歌艳曲、诲淫诲盗之书;
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瞋——愤怒,恼恨;
痴——没有智慧,固执邪见,不信因果、轮回。
120.问:受了别人的欺负,按世俗的做法以牙还牙的话,是不是违背十善?
答:是的。
121.问:那该怎么办?
答:作酬债想。根据因果的原理,之所以现在受到欺负,必是自己曾经欺负过对方;我现在所承受的痛苦,就是曾经加给对方的痛苦。如果甘心接受,宿债就此了结。
122.问:如果一味退让,那不是胆小怕事吗?
答:这不算胆小怕事。这种情况下,胆大就妄为了。想得到佛法的利益,就要放舍世俗的义气。以牙还牙必造恶业,彼此无休无止地牵缠,那就难有解脱之日了。
123.问:贪瞋痴只是一些意念,没有付诸行动也是造恶业吗?
答:在身、口、意三业中,佛教尤其重视意业的清净,因为任何身业和口业都是意业发动的。佛教将贪瞋痴称为“三毒”,因为它们是一切恶业的源头,能够毒害众生的慧命。
124.问:不好的念头每个人都动过,那不是种了恶道之因吗?
答:是的。不过最后的结果要综合评判,如果能够觉悟此事,弃恶迁善,谨慎思想言行,就会改善未来的处境。
总体说来,上品十善转生天道,中品十善转生人道,下品十善转生阿修罗道;上品十恶转生地狱道,中品十恶转生饿鬼道,下品十恶转生畜生道。
125.问:上中下品是怎么区分的呢?
答:是根据做事的心力加以判断的。
上品:以极猛烈的勇气和十足的力量做事情。
中品:以中庸的心态做事情。
下品:以懈怠的态度、不甚要紧的心理做事情。
126.问:宇宙间有多少六道众生呢?
答: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肉眼所能观察到的世界,佛教定义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宇宙由无量无边的大千世界所组成。
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教化的范围,其间有无数的众生生活于各自的苦乐境界。
我们所在的这个大千世界称为“娑婆世界”。“娑婆”即“堪忍”,意思是这个世界的众生安忍各种烦恼而不肯出离。
127.问:可是很多人好像并不觉得在忍受烦恼?
答:这正是人心被烦恼同化的表现,正如不吸烟的人进入满屋烟气的房间就会觉得难以忍受,而常常吸烟的人便没有特别的感觉。感觉经验比物质世界更加虚幻不实,当一个人苦恼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失去了光彩;当苦恼减少的时候,即谓之快乐,一切又变得美好灿烂。众生将这些依心变造的相对经验当作真实,往往身在苦中却觉察不到,就好比在空气污浊的房间里呆久了,并不觉得空气污浊。
关于感觉经验的虚妄,佛经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证:同一清水,人见它为清水,鱼见它为窟宅,饿鬼见它为脓血,天人见它为珍宝庄严。到底哪种感觉正确呢?
转发自:净土宗弘愿寺
扫一扫即可关注(或长按,识别二维码直接关注)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编辑:妙法佛音(miaofafoyin520)
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