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现代人的生存压力除了工作,很重要的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如何,常常决定了一个人的状态。那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呢?如何让人际关系不破坏工作和生活状态,甚至有益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呢?具体讲,是十大法则:

  一,换位思考,善解人意。

  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要则。

  人都习惯从自己的角度观察问题,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情绪,自己的一厢情愿,从上述角度观察事物,常常很难了解他人。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切双边的、多边的人际关系冲突几乎都是这样。

  只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就会发现,冲突的双方常常完全不理解对方。

  那么,想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双边关系,最大的飞跃就是改变从我出发的单向观察与思维。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观察事物。

  在此基础上,善解他人之意。

  如此处理双边关系,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方法。

  不会换位思考、善解人意,就没有别开生面的新人际关系。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原则是对由彼观彼、善解人意的首要注释。

  是处理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

  这是真正的平等待人,是古往今来都适用的民主精神。

  不懂得这一点,才会有那么多的一厢情愿,才会有那么多的无理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是对同事,对部下,对朋友,对合作伙伴,对恋人,都该遵循。

  不懂得这一点,往一般了说,很难成就自己,往高了说,很难成为伟大人物。

  每个人都可能伟大。

  谁能融会贯通地实施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就可能造就自己的成功与伟大。

  三,不求取免费的午餐。

  这个世界原本没有免费的午餐。

  不懂得这一点,与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条相关。

  人们并不愿意给不相干的人提供免费午餐,然而,事情反过来针对自己时,往往就不明白道理了。别人有成就了,我应该分享。别人有钱了,我应该沾点光。别人有名声有地位,似乎都该瓜分。孰不知无功受禄、不劳而获古往今来都令人厌恶。

  心中生出求取免费午餐的念头,常令人生萎缩、心灵低劣,没有出息。

  有的人即使没有索取免费午餐的行为,但同样的心理活动连绵不断。各种各样的嫉羡和天上掉馅饼的白日梦充斥大脑。与之相关的诸多不平衡与恶毒的攻击性更使他备受折磨。

  放下索取免费午餐之心,就多了清静和坦然,也多了自信与奋进之心。

  四,己所欲而推及于人。

  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一步就该懂得己所欲而推及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强加给他人。

  自己渴望的事情,要想到他人也可能渴望。

  做到了这一条,人生状态就相当高级了。

  当你渴望安全感时,就要理解他人对安全感的需要,甚至帮助他人实现安全感。你渴望被理解、被关切和爱,就要知道如何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人理解、关切和爱。

  给予他人理解与关切,会在高水平上调整融洽彼此的关系,也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好状态既来自于对方的回报,也是自己“给予”的结果。

  善待别人,同时就善待了自己。

  朋友们不妨将最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态度一条条写下来,扪心自问,而后便会想到别人同样有这些希望。

  在这些条款上对他人慷慨大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正确态度。

  五,永远不忘欣赏他人。

  这条原则是对己所欲而推及于人的首要注释。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理解与欣赏,得到欣赏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生活与奋斗的很大动力。小时候,父母的欣赏会使孩子积极兴奋地上进发展,老师的欣赏会使学生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成年了,社会的欣赏是一个人工作的最大动力之一。

  善于欣赏他人,就是给予他人的最大善意,也是最成熟的人格。

  每个人都既坚强又软弱。在渴望欣赏这一点上,很天才的人其实都很软弱。

  如果得到的欣赏太稀缺,天才也会枯萎。

  六,诚信待人。

  诚信被人们谈了又谈,这里绝非人云亦云。因为我们理解,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因此,诚信待人不仅为了在别人那里造成一种印象,也不仅为了塑造自己的美德与品牌。这种质朴自然由真心流露的诚信,本身就是生活的需求。

  在诚信待人的状态中,我们找到安详和思维的流淌通畅。

  诚信待人,诚信做事,可以使我们理直气壮,正气凛然,心胸开阔,心无挂碍。

  诚信不仅是一种待人的态度,本身就是生活的质量。

  诚信不是生活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目的。

  一个人能够诚信地生活,是因为他有智慧,有状态,有条件。

  即使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诚信也常常造就最杰出的成功。

  七,和气宽仁。

  古人讲和气生财。不仅在商业活动中,在方方面面,和气的性格都是成功的要素。

  两个货摊卖同样的东西,一个摊主拉长着脸,一个摊主一脸和气,后者的生意肯定要好做得多。仅从经济学角度讲,买一份货,外搭一份和气,要远比买一份货,还得搭一张长脸合算得多。这么一看,和气也是含金的。和气也是商品。

  和气待人与和气待己是一回事。

  和气待人,必然宽容。

  当我们和气宽仁地对待所有人时,就相当完整地和气宽仁地对待整个世界了。

  这个道理对朋友们自然勿庸多言。

  重要的不是停留在道理上,而要在实践中体验。

大学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如果你原本待人不和气、不宽仁,不要紧,不需要强扭硬拽。只要一点点做起来,就好像做一种精神操,你会在每一次对别人的和气宽仁中体会心态的放松和开阔。

  于是,你会进一步和气宽仁。

  一个良性循环就渐渐改变了你。

  八,不靠言语取悦于人,而靠行动取信于人。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有些人喜欢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恨不能讨好一切人,应酬好一切关系。这是拙劣低下的表现。

  说其拙劣低下,因为它是一种虚假。

  这个世界上人和人的聪明不差多少,短期效应的手法有可能奏效一时,但难以维持长久。按照正确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是我们自然的流露,是我们长期的准则。

  相信别人总会理解和信任自己。

  即使有不理解不信任,也无所谓。

  这就是永远不怕半夜鬼敲门的境界。

  九,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

  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你要尽力帮助。

  当别人顺风扬帆时,不必随大流凑热闹。

  这是由彼观彼、善解人意的自然行为逻辑,是诚信待人的自然表现。

  十,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在生活中,有人有恩德于你,有人因伤害过你而有冤仇于你,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德和怨?

  以德报德,该是没有疑义的。

  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自然要回报人家。

  对于怨呢?

  一种方式是“以怨报怨”。别人伤害了我,我要同等报复他。

  还有一种态度是“以德报怨”。别人伤害了我,我反过来还要给他笑脸和各种利益关照。

  这两种态度摆在面前,你取哪一种?

  你可能会先在理性上删去以怨报怨。

  那么,“以德报怨”是否很好的态度呢?

  当你抉择不下时,我们就可以说出古代圣人孔子的回答了。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就是孔子的回答。有人问: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如果以德报怨,那你拿什么来报德呢?所以,孔子的结论是,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当别人有恩德于我们时,自然要回报恩德。

  当别人伤害侵犯了我们,既不以怨报怨,因为那样就降低了自己的水平,与别人的错误做法对等混战;我们也不以德报怨,因为那会使得这个世界没有是非,甚至可能助长罪恶。

  以直报怨,就是用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怨恨。

  以直报怨,这里包含着道义的谴责,包含着不降低自己水准与对方混战的尊严,包含着既正义凛然又克制的沉默,还包含着一如既往诚信待人的基本信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57171/477654593.html

更多阅读

翻译学习札记“中央民族大学”如何翻译

“中央民族大学”如何翻译前几天看到新京报上的一篇文章“中央民大英译校名引争议” (http://news.sina.com.cn/c/2012-07-22/033924819513.shtml),说有网友认为中央民族大学的英文译名不大准确。该校以前的译名是“Central Universit

处理好人际关系 教你处理人际关系,让你成为精英中的精英

教你处理人际关系,让你成为精英中的精英混迹社会,人在江湖飘,不得不会那么一招两式,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保障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怎样才能有个好的人际关系呢,这里的55个妙招会让你一下子成为人际关系万人迷。第1招、认清人生的意义以及毕

大学如何交朋友 在大学该如何交朋友

在大学该如何交朋友――简介大学和以往的交朋友有所不同,以前大部分的朋友都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学,语言、生活方式相同。大学里我们将接触到行行色色的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生活方式和语言都不会相同,况且大学生也变得成熟,开始对交朋友有

大学贫困生申请书 大学如何申请贫困生资格

大学如何申请贫困生资格――简介 国家对于大学生的关爱还是很多的,国家大学生制定了一些列的奖学金和贫困扶持基金,只要满足要求的便有资格进行申请,申请成功之后便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和扶持,大学生申请贫困生需要哪些手续呢?小编就为大家

声明:《大学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网友愿都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