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复习PPT

导读:爱华网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说明文复习PPT”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aIhUaU.com的支持!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 复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复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弥

补知识的缺陷,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从而整体上提

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考试

的要求,尝试采用“练习、归类、反馈、强化”的复习课模式,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益。

现以说明文的复习为例,设计如下程序:

(一)练习

下发试卷,学生自主答题。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归类与反馈(与试卷试题紧密结合) 序曲——明确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说明文(第三单元)、事理说明文(第四单元)。 你能说说他们的区别吗?

第一乐章——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不同于其他事物或事理的根本属性或标志。说

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是说明文最重要的要素。说明文要授知于人,主要就是把说明对象的

特征(本质)解说明白。理解了说明文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本质),就基本上理解了

说明文的主要写作意图和目的。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首先,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其次,抓中心句。 练习:根据下面的内容,用40字以内的篇幅(含标点),简说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它的叶片较大,呈广卵型,宽10至20厘米。炎

夏,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叶片蒸腾,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它的茎叶密集,

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又可以使空气在叶片与墙面之间流动,因而降低

室内温度。它的卷须式吸盘能吸收墙上的水分,有助于潮湿房屋的干燥;而干燥季节,有它

遮蔽墙面,又可以保持房屋的湿度。它的绿叶能制氧,是空气中氧气的一个重要来源。它的

枝叶攀援在围墙、房屋的墙面上,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还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答案:爬山虎有降低温度、调节湿度、制造氧气、吸收噪音、吸附尘土等多方面的环境

保护作用)

第二乐章——理清说明顺序 通常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从概

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也可反过来用)。 练习:

1、请以课文内容为例,找出应用了以上说明顺序的相关课文篇目或段落。

2、请你给下面的作文题目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向您介绍我的家 请尝一道我做的菜 《活板》与印刷术

布鞋的自白

第三乐章——分析说明方法 明确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

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举例子:利用例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3、分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4、作比较:说明某些比较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人们比较

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

显示出来。

5、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

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和发展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

了解得更具体更精确。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欠缺,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

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人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

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一般考查形式:某句(某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找出方法并不难,关键是后一问,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模式回答:准确(生动、形象、科

学??)地说明了本句(本段)的说明中心。 第四乐章——揣摩说明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最基本的是准确,兼有平实和生动两种语言风格。 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

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

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科学性、严密性)。

练习:文中加线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不能,“据说”说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所引资料是听来的,去掉则变成肯定,

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尾声——盘点其他说明文考点

1、、指代词(这,此??)所指代的内容,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在

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2、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

式);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三)强化

1.将“不少、大量、无数、各种”还原到语段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 )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 )类型的公路

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 )石拱桥。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 )的钢筋混

凝土拱桥。(答案:无数各种不少大量)

2、试概括下面材料各层的大意。 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

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

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

幅幅萧条冷落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

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

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答案:第一层:冬天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落的景象;第二层: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

一个信息)

3、给“光化学烟雾”下定义。 汽车和某些工厂都会排出许多废气,里边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这些有害气体经太阳

紫外线照射后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于是产生了浅蓝色的烟雾。科学家管这种烟雾叫“光化学

烟雾”,这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20世纪50年代的洛杉矶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有

一千多吨有害气体排入大气。 (答案:汽车、工厂排出废气中的大量的碳氢化合物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后所产生的浅蓝色

有害烟雾叫“光化学烟雾”)

4、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汉语的优美隽永还表现在它的()上。②汉字有四声之别,因此就有声调抑扬之美。③

既有“中华伟大”“雨暴风狂”这种四声罗列的四字语,也有“翻天覆地”“岁月如流”这样

平仄二分的成语。④汉语重声韵之连绵,因此词语便有双声、叠韵、全重叠、交错重叠等音

韵之美。⑤双声如玲珑、茂密,叠韵如逍遥、玫瑰,全重叠如漫漫、悠悠,交错重叠如丁令

当郎、稀里哗啦。⑥汉语讲节奏与对称,声韵调的组配,再加上音节节奏的二二为步,由此

而产生特有的节律之美。⑦从曹操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到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再到顾宪成的“风声,

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读难忘,百读不厌。

(1)若要从“形态美”“音乐美”“组合美”“变化美”四者中选其一填写在文中的括号中,

应选:

(2)若要将“有浩然之气”“有春江胜景”“有警策之力”“有大海壮观”四者分别填写在

文中的横线上,其先后顺序应是:

(3)说明第⑦句中四个例子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排列的。

(4)文中的支撑句从哪几个角度支撑了全文的中心句。

(5)将文段中的序号与“|”“‖”两种符号组合成图示,表现全段的结构(“|”表示第

一层次,“‖”表示第二层次)。 〔答案:(1)音乐美(2)有大海壮观(3)按作者年代的先后顺序(或按时间顺序)(4)从声调

美、音韵美、节律美三个角度进行支撑(5)①|② ③‖④⑤‖⑥⑦〕

5、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

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

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

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

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

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

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

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

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

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

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

电力 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

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

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

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

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

量总和。

1.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

2.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字)

3.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

4.假如请你精读第4自然段,你能说说“清洁工”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请你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你能试一试吗? [参考答案]1.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2.提取文中2、3、

4、5自然段的中心句(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3.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表格中必须准确列举

三种说明方法及其例句4.①激变出来的臭氧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

害②产生的高温能杀死大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5.

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无论用什么方式表达,必须含有如下要点:氮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篇二:说明文复习课 说明文复习(第一课时)

初三语文第一备课组 第六周 主备:李慧丽 时间: 复习目标:

1.能概括文章说明的对象和内容。

2.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3.了解说明的顺序和结构。

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 检测: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复习学案:185页基础巩固:2、4

2、理清说明顺序:

复习学案:188页基础巩固1、3、4、187页9

3、辨别说明方法:

复习学案:192页基础巩固4、6

4、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复习学案:198页1、2、4、9 评点: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1、看题目;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中心句指的是一段中表述本段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和提示的方式 1 进行表述。其位置大多在段首,有的也在段尾。 判断顺序和结构:

抓住显著语言标志

把握文章段落层次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其“分”

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识别说明方法: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 列数据:数词(与年代区别)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作比较:也、相对于、较?? 下定义:是、叫?? (判断句) 打比方: 像、如、仿佛?? 列图表:表格、插图?? 判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解释带词的句子; 3反驳: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结论:该词语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说明文阅读(第二课时)

初三语文第一备课组 第六周 主备:李慧丽 复习目标:

1、 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 疏理各段内容。

3、 巩固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复习流程:

检测:面对面《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阅读指导: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文中标注出来。

1、 题目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 在原文中概括2到5段的大意。 做课后练习 评点:

说明文首段的作用:1、引出说明对象2、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练习二:说明

方法的作用:方法+效果+内容,结合本语段的内容进行语言的组织与表达。 练习3:找出“有望在”“还”“此外”这些词语,然后对它们引导的三句话进行概括整

合。

练习4:引导学生理解可循环、绿色两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筛选对比。 练习: 复习学案195页模拟练习

3篇三: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 2011年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 说明文基础知识梳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 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大自然的语言》。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

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

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

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

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

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等。 例如《桥之美》一文,先明确说明对象——桥之美,再从三方面具体阐释桥之美的内涵,

最后总结出桥之美的实质,运用了总分总的逻辑顺序。又如《苏州园林》在分说部分按照从

主到次的说明顺序依次介绍了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

景的层次、园林角落的配置、雕镂琢磨的匠心、色彩调配的协调。再如《死海不死》一文,

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

十分清楚。

●如何判断说明顺序

① 以时间为顺序的,一般都有表示年代的时间词出现。如:“过后”,“不久” ② 以空间为顺序的要抓住表示方位的词: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一般介绍建筑物

都用空间顺序。

③ 以逻辑为顺序的,判断是逻辑顺序可抓重点词语如:“所以”、“首先”、“其次”。 作者不管是采用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的说明

对象的特点。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1.总分式:包括“总(概括)—分(具体)、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

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

方法有如下8种。

1.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

下定义。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

进程的数学方法”。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2.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

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

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3、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

些 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

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4.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

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中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介绍了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鲫鱼的过程。

5.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

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

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6.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

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例如: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

坚固。”(《中国石拱桥》)为了说明卢沟桥的坚固,用两岸河堤常被冲毁来做比较。

7. 引资料: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

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下定义: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

(2)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加文章趣味性,展现事物的特征,便于

者理解。

(3)举例子: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便于读者理解。

(4)画图表:直观、清楚地说明事物,一目了然,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5)列数据:用科学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

(6)分类别:把某一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作比较: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更具说服力。 注意:我们在阅读理解的时候,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七、说明文的中心句与支撑句 中心句:段落里能体现中心的句子。往往位于段首或段中或段末。有时段中没有现成的 中心句,但是有中心,可以通过阅读概括出来中心句。 支撑句:对中心句起支撑作用的分析、解释、举例的句子。 中考说明文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2、 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注意:近年来中考说明文的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说明文的阅读、解题步骤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标题,明确文章大致为哪一类型的说明文。

2、读全文时,一定要逐段读懂。标出体现段落的重点信息的词、句。据此: ①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② 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③ 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整体感知说明文,就是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说明文的重

信息、行文特点、主旨等,对文章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

二、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

1、注意题干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2、明确括号中的要求

3、理解题目意思和考点所在,避免盲目性

三、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在文中寻找解题的思路或答案。 在第一遍通读全文时,我们对各段的所说明的主要内容就有了印象。这样,我们回答问

题时候,再回读文章时,就能很快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以帮助我们快速解题,写出答

案。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在题干中就明确了在哪一段中寻找答案。 说明文阅读主要试题类型示例及答题技巧归纳

一、内容概括题型

【题型分类】

1、对某一段或某几段内容的概括

2、对相关内容的概括

3、给概括出的内容找对应段落

【题型示例】

例1:2010年深圳中考卷说明文阅读《地球首个生态城市》

10、第(3)段写马思达尔市交通规划的设想,第(4)段写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请先概括第(5)段内容,然后说说这三个文段之间是什么说明顺序。(2分) 答:第(5)段写纽约市的减排计划(或减排措施)(1分),逻辑顺序。(1分) 例2:2006年深圳中考说明文阅读《运动的新发现》

9.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运动为什么能改善大脑机能。(3分)

【方法技巧】

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

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的表达。

二、结构分析题型

【题型分类】

1、着眼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2、判断说明顺序;

3、能否调换段落的顺序;

4、某一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或能否删去某段。

【 题型示例 】

例1:仔细阅读《说屏》全文,根据提示概括出2—4段的说明内容。

【方法技巧】

1、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

2、也有的需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

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的了。

例2:阅读《说屏》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看,文章第②③段能否调换?说明理由。

【方法技巧】

1、要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

2、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的理由是:

(1)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例3:2010年深圳中考卷说明文阅读《地球首个生态城市》 10、第(3)段写马思达尔

市交通规划的设想,第(4)段写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请先概括第(5)段内容,然

后说说这三个文段之间是什么说明顺序。(2分) 例4:2004年深圳中考卷说明文阅读《河流为什么都是弯曲的》

11.请你说说第①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方法技巧】

1、立足全文,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

2、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3、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并根据说明的顺序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

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

【题型分类】

1、理解说明文的题目

2、给被说明的对象下定义

3、从几句话中提取概括信息

4、从一个段落中提取概括信息

5、从几个段落或全篇中提取概括信息 例1:《森林医生——啄木鸟》1、本文为什么将啄木鸟誉为“森林医生” 答:因为啄木鸟专门捕食危害树木的昆虫,保护了树木的健康成长。 例2: 04年海淀区中考语文试卷《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

17.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

42个字)

答:“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

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

例3:2010年深圳中考说明文阅读《地球首个生态城市》

9、阅读第(1)段,说说“生态城市”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2分) 例4:2005年深圳中考说明文阅读《建立精确有致的预警系统》

9.阅读全文,从中筛选信息,说说新的精确有致的预警系统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3

分)

【方法技巧】

1、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 ,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

语言

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xx是xx”的句式。

2、(1)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

(2)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

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3)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四、词句理解题型

【题型分类】

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2、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3、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题型示例】

例1:“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这句中的“销声匿迹”是指

什么?——八(上)《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这里是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例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复杂得多,灵敏得

多。这句话话中的“活的仪器”是指什么? ——八(上)《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是指物候学中借以研究的活生生的生物。篇四:说明文阅读复习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牛振中老师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的要求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

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中考说明】

《郑州市2014年中考说明语文》对说明文的要求是: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中体现

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属于理解能力层级,能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

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分值6分,2个小题,即第19、20题,其中第19题为选择题,第20

题为简答题,重点是联系实际谈对材料科学思想的理解。

【课时】4课时

【考场点睛】

题型一:精确筛选、提取文章信息并归纳概括 考查类型:常常从对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把握,对说明中心的概括,对文章中新知识、新

概念的解说和阐释的认识及表述,对关键词语、句子含义及作用的认识等方面来命题。 (技

巧:?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抽

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

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综合归纳。这种

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

进行融合。

题型二:理解常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

列图表、作比较、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事物特征。 ?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交叉重复的现象。 ?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④摹状貌:使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⑤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垢特点或特性,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被说

明的事物。

⑥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⑦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⑧列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⑨作比较: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

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

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

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3.考查类型: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4.技巧:?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常见标记。如a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

如;b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c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d作

比较:而,比??,各??两种东西比;e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f打比方:像、是、当做;g引言论:引用(标记是引号)。?掌握答题格式:先指出运用

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题型三:理清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顺序。 考查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技巧:?注意相关的语言因素。时间顺序要注意表明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要注意表明方

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在注意表明因果关系的词语。?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

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宜于读者理解。(即先写出具体的说明

顺序,再写出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

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查点四:品析说明文语言

考查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技巧: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运用了 手法,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考查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技巧:?不可以(注意:极个别情况下是“可以”的)?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

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什么改变。 考查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技巧:?表态《删还是不删,一般情况是不删》。?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表程

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

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科学性。

考查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技巧: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语言准确的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 :?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找有概数的句子;?找有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考查类型5:“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技巧: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

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题型五:拓展延伸,针对说明内容提出建议或设想 考查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

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技巧:解答此类题,要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特征去写。同时在

平时的复习中也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的知识。) 题型六、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事理,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往往是某一个具

体的物或某一类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往往是某种现象的原因、某种事物内在的规律、

某个深刻的道理等。

考查类型?:直接问: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技巧: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

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

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

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查类型?: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 (技巧: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注意:要区别说明

对象和说明内容。说明内容往往是这个事物的具体特征或事理的具体内容,在做题时要审清

题。》)

2.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标志。抓住事物特征就是要把说

明对象区别统一口径折不同之处通过不同的说明方法予以具体说明。 考查类型?: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技巧: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如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考查类型?: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技巧: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

篇五:中考说明文复习要点 中考说明文复习要点、典型题型、技巧点拨 ●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就是一篇说明文所主要说明的事物。 确定说明对象的标准:

(1)整体、主要(2)具体、准确 ●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

类。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

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

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常见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

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

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

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

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

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

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

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

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如何判断说明顺序

① 以时间为顺序的,一般都有表示年代的时间词出现。如:“过后”,“不久” ② 以空间为顺序的要抓住表示方位的词: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一般介绍建筑物

的都用空间顺序。 ③ 以逻辑为顺序的,判断是逻辑顺序可抓重点词语如:“所以”、“首先”、

“其次”。

作者不管是采用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的说明

对象的特点。 ●关于说明顺序题型示例: 试题一: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

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彩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

通过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问一:本段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答一:本段采用的顺序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问二: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种方法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二:不能。因为文章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的。 试题二:第一种泪水是在眨眼间产生的,即所谓的“基础泪”??,第二种眼泪,也具有

纯生物作用,它是因为条件反射活动流出的泪水。??第三种眼泪,也是最后一种眼泪,即由

于激动而流出的眼泪。得到的证实说,这种眼泪只有人类才有。 问一:三种眼泪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一:不能。因为本文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说明的。 问二:本文说明三种眼泪时,哪种说得简略,哪种说得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答二:前三种略,第三种详。因为第三种最高级最复杂。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是文章的

主体部分。

试题三: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

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

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

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

过电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

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

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可

能死亡。

问一: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内容的? 答一:按照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 问二: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答二: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使文章的条理更清楚。 注意:有些时候,我们在分析某一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时,需要概括主要内容。 我们可以从一组答案体会一下: 答案示例1:这篇短文第一自然段主要说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其他各段接着说明白

血球、血浆、血小板、人体的血量以及造血器官,所以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答案示例2:本文是根据人类使用铅的历史,围绕其用途、毒性展开说明的。 答案示例3:文章先写昆虫和某些动物将树木分解,再写真菌和细菌对树木的分解。 所以:有时候回答说明顺序就是把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前后概括出来以体现说明的前后顺

序。

●常见的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

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

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

说明文复习PPT

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

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

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

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

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人

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

正的语言”的结论。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

下定义。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

进程的数学方法”。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

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

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下定义的作用:准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容,使读者对事物的概念有了十分清楚的

了解。

(2)打比方的作用:使被说明事物形象具体化,增加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展现事物

的特征,便于读者理解。

(3)举例子的作用:准确形象地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事例典型,深入浅出地说明事

物,便于读者理解。

(4)列图表的作用:直观、清楚地说明事物,一目了然,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5)列数据的作用:用科学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

(6)分类别的作用:把某一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眉目清楚,层次清晰。

(7)作比较的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读者对说明事物的特征

有更清楚的了解 注意:我们在阅读理解的时候,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试题一:工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例如制造染料、农药、灯泡、电池、开关的工厂,

它们排出的废水中通常含有汞,这些废水流入到江河里,使生长在河里的鱼儿体内含有了许

多的汞。人吃了这种鱼,汞便在人体内慢慢积累起来,这就是汞中毒。久而久之,汞中毒的

病人会出现口吃不清、手脚麻木、耳聋眼瞎、精神失常等症状,甚至会死亡。 问: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举例子。具体说明工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以及它的危害,更有说明力。便于读者

理解。

试题二: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

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颗粒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

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气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搅动混合

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

雾滴蒸发消失。(2005年河北省试题13题) 问:这部分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

试题三: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

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能吞

能吐的森林》)

问:本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形象具体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在

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试题四: 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

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

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

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问:文章划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

作用?

答: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意思对即可) 试题五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

千立方米。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

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 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使被说明事物具体化,更形象生动,具体准确地揭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使人

们能清楚地认识被说明事物。 ●关于说明文语言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起表达准确的作用。(例如“大约”“左右”“不完全”“几乎”“多”

“最”“充分”等)一般说修饰的限制的词语越多语言越准确。 例1: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

以固定下来。

上文中的“过度”和“任意”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2: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 其中“近”字起修饰限制作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3:含铅的颜料一定不能用在玩具和炊具上。 一定,从程度上强调了禁用铅没有任何例外,准确说明铅有毒性的特点。 例4: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

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

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至少”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

济损失”。 例5:科学实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需由150平方米的绿叶提供的。 科学实验表明,指出了后面材料的来源,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 例6:近200年间,地球上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近200年间”,具体而准确地强调了时间之短;“三分之一以上”,具体而准确地强调了

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 例7: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

乔木。

“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

长红树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正因为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所以一些词语是不能删去的。在回答原因时,

可参照以下试题举例。

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例1:不少植物披针带刺。 不少,表示数量。它表明不是植物的全部,去掉后不符合实际,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

例2:据专家的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为620万

个,经济损失达4亿元。

不能去掉,划线部分表明材料的来源,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 例3: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不能,很可能起到限制作用,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球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

去掉“很可能”后,说明文语言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例4: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问:“缓解”改为“消除”好吗? 答: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不能吸

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 例5:据说,这种炒豆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据说”,表揣测,说明这种“炒豆芽”有可能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删去后,就变成

“一定有功效”,与客观事实不符,“据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6:这种能源开发利用的仅占了百分之十。 不能删去,“仅”表范围,说明“开发利用之少”,暗示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删去后就

不能表达出“开发利用之少”这种效果,“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体会段落作用:

文章开头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试题一: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皆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

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

米技术,却是顶上工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 问: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上与前文呼应,使结构完整;在内容上总结全文,使被说明的内

容更完整,更具体,更准确。

段落作用:(2007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④也许有人会问,计量雨滴的大小有必要吗?当然有必要啦! 问: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答:不能。因为它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去掉后上下文联系不紧密。 ●开放性试题举例: 20字以内)

答案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 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等) 试题二: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

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

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2分 答: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标语能结合森林的作用,得1分;语言简洁,有感染力,得

1分。例如:多种一棵树,少吃一粒沙。

试题三: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

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这是与社会中的地理学科的融合。答案:气候造福于人类的例子: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

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

济的发展。气候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

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5951/554700055333.html

更多阅读

2014考博英语复习方法总结

考博英语怎么复习?这确实是让报考博士研究生学位的考生们觉得头疼的一个大问题。相信各位参加博士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们也会发现,网上考博的资料远远不如考研时的资料多,并且零零散散,众说纷纭。为了帮助各位报考博士研究生学位的考生们,

高三考生进入第二轮复习的五个步骤

高三考生进入第二轮复习的五个步骤? 第二轮复习是全程高考复习中最关键的一环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紧扣考纲,从高考命题角度思考教材,按高考审题方式去理解教材。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按高考

有效复习的方法

有效复习的方法——简介通过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我们认识和了解一项新的知识,如果想要真正的掌握这些知识,我们还需要通过课下的复习来消化和吸收。既然复习对于学习如此重要,那么有什么有效的复习方法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呢?有效复

复习计划怎么写?

复习计划怎么写?——简介同学们都想着要好好学习,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坏学生,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出现后,才变得不爱学习了。实际上,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好好学习的本质。对于学生来讲,尤其重要的好习惯就是可以自己写

高三应该怎么复习

高三应该怎么复习——简介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每个学生都到了一个新的年级。去年还是相对轻松的高二的同学今年却已经进入了紧张的高三复习当中。我们应该如何快速的进入到紧张的高三生活?我们又该如何把握高三的每一刻时间?小夜在这里

声明:《说明文复习PPT》为网友花了芳卿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