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危险 让孩子学会如何远离危险

原标题:让孩子学会如何远离危险

青少年在安全教育基地内培训心肺复苏术。

水母漂是在水中保持体力,等待救援时最常用的姿势。

晶报记者 李妍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4月13日,晶报联合“青少年成长计划”共同推动的《青少年防灾避险与急救》培训课程即将开始第一期。消息一经发布,就有非常多的家长向主办方咨询各种关于青少年安全教育及该课程的问题。就此,记者专访了青少年成长计划副执行长、水上救生教练林士懿,他表示:安全意识是需要教育和引导的,现代父母亲习惯采取管制的方式,严格管制非但无法杜绝意外,更有可能因为从小缺乏防灾避险的训练,遇到意外时产生的危害更为巨大。家长意识的转变,才是孩子能安全健康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A “安全意识是需要教育和引导的。

晶报:有数据显示“意外伤害是高居青少年的死亡原因第一位”,具体情况怎样?

林士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的灾害类型多、频度高。每年平均有120多万起灾害发生,有十几万人死亡,有700多万人伤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灾害加上其他的意外伤害,每年造成我国约80万人身亡。468万人因伤害导致残疾,7800万人发生过伤害事件。而意外伤害更是高居青少年的死亡原因第一位,其中溺水和交通伤害是最主要的伤亡原因。

晶报:据您了解,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现在家长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的认知是否足够和正确?

林士懿:现代父母亲习惯采取管制的方式,不让孩子去野外或海边,以为这样就能够避免意外的发生。但是,危险在任何时间地点都会发生,警觉性跟观察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灾难意外如何预防和处理,需要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安全意识是需要教育和引导的,严格管制非但无法杜绝意外,更有可能因为从小缺乏防灾避险的训练,遇到意外时危害更为巨大。 除此之外,大人也常常因为一连串的忽视、不重视、不处理、认为是小问题等事情逐渐累积,再加上不利的环境及人为因素,最终演变成悲剧!

B “学习急救技能,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晶报:您认为的正确的防灾避险观念是什么?

林士懿:1.危险是绝对的,风险是相对的。风险可以控制,借由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将发生危难的机率降到最低。

2.预防胜于治疗:透过科学的方法和丰富的资讯,提前预防灾难和危险的发生,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之后才去补救。

3.具备紧急情况处理的能力:很多人不重视急救和自救的能力,但危险一旦发生在自己或自己亲友身上时却无能为力,是极为遗憾的。所以学习急救技能,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晶报:如果缺乏急救知识,遇到危险时用错误的方法,是不是会更加危险?

林士懿:那当然!用正确的方法事半功倍,用错误的方法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就拿鱼刺卡喉来说,很多人选择喝醋、吞馒头等。这是错的!可能使其刺得更深,严重时造成感染。

晶报:如果是在户外呢?比如,溺水?

林士懿:溺水多半发生在溪流、海边或是不正规的游泳池,所以游泳时选择正规的游泳池游泳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天冷时不下水游泳、不独自一人下水、不穿着外衣或长裤游泳、下水前做好热身运动都是很重要的避免水中危险的方式。万一水中出现危险,记住不要惊慌,保持平衡,找身边有浮力的物体、迅速游回岸边,万一无法上岸,则要保存体力、给自己争取时间,这时采取“水母漂”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吸气后全身放松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似水母般静静漂浮,待需要吸气时,双手向下向外压划水,顺势抬头吐吸气,随即低头闭气恢复漂浮姿势。

如何远离危险 让孩子学会如何远离危险

C “安全的观念,应该从小植入到孩子的意识之中。而如何做到安全,需要科学、系统的学习。

晶报:“青少年成长计划”开发的《青少年防灾避险与急救》这一课程的原因是什么?

林士懿:1996年3月,国家7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决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规定中小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但研究显示,中小学生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引发的伤害,近年来却呈现一路上升的趋势。据《2011年中国儿童伤害报告》显示,“意外伤害是青少年的死亡原因第一位”。安全的观念,应该从小植入到孩子的意识之中。而如何做到安全,需要科学、系统的学习。

为了提高青少年防灾避险的意识、学习急救技术,深圳“青少年成长计划”联合深圳市急救中心和安全教育基地,共同开发了一套针对14-22岁青少年的防灾避险与急救专业培训课程。

晶报:孩子在培训中能学到什么?

林士懿:课程将由专业人员授课。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加入了青少年容易理解和操作的互动式、模拟情境的课程。急救中心更是以“示范讲解加动手操作”,要让学生们不仅从小具备安全意识,更希望他们在关键时刻可以自救救人。课程前半部主要是“防灾避险基本观念”、“火灾和地震逃生”、“家居和交通安全”等情境模拟课程,后半部则学习“心肺复苏术”、“外伤止血”、“伤口包扎”和“骨折固定”等急救技能。

急救知识

生活中常遇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

1.鱼刺卡喉;正确做法:用手电筒照亮口咽部,用勺将舌背压低。检查咽峡部,喉咽入口两边,如果刺不大,扎得不深,可用镊子夹出;较大、扎得较深的鱼刺,或看不见,应去医院治疗。

2.听力受损;很多人没意识到听力是需要保护的,世卫组织调查表明,经常戴耳机的人和话务工作人员,至少有30%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耳机音量应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以内,每天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尽量不要在地铁、公交车等噪杂环境里听耳机,避免“被动”提高音量,儿童更不要长时间使用耳机。

3.流鼻血;正确做法:身体前倾,用拇指按住流鼻血侧的鼻翼十分钟,可用口呼吸,如果还流血,继续按压,并及时拨打120,或自行前往医院。

4.洗澡晕厥;正确做法:洗澡时感到头晕恶心、胸闷憋气等症状,要立即开窗开门通风,到空气流通的地方休息。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喂食,以免造成窒息。呼吸心跳停止,要及时心肺复苏。过饱、空腹都不宜洗澡,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水温不要过高。

5.异物入眼;正确做法:细小的沙砾可以靠着闭眼,让沙砾随着眼泪流出,如果异物可见在眼睛表面,无明显外伤,可用干净手帕、棉签蘸水清除;而眼外伤导致眼出血不要压迫止血,也不要用水冲洗和揉眼,更不要自行拔出异物,应尽快送医。

6.扭伤急救;正确做法:扭伤后,应立即给予冷敷,防止局部组织过度肿胀和减轻疼痛。

7.弯腰搬东西;正确搬抬姿势:先屈膝下蹲,尽量靠近重物,怀抱住重物后用大腿肌肉的力量慢慢挺直,将重物抬起,避免直接弯腰搬抬。发生扭伤,及时就诊,平卧休息,后期可配合按摩等物理治疗;如果经常性腰痛、痛感剧烈,建议去医院详细检查,看看有没有腰椎间盘突出及骨折的情况。

8.蛇咬或虫咬;正确做法:被蛇咬伤后,用柔软的绳子或乳胶管在近心端结扎,流动水冲洗伤口;不要用口吸毒!尽早就医,最好记下蛇的品种,有利于医生判断治疗。进入草丛树林前拿树枝敲打着行进,打草惊蛇,避免咬伤。

9.烫伤;正确做法:记得口诀”冲脱泡盖送”,冲:冲冷水可让皮肤立即降温以降低伤害。脱:泡湿后小心除去衣物,可用剪刀剪开衣物。泡:继续浸泡在冷水中以减轻疼痛。盖:用干净或无菌纱布、布条或棉质衣物类(不含毛料)覆盖在伤处,并加以固定。送:送到医院治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5851/151020963866.html

更多阅读

人生路,自己走 ——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 让孩子自己走

人生路,自己走——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检验自己的能力。如果父母替孩子做了所有事情,就剥夺了孩子提高自理能力的机会。作为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所成就,就应该让孩子不要总靠别人活着,要凭借自己的力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六大教育方式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今天小编总结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六大教育

家教宝典 让孩子学会生活 揭秘日本12大家教宝典

 重视礼仪教育、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重视孩子抗挫折的教育、重视创新教育,这是专家总结出的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点,让孩子学会生活是他们教育的核心,特别是他们很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培养。其实,日本父母在教育

不要用哭声告别 不要让孩子学会用哭声控制家长

   不要让孩子学会用哭声控制家长  核心提示:有的孩子在家长没满足自己要求会以大哭来抗议,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哭闹不止,很多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都会满足他们的要求,儿童心理专家告诫各位,不要让孩子学会用哭声控制家长。

孩子不承认错误怎么办 怎样让孩子学会承认错误

  人只有在承受和克服困难的努力中,才能深切感受生命的顽强与伟大,并且,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更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发挥潜力,学习新的技能,完善自我。  从今天开始允许孩子犯错,并让孩子学会承受错误吧!  一家三口在公园的草地

声明:《如何远离危险 让孩子学会如何远离危险》为网友经济适用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