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藏古藏论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
方圆之间天地大,古往今来岁月明
铜元俗称铜板,是晚清民国时期铸行的新式货币。晚清时期市面流通货币不足,出现了“钱荒”。为缓解钱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东省仿香港铜辅币式样,铸造圆形中间无孔的新式货币——铜元。铜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铜元采用机器铸造,图案精美,外观整齐,使用方便,深受商民欢迎,成为了晚清民国时期流通最广泛的金属辅币。但铜元私铸问题也随之出现,民间私铸铜元大量混杂在真铜元中参与流通,现今在钱币收藏品市场上仍不难见到。
笔者收藏有一些近代私铸铜元,其中一枚为仿民国开国纪念币铜元。民国开国纪念币铜元(图1)是民国初年(1912—1918)各省铸造数量最大、版别最多、流通最广的铜元。这枚私铸铜元(图2),为黄铜质,直径28毫米,厚1.1毫米,重5.56克。正面中间为交叉的五色旗和铁血十八星旗图案,上下缘有“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两旁配有花饰。
经反复研究和查阅有关资料笔者发现,近代民间私铸铜元一般会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铸造工艺简陋。近代官铸铜元大都采用从西方国家进口的先进铸币机器铸造。而民间私铸者根本无力购置机器设备,因陋就简,多采用传统的翻砂法或手工捶打法铸造,工艺粗糙。
二是币面图文模糊。近代官铸铜元由外国技术人员精刻模具,采用蒸汽动力机器高压铸造,地章光洁,文字清晰,图案精美。而民间私铸模具制作粗陋,并且采用手工方法铸造,压力不足,所以私铸铜元币面图案、文字皆浮浅模糊。
三是文字错误百出。官铸铜元正式铸造前,其铸币模具设计需经层层严格把关审核,基本不会出现大的错误。而民间私铸较为随意,加之私铸者大都文化水平不高,汉字都写不好,更不要说英文和满文了。如将“TEN CASH”拼写为“TIN CISH”等。因此模具制作拙劣马虎,图文摹刻随意,尤其对不熟悉的英文和满文更是胡乱摹写,错误百出。
四是材质多为黄铜质。近代官铸铜元绝大多数采用含铜量高的紫铜铸造。而民间私铸无固定的铸币材料来源,多收集民间的旧铜钱、旧铜器销融后作为币材,民间旧铜钱、旧铜器多为黄铜材质的,因此民间私铸铜元大多采用黄铜铸造,夹杂较多铅、锌、锡等金属成分,含铜量较低。
五是大小厚薄不同。民间私铸目的就是为了牟利,因此偷工减料是必然的选择。所以将存世的近代私铸铜元与同版官铸铜元相比较,发现私铸铜元绝大多数直径较小,厚度较薄,重量减轻明显。
一直以来钱币收藏界对近代民间私铸铜元不太重视,少有人研究介绍,相关钱币图谱也没有收录。笔者以为,与现今收藏市场上不法商贩采用先进科技手段仿造珍稀铜元,欺骗钱币收藏者牟取暴利不同,近代民间私铸仿造的是当时市面流通的普通铜元,其目的是冒充正式流通货币参与市场流通。因此存世的近代民间私铸铜元是时代的产物,实物可以证史,对于研究晚清民国时期政治经济、货币流通、金融市场、社会治安以及货币政策、法律制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文物参考价值,值得重视。
图1开国纪念币铜元(正)
图2开国纪念币铜元(背)
图3私铸民国开国纪念币(正)
图4私铸民国开国纪念币(背)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