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些伤,导致了他们的现状,让他们在某个行为与担心被抛弃之间强行建立了联系。创伤不好一概而论。不如,让我们从理性逻辑层次来,完成一次推导吧。
在我接触的一些婚姻情感、人际关系的咨询中,总是会遇到这么几种人:
一些人比较强势,或者把自己装得很高。然后把婚姻情感关系、朋友同事等人际关系搞得一塌糊涂。虽然他们不怎么承认自己的强势,认为只是正常的要求。然后我会引导他们一步步看到自己的强势,直到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的姿态。最终,就会推导到解决方案:你得示弱。
在我好多的个案中,我都在这一步遭到了很强的阻抗:不可能。万万不能做,也做不到。
然后我会带领他们走向更深层次的地方。示弱除了让他们觉得自尊心会受挫外,更是觉得一旦向对方示弱了,就意味着被控制、失去主动、失去地位,最后,被抛弃。
还有一些人则与之相反,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关系,不敢让对方有半点受伤,回避与人的争吵与冲突,当自己生气的时候要努力压抑自己的情绪,避免发泄出来,忍不住了就会先躲开也不冲突。凡事都先会他人考虑、照顾他人感受。他们则会觉得,一旦为自己争取、表达自己,就意味着伤害关系、伤害他人。
还有一些人,则是不能主动,即使他们主动,也要期待对方给予更加主动和热情的回应。类似于“我向你迈出第1步,你就得向我走99步”之类的。然后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能主动,他们就会感觉主动就意味着妥协、没自尊、没自我、被控制、被嫌弃、被鄙视之类的。
比如说我遇到的这个姑娘,跟我在咨询室里谈起了某男。绕了半天,我才反应过来,直接给了她面质:你是喜欢他吗?她说:我只是欣赏他。然后又谈到了他们的关系。我又面质:你在追求他吗?她给予了否认。这是咨询室里很常见的矛盾信息,你明明在约人家想跟人家发生点什么关系又嫌人家不表态,这不就是追求吗?于是我问她:对于“你追求他”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她说:觉得自己低了,被控制了,会被不珍惜。
总之有些人会觉得在关系里很难做到示弱、主动。有些人则很难做到坚持自己的想法、意见,不敢表达情绪。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些伤,导致了他们的现状,让他们在某个行为与担心被抛弃之间强行建立了联系。创伤不好一概而论。不如,让我们从理性逻辑层次来,完成一次推导吧。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些伤,导致了他们的现状,让他们在某个行为与担心被抛弃之间强行建立了联系。创伤不好一概而论。不如,让我们从理性逻辑层次来,完成一次推导吧。
先铺垫第一个关系定律:当人们长大成人,成人与成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
这个之所以说是铺垫,是因为这个道理就是个废话,都知道。但是做起来就不是如此了,你强势了,总是高高在上,总是期待对方主动。如果对方和你是一样的价值观,那么他就会陷入了弱势。你们一个高高在上,一个低低在下,关系就是不平等的了。
你主动放低了自己,小心的维护着关系,把对方架到一个比你高的位置上,也是如此。看起来是你在围着他转,实际上他也会为了照顾你的“低姿态”而浑身不自在,感觉到像被你粘着了一样。
因此我在课堂里和咨询室里都会建议人们尽可能的采用一致性的沟通姿态。即在平等的姿态下沟通交互。这点,他们都能接受,都愿意放下自己的要强、要被动。愿意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不再高高在上,不再低低在下,使用一致性、接纳、敞开、关怀的姿态交流。
那么问题来了,你以为的平等,就真的是平等了吗?你以为你做到了,对方也感受到了的是平等吗?
现实残酷的是,人们很难从一个高的姿态走到平等的姿态里,因为他们的平等姿态,只是降低了自己的高度。在平行位置上,他们依然是高的。并且,当他们无意间处于应激状态的时候,依然会启动原有的防御机制,又开始害怕被抛弃、被否定而选择了强势、被动、高期待、默默要求对方为自己做点什么。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些伤,导致了他们的现状,让他们在某个行为与担心被抛弃之间强行建立了联系。创伤不好一概而论。不如,让我们从理性逻辑层次来,完成一次推导吧。
这就说到了我想说的第二个关系定律:关系是平衡的,才能是持久的。
这个也很废话。实际上关系之所以会断裂或冷漠,本质上来说都是失衡。即他们的姿态高度不同。姿态高的一方,会感觉到孤独、不被理解和照顾、压力等,而变得相对弱势的一方则会委屈、对对方高期待、恐慌、被控制、被压迫等,压抑的情绪会导致了真正的沟通,导致这个姿态的距离又在拉大。在这样的关系里,就会有人先难以承受而渴望找到关系之外的第3者来平衡关系,或者放弃关系来换得一点自由。如果你感觉到你的关系在走下坡路,或者建立不起亲密感,你可以去检查你们的姿态是否是平等且平衡的。
不要说什么价值观的问题。一个人即使跟你价值观不同,只要你们相互尊重,互相在情感心理上互相付出,依然能够拥有一段亲密。
那么结合起来这两个定律,第三个就是:
平衡就是动态的平等。动态的平等,就是当你时常高的时候,你就得时常低来维系整体平衡。当你常放低自己的时候,你也需要坚持下自己的意见,来达到平衡。
这个定律曾经击碎了那些不愿意示弱的人。你可以去控制、指责、要求、高期待、强势、保持被动矜持,这会让你很有存在感,很安全,把对方的姿态打压低来实现你的价值感。但是此时关系已经开始趋向于失衡,为了使关系保持整体平衡,你必须用同样剂量的低姿态来对待对方,即你要为他付出、服务、示弱、主动满足他的需求,甚至讨好。
这就很好的说明了,家里有个强势的人,关系必然会出问题。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些伤,导致了他们的现状,让他们在某个行为与担心被抛弃之间强行建立了联系。创伤不好一概而论。不如,让我们从理性逻辑层次来,完成一次推导吧。
对于那些一直示弱的人。在关系里,经常有些人过于讨好对方,对对方言听计从的人们。他们经常被称为老好人,然后被冠以“你很好,只是我们不合适”,或者“他是个好男人,但不是个好丈夫”、“你更适合做保姆,而不是老婆”之类的。这种人实际上也是比较憋屈的,为关系忍让、牺牲、付出,但是却得不到好的下场,总是让关系的另一方愤怒、说不出的委屈、孤独。因为当你放低自己的时候,对方被你架到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上,就会失去了支撑和庇护,也会很没安全感。关系已经失衡。
最后想说的就是安全感了。人们在关系里,会把自己放高或放低,常常是安全感在作祟。他们的早年经历,让他们养成了“如果……,就会……,最终,被抛弃”的潜意识非理性逻辑信念,于是当冲突产生,他们选择了自己熟悉的应对方式。拿掉这个潜意识信念的第一步,当然是让他浮现出来,看到这是个不合时宜的信念。当年,这个信念让人们学会了强势、高期待、被动矜持、不主动、不示弱等方式,很好的保护了自己,现在已经时过境迁,不再适用。让关系和谐起来,也就很简单了:
你可以回溯到创伤情境,在事件中再次体验,重新修改转化潜意识里形成的这个模式。
你可以识别自己的模式,然后借助于发展完整的理性,一步步要求自己认清事实,一点点改。
如果这两者你都不愿意做,我就可以做个广告:你可以来找我,我给你提供服务。
不可否认的是,我说的有些绝对。影响关系的因素太多太多,我只是摘取其中一个影响因子,仅供娱乐。 (图片来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